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苦參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加味苦參丸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眾所周知加味苦參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加味苦參丸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別名】苦參丸
【處方】苦參1斤,荊芥半斤,何首烏,白僵蠶2兩,香白芷,川芎2兩,赤芍藥2兩,大黃1兩,白花蛇1條。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風證。
【用法用量】苦參丸(《原書卷一○八)。
【摘錄】《普濟方》卷一一五
【處方】苦參1斤,防風10兩,荊芥10兩,蒼耳子10兩,胡麻子10兩,皂刺10兩,蔓荊子3兩,牛蒡子3兩,黃荊子3兩,枸杞子3兩,何首烏3兩,禹余糧3兩,蛇床子3兩,白芷1兩半。
【制法】上為末,用皂角煎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風瘡及諸風、赤白癜風。
【用法用量】每服50丸,茶、酒任下。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八
以上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關(guān)于加味苦參丸的一些小常識,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生活中運用起來,也不要忘了分享給朋友哦。
ys630.COm精選閱讀
苦參大丸,大家應(yīng)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苦參大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苦參大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胡麻子2斤(炒至3分熟,旋滴水炒令黑色),防風(去蘆頭)1兩,苦參1兩,蒼耳子1兩,何首烏1兩,石菖蒲1兩,桑白皮1兩,白蒺藜(去刺)1兩,細辛(去葉土)1兩,黃荊子1兩,蔓荊子1兩,枸杞子1兩,牛蒡子1兩(并銼碎,炒),禹余糧1兩(生用)。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10丸。
【功能主治】大風癩疾,肌肉瘍潰,鼻柱蝕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荊芥菜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忌食魚、肉、面、油、鹽等物,切忌房室。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一
以上就是苦參大丸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對于皂角苦參丸,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皂角苦參丸。
【處方】苦參500克 荊芥375克 白芷 大風子肉 防風各180克 大皂角 川芎 當歸 何首烏(生)大胡麻 枸杞子 牛蒡子(炒)威靈仙 全蝎 白附子 蒺藜(炒,去刺)獨活 川牛膝各150克 草烏(湯泡,去皮)蒼術(shù)(米泔水浸,炒)連翹(去心)天麻 蔓荊子 羌活 青風藤 甘草 杜仲(酥炙)各90克 白花蛇(切片,酥油炙黃)縮砂仁(炒)各60克 人參30克
【制法】上藥研細末,醋打老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粟瘡作癢,年深日久,膚如蛇皮者。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飯前、后用溫酒送下。
【注意】服藥期間,避風,忌口。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七十三
看完了本文對皂角苦參丸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會去應(yīng)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眾所周知,加味神功丸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guān)于加味神功丸的相關(guān)描述?,F(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了加味神功丸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yīng)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神功丸
【處方】木香1兩,人參2兩(去蘆頭),大麻仁2兩(別研如膏),枳實2兩,桃仁2兩,訶黎勒皮4兩,大黃(錦文者)4兩(面裹煨,去面)。
【制法】上為細末。入麻仁搗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焦氣壅,心腹痞悶,六府風熱,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沉重,頭昏面熱,口苦咽干,心胸煩躁,睡臥不安;及治腳氣,并素有風人,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神功丸(《原書卷三十七)。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三引《余居士選奇方》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對加味神功丸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很深層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加味神功丸一定要注意這些,這樣才會保證身體能更加健康。
加味壽星丸是由幾種中藥材經(jīng)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chǎn)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加味壽星丸的相關(guān)信息。
