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的性味歸經是什么?
真正的養(yǎng)生是什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生活中經常流傳這些關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陳皮的性味歸經是什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對中醫(yī)有一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中藥材當中有一種被稱之為陳皮的東西,其實它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是很常見的,只不過很多人并不太了解罷了。其實陳皮就是用橘子皮制作而成的,自己在家動手也可以做。那么從中醫(yī)治療方面來說,陳皮的性味歸經到底都是一些什么呢?
中藥陳皮性味歸經及功效作用
陳皮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
陳皮功效:理氣和中,燥濕化痰,利水通便。
陳皮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噦逆,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滿悶,頭目眩暈,水腫,小便不利,大便秘結,乳癰瘡癬,中魚蟹毒、酒毒。
中藥陳皮作用
1、抗炎作用
2、祛痰作用www.cndadi.net
3、改善心血管功能
4、對胃腸道平滑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中藥陳皮功效的應用(僅供參考)
1、中藥陳皮理氣和中。陳皮氣香性溫,辛散苦降,長于理氣滯,和脾胃,燥濕邪,消脹滿,為治脾胃氣滯濕阻之要藥,故常用于脾胃不和,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噦逆等證。食積不化,胃失和降,脘腹脹痛,噯腐嘔逆者,可與山楂、神曲、半夏等相配。濕濁阻中,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多與蒼術、厚樸、甘草配伍,以燥濕健脾和胃;若脾虛氣滯,癥見腹痛喜按,不思飲食,食后腹脹者,宜與黨參、白術、茯苓等同用,以益氣健脾調中;脾虛氣滯較甚,飲食不消,脘腹痞悶者,可與枳實、白術相伍,以健脾消積除痞。
2、中藥陳皮燥濕化痰。陳皮辛散溫通,氣香而燥,既能行肺氣之壅滯,又能燥濕濁而化痰,故常用于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滿悶,頭目眩暈等證。凡痰濕壅肺,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痰多,胸膈脹悶者,多與半夏、茯苓配伍,以燥濕化痰止咳;若治寒痰留飲,胸悶咳嗽者,宜與干姜、良姜等同用,以溫中化痰止咳。
中藥陳皮用法用量參考
氣虛體燥、陰虛燥咳、吐血及內有實熱者慎服。用量:6-10g
ys630.coM延伸閱讀
在我們國家,有很多中藥材存在,每一種中藥材都可以發(fā)揮出一定的治療功效,當然這也是建立在正確使用的前提下。不過中藥也是藥,所以平時生活中怎么使用還是有所忌諱的,實在不行就去問一問醫(yī)生,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少犯一些錯誤。那么,防風性味歸經到底是什么呢?
防風,中藥名。別名銅蕓、回云、回草、百枝、百種。是一種藥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涼爽氣候,耐寒,耐干旱,主產于河北、黑龍江、四川、內蒙古等地。防風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溫。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的功效。
入藥部位
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
性味
味辛、甘,性微溫。
歸經
歸膀胱、肺、脾、肝經。
功效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主治
用于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正,脾虛濕盛。
相關配伍
1、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錢,甘草、防風各六錢,黃連五錢,以三味熬取濃汁,次下蕤仁膏,日點。(孫氏《集效方》)
2、骨蒸煩熱及一切虛勞煩熱,大病后煩熱,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兩,防風一兩,甘草(炙)半兩。每用五錢,生姜五片,水煎服。(《濟生方》)
3、小便淋澀:三物木防己湯∶用木防己、防風、葵子各二兩。 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克。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禁忌
陰血虧虛、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血虛發(fā)痙、陰虛火旺者慎用。
炮制方法
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生理特性
防風為多年生草本,高30-2000px。根粗壯,長圓柱形,有分枝,淡黃桂冠色,根斜上升,與主莖近等長,有細棱?;ㄆ?-9月,果期9-10月。其喜涼爽氣候,耐寒,耐干旱。宜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不宜在酸性大,粘性重的土壤中種植。
附子這種中藥可以用來治療四肢發(fā)冷和出冷汗的癥狀,服用后可以對身體進行元氣的補充,如果腎陽不足的話,也可以通過附子來進行治療的,附子這種中藥要想讓藥效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就需要使用藥引子,不然就會讓其功效大減,甚至還會失去作用,那么附子性味歸經是什么?
