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痹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鄙鐣粩喟l(fā)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肺痹湯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rèn)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肺痹湯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肺痹湯。
【處方】人參3錢,茯苓3錢,白術(shù)5錢,白芍5錢,蘇葉2錢,半夏1錢,陳皮1錢,枳殼3分,黃連3分,肉桂3分,神曲5分。
【功能主治】氣虛肺痹,咳嗽不寧,心膈窒塞,吐痰不己,上氣滿脹,不能下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連用2劑而咳嗽安;再用2劑而窒塞開矣;用10劑而諸癥盡愈。
【各家論述】或謂人參助氣是矣,但多用恐助邪氣,何以用之咸宜乎?不知肺氣之虛以成癰,非肺氣之實以成痹也。人參畏實不畏虛,況又有蘇葉以治風(fēng);半夏以消濕;肉桂以祛寒,則邪何能作祟哉?而且白術(shù)、茯苓以健脾開胃;白芍以平肝;黃連、肉桂以交心腎。則肺氣自寧,自然下降,正不必陳皮之助矣。
【摘錄】《辨證錄》卷二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肺痹湯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肺痹湯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yīng)該要多去認(rèn)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
ys630.coM延伸閱讀
導(dǎo)痹湯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jīng)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導(dǎo)痹湯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耆(銼)4兩,當(dāng)歸(切,焙)3兩,人參3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龍齒3兩,遠(yuǎn)志(去心)3兩,甘草(炙)3兩,桂(去粗皮)5兩,半夏(湯浸,洗7遍,焙)5兩,枳實(去瓤,麩炒)2兩,桔梗(去蘆頭,銼,炒)2兩,茯神(去木)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脈痹,血道壅澀。
【用法用量】每服先以水2盞,煮粳米半合,米熟去米,即入藥5錢匕、生姜5片、大棗2枚(擘破),同煎數(shù)沸,去滓,取1盞,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九
通過上文對導(dǎo)痹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guān)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diào)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宣痹湯。
【處方】防己15克 杏仁15克 滑石15克 連翹9克 山梔9克 薏苡15克 半夏9克(醋炒)晚蠶沙9克 赤小豆皮9克(取五谷中之赤小豆,涼水浸,取皮用。)
【功能主治】清化濕熱,宣痹通絡(luò)。治濕熱痹證。濕聚熱蒸,阻于經(jīng)絡(luò),寒戰(zhàn)發(fā)熱,骨節(jié)煩疼,面色痿黃,小便短赤,舌苔黃膩或灰滯。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溫服。
【摘錄】《溫病條辨》卷二
通過上面的關(guān)于宣痹湯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宣痹湯有了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rèn)識,大家可以在醫(yī)生的叮囑下,按照合適的量服用,這對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五痹湯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附子、姜黃(洗去灰土)、羌活、白術(shù)、防己,各一兩。甘草(微炙)半兩。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風(fēng)寒濕邪,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滯不仁,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重,水一盞半,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片姜黃(洗去灰土)羌活 白術(shù) 防己各30克 甘草(微炙)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風(fēng)寒濕邪,客留肌膚,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滯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五痹湯的功效與作用了吧?五痹湯的藥用價值極高,對調(diào)理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顯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明三痹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其原料中的幾種中藥材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川續(xù)斷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風(fēng) 桂心 華陰細(xì)辛 人參 白茯苓 當(dāng)歸 白芍藥 甘草各30克 秦艽 生地黃 川芎 川獨活各15克 黃耆 川牛膝各30克
【功能主治】治血氣凝滯,手足拘攣,風(fēng)痹,氣痹。
【用法用量】上藥嚼咀為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熱服。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三
【拼音名】Sān Bì Tāng
【別名】改定三資湯(《類證治裁》卷五)。
【處方】人參 黃耆(酒炒)白術(shù)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 茯苓各3克 甘草(炙)桂心 防己 防風(fēng) 烏頭(炮)各1.5克 細(xì)辛(三分,約合0.9至1克) 生姜3片 紅棗2枚
【功能主治】治風(fēng)寒濕氣合病,氣血凝滯,手足拘攣。
【用法用量】上藥水煎,不拘時熱服。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處方】防風(fēng)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當(dāng)歸12克,制川草烏各4.5克,甘草4.5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風(fēng),散寒除濕。主風(fēng)寒濕侵襲,流注經(jīng)絡(luò),氣血運行失暢。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李保朝方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三痹湯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三痹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三痹湯的時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三痹湯的藥效 。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能下降,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應(yīng)該好好調(diào)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jìn)的改善體質(zhì),增強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麻黃溫痹湯這款方劑。
