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瀉肝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蹦切┙】刀L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解毒瀉肝湯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解毒瀉肝湯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柴胡9g,龍膽草3g,酒黃芩9g,銀花30g,川黃連6g,生地9g,元參9g,赤芍9g,牡丹皮9g。
【功能主治】清肝瀉火,解毒除風(fēng)。主花翳白陷。肝膽風(fēng)熱火毒熾盛,癥見抱輪紅赤,白陷深入風(fēng)輪內(nèi)層,色黃帶綠,發(fā)展迅速者。
【各家論述】方中柴胡、龍膽草、酒黃芩以清肝瀉火,柴胡且有疏風(fēng)之力;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fēng)熱;用川黃連有肝實瀉子之意;用生地、元參、恐火灼腎陰、損及瞳神;赤芍,牡丹皮皆能入肝,以清肝經(jīng)血分。
【摘錄】《張皆春眼科證治》
【處方】防風(fēng)2錢,山梔2錢,石膏2錢,黃芩2錢,蒼術(shù)2錢,木通2錢,生甘草2錢。
【功能主治】肝脾風(fēng)濕攻注之田螺泡。生足掌,初如火燎,隨生紫白黃泡,悶?zāi)[硬疼,不能著地,連生數(shù)泡,皮厚難于自破,3-5日成片濕爛,甚則足跗俱腫,寒熱往來者。
【用法用量】加燈心30根,水、酒各半煎,食前服。外先用苦參、菖蒲、野艾熬湯熱洗,次用線針將泡挑破,泄去毒水,貼洞天膏。內(nèi)服此湯。如濕重流水者,則以五美散撒之,更用膏蓋貼。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三
像解毒瀉肝湯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經(jīng)過反復(fù)的療效驗證其可行性后才會運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現(xiàn)什么不適,一定要即時就診。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龍膽瀉肝湯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龍膽瀉肝湯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龍膽草(酒炒)黃芩(炒)梔子(酒炒)澤瀉 木通 車前子 當(dāng)歸(酒洗)生地黃(酒炒)柴胡 甘草(生用)
【功能主治】瀉肝膽實火,清肝經(jīng)濕熱。治肝膽實火引起的脅痛,頭痛,目赤口苦,耳聾耳腫,以及肝經(jīng)濕熱下注之陽痿陰汗,小便淋濁,陰腫陰痛,婦女帶下。現(xiàn)用于高血壓病、急性結(jié)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癤腫屬于肝膽實火者。亦用于甲狀腺功能亢進、急性膽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外生殖器炎癥、急性盆腔炎、帶狀皰疹等屬于肝膽溫?zé)嵴摺?/p>
【備注】方中龍膽草善瀉肝膽之實火,并能清下焦之濕熱為君,黃芩、梔子、柴胡苦寒瀉火,車前子、木通、澤瀉清利濕熱,使?jié)駸釓男”愣?,均為臣藥;肝為藏血之臟,肝經(jīng)有熱則易傷陰血,故佐以生地、當(dāng)歸養(yǎng)血益陰;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配合成方,共奏瀉肝膽實火,清肝經(jīng)濕熱之功。
【摘錄】《醫(yī)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七味龍膽瀉肝湯(《景岳全書》卷五十七)、龍膽湯(《幼幼集成》卷四)。
【處方】柴胡梢 澤瀉各3克 車前子 木通各1.5克 生地黃 當(dāng)歸梢 草龍膽各9克
【功能主治】清利肝膽濕熱。治肝經(jīng)實火上攻而成喉口熱瘡;肝經(jīng)濕熱下注所致小便澀痛,陰部熱癢及臊臭。
【用法用量】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便以美膳壓之。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別名】龍膽湯(《奇效良方》卷六十)。
【處方】黃芩2.1克 柴胡3克 甘草(生)人參 天門冬 黃連 知母,龍膽草 山梔子 麥門冬各15克 五味子10個
【功能主治】治膽氣上溢,致成膽癉,口中常苦;肝膽濕熱,小便赤澀,或寒熱脅脹。
【用法用量】上十一味,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遠,溫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辛熱食物。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
【處方】柴胡、青皮、龍膽草、山梔、大黃、白芍藥、木通、連翹、黃連、滑石各等分。
【功能主治】肝經(jīng)濕熱,或囊癰便毒,下疳懸癰,腫焮作痛,小便澀滯,或婦人陰瘡癢痛,或男子陰挺腫脹,或出膿水;濕熱下疳,腫痛尿澀,及莖縮縱,癢痛,出白津。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瘍科選粹》卷四