第一,附子性味歸經是什么?性味與歸經:大辛,大熱。有毒。入心、脾、腎經。功效。回陽救逆,溫脾腎,散寒止痛。
第二,臨床應用:用于厥逆亡陽、脈微欲絕等癥。附子辛烈而熱,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脈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功效,常配合人參、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陽厥逆者,用附子、人參外,須再加龍骨、牡蠣等固澀斂汗藥;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脈微,可以用參、附、龍、牡配合麥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陽救陰。
第三,用于腎陽不足、畏寒肢冷,脾陽不振、腹痛、便溏等癥。附子功能峻補元陽,益火之源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凡腎陽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陽萎、尿頻之癥,皆可應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絲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陽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癥,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氣溫脾的的黨參、白朮、干姜、炙甘草等藥同用。用于風寒濕痹、周身骨節(jié)疼痛等癥。附子藥性溫熱,能祛除寒濕,因此對風濕痹痛屬于寒氣偏勝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與桂枝等品合用。
附子性味歸經是什么?附子性味。性大熱,味辛、味甘,有毒。附子歸經:入心經、腎經、脾經(臟腑歸屬:歸心經、腎經、脾經中藥)中藥附子功效與主治功能。附子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附子主治。用于亡陽厥逆,肢冷脈微,陽痿宮冷,脘腹冷痛,陰寒水腫,風寒濕痹。
靈芝屬于一種效果十分強大的中藥材,不過對于沒有生活在山區(qū)的朋友們來說,見到野生靈芝的幾率幾乎就是為零的。但是在一些偏遠的山區(qū),因為還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山上很可能會見到一些野生靈芝。那么問題來了,靈芝的性味歸經在中醫(yī)上來說到底是什么呢?
性味歸經
性溫,味淡。
功能主治
滋補強壯。用于健腦、消炎、利尿、益腎。
形態(tài)特征
菌蓋木栓質,腎形,紅褐、紅紫或暗紫色,具漆樣光澤,有環(huán)狀棱紋和輻射狀皺紋,大小及形態(tài)變化很大,大型個體的菌蓋為20×10cm,厚約2cm,一般個體為4×3cm,厚0.5~1cm,下面有無數(shù)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每毫米內有4~5個,管口圓形,內壁為子實層,孢子產生于擔子頂端。菌柄側生,極少偏生,長于菌蓋直徑,紫褐色至黑色,有漆樣光澤,堅硬。孢子卵圓形,8~11×7cm,壁兩層,內壁褐色,表面有小疣,外壁透明無色。
分布區(qū)域
主要產于安徽、江西、云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
生長環(huán)境
夏、秋季多生于林內闊葉樹的木樁旁,或木頭、立木、倒木上,有時也生于針葉樹上,有栽培。
生長習性
靈芝為腐生菌,由于可寄生在活樹上,故又稱為兼性寄生菌。生長的溫度為3~40℃范圍,以26~28℃最佳。在基質含水量接近200%,空氣相對濕度90%,pH5~6的條件下生長良好。靈芝為好氣菌,子實體培養(yǎng)時應有充足的氧氣和散射的光照。
靈芝糖漿:靈芝200g,防腐劑適量,蔗糖600g。取靈芝,粉碎成粗粉,用乙醇適量浸泡7天,壓榨,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適量。濾渣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靜置,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加入上述濃縮液、蔗糖和防腐劑,煮沸溶解,濾過,加水至1000ml,混勻,即得。本品為棕色粘稠液體;味甜、微苦。本品乙醇液加茚三酮試液顯藍紫色。比重應不低于1.24。凡用人工培植的靈芝,子實體量不得少于50%,不得附有米糠和木屑等培養(yǎng)基。功能鎮(zhèn)靜,健胃。用于神經衰弱,失眠,食欲不振??诜?,每次20ml,每日3次。
