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蘆薈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鄙钪薪洺A鱾鬟@些關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生蘆薈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愛美的女生可能都不會對蘆薈這個詞陌生,比如蘆薈膠。蘆薈可補水,舒緩肌膚,對痘痘痘印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人們平常用的很多東西都含有蘆薈精華成分,那生蘆薈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很多人家里會種植蘆薈,可用于烹飪,也能用于清洗頭皮,蘆薈的香氣還可清新空氣,好處多多。
生蘆薈富含煙酸、維生素B6等,是苦味的健胃輕瀉劑,有抗炎、修復胃黏膜和止痛的作用,有利于胃炎、胃潰瘍的治療,能促進潰面愈合。對于燒、燙傷,蘆薈也能有很好的抗感染、助愈合的功效。生蘆薈富含生物素等,是美容、減肥、防治便秘的佳品。對脂肪代謝、胃腸功能、排泄系統(tǒng)都有很好的調整作用。新鮮蘆薈的緩基態(tài)酶與血管緊張來聯合可抵抗炎癥。尤其是蘆薈的多糖類可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治愈皮膚炎、慢性腎炎、膀胱炎、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癥。蘆薈中的異檸檬酸鈣等具有強心、促進血液循環(huán)、軟化硬化動脈、降低膽固醇含量、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使血液循環(huán)暢通,減少膽固醇值,減輕心臟負擔,使血壓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上文詳細闡述了生蘆薈的功效與作用,讀來裨益良多。在家里種植些許蘆薈,既養(yǎng)眼球,又能使空氣中充滿著淡淡的方向,它還可被直接食用。家人若皮膚粗糙,還可用它來補水。即便是不小心被濺出來的油燙傷,它也可起到舒緩作用。
相關閱讀
蘆薈汁這種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主要是用于補水以及美容的,而且蘆薈有很多的增白緩解皮膚衰老的作用,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在生活中應該要對于蘆薈汁的功效與作用引起重視。對于女性朋友來說,你們在天氣比較干燥的時候是可以采用蘆薈汁來擦臉的,這樣可以讓你們可以起到緩解皮膚衰老的作用。
補水:富含天然生理水、礦物質和木質素,滲透性極強,如海綿吸水般直達皮膚最深層,直接補充皮膚所需水分,是無可替代的皮膚補水產品。
增白保濕: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天然美白保濕因子,可直接被皮膚吸收,分解和轉換色素沉積,達到自然保濕美白。
抗衰老:富含單糖和多糖、維他命和礦物質,對細胞的衰老有明顯的治療效果,減少皺紋的產生。
消炎、殺菌、防蚊蟲叮咬、止痛、排毒素:富含蘆薈大黃素與安特拉歸農綜合體,外敷,對促進傷口愈合能力極強,大面積創(chuàng)傷愈合后不留巴痕;修復受損皮膚,治療青少年惱人的粉刺和痤瘡,以及粉刺和痤瘡留下的印痕,療效顯著。
焗油美發(fā):洗發(fā)前,均勻涂于頭發(fā)上讓其濕透,并滲透至頭皮和發(fā)根,用毛巾或浴帽熱蒸30分鐘后洗頭。具有壯發(fā)根、生發(fā)、防脫發(fā)和斷發(fā),去頭屑等,對燙發(fā)染發(fā)有很好的修復作用,堅持使用能使頭發(fā)又黑、又亮、又順。
美容:可直接拍敷于皮膚,也可以作為按摩補充液,也可以作為調兌面膜的營養(yǎng)水。
護體除異味:加入溫水泡浴或拍在皮膚上,補水,消炎、殺菌、滋潤、除腳氣、腳臭、腳癬、腳裂;也可以作為家庭SpA。
文章詳細的告訴我們蘆薈汁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相信你們看完之后應該都知道蘆薈汁對于我們消炎以及美容是相當有幫助的。我們在生活中想要利用蘆薈汁這種東西最好是對于干燥的皮膚,這樣有助于皮膚補水以及緩解皮膚衰老等。
養(yǎng)生導讀:蘆薈是頗受大眾喜愛的植物,主要因其易于栽種,為花葉兼?zhèn)涞挠^賞植物。蘆薈由于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在中國民間就被作為美容、護發(fā)和治療皮膚疾病的天然藥物,所以在美容界也很受歡迎。另外,蘆薈還可以用來吃,有養(yǎng)生價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蘆薈的功效與作用及蘆薈的吃法吧。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
解毒消炎
蘆薈含酚類、蘆薈素、蘆薈酊、有機酸等成分,對某些細菌、真菌、病毒有一定殺滅作用,對某些呼吸道、消化道炎癥有一定的的治療效果,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腸炎、痢疾等病要辯證的使用,不可盲目以免造成傷害。
健胃通便
蘆薈有增強胃腸功能,增加食欲作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可以吃蘆薈,以改善胃腸功能,增強體質。蘆薈還可以瀉下通便。中老年人易患便秘,便秘易加重心腦血管病,造成自身中毒,這時可以吃點蘆薈。蘆薈素能增加消化液分泌,促進腸蠕動,一般服后8--12小時即可排便。
扶正祛邪
蘆薈中的粘多糖類物質,有很好的扶正祛邪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腫瘤、高血脂、糖尿病、乙型肝炎、腎炎、紅斑狼瘡等病,適當吃點蘆薈大有好處。蘆薈還有抗衰老、抗過敏、強心、利尿作用,有利于老年人健康。
美容護膚
蘆薈凝膠的皮膚滲透性很強,可以直達皮膚深層。內含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脂肪酸、多糖類物質,它的美顏功效幾乎是全能的!
