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浴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養(yǎng)生關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量。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防風浴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防風浴湯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防風浴湯,因為防風浴湯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F(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處方】防風如克 蒴翟(切)30克 羊桃根90克 石南30克 秦艽30克 川升麻30克 苦參90克 茵芋30克 白蒺藜30克 蛇床子30克 白礬30克 枳殼30克
【制法】上藥細銼。
【功能主治】祛風,潤燥,止癢。主風濕外侵,周身瘙癢不可止。
【用法用量】用水14升,煎至10升,去滓,于暖室中洗浴,令汗出。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
【處方】防風3兩,羊桃根3兩,石南1兩,秦艽1兩,菵草1兩,蒺藜子1兩,蛇床子1兩,白及1兩,枳殼1兩,苦參3兩,升麻1兩。
【功能主治】諸風頑痹,皮膚不仁,瘙癢麻木。
【用法用量】上件合煎,浴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御醫(yī)撮要》
【處方】荊芥穗4兩,苦參3兩,地骨皮3兩,白牽牛3兩,赤小豆3兩,白蒺藜(炒,去刺)2兩,防風(去蘆頭)2兩,白僵蠶(炒,去絲嘴)2兩,香白芷2兩,蓖麻葉2兩,杉木2兩,蒴藋葉2兩,木鱉子1兩半(去殼,炒令焦黃色),當歸(洗,焙)1兩,獨活(去蘆頭)1兩,吳茱萸(湯洗7次)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風濕腳氣,氣血凝滯,皮膚粗澀,不自潤澤。
【用法用量】每用半兩,水4碗,入連根蔥白5莖,擘開,同煎5-7沸,傾出,入樸消末2錢,重攪勻,先熏,候通手淋渫。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四
【處方】防風3兩,蒴藋(切)1升,羊桃根3兩,石南1兩,秦艽1兩,川升麻1兩,苦參3兩,茵芋1兩,白蒺藜1兩,蛇床子1兩,白礬1兩,枳殼1兩。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風瘙癢不可止。
【用法用量】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于暖室中洗浴,令汗出。避風冷。
【摘錄】《圣惠》卷二十四
有時候人們往往會莫名其妙的感覺自己情緒煩躁,無來由的發(fā)火等,這是臟腑中需要調理的征兆。中藥方劑可以溫和的梳理潛藏在我們身體中的各種負面元素,使得我們心情變得平靜。
yS630.Com相關推薦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麻黃浴湯這款方劑。
【處方】麻黃30克 苦參30克 石膏60克 滑石60克 大黃150克
【功能主治】治小兒小便不通,發(fā)熱腹?jié)M。
【用法用量】用水4升,煎至2升,去滓放溫,外用洗浴,先自臍部淋起。
【摘錄】《永樂大典》卷一○三三引《嬰孺方》
【處方】麻黃1把,苦參1把,石膏1把,滑石1升,大黃5兩,雷丸4兩,秦皮1兩。
【功能主治】小兒小便不通,發(fā)熱腹?jié)M。
【用法用量】上以水2斗,煮取1斗,去滓放溫,浴兒妙,先自臍淋之。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嬰孺方》
經(jīng)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麻黃浴湯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
解毒防風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材,是藥食同源的純天然配方,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相關的介紹吧。
【處方】黃芩、生地黃、甘草、連翹(去心)、牛蒡子(炒、研)、荊芥、防風、金銀花、赤芍、升麻。
【功能主治】痘當落痂之后,血有余熱,復外感于風,致瘢凸不平,色赤而艷,或發(fā)熱,或作癢。
【用法用量】引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六
【處方】金銀花5錢,甘草1錢,木通1錢,防風1錢,荊芥1錢,連翹1錢,牛蒡子1錢。
【功能主治】痘痂落后,熱毒未盡,而瘡瘢復起成凸者。
【用法用量】同紫草煎湯服。外用蜆子水摩之。
【摘錄】《痘麻紺珠》卷十七
看完了上文對于解毒防風湯的一些介紹,我們可以感受到中醫(yī)文化是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塊艷麗的瑰寶,淵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nèi)ヌ剿鳌?/p>
加減防風湯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加減防風湯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防風、荊芥、羌活、獨活、川芎、甘草、生姜、芍藥、大棗。
【功能主治】三時太陽經(jīng)身痛、頭痛、風濕等癥。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
【處方】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白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南方冬令,發(fā)熱有汗,脈浮緩,或內(nèi)有積熱者。
【用法用量】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
【處方】防風、荊芥、桔梗、甘草、薄荷、天花粉、半夏、連翹、山梔、黃芩、瓜蔞仁。
【功能主治】外感風熱痰壅。身熱神昏,聲如齁鼾,喘急不寧,語言不便,脈浮數(shù)。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加減防風湯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說到防風蒼術湯,大家應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麻黃8分,防風1錢,蒼術2錢,白術3錢。
【功能主治】散風邪,健脾疏壅。主風壅肝木,損傷脾土,不能輸布水濕,飧泄身熱,脈弦腰重,微汗頭疼。
【用法用量】水煎熟,熱服。取汗。
【各家論述】麻黃解熱助表,防風以散風邪,蒼術、白術補中健脾,疏壅濕以止泄。
【摘錄】《杏苑》卷四
【處方】防風、蒼術、桔梗、陳皮、桃仁、白芷、川芎、當歸、枳殼、厚樸。
【功能主治】因風腰痛,左右無定處,牽引兩足,脈浮。