【處方】龍膽草3錢,黃芩2錢,山梔子2錢,木通1錢,車前1錢,銀柴胡1錢,甘草1錢,當(dāng)歸2錢,生地黃5錢。
【功能主治】溫邪病退,余毒留于肝腎,脅痛耳聾,口苦咽干,筋痿陰汗,陰囊腫痛,白濁便血,忽寒忽熱。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下黃蜜3錢,和勻,溫服。
【摘錄】《羊毛溫證論》
【處方】膽草1錢,連翹1錢,生地1錢,澤瀉1錢,車前仁5分,木通5分,黃芩5分,當(dāng)歸5分,梔仁5分,甘草(生)5分,大黃(生用)2錢。
【功能主治】纏腰火丹,色紅赤者。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以上藥物用量原缺。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二十二
【處方】龍膽草1錢半,酒芩1錢,澤瀉1錢,生地6錢,北柴胡3分,車前子1錢,青皮7分,黑山梔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火邪傷人,耳聾目瞑者。
【摘錄】《溫?zé)峤?jīng)解》
【別名】瀉肝湯
【處方】龍膽草(酒炒)、黃芩(炒)、梔子(酒炒)、澤瀉、木通、車前子、當(dāng)歸(酒洗)、生地黃(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藥理作用】《中成藥研究》(1984;2:21):龍膽瀉肝湯能增加幼鼠胸腺重量,產(chǎn)生不同類型的T細胞,從而釋放巨噬細胞活化因子,并使巨噬細胞吞噬功能顯著加強,致使激活的巨噬細胞又可釋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細胞轉(zhuǎn)化后調(diào)節(jié)抗體產(chǎn)生,這樣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功能主治】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主肝膽火盛之脅痛,口苦目赤,耳腫耳聾;肝膽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小便淋濁,尿血,帶下等。
【用法用量】瀉肝湯(《類證治裁》卷四)。本方改為丸劑,名“龍膽瀉肝丸”(見《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各家論述】1.《醫(yī)方集解》:此足厥陰、少陽藥也。龍膽瀉厥陰之熱,柴胡平少陽之熱,黃芩、梔子清肺與三焦之熱以佐之,澤瀉瀉腎經(jīng)之濕,木通、車前瀉小腸、膀胱之濕以佐之,然皆苦寒下瀉之藥,故用歸,地以養(yǎng)血而補肝,用甘草以緩中而不傷腸胃,為臣使也。
【臨床應(yīng)用】1.腿縫腫痛:胡墉生,初起寒熱交作,次日右胯腿縫腫脹,狀如腰子,痛悶難忍,自疑癰毒,延外科治。瘍醫(yī)云外須用藥爛開,內(nèi)服解毒之劑。墉生母子惶惑,不敢用伊敷藥,惟服其敗毒之方,是夜徹痛非常。次早邀視,余曉以橫痃之疾,乃酒醉入房,忍精不泄之因,以致精血凝結(jié),挾有肝經(jīng)郁火而成,決非毒也。授以龍膽瀉肝湯,加山甲、桃仁、肉桂,連服數(shù)劑乃消。此癥若淹纏日久,用藥外敷,不為解散,內(nèi)結(jié)必成魚口便毒矣。
【摘錄】《醫(yī)方集解》引《局方》
【處方】膽草、赤芍、歸尾、川芎、蒙花、黃芩、決明、蟬蛻、荊芥、甘草。
【功能主治】肝火,目赤痛。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
【處方】龍膽草5分(酒炒),人參5分,天冬5分(去心),甘草5分,黃連5分(炒),梔子5分(炒),知母5分,黃芩7分,柴胡1錢,五味子3分。
【功能主治】暴怒傷肝而動火,產(chǎn)戶不閉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竹林女科證治》卷三
【處方】膽草、山梔(炒)、知母(鹽水炒)、黃連(酒炒)、甘草、柴胡、牛蒡、天冬、黃芩、麥冬、元參。
【功能主治】瀉肝化痰。主急驚風(fēng)。
【摘錄】《治疹全書》卷下
【處方】龍膽草1錢,軟柴胡5分,小青皮1錢半(炒),懷生地5錢,車前子3錢(炒),全當(dāng)歸2錢,黑山梔1錢半(炒),鮮生姜1片。
【功能主治】肝膽火逆,面腫連頤,脈數(shù)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惱怒傷肝,肝膽火逆,而濕熱不消,循經(jīng)徹絡(luò),故面腫漫連兩頤焉。生地滋陰以降膽火,膽草直折以平肝火,青皮破氣平逆,柴胡泄熱疏肝,山梔降屈曲之火,車前子利濕熱之氣,當(dāng)歸活血養(yǎng)肝,生姜散郁退腫焉。水煎溫服,使火降氣平,則濕熱自化,而面腫連頤無不退矣。此清熱利水之劑,為肝膽火逆頤腫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一
【處方】龍膽草2錢,歸尾2錢,銀花1錢半,花粉1錢半,連翹1錢半,黃芩1錢半,丹皮1錢,防風(fēng)1錢,木通1錢,知母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瀉肝火,解毒。主牙癰,肝經(jīng)濕熱,小便赤澀,或囊癰下疳,便毒楊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外科全生集》卷四
【處方】膽草、柴胡、黃芩、山梔、連翹、知母、麥冬、川連、人參、甘草。
【功能主治】肝火腹脹,目睛黃,兩脅痛,小腹脹急,或攻刺作痛,或左邊脹甚,小便赤,夜不得寐,脈左關(guān)弦數(shù)。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