①美白
蘆薈美容護膚早晚將蘆薈凝膠涂抹于面部15--20分鐘,堅持下去,能令面部肌膚光滑白皙,對消除各種斑點也有很好的效果。
②保濕
蘆薈凝膠具有極高的保濕功效,它的超強滲透力能夠幫助肌膚捕捉氧氣,鎖住肌膚水分。
③控油
其平衡肌膚成分能夠有效地條理油性肌膚,并達到去油保濕的作用。
④除痘
潔面后在痘痘處多涂一些蘆薈凝膠,讓其自然吸收,能夠有效消除痘痘。對消除痘印也有很好的功效。
翠葉蘆薈是最適宜直接美容的蘆薈鮮葉,即庫拉索蘆薈,它具有使皮膚收斂、柔軟化、保濕、消炎、漂白的性能。還有解除硬化、角化、改善傷痕的作用,不僅能防止小皺紋、眼袋、皮膚松弛,還能保持皮膚濕潤、嬌嫩,同時,還可以治療皮膚炎癥,對粉刺、雀斑、痤瘡以及燙傷、刀傷、蟲咬等亦有很好的療效。對頭發(fā)也同樣有效,能使頭發(fā)保持濕潤光滑,預防脫發(fā)。
蘆薈怎么吃
蘆薈蔬菜湯
材料:新鮮蘆薈葉2片、菠菜1株、紅蘿卜1根、花椰菜2菜、白菜1片、干香菇2朵、雞湯或肉湯1杯。
做法:
1、先燒開雞湯,放入上述材料,文火煮上20分鐘左右。
2、煮湯過程中如表面浮出殘渣,要小心舀出。如果水分蒸發(fā),可再補充少許水分。
功效:這是一道營養(yǎng)非常豐富的蔬菜湯,最適合沒有食欲及病后飲用。由于蔬菜及蘆薈的精華都已溶入湯中,就算不食用湯里的蔬菜,營養(yǎng)也非常豐富。
蘆薈炒肉絲
材料:蘆薈350克、豬里脊50克、精鹽、水淀粉、豆?jié){、白糖、蔥絲、姜絲、蒜末、醬油、花生油、雞精各適量。
做法:
1、將蘆薈洗凈去皮,切成絲。
2、豬里脊切成絲,加入水淀粉、醬油攪勻。
3、坐鍋點火倒油,加入蔥、姜、蒜、豬肉絲、豆醬、蘆薈絲翻炒,加入白糖、精鹽、雞精調味,加少許水淀粉勾芡即成。
功效:通便,促進傷口愈合,抗菌消炎。蘆薈還有美容作用,可使皮膚細膩光滑。
清肝蘆薈湯
材料:蘆薈3片、大頭菜半個、綠竹筍半棵、紅甜椒半個、小黃瓜半條、玉米筍2條、鮮香菇1朵、鹽1小勺。
做法:
1、蘆薈洗凈,削去邊緣的細刺及突起,切段。
2、大頭菜、綠竹筍均洗凈,去皮切塊。
3、紅甜椒去蒂及種子、小黃瓜均洗凈切塊。
4、玉米筍均洗凈切段;鮮香菇洗凈切片。
5、大頭菜、綠竹筍、玉米筍、鮮香菇均放入鍋中,加入6杯水煮開,后小火煮熟,再加入紅甜椒略煮,最后加入小黃瓜、蘆薈及鹽煮滾即可。
功效:此湯可以清熱降火,去除體內油脂、調理腸胃,消除皮膚的深色素堆積,讓皮膚更白嫩。在夏日食用此湯最能預防和消除因肝火、暑熱而引起的身體與皮膚不適。
蘆薈是熱帶沙漠植物,具有藥用、保健作用,吃蘆薈要根據各人體質,蘆薈對于實熱體質比較適宜,對于虛寒體質以及陽虛、氣虛的人就不太適宜,比如性功能下降的,怕冷的,精力不足,體力不足的、記憶下降、活力不足的等等,所以食蘆薈需要謹慎!
川烏這種中藥材是中醫(yī)當中最重要的幾種藥材之一,是人們用來治療疾病的關鍵中成藥,而川烏生長的環(huán)境要求比較高,這讓川烏顯得比較名貴,川烏的藥物成分比較多,例如可以用川烏來治療疼痛、降壓等等身體疾病,但是許多人對于川烏的了解還比較少,那么,生川烏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
川烏,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少數貼伏柔毛。葉互生,具葉柄;葉片卵圓形,掌狀3深裂, 兩側裂片再2裂,邊緣具粗齒或缺刻。
1、抗炎作用:川烏總堿可顯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膠、鮮蛋湯、組織胺以及5-羥色胺引起的足腫脹。
2、擴血管、降壓作用:川烏和烏頭堿均可擴張血管,起一過性降壓作用。
3、川烏有鎮(zhèn)痛、局麻作用:烏頭堿系生物堿是其有效成分,上述作用均是中樞性的。
4、強心作用與毒性:川烏水煎劑對離體蛙心有強心作用。但川烏具有很強的毒性,烏頭堿過量造成中毒時,首先使心搏增強,繼而引起傳導阻滯而心率不齊,最后心臟停止于舒張期。烏頭堿類引起恒溫動物急性中毒的表現位呼吸興奮、流涎、運動麻痹、末期痙攣、嘔吐樣開口運動,稱為烏頭堿癥狀。
川烏雖然比較名貴但是川烏的吃法基本上都是以藥用為主,因此,人們在生活中可以將川烏用來制作一些治療一般疾病的中成藥,但是生川烏的功效與作用非常的強,而且還帶有一定的藥物毒性,因此,不能夠過量的食用,否則極易造成中毒。
每種植物都是有著它自己的作用和功效,而且在使用上,方法也都是不同,那白生芍是一種草本植物,它對治療一些疾病,也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而且這樣的植物在使用的時候,也都是講究一些方式方法,那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也都是有著很多方面,因此我們在選擇它的時候,對它要進行基本的認識,這樣才會知道該如何使用最佳,怎么用使得身體健康不會受到威脅。
對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很多人也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們在使用它前,也都是要對它進行一些了解,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這樣的草本植物。
白芍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葉互生,有長柄;莖下部葉為2回三出羽狀復葉,枝端為單葉;小葉狹卵形、披針形或橢圓形,邊緣具軟骨質小齒?;斏⒁干?萼片4,微紫紅色;花瓣6~9,白色、粉紅色或紫紅色;雄蕊多數;心皮4~5,無毛或密被白毛,骨突果卵形,先端外彎成鉤狀。花期6月,果期8~9月。
功能主治:
