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香三建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二香三建湯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到養(yǎng)生,很多人會侃侃而談,由此可知,大家對于養(yǎng)生的關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藥方劑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方劑二香三建湯的有關介紹。
【處方】天雄(去皮.生用.一兩) 附子(去皮.生用.一兩) 川烏(去皮.生用.一兩) 木香(不見火.半兩) 沉香(旋磨水入)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中風虛極,言語蹇澀,六脈俱微,舌強不語,痰涎并多,精神如癡,手足偏廢,不能舉運,此等癥候,不可攻風,止可扶虛。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生姜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三建二香湯
【處方】天雄1兩,附子1兩,川烏1兩(生用),木香半兩(不見火),沉香(旋磨水)。
【功能主治】逐陰救陽。主中風虛極,言語謇澀,手足偏廢,六脈俱微者。
【用法用量】三建二香湯(《法律》卷三)?!队李愨j方》:虛極氣乏,天雄、附子、川烏宜炮熟用。
【各家論述】《法律》:此方天雄、附子、烏頭,同時并用其生者,不加炮制,惟恐縛孟賁之手,莫能展其全力耳。必因其人陰邪暴甚,埋沒微陽,故用此純陽無陰,一門三將,領以二香,直透重圍,驅(qū)逐極盛之陰,拯救將絕之陽。
【摘錄】《袖珍》卷一引《濟生》
上面介紹了二香三建湯的做法,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帶給我們的功效與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飲用一些方劑還是有好處的。
相關閱讀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方劑三建丹。
【處方】陽起石(火煅通紅)、附子(炮.去皮.臍)、鐘乳粉,各等分。
【炮制】上為細末和勻,用糯米糊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元陽,補真氣。治勞傷虛損,下經(jīng)衰竭,腎氣不固,精溺遺失,臟腑自利,手足厥冷,或脈理如絲,形肉消脫,或惡聞食氣,聲嘶失音。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圓至三十圓,米飲送下,食前服。
【注意】忌豉汁、羊血。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通過上文對三建丹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回陽三建湯由于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混合而成,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備受人們關注。那么到底回陽三建湯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為了讓您更加詳細的了解回陽三建湯,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就為您詳細的介紹一下。
【處方】附子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茯苓 枸杞 陳皮 萸肉各3克 木香 甘草 紫草 厚樸 蒼術(shù) 紅花 獨活各1.5克
【功能主治】治陰疽發(fā)背初起,不疼不腫,不熱不紅,硬若牛皮,堅如頑石;十日外脈細身涼,肢體倦怠,皮如鱉甲,色似土朱;粟頂多生孔,孔中流血,根腳平散,軟陷無膿,手熱足涼者。
【用法用量】上藥加煨姜3片、皂角樹根白皮6克,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入酒30毫升,隨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摘錄】《外科正宗》卷一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回陽三建湯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家都知道三建膏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服用前也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于您的生活有點幫助。
【處方】天雄 附于 川烏各1枚 桂心 官桂 桂枝 細辛 干姜 蜀椒各60克
【制法】上藥切片,麻油1千克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煎熬去滓,濾凈再熬,徐下黃丹,不住手攪,滴水不散為度。
【功能主治】治陰疽,歹肉不化。
【用法用量】陰疽以蔥湯洗凈,攤成加銀粉少許,貼患處;腹痛少食泄瀉,攤成加丁香末少許,貼臍中及中脘;陽衰精冷,攤成加阿芙蓉少許,貼臍中及丹田;冷哮喘嗽,攤成加麝香少許,貼肺俞及華蓋、中膻;癥瘕冷積,攤成加麝香、阿魏少許,貼患處。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三
三建膏的作用很多,對于一些病癥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時候還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吃,避免造成身體不適。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丁胡三建湯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丁香 良姜 官桂各4.5克
【制法】上藥銼為一劑。
【功能主治】主冷心疼,面青唇黑,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煎至170毫升,用胡椒50粒,炒黃色為末,調(diào)人湯藥內(nèi)頓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
