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彪S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如何避免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飛揚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飛揚草其實是一種大戟科植物,在現(xiàn)在用于清熱解毒,利濕消腫,還可以有效的治療產后少乳,選料濕疹腳癬皮膚搔癢等問題。所以說更加注重這些飲食的認識和了解,那么對于幫助自己緩解一些不良的疾病,就可以發(fā)揮更加完美的治療效果,但是飛揚草有小毒,所以說使用的話,必須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
飛揚草的功效:
飛揚草為大戟科植物飛揚草的帶根全草,飛揚草別名:大飛揚、大乳汁草、節(jié)節(jié)花、乳籽草、飛相草,飛揚草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飛揚草主治產后少乳、肺癰、乳癰、痢疾、泄瀉、熱淋、血尿、濕疹、腳癬、皮膚瘙癢、疔瘡腫毒、牙疳。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科屬分類:大戟科。
別名:大奶漿草、大乳汁草、大本乳仔草、大號乳仔劃、飛揚、天泡草、木本奶草、毛飛揚、節(jié)節(jié)花、白乳草、奶子草、過路蜈蚣、紅骨大本乳子草、金花草、乳仔草、螞蟻草、神仙對坐草、蠔刈草、假奶子草、腳癬草、貓仔癀。
性味:辛;酸澀,涼;小毒。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主治:肺癰;乳癰;痢疾;泄瀉;熱淋;血尿;濕疹;腳癬;皮膚瘙癢;疔瘡腫毒;牙疳;產后少乳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飛揚草為大戟科植物飛揚草的帶根全草。
以上介紹了飛揚草的功效和作用,通過這些功效以及作用的認識和了解,那么大家現(xiàn)在就應該知道在生活中的飛揚草,主要應用在哪些方面了吧?了解的它的這些保健作用,就能夠有利于幫助自己,治療肺癰、乳癰、痢疾、泄瀉等問題。
ys630.coM延伸閱讀
小飛揚草的簡介
一年生草本,根纖細,長10-15厘米,直徑2-3.5毫米,常不分枝,少數(shù)由末端分枝。
莖直立,自基部分枝或不分枝,高15-30厘米,直徑1-3毫米,無毛或被少許短柔毛。
葉對生,狹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2.5厘米,寬4-8毫米,先端鈍或圓,基部圓形,通常偏斜,不對稱,邊緣全緣或基部以上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有時略帶紫紅色,兩面被稀疏的柔毛,或上面的毛早脫落;葉柄極短,長1一2毫米;托葉三角形,分離或合生。
苞葉2枚,與莖生葉同形。
花序數(shù)個簇生于葉腋或枝頂,每個花序基部具纖細的柄,柄長3-5毫米;總苞陀螺狀,高與直徑各約1毫米或稍大;邊緣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腺體4,邊緣具白色或淡粉色附屬物。
雄花數(shù)枚,微伸出總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長于總苞;子房三棱狀,無毛;花柱3,分離;柱頭2淺裂。蒴果三棱狀,長約1.5毫米,直徑約2毫米,無毛,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
種子卵棱狀,長約1.2毫米,直徑約0.8毫米,每個棱面具數(shù)個皺紋,無種阜?;ü?-12月。
產于長江以南的江西、臺灣、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云南;近年在我國北京發(fā)現(xiàn)逸為野生的現(xiàn)象。生于曠野荒地,路旁,灌叢及田間。廣布于世界熱帶和亞熱帶。
小飛揚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收斂止癢。細菌性痢疾,腸炎腹瀉,痔瘡出血;外用治濕疹,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
作用:
1、細菌性痢疾:小飛揚草0.5-1兩。水煎,2次分服。
2、小兒腹瀉:小飛揚草1斤,番石榴葉、山大顏各半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重度脫水者要適當輸液。
小飛揚草的市場信息
1、小飛揚草的價格
尚不明確。
2、小飛揚草的選購方法
