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飲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虎杖飲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虎杖飲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虎杖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五味子(炒)1兩半,熟干地黃(焙)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陳橘皮(去白,焙)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人參1兩,桂(去粗皮)2兩,黃耆(銼)2兩,芍藥2兩,當歸(切,焙)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冷勞。身體羸瘦,食不化,心腹痞滿,嘔吐吞酸,面色萎黃,甚則心腹常痛,大腸泄痢,手足逆冷,骨節(jié)酸痛。www.cndadi.net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7片,大棗3枚(劈),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七
【處方】虎杖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五味子(炒)1兩半,熟干地黃(焙)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陳橘皮(去白皮)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黃芩(去黑皮)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人參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當歸1兩半,赤茯苓1兩半,黃耆(銼)3分,生干地黃3分,赤芍藥3分,梔子仁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冷勞,身體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
上面是關于虎杖飲這種中藥方劑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虎杖飲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ys630.coM延伸閱讀
導讀:中藥虎杖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虎杖的功效與作用、虎杖圖片、虎杖的藥用價值、虎杖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虎杖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虎杖簡介虎杖圖片虎杖的功效與作用虎杖的藥用價值虎杖的藥用附方虎杖的配伍應用虎杖可以治肝病嗎虎杖的臨床應用虎杖泡酒有什么作用虎杖的副作用虎杖簡介
虎杖,中藥名,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莖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趁鮮切短段或厚片,曬干。本品多為圓柱形短段或不規(guī)則厚片,長1~7cm,直徑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切面皮部較薄,木部寬廣,棕黃色,射線放射狀,皮部與木部較易分離。根莖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狀。質堅硬。氣微,味微苦、澀。
虎杖圖片
虎杖的功效與作用
活血散瘀;祛風通絡;清熱利濕;解毒。主婦女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惡露不下;癥瘕積聚;跌撲損傷;風濕痹痛;濕熱黃疸;淋濁帶下;瘡瘍腫毒;毒蛇咬傷;水火燙傷。
1、《別錄》: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結。
2、陶弘景:主暴瘕,酒漬服之。
3、《藥性論》: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
4、《本草拾遺》:主風在骨節(jié)間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
5、《日華子本草》:治產(chǎn)后惡血不下,心腹脹滿。排膿,主瘡癤癰毒,婦人血暈,撲損瘀血,破風毒結氣。
6、《滇南本草》:攻諸腫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經(jīng)絡。治五淋白濁,痔漏,瘡癰,婦人赤白帶下。
7、《醫(yī)林纂要》:堅腎,強陽益精,壯筋骨,增氣力。敷跌傷折損處,可續(xù)筋接骨。
8、《嶺南采藥錄》:治蛇傷,膿皰瘡,止損傷痛。
9、《貴州民間方藥集》:收斂止血,治痔瘺,去風濕,發(fā)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傷。
10、《中醫(yī)藥實驗研究》:治實火牙痛,濕瘡爛腿,腳趾歧濕爛。
虎杖的藥用價值
【藥名】虎杖
【別名】花斑竹、酸筒桿、酸桶筍、酸湯梗、川筋龍、斑莊、斑杖根、大葉蛇總管、黃地榆。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莖和根。
【性狀】本品多為圓柱形短段或不規(guī)則厚片,長1~7cm,直徑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切面皮部較薄,木部寬廣,棕黃色,射線放射狀,皮部與木部較易分離。根莖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狀。質堅硬。氣微,味微苦、澀。