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白芍的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 (d-兒茶精和沒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護肝作用 對四氯化碳、黃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所致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
3、解痙作用 對腸管和在位胃運動有抑制作用,顯著對抗催產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4、鎮(zhèn)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體、嘶叫、熱板反應,對嗎啡抑制扭體反應有協(xié)同作用,并能對抗戊四唑所致驚厥。
通過以上的介紹,對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也都是有著一定認識,那在日常生活中,身體的健康也都是很注意,發(fā)現自身有一些病痛,就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這樣就讓病痛得到很好救治,使得身體變得更加健康。
生龍骨是古代動物骨頭的化石,經被人發(fā)現后研究出有很好的入藥價值,生龍骨發(fā)現時帶有大量的泥土,需要將泥土以及雜質小心去除之后再妥善保存。生龍骨發(fā)生時都是呈現無規(guī)則性的,上面還會有一些條紋比較類似于大理石,在了解了生龍骨的基本信息之后我們來了解下生龍骨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歸經】甘澀平,入心、肝、腎經。
【功效】生品潛陽安神,用于陰虛陽亢,煩躁易怒,心悸失眠,頭暈目眩,癲狂驚等癥;煅后功偏收斂固澀,多用于遺精早泄,帶下崩漏,虛汗久瀉,濕瘡癢疹,瘡口不斂,外傷出血等。此外,煅研外用,能收濕斂瘡,又治濕瘡流水,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15~30克。宜先煎。外用適量。
【炮制儲藏】
生龍骨:取原藥材揀凈雜質,刷凈泥土,打成約0.45cm小碎塊。
煅龍骨:取凈龍骨置無煙爐火上或煅藥爐內,武火煅至紅透,取出放涼,打成約0.45cm的小碎塊。煅的時間不宜過長,以防灰化。
置干燥處。
【現代藥理】
主要含碳酸鈣、磷酸鈣,少量鐵、鎂、鋁、鉀、鈉、氯、硫酸根等。
血鈣占人體鈣的0.1%弱,但對神經、心肌、骨骼及其它組織的影響很大。血鈣含量下降時會導致神經肌肉應激性增強,引起手足搐搦、驚厥、譫妄等;血鈣過高則引起神經癥狀或肌無力。鈣進入血液后,能促進血液凝固,并增加血管壁的致密性,以阻止白細胞及血清滲出血管外,同時又有減輕骨骼肌興奮性的作用。因此龍骨有鎮(zhèn)靜、收斂、固澀、止瀉之效。此外,缺鈣與結腸癌的發(fā)生有關。研究結果還表明,嚴重缺鈣不僅對骨骼鈣化有影響,還可發(fā)生出血和癱瘓,先是下肢癱瘓。
生龍骨的功效與作用已經為大家介紹的很是清楚了,大家在了解之后是否會覺得這種古代哺乳動物的骨骼化石是多么的奇妙呢?如果大家平時總感覺自己的情緒比較難以控制而且入睡情況不是很好的話,可以向醫(yī)生建議取生龍骨適量進行治療。
生蒲黃的功效和作用大家在生活當中有沒有關注過呢!其實在臨床上,它的使用也是比較廣泛的,可用于降低血脂,,對抗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解決女性出現了閉經等這些不良癥狀。
一、蒲黃的功效與作用
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婦女經閉、痛經、脘腹刺痛,治療跌打腫痛、血淋濕痛
二、蒲黃食療作用
蒲黃味甘、微辛,性平;歸肝、心、脾經,體輕入血,可散可收;具有止血,散瘀,利尿通淋的功效。
三、蒲黃適合人群
孕婦禁服。
四、藥用功效
止血、化瘀、利尿、增強免疫功能。
五、抗炎作用
蒲黃水煎劑濃縮外敷,對大鼠下肢燙傷有明顯的消腫作用,亦可提高兔皮內注射伊文思藍的消散速度.蒲黃水煎醇沉制劑給大鼠腹腔注射,對蛋清性腳腫有一定的消腫效果,并能降低大、小鼠局部注射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報告認為,蒲黃的消腫原理是改善局部循環(huán),促進重吸收和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
六、免疫功能影響
長苞香蒲可使大鼠胸腺、脾臟明顯萎縮,免疫應答反應受到抑制,而大劑量時又可使巨噬細胞功能顯著增強,并有提高胸腺、脾臟cAMp含量的趨勢,這似說明香蒲花粉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32例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類患者po同時保留灌腸蒲黃水溶部分,給藥后,患者補體C3上升至正常,免疫球蛋白均下降,其中IgG下降至正常,臨床癥狀改善,其作用似與調整免疫功能有關。
蘆薈是一種非常好的花卉。這種花卉不僅可以供人觀賞,也可以用來入藥,而且有非常多的功用。蘆薈的吃法多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蘆薈的功效與作用,看看蘆薈的副作用有哪些呢?趕緊來看看吧!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
蘆薈是民間最常見的一種藥草了,生活中隨處可見蘆薈的影子,近年來蘆薈的功效與作用也越來越多了。究竟蘆薈有何神奇之處讓大家這么關注呢。讓我們先目睹為快!