本品常纏繞成團塊狀。莖纖細,直徑0.1厘米左右、多分枝,長10~15厘米,灰綠色至灰褐色。葉細小,對生,常皺縮,展平為橢圓形至長圓形,長0.4~0.8厘米,基部偏斜,邊緣有微細鋸齒,常近于無柄。葉腋間常有花或果。氣微辛,味淡。以莖幼嫩、葉多、灰綠色者為佳。
3、小飛揚草的保存方法
夏、秋間采收。拔取全株、抖凈泥沙。曬干。
飛揚草[圖]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別名】大飛揚、大乳汁草、節(jié)節(jié)花
【來源】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 飛揚草 Euphorbia hirta L.,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集,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體有乳汁。莖基部膝曲狀向上斜升,單一或基部叢生,被粗毛,上部的毛更密,不分枝或下部稍有分枝。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披針狀長圓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1~3厘米,寬0.5~1.3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偏斜不對稱,邊緣有鋸齒,稀全緣,兩面被毛,下面及沿脈上的毛較密;托葉膜質,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邊緣剛毛狀撕裂早落。夏季開淡綠色或紫色小花,杯狀聚傘花序多數(shù)排成緊密的腋生頭狀花序;總苞寬鐘形,外面被密生短柔毛,頂端4裂;腺體4,漏斗狀,有短柄及花瓣狀附屬物。朔果卵狀三棱形,被貼伏的短柔毛。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山坡、山谷、路旁或叢林下,多見于砂質土壤上。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西、廣東、四川、云南等省區(qū)。
【化學成份】全草含黃酮甙類:黃鼠李甙(xanthorhamnin)、槲皮甙,兩種三萜類化合物:蒲公英酮及蒲公英醇。此外,尚含肌醇、沒食子酸等。
【藥理作用】1、抑菌試驗:飛揚草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微苦、微酸,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用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炎,腸道滴蟲,消化不良,支氣管炎,腎盂腎炎;外用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附方】1、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消化不良,腸道滴蟲:飛揚草2~10兩。水煎,分2~4次口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飛揚草[圖]的相關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飛揚草[圖]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其實人的很多疾病的發(fā)生都是與飲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想要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食療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其中各種中藥材發(fā)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大飛揚草這味中藥。
【別名】大飛羊(《生草藥性備要》),飛揚、神仙對坐草、節(jié)節(jié)花、大號乳仔草、蠔刈草、貓仔癀、大乳草、木本奶草、金花草、蜻蜒草(《福建民間草藥》),白乳草、過路蜈蚣、螞蟻草(《閩南民間草藥》),天泡草(《廣東中藥》),大乳汁草、奶子草、九歪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假奶子草、癬藥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奶母草(《衛(wèi)生簡報》(3):11,1971)。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 飛揚草 的 全草 或 帶根全草 。夏、秋間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木,被粗毛,含白色乳汁,通常由莖基部分枝。枝常淡紅色或淡紫色,匍匐狀或擴展,長15~40厘米。葉對生;卵形至矩圓形,長1~4厘米,基部略狹而偏斜,邊緣有小鋸齒,中部通常有紫斑;托葉小,線形。杯狀花序多數(shù)密集成腋生頭狀花序;總苞寬鐘形,外被柔毛,頂端4裂;腺體4,漏斗狀,有短柄及花瓣狀附屬物;花單性,無花枝:雌雄花同生于總苞內;雄花多數(shù),雄蕊1;雌花單1,生于花序中央,子房3室,花柱3。蒴果闊卵形,長約1.5毫米,被毛,三角形?;ㄆ谌?。