郁金是姜科類的植物味道是略微苦澀的,屬于寒性的主要歸類于肝臟心臟和肺經可以退掉身體中的利膽退黃,同時能調節(jié)經期對于胸腹部的脹痛,刺痛,也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又能行氣化瘀,所以在平時對身體的各個方面都是很好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身體中有氣血失調,以及正在懷孕期間的人是不可以服用的。
生物特性:適于林下或栽培。
藥用價值:中藥:郁 金 Radix Curcumae Aromaticae 來源為姜科植物郁金的塊根。采制冬季或早春挖取塊根,洗凈,煮熟曬干。
基源:本品為姜科植物溫郁金Curcuma C. Ling、姜黃Curcuma longa L.、廣西莪術Curcuma k C. F. Liang或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塊根。前兩者分別習稱"溫郁金"和"黃絲郁金",其余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郁金"或"綠絲郁金"。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及細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歸肝、心、肺經。
功能主治: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用于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fā)狂,黃疸尿赤。
用法用量:3~9g。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宜忌: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忌服,孕婦慎服?!菊洝俊吨袊幍洹?/p>
藥名:郁金(《藥性論》)
異名:馬蒁(《唐本草》),黃郁(《石藥爾雅》)。
制法: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凈,干燥,打碎。
藥材性狀
溫郁金:呈長圓形或卵圓形,稍扁,有的微彎曲,兩端漸尖。長3.5~7cm,直徑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縱紋隆起處色較淺。質堅實,斷面灰棕色,角質樣;內皮層環(huán)明顯。氣微香,味微苦。
黃絲郁金:呈紡錘形,有的一端細長,長2.5~4.5cm,直徑1~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黃色,具細皺紋,斷面橙黃色,外周棕黃色至棕紅色。氣芳香,味辛辣。
桂郁金:呈長圓錐形或長圓形,長2~6.5cm,直徑1~1.8cm。表面具疏淺縱紋或較粗糙網(wǎng)狀皺紋。氣微,味微辛苦。
綠絲郁金:呈長橢圓形,較粗壯,長1.5~3.5cm,直徑1~1.2cm。氣微,味淡。
【炮制】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曬晾,潤進,切片,曬干。
【性味】辛苦,涼。
菟絲子主要的功效是可以補腎益精,又能養(yǎng)血明目,適用于肝臟不足以及腰腿酸軟,同時對很多人出現(xiàn)了遺精,小便頻繁也有著很大的幫助,頭暈眼花,視物不清楚,經常有耳鳴耳聾的現(xiàn)象,也是可以使用菟絲子來治療的,但是很多人除了在了解到其中的功效以外,大家更希望知道關于菟絲子的性味歸經,這樣能對菟絲子有更足夠的認識。
菟絲子是《中華草本》收錄的草藥,藥用部位為雙子葉植物旋花科植物菟絲子、南方菟絲子、金燈藤等植物的種子。
菟絲子內含糖甙、β-胡蘿卜素、γ-胡蘿卜素、維生素A類物質等,菟絲子性味辛甘平,可補肝腎,益精髓,養(yǎng)肌強陰,堅筋骨,益氣力,肥健人。對于下元不足所致的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齒牙動搖等各種病癥有較好的療效,是美容方廣泛使用的藥品?!侗静菡x》言:"菟絲為養(yǎng)陰通絡之上品,汗去面頗,亦柔潤肌膚之功用。"
菟絲子又名吐絲子、菟絲實、無娘藤、無根藤、菟藤、菟縷、野狐絲、豆寄生、黃藤子、蘿絲子等。
功能主治
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于陽痿遺精、尿有余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
菟絲子粥
【原料】菟絲子6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菟絲子研碎,放入沙鍋內,加入 300 毫升水,用文火煎至 200毫升,去渣留汁,加入梗米后另加水300毫升及適量白糖,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適用于肝腎不足的腰膝筋骨酸痛,腿腳軟弱無力、陽痿遺精、囈語、小便頻數(shù)、尿有余瀝、頭暈眼花、視物不清、耳鳴耳聾以及婦女帶下、習慣性流產等癥。