【處方】龍膽草8分,升麻3分,柴胡3分,羌活根1錢,酒黃柏1錢,防風(fēng)根2錢,麻黃根2錢,蒼術(shù)5分,豬苓3分,澤瀉3分,藁本2分,紅花2分,當(dāng)歸2分,黃芩5分,炙甘草3分。
【功能主治】尿黃,臊臭淋瀝,兩丸如水,汗浸兩胯,陰頭亦冷。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盞煎,稍熱服。
【注意】忌酒。面。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六十
【處方】龍膽草(酒炒)1錢,天冬1錢,麥冬1錢,甘草1錢,黃連1錢,黃芩1錢半,柴胡1錢半,山梔1錢,知母1錢,五味3分。
【功能主治】筋疝。
【用法用量】水煎,熱服。
【摘錄】《會約》卷四
【處方】黃連、山梔、黃芩、柴胡、青皮、龍膽草、木通、甘草、丹皮、生地、當(dāng)歸、白芍藥。
【功能主治】積熱泄瀉,發(fā)熱口渴,肚腹皮熱,時或疼痛,小便赤澀,瀉下黃沫,肛門重滯,時結(jié)時瀉,脈左關(guān)數(shù)。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龍膽草、柴胡、黃芩、川黃連、山梔、知母、麥冬、甘草。
【功能主治】外感齒痛,身發(fā)寒熱,痛連頭目,甚則攻注牙齦,腫痛作膿,屬肝經(jīng)積熱者。
【用法用量】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龍膽草、知母、川連、人參、麥冬、天門冬、山梔、黃芩、甘草、柴胡。
【功能主治】肝熱舌音不清,身熱口燥,面色多紅,二便赤澀,神智昏沉,語言不便,脈左關(guān)弦數(shù);肝火刑金,肺熱身腫,喘咳煩滿,不得仰臥,喘息倚肩,身首皆腫,小便赤澀;木火乘脾,積熱酸軟,四肢煩疼,時或重滯,手足心時冷時熱,或發(fā)熱如瘧,時或清爽,時或倦怠,時或身重,如負重物,小便黃赤,大便乍難乍易,脈多弦數(shù);燥火腹痛,目黃便赤,痛連小腹;熱積腹痛,脈左關(guān)洪數(shù)。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龍膽草1錢,柴胡1錢,澤瀉1錢,木通5分,車前子5分,赤茯苓5分,生地黃5分,當(dāng)歸5分,酒拌山梔仁5分,黃芩5分,甘草5分。
【制法】上銼,作1帖。
【功能主治】肝臟濕熱,男子陰挺腫脹,婦人陰挺瘡瘍,或陰莖濕癢,出膿水,此因酒得之。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東醫(yī)寶鑒》卷四引《入門》
【處方】龍膽草、連翹、生地、黃芩、黃連、山梔、歸尾、甘草、澤瀉、車前子、木通、大黃。
【功能主治】水疝。
【摘錄】《醫(yī)學(xué)傳燈》卷下
【處方】龍膽草1錢半(酒炒),歸尾1錢半,黃芩1錢(酒炒),澤瀉1錢,木通1錢,車前子1錢,生地1錢(酒炒),生甘草1錢。
【功能主治】肝膽經(jīng)實火、濕熱,脅痛、耳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驗方新編》卷十一
【處方】龍膽草1錢,連翹1錢,生地黃1錢,澤瀉1錢,車前子5分,木通5分,歸尾5分,山梔5分,甘草5分,黃連5分,黃芩5分。
【功能主治】肝經(jīng)濕熱,玉莖患瘡,或便毒、懸癰,小便赤澀,或久潰爛不愈;又治陰囊腫痛,紅熱甚者。纏腰火丹,色紅赤,形如云片,上起風(fēng)粟,作癢發(fā)熱。
【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食前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三
【處方】膽草、柴胡、黃芩、山梔、川連、知母、麥冬、人參、甘草。
【功能主治】肝經(jīng)血室伏火,而施泄下血。
【摘錄】《傷寒大白》卷二
【處方】龍膽草、柴胡、黃芩、川黃連、麥門冬、陳膽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梔。
【功能主治】肝膽有火,目不能合;膽涎沃心,目不得瞑。
【摘錄】《傷寒大白》卷三
【處方】柴胡、黃芩、山梔、知母、麥冬、黃連、人參、膽草、甘草、大黃。
【功能主治】肝火五更泄瀉,脅肋常痛,痛連小腹,夜多不寐,脈左關(guān)洪大。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上面介紹了龍膽瀉肝湯的做法,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帶給我們的功效與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飲用一些方劑還是有好處的。
每年到了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各種身體不適也就紛紛而至,補養(yǎng)身體的時候到了,多喝點中藥方劑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一下金鈴瀉肝湯的功效和作用吧。
【處方】川楝子5錢(搗),生明乳香4錢,生明沒藥4錢,三棱3錢,莪術(shù)3錢,甘草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脅下焮疼。
【用法用量】口服。
