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薟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彪S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您是否正在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豨薟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豨薟丸,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豨薟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豨薟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來源】為豨薟草制成的蜜丸。
【性狀】本品為黑色的大蜜丸;氣微,味甜、微苦。
【炮制】取豨薟草1000g,切碎,取出粗莖50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剩余豨薟草用黃酒1000g浸拌,置罐中,加蓋封閉,隔水加熱至酒吸盡,取出,與上述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70~20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風濕,利關節(jié),解毒。用于風濕痹痛,筋骨無力,腰膝酸軟,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風疹濕瘡。YS630.COM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規(guī)格】每丸重9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別名】火輪丹(《普濟方》,卷三二○引《鮑氏方》)。
【處方】豨薟草不拘多少
【制法】農(nóng)歷五月收采,九蒸九曬,搗為末,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風勝濕。治中風,口眼歪斜,手足緩弱,時吐涎沫,語言蹇澀;風濕痹痛,腰膝無力,手足麻木;并治白駁風。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米湯下。服至2千丸時,病情加劇,不需憂慮,是藥力效應,服至4千丸時可望痊愈。
【摘錄】《政和本草》卷十一引《成訥方》
上面就是本文對豨薟丸這種方劑的簡單介紹,豨薟丸能夠傳承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它是非常好的方劑,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
ys630.COm精選閱讀
風濕跌打類的疾病對于人們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中老年人群很容易患上這種疾病,多半的原因是由于年輕的時候過于勞累所導致的。所以,及時治療風濕疾病是非常迫切的。藥物治療風濕疾病的效果很顯著,關鍵要選對藥選好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治愈風濕疾病,服用豨薟風濕丸(三九)就能幫助您很好的治愈風濕疾病。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豨薟風濕丸
商品名稱:豨薟風濕丸(三九)
拼音全碼:XiXianFengShiWan(SanJiu)
【主要成份】豨薟草、威靈仙、桑枝、桑寄生、槐枝、防己。
【性 狀】本品為黑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苦。
【適應癥/功能主治】風濕,利關節(jié),解毒。用于風濕痹痛,筋骨無力,腰膝酸軟,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風疹濕瘡。
【規(guī)格型號】60g*2瓶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不良反應】尚未明確。
【禁 忌】尚未明確。
【注意事項】不可多服,孕婦忌服。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貯 藏】密封。
【包 裝】60克×2瓶/盒。
【有 效 期】36 月
【執(zhí)行標準】WS3-B-0046-89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2021092
【生產(chǎn)企業(yè)】華潤三九(黃石)藥業(yè)有限公司
看完上述關于豨薟風濕丸(三九)的介紹,你是否對于該藥物有了一個比較充分的了解了呢?風濕跌打類疾病千萬不要忽視,這些疾病雖然不致命,但是很有可能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后遺癥,因此您一定要重視。
豨仙草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豨仙草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很多久遠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豨仙草的記載,豨仙草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豨薟草、蘅簽草、野蘇子、香蘇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麗江糙蘇帶根的全草。
