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化痰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金鳳化痰膏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說到養(yǎng)生,自然是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養(yǎng)生辦法,畢竟天氣不同,情況也不一樣,人體需求的物質(zhì)也不同,而中藥方劑也是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金鳳化痰膏。
【處方】鳳仙花1捧(去青蒂,研末),大蔥自然汁1茶鐘,好米醋1茶鐘,廣膠3錢(切如米粒大,入蔥汁內(nèi)泡之),人中白8錢(火微煅,存性,研末)。
【制法】上藥先將蔥汁、米醋、廣膠投入鍋內(nèi)熬化,次下鳳仙花末,熬成膏,再入人中白末,將鍋離火,不時攪勻。
【功能主治】痰注發(fā)。生于背脊,按之木硬,微覺疼,不熱不紅,皮色如常者。
【用法用量】用時以重湯燉化,量痰包之大小,薄紙攤貼,候膏自落,再換新膏。
【摘錄】《金鑒》卷六十四
通過上面對金鳳化痰膏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中醫(yī)認(rèn)為食療方劑養(yǎng)生是最直接有效的養(yǎng)生方式,對身體沒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biāo)?,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實,化痰膏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相當(dāng)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生半夏3錢,生膽星3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眼胞內(nèi)痰核。
【用法用量】干醋調(diào)涂。
【摘錄】《眼科臨癥筆記》
【處方】梨汁2杯,藕汁2杯,蘆菔汁2杯,鮮薄荷汁2杯,酒炒枯芩細末1兩,白糖霜1兩。
【制法】細火熬成膏。
【功能主治】虛勞火嗽。
【用法用量】每服3-5匙,1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雞鳴錄》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化痰膏的一些介紹,不過要注意,雖然化痰膏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們要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決定。
黃金鳳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黃金鳳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黃金鳳的功效等。
【別名】巖胡椒、紐子七
【來源】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黃金鳳的全草。
【原形態(tài)】黃金鳳,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莖細弱,不分枝或有少數(shù)分枝。葉互生,通常密集于莖或分枝的上部;下部葉的葉柄長1.5-3cm,上部葉近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3cm,寬2.5-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粗圓齒,齒間有小剛毛;側(cè)脈5-11對??偦üI谏喜咳~腋,花兩性,5-8朵排成總狀花序;花梗纖細,基部具1披針形苞片;花小,黃色;萼片2,舟形或狹長圓形,頂部突尖,基部內(nèi)彎;旗瓣背面中肋增厚成狹翅,翼瓣無柄,2裂,基部裂片近三角形,上部裂片線形,唇瓣狹漏斗狀,先端有喙?fàn)疃碳猓垦娱L成內(nèi)彎或下彎的長距;雄蕊5,花藥鈍。蒴果棒狀。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邊草叢中或林下陰濕地。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消腫;清熱解毒。主風(fēng)濕骨痛;風(fēng)濕麻木;跌打損傷;燒傷;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黃金鳳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yīng)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xué)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yán)重影響,學(xué)習(xí)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金鳳毛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翠翎草(汪連仕《采藥書》),蔦蘿松(《植物名實圖考》),女羅(《漢英韻府》),錦屏封(《廣州植物志》),金絲線(《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 蔦蘿 的 全草 或 根 。
