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瀝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生活中經(jīng)常流傳這些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荊瀝湯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荊瀝湯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荊瀝 竹瀝 生葛汁各600毫升 生姜汁180毫升
【功能主治】治初得中風(fēng),四肢不收,心神昏憒,眼不識人,不能言語。
【用法用量】上四味,和勻去滓,瓷器中煎三五沸,每服150毫升,平旦、日午、晡時、夜臥各一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
【處方】牛黃3分(別研),人參2兩,麥門冬(去心)2兩,升麻1兩,鐵精1兩(別研),龍齒2兩,茯苓2兩,天門冬(去心)2兩,梔子仁2兩。
【功能主治】中風(fēng),虛熱狂言,恍惚驚悸,諸風(fēng)疾有熱者,及風(fēng)痙疾。
【用法用量】上除牛黃、鐵精外,余藥為末。每服5錢,水2盞,入竹瀝、荊瀝各1合,煎1盞,去滓,入牛黃、鐵精各1匙,再煎1兩沸,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八十九引《指南方》
【處方】荊瀝3升,麻黃4兩,白術(shù)4兩,芎藭4兩,防風(fēng)2兩,桂心2兩,升麻2兩,茯苓2兩,遠(yuǎn)志2兩,人參2兩,羌活2兩,當(dāng)歸2兩,母姜1升(切,取汁),防己2兩,甘草2兩。
【功能主治】心虛寒。陰氣傷寒損心,驚掣悸,語聲寬急混濁,口?,冒昧,好自笑,厲風(fēng)傷心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煎麻黃2沸,去沫,次下諸藥,煮取3升,去滓,下荊瀝、姜汁,煎取4升,分4次服,日3夜1。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本方雖用荊瀝清火滌痰為君,姜汁開導(dǎo)經(jīng)絡(luò)為佐,全賴參、甘維持胃氣,運行藥力,桂心鼓動于中,麻黃開發(fā)于外,升麻提系于上,防已引泄于下,遠(yuǎn)志通達心經(jīng),又以苓、術(shù)匡佐人參,羌、防輔(弓白弓)麻黃,芎、歸協(xié)濟桂心,統(tǒng)攝荊瀝、母姜,共襄滌痰祛風(fēng)活血之功。所謂治風(fēng)先治血,血行風(fēng)自滅也。
【摘錄】《千金》卷八
【處方】荊瀝(旋入)、麥門冬(去心,生用)2兩,地骨皮(刮洗,焙)2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梔子仁1兩,甘草(炙)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芎藭1兩,桂(去粗皮)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豉(炒微干)1合半,防風(fēng)(去叉)1兩,海桐皮1兩,石膏1兩半,竹瀝(旋入)。
【功能主治】中風(fēng)半身不隨,心虛風(fēng)熱,發(fā)即恍惚煩悶,筋脈攣急。
【用法用量】上除荊、竹瀝外,(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12錢匕,以水4盞,加生姜1分(切),煎取2盞,去滓,人荊、竹瀝各1合,更煎5沸,分4次服,日3夜1,間食服之良。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
使用荊瀝湯來恢復(fù)注定不會是個太快的治療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所改善的。對于一些疾病我們應(yīng)該及早預(yù)防。
ys630.COm精選閱讀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dǎo)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荊瀝飲子的制作方法。
【處方】荊瀝3合,竹瀝3合,梨汁3合。
【功能主治】妊娠中風(fēng)痙,口噤。
【用法用量】上藥相合令勻,令溫,分2次灌之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荊瀝2合,生葛根汁1合,蜜1匙,竹瀝2合,生地黃汁1合。
【功能主治】小兒中風(fēng),失音不語,手腳不能轉(zhuǎn)動,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上藥相和令勻,溫服半合,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荊瀝3合,生葛根汁2合,蜜1匙,竹瀝3合。
【功能主治】中風(fēng)失音不語,手足轉(zhuǎn)動不得。
【用法用量】上藥相和令勻,溫服2合,不計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荊瀝飲子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yīng)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眾所周知荊瀝方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荊瀝方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xì)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荊瀝2升,白鮮皮3兩,茯神3兩,人參2兩,白銀10兩(以水1斗,煮取3升)。
【功能主治】風(fēng)氣內(nèi)動,心虛驚悸不定,羸瘦。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荊瀝湯”。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驚悸虛羸多由風(fēng)氣內(nèi)動,雖用人參益氣,茯神安神,然必首推荊瀝治風(fēng)逐濕,解熱消痰,佐以白鮮皮兼祛肌表風(fēng)熱。白銀煮湯煎服以鎮(zhèn)心肺之怯也。
【摘錄】《千金》卷十四
【別名】竹瀝湯
【處方】荊瀝3合,竹瀝3合,生姜汁3合。
【功能主治】治風(fēng)逐濕法痰。主患風(fēng),多熱,偏風(fēng)不隨,心中煩悶,言語謇澀。
【用法用量】竹瀝湯(《金匱翼》卷一)。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荊瀝湯”。《圣濟總錄》本方用法:三味相和再暖,每服三合,以酒調(diào)下。
【摘錄】《千金》卷八
怎么樣?今天介紹的關(guān)于荊瀝方的相關(guān)知識大家都記住了嗎?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這些好處多多的中藥方劑哦!