【原形態(tài)】麗法糙蘇,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根粗厚。莖粗壯,四棱形,具槽及條紋,上部密被星瘙短絨毛,下部疏被星狀疏柔毛,有分枝。下部的莖生葉葉柄長7-13cm;葉片心形或闊卵形,上部卵形,長7-18cm,寬6-15cm,先端急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心形至圓形,邊緣為具胼胝尖的中齒狀,上面疏生星狀短柔毛及單毛,下面密被星狀短柔毛;苞片卵一菜或卵狀披針形,超過花序很多,柄長0.5-5.5cm。輪傘花序具總梗;苞片葉狀,線狀披針形,通常長4-13mm,寬1.5-5mm;花萼管狀,外面被灰色星狀短氈毛,萼齒5齒;花冠白色或黃色,冠檐二唇形,上唇邊緣流蘇狀,內(nèi)面被髯毛,下唇3圓裂,側(cè)裂片較小;雄蕊4,二強,內(nèi)藏花絲被毛,后對花絲在毛環(huán)上方有鉤狀反折的附屬器;花柱先端不等的2短裂。小堅果無毛。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約3500m的草地上。
【性味】味辛;苦;性微溫
【歸經(jīng)】肝;曬干
【功能主治】祛風化痰;通絡止痙;除濕解毒。主中風痰壅;半身不遂;口眼吶斜;癱瘓麻木;痿痹不仁風濕骨痛;痰咳氣喘;麻風;白癜風;白帶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知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豨仙草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豨仙草應用起來。
中風的癥狀,我們都知道。會導致口眼歪斜,非常影響美觀。治療中風的方法也有很多,除了藥物治療,這里給大家推薦一種,喝豨薟歸茶。豨薟歸茶的效果在治療中風方面還是很好的,來看豨薟歸茶的用法的原料等問題。
原料
豨薟5g、當歸3g、川萆薢2g、川芎2g、威靈仙2g、花茶5g。
用法
用以上諸藥的煎煮液400ml,泡茶飲用。
功能
養(yǎng)血和血,熄風,通絡。
用途
中風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語言蹇澀、口角流涎、腰腳無力、筋骨攣強。
預防中風保健
1、及時治療誘發(fā)病
可能引起中風的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癥、肥胖病、頸椎病等應及早治療;高血壓是發(fā)生中風最危險的因素,也是預防中風的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應有效地控制血壓,堅持長期服藥,并長期觀察血壓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2、重視中風的先兆征象
留意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風現(xiàn)象。一旦小中風發(fā)作,應及時到醫(yī)院診治。
3、消除中風的誘因
如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要注意心理預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wěn)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壓急劇升高,引發(fā)腦血管病。
4、飲食結(jié)構合理
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適當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每周至少吃三次魚,尤其是富含-3脂肪酸的魚類,或者服用深海魚油。-3脂肪酸能夠調(diào)節(jié)血液的狀態(tài),使血液較不容易形成凝塊,進而防止腦梗塞。
5、戶外活動注意
應逐步適應環(huán)境溫度,室內(nèi)空調(diào)溫度不宜過高,避免從較高溫度的環(huán)境突然轉(zhuǎn)移到溫度較低的室外(特別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過中風史的患者還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頭系鞋帶等動作要緩慢;洗澡時間不宜過長等。
結(jié)語:有關豨薟歸茶的功效和用法,這里就接受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豨薟歸茶已經(jīng)有些認識和了解了。豨薟歸茶能治療中風,中風患者喝這種茶對身體的恢復很有幫助,生活中也要多學習預防中風的方法,上述也提到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風濕跌打疾病對于人類的危害是很大的,大多數(shù)中老年人容易患上這類疾病,主要的的原因是由于年輕的時候過于操勞所造成的。因此,治療風濕疾病是刻不容緩的。藥物治療風濕疾病的效果非常明顯,關鍵要選對藥選好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治愈風濕疾病,服用豨薟風濕膠囊(吉春)就能幫助您很好的治愈風濕疾病。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豨薟風濕膠囊
商品名稱:豨薟風濕膠囊(吉春)
【適應癥/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于四肢麻痹,腰膝無力,骨節(jié)疼痛及風濕性關節(jié)炎
【規(guī)格型號】0.25g*12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
【有 效 期】0 月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60213
【生產(chǎn)企業(yè)】吉林吉春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成份】豨薟草、防己、桑寄生、桑枝、槐枝、威靈仙。
【性狀】本品為硬膠囊,內(nèi)容物為灰褐色的顆粒;氣微,味苦。
看完上面對于豨薟風濕膠囊(吉春)的介紹,您是否對于該藥物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呢?風濕跌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關鍵要看您是怎么治療的,正規(guī)的治療方式能有效的根除這一類疾病。
