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隨著社會的進(jìn)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xué)問,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調(diào)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rèn)真地踐行。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半枝連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里面都會種植,一些半枝蓮,半枝蓮有盆栽的,也有直接栽在土壤里面的,半枝蓮開出來的花各種各樣,有粉的,白的,紫的,是特別好的一種裝飾植物,而且半枝蓮這種植物的存活率是特別高的,幾乎不需要怎么打理,將它的種子播下去就會自己長出來,那么半支蓮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半枝蓮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帶著你的疑問隨小編來了解下吧。半枝蓮具有抑菌、祛痰的功效。半枝蓮百分之五十煎劑是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的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而且食用半枝蓮還具有祛痰的功效。
半枝蓮用于瘡癰腫毒、腸癰、肺癰、毒蛇咬傷等,均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的功效。半枝蓮的功效與作用比較多,它不僅可以內(nèi)服、外敷,還可以與清熱解毒藥配伍,例如治肺癰,就可以與薏苡仁、魚腥草、桔梗等配伍。
別名:狹葉韓信草、通經(jīng)草、紫連草、并頭草、牙刷草、水韓信、溪邊黃芩、金挖耳、野夏枯草、言草兒、半向花、偏頭草、四方草、耳挖草、小號向天盞、狹葉向天盞
性味:味辛;苦;性寒。
功效: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腫。
主治:熱毒癰腫;咽喉疼痛;肺癰;腸癰;瘰疬;毒蛇咬傷;跌打損傷;吐血;衄血;血淋;水腫;腹水及癌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半枝蓮的藥用價值很高,對身體的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好處,所以我們在使用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合理利用才能對身體更健康。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jī)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半枝蓮飲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鼠牙半支蓮30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腫消癰。主發(fā)背,對口,癰腫,疔瘡。
【用法用量】上藥一味搗汁,陳酒和服。渣敷留頭,取汗而愈。
【摘錄】《本草綱目拾遺》卷五引《百草鏡》
【處方】鼠牙半枝蓮1兩。
【功能主治】大毒,發(fā)背,對口、冬瓜、騎馬等癰。初起者消,已成者潰,出膿亦少。
【用法用量】搗汁,陳酒和服。渣敷留頭,取汗而愈。
【摘錄】《綱目拾遺》卷五引《百草鏡》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半枝蓮飲的作用與功效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中藥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很早的時候中藥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中藥對疾病治療也有很令人滿意的效果,中藥的種類很多,那么你知道活血連這種藥材嗎?
【別名】墨七、土莎連(《藥學(xué)學(xué)報》10:692,1965)。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 鞘柄烏頭 的 根 。夏、秋季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塊狀,微傾斜,黑褐色,有多數(shù)須根。基生葉1~3枚,葉柄長12~16厘米,光滑無毛,微帶紫紅色,基部擴(kuò)展:葉片近圓形,5~7掌狀分裂,裂片基部楔形,先端有不等的缺刻,圓齒頂端有小凸尖;上面深綠色,有疏散的黃色,下面灰白色,脈上疏生黃毛;莖生葉3~5??偁罨ㄐ颍叨鄶?shù)花;萼片5,紫色,上萼片圓筒形;花瓣2;雄蕊多數(shù);心皮3。蓇葖果3,不等大。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陰叢林中。分布四川、貴州、湖北、陜西等地。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咳喘,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磨涂。