其他
菟絲子小呈類圓,兩側凹陷色灰黃,
煮沸露胚如吐絲,補腎益精又養(yǎng)肝。
[來源] 為旋花科一年生寄生纏繞性草本植物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成熟種子。
[產地] 主產江蘇、遼寧、吉林、河北、山東等省。
[采收] 夏秋季種子成熟時,連寄主一起割下,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藥材形性) 呈類圓形或卵圓形,兩側常凹陷,直徑0.1-0.15cm。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微粗糙,擴大鏡下可見細密深色小點,'-端有微凹的線形種臍。質硬不易以指甲壓碎,用開水浸泡,表面有粘性,加熱煮沸至種皮破裂時,則露出白色卷旋狀的胚,狀若吐絲。氣微,味淡。
川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藥材,它是溫性的藥材,可以調理肝臟膽臟等器官的功能,有助于活血化瘀以及止痛等,特別是針對胸部疼痛以及月經不調是有很好的療效。川穹在經期的時候可以緩解痛經以及閉經等癥狀,而且搭配柴胡是可以治療風濕麻痹的,大家可以來了解川穹的應用方法。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膽、心包經。
【功效】活血祛瘀,祛風止痛。
【臨床應用】
1.用于胸脅疼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撲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痛等病癥。
川芎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用于各種瘀血阻滯之病癥,尤為婦科調經要藥。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等藥同用;治胸脅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風濕痹痛,可配羌活、獨活等同用;治癥瘕結塊,可配三棱、莪朮等同用;治瘡瘍腫痛、跌打損傷,可配乳香、沒藥等同用。
2.用于感冒頭痛,偏正頭痛等癥。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頭目巔頂,具有祛風止痛作用,為治頭風頭痛要藥,可配細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據(jù)頭痛屬于何經進行適當配伍。對于感受風邪引起的頭痛,若可荊芥、防風、羌活等同用治風寒感冒頭痛;與菊花、僵蠶等配伍,治風熱頭痛。
此外,近年來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處方用名】川芎、撫芎(洗凈,曬干,切碎用)灸川芎(清炒至微焦)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研粉吞服每次——1.5g.
枳實在中藥配方上比較常見,是一種產自于我國南方的藥物,一般在五月到六月成熟,枳實性味歸經分別是脾、胃以及大腸經,所以對腸胃疾病有很好的治療及保健作用,尤其是發(fā)生腹痛便秘或食積停滯以及胃下垂癥狀時,口服的藥物中多見枳實成分。不過,枳實不適合孕婦使用,而且要嚴格按照醫(yī)生的建議服用。
中藥枳實功效分類
理氣類中藥
中藥枳實性說明
中藥枳實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酸橙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的未成熟果實。主產于福建、湖南、四川、江西、江蘇等地。5-6月收集自落的果實,除去雜質,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較小者直接曬干或低溫干燥。生用或麩炒用。
中藥枳實性味歸經及功效作用
枳實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
枳實功效:破氣消積,化痰除痞。
枳實主治:用于食積停滯,腹痛便秘,瀉痢后重,痰阻胸痞,胸痹結胸,子宮脫垂,胃下垂、脫肛。
中藥枳實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鎮(zhèn)靜作用
3、利尿作用
4、興奮子宮作用(孕期女性易導致流產)
5、對變態(tài)反應抑制作用
6、強心作用
7、升壓作用
8、利膽作用中藥枳實功效的應用