【處方】天南星3兩,母真珠1錢,真琥珀5錢,圓白半夏5兩,枯礬5錢,大朱砂1兩(細研,為衣)。
【制法】上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因事驚憂,涎留心包,精神不守,事多健忘,譫言妄語,如有所見,不得安臥;或風痰潮作,手足抽掣;或心虛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淡姜湯送下;氣不順,人參湯送下;驚悸,金銀器、灶心土湯送下;上熱煩躁,淡竹葉。麥門冬湯送下;寧心定志,石菖蒲湯送下;痰盛喘急,桑白皮湯送下;小兒急驚,麥門冬、青竹葉湯送下;慢驚,冬瓜仁、木香湯送下。
【摘錄】《得效》卷十三
雖然說加味壽星丸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
加味健脾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加味健脾丸就成為了一門學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加味健脾丸。
【處方】白術(shù)(微炒)5兩,陳皮(洗凈存白)3兩,半夏(姜汁泡7次)3兩,神曲(炒)2兩,山楂(蒸去核)2兩,歸身(酒洗)2兩,白芍藥(炒)2兩,白茯苓2兩,川芎(小者佳)1兩半,黃連(姜汁炒)1兩半,香附(童便浸)1兩,枳實(麩炒)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荷葉包老米,慢火上蒸熟搗丸,如赤小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主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食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十二
【處方】人參1兩,白術(shù)(焙)1兩,半夏(湯泡)1兩,砂仁1兩,茯苓1兩半,青皮(去瓤)1兩半,枳實(麩炒)1兩半,山楂(去核)1兩半,陳皮(炒)2兩,神曲(炒黃色)2兩,香附子(炒)2兩,麥芽(炒,凈末)2兩,厚樸(姜汁炒)2兩,蒼術(shù)(米泔浸,曬干)2兩,甘草(炙)7錢。
【制法】上為末,用荷葉煮陳倉米飯或倉米磨粉煮粥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清熱和中。主痰涎多食,肚腹飽脹。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白米飲送下。
【摘錄】《濟陽綱目》卷十二
以上就是本文對加味健脾丸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加味健脾丸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加味蘆薈丸的做法你知道了嗎?積累點點滴滴健康知識會給您的身體帶來意想不到收獲哦。
【處方】銀柴胡16兩,君子肉16兩,黃連8兩,胡連8兩,蘆薈2兩,膽草16兩,麥芽(炒)16兩,三棱(炒)16兩,阿魏4兩,莪術(shù)(炙)16兩,全蝎8兩,蕪荑16兩,雞內(nèi)金(炒)32兩,橘皮32兩,枳殼(炒)64兩,山楂32兩,萊菔子(炒)32兩,神曲(炒)16兩,白術(shù)(炒)32兩,干蟾(燒)32兩,檳榔16兩,黃芩32兩,青皮(炒)16兩,茯苓16兩,厚樸(炙)16兩,甘草16兩,大青葉16兩。
【制法】上為細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
【功能主治】消疳磨積,化痞殺蟲。主小兒疳積體瘦,痞塊堅硬,肚大青筋,面黃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5分,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周歲內(nèi)酌減。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上面介紹了加味蘆薈丸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加味蘆薈丸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中醫(y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加味化痰丸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yīng)用廣泛,那么大家知道加味化痰丸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人參1兩,白術(shù)1兩,半夏(制)1兩,茯苓1兩,桔梗1兩,枳實半兩,香附半兩,前胡半兩,甘草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用半夏末、姜汁糊為丸。
【功能主治】理氣化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姜湯送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六
【處方】半夏(湯泡7次,姜汁水拌滲透)3兩,橘紅(鹽水洗)3兩,桔梗1兩,海蛤粉(另研)1兩,瓜蔞仁(另研)1兩,香附米(淡鹽水炒)5錢,枳殼(麩炒)5錢,連翹5錢,枯黃芩(炒)5錢,貝母(去心,炒)1兩,訶子皮2錢5分,枯礬2錢5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姜汁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痰滿胸膈,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淡姜湯送下。
【注意】不可過服,恐傷上焦元氣。
【摘錄】《明醫(yī)雜著》卷四
通過上面對加味化痰丸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中醫(yī)認為食療方劑養(yǎng)生是最直接有效的養(yǎng)生方式,對身體沒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加味槐角丸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加味槐角丸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加味槐角丸如何吃最好。
