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酲止瀉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dǎo)引關(guān)節(jié),吐故納新?!睆墓胖两?,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解酲止瀉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jìn)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解酲止瀉湯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jìn)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處方】白術(shù)1兩,山茱萸1兩,茯苓1兩,柞木5錢,黃連3-5分,白芍5錢,附子1分。
【功能主治】大補脾腎,解其濕熱之毒。主酒濕傷脾腎,終年飲酒,不知禁忌,逞醉入房,過于泄精,久則脾氣大傷,變成水瀉,一感風(fēng)寒,遂大瀉不止,如溏如積。
【用法用量】水煎服。多服為佳?;?0服之后,改為丸劑,朝夕服三月。
【各家論述】此方脾腎雙補之藥也。用柞木、黃連以解其酒毒;用芩、術(shù)以消其水濕;用芍藥以斂其耗脫之陰;用附子一分,引群藥入腎,以掃蕩其濕熱,而非助其命門之虛陽也。
【摘錄】《辨證錄》卷七
大家看過對解酲止瀉湯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xué)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ys630.COm精選閱讀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dǎo)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加味解酲湯的制作方法。
【處方】葛根3錢,茯苓2錢,木香5分,砂仁1錢,人參1錢,白術(shù)(生)1錢5分,陳皮1錢5分,神曲(炒)1錢5分,豬苓1錢5分,澤瀉1錢5分(一方有枳椇子)。
【功能主治】疏利濕熱。主平素好飲,毒壅經(jīng)絡(luò),而為痼發(fā)。其癥多生于手足掌心,或腰腿臂下伸縮動處,疼如痛風(fēng),漫腫無頭,其色淡紅,憎寒發(fā)熱,四肢沉重,煩渴,經(jīng)治表癥已解者。
【用法用量】原書用本方治上癥,少加乳香、沒藥消之,潰后亦然。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加味解酲湯這種中藥方劑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加味解酲湯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加味解酲湯來治療一些疾病。
你知道葛花解酲湯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葛花解酲湯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別名】葛花解酒湯((普濟(jì)方》卷一六四引《醫(yī)方大成》)、解酲湯(《脈因證治》卷下)。
【處方】蓮花青皮(去瓤)0.9克 木香1.5克 橘皮(去白)人參(去蘆)豬苓(去黑皮)白茯苓各4.5克 神曲(炒黃)澤瀉 干生姜 白術(shù)各6克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各15克
【制法】上藥為極細(xì)末,和勻。
【功能主治】分消酒濕,溫中健脾。治嗜酒中虛,濕傷脾胃,頭痛心煩,眩暈嘔吐,朐膈痞悶,食少體倦,小便不利,大便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白湯調(diào)下。但得微汗,酒病去除。
【備注】方中葛花獨入陽明,解酒醒脾;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使酒濕之邪從小便而出;砂仁、白蔻仁、青皮、橘皮、木香、干姜溫中健脾,行氣和胃;人參、白術(shù)補氣健脾;神曲解酒化食。諸藥同用,共奏分消酒濕,溫中健脾之功。
【摘錄】《脾胃論》卷下
【別名】葛花解酒湯、解酲湯、葛花湯
【處方】白豆蔻仁5錢,縮砂仁5錢,葛花5錢,干生姜2錢,神曲(炒黃)2錢,澤瀉2錢,白術(shù)2錢,橘皮(去白)1錢5分,豬苓(去皮)1錢5分,人參(去蘆)1錢5分,白茯苓1錢5分,木香5分,蓮花青皮(去穰)3分。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和勻。
【功能主治】分消濕熱,溫中健脾。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zhàn)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或酒積,以致口舌生瘡,牙疼,泄瀉,或成飲癖。
【用法用量】葛花解酒湯(《醫(yī)方大成》卷三)、解酲湯(《脈因證治》卷下)、葛花湯(《不知醫(yī)必要》卷三)。本方改為丸劑,名“葛花解酲丸”(見《丸散膏丹集成》)。