1、中藥枳實又能行氣消痰,以通痞塞。痰濁內阻,胸陽不振所致胸痹證,常與薤白、桂枝等同用,枳實薤白桂枝湯。痰熱結胸,胸脘痞滿疼痛者,又當與黃連、瓜蔞等同用。心下痞滿,食欲不振,可配厚樸、白術等藥,如枳實消痞丸。
2、中藥枳實辛散苦降,行氣力強,能破氣除脹、消積導滯,為治脾胃氣滯實證之要藥。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常與神曲、麥芽等同用。脾虛食滯,脘腹痞滿者可配伍白術,即枳術丸。熱結便秘,腹?jié)M脹痛,常與大黃、厚樸同用。濕熱積滯,瀉痢后重,又常與黃芩、黃連等同用。
3、治子宮脫垂、胃下垂、脫肛等證,常與黃芪、升麻等同用。
中藥枳實用法用量
脾胃虛弱及孕婦慎用,炒制后藥效作用較和緩。用量:3-10克
枳殼是一種中草藥,在目前也被列為中國國家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所以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而主要的功效是可以治療很多人出現(xiàn)的時機不消化,脫肛,子宮脫垂,另外還可以對破氣消極有很好的緩解效果,同時也能治療反胃的情況,所以說大家需要知道關于枳殼中的性味歸經,并且選擇一些合適的方法進行調理和治療。
枳殼是什么
枳殼(zhǐ qiào)是一種中草藥,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來源于蕓香科植物酸橙以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在我國多地都有生產,但是以湖南和江西的品種為最佳。。常在7月份果皮還是綠色的時候采收,然后將其從中間橫切兩半,經過曬干或者低溫干燥之后而成。枳殼常用來治療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等病癥,主要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
查看詳情
枳殼的功效與作用
枳殼的功效與作用?中藥枳殼主治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具體的功效與作用如下:
1、《藥性論》:治遍身風疹,肌中如麻豆惡癢,主腸風痔疾,心腹結氣,兩脅脹虛,關膈擁塞。
2、《日華子本草》:健脾開胃,調五臟,下氣,止嘔逆,消痰。治反胃,霍亂瀉痢,消食,破癥結痃癖,五膈氣,除風明目及肺氣水腫,利大小腸,皮膚癢。痔腫可炙熨。
3、《開寶本草》:主風癢麻痹,通利關節(jié),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
4、《珍珠囊》:破氣,泄肺中不利之氣。
5、《醫(y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破心下堅痞,利胸中氣,化痰,消食。
6、《綱目》:治里急后重。
7、《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咳嗽,水腫,便秘,子宮下垂,脫肛。
藥理作用如下:
1、增加冠脈流量和腎血流血,降低心肌氧耗量麻醉犬靜脈注射0.02-0.5mg/kg,均呈升壓效應,劑量大,升壓明顯。靜脈灌注每分鐘0.2mg/kg,;腎血流量增加75%,尿量增加一倍。有很強的誘發(fā)心肌節(jié)律的作用,其強度與腎上腺素相當,而比多巴胺和辛弗林強。枳殼中所含的辛弗林為腎上腺素 a-受體興奮劑,對心臟B-受體也有一定的興奮作用。有收縮血管,產生升高血壓的作用。
2、利尿作用。犬靜脈注射枳實注射液和N-甲基酪胺都有明顯增加尿量的作用,同時血壓與腎血管阻力明顯增高。其利尿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腎小管重吸收等其他作用而產生。另有研究認為枳實通過強心收縮腎血管,增高濾過壓而發(fā)揮排鈉利尿作用。
桔梗這種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藥用價值,主要是因為桔梗的服用人群是比較少的。其實,桔梗是可以祛痰排膿的,對于治療嘔吐咳血以及清除喉嚨有痰是很好的,我們可以搭配魚腥草等進行服用。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桔梗的藥用價值有哪些,然后根據(jù)自己的體質病情去選擇桔梗的服用方法。
【性味與歸經】苦、辛,平。入肺經。
【功效】宣肺袪痰,排膿。
【處方用名】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洗凈,曬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
中藥桔梗功效的應用
1、中藥桔梗能宣肺祛痰排膿。治肺癰胸痛、咳吐膿血,痰黃腥臭之癥,常與魚腥草、冬瓜仁、蘆根等藥同用。