【性味與歸經(jīng)】微苦,微寒。歸肝、膽、肺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利膽退黃,祛風利濕,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關節(jié)痹痛,濕熱黃疸,經(jīng)閉,癓瘕,咳嗽痰多,水火燙傷,跌撲損傷,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適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虎杖的藥用附方
1、治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虎杖根,銼,煮,適寒溫以漬足。(《補缺肘后方》)
2、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戰(zhàn)搖,痿軟:斑莊根一兩,川牛膝五錢,川茄皮五錢,防風五錢,桂枝五錢,木瓜三錢。燒酒三斤泡服。(《滇南本草》)
3、治膽囊結石:虎杖一兩,煎服;如兼黃疸可配合連錢草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4、治五淋:苦杖不計多少,為末。每服二錢,用飯飲下,不拘時候。(《姚僧坦集驗方》)
5、治月經(jīng)閉不通,結瘕,腹大如甕,短氣欲死:虎杖根百斤(去頭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細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內土瓜、牛膝汁,攪令調勻,煎令如餳。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當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
6、治婦人月水不利,腹脅妨悶,背膊煩疼:虎杖三兩,凌霄花一兩,沒藥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圣惠方》)
7、治產(chǎn)后瘀血血痛,及墜撲昏悶:虎杖根,研末,酒服。(《綱目》)
8、治腹內積聚,虛脹雷鳴,四肢沉重,月經(jīng)不通,亦治丈夫?。焊叩鼗⒄雀毲卸?,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濾令凈,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餳。每服一合,消息為度,不知,則加之。(《千金方》虎杖煎)
9、治腸痔下血:虎杖根,洗去皴皮,銼焙,搗篩,蜜丸如赤豆,陳米飲下。(《本草圖經(jīng)》)
10、治癰腫疼痛:酸湯稈、土大黃為末。調濃茶外敷。(《貴陽民間藥草》)
虎杖的配伍應用
1、配沒藥
虎杖活血祛瘀,沒藥散瘀止痛,二藥相配,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可用治血瘀心腹疼痛及婦女經(jīng)閉、痛經(jīng)。
2、配牛膝
本品活血祛瘀、涼血止痛,牛膝破血祛瘀、引藥下行,二藥相配,有活血祛瘀、涼血止痛之功效。
3、配茵陳
虎杖清熱利濕、活血止痛,茵陳清利濕熱、退黃,二藥相配,清熱涼血、利濕退黃,可用治濕熱黃疸。
4、配金銀花
本品涼血解毒、活血消腫,金銀花清熱解毒,二藥合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涼血止痛之功效,可用治瘡瘍腫毒。
虎杖可以治肝病嗎
虎杖可以治慢性肝炎及乙肝病毒攜帶者,虎杖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赤芍12克,土茯苓12克,水煎服。
虎杖的臨床應用
1、慢性肝炎
虎杖15克,板藍根15克,牡丹皮10克,赤芍藥10克,黃芪30克,水煎服,連服一個月。
2、慢性氣管炎
虎杖30克,魚腥草30克,功勞葉30克,水煎濃縮制成糖漿200毫升,每次20毫升,每日服兩次。
3、念球菌性陰道炎
虎杖6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待溫沖洗陰道,后用苦參栓或野菊花栓。每日一次,7日為一療程。
4、水火燙傷
虎杖粉40克,陳茶葉25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400毫升。用棉簽蘸取藥液涂創(chuàng)面,每日數(shù)次。
5、濕熱黃疸
虎杖30克(鮮品加倍),水煎,分2~3次服。
虎杖泡酒有什么作用
虎杖的主要的功效是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喉等,外用煎水還有止癢的功效?;⒄扰菥频闹饕m合體內的熱毒內蘊,或者經(jīng)常性的咽喉紅腫疼痛等癥狀的人群,建議有高血壓疾病的人群盡量的避免服用為宜。
虎杖的副作用
虎杖中含有大黃素、鞣質及多種酚性化合物,有小毒。超量服用可刺激胃粘膜產(chǎn)生反應。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常因失水過多產(chǎn)生昏迷、虛脫、休克等,長期服用有血小板減少及出血假傾向,大劑量可造成肝細胞損傷,引起肝功能異常,導致白細胞減少,偶見血尿?;⒄人焚|可與維生素B1永久結合,故長期大量服用虎杖時,應酌情補充維生素B1。
以上就是一些虎杖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我們都知道中藥方劑虎杖散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虎杖45克 桂心30克 當歸30克 赤芍藥30克 天雄30克(炮裂,去皮、臍)桃仁30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芎藭30克 枳實30克(微炒微黃)羌活30克 防風30克(去蘆頭)秦艽30克(去苗)木香30克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白虎風。血脈結滯,骨髓疼痛,發(fā)作無時。
