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首烏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飲食養(yǎng)生的功效有哪些。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生活中,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guān)注如何養(yǎng)生,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fù)我們的身體。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炙首烏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炙首烏是一種中藥里面的飲品,這和植物的何首烏完全不一樣的,它都是需要去經(jīng)過黑豆汁的炮制才能夠形成的一種藥品,通常都是呈現(xiàn)出來黑色的,而且還含有一定的降血脂的作用,所以高血脂的患者就可以去服用一些這種藥品,但是炙首烏除了這種功效以外,還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和功效的呢?
炙首烏根和根莖含蒽醌類,主要為大黃酚和大黃素,其次為大黃酸、痕量的大黃素甲醚和大黃酚蒽酮等(炙過后無大黃酸)而不致腹瀉的副作用,加強補肝,益腎,養(yǎng)血,祛風(fēng)功效。炙首烏的藥理作用有降血脂、調(diào)理血糖以及抗菌作用,所以對于糖尿病高血糖患者是適宜應(yīng)用的,但是泡酒應(yīng)該注意飲酒的量避免酒精帶來的病變。
用于血虛,頭昏目眩,體倦乏力,萎黃;肝腎精血虧虛,眩暈耳鳴,腰漆酸軟,須發(fā)早白;高血脂癥。
大便溏泄及有濕痰者慎服。忌鐵器。 忌豬肉、血、無鱗魚。 惡蘿卜。 忌蔥、蒜。
同時要注意何首烏有制過和沒制區(qū)別,沒有制的何首烏有毒,慎用。
治骨軟風(fēng),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瘙癢:首烏大而有花紋者,同牛膝(銼)各-斤。以好酒一升,浸七宿,曝干,于木臼內(nèi)搗末,蜜丸。每日空心食前酒下三五十丸。(《經(jīng)驗方》)
治久瘧陰虛,熱多寒少,以此補而截之:何首烏,為末,鱉血為丸,黃豆大,辰砂為衣,臨發(fā),五更白湯送下二丸。(《赤水玄珠》何首烏丸)
治氣血俱虛,久瘧不止:何首烏(自三錢以至一兩,隨輕重用之),當歸二、三錢,人參三、五錢(或一兩,隨宜),陳皮二、三錢(大虛不必用),煨生姜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錢)。水二鐘,煎八分,于發(fā)前二、三時溫服之。若善飲者,以酒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鐘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景岳全書》何人飲)
治遍身瘡腫癢痛:防風(fēng)、苦參、何首烏、薄荷各等分。上為粗末,每用藥半兩,水、酒各一半,共用一斗六升,煎十沸,熱洗,于避風(fēng)處睡一覺。(《外科精要》何首烏散)
治頸項生瘰疬,咽喉不利:何首烏二兩,昆布二兩(洗去咸味),雀兒糞一兩(微炒),麝香一分(細研),皂莢十挺(去黑皮,涂酥,炙令黃,去子)。上藥,搗羅為末,入前研藥一處,同研令勻,用精白羊肉一斤,細切,更研相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荊芥湯下十五丸。(《圣惠方》何首烏丸)
上文就是向大家詳細介紹了炙首烏的功效和作用究竟有哪些,其實還可以用來治療一些血虛的人們,特別是當在來月經(jīng)以后的女性朋友們,身體一般都是比較虛弱的,這個時候就可以去服用一些炙首烏的。
ys630.coM延伸閱讀
何首烏要經(jīng)過非常多的工序才會變成炙何首烏的,一般大家在藥店里面買到的何首烏都是這種炙何首烏的,因為只有這種何首烏服用了以后不會出現(xiàn)很明顯的毒副作用,不然的話不但是不能夠發(fā)揮何首烏的作用,反而危害到自己的健康,那么一起來了解一下炙何首烏的功效是什么。
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于瘰癘瘡癰,風(fēng)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1、骨軟風(fēng)疾(腰膝疼痛,遍身瘙癢,行步困難)。用何首烏(以有花紋者為最好)、牛膝各一斤,同在好酒中泡七夜,取出曬干,搗爛,加棗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招姆?,酒送下。
