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木香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附子木香丸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眾所周知,附子木香丸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于附子木香丸的相關描述?,F(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了附子木香丸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附子半兩,木香半兩,石斛半兩,桂半兩,黃耆半兩,磁石半兩,椒目半兩,荗半兩,當歸半兩,鹿茸半兩,人參半兩,茯苓半兩,枳殼半兩,訶子半兩,黃橘皮半兩,桃仁半兩,白術半兩,桑白皮半兩,桔梗半兩,牛膝半兩,干姜半兩,厚樸半兩,吳茱萸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以豬腎三對生研,入酒三合,蒸餅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氣下后,補藥消積進食,凡水氣已經(jīng)利下,疾證往來不定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九
看完了上文對于附子木香丸這種方劑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yǎng)生成為了許多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不管是飲食方面還是茶品方面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現(xiàn)象。
擴展閱讀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磁石木香丸的作用。
【處方】磁石3兩(燒令通赤,以醋淬7遍,搗碎,研,水飛過),木香1兩,附子3兩(炮裂,去皮臍),干姜3兩(用漿水1斗,鹽花1合,與附子一處以慢火煮,水盡為度,切片,焙干),漢椒3兩(醋浸1宿,取出,用炭火半稱,先燒地令通赤,將椒薄攤于地上,以盆子蓋卻1宿,取出)。
【制法】上為細散,入磁石都研令勻,用羊腎2對,切去脂膜,入砂盆肉細研,同酒2升,同熬成膏,入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目暗,或見黑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鹽湯送下。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名見《普濟方》卷二二四
像磁石木香丸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經(jīng)過反復的療效驗證其可行性后才會運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現(xiàn)什么不適,一定要即時就診。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水煮木香丸的作用。
【處方】當歸(洗,去蘆)訶子(炮,去棱)木香(不見火)各180克、青皮(去白)甘草(爛赤)各72克 罌栗殼(去瓤)84克
【制法】上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下痢赤白,膿血相雜,里急后重;或臟腑滑泄,日夜無度;或積寒久冷,臍腹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水120毫升,煎至80毫升,空腹時溫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水煮木香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實無論是食物還是方劑都是為了讓我們?nèi)ダ玫嚼锩嫠械臓I養(yǎng)成分,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更高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對它們有個很好的了解才行。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大木香丸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木香1兩1分,天麻1兩,桔梗1兩,防風1兩,天南星(姜制)1兩,半夏曲1兩,黃耆1兩,白芷1兩,白鮮皮1兩,海桐皮1兩,羌活1兩,川芎1兩,當歸1兩,茯苓(去皮)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白僵蠶(炒)1兩,虎脛骨(酥炙)1兩,白花蛇(酒浸取肉)6分,烏蛇(酒浸,取肉)6分,犀角(鎊)6分,羚羊角(鎊)6分,人參6分,阿膠(炒)6分,蟬殼6分,沒藥6分,桂心6分,干姜(炮)4錢,白附子(炮)4錢,全蝎(微炒)4錢,麝香(別研)4錢,牛黃(別研)2錢,腦子(別研)2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偏風,半身不遂,語言謇澀,麻痹不仁;風毒注腫,痰潮涎出,精神昏憒。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一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于大木香丸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大木香丸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該要多去認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jīng)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豆蔻木香丸這種方劑。
【處方】商枳殼1兩半(麩炒去瓤),益智1兩,玄胡1兩,雷丸1兩,荊三棱(炮赤,捶碎)1兩,蓬莪術(炮熟,捶碎)1兩,白豆蔻仁半兩,縮砂仁7錢半,青皮1兩(去白),當歸7錢半(去蘆頭),木香半兩,胡椒半兩,白術1兩,陳皮(去白)1兩,牽牛(8兩微炒,取頭末)2兩4錢,半夏1兩(湯洗7遍,生姜汁制)。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宣通一切滯氣,消化宿食痰飲,清利頭目,消磨積蘊痃癖。主滯氣痰飲,宿食積蘊,胸腹痃癖,頭目不清,形體瘦弱,不禁宣瀉者。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如覺內(nèi)傷,可用70-80丸。服之1月后,但覺身輕為驗。
【摘錄】《御藥院方》卷四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豆蔻木香丸了吧。豆蔻木香丸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最近食用中藥方劑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金不換木香丸,那么金不換木香丸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來看一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處方】大戟5錢,蕪花(炒)5錢,甘遂5錢,黑丑頭末2錢,生大黃5錢,青皮5錢,陳皮5錢,南木香5錢,青木香5錢,胡椒1錢(病合倍用),川椒(去白)5錢,檳榔5錢,益智仁5錢,射干5錢,桑白皮5錢,苦葶藶5錢(炒),大腹皮5錢,澤瀉5錢,木通(去皮)5錢,連翹5錢,砂仁5錢,巴豆(去殼,半生半熟)5錢。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蠱脹。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壯盛人加70-80丸,第一消頭面腫,五更初用蔥白酒送下;第二消中膈胸腹腫,五更初用陳皮湯送下;第三消臍以下腳腫,五更初用桑白皮湯送下。
【注意】忌一切生冷毒物,油鹽醬醋,魚酢鵝鴨及房事等。
【摘錄】《壽世保元》卷三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對金不換木香丸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很深層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金不換木香丸一定要注意這些,這樣才會保證身體能更加健康。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青木香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于青木香丸的知識吧!
