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泄葉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血液這種中藥一般都是用來給患者進行崔泄的,因為患者如果發(fā)生腹脹的現象,就會感覺肚子特別不舒服,上上不去,下又下不來,這個時候就需要吃一些可以通便的食物,
功效,將胃里面的雜物和衛(wèi)青一起排出去就會好了,而瀉葉這種熱帶植物就能夠滿足這個要求,那么泄葉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瀉熱行滯,通便,利水。用于:熱結積滯,便秘腹痛,水腫脹滿。
禁忌
體虛、孕婦、經期及哺乳期禁服。用量過大,易致腹痛、惡心嘔吐。
番瀉葉又名旃那葉、泡竹葉,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小葉,原產國外,現我國廣東、海南、云南等地亦有引種栽培。
番瀉葉,是一種中醫(yī)里常用的藥材,它主要是用于潤腸、通便的。現在的一些減肥保健品中常含有番瀉葉。
番瀉葉為豆科草本植物狹葉番瀉Cassia angustifolia Vahl和尖葉番瀉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葉。其近于成熟的果莢(番瀉莢senna pod)功用與葉相同,服后腹痛的副作用較小。中醫(yī)認為本品性寒,味甘苦,歸大腸經,具有瀉熱行滯,通便,利水的功效。
番瀉葉的功效與作用
番瀉葉
現代研究發(fā)現番瀉葉具有瀉下、抗菌、止血、解痙等藥理作用。近年來,其被國內外主要用作腹部及腸道各種影象檢查前或手術前腸道清潔準備,主治各種便秘,特別是老年性及頑固性便秘;對腹部術后腸功能恢復也有促進作用。也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膽囊炎、急性胰腺炎。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導瀉劑。但其不良反應也日趨增多。
(一)藥理作用
第1步瀉下作用。
番瀉葉中含蒽酮衍化物,其瀉下作用及刺激性較含蒽醌類之其他瀉藥更強,因而瀉下時可伴有腹痛。其有效成分主要為番瀉甙A、B,經胃、小腸吸收后,在肝中分解,分解產物經血行而興奮骨髓盤神經節(jié)以收縮大腸,引起腹瀉,番瀉的作用較廣泛而強烈,并
認為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適合。
第2步抗菌。
番瀉類植物可產生許多具有經濟價值的化合物,除有瀉下作用外,某些番瀉葉還有抗菌、抗生素及解毒樣作用。番瀉葉的水浸劑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倒卵葉番瀉葉的醇取物對多種細菌(葡萄球菌及白喉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其水提取物則僅對傷寒桿菌有效。耳葉番瀉的種子有降低犬空腹血糖的作用,全草中還含有強心甙。
第3步止血作用。
對胃、十二指腸出血有效。用本品水浸液于胃鏡下噴灑于胃出血處,直視可見有即刻止血作用。番瀉葉總甙200mg/kg腹腔注射可明顯縮短小鼠出血時間。番瀉葉口服,可便血小板數及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時間、凝血活酶時間、血漿復鈣時間和血塊收縮時間縮短。此外,本品對鹽酸和消炎痛所致大鼠胃粘膜損傷的保護作用也有利于對胃、十二指腸出血的防治。
第4步肌肉松弛。
能阻斷神經一肌肉接頭處沖動傳遞,有松弛橫紋肌的作用。番瀉葉能對抗乙酰膽堿所致的平滑肌痙攣,使腸管逐漸恢復正常蠕動。
第5步關于清潔腸道。
放射科腹部平片,結腸和腎盂造影攝片,以及外科腹部手術前,都喜歡使用番瀉葉清潔腸道,病人也感到方便。即使清潔得不夠理想,還可以再行清潔灌腸。經80多年實踐,已經逐漸得到推廣。
ys630.COm精選閱讀
大黃泄熱湯是由幾種中藥材經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大黃泄熱湯的相關信息。
【別名】泄熱湯
【處方】大黃2兩,澤瀉2兩,黃芩2兩,梔子仁2兩,芒消2兩,桂心2兩,大棗30枚,石膏8兩(碎,綿裹),甘草1兩(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心勞熱,口中生瘡,大便難,閉塞不通,心滿痛,小腹熱。
【用法用量】泄熱湯(《圣濟總錄》卷九十二)?!肚Ы稹酚型ú?。
【注意】忌海藻、生蔥、菘菜。
【摘錄】《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大黃泄熱湯采用傳統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濟泄丹在中醫(yī)學上屬于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中藥方劑。根據相關的一些醫(yī)學研究上認為,這樣的中藥試劑十分的安全、有效,適合很多疾病的癥狀,下面就去認識下濟泄丹這種方劑吧。
【處方】木香1兩,丁香1兩,信(另研)1兩,粉霜(另研)1錢,五靈脂1兩半,肉豆蔻半兩,訶子(去油,春4錢半,夏3錢半以上,秋3錢半以下,冬4錢半以上),硇砂(春3錢半,夏3錢,秋3錢,冬3錢半)。
【制法】上為末,好糯米粉煮餅為丸,生朱砂,麝香為衣;大人丸如芥菜子大,小兒丸如菜子大。
【功能主治】脾虛積冷,胃脘停寒,食物多傷,不能克化,心下堅滿,二脅脹痛,霍亂吐瀉,中酒痰逆;小兒五疳八痢,乳食失節(jié),蛔蟲上攻,時發(fā)潮熱,食癖,奶胎瘧,食瘧;婦人胎前產后血塊。
【用法用量】小兒1歲每服3丸,3歲每服5丸,大小加減服。大人每服1兩末加江子末半錢,每服15-20丸,隨湯物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引《經驗秘方》
今天給大家講解了一些關于濟泄丹的食療方法等,你是否有記住一些呢,其實如果生病的話不僅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應該在飲食上多加注意,這樣才會讓身體更快的恢復健康。
