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jìn)入大眾百姓視野,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才更好。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厚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生活中很多疾病是可以通過中草藥緩解的,這和西醫(yī)治療相比,效果更好,副作用也不大。厚樸是一種中草藥,厚樸的功效與作用很多,針對腸胃不好的人來說,厚樸有一定的健胃消化作用。
1. 對胃腸道的作用厚樸及其揮發(fā)油味苦能刺激味覺,反射性的引起唾液、胃液分泌、胃腸蠕動加快,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厚樸生品、姜炙品均有抗胃潰瘍作用,姜制后抗胃潰瘍作用加強(qiáng),但清炒品則抗胃潰瘍作用不明顯.和厚樸酚、厚樸酚是抑制胃黏膜潰瘍的有效活性成分.厚樸酚對幽門結(jié)扎、水浸應(yīng)激性等所致胃潰瘍,均有抑制效果,對組胺所致十二指腸痙攣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體外實驗證明,厚樸煎劑對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陽性菌和炭疽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枯草桿菌等革蘭陰性桿菌均有抗菌作用.
3.對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厚樸的乙醚浸膏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腹腔注射可抑制小鼠的自發(fā)性活動,亦能對抗由于甲基苯丙胺或阿樸嗎啡所致的興奮作用.厚樸酚及和厚樸酚也具有顯著的中樞抑制作用.厚樸酚的中樞抑制作用機(jī)制是通過抑制多觸突反射而引起肌肉松弛作用,抑制脊髓興奮性傳導(dǎo)物質(zhì)的前體谷氨酸的作用而產(chǎn)生脊髓抑制作用.
相關(guān)閱讀
厚樸的簡介
厚樸,中藥名。又名紫樸、紫油樸、川樸。為木蘭科植物厚樸或凹葉厚樸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剝?nèi)?根皮和枝皮直接陰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陰濕處,“發(fā)汗”至內(nèi)表面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蒸軟,取出,卷成筒狀,干燥。分布于陜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浙江。
干皮:呈卷筒狀或雙卷筒狀,長30~875px,厚0.2~17.5px,習(xí)稱“簡樸”;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開如喇叭口,長13~625px,厚0.3~20px,習(xí)稱“靴筒樸”。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時呈鱗片狀,較易剝落,有明顯橢圓形皮孔和縱皺紋,刮去粗皮者顯黃棕色。內(nèi)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較平滑,具細(xì)密縱紋,劃之顯油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顆粒性,外層灰棕色,內(nèi)層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見多數(shù)小亮星。氣香,味辛辣、微苦。
根皮(根樸) 呈單筒狀或不規(guī)則塊片;有的彎曲似雞腸,習(xí)稱“雞腸樸”。質(zhì)硬,較易折斷,斷面纖維性。
枝皮(枝樸) 呈單筒狀,長10~500px,厚0.1~5px。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
厚樸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功能:
用于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1、抗菌。體外試驗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有較強(qiáng)的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比黃連、黃芩更強(qiáng)。
2、解痙。厚樸煎液能使實驗動物離體腸管的緊張度下降,對橫紋肌的強(qiáng)直收縮有輕度緩解作用,因其對橫紋肌的運動神經(jīng)末稍有一定麻痹作用,與箭毒作用相類似。
3、健胃。刺激消化道粘膜引起反射性興奮。
臨床應(yīng)用:為除脹和止瀉的重要藥物。
1、用于治療腹脹。主要用于實脹(腹脹而有不便黃短、大便干結(jié)、脈滑數(shù)有力),其中對谷脹(飲食過度而致消化不良)、氣脹(因胃腸功能失調(diào),而致腸內(nèi)物質(zhì)腐敗發(fā)酵,氣體產(chǎn)量過多而在腸內(nèi)積聚,常見于腸炎、肝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尤為適宜。如屬谷脹,可配山楂、麥芽、神曲等消導(dǎo)藥;如屬氣賬,程度輕者可單用存樸2.4~3g(研末)開水送服即能減輕,一般多配半夏、茯苓,如半夏存樸湯;肝炎所致的氣脹,常在逍遙散基礎(chǔ)上加厚樸、大腹皮以減輕腹脹。
