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鄙钤絹碓胶?,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關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茖W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枳殼丸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枳殼丸的方劑。
【處方】皂角1挺(去黑皮,微炒)枳殼(去瓤,麩炒)川大黃60克(銼,微炒)羌活(去蘆)木香(不見火)橘紅 桑白皮(蜜水炙)香白芷各60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有實熱,心腹壅滯,四肢疼痛,兩脅脹滿,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米飲或生姜湯送下。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三棱(炮)廣茂(炮)黑牽牛(炒)各90克 白茯苓(去皮)白術 青皮各45克 陳皮(去白)36克 木香 枳殼(麩炒)半夏(炮)檳榔各30克
【制法】上藥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理氣消食,祛痰逐飲。治中焦氣滯,胸膈痞滿,飲食遲化,四肢困倦,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用溫姜湯送下。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四
通過以上介紹,對枳殼丸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枳殼丸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yS630.Com相關推薦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著現(xiàn)在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枳殼人參丸這種方劑。
【處方】枳殼(麩炒.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羌活(一兩半) 甘菊花(未開者良.微炒.一兩) 防風(去叉.二兩) 羚羊角(鎊.一兩半) 葛根(一兩) 熟地黃(焙.二兩) 升麻(二兩) 黃連(二兩) 桂心(一兩) 薏苡仁(炒.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偏風,手足一邊不隨,筋骨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空心溫酒下,日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今天給大家講解了一些關于枳殼人參丸的食療方法等,你是否有記住一些呢,其實如果生病的話不僅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應該在飲食上多加注意,這樣才會讓身體更快的恢復健康。
對于治療疾病,很多人會選擇中醫(yī)來調(diào)理,事實也證明中醫(yī)調(diào)理時間雖然長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錯的,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種療效非常好的中藥方劑阿膠枳殼丸,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阿膠(碎,炒)枳殼(浸,去瓤,麩炒)各60克 滑石(研飛為衣)15克
【制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羸,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水送下。半日大便仍未通,再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處方】阿膠、枳殼(麩炒,去瓤)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別研滑石為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羸,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水送下,半日來未通再服。
【摘錄】《三因》卷十七
上面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了阿膠枳殼丸的資料,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學到一些關于藥品的知識。
大枳殼丸以幾種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藥食同源的純天然中醫(yī)配方,經(jīng)現(xiàn)代先進工藝技術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大枳殼丸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處方】枳殼(麩炒,去瓤)1兩,茯苓(去皮)1兩,白術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制)1兩,半夏(湯洗7次)1兩,人參(去蘆頭)1兩,木香1兩,青橘皮1兩,陳橘皮(2味各湯浸,去瓤,焙干,稱)1兩,京三棱1兩,蓬莪術(2味煨香熟)1兩,檳榔1兩,神曲(炒黃)1兩,麥糵(微炒)1兩,干生姜半兩,牽牛(揀凈,微炒)2兩,大黃(錦紋者)2兩。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酒食所傷,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飲食不消,痰逆嘔吐,噫醋吞酸,飲食遲化。
【用法用量】《丹溪心法附余》引本方有枳實,名“木香枳殼丸”。
【摘錄】《御藥院方》卷四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大枳殼丸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枳殼防風丸由于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混合而成,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備受人們關注。那么到底枳殼防風丸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為了讓您更加詳細的了解枳殼防風丸,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就為您詳細的介紹一下。