【處方】補骨脂(炒香)蓽澄茄 檳榔(酸粟米飯裹,濕紙包,火中煨令紙焦,去飯)各1.2千克 黑牽牛7.32千克(炒香,別搗末3.6千克)木香60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入牽牛末拌勻,漸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行氣破滯,祛痰逐水。治氣滯痰阻,水濕內(nèi)停,胸膈噎塞,腹脅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寒濕疝氣,結硬如石,控睪丸而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茶、湯、熟水任下,食后服。每酒食后可服5~7丸;小兒一歲服1丸。
【注意】妊娠忌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吳茱萸30克(分作二份,酒、醋浸一宿,焙干)香附子30克 蓽澄茄 青木香各15克
【制法】上藥研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有寒,疝氣脹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湯或乳香、蔥白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七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青木香丸,我們知道青木香丸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木香的功效與作用
1. 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2. 理氣疏肝,用于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
3. 健脾消滯,可調胃腸滯氣
治療腹痛、腹瀉、里急后重。
4. 抗菌作用
揮發(fā)油1:3000濃度能抑制鏈球菌、金黃色與白色葡萄的生長,對大腸桿菌與白喉桿菌作用微弱;總生物堿無抗菌作用。本品煎劑除對副傷寒甲桿菌有輕微抑制作用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7種致病菌無效。另有報道,煎劑對許蘭氏黃癬菌及其蒙古變種等10種真菌有抑制作用。
5. 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云木香水提取液、醇提取液、揮發(fā)油及總生物堿能對抗組胺與乙酰膽堿對氣管和支氣管的致痙作用,可用于支氣管哮喘.其作用特點與罌粟堿相似,即直接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使之擴張.該作用與迷走中樞抑制有關。水提液、醇提液、揮發(fā)油、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與總生物堿靜脈注射對麻醉犬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減慢頻率、降低幅度.其中以揮發(fā)油的作用較強,但揮發(fā)油所含內(nèi)酯成分對呼吸無明顯影響.
6. 對腸道的作用
木香水提液、揮發(fā)油和總生物堿對小鼠離體小腸先有輕度興奮作用,隨后緊張性與節(jié)律性明顯降低。對乙酰膽堿、組胺與氯化鋇所致腸肌痙攣有對抗作用。小劑量煎劑對離體小腸的作用無一定規(guī)律性,大劑量則呈抑制作用。揮發(fā)油亦可抑制離體兔小腸運動,使其節(jié)律變慢,收縮不規(guī)則。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總內(nèi)酯以及木香內(nèi)酯、二氫木香內(nèi)酯揮發(fā)油與二氫木香內(nèi)酯作用較強。
木香的食用方法
1. 橘皮木香肉片湯
做法:先將瘦豬肉切成片,以鹽和濕淀粉調味,把姜切成片;鍋內(nèi)放油燒熱,先放姜片和肉片,再加清水燒開后,放入陳皮、木香,以鹽調味,稍煮即可。
2. 木香烏麥飲
做法:木香6克,麥冬15克,烏梅10克,把它們一起放進鍋里,加水煎10~15分鐘就可飲用。此食法有養(yǎng)胃生津,行氣止痛之功,適合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服用。
3. 雙香海參燉豬大腸
做法:先將海參用清水泡發(fā)后洗凈切成片;再將沉香、木香一同裝入紗布袋中;然后將豬大腸洗凈后切成細絲;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放入豬大腸,待煮沸后去除浮沫; 然后加入蔥、姜煮至腸將熟時,放入海參及沉香、木香藥袋;等煮至豬大腸極軟,再加適量鹽、醬油調味略煮即可。
4. 松枝酒
做法:將上松節(jié)、桑枝、桑寄生、鉤藤、川續(xù)斷、天麻、金毛狗脊、烏梢蛇、秦艽、青木香、海風藤、五加皮、菊花、蜈蚣、狗脛?chuàng)v碎后置于容器中;然后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取浸液;另將狗脛骨置于鍋中,加入1500毫升清水用溫火煎至500毫升時倒入浸液中混勻;最后再密封靜置3日后即可。
5. 五香雞血湯
做法:先把小茴香、木香、肉桂、白豆蔻、山楂放入鍋內(nèi),然后加入清水適量,熬煮3分鐘,撈去渣;把雞血劃成小塊放入鍋內(nèi),煮熟;.最后加入精鹽、色拉油、蔥末、姜末調味即成。
藥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對疾病治療上,也是需要選擇正確的藥物進行,這樣對疾病改善,才會有很好的幫助,那治療疾病藥物比較多,所以選擇的時候,也是需要對藥的各方面進行了解,木香是治療疾病不錯之選,它對腸胃問題治療效果很不錯,木香的作用與功效都有什么呢?