至于虛脹和寒脹,其治療主要不靠厚樸,并應(yīng)慎用。治虛脹用黨參比用厚樸好;治寒脹也只在溫補(bǔ)藥中酌加厚樸協(xié)助。
2、用于治療泄瀉下痢(急性腸炎)。單用厚樸一味,即能止瀉??捎煤駱?g(研末),開水送服。每日三次。
3、用于治療胃實(腹脘脹滿、宿食不消、吞酸噯腐,或有嘔吐,相當(dāng)于消化不良),取其有健胃作用,能消除胃脘實痞,前人稱此作用為“平胃”。一般配蒼術(shù)、茯苓等,方如平胃散;如偏于熱者,則配黃連、梔子,方如連樸飲;偏于寒者則配豆蔻,干姜,方如厚樸溫中湯。
4、用于平喘,其原理尚待進(jìn)一步研究(可能為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常輔助麻黃、杏仁,治療痰飲喘咳,有痰多、胸滿、咳喘、苔白膩,多見于肺氣腫合并感染,方如厚樸麻黃湯,此方也可治痙攣性支氣管炎。
厚樸的市場信息
1、厚樸的價格
10-10.5元/公斤
2、厚樸的選購方法
以皮粗肉細(xì)、肉色深紫、斷面有點狀閃光性結(jié)晶、富油性、香味濃、味苦辛微甜、咀嚼無殘渣者為佳。
3、厚樸的保存方法
應(yīng)放置于陰涼干燥處,密閉以防香氣走失、防潮。
疾病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不同的疾病在治療上,也是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因此藥物的選擇也是不同,在選擇藥物上,也是需要對藥的各方面進(jìn)行了解,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疾病不會在繼續(xù)發(fā)展,厚樸是一個很好的草藥,對疾病治療有著很好幫助,那厚樸的作用與功效都有什么呢?
對厚樸的作用與功效也是有著很多方面,選擇它的時候,也是需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jìn)行,尤其是不了解它的時候,亂用它治療疾病,對人體健康各方面也是有著一些損害。
厚樸的作用與功效:
厚樸的功效:
厚樸為木蘭科植物厚樸和廬山厚樸的樹皮、根皮和枝皮,厚樸別名厚皮、重皮、赤樸、烈樸、川樸、紫油厚樸,厚樸有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的功效,厚樸有治療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胸滿喘咳的作用,氣虛津虧者及孕婦當(dāng)慎用厚樸,干姜為之使,厚樸惡澤瀉、寒水石、消石。
藥名:厚樸
別名:厚皮、重皮、赤樸、烈樸、川樸、紫油厚樸。
厚樸的作用
科屬分類:木蘭科
性味:苦、辛,溫。
歸經(jīng):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
功效: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
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克;或入丸、散。
厚樸為木蘭科植物厚樸和廬山厚樸的樹皮、根皮和枝皮。
炮制:
厚樸: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刮去粗皮,洗凈,切絲,晾干。
姜厚樸:取生姜切片煎湯,加凈厚樸,與姜湯共煮透,待湯吸盡,取出,及時切片,晾干。(每厚樸100斤,用生姜10斤)
《雷公炮炙論》:凡使厚樸,要用紫色味辛為好,或丸散,便去粗皮,用酥炙過。每修一斤,用酥四兩,炙了細(xì)銼用;若湯飲中使,用自然姜汁八兩炙,一升為度。
厚樸的作用:
1、厚樸治腹?jié)M痛大便閉者:厚樸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內(nèi)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以利為度。(《金匱要略》厚樸三物湯)
2、厚樸治思慮過當(dāng) 致便濁遺精者:厚樸(去粗皮 姜制研末)100克 羊脛炭(再煅紅 窨過)50克.各研如粉 虛冷甚者 入煉熟朱砂25克水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百丸至二百丸空心米飲下.(《寶慶本草折衷》引 《劉信父方》秘真丹)
3、厚樸治久患?xì)饷浶膼灒嬍巢坏?,因食不調(diào),冷熱相擊,致令心腹脹滿:厚樸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為度,搗篩如面。以陳米飲調(diào)下二錢匕,日三服。亦治反胃,止瀉。( 《斗門方》)
4、厚樸治胃虛泄瀉 老人臟泄尤效:烏頭(炮)1.5克 厚樸(姜炙)、甘草(炙)、干姜(炮)各0.5克.每服5克 水三合 生姜二片 煎至二合 熱服.并二服止.(《蘇沈良方》健睥散)
