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粟米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生活中經(jīng)常流傳這些關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紅粟米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粟米與一般的糧食作物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紅粟米是經(jīng)過加工而成儲存多年的粳米演變而來的。而紅粟米雖然科屬是糧食作物,但是人們最常使用紅粟米的方式卻是將紅粟米當作一種中藥使用。紅粟米的藥用價值也是比較高的,因此大家可以適當?shù)牧私獾郊t粟米的功效與作用,以備不時之需。
1、科屬
谷類、禾本科
2、產(chǎn)地
小米原產(chǎn)于中國北方黃河流域,內蒙古,東北地區(qū),主要集中在赤峰、通遼一帶。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于“粟文化”。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粟適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qū)生長。其莖、葉較堅硬,可以作飼料,一般只有牛馬羊等大牲畜能消化。
3、別名
小米,原名:粟,也稱作粱、狗尾草、粟米
4、簡介
小米亦稱粟米,古代叫禾,是谷子去殼后的產(chǎn)物,因其粒小,直徑約1.5毫米左右,因此得名。是中國古代的 “五谷”之一,也是北方人喜愛的主要糧食之一。小米分為粳性小米、糯性小米和混合小米。
紅小米的營養(yǎng)價值、吃紅小米的好處
紅小米的功效有清熱解渴、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胃安眠等功效。主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泄瀉。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合老人、病人、產(chǎn)婦食用。小米的營養(yǎng)價值
小米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蛋白質9、脂肪及維生素,除食用外,還可釀酒、制飴糖。小米蛋白質含量比大米高。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都不低于稻、麥。還含有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中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yǎng)身體的傳統(tǒng)。小米熬粥營養(yǎng)價值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小米中的維生素B1可達大米的幾倍;小米中的無機鹽含量也高于大米。還含有豐富的脂肪,為大米7.8倍,且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除了豐富的鐵質外,小米也有蛋白質,復合維他命B、鈣質、鉀、纖維等等。小米中蛋白質的質量常優(yōu)于小麥、稻米和玉米,但是必需氨基酸中的賴氨酸含量低。
中醫(yī)認為,小米性微寒、味甘,有健脾、和胃、安眠的功效。另外,小米含豐富的淀粉,進食后能使人產(chǎn)生溫飽感,可以促進胰腦素的分泌,從而提高進入腦內色氨酸的數(shù)量。每晚熬小米粥喝,不僅睡得快、睡得香,而且第二天早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吃紅小米的最佳時間
紅小米的吃法有三:一是熬粥,二是煮飯,三是磨成小米面蒸著吃。這三種吃法,各有各的滋味,但以煮粥吃最好。小米熬粥不僅好吃,而且營養(yǎng)豐富、全面,有“代參湯”之美稱,尤適宜食欲欠佳、腸胃不好以及貧血的人在秋季食用。
紅小米的選購方法
1.
優(yōu)質紅小米米粒大小、顏色均勻,呈乳白色、黃色或金黃色,有光澤,很少有碎米,無蟲,無雜質。取少量待測小米放于軟白紙上,用嘴哈氣使其潤濕,然后用紙捻搓小米數(shù)次,觀察紙上是否有輕微的黃色,如有黃色,說明待測小米中染有黃色素。另外,也可將少量樣品加水潤濕,觀察水的顏色變化,如有輕微的黃色,說明摻有黃色素。2.
優(yōu)質紅小米聞起來具有清香味,無其他異味。嚴重變質的小米,手捻易成粉狀,碎米多,聞起來微有霉變味、酸臭味、腐敗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氣味。3.