【別名】枳殼丸(《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處方】枳殼(麩炒)防風(去蘆)獨活(去蘆)大黃(煨)前胡(去蘆)麻黃(去節(jié))當歸各3克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龜背。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米湯下。
【摘錄】《嬰童百問》卷五
以上就是關于枳殼防風丸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枳殼防風丸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枳殼羌活丸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枳殼(去瓤,麩炒)60克 羌活(去蘆頭)牡荊實 人參各45克 防風(去叉)芍藥 白茯苓(去黑皮)白芷各60克 細辛(去苗葉)當歸(切,焙)甘草(生用)各30克 牡丹皮75克 芎藭90克
【制法】上藥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大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婦女血風攻注,四肢麻木瘙癢,有如蟲行,或肌生赤腫疼痛,肩背拘急,精神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食后細呷。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
大家現(xiàn)在明白了枳殼羌活丸的作用了吧,不過該藥并不適用于所有病癥,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枳殼羌活丸治療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正確使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抵圣枳殼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習下哦。
【處方】枳殼(去瓤,麩炒)2兩,威靈仙(去苗土)2兩,陳橘皮(去白,焙)2兩,續(xù)斷2兩,生干地黃(焙)1兩,連翹1兩,槐實(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歸(切、焙)1兩,干姜(炒)1兩,白礬(煅過)1兩,人參1兩,羌活(去蘆頭)1兩,地骨皮1兩,何首烏(用米泔浸1宿,竹刀刮去皮,切)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風瀉血,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陳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一
以上就是本文對抵圣枳殼丸的一些介紹,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多多積累這方面的信息,一定會對周圍的人有所幫助的。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枳殼除痔丸。
【處方】大枳殼120克(去瓤,別為末)大草烏120克(不去皮、尖,別為末)
【制法】上以草烏細末,人豬大臟內(nèi),用醋2~2.5千克,煮干,如未爛,更加醋煮十分爛為度,余醋些小搗候臟爛,卻入前枳殼末再搗勻,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痔瘡。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及臨臥時用溫米飲送下。仍以臭椿皮煎湯洗。
【注意】服藥后,忌熱飲食片時。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六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枳殼除痔丸的作用與功效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枳殼的簡介
枳殼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枳殼性苦、辛、酸、溫,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nèi)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等病癥。枳殼在我國多地都有生產(chǎn),以湖南和江西的產(chǎn)品為佳。其中江西省新干縣的枳殼又名商洲枳殼、三湖枳殼,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數(shù)較多”的特點,其藥用的有效成分優(yōu)于其他品種,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
枳殼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酸橙成熟果實外層果皮含揮發(fā)油(橙皮油)1.5%~2.5%,橙黃色,油中主含d-苧烯約90%,并有少量癸醛、柑醛、香茅醛、鄰氨基苯甲酸甲酯、芳樟醇。此外含橙皮甙 (hesperidin)、柚皮甙(naringin)、新橙皮甙(meohesperidin),以及苦味成分苦橙甙 (aurantiamrin)1.5%~2.5%,苦橙酸(aurantiamaric acid)約0.1%及苦味樹脂另含對羥福林(辛弗林,synephrine)和N-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
2、功效作用
2.1、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2.2、《藥性論》:治遍身風疹,肌中如麻豆惡癢,主腸風痔疾,心腹結氣,兩脅脹虛,關膈擁塞。
2.3、《日華子本草》:健脾開胃,調(diào)五臟,下氣,止嘔逆,消痰。治反胃,霍亂瀉痢,消食,破癥結痃癖,五膈氣,除風明目及肺氣水腫,利大小腸,皮膚癢。痔腫可炙熨。
2.4、《開寶本草》:主風癢麻痹,通利關節(jié),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
2.5、《珍珠囊》:破氣,泄肺中不利之氣。
2.6、《醫(y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破心下堅痞,利胸中氣,化痰,消食。
2.7、《綱目》:治里急后重。
2.8、《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咳嗽,水腫,便秘,子宮下垂,脫肛。
3、臨床應用
治療子宮脫垂,取枳殼1斤,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入砂糖適量(年老體弱者加升麻、白術各2.5兩同煎,共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日2次,每次飯后服25毫升,10天為一療程。或每日用枳殼1.2兩,加水濃煎成100毫升,分3次食后服。據(jù)臨床觀察,服藥后大部分病例均有一定的近期療效。此外,臨床上采用大劑量枳殼治療脫肛、腸胃無力性消化不良、疝氣、胃擴張等,亦有一定療效。