【各家論述】劉河間有金鈴子散,即楝子之核與玄胡索等分,為末服之,以治心腹脅下作疼,其病因由于熱者,甚效。誠以金鈴子能引心包之火及肝膽所寄之相火下行,又佐以玄胡素以開通氣血,故其疼自止也。而愚用其方,效者固多,而間有不效者。后擬得此方,莫不隨手奏效。蓋金鈴子佐以玄胡索,雖能開氣分之郁,而實不能化氣。所謂化氣者,無事開破,能使氣之郁者,融化于無形,方中之乳香、沒藥是也;去玄胡索,加三棱、莪術(shù)者,因玄胡索性過猛烈,且其開破之力多趨下焦,不加三棱、莪術(shù)性較和平,且善于理肝也;用甘草者,所以防金鈴子有小毒也。此方不僅治脅疼甚效,凡心腹作疼而非寒涼者,用之皆甚效驗。
【臨床應(yīng)用】脅下焮痛:仲冬,劉某某兄,病左脅焮疼,諸治無效,詢方子弟,授以活絡(luò)效靈丹方,服之不應(yīng)。因延為視診,脈象他部皆微弱,惟左關(guān)沉而有力,治以金鈴瀉肝湯加當(dāng)歸數(shù)錢,服一劑,翌日降下若干綠色粘滯之物,遂然而愈。蓋此方原注明治脅下焮疼,由此知兄所擬方各有主治。方病相投,莫不神效也。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金鈴瀉肝湯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金鈴瀉肝湯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加味龍膽瀉肝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柴胡1錢,黃芩7分,生甘草5分,人參5分,黃連5分,天門冬5分,膽草5分,山梔5分,五味子7枚,麥冬5分,知母5分。
【功能主治】膽痹口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忌辛熱物。
【摘錄】《赤水玄珠》卷三
【處方】龍膽草2錢,當(dāng)歸2錢,生地3錢,澤瀉2錢,木通3錢,苡仁3錢,柴胡1錢,黃芩3錢,梔子3錢,蓮須2錢,赤芍2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平肝清熱解郁。主帶下淺紅色,似血非血,脅脹或痛,口苦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
通過上面對加味龍膽瀉肝湯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加味龍膽瀉肝湯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加味龍膽瀉肝湯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加減龍膽瀉肝湯是由幾種中藥材經(jīng)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chǎn)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加減龍膽瀉肝湯的相關(guān)信息。
【別名】加味龍膽湯、龍膽瀉肝湯
【處方】龍膽草(酒拌炒黃)1錢,澤瀉1錢,車前子(炒)5分,木通5分,生地黃(酒拌)5分,當(dāng)歸尾(酒拌)5分,山梔(炒)5分,黃芩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肝經(jīng)濕熱,陰部生瘡,陰囊腫痛,小便赤澀,便毒懸癰,婦人陰挺。
【用法用量】加味龍膽湯(《外科樞要》卷四)、龍膽瀉肝湯(《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本方方名,《景岳全書》引作“加味龍膽瀉肝湯”。
【各家論述】《濟陰綱目》:瀉肝而兼導(dǎo)赤,瀉其子也;瀉肝而用利水,肝主疏泄也,龍膽、山梔,假以降火;當(dāng)歸、生地,以滋肝陰;生甘草緩肝之急;炒黃芩助肝之氣。
【摘錄】《外科發(fā)揮》卷七
【處方】龍膽草3錢,青連翹5錢,干生地5錢,車前子4錢,淡黃芩3錢,生梔子3錢,粉丹皮3錢,澤瀉2錢,苦木通3錢,生甘草3錢。
【功能主治】泄肝膽火,清利濕熱。主急性濕疹,帶狀皰疹(纏腰火丹),亞急性濕疹,傳染性濕疹樣皮炎,接觸性皮炎,脂溢皮炎等。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方中膽草、黃芩瀉肝膽火;連翹,梔子清熱解毒;生地、丹皮涼血解毒;澤瀉、木通、車前子、生甘草清熱通利除濕。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龍膽草2錢,黃芩1錢半,梔子1錢半,澤瀉1錢,木通2錢,車前仁1錢半,當(dāng)歸1錢。
【功能主治】清肝瀉熱滲濕。主肝郁氣滯兼有濕熱,以致妊娠腹痛,頭目昏眩,脅痛耳聾(或耳鳴),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少腹作痛有熱感,小便短黃,陰道流濁帶,并感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
【處方】膽草2錢,黃芩2錢,梔子2錢,白芍3錢,紅澤蘭5錢,丹皮3錢,鱉甲3錢,牛膝2錢,茅根5錢。
【功能主治】清肝瀉熱。主因肝熱所致倒經(jīng)。經(jīng)期提前量少,甚或停閉不行,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常吐血,頭暈耳鳴,時發(fā)潮熱,心煩口燥,唇紅苔黃,脈弦數(sh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
其實用加減龍膽瀉肝湯治療一些疾病時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希望大家能夠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下服用。