【原形態(tài)】蔦蘿(《花歷百詠》)
【生境分布】各地多有栽培。
【功能主治】①《綱目拾遺》:"治耳疔,痔漏。"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搗汁涂或煎水洗。
【摘錄】《*辭典》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金鳳毛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金鳳丹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五靈脂(三兩) 天麻(酒浸一宿.焙.三兩) 烏頭(炮裂.去皮臍.二兩) 楓香脂(研.二兩) 乳香(研.一分) 地龍(去土.炒.二兩半) 沒藥(研.半兩) 木鱉子(去殼.二兩) 海桐皮(挫.一兩) 黑豆(去皮.一合) 草烏(去尖.一兩) 全蝎(一兩) 狼毒(炮.一兩) 牛膝(酒浸.炒.一兩) 丹砂(研.半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薄荷葉(一兩) 當(dāng)歸(切焙.一兩半) 自然銅(火煅醋淬.一兩) 骨碎補(去毛.一兩) 虎骨(酥炙.一兩) 龍腦(研.一錢) 麝香(研.一錢)
【炮制】上為細末,以生姜蔥白汁為丸,如雞頭大。
【功能主治】治肝腎久虛,風(fēng)邪攻注,腰腳不隨;諸風(fēng)疾,并皆效。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生姜蔥酒下。走注風(fēng)乳香酒下;卒中風(fēng)薄荷酒下;卒中暗風(fēng),雞冠血酒下;半身不遂,煎松明酒下;婦人產(chǎn)后破血氣,煎黑豆酒下(不可食蔥);婦人產(chǎn)后虛腫及頭面生瘡,遍身癢痛,白芷酒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五靈脂3兩,天麻(酒浸1宿,焙)3兩,烏頭(炮裂,去皮臍)2兩,楓香脂(研)2兩,地龍(去土,炒)2兩半,乳香1分,沒藥(研)半兩,木鱉子(去殼)2兩,海桐皮(銼)1兩,黑豆(去皮)1合,草烏頭(去尖)1兩,干蝎(全者,去土)1兩,狼毒(炮)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丹砂(研)半兩,薄荷葉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半,自然銅(煅,醋淬)1兩,骨碎補(去皮)1兩,虎骨(酥炙)1兩,龍腦(研)1錢,麝香(研)1錢。
【制法】上為末,以生姜、蔥白汁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肝腎久虛,風(fēng)邪攻注,腰腳不隨,諸風(fēng)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蔥、酒下;走注風(fēng),乳香酒下;卒中風(fēng),薄荷酒下;卒中暗風(fēng),雞冠血酒下;半身不隨,煎松明酒下,不可食蔥;婦人產(chǎn)后破血氣,煎黑豆酒下,不可食蔥;婦人產(chǎn)后虛腫及頭面生瘡,遍身癢痛,白芷酒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金鳳丹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金鳳丹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水金鳳的簡介
一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莖較粗壯,肉質(zhì),直立,上部多分枝,無毛,下部節(jié)常膨大,有多數(shù)纖維狀根。葉互生;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8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稀急尖,基部圓鈍或?qū)捫ㄐ?邊緣有粗圓齒狀齒,齒端具小尖,兩面無毛,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葉柄纖細,長2-5厘米。
最上部的葉柄更短或近無柄??偦üiL1-1.5厘米,具2-4花,排列成總狀花序;花梗長1.5-2毫米,中上部有1枚苞片;苞片草質(zhì),披針形,長3-5毫米,宿存;花黃色;側(cè)生2萼片卵形或?qū)捖研?長5-6毫米,先端急尖;旗瓣圓形或近圓形,直徑約10毫米,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綠色雞冠狀突起,頂端具短喙尖。