【生境分布】生于曠地、路旁、園邊。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產廣東,福建等地。
【性狀】干燥帶根全草,長15~30厘米。根細長彎曲;莖圓柱形,粗1~3毫來,稍屈曲,紅棕色,有不規(guī)則的淺縱皺及小疣點,節(jié)明顯,被黃綠色粗毛;質堅脆易斷,斷面木質白色,中空;葉多卷縮,紙質易碎;葉腋有花序,花細小,極多,干縮,或帶蒴果。氣弱而特異。
【性味】辛酸,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通乳,滲濕,止癢。治急性腸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癰,乳癰,疔瘡,腫毒,濕疹,腳癬,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①治赤白痢疾:大飛揚草五至八錢。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用開水燉服。
【臨床應用】①治療急性腸炎及菌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根據(jù)以上的綜合來講,大飛揚草還是具有一定的藥理療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大飛揚草應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食用,不要過量。
導讀:中草藥大飛揚草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大飛揚草的功效與作用、大飛揚草圖片、大飛揚草的藥用價值、大飛揚草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大飛揚草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大飛揚草簡介大飛揚草圖片大飛揚草的功效與作用大飛揚草的藥用價值大飛揚草的藥用附方大飛揚草的配伍應用大飛揚草的臨床應用大飛揚草的副作用大飛揚草簡介
大飛揚草,為大戟科大戟屑植物飛揚草的干燥全草。全草長20~50厘米,地上部分被毛。根細長彎曲,表面土黃色。莖近圓柱形,直徑1~3毫米,表面黃褐色或淺紅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白色,中空。葉對生,皺縮,紙質易碎,完整葉展平后呈披針狀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3厘米,寬0.5~1.3厘米,灰綠色至褐綠色,先端急尖,基部偏斜,邊緣有細鋸齒。杯狀聚傘花序密集呈頭狀,腋生。氣弱而特異,味微苦。
大飛揚草圖片
大飛揚草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通乳,滲濕,止癢。治急性腸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癰,乳癰,疔瘡,腫毒,濕疹,腳癬,皮膚瘙癢。
1、《生草藥性備要》:治浮游虛火,敷牙肉腫痛。
2、《嶺南采藥錄》:煎水洗疥癩。
3、《福建民間草藥》:消癰解毒,利尿止痢。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祛風止癢,通乳。治腸炎,痢疾,皮炎,濕疹,皮膚瘙癢,腳癬,產后少乳。
大飛揚草的藥用價值
【藥名】大飛揚草
【別名】大乳汁草,奶子草,天泡草。
【來源】飛揚草為大戟科植物飛揚草的帶根全草。
【炮制】揀去雜質,整理潔凈,切段,篩去泥屑。
【性味】微辛、酸,寒。
【歸經(jīng)】歸肺、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風止癢,止血。用于濕熱瀉痢,衄血、尿血。外用治皮炎,濕疹,疥癬,皮膚瘙癢,外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6-9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大飛揚草的藥用附方
1、治赤白痢疾:大飛揚草五至八錢。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用開水燉服。
2、治小便不通,淋血:鮮大飛揚草一至二兩。酌加水煎服,日服兩次。
3、治疔瘡:大飛揚草鮮葉一握,加食鹽、烏糖各少許,搗爛外敷。
