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柰的功效和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茖W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山柰的功效和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山奈也經常被叫做沙姜,山奈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一般情況下,山奈的根莖是可以直接入藥的,而且有些人還將山奈當做是香料來供人們食用,有些人可能平時沒有聽說過山奈這種藥物,也不知道山奈所具有的的功效以及作用,那山柰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下面介紹山柰的功效和作用。
山奈的功效與作用
1、山奈能溫中消食
溫中消食是山奈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對人類的胸部脹滿以及腹部冷痛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它性質溫和能調理脾胃,也能提高作業(yè)幫的消化能力,減少消化不良癥狀的發(fā)生。
2、山奈能消腫止痛
山奈能消腫也能止痛,還能祛風除濕,它對人類的關節(jié)腫痛和風濕關節(jié)痛都有明顯治療作用,治療時最好能與其他祛風除濕的中藥材一起搭配使用,這樣會讓治療效果更加出色。除此以外山奈還能治療牙痛,人們出現牙痛時可以直接把山奈研末外敷。
中藥山奈(沙姜)的禁忌
中藥山奈藥用功效雖然出色,但是平時使用時也有一些禁忌存在,最重要的就是那些陰虛血虧和胃部有郁火的人群不能服用,不然會對身體健康不利。
中藥山奈(沙姜)的食用方法
中藥山奈入藥以后可以煎制服用,平時當香料時可以與雞肉和牛肉還有豬肉等肉類食材一起燉制,能起到提味增鮮的重要作用。另外中藥山奈還是制作鹵汁和五香料的重要材料。
食用山奈的注意事項
秋末冬初,當地上莖葉枯黃時,挖取1~3年生根莖,洗去泥土,除去須根,橫切成片,用硫磺熏一天后,曬干。使用部分為姜科植物沙姜的根莖,沙姜指的就是山奈。
山柰的根莖含有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為桂皮酸乙酯、龍腦、莰烯。根莖尚含有山柰酚和山柰素,有散寒去濕及辟穢的作用。山柰在明代《本草綱目》記載:“山柰俗訛為三柰,又訛為三賴,皆土音也?;蛟票久嚼?,南人舌音呼山為三,呼辣為賴,故致繆誤,其說甚通”,“山柰生廣中,人家栽之。根葉皆如山姜,作樟木香氣,土人食其根如食姜,切斷暴干,則皮赤黃色,肉白色,古之所謂廉姜,恐其類也”。山奈適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納谷不香,腸鳴腹瀉者,不思飲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食用山奈有內服和外服兩種方式,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或搐鼻。不過,山奈一次不宜食用過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經腎臟排泄過程中會刺激腎臟,并產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癥狀。由于山奈性質溫熱,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況下才作為食療應用。
Ys630.com相關知識
山柰的藥用價值
功效:行氣溫中,消食,止痛。
主治: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或搐鼻。
沙姜(山奈)味辛、性溫,入胃經;
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理氣止痛的功效;
適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腸鳴腹瀉者,納谷不香,不思飲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本草綱目》:“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痛,寒濕霍亂?!?《本草匯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諸證?!?/p>
溫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損傷,牙痛。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品匯精要》:辟穢氣;為末擦牙,祛風止痛及牙宣口臭。
《綱目》: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氣痛,寒濕霍亂,風蟲牙痛。
《本草匯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諸證。
《嶺南采藥錄》:治跌打傷,又能消腫。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靈仙等分,水煎服。
山柰的副作用
山奈味辛、性溫,入胃經;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理氣止痛的功效;適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腸鳴腹瀉者。納谷不香,不思飲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山柰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本草正義》:山柰,李氏《綱目》稱其辛溫,謂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氣痛,寒濕霍亂,蓋味辛溫而氣芳香,辟寒行氣,因亦與砂仁、蔻仁諸物相近,故治療亦約略似之。又謂治風蟲牙痛,則亦專行陽明,可作引經藥,用與甘松同,必非辛溫之物,可以獨治陽明風火。
2、《品匯精要》:辟穢氣;為末擦牙,祛風止痛及牙宣口臭。
3、《綱目》: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氣痛,寒濕霍亂,風蟲牙痛。
4、《本草匯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諸證。
5、《嶺南采藥錄》:冶跌打傷,又能消腫。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靈仙等分,水煎服。
6、山奈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當歸、甘草等分。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瀕湖集簡方》)
7、山奈治風蟲牙痛:肥皂一個,去穰,內入三賴、甘松各三分,花椒、鹽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滿為度,用面包、煉紅,取研為末,每日擦牙。(《攝生眾妙方》)
8、山奈治一切牙痛:山柰子二錢(用面裹煨熱),麝香半錢。為細末,每用三字,口噙溫水,隨牙痛處一邊鼻內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中藥山柰[圖],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山柰[圖]在調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三藾、沙姜、山辣