4、科學研究
枳實-果實增加冠脈流量和腎血流血,降低心肌氧耗量麻醉犬靜脈注射0.02-0.5mg/kg,均呈升壓效應,劑量大,升壓明顯。靜脈灌注每分鐘0.2mg/kg,;腎血流量增加75%,尿量增加一倍。有很強的誘發(fā)心肌節(jié)律的作用,其強度與腎上腺素相當,而比多巴胺和辛弗林強。枳殼中所含的辛弗林為腎上腺素 a-受體興奮劑,對心臟B-受體也有一定的興奮作用。有收縮血管,產(chǎn)生升高血壓的作用。
枳殼的市場信息
1、枳殼的價格
枳殼的價格約為0.10元/克。
2、枳殼的選購方法
生用氣銳,炒用力緩。枳殼與枳實,本為一物,功效相近,然枳實小則性苦而速,枳殼大則性和而緩,是以氣在胸中,則用枳殼,氣在胸下,則用枳實,氣滯則用枳殼,氣堅則用枳實,此同中有異。
3、枳殼的保存方法
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枳殼飲子是由幾種中藥材經(jīng)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chǎn)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枳殼飲子的相關信息。
【別名】枳殼散(《婦人大全良方》卷五)。
【處方】枳殼60克(去皮,麩炒)半夏30克(湯洗七次,以生姜汁浸三日,用麩炒黃)紅芍藥30克 柴胡(去蘆)45克 黃芩45克
【制法】上五味,共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婦人手足煩熱,夜臥多汗,肌肉黃瘁,經(jīng)候不調(diào),四肢煩倦,心胸滿悶,狀似勞氣。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同煎至12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博濟方》卷四
對于枳殼飲子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shù)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枳殼湯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銼)各3克 大腹皮19.克(銼)百合 牽牛子(炒)赤茯苓(去黑皮)各30克 赤芍藥 桑根白皮(銼)各9克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陰干)15克
【制法】上九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大便不通,腹脅脹滿膨悶,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以通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處方】皂角黃仁 枳殼 青皮各15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腸風,痔疾。
【用法用量】每服3克,米飲調(diào)下。
【摘錄】《雞峰普濟方》卷十七
枳殼湯的做法大家都學會了吧,我們平時不僅可以自己試一試,還可以分享給朋友親人,讓他們的身體也多一份保障。
枳殼散在生活中是蠻常見的中藥方劑,采用純天然藥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對枳殼散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枳殼(去瓤,銼,麩炒)白術各15克 香附子30克(麩炒,舂去皮)檳榔9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氣滯食阻,心下痞悶或作痛,多噫敗卵氣。
【用法用量】每服6克,米飲調(diào)下,一日三次,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三引龐老方
【處方】枳殼(去瓤,銼,麩炒)荊三棱 橘皮(去白)益智仁 蓬莪術 檳榔 肉桂(不見火)各30克 干姜 厚樸(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青皮(去白)肉豆蔻 木香各15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順氣寬中,消癥破積。治五種膈氣。三焦痞塞,胸膈滿悶,背膂引疼,心腹膨脹,脅肋刺痛,食飲不下,噎塞不通,嘔吐痰涎,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氣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同煎至105毫升,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三
上文是關于枳殼散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準。
中藥綠衣枳殼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綠衣枳殼,利用綠衣枳殼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綠衣枳殼。
【英文名】Fructus poniciri Trifoliatae Immaturus
【別名】枸櫞、臭櫞、枳、枸櫞李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 枸櫞 poncirus trifoliata(L.)Raf.的 果實 。夏秋季拾取自然脫落在地上的幼小果實,曬干;略大者,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無毛。多分枝,小枝呈扁壓狀,莖枝具腋生粗大棘刺,長1~5cm。葉互生,三出復葉,具葉翼;頂生小葉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6cm,寬0.7~3cm;側生開放,有香氣;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狀匙形。柑果球形,直徑2~5cm,橙黃色,密被短柔毛,具多數(shù)油腺、芳香,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路旁、庭園作綠籬。主產(chǎn)福建。
【性狀】果實球形或半球形(橫切者),直徑2~3cm。外表面灰綠色或綠黃色,有微隆起的皺紋,被細柔毛。橫剖面果皮厚3~5mm,邊緣油點1~2列,瓤囊5~7瓣,中軸寬2~5mm。氣香,味微苦。
【化學成份】含枸櫞甙(poncirin)、柚皮甙(naringin)、枳實甙(citrifolioside)、枸櫞苦素(poncimarin)、異枸櫞苦素(isoponcimarin)等。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行氣寬中,消食,化痰。用于胸腹痞滿脹痛、食積不化、痰飲、胃下垂。
【摘錄】《*辭典》
綠衣枳殼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jù)需要可以組成復方,也可單獨使用,但綠衣枳殼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