4、治肺癰:鮮大飛揚全草一握,搗爛,絞汁半盞,開水沖服。
5、治乳癰:大飛揚全草二兩和豆腐四兩燉服;另取鮮草一握,加食鹽少許,搗爛加熱水外敷。
6、治小兒爛頭瘡,黃水浸淫,染生耳面者:飛插草一握,酌加水煎,洗滌。
7、治小兒疳積:大飛揚草一兩,豬肝四兩。燉服。
8、治帶狀皰疹:鮮飛揚全草搗爛取汁,加雄黃末五分調勻,涂抹患處。
9、治腳癬:鮮飛揚草三兩,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三至五天,取浸液外擦。
大飛揚草的配伍應用
1、配金銀花:金銀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熱解毒?!侗静萁?jīng)疏》謂其:善于化毒,故治癰疽、腫毒、瘡癬、楊梅、風濕諸毒,誠為要藥。二藥配伍,相互促進,共奏清熱解毒之效,故凡熱毒內蘊,疔瘡癰腫等證皆可用之。
2、配夏枯草:兩者皆為清熱解毒之品,夏枯草辛苦而寒,最善清熱泄火,疏通郁滯,清癰散結力佳。二藥伍用,相輔相助,使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通滯散結之力倍增。可用于療瘡癰腫,尤以用于乳癰初起為佳,既可內服,又可外敷,收效甚捷。
3、配蒼術:蒼術苦溫燥烈,辛香發(fā)散,為治濕佳品,入里能燥脾濕,統(tǒng)治上、中、下三焦?jié)裥?,走外可散風濕,以除留滯經(jīng)絡肢體之風濕。二藥相伍,相使合用,使蒼術得寒而不燥,相輔相助,祛風除濕力量增強,用于風濕痹證、濕疹、腳痹、皮膚瘙癢等。
4、配當歸:本品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之功,為療疔瘡瘍要藥,當歸乃活血之品,能散瘀,消腫止痛。二藥相配,一走氣分,二走血分,相輔相成,同奏解毒散瘀,泄壅通滯之功效。臨床對于熱毒壅滯血脈所致的腫痛初起,腫脹疼痛,無論內癰或外癰,均可選用。
5、配王不留行:王不留行上能通乳汁,下可通閉經(jīng),其性走而不守,善利血脈,為治乳癰要藥。因血乳同源,血滯則乳閉,血行則乳下,乳汁暢流,血脈通利,則乳癰可消。二藥配伍,相輔相成,使活血通乳,解毒散癰作用增強。
6、配木通:木通入血分,能降心火,導心經(jīng)濕熱從小便而出,兼能宣通血脈,下乳,利小便兼能通大便。二藥配伍,相須為用,互相促進,共奏清熱瀉火,宣通滲利之功,可用于淋證尿血,乳汁不通等證。
大飛揚草的臨床應用
1、治療急性腸炎及菌痢
飛揚草每日~5兩,水煎分3次服;或制成片劑,每次片,日服3~4次。據(jù)2000余例急性菌痢及腸炎用各種不同劑量及劑型治療觀察,治愈率約在90%左右。據(jù)1743例菌痢的分析,膿血便消失最快為1天,最慢為9天,在3天內消失者78%;退熱時間最短6小時,最長為4天,在1天內退熱者占68%;糞便轉陰時間最短2天,最長10天。如糞檢幾次為陽性者,藥量可加倍,往往可使糞檢迅速轉陰,亦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
2、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飛揚草4兩,桔梗3錢,加水煮沸2小時,濾汁再煎,將兩次藥液合并過濾濃縮到60毫升,每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為一療程,連服二個療程。據(jù)128例觀察,近期控制33例(25.8%),顯效36例(28.1%),好轉46例(36.2%)。飛揚合劑對慢性氣管炎的咳嗽,咳痰及肺部干濕性羅音近期療效較好,但平喘作用不夠理想;年齡越大、病程越長、體質越弱,療效越差;單純型比喘息型療效較好;屬于中醫(yī)分型之虛寒型效果較差。如個別病人有頭暈、便溏及感冒者,仍可繼續(xù)服藥。
大飛揚草的副作用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有致瀉作用。
以上就是一些大飛揚草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飛揚草的藥用價值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主治:肺癰;乳癰;痢疾;泄瀉;熱淋;血尿;濕疹;腳癬;皮膚瘙癢;疔瘡腫毒;牙疳;產后少乳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飛揚草的副作用
脾胃虛寒者忌用飛揚草。
飛揚草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飛揚草治菌痢、腸炎:小飛揚草三至五錢。水煎服。(《文山中草藥》)
2、飛揚草治小兒急驚:乳汁草二兩,洗凈搗爛,合米泔水攪勻,去渣煎沸,沖蜜糖服。(《嶺南草藥志》)
3、飛揚草治瘧疾:生乳汁草四兩,水煎,沖紅砂糖適量,在發(fā)作前二小時服。(《嶺南草藥志》)
4、飛揚草治痢疾:乳汁草一兩,老茶葉五錢。煎水,沖蜜糖服。(《嶺南草藥志》)