對木香的作用與功效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而且對選擇它后,也是要知道它都可以治療哪些疾病,對選擇它的時候,也是可以放心進行使用,尤其是對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時候,不能隨意亂用。
木香的作用與功效:
1.對胃腸道的作用:
木香水提取液、揮發(fā)油和總生物堿對大鼠離體小腸先有輕度興奮作用,隨后緊張性與節(jié)律性明顯下降。木香提取液可使離體兔腸蠕動幅度和腸肌張力明顯增強;對Ach、組胺與BaCl2所致腸肌痙攣有對抗作用。大劑量煎劑、揮發(fā)油、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總內(nèi)酯以及木香內(nèi)酯、二氫木香內(nèi)酯等多種內(nèi)酯部分對離體兔小腸運動均有抑制作用??偵飰A又能對抗Ach、組胺對離體豚鼠回腸所致的痙攣作用。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二氫木香內(nèi)酯和總內(nèi)酯均能明顯抑制在體大、小腸運動,降低其緊張性與節(jié)律性收縮,其他內(nèi)酯部分作用較小。云木香堿對兔與貓離體小腸有明顯抑制作用,靜脈注射亦可明顯抑制貓在體小腸運動,使腸肌松弛,運動停止,但易恢復。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低濃度的揮發(fā)油及從揮發(fā)油分離出的各內(nèi)酯部分對多種動物的離體心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小劑量的水提取液與醇提取液能興奮在體蛙心與犬心,大劑量則有抑制作用。云木香堿靜脈注射對在體貓心有興奮作用。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總內(nèi)酯、12-甲氧基-二氫木香內(nèi)酯可使離體兔耳與大鼠后肢血管灌流量增加,有較明顯的血管擴張作用。小劑量總生物堿可擴張離體兔耳血管,大劑量反而引起收縮反應。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總內(nèi)酯、木香內(nèi)酯、二氫木香內(nèi)酯、去氫木香內(nèi)酯和12-甲氧基-二氫木香內(nèi)酯靜脈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壓中度降低,降壓作用比較持久。
3.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
云木香水提取液、醇提取液、揮發(fā)油及總生物堿在體外能對抗組胺、Ach對支氣管的致痙攣作用。揮發(fā)油所含總內(nèi)酯、木香內(nèi)酯、二氫木香內(nèi)酯等內(nèi)酯成分以及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均能對抗組胺、Ach與BaCl2引起的支氣管收縮作用,其中以二氫木香內(nèi)酯效力較強。云木香總內(nèi)酯、木香內(nèi)酯、二氫木香內(nèi)酯或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腹腔注射,對吸入致死量組胺或Ach氣霧劑豚鼠有保護作用,可延長致喘潛伏期,降低死亡率。云木香堿靜脈注射,對麻醉貓可出現(xiàn)支氣管擴張反應。
水提取液、醇提取液、揮發(fā)油、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與總生物堿靜脈注射對麻醉犬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減慢頻率,降低幅度,其中以揮發(fā)油作用較強。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揮發(fā)油能抑制鏈球菌、金黃色與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長,對大腸桿菌與白喉桿菌作用微弱。云木香煎劑對許蘭黃癬菌及其蒙古變種等10種真菌有抑制作用,對副傷寒桿菌有輕微抑制作用。云木香對牛型結核菌、人型結核菌也有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
云木香乙醇提取物灌服可使大鼠血糖降低。廣木香內(nèi)酯對人體鼻咽癌細胞有細胞毒作用。
6.毒性:
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總內(nèi)酯為300mg/kg,二氫木香內(nèi)酯為200mg/kg。其總生物堿靜脈注射的MTD,小鼠為100mg/kg,大鼠為90mg/kg。
通過以上介紹,對木香的作用與功效也是有著很好的了解,所以選擇它對治療自身疾病,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而且使用它治療自身疾病,對身體各方面也是沒有損害,它對腸胃、呼吸道、心腦血管各方面上,都是可以進行治療。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藿香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處方】藿香 木香各45克 半夏(湯洗去滑)60克 丁香 檳榔(銼)各23克 白術30克 蓽澄茄 紅豆蔻(去皮)各15克
【制法】上藥八味,搗羅為末,酒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反胃吐逆,虛氣上攻,心腹疼痛,多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橘皮湯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藿香葉1兩,木香1兩,肉豆蔻(去殼)半兩,丁香半兩,半夏2兩(生姜汁浸3宿透,切,焙干)。
【制法】上為末。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胃氣,化冷痰,利胸膈,思飲食。主妊娠腹?jié)M。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藿香丸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健康很有幫助。
丁香丸,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丁香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丁香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豬牙皂角(去皮,炙焦黑,為細末)好墨(燒、醋淬)肉桂(去粗皮)干姜(炮)丁香 木香各30克 干漆(碎,炒令煙盡,為細末)黑牽牛(炒,為細末)川大黃(別為細末)蓬莪術(炮,搗碎 )京三棱(炮,搗碎)硇砂(別研)附子(炮,去皮、臍)各60克 青皮(去白)90克 巴豆霜4.5克(先用醋煎硇砂令熱。下巴豆霜,煎三兩沸,下大黃末,熬膏)
【制法】上以大黃、硇砂、巴豆霜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消食行滯。主積滯不消,心腹堅脹,痰逆嘔噦,噫醋吞酸,脅肋刺痛,胸膈痞悶;或反胃惡心,食飲不下,氣上沖胸,痞噎不通;及食癥酒癖,血瘕氣塊,時發(fā)刺痛,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1~2丸,茶、酒任下。如要取其化癥瘕癖塊,每服7丸,食后、臨臥用生姜湯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丁香半兩,五味子半兩,半夏(湯洗去滑七遍)半兩,人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琥珀(研)1分,干姜(炮裂)1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昆布(洗去咸水)3分,訶黎勒皮3分,桂(去粗皮)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食飲不化,噫氣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姜、橘皮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1分,母丁香1分,丹砂(研)1分,麝香(研)1分,硫黃(研)1分,干姜(炮裂)1分,礬石(飛過)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吳茱萸(湯洗,焙干)1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1分。
