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苓飲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guān)注的話題,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參苓飲子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參苓飲子是什么嗎?關(guān)于參苓飲子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麥門冬 五味子 白芍藥 熟地黃 黃耆各90克 白茯苓8克 天門冬 人參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藥共為粗末。
【功能主治】生津增液,養(yǎng)胃進食。主消渴,口干燥,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棗子2個,烏梅1個,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
【處方】人參1兩,蓮肉1兩,甘草1兩,白茯苓半兩,茯神半兩,白術(shù)半兩,香附子1兩(炒去毛)。
【功能主治】脾弱,虛勞發(fā)熱,心神不寧。
【用法用量】上為飲子。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同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時候。最治小兒,量大小加減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二八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參苓飲子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參蘇飲子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方劑,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類人群都非常喜愛。今天就來看看參蘇飲子的功效作用等。
【處方】人參(去蘆)白術(shù) 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蘇葉 干木瓜 香薷葉 厚樸(去皮,姜制)半夏曲 白扁豆(炒)陳橘紅各等分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主小兒伏熱吐瀉,虛煩悶亂,引飲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五
【處方】人參(去蘆頭)、白術(shù)、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蘇葉、干木瓜、香薷葉、厚樸(生姜汁制,炒香)、半夏曲(炙)、白扁豆(微炒)、陳橘皮(去白)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伏熱吐瀉,虛煩悶亂,引飲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參蘇飲子是一種應(yīng)用很廣泛的中藥方劑,但在使用參蘇飲子之前還是要結(jié)合一下自身的體質(zhì),畢竟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的。
氣溫和濕度等的變化尤其會導(dǎo)致身體不適,更是需要在此時加強補養(yǎng),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養(yǎng)生方劑團參飲子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時候起到的效果。
【處方】人參 紫菀茸(洗)阿膠(蛤粉炒)百合(蒸)細辛(洗,去葉、土)款冬花 杏仁(去皮、尖,炒)天門冬(湯浸,去心)半夏(湯泡七次)經(jīng)霜桑葉 五味子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情志不遂,饑飽失宜,致臟氣不平,咳嗽膿血,漸成肺痿,憎寒壯熱,羸瘦困頓,將成勞瘵。
【用法用量】上藥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大片,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對團參飲子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很深層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團參飲子一定要注意這些,這樣才會保證身體能更加健康。
你知道參苓粥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參苓粥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人參(銼)1兩,白茯苓(去黑皮、銼)半兩,粳米(凈洗)2合,生姜(切)2錢。
【功能主治】益氣補虛,健脾養(yǎng)胃。主傷寒胃氣不和,全不思食,日漸虛羸。氣虛體弱,脾胃不足,倦怠無力,面色(白光)白,飲食減少,食欲不振,反胃嘔吐,大便稀薄。
【用法用量】上4味,先將人參、茯苓、生姜,用水3升,煎至1升,去滓,下米煮作粥。臨熟時下雞子白1枚及鹽少許,攪令勻,空心食之。
【注意】濕熱忌用。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八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xué)到更多的參苓粥食用方法了吧!參苓粥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diào)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能,了解了參苓粥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dǎo)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參苓散。
【處方】人參 酸棗仁 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睡中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時用米飲調(diào)下。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三
【處方】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藿香葉1兩,丁香枝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葛根(銼)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胃氣逆,干嘔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人參1兩,白茯苓4兩(蒸),蓮肉8兩(去心),薏苡仁6兩(炒),甘草(炙去皮)2兩,芡實粉5兩,砂仁5錢(炒),白扁豆4兩,桔梗(白者)1兩。
【制法】上為末,欲留久,跌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養(yǎng)胃氣。主
【用法用量】方能久貯。每服2錢,米湯或棗湯調(diào)下。