5、飛揚草治小兒爛頭瘡、黃水浸淫,染生耳面者:飛插草一握,酌加水煎,洗滌。
6、飛揚草治皮膚瘙癢,皮炎,濕疹,痔瘡出血:小飛揚鮮品適量煎水洗患處。(《文山中草藥》)
7、飛揚草治乳癰:乳汁草和片糖搗爛敷患處,有消炎退腫之效。(《嶺南草藥志》)
8、飛揚草治赤白痢疾:大飛揚草五至八錢。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用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9、飛揚草小兒腹瀉:小飛揚草1斤,番石榴葉、山大顏各半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重度脫水者要適當輸液。(《福建民間草藥》)
10、飛揚草治小便不通、淋血:鮮大飛揚草一至二兩。酌加水煎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11、飛揚草治乳癰:大飛揚全草二兩和豆腐四兩燉服;另取鮮草一握,加食鹽少許,搗爛加熱水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12、飛揚草治小兒疳積:大飛揚草一兩,豬肝四兩。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13、飛揚草治疔瘡:大飛揚草鮮葉一把,加食鹽、烏糖各少許,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14、飛揚草治肺癰:鮮大飛揚全草一握,搗爛,絞汁半盞,開水沖服。(《福建民間草藥》)15、飛揚草治帶狀皰疹:鮮飛揚全草搗爛取汁,加雄黃末五分調勻,涂抹患處。(《福建中草藥》)
小飛揚草的藥用價值
別名:呢仔草、細葉飛揚草、細飛揚、乳汁草、千根草。
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inn.的干燥全草。
性味:酸澀,微涼。
功效:清熱解毒,斂瘡止癢。
主治:外治飛瘍瘡、天皰瘡、爛頭胎毒、皮膚痕癢,生用1至2兩,或干用5錢至1兩,清水煎,外洗患處。內治瘧疾,痢疾,泄瀉,濕疹,乳癰,痔瘡。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煎水熏洗患處。
藥材性狀:本品常纏繞成團塊狀。莖纖細,直徑0.1厘米左右、多分枝,長10~15厘米,灰綠色至灰褐色。葉細小,對生,常皺縮,展平為橢圓形至長圓形,長0.4~0.8厘米,基部偏斜,邊緣有微細鋸齒,常近于無柄。葉腋間常有花或果。氣微辛,味淡。以莖幼嫩、葉多、灰綠色者為佳。
藥理作用:本品對雌豚鼠可使乳腺加快發(fā)育及泌乳。本品可解熱、鎮(zhèn)痛、抗炎,還可止瀉。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還有利尿和緩瀉作用。
化學成分:全草含巨大戟萜醇乙酸酯(Ingenol acetate)、環(huán)木菠蘿烯醇(Cycloartenol)、槲皮素、鼠李素-3-鼠李糖苷、蒲公英賽醇、無羈萜及β-香樹脂醇等。地上部分含飛揚草鞣質等?;ê]食子酸。
小飛揚草的副作用
尚不明確。
小飛揚草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書籍記載】千根草為一年生匍匐矮小草本,含白色乳汁,全株被疏柔毛;莖多分枝,長可達15厘米,紅色。單葉對生,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長4~8毫米,鈍頭,基部歪斜,全緣或具細齒,兩面被疏柔毛或無毛;托葉膜質,披針形,長1~1.5毫米。夏季開花,杯狀花序單生或排成聚傘花序狀,腋生,花序梗極短;總苞陀螺狀,長約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頂5裂;腺體4,漏斗狀,具花瓣狀附屬物;無花被;子房3室,蒴果有3棱,長約1.5毫米,被短柔毛;種子具縱溝紋4~6條。
【附方】
1、細菌性痢疾:小飛揚草0.5~1兩。水煎,2次分服。
2、小兒腹瀉:小飛揚草1斤,番石榴葉、山大顏各半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重度脫水者要適當輸液。
小飛揚草是一種中藥材的名稱,在我國的南方地區(qū)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而且在寶島臺灣,也是可以找到它的。作為一種中藥材,雖然小飛揚草的名氣沒有常見中藥材的名氣更大,或者是沒有名貴中藥材的價值更高,但是它也發(fā)揮著自身的作用。那么,小飛揚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酸、澀、苦,性涼。
歸經(jīng)
歸脾、胃、大腸經(jīng)。
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止癢。
主治