【用法用量】每服10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1.5克,煎至150毫升,不計時候,稍熱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
【處方】虎杖3分,牛膝3分(去苗),蘇枋半兩(銼),紅藍花半兩,蓮子心半兩,當歸3分(銼,微炒),桂心半兩,牡丹半兩,干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鬼箭羽半兩,狗膝2個(干者),硇砂半兩(研入),琥珀半兩,麝香1分(研入)。
【制法】上為細散,研令勻。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多時,月水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虎杖3兩,凌霄花1兩,沒藥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利,腹脅妨悶,背膊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七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三三四
【處方】虎杖(銼)。
【功能主治】小兒實熱盜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量多少與之,不拘時候。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處方】虎杖3兩,赤芍藥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損傷后,瘀血腹中不行。折傷,血瘀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處方】杜牛膝5錢,丹皮3錢,歸橫須3錢,降香末3錢,琥珀(同研末)6分,兩頭尖3錢,桃仁泥3錢,麝香(同研沖)5厘。
【功能主治】由房事不遂而成小便淋濁,莖管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煮3杯,分3次服。
【臨床應用】淋痛:普,三十八歲,小便淋濁,莖管痛不可忍,自用五苓、八正、萆薢分清飲等淡滲,愈利愈痛,細詢病情,由房事不遂而成。余曰:溺管與精管異途,此癥當通精管為是。用虎杖散,現(xiàn)無虎杖,以杜牛膝代之。服藥后,一貼而痛減,五帖而痛止,七帖濁凈,后以補奇經(jīng)而愈。
【摘錄】《吳鞠通醫(yī)案》
【別名】苦杖散、地髓湯
【處方】苦杖根(俗呼為社牛膝。凈洗,碎)1合。
【功能主治】婦人諸般淋癥。
【用法用量】苦杖散、地髓湯(《得效》卷八)。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苦杖即虎杖,其根氣味苦微溫,入足厥陰;麝香氣味辛溫,入手足少陰,能引入經(jīng)絡;乳香氣味辛微溫,入手足少陰,能逐瘀濁,無論男女淋癥,小溲疼痛,此藥神效。蓋下焦本屬至陰之處,此方取通則不痛之意。
【臨床應用】砂石淋:鄞縣武尉耿夢得其內人患砂石淋者十三年矣,每發(fā)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下砂石剝剝有聲,百方不效,偶得此方,啜之一夕而愈。
【摘錄】《本事》卷十
【處方】虎杖1兩半,桂心1兩,當歸1兩半,赤芍藥1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芎?1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羌活1兩,防風1兩(去蘆頭),秦艽1兩(去苗),木香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白虎風。血脈結滯,骨髓疼痛,發(fā)作無時。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二
上面是關于虎杖散這種中藥方劑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虎杖散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中藥虎杖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想了解一下什么是虎杖,虎杖這個名字取得非常的霸氣,那么虎杖的功能和藥效是不是也這樣的霸氣呢,虎杖的功效在于能夠活血用,我們也可以用虎杖來通經(jīng),對于咳嗽虎杖也能起到鎮(zhèn)咳的功能,下面我們詳細看下中藥虎杖的功效與作。
虎杖有著非常高的藥用價值,作為一道中藥,虎杖的功能主治在于能夠祛風和通經(jīng),對于婦女出現(xiàn)的閉經(jīng)的情況,虎杖能起到很好的療效,虎杖還能治療心律的失常,對于心臟有保護作用。
虎杖(學名: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又名酸筒桿、酸桶蘆、大接骨、斑莊根。莖直立,高1-2米,粗壯,空心,具明顯的縱棱,具小突起,無毛。產(chǎn)陜西南部、甘肅南部、華東、華中、華南等地。根狀莖供藥用,有活血、散瘀、通經(jīng)、鎮(zhèn)咳等功效。
祛風,利濕,破瘀,通經(jīng)。治風濕筋骨疼痛,濕熱黃疸,淋濁帶下,婦女經(jīng)閉,產(chǎn)后惡露不下,癥瘕積聚,痔漏下血。跌撲損傷,燙傷,惡瘡癬疾。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失血活血化瘀 。
①《別錄》: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結。
②陶弘景:主暴瘕,酒漬服之。
③《藥性論》: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
④《本草拾遺》:主風在骨節(jié)間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