1、殺菌:蘆薈含有的蘆薈酊具有殺滅真菌、霉菌、細菌、病毒等病菌的作用,是抗菌性很強的物質。
2、抗炎:薈的緩激肽酶與血管緊張來聯合可抵抗炎癥。尤其是蘆薈的多糖類可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3、濕潤美容:蘆薈是多糖植物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這些對人體的皮膚有良好的營養(yǎng)、滋潤、增白作用。尤其是對痘痘粉刺更有效果。
4、強心活血:蘆薈中的異檸檬酸鈣等具有強心、促進血液循環(huán)、軟化硬化動脈、降低膽固醇含量、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使血液循環(huán)暢通,減少膽固醇值,減輕心臟負擔,使血壓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5、解毒:蘆薈因其苦寒清熱具有抑制過度的免疫反應增強吞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故能清除體內代謝廢物。
6、免疫和再生:蘆薈素A、創(chuàng)傷激素和聚糖肽甘露(Ke-2)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進傷口愈合復原的作用,有消炎殺菌、清熱消腫、軟化皮膚、保持細胞活力的功能,凝膠多糖與愈傷酸聯合還具有愈合創(chuàng)傷活性。
7、抗腫瘤:蘆薈中的粘稠物質多糖類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抑制、破壞異常細胞的生長的作用,從而達到抗癌目的。
蘆薈的副作用有哪些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眾人皆知,但是蘆薈的副作用有哪些這個問題卻很少有人能回答。我們在用蘆薈的同時也是需要了解蘆薈的副作用有哪些,這樣才能讓蘆薈把它的功效發(fā)揮到最大,讓人體更健康地吸收。
蘆薈味苦性寒,主要適用于實證病型,對于虛證病癥就不太合適。尤其是陽氣不足,脾胃虛弱或虛寒體質的人食用,有時不僅不會起到治療效果還會加重病情,加速死亡。心腦血管患者,肝病患者,腎病患者中醫(yī)辨證多屬陽虛氣虛類型,過用具有清肝熱瀉實火作用的蘆薈,等于是雪上加霜。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用苦寒清熱的蘆薈產品,泄氣傷陽死的更快。
服用蘆薈產生副作用多因蘆薈大寒的特性,表現主要是過食寒涼導致的陽虛氣虛:如畏寒怕冷、手腳發(fā)涼、體質虛弱無力、腰痛腎痛、精神不振、嗜睡無力;凌晨腹瀉,或者便秘;小便濃黃、夜尿頻多;身浮腫,記憶力減退、腦力不濟;減退;面部色青白。
蘆薈的吃法
蘆薈怎么吃呢?很多人都知道蘆薈可以吃,但是卻不知道蘆薈的吃法。在吃蘆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這些都是問題,下面就來看看蘆薈的健康吃法吧。
番茄塊拌蘆薈的做法
食材: 番茄、蘆薈、香菜、細香蔥、麻油、味精、鮮醬油。
1、把蘆薈葉肉取出,在開水中煮燒3~5分鐘,撈出,切10克蘆薈葉肉成丁塊,備用。
2、將番茄洗凈,去掉果蒂后,切成丁塊。
3、將蘆薈丁放到番茄上,并將麻油、味精、鮮醬油、細香蔥兌成汁,澆上汁。
4、番茄周邊擺放香菜嫩葉。
蘆薈炒肉絲的做法
1、將蘆薈洗凈去皮,切成絲。
2、豬里脊切成絲,加入水淀粉、醬油攪勻。
3、坐鍋點火倒油,加入蔥絲、姜絲、蒜末、豬肉絲、豆瓣醬、蘆薈絲翻炒,加入白糖、精鹽、雞精調味,加少許水淀粉勾芡即可。
蘆薈蔬菜湯的做法
材料:新鮮蘆薈葉 , 菠菜 , 紅蘿卜 , 白菜 , 干香菇 , 雞湯或肉湯。
1、先燒開雞湯,放入上述材料,文火煮上20分鐘左右。
2、煮湯過程中如表面浮出殘渣,要小心舀出。如果水分蒸發(fā),可再補充少許水分。
3、拿勺子品嘗一下湯的味道,淡的話再放點鹽。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對于這個蘆薈的營養(yǎng)價值以及其功效與作用一定是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蘆薈還有很多的功用,蘆薈真的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花卉哦!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蘆薈丸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大皂角 干蝦蟆(各等分,同燒存性,為末)30克 青黛(研)7.5克 蘆薈(研)朱砂(研,飛)麝香(研)各3克
【制法】上合研勻,用湯浸蒸餅和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疳氣羸瘦,皮色萎黃,揉鼻咬甲,好吃泥土,目澀口臭,齒齦爛黑。
【用法用量】每三歲兒,服20丸,不計時候,溫米飲送下。更量大小加減。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胡黃連 黃連 蘆薈 木香 白蕪荑(炒)白雷丸 青皮 鶴虱草各30克 麝香9克
【制法】為末,蒸餅糊丸麻子大。
【功能主治】清熱化濕,殺蟲解毒。治下疳潰爛或作痛,及小兒肝積發(fā)熱,口鼻生瘡或牙齠蝕爛?,F用于婦女滴蟲性陰道炎。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時用米湯送下。
【摘錄】《外科理例·附方》
【處方】黃連半兩,木香半兩,檳榔半兩,丁香半兩,膩粉1錢,蕪荑(去皮)1分,青黛(過羅)3錢,(1錢半入藥,1錢半為衣),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用豬膽5個,川巴豆20粒,用豬膽盞,盛于飯面上蒸3-5次取出,只用豬脂油,不用巴豆,將油拌前藥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疾。
【用法用量】本方名“蘆薈丸”但方中無蘆薈,疑脫。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茅先生方
【處方】蘆薈半兩,胡黃連半兩,牛黃半兩,天竺黃半兩,草龍膽半兩,茯苓半兩,腦1分,麝1分,人參1分,川大黃1分,雄黃1分,生犀(屑)2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風五疳。
【用法用量】每服3丸,薄荷湯送下,溫酒亦得,化下亦無妨。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左氏家傳》
【處方】蘆薈1分,檳榔1分,蕪荑(炒,取仁)1分,胡黃連1分,川苦楝(和核銼片,面炒)1分,使君子仁1分,雷丸(浸,刮去黑皮)1分,橘皮半兩(洗凈),巴豆49個(去皮膜,同橘皮炒至巴豆焦色,只留2個半,余者巴豆不用,全用橘皮)。
【制法】上為細末,獖豬膽汁煮糊為丸,如麻子大,朱砂、麝香細末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諸疳。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如頭面浮腫,木瓜湯送下;若瀉而發(fā)渴,陳米飲送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二
【處方】蘆薈1分,木香1分,胡黃連1分,干蟾1個(酒浸,炙焦),檳榔2錢(炮),青黛2錢,青皮(去瓤,稱1分,切碎,去皮,入巴豆10粒,炒令焦,去巴豆,只用青皮),使君子仁30個,蕪荑1錢(用仁),麝香1字。