5、厚樸治脾胃氣不和,不思飲食:厚樸(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凈)二兩半,甘草(炙)一兩半,蒼術(shù)(米泔水浸二日,刮去皮)四兩,陳皮(去白)二兩半,上四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姜、棗子同煎七分,去滓溫服,空心服之。或杵細(xì)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鹽湯嚼下,空心服。(《博濟(jì)方》平胃散)
6、厚樸治咳而脈浮者:厚樸5兩(15克) 麻黃4兩(12克) 石膏如雞子大(12克) 杏仁半升(9克) 半夏半升(9克) 干姜2兩(6克)細(xì)辛6克 生小麥一升(20克) 五味子半升(5克).上九味 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小麥?zhǔn)?納諸藥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金匱要略》厚樸麻黃湯)
7、厚樸治因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痰涎郁結(jié),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結(jié),嘔逆惡心:紫蘇葉二兩,厚樸三兩,茯苓四兩,半夏五兩。上細(xì)切。每服四錢,水盞半,生姜七片,棗一個,煎至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易簡方》四七湯即《金匱要略》半夏厚樸湯)
8、厚樸治水谷痢久不瘥:厚樸三兩,黃連三兩。銼,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細(xì)服。(《梅師集驗方》)
9、厚樸治中寒洞泄:干姜、厚樸等分。上為末,蜜丸梧子大。任下三十丸。(《鮑氏小兒方》)
10、厚樸治蟲積:厚樸、檳榔各二錢,烏梅二個。水煎服。( 《保赤全書》)
厚樸治七情郁結(jié),痰氣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氣證,亦可取厚樸燥濕消痰,下氣寬中之效,厚樸配伍半夏、茯苓、蘇葉、生姜等藥,如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
厚樸治濕阻中焦,脘腹脹滿:厚樸苦燥辛散,能燥濕,又下氣除脹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藥。厚樸常與蒼術(shù)、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劑局方》)
厚樸治痰飲喘咳:厚樸能燥濕消痰,下氣平喘。若痰飲阻肺,肺氣不降,咳喘胸悶者,厚樸可與蘇子、陳皮、半夏等同用,如蘇子降氣湯(《和劑局方》)。若寒飲化熱,胸悶氣喘,喉間痰聲漉漉,煩躁不安者,厚樸與麻黃、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樸麻黃湯(《金匱要略》)。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風(fēng)寒而發(fā)者,厚樸可與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樸杏子湯(《傷寒論》)。
厚樸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厚樸可下氣寬中,消積導(dǎo)滯。厚樸常與大黃、枳實同用,如厚樸三物湯(《金匱要略》)。若熱結(jié)便秘者,厚樸配大黃、芒硝、枳實,以達(dá)峻下熱結(jié),消積導(dǎo)滯之效,即大承氣湯(《傷寒論》)
厚樸、蒼術(shù)均為化濕藥,性能辛苦溫,具有燥濕之功,常相須為用,治療濕阻中焦之證。但厚樸以苦味為重,苦降下氣消積除脹滿,又下氣消痰平喘,既可除無形之濕藥,又可消有形之實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藥;而蒼術(shù)辛散溫燥為主,為治濕阻中焦之要藥,又可祛風(fēng)濕。
通過以上介紹,對厚樸的作用與功效也是有著很好認(rèn)識,選擇它治療疾病,也是有著很多方面選擇,而且它對改善人體體質(zhì)上,效果也是很不錯,不過這樣的藥物不能長期使用,否則對人體各方面,也是有著一些破壞,這點也是要注意。
制厚樸嚴(yán)格來講額可以算是一種中藥,所以制厚樸的功效與作用是有很多的。但是對于中藥,一般人都是不了解的,就算有了解的也不會了解這么多東西,一般人都只會了解常見的以及比較重要的。制厚樸這種藥材對于很多人也許是沒有聽過,但是制厚樸的功效與作用也確實是經(jīng)過驗證出來的。
要說制厚樸的功效與作用,就必須要對制厚樸做個全面的了解,這種了解應(yīng)該是多方面的。制厚樸除了一般的促進(jìn)消化的作用以外,還有很多作用的,很多對于人體都是很好的。那么,下面就來詳細(xì)介紹下下制厚樸的功效與作用。
治療阿米巴痢疾:將川厚樸制成煎劑內(nèi)服,每次20ml(相當(dāng)于生藥2錢),每日2次,對脫水及中毒癥狀嚴(yán)重者應(yīng)酌情補(bǔ)液及維持電解質(zhì)平衡,副作用:少數(shù)患者有輕微耳鳴及便秘,不影響治療。用于制止針麻下全子宮切除術(shù)的鼓腸現(xiàn)象:試用厚樸粉于術(shù)前12小時1次吞服,體重50kg以下者5-7.5g,50kg以上者7.5-10g。按此劑量用于36例手術(shù),結(jié)果僅1例在手術(shù)過程中腸曲鼓出,使手術(shù)無法進(jìn)行而改用硬膜外麻醉,其余在切開腹膜后腸曲不鼓,少數(shù)輕度鼓起,但輕輕一推即可將腸曲推上。術(shù)后一般在24-36小時間有肛門排氣現(xiàn)象出現(xiàn),自訴無其他不適。