【附方】①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活血連、趕血王各三錢。泡酒服。(《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辭典》
以上只是介紹了活血連的部分功效和作用,其實它還具有其他效果,在這里就不一一道來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專門來看看醫(yī)書上記載的功效和事項。
很多人對中藥洪連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藏黃連、兔耳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大萼兔耳草、全緣兔草或短筒兔耳草的根及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5-20cm。根狀莖粗壯,多橫走,直徑7-12mm,根多數(shù),條形,簇生,根頸外無殘留的老柄。莖1-2條,肥壯,蜿蜒上升,長超出葉?;~多數(shù),蓮座狀;葉柄長47cm,邊緣有翅,基部擴(kuò)大成鞘狀;葉片卵狀長圓形,長4-9cm,先端漸尖或鈍,基部楔表,邊緣具不整齊的鋸齒;莖生葉多數(shù),無柄,與基生葉相似而較小。穗狀花序長8-10cm,細(xì)柔,外彎,下部花疏稀,上部花稠密;苞片卵形,先端漸尖,全緣或具齒;花萼佛焰苞狀,闊大,膜質(zhì),后方淺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至近圓形,有短緣毛;花冠藍(lán)紫色,被包于萼內(nèi),花冠筒稍弓曲,與唇部近等長,上唇倒卵圓形,下唇3裂,裂片反針形;花絲短,貼生于上唇基部邊緣:花柱伸出花冠筒外,柱頭2裂。花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600-5300m的高山灌木隙地及高山草地上。
【性狀】性狀鑒別(1)大萼兔耳草全草長10-20cm。根莖葉圓柱形,略彎曲,節(jié)間緊密,形似蠶體,長2-10cm,直徑3-6mm,表面深棕褐色或紫褐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灰黃色或棕褐色,有3-7個白色的點狀維管束,排列成環(huán)。根著生于根莖,長3-9cm,直徑約0.2cm,表面深棕褐色。上部莖生葉及莖已枯萎,莖直徑0.1-0.2cm,棕色;基生葉具長柄,葉片多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狀橢圓形,長3-5cm,寬2-3cm,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疏鋸齒,灰綠色或黃綠色;葉脈背面略呈淡紫色。穗狀花序頂生,長2-8cm;苞片葉狀,花小,淡紫色或深紫色;花萼佛焰苞狀,具2淺齒;花冠管彎曲,上部二唇形。氣微,味略苦。
【藥理作用】1.抗?jié)冏饔茫罕酒匪崛∥铮á瘢?g/kg在麻醉大鼠以冰醋酸造成化學(xué)損傷性胃潰瘍后第1日開始灌胃給藥,連續(xù)用藥7天, 第8日處死動物,以潰瘍面積和潰瘍?nèi)莘e為指標(biāo),結(jié)果表明Ⅰ能明顯促進(jìn)大鼠慢性胃潰瘍的愈合,有抗?jié)冏饔谩?/p>
【毒性】給予10只大鼠Ⅰ25g/kg灌胃,觀察1星期,無一死亡。小鼠腹腔注射Ⅰ的 半數(shù)致死量為38.2g/kg。
【鑒別】1.取本品粉末(20目)5g,加乙醇50ml,于水浴提取30分鐘,提取液通過10g氧化鋁柱后,再用乙醇20ml洗脫,洗脫液減壓濃縮至10ml,加水10ml,用石油醚50ml振搖5分鐘,分取水層,加入等量正丁醇萃取3次,分別濃縮正丁醇及水提取液至各為2ml。
【性味】味苦;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降血壓;調(diào)經(jīng)。主急慢性肝炎;腎炎;肺膿瘍;高血壓;月經(jīng)常不調(diào);乳腺癌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或研末;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
我們知道了洪連的功效與作用,洪連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內(nèi)容可以幫到大家!