【處方】川烏、附子、天雄各等分,丁香、胡椒。
【功能主治】胃冷,陽虛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六脈沉微,二便滑數(shù)。
【用法用量】方中丁香,胡椒用量原缺。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
【處方】胡椒、人參、川芎、母丁香、鹿茸、天雄、附子、川烏、官桂、炙甘草、煨姜。
【功能主治】痘后元氣不足,忽然凹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痘疹仁端錄》卷十
丁胡三建湯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建瓴湯。
【處方】生懷山藥30克 懷牛膝30克 生赭石24克(軋細)生龍骨18克(搗細)生牡蠣18克(搗細)生懷地黃18克 生杭芍12克 柏子仁12克
【功能主治】治肝陽上亢,頭目眩暈,耳鳴目脹,心悸健忘,煩躁不寧,舌強言語不利,口眼歪斜,半身麻木不遂,脈弦長而硬。
【用法用量】磨取鐵銹濃水,煎上藥服。
【摘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冊
【處方】生懷山藥1兩,懷牛膝1兩,生赭石8錢(軋細),生龍骨6錢(搗細),生牡蠣6錢(搗細),生懷地黃6錢,生杭芍4錢,柏子仁4錢。
【功能主治】(腦充血)頭目時常眩暈,或覺腦中昏憒,多健忘,或常覺疼,或耳聾目脹;胃中時覺有氣上沖,阻塞飲食不能下行,或有氣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心中常覺煩躁不寧,或心中時發(fā)熱,或睡夢中神魂飄蕩;或舌脹、言語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動腳踏不穩(wěn),時欲眩仆,或自覺頭重腳輕,腳底如踏棉絮,脈弦硬而長,或寸盛尺虛,或大于常脈數(shù)倍,而毫無緩和之意。
【用法用量】磨取鐵銹濃水以之煎藥。
【摘錄】《衷中參西》中冊
通過上文對建瓴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養(yǎng)生方劑有許多,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yǎng)生方劑,只有學會這樣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只要一提到建脾湯,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它是由幾種中藥材組成的,但你知道具體是哪幾種嗎?它們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健脾湯
【處方】生姜1斤(切片,青鹽3兩,研拌1宿,焙干),草豆蔻2兩,大麥糵2兩,陳橘皮2兩,甘草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調(diào)中養(yǎng)氣,消化宿谷。主
【用法用量】健脾湯(《普濟方》卷二十三引《十便良方》)。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銼)4兩,蒼術(shù)(水浸,去皮,銼)4兩,大棗1升(煮熟,剝?nèi)テず?,研取棗汁約5升以來,同煮厚樸、蒼術(shù),候水盡為度,濾出焙干),陳橘皮(去白,面炒)3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半,人參2兩,甘草(炒)3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益胃氣,思飲食。主妊娠下痢,臍腹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生姜3片,大棗1個(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處方】茴香2兩(別炒),粉草4兩(銼),白鹽6兩(炒),高良姜4兩(水煮20-30沸,控干,切作片子,以麻油炒)。
【制法】上先將良姜、甘草、鹽同炒,令甘草紫色,入茴香,同研為末。
【功能主治】快脾胃,進飲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沸湯點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八引《吳氏集驗方》
【處方】訶黎勒(煨,去核)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白術(shù)(銼,炒)半兩,干姜(炮)半兩,陳曲(炒)半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半兩,肉豆蔻(去殼)3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虛泄滑不止,腹內(nèi)虛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用水1盞,加生姜3片,鹽少許,煎取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生姜1斤(洗,和皮切,入干瓷盆內(nèi),以鹽4兩淹1宿,日中拌曬,以鹽汁盡為度),草豆蔻(焙干)2兩,甘草(炙)2兩,陳皮(去白)2兩,神曲(炒)2兩,麥糵(炒,勿焦)2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大益脾胃,消痰進飲食。主早出冒冷及酒病。
【用法用量】空心、食前白湯點服。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
【處方】生地黃1兩,黃耆1兩,芍藥1兩,甘草1兩(炙),生姜2兩,白蜜1升。
【功能主治】脾氣不調(diào),使人身重如石,欲食即嘔,四肢酸削不收。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納蜜,攪令微沸。每服8合,日三夜一。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
以上介紹的建脾湯這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經(jīng)過臨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關疾病的朋友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