【各家論述】1.《醫(yī)方考》:葛花之寒,能解酒中之毒;茯苓、澤瀉之淡,能利中酒之濕;砂仁、豆蔻、木香、青皮、陳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滯;生姜所以開胃止嘔,神曲所以消磨炙膩;而人參、白術(shù)之甘,所以益被傷之胃爾。
【摘錄】《內(nèi)外傷辨》卷下
【處方】葛花5錢,白豆蔻5錢,砂仁5錢,木香5錢,神曲5錢,干葛2錢,陳皮2錢,白術(shù)2錢,青皮2錢,白茯苓2錢,澤瀉2錢,豬苓1錢5分,人參1錢5分,甘草3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散酒積毒。主宿食酒傷,胸膈滿悶,口吐酸水,惡食嘔逆;及年遠(yuǎn)日久,酒疸面眼俱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臨臥沸湯調(diào)服。汗出立效,不損元氣。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七二引《德生堂方》
以上就是葛花解酲湯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dá)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解酲丸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解酲丸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xì),那么解酲丸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葛花4兩,砂仁2兩,澤瀉1兩,白術(shù)(米炒)2兩,人參2兩,茯苓2兩,黃連5錢,陳皮5錢,鹿銜草1兩,枳椇6兩。
【制法】搗枳椇汁,和酒曲為丸(無枳椇則煮地黃4兩搗和)。
【功能主治】酒積受傷,及因酒傷嘔吐泄瀉者。
【用法用量】每服5錢。
【各家論述】葛花輕虛上浮,以散濕熱之氣而救肺;砂仁辛溫行氣,以消酒食之積而和脾胃;澤瀉微咸瀉水,以通膀胱之道而利小便;白術(shù)、人參、茯苓,此即四君子湯,而白術(shù)、茯苓皆以燥濕,人參、甘草皆以補中,且人參最能解酒;黃連以去積熱,以厚腸胃;陳皮以疏滯氣,以行濕痰;鹿銜草以強(qiáng)腎氣,以消積水,能固衛(wèi)和榮,益精填髓,《內(nèi)經(jīng)》用此合術(shù)及澤瀉以治酒后汗出漏風(fēng)之證;枳椇甘寒,功專解酒,緩肝和胃,清心保肺,故用此為君。
【摘錄】《醫(yī)林纂要》卷六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解酲丸對人的身體非常有好處,又是純中藥制劑,無副作用,但如果沒有需要還是不建議濫服的。
葛花解酲湯是一個很常見的藥物,這類藥物對疾病治療,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而且這樣藥物在疾病治療上,也是有著很多,它對治療人體頭疼、小便不利都是有著很好幫助,因此對這樣藥物選擇,都是需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進(jìn)行,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那葛花解酲湯在使用上,都是要注意方式方法,這樣使用的時候,對身體各方面,才沒有任何損害,使得對疾病治療,也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
葛花解酲湯:
【別名】 葛花解酒湯((普濟(jì)方》卷一六四引《醫(yī)方大成》)、解酲湯(《脈因證治》卷下)。
【處方】 蓮花青皮(去瓤)0.9克 木香1.5克 橘皮(去白)人參(去蘆)豬苓(去黑皮)白茯苓各4.5克 神曲(炒黃)澤瀉 干生姜 白術(shù)各6克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各15克
【制法】 上藥為極細(xì)末,和勻。
【功能主治】 分消酒濕,溫中健脾。治嗜酒中虛,濕傷脾胃,頭痛心煩,眩暈嘔吐,朐膈痞悶,食少體倦,小便不利,大便泄瀉。
【用法用量】 每服10克,用白湯調(diào)下。但得微汗,酒病去除。
【備注】 方中葛花獨入陽明,解酒醒脾;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使酒濕之邪從小便而出;砂仁、白蔻仁、青皮、橘皮、木香、干姜溫中健脾,行氣和胃;人參、白術(shù)補氣健脾;神曲解酒化食。諸藥同用,共奏分消酒濕,溫中健脾之功。
【摘錄】 《脾胃論》卷下
通過以上介紹,對葛花解酲湯也是有著很好了解,因此對這樣藥物使用,也是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這樣藥物吃的時候,都是不能吃的太多,要適量,而且不能長期選擇它治療頭痛,也是需要選擇其他方法治療最佳。
我們知道黃柏止瀉湯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處的,市面上也很多黃柏止瀉湯,但你知道哪些人適合吃黃柏止瀉湯嗎?什么時候吃效果會更好?今天就給大家仔細(xì)分析下黃柏止瀉湯的相關(guān)知識。
【處方】黃柏3兩,人參3兩,地榆3兩,阿膠3兩,黃連5兩,茯苓4兩,櫸皮4兩,艾葉1升。