雷公連是一種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的藥材,科學(xué)健康地食用的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疾病治療是可以帶來很大功效的?,F(xiàn)在我們就具體去了解一下雷公連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Amydrium
【別名】大醫(yī)藥、大軟筋藤、九龍上調(diào)、野紅苕、青藤、雷公藥、風(fēng)濕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雷公蓮的全株。
【原形態(tài)】雷公連,附生藤本。莖較細(xì)弱,粗3-5mm,借氣生根緊貼于樹干上,節(jié)間長3-5cm。葉柄上面具槽,基部擴(kuò)大,長8-15cm,上部有長約1cm的關(guān)節(jié),葉柄鞘達(dá)關(guān)節(jié),撕裂狀脫落;葉片革質(zhì),表面亮綠色,背面黃綠色,鐮狀披針形,全緣,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長13-23cm,寬5-8cm,常一側(cè)為另一側(cè)寬的2倍;中肋表面平坦,背面隆起,側(cè)脈與中肋成30度銳角斜伸,然后弧形上升,邊緣連接,細(xì)脈網(wǎng)狀。花序柄淡綠色,長約5.5cm;佛焰苞肉質(zhì),蕾時綠色,席卷為紡錘形,上端漸尖,長約7cm,中部粗2.2cm,盛花時展開成短舟狀,近卵圓形,長約8-9cm,黃綠色至黃色;肉穗花序倒卵形,長約4cm,粗約1.8cm,梗長0.5-1cm?;▋尚?,子房頂部五至六邊形,柱頭無柄;花絲基部寬,長約4mm,藥隔線形,藥室長圓形,從頂部外向縱裂。漿果綠色,成熟時黃色、紅色,味臭。種子1-2顆,棕褐色,倒卵狀腎形,長約2mm。花期6-7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常綠闊葉林中樹干上或石崖上。
【性味】味辛;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舒筋活絡(luò);祛瘀止痛。主風(fēng)濕麻木;心絞痛;骨折;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株:味辛、微苦、性涼。有祛瘀生新、鎮(zhèn)痛的功能。用于骨折、跌打、心絞痛。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雷公連,了解了雷公連的效果和作用,雷公連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雷公連在養(yǎng)生學(xué)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半枝蓮是目前的一種中成藥,一般也被很多的醫(yī)學(xué)界利用,半枝蓮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抑制腦瘤的發(fā)作,包括艾氏腹水癌,也是可以通過這種中藥來進(jìn)行抑制,除此之外,針對不少的癌癥患者有著廣泛的使用,針對胃癌腫瘤疾病,在臨床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抑制真菌止咳化痰,調(diào)理脾胃。
1.半枝蓮的藥理作用
該品含有生物堿、黃酮類甙、甾體以及酚類、鞣質(zhì)等。其所含的半枝蓮素,系一種黃酮類化合物(2,5-二羥基-6,7,8-三甲氧基黃酮),此外,還有另兩種黃酮類化合物漢黃苓素(5,7-二羥基-8甲氧基黃酮)和5-羥基-7, 8-二甲氧基黃酮。動物實驗證實,半枝蓮對肉瘤180、艾氏腹水癌、腦瘤22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日本學(xué)者在通過體外實驗對800種中藥作抗腫瘤活性篩選時發(fā)現(xiàn)有88種中藥對腫瘤細(xì)胞增殖的抑制率在 90%以上,其中半枝蓮對JTc-26瘤細(xì)胞體外抑制率達(dá)100%,其對正常細(xì)胞的抑制率則僅為50%。在觀察這些中藥的臨床抗腫瘤療效時發(fā)現(xiàn),即使是對治療乏術(shù)的晚期腫瘤,亦有改善癥狀、抑制腫瘤增殖和延長患者生命的作用。
實驗還證實,用美藍(lán)試管法,半技蓮對急性粒細(xì)胞型白血病細(xì)胞有輕度抑制作用;用細(xì)胞呼吸法,對急性粒細(xì)胞型白血病細(xì)胞和抑制率大于75%。半枝蓮制劑還對W256.U14.S186.EAC、ESC等動物腫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5]除抗癌作用外,該品還有抑
菌、利尿、止咳、平喘等多種藥理作用。
2.半枝蓮在臨床治療癌癥的應(yīng)用
半枝蓮在臨床治療癌癥中,應(yīng)用十分廣泛,多與白花蛇舌草、半邊蓮等組成復(fù)方配伍用于多種腫瘤的治療,臨床有大量報道。
a、胃癌
有報道,以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制成復(fù)方丸劑三寶功德丹,治療中晚期胃癌182例。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并用地骨皮、枸杞子各10g煎湯沖服,患者用藥1個月~10年。結(jié)果:基本治愈(癥狀消失,胃鏡檢查癌變消失,存活3年以上)46例,顯效52例,好轉(zhuǎn)45例,無效39例。
川楝子是一種藥用價值比較高的植物,可以緩解各種疼痛,可以治療頭癬,還能殺蟲驅(qū)蟲,抑制呼吸中樞、抗肉毒、抗中毒、抗真菌、促進(jìn)腸道消化等。正因如此,川楝子在醫(yī)學(xué)中的臨床應(yīng)用也比較高,可以制作成很多藥物,解決各種健康問題,幫助治療各類病患。下面,就為大家詳細(xì)介紹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
一、川楝子的功效作用
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主脘腹脅肋疼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頭癬。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①《本經(jīng)》:主溫疾、傷寒太熱煩狂,殺三蟲疥竊,利小便水道。