翼瓣無柄,長20-25毫米,2裂,下部裂片小,長圓形,上部裂片寬斧形,近基部散生橙紅色斑點,外緣近基部具鈍角狀的小耳;唇瓣寬漏斗狀,喉部散生橙紅色斑點,基部漸狹成長10-15毫米內(nèi)彎的距。雄蕊5,花絲線形,上部稍膨大,花藥卵球形,頂端尖;子房紡錘形,直立,具短喙尖。
蒴果線狀圓柱形,長1.5-2.5厘米。種子多數(shù),長圓球形,長3-4毫米,褐色,光滑。花期7-9月。
生于海拔265-3500米的山坡林下、林緣草地或溝邊。
水金鳳的功效與作用
富含成分:花含新黃質(zhì)(neoxanthin)和蒲公英黃質(zhì)(taraxanthin),后者經(jīng)分析證明為一混合物,內(nèi)以葉黃素環(huán)氧化合物(lutewin epoxide)為主,另有蝴蝶梅黃質(zhì)(violaxanthin),毛茛黃質(zhì)(flavoxanthin)菊黃質(zhì)(chrysanthemaxanthin)和黃體呋喃素(luteoxanthin)。
功效主治:活血調(diào)經(jīng),舒筋活絡(luò)。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外用治跌打損傷,風(fēng)濕疼痛,陰囊濕疹。祛風(fēng)除濕。
應(yīng)用:
1、治筋骨疼痛:水金鳳15g,水煎服。
2、治疥癩癬瘡:水金鳳適量,煎水洗。
3、治蛇咬傷:水金鳳、綠蘭花各適量,煎水洗并搗敷。
水金鳳的市場信息
1、水金鳳的價格
尚不明確。
2、水金鳳的選購方法
藥材為為鳳仙花科植物水金鳳的花或全草。
3、水金鳳的保存方法
夏秋采集,洗凈曬干。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diào)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昆明水金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名】水金鳳、黃鳳仙、鳳仙花、濕鳳仙
【來源】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滇水金鳳的全草。
【原形態(tài)】滇水金鳳,一年生草本,高約35-70cm。莖淡綠色,密生細紅點。葉互生;葉柄基部有淡紅色托葉狀的疣狀腺體2枚;葉片膜質(zhì),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1.5-3cm,先端長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粗鋸齒,齒端有疣狀刺,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有時紅色。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短于葉,具3-5朵花;花淡紫色,徑約2.2cm;萼片2,淡紫色,斜卵圓形,長不超過5mm,旗瓣近圓形,背面中肋有龍骨狀突起,翼瓣2裂,唇瓣囊狀,具紫紅色條紋及小點,基部延長成略彎的距;雄蕊5,花絲扁;雌蕊1,花柱短。蒴果肉質(zhì),圓柱形,兩端尖?;ㄆ谙那镩g。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山野溪邊等處濕地。
【性味】味辛;微苦;性寒;小毒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活血解毒。主風(fēng)濕熱痹;跌打損傷;閉經(jīng);痛經(jīng);噎膈;陰囊濕疹;疥癩瘡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為了讓更多的朋友認(rèn)識昆明水金鳳,大家可以多跟身邊的朋友介紹一下,讓更多的人知道應(yīng)該怎樣去使用昆明水金鳳這種藥物。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化痰丸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礬 皂角(切碎)生姜各500克 青皮(去瓤)陳皮(去白)紫蘇子(炒)蘿卜子(炒,別研)杏仁(去皮、尖,炒,別研)干葛 神曲(炒)麥蘗(炒)山檀 香附子(炒,去毛)各250克
【制法】上藥先將前五味煎至天南星無白點為度,揀去皂角不用,將生姜切片,曬干火焙,后入余藥,同碾為細末。姜汁浸蒸餅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順氣健脾,化痰消食。治痰飲,宿食。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臨臥、食后用茶、酒送下。
【摘錄】《瑞竹堂經(jīng)驗方》卷二
【處方】人參(去蘆)白茯苓 半夏(湯洗七次,別研細末)桔梗(切作小塊,姜汁浸)白術(shù)各30克 白附子 前胡 枳實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為末,用半夏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宿飲。