大家都知道淋瀝湯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服用前也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于您的生活有點幫助。
【處方】滑石12克 石韋9克(去毛)榆皮9克 葵子9克 通草12克
【制法】上五味,切。
【功能主治】治小便難,淋瀝不暢。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外臺秘要》卷二十七引《集驗方》
【處方】滑石8兩,石韋3兩(去毛),榆皮1升,葵子1升,通草4兩(1方加黃芩3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小便難。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摘錄】《外臺》卷二十七引《集驗方》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應(yīng)該就能了解淋瀝湯是什么了吧。淋瀝湯在中醫(yī)可以治療很多問題,是一種很有效的中藥方劑。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guān)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diào)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增損腎瀝湯。
【別名】腎瀝湯(《外臺秘要》卷十一)。
【處方】羊腎1具 遠(yuǎn)志 人參 澤瀉 干地黃 桂心 當(dāng)歸 茯苓 龍骨 黃芩 甘草 芎藭各6克 生姜18克 五味子3克 大棗20枚 麥門冬6克
【制法】上十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
【用法用量】以水1.5升,煮羊腎,取I.2升,下藥,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看完了本文對增損腎瀝湯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xué)會去應(yīng)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荊防湯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把中藥材進行適當(dāng)?shù)募庸ぃ缓笤侔匆欢ū壤M行調(diào)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荊防湯。
【處方】防風(fēng)1錢,荊芥1錢,生地1錢,枳殼1錢,葛根1錢,細(xì)辛3分,蔓荊子7分(焙,研),黃柏5分(酒炒黑)。
【功能主治】外感風(fēng)寒,齒痛寒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徹》卷三
【處方】荊芥8分,蔓荊子8分,赤芍8分,川芎8分,防風(fēng)8分,車前子1錢,蟬蛻6分(去翅足),菊花1錢,生地1錢5分(切片),青葙子8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眼白珠有紅,微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簿片為引。
【摘錄】《眼科應(yīng)驗良方》
【處方】防風(fēng)1錢,荊芥1錢,前胡1錢,桔梗1錢,廣皮1錢,枳殼1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傷風(fēng)咳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徹》卷一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荊防湯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xué)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疾病發(fā)生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dān)憂,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以備不時之需,中藥方劑由于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小,成為了首選。歸荊湯就是這樣的一種,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當(dāng)歸、荊芥穗,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風(fēng)痙,昏迷吐沫,抽掣,背脊強直,產(chǎn)后中痙。通用。
【用法用量】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少許,煎七分,灌下。如牙關(guān)緊,用銅匙開,以雞羽蘸藥入口,或用童尿調(diào)下,或以川芎代當(dāng)歸,亦妙。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當(dāng)歸(或以川芎代)、荊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風(fēng)痙昏迷,吐沫抽掣,背脊強直;產(chǎn)后中痙。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酒少許,煎7分,灌下;如牙關(guān)緊,用銅匙斡開,以雞羽蘸藥入口;或用童尿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五十九引《指南方》
在了解了歸荊湯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眾所周知加減腎瀝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加減腎瀝湯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xì)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腎1具(豬羊并可用),遠(yuǎn)志2兩(去心),麥門冬1升(去心),人參1兩,大棗40枚,芎藭2兩,五味子2兩,當(dāng)歸2兩,澤瀉2兩,桂心4兩,干姜2兩,干地黃3兩,黃連2兩,桑螵蛸30枚,龍骨2兩,甘草3兩(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大虛內(nèi)不足,小便數(shù),噓噏,焦熇飲水漿,膀胱引急。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如常法煎取3升,去滓,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萊,生蔥,豬肉,蕪荑等物。