【制法】上為細末,用豬膽汁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五疳羸瘦,蟲咬腹痛,肚大青筋。一切疳疾。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二
【處方】龍膽草(去蘆薈)半兩,黃連半兩,雷丸1分(生用)。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五疳,煩熱,煩躁,煩渴,泄瀉,腹急脹滿,面黃羸瘦,一切蟲痛。
【用法用量】本方名蘆薈丸,但方中無蘆薈,疑脫。
【摘錄】《百一》卷十九
【處方】蘆薈2錢,輕粉5合,硫黃(末)1錢,密陀僧1兩(金色者),丁香3錢半。
【制法】用水1碗,同于銀石器內煮干為度,只取密陀僧碾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諸般蟲。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蘆薈散”。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鄭愈方
【處方】蘆薈(研)1分,黃連(去毛)1分,白術1分,使君子(肉)1分,蕪荑仁(不見火)1分,巴豆半兩(連殼銀器內煅存性,取1分)。
【制法】上為末,研飯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飯湯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劉氏家傳》
【處方】蘆薈半分(研),蕪荑仁1分,使君子(去殼,稱)1分,肥黃連(去須,稱)1分,胡黃連1分,青橘(去白)1分,草龍膽1分,檳榔2個,沒石子2個。
【制法】上為細末,獖豬膽汁煮面糊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積疳,腹脹羸瘦,面黃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7-10粒,量歲數加減,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王氏手集》
【處方】蘆薈(銼,研)1分,白蕪荑(焙)半兩,川芎(炒)半兩,使君子(面裹,炮)1兩。
【制法】上為細末,入蘆薈于乳缽內同研極細,以羊膽3個取汁,和蒸餅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十五種疳。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米飲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趙氏家傳》
【處方】蘆薈1兩,胡黃連半兩,宣黃連2兩,麝香1字(令研入)。
【制法】上為末,用豬膽數個拌,盛盡前藥末,麻系口了,放凈碟內于蒸餅甑內炊,候蒸餅熟取出研爛,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瘦萎黃,肌體壯熱,揉鼻吃土。
【用法用量】每服1歲2丸,2歲7丸,3歲15丸,以溫米飲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張氏家傳》
【處方】蘆薈、荊芥、黑牽牛。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大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兒10歲以下每服1-2丸亦不妨,自加減與之。
【摘錄】《續(xù)本事》卷十
【處方】蘆薈1錢(別研,稱,或只以皂角水磨),草龍膽1兩(凈洗,銼,焙干,稱)。
【制法】上為末,用不蛀皂角三挺,以水2升挼汁,用生絹濾去滓,入銀器內慢火熬成膏,入前2味藥調和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順肝氣,進飲食。主小兒風疳。
【用法用量】每服3-5丸,薄荷湯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莊氏家傳》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家寶》。為《圣濟總錄》卷一七三“黃連豬膽丸”之異名
【處方】蘆薈5錢,胡黃連1兩,當歸1兩,芍藥(炒)1兩,龍膽草(酒浸,炒焦)1兩,川芎1兩,蕪荑1兩,木香3錢,甘草(炒)3錢。
【制法】上為末,用米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肝氣不和,克侮脾胃而患諸證,或三焦肝膽經風熱,目生云翳,或疳熱瘰疬,耳內生瘡,寒熱作痛,肌體消瘦,發(fā)熱作渴,飲食少思,肚腹不調,或牙齦蝕落,頰腮腐爛,下部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滾湯送下。
【摘錄】《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處方】蘆薈3錢,人參3錢,白術3錢,茯苓3錢,山藥3錢,木香3錢,陳皮3錢,青皮3錢,麥芽3錢,神曲3錢,當歸3錢,檳榔2個,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豬膽打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或煉蜜為丸,如龍眼大。
【功能主治】疳。
【用法用量】清米湯化下。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處方】蘆薈2錢半,熊膽2錢半,朱砂2錢半,青黛7錢半,訶黎勒(煨,取肉)3錢,麝香1錢。
【制法】上為末,糯米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熱疳,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空心用沙糖水送下。
【摘錄】《準繩·幼科》卷八
【處方】蘆薈半兩(研),輕粉1錢,青黛1錢,香墨1錢,飛羅面1錢,使君子1個,蝸牛5個(和肉炒焦,細研),麝香半錢。
【制法】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五疳,八痢,心臟熱。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生地黃汁化下;薄荷湯亦得。
【摘錄】方出《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莊氏家傳》,名見《醫(yī)部全錄》卷四四四
【處方】蘆薈1兩,使君子(用仁)半兩,青黛半兩,胡黃連1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入麝香1錢,研勻,獖豬膽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及驚熱。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溫熟水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莊氏家傳》
【處方】蘆薈(研)半兩,黃連(去須)半兩,使君子(去殼)半兩,雷丸半兩,鶴虱半兩,藿香葉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蓬莪術(煨)半兩,蝎梢(炒)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蟾酥半兩(13味同為末,分1半入豬膽煮熟,留末1半),龍腦1分,丹砂1分,牛黃1分,麝香(4味同研)1分,肉豆蔻(去殼,煨)1分,水銀1分。