解毒清肝湯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在治愈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的機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它在服用時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接下來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銀花15g,柴胡6g,歸尾6g,酒黃芩9g,秦皮3g,赤芍9g,車前子9g,防風(fēng)1.5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瀉火除風(fēng)。主凝脂翳初起,風(fēng)熱偏盛,胞瞼微浮,白睛赤脈縱橫,羞明流淚,結(jié)眵粘稠,風(fēng)輪出現(xiàn)肥厚星點,或凝脂成片。
【各家論述】方中銀花清熱解毒;柴胡、酒黃芩清瀉肝膽火邪,秦皮清肝退翳,赤芍、歸尾活血通絡(luò)以退目中之赤腫,車前子清肺養(yǎng)肝以明目,防風(fēng)搜逐肝中之風(fēng)以散邪。
【摘錄】《張皆春眼科證治》
以上就是對于解毒清肝湯的一些介紹,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等的不盡相同,同一種方劑起到的效果很可能也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大家應(yīng)該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不要盲目跟風(fēng)。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dǎo)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xué)一般都認(rèn)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瀉腎湯這種方劑。
【處方】枸杞子36克 生地黃 黃柏(酒洗,炒)知母(酒洗,炒)麥門冬(去心)山萸肉(去核)白芍 歸尾各3克 五味子7粒 白茯苓 獨活各2.5克
【制法】上藥銼。
【功能主治】治食辛辣炙博之物過多致瞳人散大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熱服。
【摘錄】《審視瑤函》卷五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瀉腎湯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對于瀉榮湯,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瀉榮湯。
【別名】補氣瀉榮湯(《東垣試效方》卷九)。
【處方】連翹 升麻各1.8克 桔梗1.5克 生黃芩 生地黃各1.2克 黃耆 蘇木 黃連 地龍 全蝎 當(dāng)歸各0.9克 白豆蔻 人參各0.6克 甘草0.45克 梧桐淚0.3克 麝香少許 桃仁3個 虻蟲(去翅、足,炒)3個 水蛭3個(炒令煙盡)
【功能主治】治癘風(fēng),滿面連頭極癢,眉毛脫落。
【用法用量】上銼如麻豆大,除連翹、梧桐淚、白豆蔻另為細末,麝香、虻蟲、水蛭三味同為細末,都作一服。水300毫升,酒150毫升,入連翹,煎至150毫升,去滓,再入白豆蔻三味并麝香等,再煎至100毫升,稍熱,早飯后、午前服之。
【注意】服藥期間,忌酒、濕面、生冷、硬物。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看完了本文對瀉榮湯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xué)會去應(yīng)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解毒湯。
【別名】八寶湯(《萬病回春》卷四)。
【處方】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連翹 槐花各7.5克 細辛 甘草各1.2克
【制法】上銼一劑。
【功能主治】治臟毒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四
【處方】大黃3克 黃連9克 黃芩9克 黃柏6克 梔子(炒)9克 赤芍6克 枳殼3克 連翹 防風(fēng)各9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瀉火解毒,行氣活血。治臟毒大腫大痛,大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血證論》卷八
【處方】升麻9克,生石膏15克,黃連9克,當(dāng)歸12克,生地4克,丹皮9克,焦梔9克,蘆根9克,公英20克,地丁20克,山豆根15克,連翹15克,大黃6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肺胃素?zé)?,上沖咽喉,經(jīng)脈阻遏,氣血凝結(jié),熱邪壅聚,熱盛蘊蒸而肉腐。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齊強方
【別名】溯源解毒湯
【處方】當(dāng)歸身、川芎、生地黃、白芍藥、甘草(生)、人參、連翹、黃連、陳皮、木通各等分。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胎毒。痘瘡血氣弱,干焦黑陷。