【用法用量】每次30~40丸,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四
【處方】半夏90克 陳皮 干姜 白術(shù)各30克
【制法】上藥研末,姜汁糊丸。
【功能主治】治寒痰。
【用法用量】姜湯下20丸。
【摘錄】《赤水玄珠》卷六
【處方】明礬(枯)1分,白附子半兩,南星(半生半熟)半兩,半夏(炮)半兩。
【制法】上為末,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主諸般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急救仙方》卷六
【處方】膽星2兩,半夏(制)2兩,礞石(制)2兩,枳實2兩,麝香3分。
【制法】上為末,姜汁糊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驚搐,喉內(nèi)痰響。
【用法用量】姜湯研化量送。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二
【處方】天南星(生用)、半夏(生用)、薄荷葉、人參、茯苓、白礬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涼膈,止嗽。主痰嗽,頭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五引《衛(wèi)生家寶》
【處方】半夏(洗)1斤,南星(去皮膜)1斤,白礬1斤,皂角(切碎)1斤,生姜1斤。
【制法】上用水同煮至南星無白點為度,揀去皂角不用,將生姜切片,同半夏、南星曬干,無白色,火焙,再加:青皮(去瓤)、陳皮(去白)、紫蘇子(炒)、蘿卜子(炒,別研)、杏仁(去皮尖,炒,另研)、干葛、神曲(炒)、麥蘗(炒)、糖球子、香附子(炒,去毛),上加藥共半斤,與前藥合和一處,碾為細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餅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快脾順氣,化痰消食。主痰濕食積內(nèi)阻,咳嗽氣喘,胸膈脹悶。痰飲。久喘或作或止者。酒食生痰,胸膈滿悶,五更咳嗽。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yī)方集解》引作“順氣消食化痰丸”。
【各家論述】《醫(y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藥也。痰由濕生,半夏、南星所以燥濕;痰由氣升,蘇子、菔子;杏仁所以降氣;痰由氣滯,青皮、陳皮、香附所以導(dǎo)滯;痰因于酒食,葛根、神曲所以解酒,山查、麥芽,所以化食。濕去食消則痰不生,氣順則咳嗽止,痰滯既去,滿悶自除也。
【摘錄】《瑞竹堂方》卷二
【別名】化痰頂
【處方】石青1兩(水飛),石綠半兩(水飛)。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頑痰不化。
【用法用量】化痰頂(《串雅補》卷一)。
【摘錄】《瑞竹堂方》卷二
【處方】陳皮6兩,半夏6兩,枳實6兩,茯苓5兩,黃芩(枯)5兩,黃連5兩,南星5兩,瓜蔞仁4兩,杏仁4兩,天粉4兩,前胡4兩,甘草2兩。
【制法】上為末,竹瀝、姜汁或水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煩熱,胸滿氣急。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白湯送下。
【摘錄】《簡明醫(yī)彀》卷四引丹溪方
【處方】南星1兩,生姜1兩,半夏1兩半,枯礬1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涎喘。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溫虀汁送下,1日2次。
【摘錄】《普濟方》卷一五七
【別名】節(jié)齋化痰丸
【處方】天門冬(去心)1兩,黃芩(酒炒)1兩,海粉1兩,橘紅1兩,桔梗5錢,連翹5錢,香附(杵碎,淡鹽水浸炒)5錢,青黛(另研)3錢,芒消(另研)3錢,瓜蔞仁(取肉另研)1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入生姜汁少許,和藥杵極勻為丸,如小龍眼大。
【功能主治】開郁降火,清潤肺金,消凝結(jié)之痰。主痰因火上,肺氣不清,咳嗽時作,及老痰、郁痰結(jié)成粘塊,凝滯喉間。
【用法用量】節(jié)齋化痰丸(《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各家論述】此方用天門冬、黃芩泄肺火也,海粉、芒消咸以軟堅也,瓜蔞仁潤肺清痰,香附米開郁降氣,連翹開結(jié)降火,青黛降郁火,故皆不用香燥之劑。
【摘錄】《明醫(yī)雜著》卷一
【處方】半夏(泡7次)1兩,南星(水泡,各姜汁拌)1兩,黃芩1兩,寒水石(煅)1兩,黃連(去毛)1兩,豬牙皂角5錢,薄荷5錢,甘草(炙)3錢。