說到補泄石斛丸,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石斛1兩(去根,銼),牛膝半兩(去苗),萆薢半兩(銼),獨活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芎?半兩,羚羊角屑半兩,天麻半兩,海桐皮半兩(銼),桂心半兩,干蝎半兩(微炒),沉香半兩,山茱萸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酸棗仁半兩(微炒),補骨脂半兩(微炒),五加皮半兩,當歸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生干地黃1兩,檳榔2兩,鹿茸半兩(去毛,涂酥炙微黃),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腳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
使用補泄石斛丸來恢復注定不會是個太快的治療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所改善的。對于一些疾病我們應該及早預防。
補泄防勞丸的做法你知道了嗎?積累點點滴滴健康知識會給您的身體帶來意想不到收獲哦。
【處方】木香(不見火)12分,檳榔12分,大黃(生)12分,大麻仁12分,枳殼(麩炒,去瓤)1分,桂心(去粗皮,不見火)1分,萆薢1分,牛膝10分(酒浸),訶子(去核)4分,山茱萸(去核)4分,芎?4分,獨活4分,前胡4分,羚羊角屑4分,附子(炮去皮)。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開胸膈,調脾胃,除風毒。主干濕腳氣,浮腫,筋脈疼痛,行步不得,氣沖心腹,不思飲食,元氣弱不敢服瀉藥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1日1次。微泄為度。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八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補泄防勞丸,我們知道補泄防勞丸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大家知道細葉桉葉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細葉桉葉的藥用價值吧。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 細葉桉 的 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細葉桉,又名:褐桉樹。
【生境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有栽培。
【化學成份】葉和小枝中含揮發(fā)油0.5~0.9%,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對-聚傘花素、蒎烯、水芹烯和枯醛等。
【藥理作用】用試管內雙倍稀釋法證明,50%細葉桉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濃度為1:1280)、肺炎雙球菌(1:10240)、乙型鏈球菌(1:2560)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變形桿菌、綠膿桿菌作用較弱,對大腸桿菌無抑菌作用。
【性味】《陸川本草》:"辛苦,平。"
【功能主治】《陸川本草》:"治感冒,咳嗽,氣脹腹痛,泄瀉下痢,跌打損傷;外治毒瘡,潰瘍,并可作沖洗消毒劑。"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以上就是細葉桉葉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細葉桉葉,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大葉櫻葉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大葉櫻葉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大葉桂櫻的葉。
【原形態(tài)】大葉桂櫻,常綠喬木,高10-25m。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具皮孔,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粗壯,有1對扁平的基腺;托葉線形,早落;葉生寬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或寬長圓形,長10-19cm,寬4-8cm,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具稍密的粗鋸齒,齒頂有黑色硬腺體;兩面無毛。花常兩性;總狀花序單生或2-4個簇生于葉腋,長2-6cm,被短柔毛;萼筒鐘形,萼片5裂;花瓣5,圓形,白色,無毛;雄蕊25-35;子房無毛,花柱稍短或風與雄蕊等長,有時雌蕊敗育。核果橢圓形,褐色至黑褐色,表面光滑?;ㄆ?-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500m壓制疏密雜木林中或山谷、溝邊闊葉林下及林緣。
【化學成份】葉含山柰酚(kaempferol),蕓香甙(rutin)。
【功能主治】止痢。主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9-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大葉櫻葉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大葉櫻葉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中藥須葉藤葉對于大多人來說已經是很熟悉了。但實際上,了解中藥須葉藤葉的功效與作用的人并沒有多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來源】藥材基源:為須葉藤科植物須葉藤的葉。