⑤《日華子本草》:治產(chǎn)后惡血不下,心腹脹滿。排膿,主瘡癤癰毒,婦人血暈,撲損瘀血,破風毒結氣。
⑥《滇南本草》:攻諸腫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經(jīng)絡。治五淋白濁,痔漏,瘡癰,婦人赤白帶下。
⑦《醫(yī)林纂要》:堅腎,強陽益精,壯筋骨,增氣力。敷跌傷折損處,可續(xù)筋接骨。
⑧《嶺南采藥錄》:治蛇傷,膿皰瘡,止損傷痛。
⑨《貴州民間方藥集》:收斂止血,治痔瘺,去風濕,發(fā)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傷。
⑩《中醫(yī)藥實驗研究》:治實火牙痛,濕瘡爛腿,腳趾歧濕爛。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虎杖,我們知道虎杖是一道傳統(tǒng)的中藥,我們也掌握了中藥虎杖的功效與作用,知道中藥虎杖能夠治療心律的失常,能保護心臟,能祛風和通經(jīng),功效非常全面。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虎杖湯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虎杖散
【處方】虎杖(細銼)4兩。
【功能主治】傷寒毒氣攻手足,虛腫疼痛甚者。
【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煎至5升,去滓,看冷熱以漬手足,即愈。于避風處用。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
【處方】虎杖2兩,木通(銼)2兩,牛膝(酒浸,切,焙)2兩,茅根3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49枚,紫葛2兩半,大黃2兩半(銼,炒),芒消1兩半,牡丹(去心)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月水不通,腹中結塊,(疒丂)刺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虎杖1兩1分,牡丹皮1兩1分,京三棱(炒)1兩1分,芎?1兩半,當歸(炒)1兩半,桂(去粗皮)3分,陳橘皮3分,大腹并皮5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生姜1棗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下地黃汁1合,芒消1錢匕,更煎1-2沸,空心、日午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上文就是對虎杖湯的相關知識的簡單介紹,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常吃到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藥材的藥理作用,總會對生活有所幫助的。
虎杖煎,大家估計不會陌生吧,都應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你真的了解虎杖煎嗎?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瀏覽一下本篇文章哦。
【處方】高地虎杖根(細銼)2斛。
【功能主治】腹內積聚,虛脹雷鳴,四肢沉重,月經(jīng)不通。亦治丈夫病。
【用法用量】以水2石5斗,煮取1大斗半,去滓,澄濾令凈,取好淳酒5升和煎,令如餳。每服1合,消息為度,不知則加之。
【摘錄】《千金》卷四
【處方】虎杖100斤(去頭、土,曬干;切),土瓜根取汁2斗,牛膝取汁2斗。
【功能主治】月經(jīng)閉不通,結瘕,腹大如甕,短氣欲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斛,浸虎杖根1宿,明旦煎取2斗,納土瓜,牛膝汁攪令調勻,煎令如飴。每以酒服1合,日2夜1,宿血當下。若病去止服。
【摘錄】《千金》卷四
上面介紹了虎杖煎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虎杖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藥,臨床上虎杖的應用也是非常廣泛的,虎杖的功效與作用非常多,很多關節(jié)炎患者就可以通過虎杖來達到治療的目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也可以食用虎杖。
1.虎杖在臨床上多用于治療骨關節(jié)疾病以及因細菌、病毒引起的疾病。取虎杖洗凈切碎,泡酒飲用,可治療關節(jié)炎。將虎杖與陰陽蓮、十大功勞、枇杷葉配伍,可治療慢性氣管炎。將虎杖加白花蛇舌草,水煎服,可治闌尾炎。將虎杖水煎內服,可用于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的治療,有效率高達90%以上。
2.祛風勝濕
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腫痛發(fā)熱者,可用本品祛風除濕,清熱涼血,通絡止痛。
用于產(chǎn)后關節(jié)酸痛,可用本品60克,黃酒500ml,泡7天,每次30ml,日服2次。
3.活血通絡
用于閉經(jīng)及產(chǎn)后血瘀腹痛,可與炮姜、桃仁合用。用于跌打損傷、血瘀腫痛,可單味水煎服,也可外用煎水泡洗。
3.清熱利濕
用于黃疸型肝炎、膽囊炎,可用本品配其他清熱利濕藥同用。用于急性尿道感染、尿灼熱痛,可與其他清熱利濕藥同用。
4.抑制血小板聚集, 白藜蘆醇能明顯抑制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白藜蘆醇苷能阻斷血小板α2-受體的作用,抑制鈣內流,促進pGl2的釋放,減少TXA2的生成,可能是白藜蘆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機制。虎杖鞣質能顯著對抗H2 O2誘發(fā)的溶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