【制法】上藥先將前12味為末,1半入豬膽內,每枚膽內入巴豆仁2枚,以粟米飲煮熟,去巴豆不用,次入前1半末,并龍腦等6味同研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疳。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二
【別名】蘆薈黃連丸
【處方】人中白、蘆薈、使君子肉、龍膽草、黃連、五靈脂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浸蒸餅為丸。
【功能主治】疹毒入胃,久而不散,致成牙根黑爛出血,為走馬疳;傳與二頰,浮腫,久而穿頰破腮,缺唇崩鼻,為崩砂狐惑等危證。
【用法用量】蘆薈黃連丸(《麻疹備要方論》)。
【摘錄】《原瘄要論》
【處方】蘆薈1分,丁香1分,使君子肉(炒)1分,胡黃連1分,朱砂1分,肉豆蔻1分,安息香1分,熊膽1分,輕粉半錢,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豬膽汁煮糊為丸,如此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勞羸瘦,骨熱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熟水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吉氏家傳》
【處方】蘆薈(研)半兩,蕪荑(炒)半兩,木香半兩,鶴虱(炒)半兩。
【制法】上為末,水浸炊餅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殺蟲。主小兒疳。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三
【別名】膽連丸
【處方】龍膽草1兩,黃連(去須)1兩,蕪荑1兩(去皮,先炒黃色,次入前藥,一處炒赤色)。
【制法】上為末,別入蘆薈末1分,和勻,飯飲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脾胃積熱,遂成疳疾。小兒疳積,其狀漸黃瘦,拍背如鼓鳴,脊骨如鋸,乃積而生熱成疳也。
【用法用量】膽連丸(《普濟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嬰方》)。
【摘錄】《醫(yī)方大成》引湯氏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二五五)
【處方】蘆薈(研)半分,蕪荑半分,干蟾(用頭并脊背)1分,木香1分,宣連1分,干蝸牛1分,辰砂(研)1分,熊膽(真者,研)1錢,丁香2錢(新者),麝香1字(研),使君子(取仁)1分。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諸疳,頭面微腫,腹內作痛,色黃肚脹,不思飲食,多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米飲送下,日2-3次。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莊氏家傳》
【處方】黑丑1錢,蘆薈1錢。
【制法】上為末,以丁香油30滴,調勻為丸。
【功能主治】眼目昏暗無所睹,及瞳子散大。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眼科錦囊》卷四
【處方】蘆薈、宣連、胡黃連各等分(同入湯浸,慢火煎令味濃)。
【制法】上揉宿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五疳。
【用法用量】空心米飲送下。隨小兒大小加減丸數,若能只服濃藥汁尤妙。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莊氏家傳》
【處方】青黛半兩,胡黃連半兩,麝香半兩,蘆薈半兩,雷丸半兩,貫眾半兩,牛黃(生用)半兩,鶴虱半兩,地龍1分,蛇蛻(燒灰)1分。
【制法】上為細末,蒸餅心為丸,如芥菜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五疳。
【用法用量】3歲服5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丁左藏方
【處方】蘆薈、大蝦蟆1個(用酥涂,炙令黃),青黛、鶴虱、黃連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豬膽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
【用法用量】每服5丸,3歲以上10丸,米飲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莊氏家傳》
【處方】丁香半兩,肉豆蔻(去皮)半兩,木香半兩。
【制法】面裹,慢火煨熟,入蘆薈1兩,使君子半兩,為末,稀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疳瀉,不食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米飲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吉氏家傳》
【處方】蘆薈半兩,木香半兩,紅芍藥半兩,沒石子半兩,使君子(去殼)2錢半,胡黃連2錢半,肉豆蔻2錢,人參1錢。
【制法】上為細末,入麝香半錢,別研令細,與藥拌勻,蜜水打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小兒諸疳,羸瘦不生肌肉。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準繩·幼科》卷八
【處方】蘆薈1錢,朱砂1錢,蕪荑2錢,胡黃連2錢,熊膽半錢,巴豆(去盡油)2-7粒,蟾1個,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用醋酒化蘆薈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疳。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飯飲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吉氏家傳》
【處方】蘆薈1兩,粉霜1分。
【制法】上為末,以水煎黃連汁至濃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痢久不愈,肚大有青脈,四肢漸瘦。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蘆薈半兩(細研),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麝香半分(細研),龍腦半兩(細研),胡黃連半兩,牛黃(細研)1分,蟬殼(微炒)1分,蝸牛殼(微炒)1分,夜明沙(微炒)1分,蜣娘(微炒,去翅足)1分,熊膽(研入)1分,蚺蛇膽1分,倒鉤棘針1分,瓜蒂1分,蟾酥1錢(研入)。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五疳,面黃發(fā)枯,頭熱盜汗,臥則合面,饑即食土,疳蟲蝕于口鼻,瀉痢日夜無恒,肌體羸瘦無力。
【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奶汁研,點入鼻中后,以桃柳湯洗兒,以青衣蓋裹,侯有蟲子自出,即服3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3歲以上,加丸服之。
【摘錄】《圣惠》卷八十六
【處方】蘆薈1錢(先乳缽內研),使君子(不去皮殼)半錢,蕪荑半錢(去皮取仁),檳榔1個,胡黃連1錢,沉香1錢,木香1錢,麝香少許,龍膽草半錢,朱砂半錢,夜明砂2錢(絹袋洗去土)。