②《藥性論》:主人中大熱,狂,失心躁悶,作湯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綱目》:治諸疝、蟲、痔。
⑤《醫(yī)林纂要》:瀉心火,堅腎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莖痛引脅,遺精,積聚,諸逆沖上,溲下血,頭痛,牙宣出血,殺蟲。
二、川楝子的藥理作用
1、驅(qū)蟲作用
本品有驅(qū)蛔蟲作用,有效成分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強(qiáng),與山道年相比,作用緩慢而持久。低濃度(1:5000-9000)川楝素對整條豬蛔蟲及其節(jié)段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表現(xiàn)為自發(fā)活動增強(qiáng),間歇地出現(xiàn)異常的劇烈收縮,運動的規(guī)律破壞,持續(xù)10-24小時。被認(rèn)為川楝素是對蛔蟲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還能使蟲體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謝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應(yīng)求而導(dǎo)致收縮性痙攣而疲勞,最后使蟲體不能附著腸壁而被驅(qū)出體外,因此臨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蟲時間較遲,約24-48小時,排出蟲體多數(shù)尚能活動。
2、對呼吸中樞的抑制作用
在大白鼠上記錄膈神經(jīng)放電和膈肌肌電,觀察川楝素對呼吸的作用,結(jié)果表明,大劑量川楝素(2mg/只,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對中樞的抑制作用。延腦呼吸中樞部位直接給川楝素(0.01-0.15mg/只)的實驗支持上述結(jié)論。中樞興奮藥尼可剎米對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輕微的對抗作用。川楝素對清醒家兔皮層自發(fā)電活動未見明顯的影響。
3、抗肉毒中毒的動物的作用
川楝素對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時內(nèi)給藥治療,其存活率可達(dá)80%以上;對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時治療,可治愈半數(shù)以上;對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護(hù)作用;與抗毒血清合用,可明顯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經(jīng)一肌肉接頭處對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4、抗真菌
苦楝子醇浸液有較強(qiáng)的抑制真菌作用。
5、促進(jìn)腸運動
川楝子有促進(jìn)腸肌張力的作用,可引起痙攣性收縮而致腹痛腹瀉,因而驅(qū)蛔時可不另用瀉藥。
三、臨床應(yīng)用
1、治療急性乳腺炎
將苦楝子連皮和仁,搗碎曬干,炒微黃,研細(xì)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錢,紅糖2兩,用黃酒或開水100~200毫升沖服,每日~2次,連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診時未化膿者34例,服藥2~4次,均在3天內(nèi)治愈。
2、治療頭癬
苦楝子烤黃研成細(xì)末,用熟豬油或凡士林調(diào)成50%油膏。先將患者頭發(fā)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凈瘡痂,再以5~10%明礬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約厚2~3毫米),每日1次,連續(xù)10天為一療程,一般2~3個療程可愈。該方法共治發(fā)癬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參連散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jīng)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參連散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人參、黃連(共為細(xì)末)各等分,麝香少許,冰片少許。
【功能主治】疙瘩翻。先寒后熱,渾身發(fā)疙瘩,赤紫黑色,漸至大,惡寒發(fā)熱。
【摘錄】《松峰說疫》卷三
【處方】人參半兩,胡黃連半兩,黃連(去須)半兩,丹砂(研)1兩,雄黃(研)1兩。
【制法】上為散,用豬膽1枚取汁和藥,卻入膽中,掛于風(fēng)道。一月取下,去膽皮再研極細(xì)。
【功能主治】急勞。寒熱潮發(fā),肌熱,心煩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人參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七
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你對參連散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嗎?但參連散畢竟是中藥方劑,可能有些人的體質(zhì)會不太適合,所以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蒼連湯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蒼連湯應(yīng)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處方】蒼術(shù)(米泔制)黃連(姜汁炒)陳皮 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神曲(炒)各3克 吳茱萸(炒)砂仁各1.5克 甘草0.9克
