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腸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别B(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養(yǎng)生達(dá)人是如何進(jìn)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溫腸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大家是否知道溫腸丸這種中藥方劑呢?可以說溫腸丸在臨床中的應(yīng)用是相當(dāng)?shù)膹V泛的,那么溫腸丸都具有哪些特點呢?日常生活中溫腸丸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應(yīng)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補骨脂(炒)30克 肉蓯蓉(酒浸,去皺皮,焙)45克 狗脊(銼)獨活(去蘆頭)各22克 附子(炮裂,去皮、臍)巴戟天(去心)鹿茸(酒炙,去毛)各30克 五味子22克
【制法】上八味,搗羅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腸虛寒下利,便泄膿血,懊憹不安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時用鹽湯或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處方】黃連(去須)干姜(炮)肉豆蔻(面裹,煨香)赤石脂 龍骨 吳茱萸(湯洗,微炒)各15克 訶子(煨,去核)45克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腸胃受濕,泄利頻作,米谷不化,腹脹腸鳴,臍腹筑痛,腸滑洞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七
通過上文對溫腸丸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說起大溫脾丸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大溫脾丸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別名】溫脾丸
【處方】法曲5合,大麥糵5合,吳茱萸5合,枳實3枚(炙),干姜3兩,細(xì)辛3兩,桂心5兩,桔梗3兩,附子(炮,去皮)2兩,人參3兩,甘草(炙)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脾益胃,消谷進(jìn)食。主脾中冷,水谷不化,脹滿,或時寒極。脾胃虛弱,冷氣攻沖,飲食不化,心腹脹痛,嘔吐吞酸,痞噎不通,腸鳴泄利,水谷不分,面黃肌瘦,食減嗜臥。
【用法用量】溫脾丸(《圣濟總錄》卷一六五)。方中法曲、大麥糵、吳茱萸,《局方》均用五兩。
【注意】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菜。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
大溫脾丸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jìn)入人體內(nèi)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現(xiàn)代科學(xué)的發(fā)展使得中醫(yī)方劑領(lǐng)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條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點,針對現(xiàn)代臨床的多發(fā)病、常見病, 廣泛使用古今中藥方劑。那么你知道釣?zāi)c丸嗎?
【處方】白術(shù)、黃連、甘草、白芍藥、桔梗、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脫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七十四引《集成》
【處方】附子1個(炮裂,去皮臍),石硫黃(研)1兩,雞冠花(炒)1兩,鯪鯉甲(炒)1兩,皂角刺1兩(炒),猬皮2個(燒灰)。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風(fēng),瀉血不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槐花湯送下,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三
中藥方劑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來越好的前景,療效的提高,副作用的進(jìn)一步減少都昭示著其正確性。我們相信類似于釣?zāi)c丸等中藥方劑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研究下一定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固腸丸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固腸丸的功效有哪些嗎?吃固腸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龍骨 附子 枯礬 訶子各60克 良姜 赤石脂各45克 丁香30克 木香15克 白豆蔻 砂仁各18克
【制法】上藥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臟腑停寒,臍腹癘痛,下利滑數(shù),肌肉消瘦,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粟米飲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處方】椿根皮4兩,滑石2兩。
【制法】上為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燥濕,去脾胃陳積。主濕氣下利,大便下血,白帶。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五
【處方】肉豆蔻(面裹煨)1兩,龍骨(煅,研,水飛)1兩,阿膠(蛤粉炒)1兩,赤石脂(煅7次,醋淬,研)1兩,附子(炮)1兩,干姜(炮裂)1兩,木香(濕紙裹,煨)1兩,人參(去蘆)1兩,沉香半兩(鎊,不見火),白術(shù)2兩(炒),訶子(去核)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粳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米飲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瑞竹堂方》
【處方】槐鵝半兩(炒黃色),肉豆蔻3枚(面裹燒香),干姜(炮裂)半兩,枯礬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臟腑虛滑,瀉血腹痛。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10丸,乳香湯送下,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黃連(去須)2兩,木香2兩,半夏2兩(湯洗7次),干姜2兩(炮),赤石脂2兩(火煅5次),厚樸(去粗皮)2兩(生姜制),白術(shù)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赤白下痢,多日不愈,漸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乳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一