【制法】上焙干為末,用醋膽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驚疳積滯,或渴,或瀉,或熱。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飲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吉氏家傳》
【處方】蘆薈半兩(細研),麝香1分(細研),胡黃連1分,丁香半兩,木香1分,牛黃1分(細研),龍腦1錢(細研),熊膽半錢(細研),狗膽1枚,牛蒡子1分,豬膽1枚,雞膽10枚,蟾頭1枚(涂酥,炙微焦),猬皮7枚。
【制法】上為末,用豬膽汁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疳,頭發(fā)成穗,面目萎黃,鼻癢口干,愛食泥土,心腹虛脹,肚有青筋,四肢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冷水送下。2歲以上,加丸數服之。
【摘錄】《圣惠》卷八十六
【處方】南木香2錢半,丁香2錢半,訶子(去核,取肉)半兩,肉豆蔻半兩,使君子肉4錢,蘆薈4錢,棗肉1兩(薄切,用屋瓦盛,慢火焙干)。
【制法】上除使君子肉薄切,于乳缽內,極細杵,仍將前南木香等4味,濕面裹,煨至香熟取出,地上候冷,去面銼,焙,同棗肉、蘆薈為細末,再入乳缽,同使君子肉杵勻,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胃壯氣,止痢除蟲,長肌健力。主五瘠八痢,臟腑虛弱,身體瘦悴,頭發(fā)焦疏,腹脹青筋,小便白濁,喝水無度,洞泄不時,谷食難化,遍身瘡疥,神色干燥。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溫米湯空心送下;兒小米湯化下。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蘆薈、蟾酥、麝香、朱砂、黃連、檳榔、鶴虱、使君子、肉豆蔻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脾疳瘦弱,面色萎黃。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溫水送下。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九
【處方】蘆薈1分,蕪荑1分,木香1分,青黛1分,干檳榔1分,川黃連(凈)1分,蟬殼21枚,胡黃連半兩,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豬膽3枚,取汁浸糕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疳熱。食肉太早,生蟲發(fā)熱,脾泄。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
【摘錄】《幼科類萃》卷六
【摘錄】《外科理例·附方》。為《明醫(yī)雜著》卷六“九味蘆薈丸”之異名
【處方】青皮1兩(去瓤),陳皮1兩(去白,炙),胡黃連1兩半,石三棱半兩,使君子1兩,檳榔1兩,熊膽半兩,木香半兩,蓬術1兩,神曲1兩(炒),麥糵1兩,蘆薈半兩,南星半兩,蕪荑1錢半,雷丸3錢(炒)。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常服長肌退黃,殺疳蟲,進飲食,消積滯。主小兒五疳八痢,腹內積滯,堅硬如石,肚大筋青,面黃羸瘦,寒熱往來,目澀口臭,牙齦爛黑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八
【處方】木香5錢,肉果5錢,丁香5錢(3味面裹燒),蘆薈1兩,使君子5錢,訶子5錢。
【制法】上為細末,煮棗肉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脾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白湯送下,日2次。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一
【處方】蘆薈1分,龍膽1分(去蘆薈頭),青黛半兩(細研),胡黃連1分,牛黃1分(細研),麝香1錢(細研)。
【制法】上為末,以蒸餅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干疳,面色微黃,肌體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二
【摘錄】《普濟方》卷七十九。為《圣惠》卷三十三“還睛明目蘆薈丸”之異名
【處方】當歸1兩,胡連1兩,川芎1兩,蕪荑1兩,白芍1兩,龍膽草(酒炒)7錢,蘆薈5錢,木香3錢,甘草3錢。
【制法】上為末,粥飲為丸。
【功能主治】下疳,由涂搽春藥,精阻火郁,致癢痛堅硬,紫脹腐爛,不時舉發(fā)者。
【用法用量】每服1錢,白湯送下,虛者歸脾湯送下。與黃連解毒湯合用。
【摘錄】《外科集腋》卷四
【處方】胡黃連(乳浸)5錢,山楂肉5錢,鶴虱3錢,蕪荑3錢,蘆薈(乳浸)3錢,川楝子肉3錢,陳皮3錢,白術3錢,三棱(醋炒)3錢,莪術(醋炒)3錢,使君子肉10個,尖檳榔2錢,蝦蟆頭1個(乳浸,炙干),阿魏8錢(醋煎化)。
【制法】上為末,加飛羅面,入阿魏,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積、食積,面黃,或青或白,小便如泔,大便溏泄,腹有青筋,肚大如鼓,足瘦如柴,不時發(fā)熱。
【用法用量】每服32丸。
【注意】百日內忌腥葷豬肉。
【摘錄】《魯府禁方》卷三
【處方】蘆薈(研)半兩,蓬砂(研)半兩,麝香(研)半兩,馬牙消(研)半兩,人參半兩,熊膽(研)半兩,甘草(炙,搗為末)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渴,肌膚消瘦,乳食不進。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薄荷湯化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蘆薈1錢,天竺黃1錢,牛黃1錢,麝香1錢,胡黃連1錢,熊膽半錢,龍腦半錢,蟾酥半字。
【制法】上為細末,胡黃連別搗羅,用水2茶腳許,煎成膏后,方入諸藥末,研勻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疳。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蔥白煎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處方】胡黃連1兩,雷丸1兩,蘆薈1兩,蕪荑1兩,木香1兩,青黛1兩,鶴虱1兩,黃連1兩,蟬退20個,麝香1錢。
【制法】上為末,豬膽汁浸糕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消疳殺蟲,和胃止瀉。主諸疳。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引作“十味蘆薈丸”。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六
【處方】蘆薈半兩(細研),胡黃連半兩,蝦蟆1枚(涂酥,炙令焦黃),熊膽半兩(研入),貫眾半兩,地龍半兩(微炒),青黛半兩(細研),黃連半兩(去須),朱砂半兩(細研),蟬殼半兩(微炒,去足),雷丸半兩,麝香半兩(細研)。
【制法】上為末,用蝸牛肉研和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脊疳,腹內有蟲,上攻背膂,脊骨漸高,肌體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七