2、中藥桔梗能宣通肺氣,清利咽喉。用治咽痛音啞之證,常配薄荷、牛蒡子、蟬蛻等同用;外感風邪,咽喉腫痛,常與甘草同用,如甘桔湯;若熱毒上攻所致之咽喉腫痛,則可配伍山豆根、板藍根、玄參等;若虛火上炎,音啞失音者,可與玄參、麥冬、胖大海等同用。
3、中藥桔梗辛開苦泄,性主升浮,具有開宜肺氣,祛痰止咳的作用,用治咳嗽痰多之證,不論肺寒、肺熱,皆可應用。治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者,常與杏仁、蘇葉、橘皮等同用,如杏蘇散。用治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者,則可配伍桑葉、菊花、連翹等同用,如桑菊飲。亦可用治痰阻氣滯所致的咳嗽痰多、胸膈痞滿之證,常與枳殼、瓜蔞、半夏等理氣化痰之品同用。
橘子是經常會吃到的水果,可是大家除了知道橘子會上火以外,并不知道關于橘子的性味歸經,首先橘子屬于大寒的食物,味道是甘甜和酸甜的兩種,主要歸經肺部和腸胃,具有開胃,止吐止咳,潤肺的效果,對于一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及最近咳嗽正在受到高血壓,高血脂,困擾的人們來說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像糖尿病,胃潰瘍,這類的患者是盡量少吃的。
【名稱】:橘子
【別名】:橘柑、福橘
【拼音】:júzi
【 性 】:大寒
【 味 】:甘,酸
【歸經】:肺,胃
【功效】:開胃理氣,止渴潤肺
【適宜】:低血鉀、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變、急慢性氣管炎咳嗽有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禁忌】:糖尿病、胃潰瘍、泌尿結石、風寒咳嗽
【特點】:多食易上火
【描述】:
1. 美容抗疲勞:橘子富含維生素C與檸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則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
2. 降低膽固醇:橘子內側薄皮含有膳食纖維及果膠,可以促進通便,并且可以降低膽固醇;
3. 預防心腦血管病:橘皮苷可以加強毛細血管的韌性,降血壓,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故橘子是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食品,研究證實,食用柑橘可以降低沉積在動脈血管中的膽固醇,有助于使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逆轉;
4. 抗癌:在鮮柑橘汁中,有一種抗癌活性很強的物質"諾米靈",它能使致癌化學物質分解,抑制和阻斷癌細胞的生長,能使人體內除毒酶的活性成倍提高,阻止致癌物對細胞核的損傷,保護基因的完好。
澤瀉是屬于寒性的味道是甘色淡雅,其中有利于促進我們的小便,又能清熱解毒,主要用于對很多人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小便問題有了很大的幫助,比如尿頻尿急,尿失禁或者經常感覺尿不下來,還可以治療高血脂,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腎虛滑精無濕熱的患者是不能用的,所以在了解一些藥物的時候,需要先了解其中的性味歸經會非常的重要。
澤瀉
【名稱】:澤瀉
【別名】:水瀉、芒芋
【拼音】:Zé Xiè
【拉丁】:Rhizoma Alismatis
【功效】:利水滲濕
【毒性】:無毒
【 性 】:寒
【 味 】:甘,淡
【歸經】:腎,膀胱
【類別】:植物
【藥用部位】:莖
【產地】:閩,贛,川,
【采集加工】:塊莖。冬季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挖。洗凈,干燥,除去須根及粗皮。
【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濕熱。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血脂。
【禁忌】:腎虛精滑無濕熱者禁服。
【描述】:
本品呈類球形、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7cm,直徑2~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不規(guī)則的橫向環(huán)狀淺溝紋及多數(shù)細小突起的須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狀芽痕。質堅實,斷面黃白色,粉性,有多數(shù)細孔。氣微,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