【摘錄】《外臺》卷十七引《小品》
對于加減腎瀝湯的功效和性質(zhì)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xí)慣才是。
只要一提到補腎腎瀝湯,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它是由幾種中藥材組成的,但你知道具體是哪幾種嗎?它們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白茯苓1兩,澤瀉1兩,人參1兩(去蘆頭),五味子1兩,芎?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1兩(銼),當(dāng)歸1兩(銼,微炒),杜仲1兩(去粗皮,微炙,銼),桂心1兩半,石斛1兩(去根,銼),熟干地黃2兩,肉蓯蓉1兩(酒浸,去皴皮,微炙),磁石3兩(搗碎,水掏去赤汁,以帛包之)。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腎虛勞損,咳逆短氣,四肢煩疼,腰背相引痛,色黧黑,骨間多疼,小便赤黃,耳目不聰,虛乏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水2大盞,以羊腎1對,細(xì)切去脂膜,加生姜1分,大棗5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1大盞,去滓,食前分2次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黃耆1兩(銼),五味子1兩,沉香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1兩,人參1兩(去蘆頭),澤瀉1兩,石觸1兩(去根,銼),牛膝1兩(去苗),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桂心1兩半,石南1兩,丹參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棘刺1兩半(銼),茯神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令干),磁石5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腎虛,噓吸短氣,腰背疼痛,體重?zé)o力,食少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水2大盞,以羊腎1對,細(xì)切去脂膜,加生姜1分,大棗5枚,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1大盞,去滓,食前分2次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
【別名】腎瀝湯
【處方】磁石5兩(燒醋淬7遍,搗碎,以帛包之),肉蓯蓉1兩(酒浸去皴皮,微炙),黃耆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芎?1兩,肉桂1兩(去破皮),菖蒲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熟干地黃1兩,石斛1兩(去根),覆盆子1兩,干姜1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腎臟久虛,體瘦骨疼,腰痛足冷,視聽不利,食少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大盞,以羊腎1對切去脂膜,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5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
以上就是本文對補腎腎瀝湯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補腎腎瀝湯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荊防葛根湯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葛根1錢半或1錢,牛蒡子3錢,桔梗1錢半,炒荊芥1錢半,枳殼1錢,白杏仁(去皮尖)3錢(便溏者勿研),生甘草4分,土貝3錢(去心,研),炒防風(fēng)1錢半,浮萍草2錢。
【功能主治】時令平和時之爛喉丹痧,初起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防風(fēng)、荊芥不炒亦可。
【摘錄】《爛喉丹痧》
【處方】荊芥穗、青防風(fēng)、粉葛根、冬桑葉、鮮菖蒲、薄荷葉、大力子、大貝母、淡竹葉、凈蟬衣。
【功能主治】解肌散表。主爛喉痧初起,壯熱煩渴,斑密肌紅,宛如錦紋,咽喉疼痛腫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喉科家訓(xùn)》卷四
雖然說荊防葛根湯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diào)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春季補腎腎瀝湯就是一種被廣泛應(yīng)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牛膝1兩(去苗),人參3分(去蘆頭),五味子3分,白茯苓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熟干地黃1兩,續(xù)斷3分,覆盆子3分,狗脊3分,防風(fēng)3分(去蘆頭),磁石1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綿絹包之),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腎虛。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用羊腎1對,切去脂膜,入生姜半分,大棗3個,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春季宜用。
【摘錄】《圣惠》卷七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春季補腎腎瀝湯的作用與功效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