【制法】上為細末,淡姜汁打糊為丸,如赤豆大。
【功能主治】熱在上焦,火盛成痰,或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遠茶清送下。
【摘錄】《扶壽精方》
【處方】天絡(luò)絲(即絲瓜,燒存性為細末)。
【制法】棗肉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1丸,好酒送下。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六
【處方】干姜(或用姜屑)1兩,半夏(炮)1兩,南星(炮)1兩,枯礬1兩,滑石1兩,巴豆霜1錢。
【制法】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墜涎,止嗽定喘。主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生姜湯送下。食后微溏利妙。
【摘錄】《普濟方》卷一五八
【處方】南星(去皮,切塊)4兩(同皂角3兩、生姜3兩、白礬3兩同煮無白星為度,取出,曬干,皂角不用),半夏4兩,香附2兩,瓜蔞仁(去殼,另研)2兩,陳皮(去白)2兩,茯苓2兩,紫蘇子(炒)2兩,蘿卜子(炒)2兩,杏仁(去皮尖,另研)2兩,枳殼(麩炒)2兩。
【制法】上為末,姜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快脾順氣,消食化痰。主痰飲。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臨臥或食后用茶湯送下。
【摘錄】《濟陽綱目》卷二十四
【處方】黃芩(酒洗)1兩半,南星1兩,貝母(去心)1兩,滑石5錢,白芥子(去殼)5錢,風(fēng)化消2錢半。
【功能主治】痰嗽。
【用法用量】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二十八
【處方】瓜蔞霜、天冬、海石、青黛、連翹、桔梗。
【功能主治】肺經(jīng)咳嗽。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處方】陳皮1錢,半夏1錢,茯苓1錢,川芎1錢,蒼術(shù)1錢,砂仁1錢,梔子(炒黑)1錢,制香附1錢,甘草3分,山楂3分,白術(shù)4分。
【功能主治】痰嗽。
【用法用量】生姜為引,水煎,食遠服。
【摘錄】《奇方類編》卷上
【處方】蛇含石2兩(醋淬7次,以酥為度)。
【制法】黑雄豬膽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狂,痰迷心竅。
【用法用量】每服5分、7分,至1錢為止。12-13服即愈。更服后寧神飲。
【摘錄】《仙拈集》卷二
【處方】瓜蔞霜1兩,苦杏仁1兩,煅瓦楞子1兩,青海粉1兩,制香附5錢,海蛤粉5錢,風(fēng)化消5錢,青連翹5錢,苦桔梗3錢,廣皮紅3錢,姜汁1匙。
【制法】和竹瀝,搗藥為丸。
【功能主治】清化下泄,廓清腸胃。主痰火蘊結(jié)胃腸,惡心嘔吐,胸膈壅塞,嘈雜脘滿,便溏腹泄,或胸中、腸中轆轆有聲。
【用法用量】輕用3錢,重則4錢,清茶送下。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知母4錢,杏仁2錢,桔梗5錢,莪術(shù)4錢,葶藶3錢,冬花4錢,旋覆花1兩,姜半夏3錢,炙草1兩,橘紅1兩,兜鈴1兩,五味子4錢,麻黃1兩,人參5錢。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寬胸化痰止嗽。主
【用法用量】每服2錢,開水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
【處方】生白礬1兩,細茶5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痰癇病。
【用法用量】1歲10丸,茶湯送下;大人50丸。久服,痰自大便中出,斷病根。
【摘錄】《本草綱目》卷十一引《衛(wèi)生雜興》
【處方】半夏(湯洗7次,別末)1兩,人參(去蘆)1兩,白茯苓(去皮)1兩,白術(shù)1兩,桔梗(切作小塊,姜汁浸)1兩,枳實(去瓤,麩炒)半兩,香附子(麩炒,舂去皮)半兩,前胡(去苗,凈洗)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用半夏、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停痰宿飲。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生姜湯送下。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人參氣味甘溫,入脾胃;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白術(shù)氣味甘溫,入手足太陰;桔梗氣味苦辛平,入手太陰,為諸藥之舟楫;枳實氣味苦寒,入脾;香附子氣味辛甘平,入足厥陰、少陽;前胡氣味苦辛微寒,入手太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此主治停痰宿飲之方也。古人有云,邪之所湊,其里必虛,參、苓、術(shù)、甘四味乃四君子湯也,用以守護中宮;而消痰驅(qū)飲之藥,以姜為引,直搗其巢,宿飲自除矣。