【原形態(tài)】須葉藤 多年生藤本。莖的基部常木質,借葉尖的延伸卷須纏繞于其他樹上。葉片披針形,長7.5-13cm,寬0.7-2cm,無毛,葉脈多數,平行;葉鞘緊接。圓錐花序頂生,寬2.5-7.5cm;花無?;蚓叨坦#厣?,有香味;苞片呈鱗片狀;花被片白色,卵狀長圓形,外輪的長約2mm,內輪的長約2.5mm,較狹;雄蕊6,花絲伸出,長約4mm,花藥橢圓形,長約0.5mm;子房狹,棍棒狀,柱頭3,有很多乳突。果球形,熟時紅色,直徑5-6mm,內含種子1顆?;ā⒐?-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潮濕的林中。
【功能主治】斂瘡。主創(chuàng)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須葉藤葉的藥用價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須葉藤葉藥用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眾所周知麻黃調心泄熱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可是大家對于麻黃調心泄熱湯的功效了解多少呢?麻黃調心泄熱湯到底應該怎么吃呢?想知道這些的話,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別名】麻黃湯
【處方】麻黃4兩,生姜4兩,細辛5兩,子芩5兩,茯苓5兩,芍藥5兩,白術2兩,桂心1兩,生地黃(切)1升。
【功能主治】調心泄熱。主心脈厥大,小腸熱,齒齲嗌痛。
【用法用量】麻黃湯(《千金方衍義》卷十三)。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心脈厥大,言左寸沉伏而按之益大應指,厥厥動搖。故宜生地黃、黃芩清利伏熱,即以麻、桂、姜、辛辛溫散結,茯苓、白術填其空以杜火氣之復入,芍藥為地黃之佐使。
【摘錄】《千金》卷十三
通過文章我們對麻黃調心泄熱湯有了個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對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麻黃調心泄熱湯時一定要經過中醫(yī)師的指導,無論它有無副作用我們都不應該胡亂服用。
甜葉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植物。這種植物一般都是用來制作甜菊素的。當然,甜葉菊也可以在直接用來泡水飲用的。適量的喝一些甜葉菊水的話,對于人體健康的好處也很多,比如說可以強身健體,可以治療糖尿病,還有著降低血壓的功效。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甜葉菊的相關知識!
一、甜葉菊的基本介紹
甜葉菊,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八十年代初引進種植,是新型糖源植物。甜菊葉,是一款大部分人都熟知的甘味料。用甜菊葉為原料精制出的甜菊素,有砂糖200倍的甜味。
二、甜葉菊的功效
多少年來,人們習慣用甘蔗等植物來提取白糖、紅糖、葡萄糖等。這些糖有營養(yǎng),熱量也高,吃多了對健康有一定影響,例如小朋友吃多了容易蛀牙,大人吃多了會引起肥胖病、動脈硬化癥,糖尿病患者更要嚴格禁止吃糖。后來人們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了比糖甜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并且熱量又不高的糖精,用來彌補白糖等的不足。不過,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糖精對人體也有不良的影響。
甜葉菊的發(fā)掘和利用給人類帶來了福音。試驗表明,甜葉菊糖不但對人體沒有任何不良影響,相反,它還有降血壓、強壯身體、治糠尿病等藥用價值,它不但奪得了“甜味世界”的冠軍,還被稱作“時髦的甜味品”。
甜葉菊還與沙棘等組合研制成用于減輕中藥湯劑苦澀味的中藥伴侶。并且不會引起血糖升高。
三、甜葉菊的禁忌
甜葉菊雖然營養(yǎng)豐富,甜葉菊的功效與作用也很多,但是甜葉菊不可大量長期飲用。甜葉菊是糖中之王,胃為中和之府,過寒,過熱都會引起腹瀉。甜葉菊味甘性寒,大量飲用會導致胃寒而腹瀉。孕期的人應該注意,最忌腹瀉易傷元氣!甜葉菊有治療高血壓的功效。但是甜葉菊不屬于茶類,屬菊科草本植物,不可大量長期飲用。
中藥對我們的身體有著不同的功效,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味中藥:毛葉柿葉,它具體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紫藿香、澀藿香
【來源】藥材基源:為柿科植物巖柿的葉。
【原形態(tài)】小喬木或喬木,高達14m,通常5-6m。多分枝,小枝纖細,密生灰褐色絨毛,葉互生;葉柄纖細,長2-5mm,密被黃褐色絨毛;葉片薄革質,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2-3.5(-6)cm,寬1-1.3(-2.5)cm,先端鈍或急尖,有短尖頭,基部楔形、鈍或圓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和側脈上密生黃褐色柔毛,側脈每邊3-4條。雄花序單生小枝葉腋,有1-4朵花;花萼鐘形,4深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外面密生貼柔毛;花冠白色,壺形,僅四脊上有白柔毛,裂片4,卵形;雄蕊16,每2枚連生成對。雌花單生,白色,花萼長約5mm,生伏毛,4深裂,裂片近卵形,先端急尖,有髯毛;子房和花柱有伏毛,花柱4,柱頭2淺裂。漿果卵形,徑約1cm,熟時由黃色變紅色至紫黑色,先端有小尖頭?;ㄆ?-5月,果期10月至次年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2700m的山地灌叢、山谷、混交林中,河邊或石灰?guī)r山上。