優(yōu)質紅小米嘗起來味佳,微甜,無任何異味。劣質小米嘗起來無味,微有苦味、澀味及其他不良滋味。紅小米的副作用
紅小米的食用禁忌氣滯者忌用;素體虛寒,小便清長者少食。
相關閱讀
粟米草作為一種中藥材,你知道它的藥用價值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嗎?中醫(yī)都是如何利用粟米草來治療疾病的呢?還有日常在使用粟米草治療疾病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別著急,我們?yōu)榇蠹乙灰唤獯稹?/p>
【別名】四月飛、瓜仔草、瓜瘡草
【來源】番杏科粟米草屬植物 粟米草 Mollugo pentaphylla L.[M. stricta L.],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收,去雜質,鮮用或曬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用于腹痛瀉泄,感冒咳嗽,皮膚風疹;外用治眼結膜炎,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0.3~1兩。外用適量,鮮草搗爛塞鼻或敷患處。
【備注】(1)同屬植物 簇花粟米草 (米碎草、圓根草)Mollugo oppositifolia L.[M. spergula L.]與上種同等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本品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云:"粟米草,江西田野中有之。鋪地細莖似篇蓄而瘦,有節(jié);三四葉攢生一處;梢端時間開小黃花如粟,近根色淡紅;根亦細韌。"根據(jù)以上記載及其附圖,所述與今粟米草相符。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粟米草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粟米草應用起來。
朱頂紅的簡介
朱頂紅(學名:Hippeastrum rutilum)又名紅花蓮(海南植物志)、華胄蘭(華北經(jīng)濟植物志要)、線縞華胄、百枝蓮、柱頂紅、朱頂蘭、孤挺花、華胄蘭、百子蓮、百枝蓮、對紅、對對紅等,是石蒜科朱頂紅屬的多年生草本;朱頂紅鱗莖肥大,近球形,直徑5 - 10cm,外皮淡綠色或黃褐色;葉片兩側對生,帶狀,先端漸尖,2 - 8枚,葉片多于花后生出,長15 - 60cm,鮮綠色,花莖中空,稍扁,具有白粉;花被管綠色,圓筒狀,花被裂片長圓形,頂端尖,洋紅色,略帶綠色,喉部有小鱗片。朱頂紅由于多不同的品種,被廣泛盆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分布于巴西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省等地,已由人工引種栽培。歐美園藝學家為方便養(yǎng)花者,將朱頂紅專門生產(chǎn)成罐裝花卉。
【藥名】:朱頂紅
【拼音】:ZHUDINGHONG 【來源】:為石蒜科朱頂紅屬植物朱頂紅的鱗莖。
【功效】:活血解毒、散瘀消腫。
【主治】:用于各種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瘀血紅腫疼痛等。
【性味歸經(jīng)】:甘、辛,溫,有小毒。入肝、脾、肺三經(jīng)。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20克。外用:研末水調為膏涂敷患處。
【別名】:朱頂蘭(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動植物資源分布】:原產(chǎn)南美秘魯,我國引種栽培,現(xiàn)南北地庭園常具栽培。
【拉丁名】:Hipeastrum vittalum (L’Her. ) Herb.-Amaryllisvittata Ait.
【考證】:始載于《廣西植物志》。
【花語】花語:朱頂紅花語是渴望被愛,追求愛。另外還有表示自己纖弱渴望被關愛的意思。
朱頂紅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辛;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主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散瘀消腫、解毒的功能。
【摘錄】 《中華本草》
朱頂紅的市場信息
1、朱頂紅的價格