【摘錄】《墨寶齋集驗方》卷上
【處方】人參1錢,麻黃1錢,甘草(炙)1錢,款冬花1錢,小半夏(湯浸11次)半錢,葶藶半錢,馬兜鈴3個。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嗽化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桑皮湯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五引《形證論》
【處方】人參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黑豆黃(炒)3分,陳橘皮(去白,姜汁浸1宿,炒)3分,京三棱2兩(以冷水浸令軟,薄切,濕杵碎,焙干,炒),青橘皮(去白,焙)1兩,麥糵(炒)1兩,木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脾臟氣虛,風(fēng)冷乘之,正氣相擊,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加生姜、鹽少許,沸湯點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人參1分,茯苓1分,甘草(炙)1分,白術(shù)1分,黃芩半兩,干葛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吹著,渾身壯熱,頭疼面赤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5分,加生姜1片,大棗半個,煎至4分。通口服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九
【處方】人參2分,白術(shù)2分,豬苓2分,澤瀉2分,干姜(炮)2分,赤茯苓2錢,木通2錢。
【功能主治】小兒受濕,身痛面浮,發(fā)熱惡風(fēng),多汗作嘔,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入燈心10莖,車前子1撮,水煎,食前服。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八
【處方】人參1分,茯苓1分,白附子(炮)1分,羌活1分,甘草(炙)1分,芍藥1分,白術(shù)(水煮)1分,犀角屑半分,京芎半分,藿香半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通驚氣。主小兒解顱。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水1盞,用少金、銀同薄荷3葉煎至3分,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六引《丁時發(fā)傳》
【處方】人參1錢,茯神1錢,麻黃(去節(jié))半兩,白術(shù)2錢,干葛1錢半,白芍藥1錢,升麻1錢,甘草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鎮(zhèn)心,化痰涎。主小兒患驚風(fēng),傷寒咳嗽,身熱胸膈下不快,睡臥不安,或疹痘不能勻遍。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水5分盞,薄荷1葉,同煮3分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
【處方】人參2兩,茯苓1兩,白術(shù)20兩(銼細),桔梗10兩(去蘆),橘紅6兩,香白芷3兩,芍藥1兩,當歸2兩(去蘆頭),川芎1兩半,半夏1兩(湯泡7遍),厚樸2兩(去皮,生姜汁制),官桂(去皮)春夏3兩,秋冬4兩,枳殼4兩(麩炒令黃,同桂舂為末),干姜春夏1兩半,秋冬2兩,麻黃(去根節(jié)),春夏2兩,秋冬3兩,甘草3兩。
【制法】上各凈洗焙干,除芎、桂、枳殼別杵外,諸藥同為粗末。分作6分,于大鐵鍋內(nèi)以文武火炒令微赤黃為度,不可令焦,須攪勻取出,以凈紙襯安板床上侯冷,勿令侵塵土,入前枳殼,官桂,川芎和勻,杵為細末。
【功能主治】傷寒,百節(jié)疼,一切虛勞氣痰。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加生姜3片,蔥2寸,同煎7分,通口服,不拘時候。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引何伯應(yīng)方
【處方】人參(去蘆)1分,茯苓1分,白附子1分,羌活(去蘆)1分,白術(shù)1分,肉桂1錢,犀角(鎊屑)1錢,藿香(去土)1錢,川芎1錢,芍藥1錢,甘草1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傷風(fēng)冷,脾胃不調(diào),一切吐瀉。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金銀薄荷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處方】人參(去蘆)半兩,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1分(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忽作驚狀,目上視,手足強,未可取驚藥,宜先與此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1錢,空腹溫湯調(diào)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五
【處方】人參半兩,茯苓半兩,山藥半兩,干草半兩,麥門冬半兩,黑附子(炮,凈)半兩,桔梗半兩,甘草(炙)半兩,蓮子心1錢,木香(不見火)1錢,藿香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吐瀉。
【用法用量】每服1錢,紫蘇米飲調(diào)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吉氏家傳》
【處方】人參1兩,茯苓1兩,川芎1兩,甘草(炙)半兩,芍藥半兩,黃耆半兩,青皮(去白)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因積成疳,久致脾胃虛弱,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小盞,煎3-5分,去滓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莊氏家傳》
【處方】白術(shù)半兩,人參(去蘆頭)1分,茯苓(去皮)1分,紫蘇子1分,甘草(炙)1分,木香半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常服養(yǎng)氣安神,益胃。主胃氣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錢,濃煎棗湯調(diào)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惠眼觀證》
【處方】酸棗仁(炒,去衣)、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睡中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錢,食遠米飲調(diào)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五十一