【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 山柰 Kaempferia galanga L.的干燥 根莖 。冬季采挖,洗凈,除去須根,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塊狀,單生或叢生,淡綠色,芳香;根從根狀莖上生出,粗壯,多數。葉通常2枚,相對而生,幾乎無柄,平臥地上,水平開展,質薄,圓形或寬卵形。8~9月開花,穗狀花從兩葉間生出,有花4~12朵,白色,晨開午調,芳香,花管筒細長。果實為朔果。
【性狀】本品多為圓形或近圓形的橫切片,直徑1~2cm,厚0.3~0.5cm。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皺縮,有的有根痕或殘存須根;切面類白色,粉性,常鼓凸。質脆,易折斷。氣香特異,味辛辣。
【鑒別】(1)本品粉末類黃白色。淀粉粒眾多,主為單粒,圓形、橢圓形或類三角形,多數扁平,直徑5~30μm,臍點、層紋均不明顯。油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0~130μm,壁較薄,胞腔內含淺黃綠色或淺紫紅色油滴。螺紋導管直徑18~37μm。色素塊不規(guī)則形,黃色或黃棕色。
【含量測定】照揮發(fā)油測定法(附錄Ⅹ D 乙法)測定。本品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4.5%(ml/g)。
【性味】辛,溫。
【歸經】歸胃經。
【功能主治】行氣溫中,消食,止痛。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6~9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綱目》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了解到了中藥山柰[圖]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山柰[圖]。
黃花山柰是一種藥材,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我們可以適當的食用黃花山柰,由于很多的人對于黃花山柰還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石竹花、巖白姜、土山奈、水馬鞭、若竹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黃花大苞姜的全草。
【原形態(tài)】黃花大苞姜,叢生草本,高15-30cm。葉5-9片;無柄或具極短的柄;葉舌圓形,膜質,長不及2mm;葉片被針形,長5-14cm,寬1-2cm,先端長尾狀漸尖,基部急尖,質薄,無毛,最下部的一片葉明顯比上部的小?;ㄐ蝽斏?;苞片2-3枚,被針形,長3-5cm,先端尾狀漸尖,內有花l-2朵;花萼管狀,長l-1.5cm;花冠黃色,管長約3cm,花冠裂片被針形,長約Icm;側生退化雄蕊橢圓形,長約1.2cm;唇瓣黃色,寬卵形,長1.5-2cm;花絲短,花藥長約3mm;藥隔附屬體長圓形,長約4mm。果卵狀長圓形,長約1cm,先端有宿萼。花期4-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下陰濕處。
【功能主治】解毒;祛風濕。主蛇咬傷;;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黃花山柰的相關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黃花山柰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黃花山柰來治療一些疾病。
保和顆粒是一種健胃消食的一種藥物,類似于那種健胃消食片,我們一般吃進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進入到胃里面進行消化的過程,我們的胃是可以用來儲存食物的,胃出現問題以后,有很多的藥物能夠醫(yī)治,其中就包括保和顆粒,不同的藥物它們的功效跟作用也各不相同,那么保和顆粒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神曲甘辛性溫,消食健胃,長于化酒食陳腐之積;萊菔子辛甘而平,下氣消食除脹,長于消谷面之積。三藥同用為臣,能消各種食物積滯。食積易于阻氣、生濕、化熱,故以半夏、陳皮辛溫,理氣化濕,和胃止嘔;茯苓甘淡,健脾利濕,和中止瀉;連翹味苦微寒,既可散結以助消積,又可清解食積所生之熱,均為佐藥。諸藥配伍,使食積得化,胃氣得和,熱清濕去,則諸癥自除。
保和丸功效有:1.助消化:本方可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胰液分泌量,提高胰蛋白酶的濃度和分泌量。2.調節(jié)胃腸功能:本方能抑制小鼠胃排空和家兔十二指腸自發(fā)性活動,拮抗乙酰膽堿、氯化鋇、組織胺所致家兔和豚鼠離體回腸痙攣性收縮,也可部分解除腎上腺素對腸管的抑制,故本方有較好的解痙止痛及止瀉的作用。3.保肝、利膽:方中連翹、陳皮、茯苓具有保肝作用;半夏、陳皮可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膽道的輸送功能而有利膽作用。4.鎮(zhèn)吐:方中半夏、連翹具有較強的鎮(zhèn)吐作用;茯苓有一定的鎮(zhèn)靜作用,有助于嘔吐的緩解。5.抗?jié)儯罕痉侥軠p少胃酸分泌量和總酸排出量,故本方具有較好的抗?jié)儯龠M損傷粘膜修復的作用。6. 抑菌:山楂、連翹、萊菔子、茯苓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及陰性菌有抑制作用;半夏有抗真菌的作用;連翹有抑制病毒的活性。
保和丸就是主要針對于腸胃功能主治的一種藥物,它的功效與作用中就有在腸胃功能方面的療效。保和丸主要是對于腸胃功能減退、急性和慢性的胃炎、消化不良以及降壓降脂上的功效是非常大的,這些就是保和丸的功效與作用所表現出來的一些功用價值。注意事項忌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體虛無積滯者不宜服用。不適用于因肝病或心腎功能不全所致之飲食不消化,不欲飲食,脘腹脹滿者。身體虛弱或老年人不宜長期服用。小兒用法用量,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天麻的功效:
祛風濕,止痛、行氣活血。
天麻的作用:
1、鎮(zhèn)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對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頭痛、中毒性多發(fā)性神經炎等,有明顯的鎮(zhèn)痛效果。近年來,經一些醫(yī)療單位1000多例患者的臨床試用,有效率達90%。
2、鎮(zhèn)靜作用:有的醫(yī)療單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療神經衰弱和神經衰弱綜合癥病人,有效率分別為89.44%和86.87%。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樞興奮作用,還有加強戊巴比妥納的睡眠時間效應。
3、抗驚厥作用:天麻對面神經抽搐、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癲癇等的一定療效。還有緩解平滑肌痙攣,緩解心絞痛、膽絞痛的作用。