用于痢疾,腸炎,過敏性皮炎,濕疹,皮膚瘙癢,乳癰。
相關配伍
1、治血?。盒★w揚草30g。水煎服。
2、治小兒疳積:小飛揚草、地耳草、白花蛇舌草各10g,豬肝30g。水煎服。
3、治小兒腹瀉:小飛揚草、鐵掃帚、葉下珠、雞眼草各10g。水煎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者30-60g),或搗汁煎。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形態(tài)特性
一年生草本。根纖細,長約10厘米,具多數(shù)不定根。莖纖細,常呈匍匐狀,自基部極多分枝,長可達10-20厘米,直徑僅1-2(3)毫米,被稀疏柔毛。葉對生,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長4-8毫米,寬2-5毫米,先端圓,基部偏斜,不對稱,呈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細鋸齒,稀全緣,兩面常被稀疏柔毛,稀無毛;葉柄極短,長約1毫米,托葉披針形或線形,長1-1.5毫米,易脫落?;ㄐ騿紊驍?shù)個簇生于葉腋,具短柄,長1-2毫米,被稀疏柔毛;總苞狹鐘狀至陀螺狀,高約1毫米,直徑約1毫米,外部被稀疏的短柔毛,邊緣5裂,裂片卵形;腺體4,被白色附屬物。雄花少數(shù),微伸出總苞邊緣;雌花1枚,子房柄極短;子房被貼伏的短柔毛;花柱3,分離;柱頭2裂。蒴果卵狀三棱形,長約1.5毫米,直徑1.3-1.5毫米,被貼伏的短柔毛,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長卵狀四棱形,長約0.7毫米,直徑約0.5毫米,暗紅色,每個棱面具4-5個橫溝;無種阜。花果期6-11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園地、路旁或山坡草地濕潤的沙質土上。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福建、臺灣等地。
小飛揚的簡介
別名細葉飛揚草、小乳汁草、蒼蠅翅、飛揚草、痢子草、乳汁草、痢疾草。
一年生草本,根纖細,長10-15厘米,直徑2-3.5毫米,常不分枝,少數(shù)由末端分枝。莖直立,自基部分枝或不分枝,高15-30厘米,直徑1-3毫米,無毛或被少許短柔毛。葉對生,狹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2.5厘米,寬4-8毫米,先端鈍或圓,基部圓形,通常偏斜,不對稱,邊緣全緣或基部以上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有時略帶紫紅色,兩面被稀疏的柔毛,或上面的毛早脫落;葉柄極短,長1一2毫米;托葉三角形,分離或合生。苞葉2枚,與莖生葉同形。
花序數(shù)個簇生于葉腋或枝頂,每個花序基部具纖細的柄,柄長3-5毫米;總苞陀螺狀,高與直徑各約1毫米或稍大;邊緣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腺體4,邊緣具白色或淡粉色附屬物。雄花數(shù)枚,微伸出總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長于總苞;子房三棱狀,無毛;花柱3,分離;柱頭2淺裂。蒴果三棱狀,長約1.5毫米,直徑約2毫米,無毛,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卵棱狀,長約1.2毫米,直徑約0.8毫米,每個棱面具數(shù)個皺紋,無種阜?;ü?-12月。
產于長江以南的江西、臺灣、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云南;近年在我國北京發(fā)現(xiàn)逸為野生的現(xiàn)象。生于曠野荒地,路旁,灌叢及田間。廣布于世界熱帶和亞熱帶。
小飛揚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清熱利濕,收斂止癢。細菌性痢疾,腸炎腹瀉,痔瘡出血;外用治濕疹,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
作用:
1、細菌性痢疾:小飛揚草0.5-1兩。水煎,2次分服。
2、小兒腹瀉:小飛揚草1斤,番石榴葉、山大顏各半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重度脫水者要適當輸液。
小飛揚的市場信息
1、小飛揚的價格
尚不明確。
2、小飛揚的選購方法
干燥全草長約13厘米左右,根小。莖細長,粗約1毫米,紅棕色,稍被毛,質稍韌,中空。葉對生,多皺縮,灰綠色或稍帶紫色,花序生于葉腋,花小,干縮。有的帶有三角形的蒴果。
3、小飛揚的保存方法
夏、秋間采收。拔取全株、抖凈泥沙。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