【處方】硫黃2兩(別研),牡蠣(煅,別研)1兩,龍骨(煅,別研)1兩,干姜(炮)1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臟寒泄瀉,色多青白,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乳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處方】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白姜(炮,洗)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橘紅1兩,大訶子(去核)1兩,椒紅1兩(去目合口,炒出汗)。
【制法】上為細(xì)末,糯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瀉痢。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食前鹽飯飲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真龍骨(煅)、赤石脂(煨、煅)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蒸餅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臟腑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干木瓜、紫蘇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附子(炮,去皮,切)1兩,白茯苓1兩,干姜(炮)半兩,大黃連(去須,打碎)半兩,木香(切片)半兩。
【制法】上藥用水2碗煮干,曬,研為末,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米飲送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六引曾太醫(yī)方
【處方】木香、肉豆蔻(麩裹煨,以面熟去面用)、縮砂仁、赤石脂、厚樸(姜制)、川姜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脾胃不和,腸滑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乳食前煎草節(jié)湯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十一
【處方】川樸3兩,木香3兩,赤石脂、干姜、砂仁。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臟腑頻泄。
【用法用量】方中赤石脂、干姜、砂仁用量原缺。
【摘錄】《痢瘧纂要》卷十四
【處方】椿根白皮(炒)。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燥濕,祛脾胃陳積。主濕氣下利,大便下血,白帶。
【用法用量】《保命歌括》本方用法: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陳米飲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五
【處方】椿根白皮(炒,為末)、阿膠。
【制法】以阿膠烊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萬氏家妙方》卷一
【處方】黃蠟1兩,黃丹1兩(水飛)。
【制法】共化一處為丸,如黃豆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次空心服3丸,赤痢,甘草煎湯送下;白痢,干姜煎湯送下;赤白痢,甘草、干姜煎湯送下。
【摘錄】《回春》卷七
【處方】人參(去蘆)、蒼術(shù)(米泔浸1宿)、茯苓、木香(不見火)、訶子肉(煨)、烏梅肉、肉豆蔻(面裹煨)、罌粟殼(去蒂瓤)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米飲送下。
【摘錄】《準(zhǔn)繩·女科》卷三
【處方】訶子5錢,龍骨(另研)5錢,木香5錢,丁香1兩,肉豆蔻6錢7分,砂仁6錢7分,赤石脂3錢4分,白枯礬3錢4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粟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泄瀉滑脫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湯送下。
【摘錄】《杏苑》卷四
【處方】附子1只(炮,去皮臍),肉豆蔻1兩(面裹煨香,去面不用)。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腸久冷,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陳米飲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三九引《濟生續(xù)方》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固腸丸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大家平時不妨試試,相信對于改善疾病的情況肯定是有幫助的。
中藥方劑可以說是有很多的種類,狗腸丸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狗腸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象牙屑、建青黛、陳松蘿、女貞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黃狗腸1具,洗凈,蒸爛為丸。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每早白湯送下3錢。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三
【處方】黑狗腸1副(煮爛),象牙(末)4兩,細(xì)茶(末)4兩,倍子(末)4兩。
【制法】連腸為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漏瘡。
【用法用量】每服3錢,饑時用淡鹽湯送服。如不能丸,少加煎蜜為丸。
【注意】忌煎炒熱物,尤忌房事。
【摘錄】《洞天奧旨》卷九
看了上文對于狗腸丸的介紹,我們對于狗腸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內(nèi)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
厚腸丸是什么大家知道嗎,其實它是一味中藥方劑,而且厚腸丸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種類型的疾病。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些厚腸丸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處方】人參(去蘆)2兩,白術(shù)(炒)2兩,厚樸(去粗皮,姜制,炒)2兩,丁香(不見火)2兩,蓽茇2兩,紅豆2兩,訶子肉(煨)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肉豆蔻(面裹煨)2兩,神曲(炒)2兩,縮砂仁2兩,麥糵(炒)2兩,白豆蔻2兩,良姜(炒)2兩,檳榔4兩,胡椒4兩,蓽澄茄4兩,白芍藥4兩,陳皮(去白,洗)4兩,甘草(炙)4兩,干姜(炮)4兩,肉桂5兩(去粗皮,不見火),白茯苓(去皮)1兩,當(dāng)歸(去蘆)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稀餳為丸,每2兩作10丸。
