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養(yǎng)生不應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從年輕開始。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談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別名】甘姜苓術湯(《金匱要略》卷中)、腎著湯(《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處方】甘草 白術各6克 干姜 茯苓各12克
【功能主治】溫脾勝濕。治身勞汗出,衣里冷濕,致患腎著,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溫服。腰中即溫。
【備注】腎受冷濕,著而不去,而為腎著。然病不在腎之本臟,而在腎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溫腎以散寒,而在燠土以勝水。方中干姜辛熱,溫里散寒,為君藥;白術、茯苓健脾利水為臣;甘草補氣和中,調和諸藥為佐使。
【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別名】甘姜苓術湯、甘草湯、腎著湯、除濕湯、苓姜術甘湯、茯苓干姜白術甘草湯
【處方】甘草2兩,白術2兩,干姜4兩,茯苓4兩。
【藥理作用】對腸管的興奮作用《經方研究》:王培忠等報道,甘姜苓術湯的水煎液在小量時對家兔離體腸管有輕微的興奮作用;加大劑量后,其興奮作用未見明顯加強。認為其水煎液興奮腸管的作用與劑量關系不大。
【功能主治】暖土勝濕;補土制水,散寒滲濕;溫脾化濕。主腎著。寒濕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飲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嘔吐腹瀉,妊娠下肢浮腫,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遺尿,婦女年久腰冷帶下等,屬脾陽不足而有寒濕者。
【用法用量】甘姜苓術湯(原書同卷),甘草湯(《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腎著湯(《千金》卷十九)、除濕湯(《三因》卷九)、苓姜術甘湯(《類聚方》)、茯苓干姜白術甘草湯(《奇正方》)。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
【各家論述】1.《醫(yī)方考》:腎著于濕,腰冷如冰,若有物者,此方主之。腎主水,脾主濕,濕勝則流,必歸于坎者,勢也,故曰腎著。腰為腎之府,濕為陰之氣,故令腰冷如冰;若有物者,實邪著之也。干姜、辛熱之物,辛得金之燥,熱得陽之令,燥能勝濕,陽能曝濕,故象而用之;白術、甘草,甘溫之品也,甘得土之味,溫得土之氣,土勝可以制濕,故用以佐之;白茯苓甘淡之品也,甘則益土以防水,淡則開其竅而利之,此圍師必缺之義也。
【臨床應用】1.腎著:杜某,女,52歲。腰痛,腰部重倦有冷痹感,兩側髓關節(jié)痛,行動拘急痛,俯仰困難,四肢倦怠無力已5月余,治療無效。診其脈沉遲,此腎著證也,腎虛而寒濕所侵,腰受冷濕著而不去,治宜溫通驅寒濕為治,擬用腎著湯。白術1兩,云苓1兩,干姜1兩,炙甘草5錢,2劑,清水3鐘,煎至1鐘,溫服。后以原方加桂枝尖、杜仲,共進8劑而愈。
【摘錄】《金匱》卷中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相關閱讀
中藥方劑可以說是有很多的種類,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卷中)、桂苓甘術湯(《醫(yī)宗金鑒》卷五十四)。
【處方】茯苓12克 桂枝9克(去皮)白術6克 甘草(炙)6克
【功能主治】溫化痰飲,健脾利濕。治中陽不足,痰飲內停,朐脅支滿,目眩心悸,咳而氣短,舌苔白滑,脈弦滑。
【用法用量】上藥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備注】方中茯苓健脾滲濕,祛痰化飲為君;白術健脾燥濕,助茯苓運化水濕為臣;桂枝通陽化氣為佐,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為使。配合成方,共奏溫化痰飲,健脾利濕之功。
【摘錄】《傷寒論》
雖然說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茯苓白術湯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茯苓、白術各等分。
【功能主治】心下支飲,常苦眩冒。
【摘錄】《醫(yī)方集解》
【處方】白術1兩,附子1兩,甘草半兩,茯苓半兩,官桂半兩。
【功能主治】冒雨濕著于肌膚,或因汗出浸漬,或因澡浴得病,腰重腳弱,身體煩痛,頭眩。
【用法用量】《普濟方》本方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p>
【摘錄】《易簡方》