【制法】上為末,拌勻,別用肥好巴豆30枚,去皮心膜凈,別研為膏,出八分油了,與前末同研拌勻,用蒸棗肉和劑為丸,如豌豆大,放干。
【功能主治】胃寒痰飲,噫醋吞酸,胸膈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3-5丸,不拘時候,溫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干姜(炮)半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五味子半兩,訶黎勒(去核)半兩,檳榔(銼)半兩,木香1分。
【制法】上為細末,煮棗肉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胃氣虛冷,腹脹食減,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茴香子(炒)、桂(去粗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甘草(炙,銼)、胡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脾臟冷氣,心腹痛脹悶,胸膈不利,嘔逆,腹內(nèi)虛鳴。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鹽湯嚼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丁香2兩,硇砂2兩,木香2兩,桂(去粗皮)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干漆(炒煙出)2兩,蓬莪術(煨,銼)2兩,乳香(研)2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京三棱(煨,銼)2兩,墨大黃(銼,炒,搗末)2兩,巴豆霜2兩,芫花(醋炒焦)2兩,豬牙皂角(去皮子,炙)2兩,沒藥(研)2兩,干姜(炮)2兩。
【制法】上藥除硇砂、大黃、巴豆霜、乳香、沒藥外,搗羅為末,以釅醋1升,化硇砂去滓,入銀石器中,慢火煎之;次下巴豆霜攪勻,兩食久;次下大黃末,熬成膏,拌諸藥,更入醋煮面糊,和搗1000杵,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丸至5丸,溫酒或熱水送下。得微利佳。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丁香3分,白術3分,縮砂仁3分,木香3分,肉豆蔻(去皮)3分,干姜(炮)3分,桂(去粗皮)3分,陳橘皮(去白,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紅豆蔻(去皮)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食飲過傷,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姜、木瓜湯嚼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丁香半兩,木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白豆蔻半兩,龍腦(研)1分。
【制法】上為末,再同研勻,米醋煮蒸餅和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心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7丸,炒生姜、鹽湯送下;甚者每服15丸,炒姜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丁香1分,木香1分,白術半兩,甘草(炙,銼)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兩,干姜(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陳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蓽茇半兩,大黃(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久腹脹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細嚼,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丁香1兩,木香1兩,豬牙皂角(去皮,炙焦黑,為細末)1兩,肉桂(去粗皮)1兩,干姜(炮)1兩,好墨(燒,醋淬)1兩,青皮(去白)3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京三棱(炮,搗碎)2兩,蓬莪術(炮,搗碎)2兩,黑牽牛(炮)2兩,川大黃(別為細末)2兩,干漆(碎,炒令煙盡,為細末)2兩,巴豆霜1錢半(先用醋煎硇砂令熱,下巴豆霜,煎3兩沸,下大黃末熬膏),硇砂別研2兩。
【制法】上以大黃、硇砂、巴豆膏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消飲食,行滯氣。主積滯不消,心腹堅脹,痰逆嘔噦,噫酸吞酸,脅肋刺痛,胸膈痞悶;反胃惡心,食飲不下,氣上沖胸,痞噎不通;食癥酒癖,血瘕氣塊,時發(fā)刺痛,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1-2丸,茶、酒任下。如要化癥瘕癖塊,用生姜湯送下7丸,并食后臨臥服之。
【摘錄】《局方》卷三
【處方】丁香1兩,蘿卜子(微炒)1兩,檳榔1兩,木香半兩,橘皮(去白)半兩,白術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臟腑虛冷,氣滯腹脹,腸鳴切痛,不思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湯嚼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九十三引《神巧方全方》
【處方】丁香半兩,吳茱萸(醋炒)半兩,白豆蔻(去皮)3分,桂(去粗皮)3分,陳橘皮(去白,焙)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木香1分。
【制法】上為末,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嘔逆,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桃仁、醋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丁香、木香、白術、干姜、半夏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方出《傳信適用方》卷一,名見《普濟方》卷二○六
【處方】大丁香半兩,木香3錢,胡椒3錢,藿香3錢,干姜3錢,甘草3錢。
【制法】上為末,蒸餅糊為丸,如綠豆大,焙干。
【功能主治】因食冷物,凝滯胃間,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普濟方》有肉桂三錢。
【注意】忌飲湯水,水下則愈吐。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引何仲顏方
【處方】丁香3兩,烏梅肉3兩,青皮3兩,肉桂3兩,三棱(炮)3兩,巴豆(去油)1兩。
【制法】上為末,米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宿食不消,時發(fā)頭痛、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小兒3丸,白湯送下。
【摘錄】《扁鵲心書》
【處方】烏頭,丁香4個,巴豆1個。