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味中草藥,在生活中它們雖然不常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不能否認中草藥所發(fā)揮出的作用。特別是現(xiàn)在西醫(yī)的弊端暴露的越來越多,很多朋友就開始嘗試用中醫(yī)治療,中草藥自然也就派上了用場。而豨簽草就是其中一種,那么豨簽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性味歸經(jīng)】辛、苦,寒。有小毒。入肝、腎經(jīng)。
【功效】祛風濕,利筋骨。
【功效特點】本品善化濕熱、除風癢,為濕熱瘡瘍及皮膚風疹、濕毒瘙癢的要藥。酒制后其性由苦轉(zhuǎn)為甘溫,于祛風逐濕之中寓有補益肝腎之效,故可用于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腰膝酸軟等證。
【功效作用】
1.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①用于風濕痹痛即風濕性關節(jié)炎,本品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利關節(jié)之效,常與當歸、五加皮、海風藤等同用,也可以本品一味為末,酒蒸制后煉蜜丸服。②用于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用本品通經(jīng)絡、調(diào)氣血,常與黃芪、當歸、地龍等同用。
2.化濕熱,除風癢:用于皮膚風疹、濕瘡瘙癢,可與白鮮皮、蒼耳子等同用。
3.療瘧疾:用于瘧疾,以本品30克,水煎分2次服。
【鑒別應用】臭梧桐與豨薟草,均能治療風濕痹痛、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然本品善祛筋骨間風濕,可治中風癱瘓,而臭梧桐又能平肝陽,治療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
【配伍應用】
1.配海桐皮:海桐皮苦辛平,入血分,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偏于走上;豨薟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降壓。兩藥配伍應用,功能祛風除濕,通利血脈,降低血壓,用于風濕痹痛、筋骨不利、骨節(jié)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或小兒麻痹后遺癥。
2.配威靈仙:兩藥皆能祛風濕止痛。稀薟草善利筋骨,威靈仙善于通絡,兩藥相須為用,功效更著,用于風濕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
【應用注意事項】病人四肢麻痹、骨問痛、腰膝無力,由于脾腎兩虧、陰血不足,不因風濕所致者,不宜服用。
【用法用量】內(nèi)服:9~12克,入煎劑,搗汁,或入丸散。外用:鮮品搗敷,或水煎熏洗;干品研末撒。
烏梅丸的功效與作用
1、烏梅丸是什么
烏梅丸,中成藥名。為驅(qū)蟲劑,具有緩肝調(diào)中,清上溫下之功效。用于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癥見腹痛下痢、巔頂頭痛、時發(fā)時止、躁煩嘔吐、手足厥冷。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或棕黑色至黑色的大蜜丸;味苦,酸(水丸);味微甜、苦、酸(大蜜丸)。
2、烏梅丸的功效與作用
本方是治療蛔厥的主方。方中以烏梅味酸能制止蛔蟲蠕動,為主藥;蜀椒、細辛能驅(qū)蟲,且治臟寒、黃連、黃柏苦能下蛔,清泄胃熱均為輔藥;并配合姜、桂、附以溫臟祛寒,參、歸補養(yǎng)氣血,以為佐使。此方寒熱并用,邪正兼顧,對于屬寒熱錯雜而正氣虛者,極為適合。
主治胃熱腸寒的蛔厥證。癥見腹痛時作,煩悶嘔吐,得食則嘔,甚至嘔出蛔蟲,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嘔吐。
3、烏梅丸的配方組成
烏梅500克、細辛180克、干姜300克、當歸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黃柏180克、黃連500克、人參180克、蜀椒120克。
烏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爛,和余藥打勻,烘干或曬干,研成末,加密制丸,每服10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溫開水送下?;蛩宸?用量以病情酌定)。
烏梅丸的用法用量
每種藥物都有其各自嚴格的用量標準,烏梅丸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推薦劑量服用烏梅丸,而不能超量服用,以免使得療效適得其反。那么烏梅丸的用法用量怎么樣?注意事項有哪些?
烏梅丸為黑色的大蜜丸(水蜜丸);味微甜、苦、酸。烏梅丸具有良好的溫臟安蛔的功效;用于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或脾胃虛引起之胃脘痛,肢體瘦弱。
烏梅丸用于治療其適應癥時的療效不錯,不過烏梅丸也只有在治療其適應癥時才會發(fā)揮它的療效,因而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的。大家只有在癥狀符合烏梅丸的適應癥時,才可以在醫(yī)生同意用藥的情況下考慮使用烏梅丸。
烏梅丸為口服用藥,每次2丸,每日2-3次。當然,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也有個體差異,故應請醫(yī)生決定用藥量,按照醫(yī)囑用藥才是最安全的。
而服用烏梅丸應該注意的事項有:烏梅丸含有馬兜鈴科植物細辛,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定期復查腎功能。
哪些人不宜吃烏梅丸
烏梅丸能有效地治療膽道蛔蟲癥、慢性腸胃炎、慢性痢疾等癥,效果顯著,然而不是人人都適宜服用烏梅丸的。那么,哪些人不宜吃烏梅丸呢?