【功能主治】下焦虛冷,大小便洞泄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膠消盡,分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方中黃柏、櫸皮皆苦寒清燥治熱結(jié)腸胃下水?dāng)嗔≈畡赜芤嗫酀⒑?;專賴參、苓、阿膠平調(diào)氣血以助諸藥之力;惟艾性稟純陽,能開發(fā)中外陰邪,必緣其人宿蘊濕熱,暴感虛寒而洞泄不止,故以辛熱之味行苦寒之性。濕熱去而真陽復(fù),三焦各司其職,可無下虛上盛之虞。否則,方下虛冷二字或有錯誤亦未可知。
【摘錄】《千金》卷二十
綜上所述,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哪些朋友不小心患上某些疾病可以嘗試服用黃柏止瀉湯,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除了對特定疾病的治療,黃柏止瀉湯還可以幫助增強(qiáng)記憶力,有效地增強(qiáng)身體某些方面的機(jī)能。
大家都知道中藥是很神奇的,每種藥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屬性,當(dāng)它們中的幾種融合在一起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解焚湯這種中藥方劑,為我們來揭曉答案。
【處方】酒蒸大黃2錢,柴胡1錢,白芍1兩,當(dāng)歸1兩,白芥子2錢,炒梔子2錢。
【功能主治】泄火養(yǎng)肝。主天稟甚厚,又素好燒酒,一時怒氣相激,火盛而肝傷,致成口眼?斜、有似中風(fēng)而未嘗身仆,且善飲食,其脈洪大有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用大黃以瀉其火酒之毒,用梔子以泄其肝木之火,用二味祛除,未免過于迅利,復(fù)用芍藥、當(dāng)歸以大補其肝血,蓋血足而火自息也;加柴胡、白芥子以舒其肝葉之氣而消其膜膈之痰,痰消而肝氣益舒,肝氣舒而風(fēng)象自去。倘誤以為中風(fēng)也,而妄加入麻黃、羌活等藥,愈祛風(fēng)而愈動其火矣?;虿蝗プ谈味慈パa氣,則陽旺而氣盛,轉(zhuǎn)來助火,肝中血燥,益足以增添怒氣,勢必火亢自焚,而成卒中之癥矣。
【摘錄】《辨證錄》卷二
總得來說解焚湯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yīng)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解寒湯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人參5錢,白術(shù)1兩,附子3分,蒼術(shù)3錢,川芎2錢,柴胡5分。
【功能主治】補二經(jīng)之虛,兼散其寒邪。主行房之后,陽明與沖脈之氣,皆奪其所用,其中空虛,寒邪相犯,邪乘虛而入,舍于二經(jīng)之間,一時病癥,自卯足寒,自酉分方熱,至寅初乃休,一日一夜只蘇一時。
【用法用量】水煎服。2劑汗出而愈。
【各家論述】此方用參、術(shù)以大補其氣,佐之蒼術(shù)、川芎、柴胡以發(fā)其汗,用附子以引至陽明、沖脈、宗筋、氣街之所,自然氣因補而無秘寒之憂,邪得散而無閉結(jié)之患矣。
【摘錄】《辨證錄》卷八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解寒湯對人的身體非常有好處,又是純中藥制劑,無副作用,但如果沒有需要還是不建議濫服的。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biāo)?,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實,解懸湯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相當(dāng)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人參60克 當(dāng)歸120克 川芎60克 荊芥9克 益母草90克 麥冬30克 炮姜3克
【功能主治】治乳懸。產(chǎn)后乳房伸長,疼痛難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連服四劑而乳頭收,再四劑痊愈。
【摘錄】《辨證錄)卷十三
【處方】人參2兩,當(dāng)歸4兩,川芎2兩,荊芥3錢,益母草3兩,麥冬1兩,炮姜1錢。
【功能主治】急救胃氣而補血。主婦人產(chǎn)后,亡血過多,胃中空虛,胃血干燥,兩乳細(xì)小,下垂過小腹,痛甚。
【用法用量】水煎服。4劑而乳頭收,再4劑痊愈。
【各家論述】此方人參生胃氣于無何有之鄉(xiāng),當(dāng)歸、川芎于乘危至急之地;用荊芥、益母草分解各臟腑,以歸其經(jīng)絡(luò);用麥冬、炮姜者,因陽明胃火之燥,未免火動而炎燒,產(chǎn)后不便大用寒涼,故用麥冬微涼之品,稍解其火勢之烈也。
【摘錄】《辨證錄》卷十三
【處方】黃耆2兩,當(dāng)歸1兩,人參3錢,川芎3錢,荊芥3分,益母草1錢,生地黃1錢,炮姜3分。
【功能主治】補血榮筋。主產(chǎn)后去血過多,氣熱血虛,肝筋緩弛,或乳少過服通乳之藥,血不足于經(jīng)脈而氣虛,因兒之吮以下垂,則筋從所引而弛,致患乳懸證,兩乳細(xì)小,下垂過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黃耆、當(dāng)歸,此補血湯;人參宜大補中氣;川芎以行血中之氣;荊芥去血中風(fēng)濕;益母草補肝和胃,燥濕行血;生地黃滋血而平熱則筋自收,用當(dāng)病情,難產(chǎn)后亦不忌;炮姜以和胃,亦以補肝。