2、皮里作痛(不知痛在何處)。用何首烏末,姜汁調(diào)成膏涂搽,搽后用布包住,以火烘鞋底熨按。
3、自汗不止。用何首烏末,調(diào)唾液,封臍上。
4、腸風(fēng)下血。用何道烏二兩,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5、破傷血出。用何首烏末敷上即止。有特效。
6、瘰疬結(jié)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可治),用何首烏根洗凈,每日生嚼,并取葉搗爛涂患處。
7、癰疽毒瘡。用何首烏不限量,在文武火上熬煎,加酒等量,再煎開幾次后,存酒,隨時飲用;取藥渣焙干,研為末,以酒煮面調(diào)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病愈后,藥可常服。
8、大風(fēng)癘疾。用何首烏(以大而有花紋者為好)一斤,泡淘米水中七天,反復(fù)蒸、曬數(shù)次,加胡麻四兩,再蒸再曬,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9、疥癬。用何首烏、區(qū)葉等分,水煎濃湯洗 浴,可以解痛、生肌肉。用何首烏莖、葉煎湯洗浴,也有效。
通過上文就是向我們詳細介紹了炙何首烏的功效是什么,當自己出現(xiàn)了便秘,或者是腸胃不是很舒服的時候就可以服用一些炙何首烏,不過一定要記住在服用之前要聽取醫(yī)生的意見,因為有些人們是不適合服用炙何首烏的。
我們中國的中醫(yī)知識還算是博大精深的,所以對中藥的中藥材來說,很多人都不是那么的了解,根本就分不清何首烏的種類有哪些,其實炙首烏和何首烏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這兩種藥材的藥效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炙首烏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①降血脂作用給家兔同時喂飼何首烏和膽甾醇,其所形成的動脈粥樣病變較單喂膽甾醇之對照組輕,血清膽甾醇水平亦較低,體外試驗何首烏能與膽甾醇結(jié)合,在兔腸道能減少膽甾醇的吸收;有認為何首烏中含的卵磷脂與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有關(guān)。
但有報道以何首烏喂飼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家兔,雖能使膽甾醇上升較遲緩,病變稍輕,但不顯著,其療效未能肯定。
首烏延壽丹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鴿,無論是藥物與膽甾醇同時應(yīng)用,或用膽甾醇形成高膽甾醇血癥后給藥,均能顯著降低血清膽甾醇,但對動脈內(nèi)膜病變無明顯影響。
首烏延壽丹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家兔之主動脈內(nèi)膜斑塊的形成及脂質(zhì)沉積有減輕作用,但也有報道對血脂質(zhì)與主動脈病理變化無顯著影響。
有研究首烏延壽丹及其中4個單味藥金銀花、杜仲、金櫻子、桑椹膏對大白鼠腸道膽甾醇吸收的影響,證明前兩藥似能減少大鼠腸道膽甾醇的吸收,但全方?jīng)]有表現(xiàn)出肯定的作用,可能由于全方中杜仲和金銀花的含量比單獨應(yīng)用的劑量小的緣故。
②對血糖的作用給家兔口服煎劑后30~60分鐘內(nèi)血糖量上升達最高度,然后逐漸降低,6小時后血糖量比正常低0.03%。
③抗菌作用何首烏對人型結(jié)核菌、弗氏痢疾桿菌試管實驗有抑制作用。
④其他作用何首烏中提出的大黃酚,能促進腸管的運動,并能驟減神經(jīng)的時值,促使神經(jīng)興奮,增加肌肉時值,使肌肉麻痹。
何首烏對離體蛙心有興奮作用,特別對疲勞的心臟,強心作用更顯著。
將何首烏莖部新鮮乳汁涂抹于小鼠耳的腹面,抹藥后,耳的腹面及背面均見增厚,其在組織學(xué)上的變化與用磷脂類所得之結(jié)果相似;可用來治療瘰疬。
以上這篇文章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炙首烏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其實這種中藥材的作用是有非常多的,最常見的就是可以降血脂,因為畢竟現(xiàn)在高血脂的人群是越來越多,所以就可以喝一些這樣的中藥來調(diào)理。
對于炙首烏的功效和作用相信有很多的人們都是比較了解的,因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有很多的人們都開始關(guān)注自己的身體,所以對于一些具有養(yǎng)生作用的藥材大部分都是了解的,當然也包括了炙首烏,只不過有些卻不知道炙首烏到底如何食用才能夠發(fā)揮它最好的療效的。