新生兒忌吃烏梅丸,兒童少吃烏梅丸。烏梅丸的配方組成中有一味細辛,細辛有小毒,對腎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再者,小孩子的腎臟功能還不完善,食多了很可能損害腎臟功能。
孕婦不宜吃烏梅丸。孕婦在懷孕期間吃藥總是不好的,藥物可以會對胎兒造成影響。烏梅丸中含有的細辛有可能影響腹中胎兒的發(fā)育。正常患者服用烏梅丸都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定期復查腎功能,更何況是孕婦,孕婦就更應該禁止吃烏梅丸。
腎臟病患者不宜吃烏梅丸。腎臟病的常見癥狀有水腫、高血壓、尿少或無尿、多尿、尿頻、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腰酸痛及其他一些全身性癥狀。烏梅丸本身就對腎臟有一定的損害,若是腎臟有問題,還去吃烏梅丸,豈不是雪上加霜么。
初患瀉痢的人不宜吃烏梅丸。只有長期的久瀉久痢泄瀉和痢疾才是烏梅丸的用武之地。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消渴丸是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藥物,而服用消渴丸可以有效治療一些身體疾病,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而且還可以治療消渴癥或者是身體經(jīng)常乏力,腰痛等癥狀,對身體的健康非常好,而服用消渴丸也需要多注意一些事項,可能會容易導致一些不良反應,出現(xiàn)低血糖等。
消渴丸的功效與作用
主要功效
滋腎養(yǎng)陰,益氣生津。
適用病癥
用于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病,癥見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體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飯前用溫開水送服。一次5-10丸,一日2-3次?;蜃襻t(yī)囑。
藥性分析
方中黃芪補氣升陽,布津攝液;地黃滋腎養(yǎng)陰,清熱生津;共為君藥。天花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山藥補脾益腎養(yǎng)陰;共為臣藥。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止渴;玉米須清熱利尿消腫;葛根升陽布津,生津止渴;格列脲為降血糖的西藥。同為佐藥。本方中西合用,共奏滋腎養(yǎng)陰,益氣生津之功。
不良反應
文獻報道主要為:
1、低血糖反應,其誘因為進餐延遲、劇烈體力活動,或藥物劑量過大,以及合用一些可增加低血糖發(fā)生的藥物(見【注意事項】),發(fā)生低血糖反應后,進食、飲 糖水通常均可緩解。在肝腎功能不全,年老、體弱者、若劑量偏大(對成年患者的一般劑量對年老、體弱者即可能過量),則可引起嚴重低血糖。
2、偶見藥疹。
3、偶見輕度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
4、罕見脫發(fā)。
藥品禁忌
1、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2、I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癥酸中毒、昏迷、嚴重燒傷、感染、嚴重外傷和重大手術者禁用。
3、肝、腎功能不全者,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白細胞減少者禁用。
注意事項
1、本品服用量應根據(jù)病情從每次5丸起逐漸遞增。每次服用量不超過10丸,每日不超過30丸;至療效滿意時,可逐漸減少每次服用量或減少服用次數(shù)至每日2次的維持劑量。每日服用2次時,應在早餐及午餐前各服用1次,晚餐前盡量不服用。請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服量控制。
2、年齡超過65歲的糖尿病患者對低血糖耐受差,對此類糖尿病患者用藥時應密切注意避免低血糖反應。其血糖控制標準略寬于一般人,空腹血糖7.8mmol∕L (140mg∕dl),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即可。
3、本品不宜與其他磺胺類藥物合用。
4、本品與下列藥物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發(fā)生:
眾所周知蛇鞭丸是一種富含蛋白質(zhì)的補品,其中蘊含多種對人體健康有好處的元素,尤其是對男女性功能有很大的裨益。當然了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可接受蛇鞭丸的,那么服用蛇鞭丸對身體有哪些作用呢?是否男、女皆適宜服用蛇鞭丸呢?在食用蛇鞭丸時,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呢?