【性味】微苦;澀;辛;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胃;解瘡毒。主慢性腹瀉;小兒消化良;瘡癤;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鮮品煎水洗;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就是對毛葉柿葉的功效與作用的詳細介紹,在對它選擇的時候,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斜葉榕葉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斜葉榕葉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半邊刀
【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镄比~榕的葉。
【原形態(tài)】喬木,高5-20m。全株有乳汁。單葉互生;葉柄粗短,長6-15mm;托葉卵狀披針形,略彎曲,長約7mm;葉片革質,變異很大,通常兩側不對稱,斜菱狀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17cm,寬3-6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鈍,一邊稍闊,全緣或中部以上有波狀角;葉背略粗糙,有微小的瘤狀突起體,基出脈3條,側脈5-7對,網脈在背面稍明顯。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或成對腋生,扁球形或球狀梨形,直徑5-8mm,成熟時黃色,頂部有臍狀突起,下端聚狹成柄,長5-10mm,微被柔毛;基部有少數苞片;雄花、癭花著生于同一花序托內壁,雄花生于近口部,花被片4-6;雄蕊1,花絲短,有退化雌蕊;癭花花被片與雄花相似,子房近球形,花柱側生;雌花著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內,花被片4,子房斜卵形,略具乳頭狀突起,花柱側生。瘦果?;?、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于山地林中或曠地、水旁。
【性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活血通絡。主咳嗽;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有關斜葉榕葉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起到幫助。雖然斜葉榕葉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明日葉其實我們在菜市場當中是不常見的,很多的人都沒有吃過明日葉,也不知道明日葉的功效與作用。但是在一些地區(qū),卻有種植和采摘明日葉的習慣。因為經常吃明日葉的話,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除此之外,很多的醫(yī)學數據也顯示,明日葉還有很多的功效與作用。
明日葉是一種被人們譽為“長壽草”的草本植物。它含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及多種礦物質,因此常吃不僅可提高人體免疫力,而且還能延年益壽。其實,明日葉除了有食用價值外,它還具有藥用價值。
明日葉又被稱為明月草、長壽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明日葉簡介
明日葉又被稱為明月草、長壽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有日本長壽島之稱的八丈島上。明日葉被譽為“21世紀的健康食物”,它富含特有成分查爾酮和香豆素及人體需要的多種礦物質、纖維素、蛋白質、維生素。如今,在日本、韓國、臺灣等地,明日葉已經成為“健康、活力、長壽”的全能食物。
明日葉的作用與功效
國際權威專家日本大阪藥科大學馬場貴美江教授等研究發(fā)現,明日葉具有抗衰老、抗?jié)?、抗血栓、抗癌、降血壓、調節(jié)血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血糖、提高人體免疫力等作用。地上部或全草:有清熱,利尿,強壯,催乳之效。治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癥,狹心癥,心悸,糖尿病,肝病,肝硬化,感冒,氣喘,蓄膿癥,胃腸病,風濕病,座骨神經痛,失眠癥,乳汁不足,肺癌,胃癌。
明日葉除了有食用價值外,它還具有藥用價值。
明日葉的藥用價值
嫩莖葉可作蔬菜食用,著名生物專家對明日葉分析發(fā)現其莖、葉含有多種維生素、胡蘿卜素、16種氨基酸和苯烯苯基酮等成份,可作為天然綠色蔬菜直接食,故享有“神奇植物”之美稱。明日葉具有獨特的芳香,可解魚、肉的腥膻味;莖葉水煮后變的柔軟可口,作蔬菜時可炒食、炸食、涼拌,氽湯或做成茶汁。其全草可供藥用,野菜食用或藥用,據說有抗癌、防止細胞老化、調理慢性病之效。
明日葉的吃法
將明日葉鮮葉4片先用淡鹽水浸泡片刻,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放入嘴里嚼碎咽下,每日2~3次。明日葉進入11月份后生長緩慢,葉子來源就少了,可在明日葉生長旺季摘些葉子曬干放到冬季煮水喝,有同樣療效。一般食用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就可見到比較明顯的效果。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服用明日葉期間不能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