【制法】上為細末,泡蒸餅為丸,朱砂為衣,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瀉及瀉血不止,疼痛甚者。
【用法用量】方中烏頭用量原缺。
【摘錄】《雞峰》卷十四
【處方】丁香1兩,肉豆蔻1兩,五靈脂1兩,黑豆(連皮)10兩,巴豆(燈上燒存性,罐內(nèi)煨,煙盡,去油)1兩。
【制法】上為細末,沸湯調1半豆末,和藥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一切酒食傷,心腹痛,嘔逆惡心,不食,暑月傷生冷果,遠年積塊,赤白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人衛(wèi)社本作“小丁香丸”。
【注意】忌熱物。
【摘錄】《幼幼新書》(古籍本)卷二十九引《張氏家傳》
【處方】丁香半兩,木香半兩,藿香半兩,牛黃半兩,腦1錢,麝1錢,膩粉少許。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胃虛寒,腹脹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1丸,熱湯化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莊氏家傳》
【處方】丁香1分,木香1分,肉豆蔻1分,人參1分,茯苓1分,藿香1分半。
【制法】上為末,用朱砂2錢,香纏1錢,與前藥相和;用棗瓤1個同研,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和胃氣,進飲食。主小兒胃氣不和。
【用法用量】米飲送下,隨兒大小加減。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莊氏家傳》
【處方】丁香3枚,麝香(研)少許,青黛(研)1分,蝦蟆1枚(去肚足,炙令黃色)。
【制法】上為末,煮漿水飯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痢,日夜無數(shù)、脫肛,身體瘦羸。
【用法用量】每服3丸,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三
【處方】丁香1分(為末),半夏3枚(湯洗10遍,焙干,為末),水銀1分,鉛1分(二味結砂子),蝎梢49枚(炒,為末)。
【制法】上為細末,用熟棗肉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慢驚風,吐逆不定,胃虛生涎,多驚饒睡;大人虛風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5丸至7丸,用荊芥、薄荷湯送下;大人虛風痰涎,丸如梧桐子大,1服7丸至10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
【處方】丁香1兩,硫黃3分(細研),神曲1兩(炒微黃),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檳榔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脾氣虛弱,腹脹,食飲不消,面無顏色,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粥飲下亦得。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丁香半兩,胡椒半兩,白術1兩,桂心1兩,人參1兩(去蘆頭),木香半兩,白茯苓1兩,當歸3分(銼,微炒),干姜半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冷氣,往來疼痛,脾胃氣弱,不能飲食,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大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大烏梅1個(有裙襕者),巴豆1個(新肥者,和皮用),香墨末(炒)半錢,揀丁香5個(新者),胡椒5粒(黑者),干漆末半錢(先炒,為末),桂花末(炒)半錢。
【制法】香墨、干漆、桂花三味研入。上為末,用馬尾羅子羅過,用醋面糊為劑,臼中杵令勻,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利胸膈,逐積滯,消食。主一切氣悶,醋心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5丸至7丸,溫酒或茶送下?;蛉氤聪灢枘?錢更妙。
【摘錄】《養(yǎng)老奉親》
【別名】丁紅丸
【處方】丁香半兩,木香半兩,五靈脂(去沙)半兩,荊三棱(煨)半兩,蓬莪術(炮)半兩,茴香半兩,干漆3錢(炒煙出),胡椒4錢,檳榔2枚,青橘皮(去白)1兩,陳橘皮(去白)1兩,巴豆(春夏40粒,秋冬100粒,去殼,將2橘皮同巴豆炒令巴豆黑色,不用巴豆)。
【制法】上為細末,用硼砂2錢,酒浸去沙石,入醋1盞,面1兩,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麝香為衣。
【功能主治】磨積破塊,消酒食毒。主積聚,停滯不消,胸膈痞滿,心腹疼痛,嘔逆。
【用法用量】丁紅丸(《楊氏家藏方》卷五)。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九引《博濟》
【處方】丁香1分,木香1分,白豆蔻(去殼)1分,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胡椒1分,蓽茇1分,檳榔1分,麝香(別研)1分,乳香(別研)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微炮,細研,紙裹,壓油盡,研成霜)。
【制法】上將檳榔以上藥先為末,次入余3味,和勻,用醋煮面糊為丸,如黍米大,再用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及婦人血飛。
【用法用量】方中白豆蔻,《圣濟總錄》作“肉豆蔻”。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引《博濟》
【處方】丁香3錢,甘草1錢(炙),芎?2錢,白芷半錢(以上不見火)。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口臭穢。
【用法用量】綿裹1丸,含咽津。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七十七引《濟生續(xù)方》
【處方】烏梅1個(切片,用土瓦焙干),丁香3個,縮砂仁4個(去殼),巴豆2個(去殼,用簳子葉包,打碎去巴油,入缽內(nèi)研爛)。
【制法】上除巴豆外,為細末,入巴豆研勻,卻用研細百草霜和勻,面糊為丸,如小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積熱傷寒。
【用法用量】一歲1丸,米飲送下。積塊不妨常服。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處方】丁香母(生)半兩,蒼耳苗(炒)1兩,青葙子(生)半兩,皂子仁半兩,甜葶藶(半炒,半生)1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兩,丹砂半兩(研,1分為衣,1分入藥)。
【制法】上為末,棗肉為丸,如綠豆大,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瘰疬久不愈,或已破,膿血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至15丸,粟米飲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雄雀糞(炒黃)1兩,鱉甲1兩,硇砂半兩,當歸(炒)半兩,芫花(醋炒干)半兩,巴豆1分(去皮心油)。
【制法】上為末,同研令勻,醋煮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癥痞,結塊不散,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當歸酒送下。
【摘錄】《婦人良方》卷七