【功能主治】腸胃虛寒,不能克消水谷,大腑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丸或2丸,嚼細(xì),白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鐘乳粉2兩,宣黃連(去須)1兩,人參(去蘆頭)1兩,白術(shù)1兩,訶子(煨,去核)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厚樸(生姜汁制)1兩,白茯苓(去皮)1兩,茴香(炒)1兩,阿膠(蚌粉炒)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鐘乳粉同研勻,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臟氣虛寒,下利不止,里急后重,臍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糯米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七
【別名】厚樸丸
【處方】白龍骨、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臍)、厚樸(姜制)、訶子(炮,去核)、肉豆蔻(面裹煨)、陳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瀉。
【用法用量】厚樸丸(《奇效良方》卷十四)。
【摘錄】《百一》卷六
【別名】厚樸丸
【處方】厚樸2分,青皮2分,橘紅3分,半夏3分,蒼術(shù)3分,人參3分,枳實5分,麥糵面5分,神曲末5分。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水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失乳,以食飼之,不能克化,或生腹脹,四肢瘦弱,或痢色無常。
【用法用量】厚樸丸(《普濟方》卷三九三)。
【注意】忌飽食。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處方】川烏(炮)1兩,肉桂1兩,硫黃(另研)1兩,赤石脂(煅)1兩,干姜(炒)2兩。
【制法】上為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虛傷食,大便下赤白膿,腸鳴腹痛,泄下,米谷不化;小兒脾虛滑泄脫肛,疳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湯送下。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通過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厚腸丸的制作方法。其實,在生活中,通過方劑來養(yǎng)生要比吃西藥強上百倍。
斂腸丸是什么大家知道嗎,其實它是一味中藥方劑,而且斂腸丸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種類型的疾病。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些斂腸丸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處方】木香3克 地榆6克 酸石榴皮6克 罌栗殼45克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下痢膿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陳米泔150毫升,煎取9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二
【處方】木香1兩,丁香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縮砂仁1兩,訶子皮1兩,罌粟殼(炒,去瓤頂)1兩,川姜(炮)1兩,沒石子1兩,梓州厚樸(姜制)1兩,白龍骨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赤石脂(煙)1兩,禹余糧(醋淬7遍)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瀉。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百一》卷六
斂腸丸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對于沉香溫胃丸,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沉香溫胃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沉香溫胃丸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巴戟(酒漫,去心)干姜(炮)茴香(炮)各30克 官桂21克 沉香 甘草(炙)當(dāng)歸 吳茱萸(洗,炒去苦)人參 白術(shù) 白芍藥 白茯苓(去皮)良姜 木香各15克 丁香9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好醋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中焦氣弱,脾胃受寒,食欲不振,氣不調(diào)和,臟腑積冷,心腹疼痛,大便滑泄,腹中雷鳴,霍亂吐瀉,手足厥逆,便利無度;下焦陽虛,臍腹冷痛;傷寒陰濕,形氣沉困,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時用熱米飲送下,日服三次。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一切生冷物。
【摘錄】《內(nèi)外傷辨》卷中
【處方】沉香(銼)1兩,陳皮(去白)1兩,青皮(去白)1兩,人參(去蘆頭)1兩,大麥糵(炒)1兩,干姜(炮)1兩,神曲(炒)1兩,白茯苓(去皮)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揀丁香半兩,木香半兩,白豆蔻仁半兩,高良姜(銼)半兩,丁香皮(切)半兩,蓽茇半兩,縮砂仁半兩,紅豆半兩,白術(shù)(銼,炒)2兩,大椒2錢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兩作10丸。
【功能主治】益脾胃,大進(jìn)飲食,溫中消痞,寬膈順氣。主脾胃虛弱,三焦痞塞,中脘氣滯,胸膈滿悶,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脅肋膨脹,嘔吐痰逆,噫氣吞酸,腸鳴泄利,水谷不化,肢體倦怠,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細(xì)嚼,生姜湯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四
經(jīng)過上面詳細(xì)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沉香溫胃丸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