【摘錄】《醫(yī)林纂要》卷十
【處方】白芍1兩,當(dāng)歸1兩,炒梔子3錢,枳殼5分,砂仁3粒,白術(shù)5錢,人參1錢,茯苓3錢,薄荷3錢。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主婦人懷抱憂郁,肝氣不通,以致胎動不安,兩脅悶痛,如子上懸。
【用法用量】水煎服。1劑悶痛除,2劑子懸定,3劑全安。去梔子多服數(shù)劑,尤妙。
【摘錄】《辨證錄》卷十二
最后提醒下解懸湯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大家是否知道清解湯這種中藥方劑呢?可以說清解湯在臨床中的應(yīng)用是相當(dāng)?shù)膹V泛的,那么清解湯都具有哪些特點呢?日常生活中清解湯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應(yīng)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薄荷葉12克 蟬蛻(去足、土)9克 生石膏(搗細(xì))18克 甘草4.5克
【功能主治】治溫病初得,頭痛,周身骨節(jié)凌痛,肌膚壯熱,背微惡寒,無汗,脈浮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赤芍18克,川芎18克,郁金18克,蒺藜18克,蟬蛻12克,莪術(shù)12克,蘆根30克,茯苓12克,黃芩12克,前仁12克,花粉12克,丹皮12克,焦楂12克,神曲12克,甘草3克,夏枯草30克。
【功能主治】清熱活血,除濕祛風(fēng)。主脾濕肝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羅成仁方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清解湯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xué)就是這么神秘而強(qiáng)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如果你細(xì)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yīng)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百解湯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前胡(去蘆頭)、柴胡(去苗)、甜葶藶(微炒)、半夏(湯洗7遍去滑)、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桔梗(炒)、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術(shù)、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銼)、白茯苓(去黑皮)、芎?、石膏(碎)、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中風(fēng)傷寒,身熱頭痛,肢體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二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百解湯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dāng)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yīng)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我們每個人體內(nèi)其實都有毒素,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fā)的。面對排毒的風(fēng)潮和疑問,中醫(yī)方劑挺身而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對人身體非常有好處的方劑解呃湯。
【處方】茯神3錢,白芍3錢,當(dāng)歸2錢,白術(shù)5錢,蘇葉5分,麥冬5錢,白芥子3錢,柴胡1錢。
【功能主治】散郁,消痰,潤肺。主氣惱之后,肝又血燥,肺又氣熱,氣逆而不舒,一時呃逆而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1劑而呃逆即止。
【各家論述】此方為散郁之神方,不特治呃逆而已也。用白術(shù)以利腰臍之氣,用柴、芍、當(dāng)歸以舒肝膽之氣,用蘇葉、麥冬以潤肺金之氣,用茯神以通心與膀胱之氣,用白芥子以宣膜膈之氣,是一身上下之氣盡行流通,又何虞下焦之氣不上升于咽喉乎?
【摘錄】《辨證錄》卷四
上文是對解呃湯的一些相關(guān)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diào)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解呃湯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