濕阻中焦,脘腹脹滿。該品苦燥辛散,能燥濕,又下氣除脹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藥。常與蒼術(shù)、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食積氣滯,腹脹便秘。該品可下氣寬中,消積導(dǎo)滯。常與大黃、枳實同用,如厚樸三物湯。若熱結(jié)便秘者,配大黃、芒硝、枳實,以達(dá)峻下熱結(jié),消積導(dǎo)滯之效,即大承氣湯。
痰飲喘咳。該品能燥濕消痰,下氣平喘。若痰飲阻肺,肺氣不降,咳喘胸悶者,可與蘇子、陳皮、半夏等同用,如蘇子降氣湯若寒飲化熱,胸悶氣喘,喉間痰聲漉漉,煩躁不安者,與麻黃、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樸麻黃湯。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風(fēng)寒而發(fā)者,可與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樸杏子湯七情郁結(jié),痰氣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氣證,亦可取該品燥濕消痰,下氣寬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蘇葉、生姜等藥,如半夏厚樸湯。
所以,有了對制厚樸的功效與作用的了解,那么你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是有相關(guān)部分毛病的時候,不妨不要急著去醫(yī)院,可以試試制厚樸的作用到底如何。其實知道制厚樸的功效與作用對于我們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注意這些。
落葉喬木,高15米,胸徑達(dá)35厘米;樹皮厚,紫褐色,有辛辣味;幼枝淡黃色,有細(xì)毛,后變無毛;頂芽大,窄卵狀圓錐形,長4一5厘米,密被淡黃褐色絹狀毛。葉革質(zhì),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0-45厘米,寬12一25厘米,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有白霜,幼時密被灰色毛;側(cè)脈20一30對;葉柄長2.5一4.5厘米。花與葉同時開放,單生枝頂,白色,芳香,直徑15-20厘米;花被片9一12(一17),厚肉質(zhì),外輪長圓狀倒卵形,長8一10厘米,內(nèi)兩輪匙形,長8一8.5厘米;,雄蕊多數(shù),花絲紅色;心皮多數(shù)。聚合果長橢圓狀卵圓形或圓柱狀,長10一12(一16)厘米,直徑5.5一6厘米;蓇葖本質(zhì),頂端有向外彎的椽;種于倒卵圓形,有鮮紅色外種皮。
特性 分布區(qū)年平均溫14--20℃,1月平均溫3--9℃,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厚樸為喜光的中生性樹種,幼齡期需蔭蔽;喜涼爽、濕潤、多云霧、相對濕度大的氣候環(huán)境。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腐殖質(zhì)豐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長較好。?;焐诼淙~闊葉林內(nèi),或生于常綠闊葉林緣。根系發(fā)達(dá),生長快,萌生力強(qiáng)。5年生以前生長較慢,20年生高達(dá)15米,胸徑達(dá)20厘米,15年開始結(jié)實,20年后進(jìn)入盛果期。壽命可長達(dá)100余年?;ㄆ?月,果期9--10月。
保護(hù)價值 厚樸是木蘭屬分布較廣、而且較原始的種類,對研究東亞和北美的植物區(qū)系及木蘭科分類有科學(xué)意義。又為我國貴重的藥用及用材樹種。葉大濃蔭,花大而美麗,又為庭園觀賞樹及行道樹。
保護(hù)措施 目前野生居群很少,應(yīng)嚴(yán)禁剝皮、采伐,保護(hù)好母樹,并促進(jìn)天然更新。對自然保護(hù)區(qū)內(nèi)的植株更應(yīng)注意管護(hù),加強(qiáng)對幼樹的撫育管理,同時積極開展育苗造林,擴(kuò)大栽培范圍。
說起厚樸[圖],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因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療疾病效果的。不過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厚樸[圖]的功效具體是什么,因此在這里就來詳細(xì)的了解一下厚樸[圖]的功效。
【英文名】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別名】川樸、紫油厚樸
【來源】本品為木蘭科植物 厚樸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 凹葉厚樸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 干皮 、 根皮 及 枝皮 。4~6月剝?nèi)?,根皮及枝皮直接陰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陰濕處,“發(fā)汗”至內(nèi)表面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蒸軟,取出,卷成筒狀,干燥。