【摘錄】《本事》卷三
【處方】半夏4兩(湯洗7遍,焙干),礬石(燒灰,研)1兩。
【制法】上為細末,以生姜自然汁煮棗,取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焦有寒,痰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四
【處方】半夏(湯洗去滑,別搗取末)2兩,天南星(炮)1兩,白附子(炮)1兩,丹砂(細研)1兩,檳榔(煨,銼)半兩,丁香1分。
【制法】上藥除半夏外,為細末,以生姜自然汁煮前半夏末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利胸膈,進飲食。主風(fēng)痰氣厥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化痰丸,我們知道化痰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化痰丸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茶膏的簡介
現(xiàn)代茶膏的制作工藝是在清代宮廷制作工藝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茶膏制作工藝。這種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氣候、溫度、環(huán)境,在更加繁復(fù)、細致的工序下,把茶湯的提取和濃縮,控制在常溫40攝氏度左右。利用了芳香物質(zhì)和活性成分必須在一定溫度下?lián)]發(fā)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將這些茶葉的原有物質(zhì)有效的溶解到茶湯再收斂成膏。
茶膏的功效與作用
茶膏葉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主要是磷、鈣、鉀、鈉、鎂、硫等;微量元素主要是鐵、錳、鋅、硒、銅、氟和碘等;如茶葉中含鋅量較高,尤其是綠茶,每克綠條平均含鋅量達73微克,高的可達252微克;每克紅茶中平均含鋅量也有32微克。茶葉中鐵的平均含量,每克干條中為123微克。
茶膏的成份及功能
1、兒茶素類
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在茶膏中可與咖啡因結(jié)合而緩和咖啡因?qū)θ梭w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chǎn)物過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帶有苦味,是構(gòu)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與多無酚類結(jié)合成為復(fù)合物;茶湯冷后形成乳化現(xiàn)象。茶中特有的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xù),故喝茶可使長途開車的人保持頭腦清醒及較有耐力。
3、礦物質(zhì)
茶膏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zhì)。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陰離子較少,屬于堿性食品??蓭椭w液維持堿性,保持健康。
茶膏的市場信息
1、茶膏的價格
一般10g需要150元。
2、茶膏的選購方法
購買茶膏時首先要看茶膏的外型。如果茶膏表面呈現(xiàn)灰色,多為變質(zhì)的表現(xiàn)。其次,看湯色。茶膏沖泡后湯色通透,呈寶石紅,證明茶膏內(nèi)含雜質(zhì)極少,品質(zhì)也較好;反之,湯色混濁,發(fā)暗,并帶有大量沉淀物和懸浮物,其品質(zhì)不佳,不適合飲用。再者,好的茶膏因內(nèi)涵物質(zhì)多,醇厚度較強,且滑感甚佳,回甘持久,并帶有輕微的陳香。
此外,消費者不要輕信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的所謂高年份“老茶膏”,因為保存了大幾十年的“老茶膏”即使存在,其內(nèi)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也喪失殆盡,基本沒有任何品飲價值。
3、茶膏的保存方法
1、請放置陰涼處存放,避免陽光直射;
2、存放茶膏地方應(yīng)保持一定濕度,以濕度55--65度為最佳;
3、整塊的茶膏最好采取平放,長期直立容易使茶膏變形。
雞眼膏自古被譽為治病的良藥。它對于很多疾病均效果顯著。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雞眼膏的具體的功效。