【處方】丁香1分,木香1分,舶上茴香(微炒)1分,乳香(別研取末)1分,沉香1分,青橘皮(湯浸,去瓤,焙干)1兩,肉豆蔻2兩,檳榔2兩(捶碎,用黑牽牛3兩,同醋浸軟,卻用慢火炒令牽牛子熟,只使檳榔),蓬莪術2兩(用生姜4兩,細切,以醋浸令術軟,切作片子,用慢火炒軟),茱萸3分(水淘7遍,凈去浮者,都用醋浸1兩,取出慢火炒干,只用1分),阿魏1錢(面裹,燒面熟用)。
【制法】上件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滯,心腹脹滿疼痛,痰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嚼爛,空腹時用溫酒或生姜湯送下,每日2次。
【摘錄】《傳家秘寶》卷三
【處方】丁香(炒、末)1兩,蓽茇(末)1兩,硇砂半兩(用百沸湯化破,研細,紙濾過,入瓷碗內(nèi),慢火熬干)。
【制法】上為末,將好新黃蠟2兩,瓷器內(nèi)熔化,入上三味,攪勻候溫,為丸如梧桐子大,如硬難丸,復近火溫之,以丹砂1分研為衣。
【功能主治】噫醋息臭,胸中有痰。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夜臥用煨生姜湯送下。逐日加1丸至5丸。后3日加1丸至7丸止。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50枚,芫花(醋拌,炒令紫色)1分,甘遂(炒)1分,大戟(去苗)1分,紫菀(去苗土)1分,白牽牛子(微炒,取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巴豆50枚(去皮心膜,醋煮黃色,研),硇砂1錢(研),膩粉1錢(研)。
【制法】上為細末,拌和勻,煮棗肉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止痛,消積氣,止吐逆,定咳嗽,進飲食。主上氣,胸膈噎塞,兩脅痞滿。
【用法用量】每服1丸,嚼棗1枚,同藥干咽。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處方】丁香半兩,沉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硇砂(研)半兩,陳曲末3兩。
【制法】上藥除硇砂、陳曲外,搗羅為末,用木瓜1枚大者,破開去瓤,入硇砂于木瓜內(nèi),甑上蒸爛;次入諸藥末,即看軟硬;次入陳曲末,看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癖積塊。
【用法用量】每服5丸,茶湯或溫酒嚼下;如要疏轉,可服10丸。小兒1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丁香(炒)半兩,檳榔(銼)3分,桂(去粗皮)1兩,當歸(切,焙)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人參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1兩。
【制法】上為末,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胃氣虛冷,嘔逆。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丁香1錢,硫黃1錢,胡椒1錢,桂(去粗皮)1錢,陳橘皮(去白,焙)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肉豆蔻(去殼)1枚。
【制法】上為細末,用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冷痢,心腹痛悶,不美乳食,嘔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丸,奶食前以生姜、艾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丁香1兩,木香1兩,狼毒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芍藥半兩,桔梗(炒)半兩,干姜(炮)半兩,細辛(去苗葉)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腸受寒,控睪上而不下,痛引少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炒茴香子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丁香半兩,甘草3兩,細辛1兩半,桂心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口氣臭穢。
【用法用量】每服2丸,臨臥含化。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八
【處方】丁香1兩,硼砂2兩(研),木香2兩,桂心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干姜2兩(炮裂,銼),川大黃2兩(生,搗羅為末),青橘皮3兩(湯浸,去白瓤,焙),蓬莪術2兩,巴豆霜3兩,牽牛子4兩(生,搗羅取末2兩),京三棱2兩(醋浸7日,去白,煨,銼),干漆2兩(搗碎,炒令煙出),豬牙皂莢2兩(炙令煙盡),香墨2兩。
【制法】上藥除硼砂、大黃、巴豆霜外,余者為末,入牽牛子令勻,先取好釅醋一大碗,化硼砂,去滓,入于鍋中,以慢火煎之;次下巴豆攪令散,經(jīng)兩食久;次下大黃末,熬攪成稠膏,拌和諸藥末,更入醋煮面糊,和令硬軟得所,搗三五百杵,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化氣消食。主宿食積滯,心腹脹滿,面色萎黃,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方中硼砂,《圣濟總錄》作“硇砂”。蓬莪術、巴豆霜用量原缺,據(jù)《醫(yī)方類聚》補。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丁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縮砂仁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木香半兩,檳榔3枚(銼),硇砂(別研)1分。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冷氣積聚,腹內(nèi)結強,日久攻筑腹內(nèi)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母丁香2-7枚,胡黃連半兩,黃連半兩(去須),朱砂1分(細研),蕪荑1分,豬膽5枚(取汁),牛黃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蝦蟆1枚(用酒二升煮爛去骨,入豬膽汁,更熬成膏)。
【制法】上為末。入諸藥于蝦膜膏內(nèi),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長肌肉。主小兒一切疳證。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粥飲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六
【處方】母丁香半錢,胡黃連半分,蘆薈半分(細研),雄黃半分(細研),朱砂1分(細研),牛黃半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蝎梢1分(微炒),青黛1分(細研),膩粉半分,白附子1分(炮裂),天竺黃1分(細研),鉛霜半分(細研)。
【制法】上為末,取五月五日粽子尖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慢驚風,兼有疳氣,壯熱,乳哺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2-3丸,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
【處方】丁香1分,地黃花1分,桑葉1分,朱砂1分(細研),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入朱砂令勻,煉蜜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霍亂吐瀉,心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生姜溫湯送下。3歲以上,以意加之。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處方】丁香1分,巴豆7枚(以醋漿水一碗半煮盡為度,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黃連1分(去須),橡子1分,白礬灰1分。