【性狀】干皮:呈卷筒狀或雙卷筒狀,長30~35cm,厚0。2~0。7cm,習(xí)稱“筒樸”;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開如喇叭口,長13~25cm,厚0。3~0。8cm,習(xí)稱“靴筒樸”。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時呈鱗片狀,較易剝落,有明顯橢圓形皮孔和縱皺紋,刮去粗皮者顯黃棕色。內(nèi)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較平滑,具細(xì)密縱紋,劃之顯油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顆粒性,外層灰棕色,內(nèi)層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見多數(shù)小亮星。氣香,味辛辣、微苦。
【鑒別】(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10余列細(xì)胞;有的可見落皮層。皮層外側(cè)有石細(xì)胞環(huán)帶,內(nèi)側(cè)散有多數(shù)油細(xì)胞及石細(xì)胞群。韌皮部射線寬1~3列細(xì)胞;纖維多數(shù)個成束;亦有油細(xì)胞散在。粉末棕色。纖維甚多,直徑15~32μm ,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邊呈鋸齒狀,木化,孔溝不明顯。石細(xì)胞類方形、橢圓形,卵圓形或不規(guī)則分枝狀,直徑11~65μm,有時可見層紋。油細(xì)胞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50~85μm ,含黃棕色油狀物。
【炮制】 厚樸 :刮去粗皮,洗凈,潤透,切絲,曬干。本品為彎曲絲條狀,斷面纖維性,外表面黃棕色,內(nèi)表深紫褐色。
【性味】苦、辛,溫。
【歸經(jīng)】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于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用法用量】3~9g。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備注】(1)常與蒼朮、陳皮等配合用于濕困脾胃、脘腹致脹滿等癥。對氣滯胸腹脹痛,可配木香、枳殼同用;便秘腹脹,可配大黃、枳實同用;治痰氣互結(jié)梅核氣,可配蘇葉、半夏等同用。用于痰濕內(nèi)蘊(yùn)、胸悶喘咳,常與蘇子、半夏,或麻黃、杏仁等同用。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本經(jīng)》
上面對厚樸[圖]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剖析,大家了解了厚樸[圖]的各種功效,一定要牢記這些療效哦,這樣就可以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用厚樸[圖]的神奇功效還他們一份健康和快樂。
厚樸湯的做法你知道了嗎?積累點點滴滴健康知識會給您的身體帶來意想不到收獲哦。
【處方】厚樸(去粗皮.用生姜二斤制)十斤,棗一斗六升,丁香皮八兩,甘草(炒)十一斤,丁香枝杖十二兩,鹽(炒)十五斤。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泠,腹痛泄瀉,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嘔逆惡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二個,擘破,同煎至七分,熱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厚樸 干姜 阿膠各6克 黃連15克 石榴皮 艾葉各9克
【功能主治】治久痢不止。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處方】厚樸(姜制)30克 白術(shù)150克 半夏曲60克 枳實30克(炒)陳皮(去白)30克 甘草90克(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胃虛氣滯,大便秘結(jié),不能飲食,小便清利。
【用法用量】每服9~15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3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索問病機(jī)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厚樸1錢(姜制),枳實1錢(麩炒),萊菔子1錢(焙,研),木香5分,黃芩1錢,廣皮1錢,山楂1錢半,豆豉1錢,炙甘草3分,柴胡7分,檳榔1錢。
【功能主治】痢疾,飲食停滯下積者。