【用法用量】加淡竹葉10片,水1盞,煎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處方】荊芥、防風(fēng)、黃芩、黃連、連翹、大力子、犀角、薄荷、大青、人中黃、燈心、蘆根。
【功能主治】麻疹已出后沒。
【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
【處方】荊芥、防風(fēng)、牛蒡、羌活、連翹、甘草。
【功能主治】痄腮腫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赤小豆研細,醋調(diào)敷腫。
【摘錄】《證治寶鑒》卷十
【別名】八寶湯
【處方】黃連2錢半,黃芩2錢半,黃柏2錢半,梔子2錢半,連翹2錢半,槐花2錢半,細辛4分,甘草4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臟毒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回春》卷四
【處方】大當(dāng)歸8錢2分,金銀花5錢,生綿耆5錢,生甘草1錢6分。
【功能主治】陽癰,乳癰。
【用法用量】上用酒3碗煎服。服后宜避風(fēng)出汗。輕者半劑,重者1-2劑,外貼玉紅膏。未成者消,已成者潰。
【摘錄】《經(jīng)驗百方良方續(xù)錄》
【處方】銀花18g,蒲公英12g,酒黃芩9g,天花粉6g,薄荷3g,赤芍9g。
【功能主治】天行赤眼(流行性結(jié)膜炎)。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方中重用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酒黃芩、天花粉清肺解熱;薄荷清透,引毒邪從肌表而出;赤芍涼血活血,以退目中之赤腫。
【摘錄】《張皆春眼科證治》
【處方】柴胡(去苗)半兩,黃芩(去黑心)1分,荊芥穗1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初覺煩熱,頭疼腳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入生地黃汁1合,白蜜半匙,更煎3-5沸,熱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處方】元參、木通、淡竹葉、生地、生山梔各等分,燈草心20根。
【功能主治】咽喉三十六證。
【用法用量】水煎,將好時加入生大黃4錢,樸消2錢(水泡去滓),滾2-3沸,溫服;或?qū)阆麤_服更妙。
【摘錄】《包氏喉證家寶》
【處方】當(dāng)歸尾、生地黃、紫草、紫花地丁、番白草、牛蒡子、蟬蛻。
【功能主治】五六日間痘疔。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處方】防風(fēng)、羌活、川芎、白芷、柴胡、紫草、蟬蛻、麻黃、姜、蔥。
【功能主治】透膿散腐。主熱毒痘瘡發(fā)不出,麻疹。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三
【處方】蒼術(shù)2分,陳皮2分,厚樸2分,甘草2分,大黃2分,黃芩1錢,芒消1錢,花粉1錢。
【功能主治】便毒初起。
【用法用量】燈心為引。
【摘錄】《一盤珠》卷五
【處方】連翹、荊芥、木通、黃連、生地、牛膝、忍冬花、滑石、甘草、何首烏各等分。
【功能主治】下疳初起。
【用法用量】用水2大鐘,煎8分服,滓再煎7分服。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六
【處方】荊芥、蒼術(shù)、羌活、白芷、黃柏、黃芩、丹皮、赤芍、大黃、當(dāng)歸、川芎、枳殼、澤瀉、甘草、銀花。
【功能主治】麻風(fēng)輕者。
【用法用量】燈心為引。食遠服。
【摘錄】《瘋門全書》
【處方】人參2錢,白術(shù)(蜜炙)2錢,生地黃2錢,黃耆1錢,銀花1錢,茯苓1錢,連翹(去心)4分,青皮3分,白芷5分,烏梅1枚,大棗1枚。
【功能主治】乳癰膿出,寒熱如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葉氏女科》卷三
【處方】玄參、連翹、升麻、黃芩、赤芍、當(dāng)歸、羌活、防風(fēng)、生地、甘草、荊芥穗。
【功能主治】小兒因氣血凝而熱乘之,致生癰毒腫癤。
【用法用量】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
【處方】防風(fēng)8分,薄荷8分,荊芥8分,石膏8分,知母8分,桔梗6分,甘草6分,牛蒡子6分,連翹6分,木通6分,枳殼6分。
【功能主治】痧癥初起,天時溫暖。
【用法用量】上加淡竹葉20片,水煎服。
【摘錄】《玉案》卷六
【處方】連翹1錢,牛蒡1錢,枳殼6分,木通6分,防風(fēng)5分,桔梗5分,紫草7分,川芎4分,升麻4分,蟲退4分,黃芩4分,黃連4分,前胡1錢,麥冬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解毒。主痘瘡?fù)飧酗L(fēng)寒,毒氣壅盛,憎寒壯熱,咳嗽流涕,服加減升麻湯、扶元宣解湯后,依然大熱熏蒸,眼紅唇紫,舌有黃苔,口中氣臭,狂言譫語,二便不通,惡風(fēng)惡寒,嘎齒咬牙,腹中隱隱作痛者。
【各家論述】翹、蒡、芩、連解毒除煩,枳、桔、防、木疏風(fēng)開竅,芎、蟲退達氣上升。清毒之方,莫良于此。眼之覺煩悶少解則止,候痘出而中自安,而熱亦漸退矣。蓋熱以發(fā)痘,痘未出,其熱終不退也。
【摘錄】《種痘新書》卷四
【別名】疏風(fēng)解毒湯
【處方】土茯苓1兩,米仁7分,防風(fēng)7分,木瓜7分,木通7分,白鮮皮7分,金銀花1兩,皂角刺4分。