【處方】茯苓1兩,干姜(炮)1兩,甘草(炙)1兩,白術1兩,桂心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冒暑毒,加以著濕,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濕。濕溫寒熱,頭目疼痛,胸滿妄言,多汗,兩脛逆冷者。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三因》卷五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1兩,白術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銼)半兩,芎藭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吐后,心下逆滿,松悸不定,起即頭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茯苓、干姜(炮)、甘草(炙)、白術、辣桂、蒼術(炒)各等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中濕,身體痛重。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煎服。
【摘錄】《直指》卷三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對茯苓白術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很深層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茯苓白術湯一定要注意這些,這樣才會保證身體能更加健康。
人類身體結構的特殊性使得身體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需要時刻的關注身體的變化,當出現不適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做診斷和治療。白術茯苓湯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白術茯苓湯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別名】白術湯
【處方】白術4兩,茯苓2兩,甘草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逐支飲,通利小便。主飲積胸痞,痰停膈上,頭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煩忪悸,喘咳嘔逆,體重脅痛,腹痛腸鳴,倚息短氣,身形如腫。及時行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振振身搖;脾虛泄瀉,脈緩者。
【用法用量】白術湯(《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五)。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瀉由乎濕,脾土虛弱,不能制御于中,故偏滲大腸,泄瀉不止焉。白術崇土燥濕,茯苓滲濕和脾,炙草緩中益胃,兼益中州之氣也。水煎溫服,使?jié)袢ネ翉?,則脾能健運而敷化有權,泄瀉無不自止矣。此健脾滲濕之劑,為脾虧泄瀉之專方。
【摘錄】《雞峰》卷十八
【別名】白術湯
【處方】白術1兩,白茯苓1兩,半夏1兩,炒曲2錢,麥糵面5分(炒)。
【功能主治】實脾胃。主胃氣弱,風邪羈絆于脾胃之間,身重有痰,惡心欲吐。
【用法用量】白術湯(《普濟方》卷二十五)。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處方】白術5錢,茯苓5錢。
【功能主治】濕瀉,或食積、濕熱作瀉,脾胃虛弱,不能克制水谷,濕盛作瀉者。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食前服。
【各家論述】《醫(yī)方考》:脾胃者,土也。土虛則不能四布津液,水谷常留于胃而生濕矣。經曰:濕盛則濡瀉。故知水瀉之疾,原于濕也。白術甘溫而燥,甘則入脾,燥則勝濕;茯苓甘溫而淡,溫則益脾,淡則滲濕,土旺濕衰,瀉斯止矣。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三十五引《機要》
【處方】白術5兩,茯苓3兩,橘皮2兩,當歸2兩,附子(炮)2兩,生姜4兩,半夏4兩(切),桂4兩,細辛4兩(一作人參)。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胸中結,痰飲澼結,臍下弦滿,嘔逆不得食;亦主風水。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次服。服3劑良。
【注意】忌羊肉、餳、桃、李、雀肉、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醋物。
【摘錄】《外臺》卷八引《范汪方》
以上就是利用白術茯苓湯治療疾病的一些常見的方法和常識問題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白術茯苓湯治療疾病的的同時一定注意日常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其治療的效果。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對于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以免出現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茯苓甘草湯這種中藥方劑。