【用法用量】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處方】防風半兩,蒼術1兩,石膏1兩,炙甘草半兩,川芎2錢半,黃芩2錢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解表,透斑疹。主小兒邪熱在表,惡風惡寒,瘡疹未出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生姜3片,薄荷7葉,水煎,每日2次。
【摘錄】《田氏保嬰集》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防風蒼術湯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你知道防風當歸湯嗎?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防風當歸湯治療呢?防風當歸湯的治療效果怎么樣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防風1錢5分,當歸1錢5分,赤茯苓1錢,獨活1錢,秦艽1錢,赤芍藥1錢,黃芩1錢,杏仁、甘草5分,桂心4分,生姜5片。
【功能主治】血痹,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方中杏仁用量原缺。
【摘錄】《杏苑》卷五
【處方】金銀花、山茨菇、青木香、當歸、赤芍藥、白芷、防風、荊芥、連翹、升麻、羌活、獨活、甘草、大黃。
【功能主治】疔瘡發(fā)熱,大便實者。
【用法用量】加薄荷、生地黃,水煎服。
【摘錄】《準繩·瘍醫(yī)》卷二
上文就是對防風當歸湯的相關知識的簡單介紹,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常吃到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藥材的藥理作用,總會對生活有所幫助的。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桂枝防風湯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嫩桂枝4.5克 杭白芍6克 北防風4.5克 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治嬰幼兒傷寒初起,惡寒發(fā)熱,體重面黃,或面白喘急,口中氣熱,呵欠煩悶。
【用法用量】上作一劑。加老生姜3克 大紅棗5枚,水煎,熱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二
【處方】桂枝、防風、桔梗、厚樸、蒼術、甘草。
【功能主治】風寒濕熱三氣下利。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用桂枝、防風去太陽風寒;用蒼術去陽明風濕。
【摘錄】《傷寒大白》卷四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桂枝防風湯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大防風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不僅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令人非常滿意,而且 應用范圍也非常廣泛。對于大防風湯這種比較受歡迎的方劑,我們更應該要了解它的吃法,這樣我們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運用它了。
【處方】防風(一錢) 熟地黃(一錢) 白術(一錢) 羌活(一錢) 人參(一錢) 川芎(一錢) 黃蓍(一錢) 牛膝(一錢) 附子(炮.去皮臍.一錢半) 當歸(酒洗.一錢半) 杜仲(姜汁炒.去絲.一錢半) 芍藥(一錢半) 甘草(炙.半錢)
【功能主治】去風順氣,活血壯筋;又治痢后腳痛緩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風;或兩膝腫痛,腳脛枯細,名曰鶴膝風。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紅棗一枚,煎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川芎(撫芎不用)、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半。熟干地黃(洗)、白術、防風(去蘆)、當歸(洗.去蘆.酒浸.焙炒)、白芍藥、黃杜仲(去粗皮.炒令絲斷),各二兩。羌活(去蘆)、人參(去蘆)、甘草(炙)、牛膝(去蘆.酒浸.切.微炒),各一兩。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祛風順氣,活血脈,壯筋骨,除寒濕,逐冷氣。又治患痢后腳痛瘓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風」;或兩膝腫大痛,髀脛枯臘,但存皮骨,拘攣臥,不能屈伸,名曰“鶴膝風”,服之氣血流揚,肌肉漸生,自然行履如故。
【用法用量】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姜七片,大棗一枚,同煎八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川芎(撫芎不用)附子(炮,去皮、臍)各45克 熟干地黃(洗)白術 防風(去蘆)當歸(洗,去蘆,酒浸,焙,炒)白芍藥 黃耆 杜仲(去粗皮,炒令絲斷)各60克 羌活去蘆)人參去蘆)甘草(炙)牛膝(去蘆,酒浸;切,微炒)各30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祛風順氣,活血脈,壯筋骨,除寒濕,逐冷氣,主痢風,患痢后腳痛瘓弱,不能行履;鶴膝風,兩膝腫大疼痛,髀脛枯瘦,但存皮骨,拘攣跬臥,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大棗1枚,同煎至180毫升,空腹時去滓溫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處方】防風(去蘆)2兩,白術2兩,杜仲(去粗皮,炒令絲斷)2兩,川當歸(洗)2兩,熟干地黃(洗)2兩,白芍藥2兩,黃耆(微炒)2兩,羌活(去蘆)1兩,牛膝(去蘆)1兩,甘草(炒)1兩,人參(去蘆)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半,川芎1兩半(撫芎不可用)。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祛風順氣,活血脈,壯筋骨,除寒濕,逐冷氣。主患痢后腳痛瘓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風;或兩膝腫大痛,髀脛枯臘,但存皮骨,拘攣,不能屈伸,名曰鶴膝風。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盞半,加生姜7片,大棗1枚,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各家論述】《醫(yī)學正傳》:此方用歸、芎、芍藥、熟地以補血,用參、耆、白術、甘草以補氣,用羌活、防風散風濕以利關節(jié),用牛膝、杜仲以補腰膝,用附子以行參、耆之氣而走周身脈絡。蓋治氣血兩虛、挾風濕而成痿痹不能行者之圣藥也、觀其治痢后風可見矣。然可以治不足之痿弱,而不可以治有余之風痹也。
【臨床應用】鶴膝風:善法寺僧如真師孫遂良,紹熙壬子年,患痢之后,足履瘓弱,遂成鶴膝風,兩膝腫大而痛,髀脛枯臘,但存皮骨而已,拘攣,不能屈伸,待人抱持而后能起,如此數(shù)月,分為廢人?;礀|趙德遠參議之甥李二十七官人,惠以此方,服之氣血流暢,肌肉漸生,遂能良行,不終劑平復如故,真奇方也!