【制法】上為末。以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痢不止,漸至困弱。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冷粥飲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丁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半,烏頭(炮裂,去皮臍)1分半,檳榔(銼)1分半,膩粉(研)1分半,大戟(炒)1分,甘遂(炒)1分,芫花(醋炒)1分,紫菀(去土)1分,硇砂(醋飛過,焙干,研)1兩。
【制法】上10味藥,先將8味為細末,入研藥和勻,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毒、五積、五勞;一切氣疾,癥癖塊及遠年積。
【用法用量】每服7丸至10丸,醋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二
【處方】丁香1分,木香1分,桂(去粗皮)1分,阿魏(面裹煨,去面,研)1分,麝香(研)1分,硫黃(研)1分,水銀(二味于盞內(nèi)結成砂子)1分,硇砂(研,飛過)1分,粉霜(研)1分,胡粉(研)1分,巴豆(去皮心膜,研,取霜)4錢。
【制法】上藥前3味為末,與后8味合研勻細,用安息香半兩,酒化濾過,入蜜少許,重湯同熬,和劑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散惡氣,逐滯結。主久積食癖,心腹時發(fā)疼痛,胸膈不快,痰逆惡心,臟腑不調,不思飲食,或下利膿血,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3丸至5丸,臨臥煎生姜、棗湯送下。更看虛實加減,取下積聚惡物為效。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二
【別名】丁香半夏丸
【處方】半夏2兩(以水浸7日,每日早晨換水足,取出令自干),白礬半兩,丁香1分。
【制法】上為末,用姜汁合和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胃冷有痰。
【用法用量】丁香半夏丸(《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摘錄】《博濟》卷三
【處方】丁香1錢,木香1錢,檳榔(銼)1分,青橘皮(去白,醋浸半日,烘干,炒令黃色)1分,京三棱(炮,銼)半兩,芫花(醋浸一宿,控干,炒令黃色)半兩,五靈脂1兩,香墨(燒令煙盡,候通赤,放冷)1錢。
【制法】上為末,再羅過,肥巴豆7粒,去皮心膜,細研如膏、涂于新瓦上,出油令盡,細研,與前藥末同研,拌令極勻。用水煮白面糊和劑,硬軟得所,為丸如大麻子大,令干。
【功能主治】膈氣,咽喉噎塞,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至7丸,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丁香1分,藿香半兩,人參3分(去蘆頭)。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飲乳后,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粥飲研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二
【處方】母丁香末3分,巴豆49個(去皮心油,煎令黃赤色,研如面,紙裹,壓去油),麝香1分,砒霜1分。
【制法】上為末,以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以冷水送下。
【注意】忌食熱物。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丁香半兩,木香半兩,巴豆1分(去皮心油,研入),乳香半兩,硫黃半兩(細研,水飛),朱砂半兩(細研,水飛),膩粉1錢,麝香1兩(細研),神曲1兩半(別搗末)。
【制法】上為末,都研令勻,以酒煮神曲末為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積聚氣,宿食留滯,不能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丸,食前以生姜
以上就是關于丁香丸的功效與作用為大家做的介紹,希望這些介紹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6∠阃枳鳛橐环N中藥方劑,對于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茴香丸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白術30克,白茯苓30克,炒八角30克,吳茱萸30克,荔枝核30克,山楂核30克,橘核90克,枳實24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4.5克。
【功能主治】溫經(jīng)導滯,理氣止痛。主寒凝肝經(jīng)。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空腹時姜湯送下。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四
【處方】茴香(炒)半兩,良姜半兩,官桂半兩,蒼術1兩(汁浸)。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止痛。主男子、婦人臍腹疼痛刺胸膈不止者,下元久冷。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食后生姜湯送下;止痛,溫酒送下。
【摘錄】《宣明論》卷十三
【處方】陳皮、茱萸、三棱、莪術、丁香、枳殼(炒)、茴香(炒)、檳榔(炒,去巴)、神曲、麥芽各等分,使君子100個。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蟲積氣痛。
【用法用量】空心飯飲送下;或姜湯送下亦可。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九
【別名】茴香煎
【處方】威靈仙(洗去土)3兩,川烏頭(炮,去皮臍)3兩,陳皮(去白)3兩,防風(去苗)3兩,川楝子(麩炒)3兩,萆薢3兩,烏藥(去土)5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2兩,赤小豆8兩,茴香(炒)8兩,地龍(去土,炒)7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服補虛損,除風冷,壯筋骨,明耳目。主丈夫無臟久虛,冷氣攻沖,臍腹絞痛,腰背拘急,面色萎黃,飲食減少,及膀胱、小腸氣痛,并腎臟風毒,頭面虛浮,目暗耳鳴,腳膝無力,腫痛生瘡;婦人血臟虛冷,食減力少,肢體疼痛。消渴,蟲食津液而渴者。
【用法用量】茴香煎(《雞峰》卷七)。
【摘錄】《局方》卷五
【處方】鹿角霜5兩,茴香2兩,胡椒1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疝瘕,腰腹痛或引囊及囊大者。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名家方選》
【處方】胡蘆巴8錢,茴香6錢,巴戟2錢,川烏2錢,川楝肉4錢,吳萸5錢。