【處方】槐角 生地 當歸身 黃耆各60克 川芎 阿膠各15克 黃連 條芩 枳殼 秦艽 防風 連翹 地榆 升麻各30克 白芷15克
【制法】上藥為末,煉蜜丸,或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痔漏及腸風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加至10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米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處方】槐角(炒)、枳殼(麩炒)、當歸、黃芩、皂角仁(炒)、猬皮(炙)、秦艽、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痔瘡腫痛或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2錢,水煎服;或蜜為丸服。
【摘錄】《保嬰撮要》卷十四
通過本篇文章對加味槐角丸的相關(guān)介紹,我們可以詳細的了解到加味槐角丸對疾病癥狀的緩解。如果患者服用此類藥物效果不明顯,可以及時的接受治療并咨詢醫(yī)師的建議。在日常堅持鍛煉也是能夠緩解疾病的癥狀的。
加味橘核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加味橘核丸就成為了一門學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加味橘核丸。
【處方】橘核2兩(鹽、酒炒),小茴香1兩,川楝子(煨,去核)1兩,桃仁(光炒)1兩,山楂(炒)1兩,香附(醋炒)1兩,紅花5錢,琥珀5錢,椒目3錢,天仙藤3錢,沉香2錢,神曲4兩。
【制法】上為末,以米飲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七疝八瘕。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溫酒送下;女子用紅花1錢,泡湯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油面等物。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五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加味橘核丸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加味橘核丸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yīng)該要多去認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加味羊肝丸這款方劑。
【處方】白乳羊肝1具(以竹刀割開,去膜,蒸熟,搗如泥),甘菊花5錢,黃連1兩,防風(丟蘆),薄荷(去梗),荊芥穗(去梗,凈),羌活5錢,當歸5錢,生地黃5錢,川芎3錢。
【制法】上為末,羊肝泥和為丸,如丸不就,加少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目疾,翳膜,內(nèi)、外障。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食后漿水送下;臨臥減半,茶清送下。
【摘錄】《醫(yī)便》卷三
【處方】羌活1兩,川芎1兩,蒙花1兩,木賊1兩,谷精草1兩,菟絲子1兩,草決明1兩,或加青鹽3錢,人參3錢。
【制法】各切成片,用黑羊肝膽,入砂鍋內(nèi),加好酒3壺,煮干,再加3壺,煮3炷香,去藥不用,只留肝膽,銅刀切片,新瓦焙干研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因怒障翳遮睛。
【用法用量】空心服4錢。
【摘錄】《仙拈集》卷二
【處方】羊肝1具(去筋膜,瓦焙干),細辛1兩,熟地1兩5錢,羌活1兩,五倍子1兩,白菊1兩,防風1兩,杏仁(去皮)1兩,菟絲子1兩,茯苓1兩,草決明(炒)1兩,枸杞1兩,青葙子1兩,地膚子1兩,茺蔚子1兩,石決明(煅)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心腎虛耗,水火不交,目有如轉(zhuǎn)轆轤,漸生內(nèi)障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鹽湯或酒送下,日3次。
【摘錄】《異授眼科》
看完了上文對于加味羊肝丸的一些介紹,我們可以感受到中醫(yī)文化是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塊艷麗的瑰寶,淵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nèi)ヌ剿鳌?/p>
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使得中醫(yī)方劑領(lǐng)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條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點,針對現(xiàn)代臨床的多發(fā)病、常見病, 廣泛使用古今中藥方劑。那么你知道加味調(diào)經(jīng)丸嗎?
【處方】香附5斤(分5分,1斤用鹽水浸,1斤用醋浸,1斤用童便浸,1斤用無灰酒浸,1斤用米泔水浸,每樣春3日、夏2日、秋5日、冬10日,仍用原水煎,不犯鐵器,曬干,用蔥5斤,取白切細,拌香附焙干,以蔥白黃香為度),當歸4兩,白芍4兩,生地4兩,青皮1兩5錢,黃連3兩,黃芩3兩,川芎2兩,杏仁2兩,柴胡2兩,白芷2兩5錢,滑石(水飛凈)5兩,荊芥5兩。
【制法】上為末,醋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婦人血熱,經(jīng)水先期,氣旺痰火者,服本方易孕。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女科秘要》卷八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加味調(diào)經(jīng)丸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