【別名】茯苓桂甘湯、茯苓湯
【處方】茯苓2兩,桂枝2兩(去皮),甘草1兩(炙),生姜3兩(切)。
【功能主治】溫中化飲,通陽利水。主心下停飲,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遺溺;奔豚。傷寒汗出不渴者;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傷寒發(fā)汗后,腹下氣滿,小便不利。膀胱腑發(fā)咳,咳而遺溺。疝作奔豚。
【用法用量】茯苓桂甘湯(《醫(yī)學入門》卷四)、茯苓湯(《嵩崖尊生》卷七)。
【各家論述】1.《普濟方》;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衛(wèi),桂枝、生姜之辛,助陽氣而解表。
【臨床應用】心下停水:程某,男,年48歲。平素脾氣衰弱,?;监鏆馕笣M,消化滯呆之證。后在溽暑季節(jié),貪食瓜果,而患腹瀉。服健脾利水之劑,腹瀉止,而胸脘滿悶異常,逆氣上沖,煩躁不寧,頭眩欲嘔,心下漉漉作水聲,四肢逆冷,舌質淡,而苔白膩,脈象沉弦。此為脾不健運,水濕停潴之證。故以扶陽溫胃行水之茯苓甘草湯治之。處方:桂枝15g,茯苓24g,生姜15g,甘草3g。連服2劑,而躁煩不作,脘悶消失,沖逆平息,脈象虛軟。后以健脾行水之劑,調理而愈。
【摘錄】《傷寒論》
【處方】半夏2錢,生姜3錢,茯苓3錢,甘草1錢,陳皮1錢,白術1錢半。
【功能主治】水停心下,眩悸嘔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會約》卷四
上文介紹了茯苓甘草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茯苓甘草湯可以保護人體,還有自己的適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要就是通過這幾種中藥材搭配熬制的湯飲,其實這些中藥材本身的藥用功效價值就比較高,所以說如果能夠了解這些搭配的方法,那么對我們的一些疾病治療就有很好的效果。
1、【別名】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卷中)、桂苓甘術湯(《醫(yī)宗金鑒》卷五十四)。
2、【處方】茯苓12克 桂枝9克(去皮)白術6克 甘草(炙)6克
3、【功能主治】溫化痰飲,健脾利濕。治中陽不足,痰飲內停,朐脅支滿,目眩心悸,咳而氣短,舌苔白滑,脈弦滑。
4、【用法用量】上藥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5、【備注】方中茯苓健脾滲濕,祛痰化飲為君;白術健脾燥濕,助茯苓運化水濕為臣;桂枝通陽化氣為佐,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為使。配合成方,共奏溫化痰飲,健脾利濕之功。
6、雖然說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
人們在治療很多疾病的時候,一般首先會想到中藥治療,尤其是一些傳統(tǒng)的身體疾病,采用中藥調理身體,從而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這樣的治療方法對身體的副作用非常小,治療的費用也比較低,而且效果也非常好,比如黨參、白術以及茯苓等都是非常珍貴的中草藥,這幾種中草藥搭配在一起吃效果會更好。
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的作用:
白術、黨參、茯苓、甘草四味中藥來分析,實際就是中醫(yī)常用來治療脾胃氣虛的四君子湯。其實這四種中藥都可以在煎藥后,或泡水后慢慢嚼食,只是其它三味藥沒有甘草味道甘甜好吃罷了。
對胃脘痛的治療沒什么副作用,但也沒什么作用。這幾味藥有健脾補氣作用。胃痛的發(fā)生在中醫(yī)上是寒熱不調,氣滯不暢引起的,疼痛劇烈時,一般不主張用補藥。
意見建議:建議口服氣滯胃痛顆粒,根據情況適當服用西藥。如果胃痛反復發(fā)作,建議去醫(yī)院消化科胃鏡檢查后,系統(tǒng)治療,飲食忌刺激性辛辣與生冷。
四君子湯為主,主治脾胃氣虛。甘草亦用炙甘草。該方為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礎方
意見建議:臨床應用以面白食少,氣短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為辨證要點。
像這樣的情況,推薦中醫(yī)治療.辯證論治.有很好的療效.少做過量的運動.少飲食刺激性的食物.保持生活規(guī)律.情緒穩(wěn)定。
黨參、黃芪、白術都有補氣的作用,茯苓的作用是淡滲利濕,對慢性腎炎是有效果的。
意見建議:建議可以服用這些藥物,長期服用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觀察自身的情況,用藥后的效果等。
胃病的主要癥狀有胃酸,胃部灼熱,胃痛,惡心,嘔吐等,胃病的發(fā)生一般與不良飲食習慣或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意見建議:需要進一步做胃鏡或胃腸道鋇餐透視檢查,確診病因后治療。平時避免暴飲暴食,禁忌辛辣油膩和刺激性食物,保持生活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