【處方】大黃4兩(醋1升,于砂器內,以桑柴文武火熬成膏,候冷,和后藥為丸),蘆薈少許,干蟾1錢(酥炙存性),麝香半錢,輕粉少許。
【制法】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疳積痹證。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飲送下,日2次。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引《修月魯般經后錄》
【別名】五疳保童丸。
【處方】肥兒丸加蘆薈、胡黃連、銀柴胡。
【制法】上為極細末,煉白蜜為丸,如龍眼大。
【功能主治】疳積,夜間發(fā)熱,骨瘦如柴。
【用法用量】空心清米湯化下。
【摘錄】《醫(yī)宗說約》卷五
【處方】蘆薈1分,木香1分,宣連(去須)1分,訶子皮1分,沒石子2個,使君子7個,麝香半錢。
【制法】上為細末,粟米飯為丸,如黃米粒大。
【功能主治】進奶食。主小兒疳瘦,滑泄吐逆,渴。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日3次。如入青黛少許不妨。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王氏手集》
【處方】蘆薈5錢,胡黃連5錢,黃連(炒焦)5錢,木香5錢,白蕪荑(炒)5錢,青皮5錢,當歸1兩半,茯苓1兩半,陳皮1兩半,甘草(炙)7錢。
【制法】上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疳癖,肌肉消瘦,發(fā)熱潮熱,飲食少思,口干作渴,或肝疳食積,口鼻生瘡,牙齦蝕爛。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米湯送下。
【摘錄】《校注婦人良方》卷七
【處方】蘆薈2兩,砂仁2兩,神曲2兩,胡黃連2兩,大黃2兩,山楂2兩,檳榔2兩,麥芽2兩,橘皮5錢,炙甘草5錢,使君子3兩。
【制法】上為細末,水為丸。
【功能主治】消疳殺蟲。主五疳諸積,面黃肌瘦,肚大青筋,寒熱往來,口鼻生瘡,好食泥土。
【用法用量】每服5分至1錢,溫開水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禹縣方)
【處方】蘆薈、當歸、白芍、川芎、胡連、蕪荑、木香、甘草。
【制法】上為末,糊為丸。
【功能主治】陰癢生蟲。
【用法用量】每服1錢半,開水送下。外用桃葉、白果搗爛,綿裹,納陰中,日3換。
【摘錄】《醫(yī)學集成》卷三
【處方】蘆薈1兩,胡連1兩,川連1兩,蕪荑1兩,青皮1兩,雷丸1兩,鶴虱1兩,木香3錢,元寸5分。
【制法】上為末,糊為丸。
【功能主治】大麻風。小兒疳積,蟲積,肚腹脹滿發(fā)熱,口鼻生瘡,牙齦蝕爛。
【用法用量】每服1錢。
【摘錄】《外科真詮》卷下
【處方】蘆薈2錢,胡黃連2錢,夜明砂(炒)2錢,神曲2錢,蕪荑(炒)1錢,使君子5個,青皮2錢,紫蘇葉1錢,青黛、巴豆2-7粒(去油),麥芽(炒)1錢,香附子2錢。
【制法】上為末,爛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嬰孩諸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飲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嬰方》
【處方】蘆薈1錢,安息香1錢,胡黃連1錢,枳殼(麩炒)1錢,使君子3-7個(炒),蕪荑1分,淀粉1錢半,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獖豬膽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亂后干噦不常。小兒蛔疳。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米飲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玉訣》
【處方】蘆薈1錢,黃柏1錢,
說起山藥相信大家都吃過,山藥不僅可以作為一種中藥材治療疾病,同時在我們生活中還可以作為一種食材進行烹飪。在小編身邊有很多人喜歡吃山藥,不僅僅是因為山藥口感好,更是因為山藥對我們人體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那么山藥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現在小編就一一來告訴你!
健脾止瀉
冬季腹瀉是常見病,有些是功能性的,與細菌、病毒感染無關,不必使用抗生素之類,這時山藥就能發(fā)揮作用。而且對于霉菌性的腹瀉也有明顯作用,每天煮食山藥500克,分二三次吃即可。如果能磨成山藥粉,則每次吃15克。
補肺潤燥
久病虛損的慢性咳嗽,可以吃山藥調和。山藥是天然補肺潤燥之品,在臨床上是治療肺虛久咳、虛喘的濟世良藥。
澀精止尿
遺精、尿頻都是腎虛所致,山藥補脾的同時,還能補腎,提前吃點山藥,可以防患于未然,對冬季易加重的上述疾病大有好處。吃法簡單,不拘量,可常服之。
固澀止帶
婦女白帶增多,無色無味者,可常吃山藥以冶之。山藥有很好的健脾化濕、固澀止帶功能,不論是脾虛帶下還是腎虛帶下,長食山藥一定奏效。
潤膚祛燥
山藥能生津潤燥,有滋養(yǎng)皮膚、毛發(fā)的功能,故有美容作用。秋季皮膚極易干燥,使人毛發(fā)枯槁,容顏失華,因此多吃山藥,能潤澤皮膚和毛發(fā)。可以用山藥500克煮粥,早晚常喝。
對于女性朋友來說,平時多吃山藥對身體好處多多哦!看了小編以上描寫相信你也能發(fā)現,女性常吃山藥能夠改善肌膚干燥粗糙的情況,而且山藥還可以治療女性婦科疾病,如果你平時喜歡吃山藥,小編相信多吃對你是沒有壞處的哦!
雞內金是一種常見的東西,人們在食用雞肉時都會發(fā)現雞的胃里面有一層較硬的膜,這層膜直接面對食物,是雞消化食物的利器。雞內金的功效作用較多,是中醫(yī)當中常用的一種藥材,能夠治療部分疑難雜癥,效果非常的好,下面就來看看生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的講解吧。
雞內金的功效
雞內金是雞胃內的一層膜剝下后,曬干,磨粉服用,即使是經常服用,雞內金的副作用也不會有。雞內金還是比較安全的藥物,一般不會有問題。
雞內金的功效:
1、消食健胃,澀精止遺。消積滯,健脾胃。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2、味甘性平,入脾胃膀胱經,具有健胃消食,化積排石,固攝縮尿等作用?,F代藥理研究認為,雞內金主要含有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等成分。有增加胃液分泌量和胃腸消化能力,加快胃的排空速率等作用。是一種很常用的中藥。
雞內金的副作用雖然不明顯,但雞內金有很強的作用:
1、用于飲食積滯,小兒疳積。本品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并能健運脾胃。廣泛用于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種食滯證。病情較輕者,單用研末服有效。若治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可與山楂,麥芽、青皮等同用。治小兒脾虛疳積,可與白術,山藥、使君子等同用。
2、用于腎虛遺精、遺尿。治遺精,可與芡實、菟絲子、蓮肉等同用。治遺尿,多與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同用。此外,本品尚能通淋化石,可用治砂石淋證及膽、腎結石等,多與金錢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