從荷蘭進口的能抽生2~3個花枝的種球,最近幾年一直穩(wěn)定在35~ 50元之間。從南非進口的種球,因運費貴,價格要高一些??鐚匐s交的種球,價格會更高一些。而國內培養(yǎng)的相同品種的種球,價格不到進口的一半。上世紀引進的老品種,開花小球只要幾元錢。
2、朱頂紅的選購方法
1、種球大小和重量
種球的周徑和相應的重量是判斷種球質量的兩個最重要的指標。大多數(shù)品種的小苗經(jīng)過3年以上栽培,當種球最大直徑達到6厘米,也就是周徑(指最大直徑的周長)達到18厘米以上時,.就能開花。從22厘米開始,周徑每相差2厘米,就劃分出一個等級,如22~ 24,24~26……30~32。我國進口的自然種球,周徑大多為28~ 30厘米,重量約為300克,可以保證抽生2~3個花枝。對其相應重量的要求,實際上是對充實度的要求。只有種球周徑足夠大,生長充實,沒有脫水和營養(yǎng)不良,才能很好地開花,保證每個花枝開放4~6朵花(最多時可開8朵)。
2、種球外觀
發(fā)育良好的種球,外觀充實圓潤,球體對稱,外部有少量的枯萎鱗片,外露的鮮活鱗片完整,有亮光(圖7)。鮮活鱗片上無大片銹斑,更沒有腐壞現(xiàn)象,頸部的切口整齊,高度適中。鱗莖盤下部外露部分短且整齊,底部平整。特別要提出的是,對于已經(jīng)萌動的種球,不可碰壞新抽發(fā)的花苞和幼葉。若已經(jīng)碰壞,必須時刻觀察是否出現(xiàn)腐壞。倘若腐壞,必須果斷地切除腐壞部分,以防擴大,傷及整個種球。
3、怎樣識別老弱病殘種球
朱頂紅生長年限過長,球體外部鱗片逐年干枯脫落。由于外部鱗片腐壞,過多脫落,造成鱗莖盤下部外露盤過長,這樣的種球就是老病種球。一般情況下,其外露盤高度不超過2毫米為宜。老病種球,其長勢必然變弱。當鱗片上出現(xiàn)連片的紅斑時,就是病球。
3、朱頂紅的保存方法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鱗莖,洗去泥沙,鮮用或切片曬干。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很多的分類,而不同的方劑功效作用也不一樣,那么你知道紅圓子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京三棱(浸軟.切片)、蓬莪術、青橘皮、陳皮(去白),各五斤。干姜(炮)、胡椒,各三斤。
【炮制】上為細末,用醋面糊為圓,如梧桐子大,礬紅為衣。
【功能主治】治丈夫脾積氣滯,胸膈滿悶,面黃腹脹,四肢無力,酒積不食,干嘔不止,背胛連心胸及兩乳痛,婦人脾血積氣,諸般血癥氣塊,及小兒食積,骨瘦面黃,肚脹氣急,不嗜飲食,漸成脾勞,不拘老少,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粒,食后,姜湯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以上就是本文對紅圓子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紅圓子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紅消散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紅消散的相關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紅內消3錢,秦艽2錢,蒼耳子3錢,紫花地丁5錢,石葦2錢,天花粉3錢,天門冬3錢,羌活2錢,炙甘草3錢,當歸1兩。
【功能主治】肩臑生陽癰。
【用法用量】水煎服。初發(fā)者2劑即消。
【注意】已潰者忌服。
【摘錄】《洞天奧旨》卷五
【處方】炙蜈蚣(去頭、足、尾)、血竭、水飛雄黃、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等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生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以糯米粥為丸更妙)。
【功能主治】喉風,兼治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薄荷湯送下1丸,重則3丸。
【摘錄】《千金珍秘方選》引徐洄溪方
【處方】樟水1兩,銀朱3錢。
【制法】上為末,和勻收貯。
【功能主治】游風丹毒。
【用法用量】用時以野菊花葉搗汁調搽。
【摘錄】《青囊秘傳》
以上就是本文對紅消散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紅消散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每年到了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各種身體不適也就紛紛而至,補養(yǎng)身體的時候到了,多喝點中藥方劑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一下紅膏藥的功效和作用吧。