4、降低血壓作用:天麻能治療高血壓。久服可平肝益氣、利腰膝、強筋骨,還可增加外周及冠狀動脈血流量,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5、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顯著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天麻對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保護和調節(jié)作用,能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飛行人員的腦保健食品或腦保健藥物。日本用天麻注射液治療老年癡呆癥,有效率達81%。
藥理作用
1.鎮(zhèn)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對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頭痛、中毒性多發(fā)性神經炎
天麻等,有明顯的鎮(zhèn)痛效果。近年來,經一些醫(yī)療單位1000多例患者的臨床試用,有效率達90%。2.鎮(zhèn)靜作用:有的醫(yī)療單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療神經衰弱和神經衰弱綜合癥病人,有效率分別為89.44%和86.87%。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樞興奮作用,還有加強戊巴比妥納的睡眠時間效應。
3.抗驚厥作用:天麻對面神經抽搐、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癲癇等的一定療效。還有緩解平滑肌痙攣,緩解心絞痛、膽絞痛的作用。
4.降低血壓作用:
天麻能治療高血壓。久服可平肝益氣、利腰膝、強筋骨,還可增加外周及冠狀動脈血流量,對心臟有保護作用。5.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顯著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天麻對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保護和調節(jié)作用,能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飛行人員的腦保健食品或腦保健藥物。日本用天麻注射液治療老年癡呆癥,有效率達81%。
木香功效:
行氣滯宜生用,止瀉痢宜煨用。芳香不宜久煎。
1、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常配砂仁、陳皮同用。
2、用于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可配川楝、枳殼同用。
3、健脾消滯??烧{胃腸滯氣。治療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可配人參、白術、砂仁、半夏、附子、赤茯芩等同用。
木香食療作用:
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大腸經,芳香行散,可升可降。
1、行氣止痛,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2、理氣疏肝,用于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
3、健脾消滯,可調胃腸滯氣。治療腹痛、腹瀉、里急后重。
本品辛溫香散,能升能降,通理三焦之氣,尤其善行胃腸之氣而止痛,兼有健脾消食之功,凡脾胃大腸氣滯所致諸證均為常用之品。
木香知識介紹:
木香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云木香生產于我國云南麗江地區(qū);川木香主產于四川安縣、阿壩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廣木香過去曾由印度、緬甸等地經廣州進口,故稱廣木香。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須根,切段,縱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以香氣濃郁者為佳。生用或煨用。
生姜的功效:
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
功用: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fā)汗、止嘔、解毒等作用,特別對于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適用于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后,急以姜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生姜的作用:
1、降溫提神 增進食欲:
因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揮發(fā)油;還有姜辣素、樹脂、淀粉和纖維等。所以,姜在炎熱時節(jié)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等作用;可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癥狀;生姜還有健胃,增進食欲的作用,夏令氣候炎熱,唾液、胃液的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姜,會增進食欲;生姜對胃病亦有緩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所引發(fā)的疼痛、嘔吐、泛酸、饑餓感等用生姜50克煎水喝,可使癥狀迅速消除。
蜈蚣的功效:
蜈蚣具有息風鎮(zhèn)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瘡瘍,瘰疬,毒蛇咬傷等證。
現代臨床上還用于治療結核?。ńY核性胸膜炎、結核性肋膜炎、肺結核、散發(fā)性結核、骨結核、乳腺結核及頸淋巴結核等),癌癥(食道癌、乳腺癌、皮膚癌、肺癌、子宮癌、唇腺癌等)。
蜈蚣的作用:
1、抗腫瘤作用:蜈蚣提取物對動物移植性腫瘤有一定作用。
2、抗菌作用:本品水浸液對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體外試管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對葡萄球菌,八疊桿菌、綠膿桿菌、白色念球菌并不顯示直接的抑制作用。
3、促進免疫功能: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服藥前血清IgG和E玫瑰瑰花環(huán)形成率分別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明顯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
【功能主治】祛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主驚風,癲癇;痙攣抽搐;中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