看了上文對于參苓散的介紹,我們對于參苓散的功效和作用等內(nèi)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參苓丸,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參苓丸嗎?參苓丸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藕節(jié) 菱角肉各30克 人參 白茯苓各15克 石蓮肉30克
【制法】上藥為末,用黃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煅土朱為衣。
【功能主治】主泄精無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三引《經(jīng)驗良方》
【別名】參蒲丸
【處方】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菖蒲1兩,遠志(去心)1兩,地骨皮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食亦。胃中熱結(jié),消谷善食,不生肌肉。肉極,身上淫淫如鼠走,體上干黑。
【用法用量】參蒲丸(《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一)。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干姜(炮)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細辛(去苗葉)1兩,芍藥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訶黎勒皮(炒)1兩半,檳榔(銼)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嘔逆,不下飲食;或優(yōu)恚氣結(jié),不得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如覺有物在喉中,即丸3-5丸,如彈子大,每次1丸,含化咽津。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人參3分,天南星(炮)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半夏1兩,生姜1兩,晉礬1兩。
【制法】上6味,先取天南星、半夏于砂盆內(nèi)擦洗令凈,用生姜同搗爛,拍作餅子,慢火炙令黃,同余3味,搗羅為末,薄荷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支飲不消,胸膈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蜜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人參1兩1分,赤茯苓(去黑皮)1兩1分,細辛(去苗土)1兩1分,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熟干地黃(焙)1兩1分,當歸(切,焙)1兩1分,麥門冬(去心,焙)1兩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1分,干姜(炮)1兩1分,大黃(銼,炒)1兩1分,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兩1分,桂(去粗皮)1兩1分,甘草(炙,銼)1兩1分,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桔梗(炒)1兩,紫菀(去苗土)1兩,蜀椒(去目共閉口,炒出汗)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聚脹悶,減食黃瘦。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溫酒送下,1日3次。漸加至10丸,以知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二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參苓丸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guān)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說起參苓湯,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于參苓湯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處方】丁香,訶肉2錢(煨),青皮(炒)3錢,陳皮3錢,白術(shù)3錢,茯苓3錢,人參3錢,肉豆蔻(煨)3錢,甘草2錢(炙)。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小兒瘧后胃氣虛弱,面色黃,泄瀉不止,乳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錢,陳米1勺,生姜1片同煎。
【摘錄】《袖珍小兒》卷六
【處方】人參10兩,茯苓10兩,藿香4兩,干姜4兩,白芷3兩,縮砂3兩,甘草5兩,粘米5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調(diào)中和氣,消酒食。主
【用法用量】如茶點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六五引《御醫(yī)撮要》
【處方】參、苓、術(shù)、草、芎、歸、芍、木香、香附、延胡、薏苡。
【功能主治】行氣調(diào)中。主積聚。
【摘錄】《類證治裁》卷三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參苓湯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xué)著作中,參苓煮散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把它投入到醫(yī)學(xué)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guān)信息。
【處方】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丁香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益智(去皮)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芎?半兩,蓬莪術(shù)(炮,銼)半兩,干姜(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遠志(去心)1兩,白術(shù)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黃耆(銼,炒)1兩,半夏(湯浸7遍,用生姜汁制)1兩,當歸(切,焙)1兩,京三棱(炮,銼)1兩,陳曲(炒)1兩,麥糵(炒)1兩,肉豆蔻(去殼)5個,檳榔(銼)5個,訶藜勒(煨,去核)5個。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心腹痞滿,不思飲食,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入鹽少許,水1盞,同煎至7分,和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
上文所說的關(guān)于參苓煮散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xí)慣來進行調(diào)節(jié)養(yǎng)生,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