①治療瘧疾
取何首烏6~8錢,甘草0.5~1錢(小兒酌減),每日1劑,濃煎2小時,分3次食前服用,連用2天。治療17例,15例于服藥后癥狀消除,停止發(fā)作;2例在服藥4劑后控制發(fā)作。4個月后有2例復(fù)發(fā),仍以何首烏治愈。瘧原蟲轉(zhuǎn)陰時間大體在癥狀控制后2~21天。治療過程中一般無副作用,僅個別有輕微腹瀉及腹隱痛現(xiàn)象。
②治療百日咳
取何首烏2~4錢,甘草0.5~1錢,水煎,每日1劑,分4~6次口服。治療35例,痊愈(癥狀完全消失)19例,基本痊愈(陣發(fā)性痙攣性咳嗽完全消失,僅遺下不時二、三聲咳嗽)8例,好轉(zhuǎn)(陣發(fā)性痙攣性咳嗽次數(shù)顯著減少,咳時短暫)4例,無效4例。經(jīng)觀察,對無合并癥、特別是用各種抗菌素療效不顯或晚期病例,有明顯療效。如屬初起,可再加車前草、百部、白前、連翹、銀花煎服;對鼻出血、咯血、咯痰困難、喘咳有哮鳴音者,酌加對癥治療,以提高療效。一般無副作用,有些服后有輕度腹瀉現(xiàn)象,可加少許訶子或罌粟殼。
③降低血清膽甾醇
將何首烏制成片劑(內(nèi)含70%浸膏及30%制首烏粉劑),每次5片,日服3次,連用半月至3個月;或用何首烏1兩煎服,每日1次,連服1~2個月。用片劑治療88例,有78例下降,2例不變,8例上升。用煎劑(個別用片劑)觀察20例,16例下降,4例上升。服后少數(shù)病例有胸悶、升火感,個別大便次數(shù)增多。如連渣內(nèi)服,其作用似更明顯,腹瀉現(xiàn)象亦較顯著;片劑較煎劑作用明顯,大便次數(shù)亦增多,但仍能耐受。由此似可說明首烏降低膽甾醇的有效成分可能在藥渣部。
何首烏入膳可成:黑芝麻山藥何首烏粉、何首烏蒸豬肝、何首烏煨雞、何首烏刺參湯、首烏黨參紅棗粥、山楂首烏粥;或制成:首烏防脫發(fā)茶、首烏黑發(fā)酒、首烏茯苓白術(shù)飲、首烏肝片食用。食用時應(yīng)注意禁忌與相沖相克。
這篇文章就是向我們詳細介紹了炙首烏的功效與作用,還有食用方法是什么樣的,其實炙首烏是可以用來磨成何首烏粉的,這樣的話就可以用來蒸豬肝,或者是煲湯的,都是可以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注意食用禁忌的。
基本上炙首烏的效果和何首烏的功效相差無幾的,因為本身炙首烏就是何首烏的,它們并不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藥材,而市面上經(jīng)??梢砸姷降暮问诪醵喟攵际墙?jīng)過加工的炙首烏,因為何首烏是不能夠直接就去食用的,更加不能夠大量去食用的,要不然的話就發(fā)揮不了它的功效。
性味:苦甘澀,微溫。
1、《何首烏錄》:味甘,溫,無毒。
2、《本草匯言》:生用氣寒,性斂,有毒;制熟氣溫,無毒。
歸經(jīng):入肝、腎經(jīng)。
1、《綱目》:足厥陰、少陰。
2、《本草經(jīng)解》:入足少陽膽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
3、《本草再新》:入脾、肺、腎三經(jīng)。
主要功效:養(yǎng)血滋陰;潤腸通便;截瘧;祛風(fēng);解毒。主血虛頭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耳鳴;遺精;腸燥便秘;久瘧體虛;風(fēng)疹瘙癢;瘡癰;瘰疬;痔瘡。
1、《本草綱目》:此物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yǎng)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發(fā),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氣血太和,則風(fēng)虛、癰腫、瘰疬諸疾可知(除)矣。
2、《本草匯言》:惟其性善收澀,其精滑者可用,痢泄者可止,久瘧虛氣散漫者可截,此亦莫非意擬之辭耳。倘屬元陽不固而精遺,中氣衰陷而泄痢,脾元困疲而瘧發(fā)不已,此三證,自當以甘溫培養(yǎng)之劑治之。
3、《本經(jīng)逢原》:生則性兼發(fā)散,主寒熱瘧,及癰疽背瘡皆用之。
上文就是向我們詳細介紹了炙首烏功效是什么,如果是男性朋友們出現(xiàn)了腎虛,或者是經(jīng)常的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流虛汗的話,就可以試試炙首烏的,就可以達到補腎固精的作用,讓男性朋友們不會引起早泄的情況。
制何首烏的藥用價值基本上跟何首烏的藥用價值差不多的,但有一點的不同就是制何首烏的功效里面可以達到通便的作用,而且制何首烏的副作用要比何首烏更加的小,所以很多人就更加的愿意去服用制何首烏的,可是到底是何首烏的功效和作用具體是有什么的呢?