【處方】黃丹(飛炒)60克 乳香 沒藥 兒茶 血竭 朱砂 樟腦 水銀各3克 麝香 冰片各0.3克 黃蠟 水牛油 豬油各30克
【功能主治】治杖瘡及臁瘡。
【用法用量】先將黃蠟熔化,次入豬油、水牛油和勻,候冷將諸藥末投入,攪勻,油紙攤貼;臁瘡作隔紙膏貼敷。
【摘錄】《證治準繩·瘍醫(yī)》卷六
【處方】蓖麻子(去殼)2斤,老松香1斤,絳丹5錢,麝香2錢。
【制法】先將蓖麻子研爛,加松香打和;再加麝香,再打;看老嫩,老者加蓖麻子,嫩者加松香。
【功能主治】汗毛疽及一切癤腫。
【用法用量】《青囊秘傳》本方用法:隔滾水燉烊,攤小膏藥貼之。
【摘錄】《外科傳薪集》
【處方】黃丹(飛炒)2兩,乳香1錢,沒藥1錢,兒茶1錢,血竭1錢,朱砂1錢,樟腦1錢,水銀1錢,麝香1分,片腦1分,黃蠟1兩,水牛油1兩,豬油1兩。
【制法】上為末,先以蠟融化,次入油和勻,候冷入末攪勻。
【功能主治】杖瘡及臁瘡。
【用法用量】油紙攤貼,臁瘡作隔紙膏貼之。
【摘錄】《準繩·瘍醫(yī)》卷六
【處方】銀朱(水飛,曬干)1錢,蓖麻仁2錢,嫩松香5錢,黃丹(水飛,曬干)1錢,輕粉5分。
【制法】共搗如泥。
【功能主治】拔毒收功。主疔瘡瘰疬及一切無名腫毒,并銅鐵竹木瓦石入瘡入肉。
【用法用量】此藥初貼稍覺作痛,煩躁,亦屬無妨。
【摘錄】《驗方新編》卷十一
【處方】黃蠟1兩,香油3錢,黃丹5錢。
【制法】先將黃蠟融化,次下香油、黃丹,攪勻,再熬成膏,瓷器收貯。
【功能主治】諸瘡毒及湯火金瘡等傷。
【用法用量】外貼。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八
【處方】松香1斤(用蔥、姜汁各1碗煮過,入燭油4兩化勻,再入紅礬4兩攪勻,離火后,再入后藥),川芎5錢,三賴5錢,白芷5錢,黃連5錢,黃柏5錢,乳香1錢半,沒藥1錢半,孩兒茶1錢半,血竭1錢半,輕粉1錢半。
【制法】上為極細末,入油內攪勻,收用。
【功能主治】呼膿拔毒。主諸腫毒瘡癤。
【用法用量】外貼患處。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四
【別名】紅膏
【處方】瀝青2兩,白膠香2兩,黃蠟3錢。
【制法】上藥于銚內煎化,量用麻油3錢許煎,濾于水盆中,揉成劑收之。
【功能主治】軟癰及惡瘡,風濕所搏,渾身疼痛。
【用法用量】紅膏(《普濟方》卷三一四)。方中黃蠟用量原缺,據(jù)《醫(yī)方類聚》補。
【摘錄】《濟生》卷八
【別名】外科至寶千捶膏
【處方】老松香半斤,東丹3錢,銀朱1錢。
【制法】用蓖麻子去殼,打成膠。
【功能主治】瘡瘍。
【用法用量】外用。
【摘錄】《外科傳薪集》
【處方】瀝青4兩,黃丹3兩,黃蠟半兩,小油1兩,心紅少許。
【制法】上先將蠟、瀝青、小油同熔開,綿子濾凈,入丹、紅,用焊子攪勻。
【功能主治】瘡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四引《經(jīng)驗秘方》
【處方】松香5斤(童便內浸3個月,取出曬干。如不能3個月,可將松香熔化,傾入童便內,取出,又熔化,傾入童便內,如此九次,再換水煮過)。
【制法】第一次用蔥10斤,取汁3碗,入鍋內將松香化開,入麻油4兩,攪勻,傾入水盆內,以手扯拔取起;第二次用生姜10斤,取汁3碗,入鍋內,將松香化開,入麻油2兩攪勻,傾入水盆內,以手扯拔取起;第三次用綠豆1升,煮汁3碗,入鍋內,將松香化開,入麻油2兩攪勻,傾入水盆內,以手扯拔取起;第四次用火酒1斤,入鍋內,將松香化開,入麻油2兩攪勻,傾入水盆內,以手扯拔取起;第五次用好醋1斤,火鍋內,將松香化開,入麻油2兩攪勻,傾入水盆內,以手扯拔取起;第六次用蒼術、鬧羊花、川烏、草烏、光烏、天南星、半夏各2兩,水20碗,煎汁5-6碗,入鍋內,將松香化開,入麻油4兩攪勻,傾入水盆內,以手扯拔取起;第七次復將松香入凈鍋內熔化,候各汁收干為度,然后下自煅礬紅細末4兩,攪勻成膏,入缽封固。
【功能主治】左癱右換,筋骨疼痛,漏肩風,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攤貼。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七
【處方】松香1兩,潮腦5錢,白芷2錢,大貝2錢,輕粉1錢,銀朱1錢,蜈蚣4條,冰片5分。
【制法】上為細末,放盆內,以火燉成膏。
【功能主治】消腫殺菌防腐。主疔毒瘡瘍,結核瘰疬,腳氣(腳泡炎),一切外傷化膿痛癢等。
【用法用量】貼患處。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關于紅膏藥的相關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