【處方】荸薺(線穿陰干)火丹草(陰干)蟾酥 蓖麻子 桃仁 穿山甲 三棱 紅花 莪術(shù) 天南星各6克 鱔魚血100毫升(陰干,為末)雞肫皮(不見水)10個 河豚眼(陰干)10枚 虎耳草(陰干)阿魏各4.5克 麝香0.9克 麻油180克 飛黃丹90克
【制法】熬膏。
【功能主治】治雞眼。
【用法用量】將雞眼修凈,攤貼。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七
【處方】鮮白果外面綠皮不拘多少。
【制法】捶碎,桐油熬枯去滓,滴水成珠,不散為度,加雄黃少許攪勻,收貯。
【功能主治】雞眼。
【用法用量】先將雞眼熱水泡軟,貼上1伏時,揭下,內(nèi)有紅絲拔出。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七
看完了上文對于雞眼膏這種方劑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yǎng)生成為了許多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不管是飲食方面還是茶品方面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現(xiàn)象。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沖和膏。
【處方】赤芍2兩,白芷1兩,防風(fēng)1兩,獨活3兩,龍腦3錢,石菖蒲1兩5錢。
【制法】各取凈末,以瓷瓶收貯,不可泄氣。
【功能主治】外癥初起,堅腫色淡。
【用法用量】臨用時姜汁、(氵上兇))醋調(diào)敷,日1換。
【摘錄】《古方匯精》卷二
【處方】紫荊皮、乳香、甘草、杭白芷、沒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活血化瘀。主癰瘍之癥,似潰非潰,介于半陰半陽者。
【用法用量】外涂。
【各家論述】此方與《外科正宗》沖和膏不同,無獨活、赤芍、菖蒲,而用乳香、沒藥、甘草,除濕之力輕,而活血通絡(luò)之力重,是其特點。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沖和膏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垂柳膏,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垂柳膏嗎?垂柳膏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垂柳枝白皮2兩(銼),蒴藋根4兩(銼),丹砂1分(細研),熟雞子黃1個,熊膽半兩(研),故青帛7寸(燒灰,研),蠟1兩,鉛丹4兩,清油1斤。
【制法】上藥無熬油令沸,下柳皮、蒴藋根,煎候赤黑色漉出,以綿濾去滓,下丹、蠟煎,以柳篦攪,候變黑色,下4味研藥,更攪令勻,滴水中成珠子,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一切瘡腫。
【用法用量】用故帛上攤貼,每日2次。腸癰,以綿裹半棗許,含化咽津,以愈為度;眼暗,捏作餅子,以針刺作孔30-50個,貼眼上便愈;耳聾,作挺子,當(dāng)中刺為孔,塞耳中,日2換即愈;打損,取膏涂貼疼痛處,以愈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
【處方】垂柳枝5兩,苦參2兩,黃芩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漆瘡癢痛。
【用法用量】每用3匙,水2碗,煎至1碗,去滓,研入好墨汁半匙攪勻,再熬成膏,以瓷盒盛,候冷。用少許涂瘡上。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二十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垂柳膏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xué)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海青膏,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黃丹4兩(水飛),訶子8個(去核,為細末),烏魚骨(白者)2錢,青鹽1兩(另研),白沙蜜(凈者)1斤。
【制法】上將蜜滾去白沫,先下黃丹,用槐條49根,少時下余藥。不住手一順攪,直攪蜜紫色,滴水中不散為度。后再用黃連2兩為末,水3大碗,于熬藥鍋內(nèi)熬數(shù)沸,將鍋并槐條上藥洗凈,別用瓷器收之,澄清。
【功能主治】一切昏翳內(nèi)障眼疾。
【用法用量】專洗風(fēng)赤冷淚等眼。前所熬膏子藥,用點云翳白膜等疾。
【摘錄】《瑞竹堂方》卷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海青膏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大家平時不妨試試,相信對于改善疾病的情況肯定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