【功能主治】楊梅瘡,服楊梅瘡煎方后毒未盡者;楊梅瘡初起結(jié)腫,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疏風(fēng)解毒湯(《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摘錄】《惠直堂方》卷三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人參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麥門冬(去心,焙)3分,葛根(銼)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分,甘草(炙,銼)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陽毒傷寒,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解陽湯”。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七
【處方】銀花3兩,北防風(fēng)1錢,荊芥1錢,牛蒡子1錢,木通1錢,連翹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痘疹蘊留不散之毒。
【摘錄】《痘疹會通》卷四
【處方】黃芩1錢,黃柏1錢,黃連1錢,甘草5分,連翹5分,天花粉5分,皂角刺5分。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腫硬焮赤,諸般丹毒初起。
【用法用量】加竹葉10片,不拘時候呷之。
【摘錄】《玉案》卷六
【處方】皂角刺1錢,薏苡仁1錢,防風(fēng)1錢,天花粉1錢,木瓜1錢,白鮮皮1錢,荊芥1錢,金銀花1錢,川芎1錢,木通1錢,土茯苓2兩5錢。
【功能主治】解楊梅初發(fā)之毒。主楊梅瘡初發(fā)者。
【用法用量】上用水3碗煎服。
【摘錄】《瘍科選粹》卷六
【處方】潤元參1錢,凈連翹1錢,綠升麻1錢,片黃芩1錢,京赤芍1錢,全當(dāng)歸1錢,川羌活1錢,北防風(fēng)1錢,懷生地1錢,荊芥穗1錢,淮木通1錢,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托毒。主小兒瘡疥,誤用搽洗,逼毒入腹。
【用法用量】加燈心10莖,水煎,熱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四
【處方】黃連、黃芩、梔仁、木通、桔梗(一方有貝母,無桔梗)。
【功能主治】麻疹熱甚,火毒不退,及初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麻科活人全書》卷二
【處方】黃連1錢,當(dāng)歸1錢,苦參2錢,荊芥2錢。
【功能主治】腸風(fēng)下血,不論糞前糞后。
【用法用量】水煎,食遠服。
【摘錄】《仙拈集》卷二
【處方】荊芥、甘草、鼠粘子。
【功能主治】痘癥14日前后。
【用法用量】上用水1鐘半,加生姜1片,煎至5分。
【摘錄】《痘治理辨》
【處方】黃連3分,金銀花5分,連翹5分。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熱毒腫痛,或風(fēng)熱侵犯脾胃,肌膚瘙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小兒痘疹方論》
【處方】川芎、當(dāng)歸、生地、白芍、黃連、黃芩、山梔、牛蒡、連翹、甘草、桔梗。
【功能主治】疹出譫語如狂;陽毒得泄,疹出稠密紅紫而痢下清水;毒尚留連肺胃,疹發(fā)后煩熱嘔吐。
【摘錄】《仁端錄》卷十六
【處方】連翹8分,地丁8分,牛蒡子8分,穿山甲5分,木通5分,青蒿5分,菊花1錢,銀花3錢,土貝8分。
【功能主治】痧滯經(jīng)絡(luò)肌肉,發(fā)為腫毒疔瘡。
【用法用量】上加胡桃肉1枚,水煎,溫服。
【摘錄】《治痧要略》
看了上文對解毒湯的介紹,我們應(yīng)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導(dǎo)讀:龍膽瀉肝丸的功效與作用。龍膽瀉肝丸是一種中成藥丸,那么龍膽瀉肝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龍膽瀉肝丸的功效與作用,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藥名
龍膽瀉肝丸
成份
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dāng)歸(酒炒)、地黃、炙甘草。
組方分析
方中龍膽大苦大寒,既能瀉肝膽實火,又能利肝經(jīng)濕熱,瀉火除濕,放為君藥。黃芩、梔子苦寒瀉火,燥濕清熱,加強君藥瀉火除濕之力,用以為臣。利導(dǎo)下行,給濕熱以出路,從膀胱滲濕,故又用滲濕泄熱之澤瀉、木通、車前子,導(dǎo)濕熱從水道而去;肝乃藏血之臟,若為實火所傷,陰血亦隨之消耗,且方中諸藥以苦燥滲利傷陰之品居多,故周當(dāng)歸、生地養(yǎng)血滋陰,使邪去而陰血不傷,以上皆為佐藥。用柴胡舒暢肝膽之氣,并能引諸藥歸于肝膽之經(jīng);甘草調(diào)和諸藥,護胃安中,二藥并兼佐使之用。諸藥相合,共奏清肝膽,利濕熱之功。
性狀
本品為暗黃色的水丸;味苦。
制備方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劑型規(guī)格
水丸。每100粒重6克。
功效與作用
清肝膽,利濕熱。用于肝膽濕熱,頭暈?zāi)砍?,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尿赤,濕熱帶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使用禁忌