【制法】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小腹冷癖,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小兒5丸,鹽酒送下。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處方】茴香子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硇砂3分,天麻3分,木香3分,白附子3分(炮裂),白礬3分(燒令汁盡),阿魏3分(面裹,煨面熟為度),自然銅3分(細研),干蝎1兩(微炒),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風冷氣,臍腹虛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蔥白煎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茴香1兩,香附半兩,菟絲子2兩,桑螵蛸半兩,鹽(炒過)2錢。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寒,小便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九引《指南方》
【處方】茴香(炒)1兩,蓽澄茄1兩,檳榔1兩,木香1兩,苦楝子1兩,硇砂(細研)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炒),桃仁3分(湯浸去皮,麩炒黃,研),阿魏1兩半。
【制法】上為末,次以酒化阿魏,同硇砂、桃仁膏入少面熬令得所,同上件藥末和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盲腸風氣,小腸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爆蔥酒送下,溫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舶上茴香(炒)1兩,地龍(去土,炒)1兩,赤小豆(炒)1兩,川苦楝(去皮,炒)1兩,川烏頭(炮,去皮尖)1兩,烏藥(銼)1兩,牽牛(炒,取末)1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毒濕氣,攻疰成瘡,皮肉焮熱,紫破膿壞,行步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鹽湯送下,日2次。
【摘錄】《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處方】茴香子(炒)半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胡椒半兩,楝實(銼碎,麩炒)半兩,延胡索半兩,木香1分,虻蟲(去翅足,炒)1分,海蛤1分,芫花(醋炒焦)1分,硇砂(研)1分,木通1分。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厥疝上攻,腹痛無時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鹽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茴香子(微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天南星(炮裂)1兩,硫黃(細研)1兩,丁香1兩,木香1兩,吳茱萸(湯浸7遍,焙干,微炒)1兩,預知子1兩,桂心1兩。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醋煮面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陰毒傷寒,四肢逆冷,心下痛硬,氣欲絕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研碎,以炒生姜熱酒調下,良久煎蔥白艾湯投之,不拘時候頻服之。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八角茴香半兩,川楝子5個,川獨活半兩,甘草(以上酒炙)半兩,谷精草半兩,末茶1兩(半兩為衣),蒼術1兩(酒炙)。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破傷風。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
【處方】茴香1兩(微炒),附子1兩(炮,去皮臍),補骨脂1兩(微炒),胡桃仁1兩。
【制法】上為末,入胡桃同搗爛,煮糯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氣痛,及虛冷氣下注。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別名】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3分,木香1分,蘿卜子半兩(微炒),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別研如膏),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蓬莪荗3分,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3分。
【制法】上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氣攻兩脅脹滿,腹內(nèi)疼痛,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茴香子丸(《圣濟總錄》卷五十二)。《圣濟總錄》有“附子”。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茴香2兩,生姜4兩。
【制法】同搗令勻,凈器內(nèi)濕紙蓋1宿,次以銀石器中,文武火炒令黃焦,為末,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脾胃,進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茶酒送下。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九引《經(jīng)驗后方》,名見《普濟方》卷二十二
【別名】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2兩(炒),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川楝子2兩,陳橘皮2兩(去白瓤),萆薢2兩,地龍2兩(去土,微炒),旋覆花2兩,蜀椒(去閉口及目,炒出汗)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損,除風冷,壯筋骨,明耳目。主虛損。
【用法用量】茴香子丸(《普濟方》卷二二○)。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六
【處方】茴香8兩(炒),川楝子(炒)3兩,川烏(炮,去皮)3兩,威靈仙(洗去土)3兩,防風(去蘆)3兩,陳皮3兩,地龍1兩(去土,微炒),烏藥5兩,赤小豆8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濕氣下行,流入脬囊,大腫,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5丸,茶酒送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蒼術(水浸3日,去皮,銼,焙)2兩,杜仲(制)2兩,破故紙2兩,川椒2兩,茴香1兩1錢,厚樸1兩。
【制法】上藥以青鹽三分之一,入在瓶內(nèi),酌量入水,文武火煮,水盡為度,焙干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補氣血。久服明眼。主腰疼。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八
【處方】茴香1斤(去枝梗),生姜2斤。
【制法】以生姜細搽,淹茴香1宿,曬,焙干為末。另研青鹽末1兩半拌勻,溫水泡蒸餅,微炙干,研,入藥末再搗千余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下元。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九引《經(jīng)效濟世方》
看了上文對于茴香丸的介紹,我們對于茴香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內(nèi)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