【處方】麻黃10g,羌活10g,獨活10g,制川烏10g,制草烏10g,八里麻1g,桂枝10g,黃耆20g,川牛膝12g,木瓜12g,威靈仙12g,雞血藤10g,細(xì)辛3g,制附塊10g,伸筋草10g,尋骨風(fēng)10g,蒼耳子10g,秦艽10g,桑寄生10g,炙甘草10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散寒,舒筋活絡(luò)。主風(fēng)寒濕邪侵襲經(jīng)絡(luò),留滯關(guān)節(jié),關(guān)節(jié)腫大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摘錄】《千家妙方》卷上引范國(木梁)方
看完了本文對麻黃溫痹湯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xué)會去應(yīng)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說到利肺湯,大家應(yīng)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茯苓、枳殼、川貝、力子、麥冬、橘紅、木香、桔梗、蔞仁、桑皮、甘草、南樸。
【功能主治】麻癥濕痰氣壅,滿悶不食。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
【處方】蘇子(炒)、桔梗、薄荷、前胡、獨活、杏仁(炒)、枳殼、陳皮。
【功能主治】發(fā)熱,哮喘,痰壅初起。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為引。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處方】人參、麥門冬、沉香、白豆蔻、五味子、益智、丁香、川芎。
【功能主治】胸中元氣不及,脈中少有力,浮則似止。
【摘錄】《潔古家珍》
【處方】紫蘇1錢,人參2錢,白術(shù)3錢,茯苓5錢,甘草1錢,桔梗1錢,半夏1錢,神曲3分,附子1分。
【功能主治】補其肺氣,兼帶利水。主身常入水中,遏抑皮毛,肺氣閉塞,時而發(fā)熱,畏寒惡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九
通過上面對利肺湯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對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xiàn)在。到了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這些非傳統(tǒng)的方劑,不僅天然無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
斂肺湯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百藥煎、訶子皮、五味子、黃耆皮、白及片、胡桃肉、罌粟殼、甜杏霜。
【功能主治】久嗽,純虛無邪。
【各家論述】方中百藥煎、訶子皮、罌粟殼,皆清虛之品,入肺而斂其耗散;五味子斂而兼補,且能保肺滋腎;耆皮固肺氣;白及補肺損;胡桃、杏仁潤肺燥耳。
【摘錄】《成方便讀》卷四
【處方】知母(焙)1兩,百部1兩,百合1兩,白前1兩,芍藥1兩,黃耆(銼)1兩,款冬花1兩,馬兜鈴1兩,貝母(去心)1兩,五味子1兩,前胡(去蘆頭)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防葵1兩,大黃(生,銼)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白術(shù)(銼,炒)1兩,升麻1兩,紫菀(去苗土)大棗(去核,焙)1兩,檳榔(麩炒)1兩,甘草(炙)1兩,葛根1兩,防已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肺臟壅熱,咳嗽多痰,面色赤,口干,氣急煩滿,大腸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水1大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七
【處方】北五味3錢,黃芩2錢,麥冬3錢,甘草節(jié)5分。
【功能主治】疹收之后,喘急悶亂,頭折眼吊,胸膛高陷,角弓反張,目睛直視,唇白面黃,口鼻歪斜,名曰肺氣耗散,正氣不歸原也。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上面就是關(guān)于斂肺湯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斂肺湯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保肺湯在中醫(yī)學(xué)上屬于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中藥方劑。根據(jù)相關(guān)的一些醫(yī)學(xué)研究上認(rèn)為,這樣的中藥試劑十分的安全、有效,適合很多疾病的癥狀,下面就去認(rèn)識下保肺湯這種方劑吧。
【處方】白及 薏苡仁 貝母 金銀花 陳皮 苦桔梗 苦葶藶 甘草節(jié)
【功能主治】主肺癰,咳吐膿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四十
【處方】金銀花1兩,元參8錢,人參3錢,蒲公英1錢,天花粉1錢,黃芩5分,麥門冬1錢,生甘草1錢,桔梗1錢。
【功能主治】去熱解毒,佐以升散。主肺癰已潰或未潰。
【用法用量】分2次服。
【摘錄】《醫(yī)林纂要》卷十
【處方】白及、薏苡仁、貝母、金銀花、陳皮、苦桔梗、苦葶藶、甘草節(jié)。
【功能主治】肺癰吐膿血。
【用法用量】
【摘錄】《金鑒》卷四十
【處方】山藥1錢,白茯苓1錢,紫蘇葉1錢,白僵蠶(去絲嘴,炒)2錢,藿香5分,百部6分,黃芩1錢,防風(fēng)1錢,杏仁(去皮尖,麩炒)1錢,百合5分,五味子1錢,桔梗1錢。
【功能主治】肺胃受風(fēng)熱,痰盛咳嗽,喘吐不止,及治久嗽不愈。
【用法用量】上水煎,食后服。
【摘錄】《保嬰撮要》卷六
通過上文對保肺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你知道肺傷湯嗎?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肺傷湯治療呢?肺傷湯的治療效果怎么樣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人參2兩,生姜(切)2兩,桂心2兩,阿膠(炙)1兩,紫菀1兩,干地黃4兩,桑根白皮1斤,飴糖1斤。
【功能主治】肺氣不足而短氣,咳唾膿血不得臥。脅下有痛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桑根白皮20沸,去滓,納藥;煮取2升5合,次納飴糖令烊。分3服。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
【處方】五味子1兩,紫菀1兩,熟地黃2兩,阿膠2兩(炒),人參半兩,杏仁1兩(炒,去皮尖),黃耆1兩(蜜炙),川當(dāng)歸2兩,桑白皮1兩(炒),甘草1兩(炙),款冬花1兩,桂1分,枳殼半兩(去皮瓤,炒),干姜1兩半(炮),青蒿半兩(小便浸),黃芩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遠(yuǎn)近一切嗽疾,渾身勞倦,脅下疼,時作潮熱,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入生姜3片,棗子、烏梅各1枚,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1日3次。
【摘錄】《普濟方》卷一五七引《衛(wèi)生家寶》
看完上面的對于肺傷湯的相關(guān)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覺到了我們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偉大和神秘?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