本品性味苦寒,久服易傷脾胃,故凡脾胃虛弱者不宜久服,孕婦及有胃寒者慎用。
現(xiàn)代研究
具有抗菌、抗炎、增強免疫、抗過敏及利尿作用。本方體內(nèi)外實驗表明,對乙型鏈球菌感染的小鼠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醋酸所致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大鼠蛋清性足腫脹均有顯著抑制作用;對大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yīng)有顯著抑制作用;能顯著增加幼鼠胸腺重量,明顯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對家兔有顯著利尿作用,可顯著提高動物的泌尿量。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應(yīng)用于病毒性肝炎、急性咽炎、陰囊濕疹、慢性濕疹、脂溢性皮炎、化膿性中耳炎、帶狀皰疹、陰道炎等表現(xiàn)為肝膽實火或肝經(jīng)濕熱者。
其他制劑
1、龍膽瀉肝丸:大蜜丸,每丸重6g??诜?。一次1~2丸,每日2次。(《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
2、龍膽瀉肝片劑:每片重0.4g,相當(dāng)于生藥0.84g??诜?。一次4~6片,每日2~3次。(《部頒標(biāo)準(zhǔn)》中藥成方制劑第12冊)
3、龍膽瀉肝沖劑:每袋裝6g。開水沖服。一次6g,一日2次。(《部頒標(biāo)準(zhǔn)》中藥成方制劑11冊)
4、龍膽瀉肝口服液:每支l0ml??诜?。一次10ml,一日3次。(《新藥轉(zhuǎn)正標(biāo)準(zhǔn)》第13冊)
貯藏
密封,置于陰涼處。
以上就是龍膽瀉肝丸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長期的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xí)慣可能會導(dǎo)致身體的各種問題。中藥方劑就是解決這種情況的一個好辦法,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固本瀉火湯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處方】生牡蠣5錢,生龍骨5錢,當(dāng)歸3錢,川芎2錢,白芍4錢,生地1兩,生龜版4錢,金銀花6錢,玄參3錢,知母3錢,寸冬3錢,黃連2錢,生甘草1錢,羚羊角5分。
【功能主治】螢星滿目癥(玻璃體出血)。兩眼黑珠與平人無異,不疼不紅,自視火光亂飛,視物昏花。
【用法用量】水煎服。
【臨床應(yīng)用】眼底出血:左某某,女,干部。忽覺頭暈、目昏,視有紅花,確診為眼底出血。六脈洪大。乃肝火旺盛,上沖于腦,波及于目而致。先服本方十余劑,血即止。改服平肝瀉火湯,三月余視力上達1.2。
【摘錄】《眼科臨癥筆記》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固本瀉火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那些不知道該不該選擇它的人,要根據(jù)醫(yī)生建議進行使用。
面對著醫(yī)學(xué)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補氣瀉榮湯。
【處方】升麻6分,連翹6分,蘇木3分,當(dāng)歸3分,全蝎3分,黃連3分,地龍3分,黃耆3分,生黃芩4分,甘草1錢半,人參2分,生地黃4分,桃仁3個,桔梗半錢,麝香少許,胡桐淚1分,虻蟲(去翅足,微炒)2個,水蛭(炒令煙盡)2個。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癘風(fēng),滿面連須極癢,眉毛脫落。
【用法用量】除連翹另銼,梧桐淚研白豆蔻2分為細末,2味另放;麝香、虻蟲、水蛭3味為細末另放外,都作1服,水2大盞,酒1匙,入連翹煎至1盞6分,再入白豆蔻2味并麝香等3味,再上火煎1-2沸,去滓,早飯后、午飯前稍熱服。
【注意】忌酒、濕面、生冷硬物。
【摘錄】《東垣試效方》卷九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補氣瀉榮湯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guān)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龍膽瀉肝湯加減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柴胡6克,龍膽草9克,板藍根30克,生甘草3克,荊芥6克,赤白芍各9克,車前子9克,炒牛子9克,青黛3克。
【功能主治】平泄肝火,清化濕熱,佐散風(fēng)熱。主肝火妄動,濕熱蘊結(jié),風(fēng)熱外感引發(f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孫冀真方
【處方】龍膽草9克,焦梔9克,柴胡9克,黃芩9克,生地9克,澤瀉12克,當(dāng)歸12克,木通9克,甘草6克,銀花50克,連翹15克,板蘭根15克。
【功能主治】清肝瀉火,佐以解毒消炎。主肝膽火盛,上攻于目。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齊強方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