1、《本草綱目》:此物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能收斂精,所以能養(yǎng)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發(fā),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氣血太和,則風(fēng)虛、癰腫、瘰疬諸疾可知(除)矣。
2、《本草匯言》:惟其性善收澀,其精滑者可用,痢泄者可止,久瘧虛氣散漫者可截,此亦莫非意擬之辭耳。倘屬元陽不固而精遺,中氣衰陷而泄痢,脾元困疲而瘧發(fā)不已,此三證,自當以甘溫培養(yǎng)之劑治之。
3、《本經(jīng)逢原》:生則性兼發(fā)散,主寒熱瘧,及癰疽背瘡皆用之。
4、《本草求真》:首烏入通于肝,為陰中之陽藥,故專入肝經(jīng)以為益血祛風(fēng)之用,其兼補腎者,亦因補肝而兼及也。
5、《本草經(jīng)讀》:余于久瘧久痢多取用之。
6、《重慶堂隨筆》:內(nèi)調(diào)氣血,外散瘡癰、功近當歸,亦是血中氣藥。
7、《本草正義》:專入肝腎,補養(yǎng)真陰,且味固甚厚,稍兼苦澀,性則溫和,皆與下焦封藏之理符合,故能填益精氣,具有陰陽平秘作用,非如地黃之偏于陰凝可比。
8、《何首烏錄》: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氣,長筋益精,能食,益氣力,長膚,延年。
9、《日華子本草》:治一切冷氣及腸風(fēng)。
10、《開寶本草》:療頭面風(fēng)瘡,五痔,止心痛,益血氣,鬢,悅顏色,亦治婦人產(chǎn)后及帶下諸疾。
11、王好古:瀉肝風(fēng)。
以上這篇文章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制何首烏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制何首烏還是可以去治療老年中風(fēng)的,一般都是氣血不通而引起的中風(fēng),這樣的話就可以服用制何首烏來進行活血去瘀的,而且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吃過甘草吧,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重要在我們感冒咳嗽的時候,一般都會服用一些甘草片,甘草吃起來味道是甜的,但在甜的同時,它還有一種比較刺鼻的味,有很多人在艾灸的時候,也會選擇用甘草,因為甘草艾灸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能夠治療脾胃虛弱,那么灸甘草都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呢?
甘草多糖等多種化學(xué)成分,具有抗炎及抗變態(tài)反應(yīng)作用,可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抗腫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常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jié)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臨床應(yīng)用多為炙甘草湯,是以炙甘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湯。因此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可以從炙甘草湯中來分析。綜合歷代醫(yī)家看法,認為炙甘草湯主要功效與作用有以下四點:
1、補陰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指出“生地為君、麥冬為臣、炙甘草為佐,大劑以峻補真陰,開來學(xué)之滋陰一路也。”清代田宗漢《醫(yī)寄優(yōu)陰論》也認為本方是“滋陰之祖方”。
2、補血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為代表的一派醫(yī)家認為炙甘草湯是“補血之大劑”。
3、氣血雙補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傷寒論》為代表,認為炙甘草湯的功效當為氣血雙補,“益虛補血氣而復(fù)脈”。
4、陰陽并調(diào),主治傷寒病后或重病恢復(fù)期陰血不足,血不榮心,虛羸少氣,心慌心悸,虛煩少眠,大便干澀,舌質(zhì)略紅少苔,脈象結(jié)代不整。
總的來說,甘草的傳統(tǒng)應(yīng)用有:1。用于心氣不足,脈結(jié)代,心悸動。2.用于脾氣虛證。3.用于咳喘。4.用于脘腹、四肢攣急疼痛。5。用于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及藥物、食物中毒。6.用于調(diào)和藥性。甘草的現(xiàn)代應(yīng)用:1.心律失常。2.低血壓。3.肝炎。4.靜脈炎。5.蕁麻疹。6.潰瘍。
炙甘草的毒副作用較小,但若長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腫,血壓升高及血鉀減少等癥狀并有脘腹脹滿,納呆等消化障礙。因此,偶爾泡一泡水喝可以,不宜長期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