參苓生化湯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對參苓生化湯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但是如何用參苓生化湯來治愈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jié)合養(yǎng)生。
【處方】川芎1錢,當歸2錢,黑麥4分,炙草5分,人參2錢,茯苓1錢,白芍1錢(炒),益智1錢(炒),白術(shù)2錢(土炒),肉果1個(制)。
【功能主治】婦人胎前素弱,產(chǎn)后3日內(nèi)塊已消,泄瀉,完谷不化者。
【用法用量】
【摘錄】《傅青主女科·產(chǎn)后編》卷下
【處方】川芎1錢,當歸2錢(土炒),姜炭5分,炙甘草5分,茯苓1錢5分,陳皮1錢,白術(shù)1錢5分,人參2錢,肉果(煨)1錢,訶子1錢,蓮子8錢,糯米1撮。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泄瀉。胎產(chǎn)久瀉,至產(chǎn)后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胎產(chǎn)秘書》卷下
大家現(xiàn)在明白了參苓生化湯的作用了吧,不過該藥并不適用于所有病癥,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參苓生化湯治療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正確使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
說到參苓養(yǎng)胃湯,大家應(yīng)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人參1錢,茯苓1錢,蒼術(shù)4錢,厚樸2錢,陳皮2錢,炙草1錢。
【功能主治】腹肋脹滿,嘔噯酸痛,肌瘦面黃。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煎服。
【摘錄】《嵩崖尊生》卷九
【處方】茯苓1錢,人參1錢,蒼術(shù)8分,半夏8分,陳皮8分,草菓8分,藿香8分,厚樸8分,甘草4分,烏梅1個。
【功能主治】瘧,多寒少熱,脾胃虛弱,飲食不進。
【用法用量】水2鐘,加大棗2個,煎取7分,另以老姜2兩取汁和勻,露1宿,空心服。
【摘錄】《玉案》卷三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參苓養(yǎng)胃湯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參苓養(yǎng)胃湯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基本上一提到參苓造化糕,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參苓造化糕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人參2兩(虛者用4兩),白茯苓4兩,干山藥半斤,芡實半斤,蓮肉(去皮心,炒)半斤,苡仁(炒)半斤,白扁豆(炒)半斤,糯米(打白炒)5升,白糖霜2斤半。
【制法】上為末,瓷瓶收貯。
【功能主治】平調(diào)脾胃。主傷食。
【用法用量】每用4-5錢,白湯隨加白糖霜調(diào)服,1日3-4次。久服精神倍加。
【摘錄】《赤水玄珠》卷十三
【處方】人參4兩,白茯苓4兩,白術(shù)3兩,蓮肉3兩,山藥3兩,芡實3兩。
【功能主治】內(nèi)傷脾胃。
【用法用量】上為末,用粳米粉1斗,砂糖調(diào)勻,如法蒸糕食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三
上面就是本文對于參苓造化糕這種方劑的一些介紹,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下。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苓壯脾圓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不見火)、縮砂(去皮)、干姜、胡椒、麥蘗(微炒)、神僸、山藥、白扁豆(炒),各等分。
【炮制】為末,煉蜜為圓,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刺痛,反胃吐食,口苦吞酸,胸滿短氣,肢體怠惰,面色萎黃,及中焦痞,不任攻擊,臟腑虛寒,不受峻補,或因病氣衰,食不復(fù)常,稟受怯弱,不能飲食,及久病泄痢,腸胃虛滑,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細嚼,白湯送下,溫酒亦得,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參苓壯脾圓,我們知道參苓壯脾圓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中藥方劑可以說是有很多的種類,加減參苓白術(shù)散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加減參苓白術(shù)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泡參3錢,扁豆4錢,焦術(shù)3錢,茯苓3錢,茅蒼術(shù)1錢半,砂仁1錢,炙升麻1錢,廣皮2錢。
【功能主治】補氣升陽。主妊娠數(shù)月,因脾虛氣弱,消化不良,食少腹脹,大便不實,下肢腫脹,氣短神疲,面色萎黃,舌淡口和,苔白滑,脈濡而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
【處方】泡參3錢,茯神2錢,白術(shù)3錢,甘草2錢,木香2錢,砂仁1錢,淮藥4錢,扁豆4錢。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主婦女脾虛,經(jīng)行無定期,色淡紅,量少質(zhì)薄,時夾粘液,腰腹無脹痛,舌淡苔白潤,脈濡。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
【處方】人參1錢,茯苓1錢,山藥1錢半,白術(shù)1錢,陳皮1錢半,蓮肉9粒,當歸1錢,防風(fēng)1錢,白扁豆1錢,薏苡仁1錢,枳實1錢。
【制法】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隨宜加減。
【摘錄】《幼科指掌》卷四
【處方】白術(shù)3錢,茯苓3錢,山藥1兩,甘草1錢,薏苡仁2兩,白扁豆7錢,陳皮7錢,麥門冬8錢(去心)(一方加菖蒲)。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補脾胃,進飲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2匙,食前白湯調(diào)下。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加減參苓白術(shù)散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加減參苓白術(shù)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加減參苓白術(shù)散的時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加減參苓白術(shù)散的藥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