【蛇鞭的功效與作用】
1、蛇鞭不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而且還含有一定量的雄性激素和鋅元素。因此,對睪丸發(fā)育不良,陰莖生長遲緩者,適當使用蛇鞭,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還可以防止性功能過早衰退。醫(yī)學研究還發(fā)現(xiàn),蛇鞭不僅增強男性的性功能,延長性衰老,而且對女性尤其是絕經(jīng)期婦女也有作用。
3、蛇鞭再加入其他補益中藥,藥效將更佳,可起到補血養(yǎng)精的作用,對于男性精液少或含精量低、成活率差,以及活力低所致的不孕癥、女性內(nèi)分泌紊亂、排卵差,續(xù)發(fā)性閉經(jīng)和經(jīng)量少所致的不孕癥均有療效。
【蛇鞭怎么吃】
內(nèi)服:煎湯,6~15g;或煮食,或浸酒服。
【蛇鞭的禁忌】
素體陽盛者慎服。
蛇鞭對于人們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增強體質(zhì),促進身體健康。很適合日常生活食用,而且蛇鞭的功效很好,能夠有效預防疾病,提高身體免疫力。
對于治療疾病,很多人會選擇中醫(yī)來調(diào)理,事實也證明中醫(yī)調(diào)理時間雖然長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錯的,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種療效非常好的中藥方劑白龍丸,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南硼砂1錢半,縮砂1錢,地栗30個(去皮),甘草2錢,寒水石2錢(燒),白僵蠶(直者)30個,桂心2錢,白茯苓2錢。
【制法】上為細末,水為丸,如小豆大,蛤粉為衣。
【功能主治】一切口內(nèi)諸瘡。
【用法用量】咽喉中有一切痰痛,用清水半盞,放藥在內(nèi),用竹箸攪動出,細呷之。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九
【處方】附子(炮)半兩,白石脂(煅)、白龍骨(煅)1分(一方加白礬,煅,1分)。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吐瀉不定,滑泄注水,小便少。
【用法用量】3歲服30丸,米飲送下。
【摘錄】《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別名】輔龍丹
【處方】乳香、沒藥、川烏、草烏、地龍、南星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風濕,腰胯以上至肩背大痛,肘膊僵軟,匙箸難舉,傴僂脊高。
【用法用量】每服40丸,或酒或荊芥湯送下,服至4兩除根。外以石楠葉煎湯洗沃。
【摘錄】《解圍元藪》卷三
【處方】半夏、滑石、茯苓、白礬(枯)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神曲糊為丸。
【功能主治】酒積有痰。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二十六引丹溪方
【處方】滑石2兩(研碎,水飛過,焙干)。
【制法】用酒或醅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
【用法用量】如用時,將藥火內(nèi)燒通紅,放于碗內(nèi),急用熱酒兩盞,傾在內(nèi),其藥自化,趁藥熱即服用。被蓋之,汗出即愈。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六十二引《經(jīng)驗秘方》
【處方】石膏半斤(火煅過,如面,分為3停,留1停為衣),川烏頭(去皮)4兩,甘草4兩,天南星4兩(各生用),肉桂2兩,甘菊花2兩,防風1兩半,白僵蠶1兩半,京芎1兩半,牛膝1兩,海桐皮(去皮,水浸)1兩,麻黃(去節(jié)用)1兩,甘松(洗)1兩,川白芷1兩,藁本(洗)1兩。
【制法】上為散,研和令勻,用糯米揀擇凈煮粥研爛,旋旋入藥和勻,杵為劑,丸如大雞頭子大,微干上衣。
【功能主治】頭風,并諸般風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夜臥用煨蔥暖酒嚼下。如中急風,用2丸,薄荷自然汁半盞,酒半盞,磨化灌下,衣被蓋出汗;婦人血風,當歸酒送下,傷寒頭痛,蔥酒送下;常服,茶、酒任下;小兒急慢驚風,量大小,金銀湯磨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半夏10枚(大者,湯洗去滑,生姜汁制,切,焙,搗末),硇砂1錢(去砂石,研),巴豆8粒(去皮心膜,研,不出油。以上3味同用棗肉和搜為劑,外以生白面裹,燒面熟為度,去面不用),膩粉1錢,粉霜1錢,龍腦1字(以上3味細研)。
【制法】上同和搗勻,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上喘咳嗽,呀呷有聲,痰涎痞悶。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小兒1-2丸,甘草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天南星4兩(以生姜4兩同搗成餅),川烏2兩,甘草2兩,藁本2兩,甘松2兩,白芷2兩,桂心2兩,海桐皮1兩,石膏2兩(煅,研極細)。