【摘錄】《百一》卷三
【處方】附子(炮)1錢,牛膝(酒炒)1錢,白術2錢,羌活2錢,人參2錢,防風2錢,杜仲(去皮,姜制)1錢5分,川芎1錢5分,肉桂(去皮)1錢5分,黃耆(炒)1錢5分,熟地黃(自制)1錢5分,芍藥(炒)1錢5分,甘草1錢。
【功能主治】足三陰經(jīng)虧損,外邪乘虛,患鶴膝風或附骨疽,腫痛不消,或腫而不痛,不問已潰未潰。
【用法用量】每服3-5錢,水煎服。
【摘錄】《保嬰撮要》卷十三
【處方】人參2錢,白術2錢,防風2錢,黃耆(蜜炙)2錢,熟地2錢,杜仲2錢,白芍1錢,牛膝1錢,羌活1錢,附子1錢,肉桂7分,甘草(炙)7分,川芎1錢半,當歸1錢半,生姜1錢。
【功能主治】足三陰虧損,風寒混乘虛浸入,發(fā)為痹證。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會約》卷十一
【處方】防風2錢,當歸3錢,熟地3錢,生黃耆3錢,川杜仲3錢,黨參錢半,白術錢半,羌活錢半,川芎錢半,淮牛膝1錢,生赤芍1錢,淡附片5分,官桂5分,清炙草5分。
【功能主治】肢脫,有脫一足者,有脫二足者,有僅脫足趾者,由秋夏露臥,為寒所襲,焮熱內(nèi)作,博于肢節(jié),痛徹于骨,遇寒尤甚,以熱熨之稍減者。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熟地黃2兩,防風2兩,白術2兩,當歸2兩,杜仲(制)2兩,黃耆(炙)2兩,白芍藥2兩,羌活1兩,牛膝(制)1兩,人參1兩,甘草1兩。
【功能主治】諸虛損風冷,腰膝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加生姜7片,大棗1枚,水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二六引《如宜方》
【處方】防風18銖,當歸18銖,麻黃18銖,白術18銖,甘草18銖,黃芩30銖,茯苓1兩,干地黃1兩,附子1兩,山茱萸1兩。
【功能主治】中風,發(fā)熱無汗,肢節(jié)煩,腹急痛,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2升半,1服7合。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中風外有六經(jīng)形證,故用麻黃、防風;內(nèi)有便溺阻隔,故用地黃、當歸;腎主二便,大小便不利多屬腎虛風燥,故用術、附為主,加茯苓、甘草,則真武湯中之二也;山茱萸,《本經(jīng)》治心下邪氣,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佐地黃則有酸收肝腎虛風之功;黃芩,《本經(jīng)》治諸熱、黃疸,逐水,下血閉,佐麻黃則有解散肌表風熱之用。
【摘錄】《千金》卷八
通過本文對于大防風湯的一些介紹,我們知道隨著現(xiàn)在時代的不斷進步,各式各樣的養(yǎng)生方法不斷的沖擊著人們的視線,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要選擇對適合自己的,因為不一樣的養(yǎng)生方劑是有針對性的。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麻黃防風湯的制作方法。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干)3分,防風(去叉)3分,芍藥3分,防己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芎?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白術半兩,人參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獨活(去蘆頭)半兩,竹瀝(旋入)、升麻半兩,石膏1兩,羚羊角(鎊屑)1兩。
【制法】先將十五味(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風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用藥15錢,以水4盞,加生姜1分(切),煎至2盞,去滓,入竹瀝2合,更煎3沸,分3次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麻黃防風湯的功效與作用了解了嗎?其實麻黃防風湯還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發(fā)現(xiàn)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