【制法】上藥銼一劑。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清胃和中。主胃病吐酸,屬于濕熱痰濁而成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溫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三
【處方】蒼術(shù)(米泔制)1錢,黃連(姜汁炒)1錢,陳皮1錢,半夏(姜汁炒)1錢,茯苓(去皮)1錢,神曲(炒)1錢,吳茱萸(炒)5分,砂仁5分,甘草3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吐酸。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溫服。
【摘錄】《回春》卷三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蒼連湯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蒼連湯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藿連湯以幾種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藥食同源的純天然中醫(yī)配方,經(jīng)現(xiàn)代先進(jìn)工藝技術(shù)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藿連湯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處方】正雅連2.1克(姜汁炒)紫厚樸(姜汁炒)藿香葉各3克 生姜3片 大棗3枚
【功能主治】治小兒熱吐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熱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三
【處方】正雅連7分(姜汁炒),紫厚樸(姜汁炒)1錢,藿香葉1錢。
【功能主治】小兒熱吐不止。熱吐者,面赤唇紅,吐次少而出物多,乳片已消,色黃,遍身發(fā)熱而煩躁。夏月多此證。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3個,水煎,熱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三
以上就是對藿連湯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藿連湯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jìn)行。
俗話說,物質(zhì)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人們在現(xiàn)如今生活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對養(yǎng)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醫(yī)方劑一直都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那么連殼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黃連 枳殼各60克(銼,以槐花120克同炒,去槐花)
【制法】上藥研末,蒸餅為丸。
【功能主治】清熱理氣,涼血止血。治濕熱內(nèi)傷,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每次50~70丸,用溫開水送下。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處方】黃連2兩,枳殼2兩(銼)。
【制法】上用槐花4兩同炒,去槐花,為末,蒸餅為丸。
【功能主治】解絡(luò)脈之結(jié)。主內(nèi)傷經(jīng)絡(luò)便血。
【用法用量】方中槐花用量原缺,據(jù)《雜病源流犀燭》補(bǔ)。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服用連殼丸來進(jìn)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對于連樸飲,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連樸飲。
【處方】制厚樸6克 川連(姜汁炒)石菖蒲 制半夏各3克 香豉(炒)焦山梔各9克 蘆根60克
【功能主治】清熱化濕,理氣和中。治濕熱蘊伏,霍亂吐利,胸脘痞悶,口渴心煩,小便短赤,舌苔黃膩?,F(xiàn)用于腸傷寒,急性胃腸炎屬于濕熱并重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備注】方中黃連清熱燥濕,厚樸理氣化濕,均為君藥,焦梔、香豉清郁熱,除煩悶,蘆根清熱生津,均為臣藥,石菖蒲芳香化濁,制半夏化濕和中,均為佐使藥。諸藥相伍,共奏清熱化濕,理氣和中之效。
【摘錄】《霍亂論》卷下
【處方】制厚樸2錢,川連(姜汁炒)1錢,石菖蒲1錢,制半夏1錢,香豉(炒)3錢,焦梔3錢,蘆根2兩。
【功能主治】行食滌痰。主濕熱蘊伏而成霍亂。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溫病學(xué)講義》引作“王氏連樸飲”。
【各家論述】《溫病學(xué)講義》:本方以川連苦寒清熱化濕,厚樸苦溫理氣化濕,半夏降逆和胃,菖蒲芳香化濁,梔子、豆豉清宣郁熱,蘆根清利濕熱,生津止渴。
【摘錄】《霍亂論》卷四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連樸飲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連樸飲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