【制法】上為末,糯米糊為丸,如彈子大,石膏為衣。
【功能主治】風邪,言語不遂,面如蟲行,手足麻木,頭旋眼暈,及傷風傷寒,頭痛拘急,小兒急慢驚風,大人風抽失音。
【用法用量】每服大人1丸,小兒半丸,茶清送下;若治傷寒,姜、蔥湯送下,出汗。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處方】藁本(去土)、細辛、白芷、川芎、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用藥4兩,加石膏末1斤(系煅了者),水搜為丸,每兩8丸。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一切風,遍身瘡癬,手足頑麻,偏正頭疼,鼻塞腦悶,及傷寒頭風,酒渣鼻。
【用法用量】《丹溪心法》治酒渣鼻,以白龍丸末,逐日洗面,如澡豆法,更罨少時,方以湯洗去,食后常服龍虎丹1貼。
【摘錄】《局方》卷一(紹興續(xù)添方)
【處方】白石脂1分(只白磰好者亦得),白龍骨1分。
【制法】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瀉清水不止,嬰孩乳食不消,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紫蘇。木瓜湯送下,日3次。
【摘錄】《百一》卷十九
【處方】白附子(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半夏(洗去滑,切,焙)半兩,天南星(炮)半兩,麝香(研)少許,凝水石3兩(用炭火3斤煅通赤,埋于地坑內(nèi),出火毒,候冷取出),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龍腦(研)少許。
【制法】上為細末,用面糊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首風,每發(fā)頭痛難忍。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食前薄荷溫酒茶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六引《博濟》
【處方】鹿角霜2兩,龍骨(生用)1兩,牡蠣(火煅)2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固精壯陽。主虛勞腎損,夢中遺精,白淫滑泄,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鹽湯或酒送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八
【處方】生軍2兩,生半夏1兩,北辛2兩。
【制法】上為末,雞子清為丸。
【功能主治】濕熱下注,淋濁初起,小便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開水送下。此丸不宜久服。
【摘錄】《飼鶴亭集方》
【處方】川大黃4兩,穿山甲4兩,雄黃4兩,僵蟲4兩,乳香3兩,沒藥3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泛為丸,滑石6兩為衣。
【功能主治】濕熱下注,淋濁初起,小便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熟湯送下,不宜多服。
【摘錄】《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處方】白附子1兩,明天麻1兩,藁本(去土)1兩,縮砂仁1兩,荊芥穗1兩,川羌活1兩,細辛(去葉)1兩,川獨活1兩,薄荷葉1兩,藿香葉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甘松(去土)1兩,葛根2兩,防風2兩,白芷2兩,川芎2兩,桔梗2兩,香附子(炒)2兩,甘草(炒)2兩,川烏(生,去皮)2兩,石膏2兩,寒水石(燒)1斤半。
【制法】上為細末,鵝梨汁為丸,每兩作10丸,別用水石粉為衣,陰干。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卒暴中風,口眼?斜,神昏涎堵,筋脈拘急,肢體頑痹,頭目旋運,嘔逆惡心,皮膚瘙癢,偏正頭疼,暗風倒仆,男子腎風,婦人血風,傷風咳嗽,聲重,鼻淵,小兒慢驚,吐瀉霍亂,手足厥冷,濕風痓病,瘈疭潮搐,昏亂不省,一切諸風。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細嚼,茶、酒任下,1日2次。嗽,含化;傷風,蔥白酒送下;小兒,薄荷酒送下。難衣,用綠豆粉飛過,與水石粉同勻衣之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施圓端效方》
看完了本文為大家?guī)砹岁P于白龍丸的食用方法之后,是不是覺得關于白龍丸的學問非常的多?那么喜歡養(yǎng)生的朋友就快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