【用法用量】加砂仁末7分,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醫(yī)徹》卷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黃連(去須)半兩,當(dāng)歸(銼,焙)1分,枳殼(去瓤,麩炒)1分半。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水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處方】厚樸(姜制)1錢,枳殼(麩炒)1錢,廣皮1錢,山楂2錢,卜子1錢(焙,研),甘草3分(炙),柴胡7分,葛根1錢。
【功能主治】傷寒夾食。
【用法用量】加熟砂仁末7分,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醫(yī)徹》卷一
【處方】厚樸(姜汁炒)。
【功能主治】婦人心腹脹滿。月水不通,氣滯痞嘔,結(jié)痰在上,寒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加生姜7片,水煎溫服,不拘時候。間服沉香降氣湯。
【摘錄】方出《校注婦人良方》卷七,名見《赤水玄珠》卷二十
【處方】平胃散去蒼術(shù),加茯苓、干姜。
【功能主治】脾胃虛寒作脹,腹中時痛時止。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處方】蒼術(shù)、陳皮、厚樸(姜汁炒)、豬苓、甘草、大腹皮、茯苓皮。
【功能主治】脾胃素虛,飲水太多,蓄積于內(nèi),所食過度,積熱于中,痘后腹膨如鼓,眼胞微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十二
【處方】蒼術(shù)、大腹皮、厚樸(姜制)、陳皮、豬苓、木香、茯苓皮。
【功能主治】痘疹脾虛,濕熱內(nèi)蓄,腹膨如鼓,目胞微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痘疹全書》卷下
【處方】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微煙出)2兩,人參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2兩,白術(shù)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氣,不能食,腹內(nèi)冷氣脹悶。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溫溫服之,不拘時候。
【注意】忌桃、李、雀肉、大蒜。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引《御醫(yī)撮要》
【處方】厚樸4兩(炙),桂心5枚,生姜3-4兩。
【功能主治】霍亂。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煎取2升,分3次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
【處方】厚樸4兩(制),甘草6兩,干姜2兩,陳皮2兩。
【制法】上粗銼,以井花水洗二十一度,以水5升煮干,加桂末3兩、炒鹽5兩,為末。
【功能主治】健脾胃,散風(fēng)濕,止惡心腹痛,辟山嵐瘴氣。主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沸湯點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九九
【處方】厚樸、陳皮、半夏、茯苓、蒼術(shù)、白術(shù)、草果、藿香、南星、芍藥、黃耆、粉草、砂仁各等分,人參少、木香少、官桂少。
【功能主治】氣患發(fā)熱,頭疼氣急,全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加生姜5片,水2盞,棗子2個,煎至1盞,食前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八二
【處方】生姜1兩,厚樸1兩,棗肉1兩(以上用水1碗煎干,入粟米粥半盞,同杵為餅子,貼壁上候干,取下焙干,并后藥同研服),縮砂仁(炒)半兩,良姜半兩,草果仁(炒)半兩,甘草(炙)半兩,白術(shù)半兩,訶子(炮)半兩,肉桂2錢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冷瀉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入燒鹽少許,空心沸湯點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四
【別名】厚樸散
【處方】厚樸(姜制)5兩,白術(shù)5兩,半夏2兩,枳實1兩(炒),陳皮(去白)2兩,甘草2兩(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虛而便秘,不能飲食,小便清利。
【用法用量】厚樸散(《普濟(jì)方》卷三十九)。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人參1分,粟米(炒)1合。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加生姜2片,同煎至4分,去滓,分2次溫服,早晨、日、晚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六
【處方】厚樸、檳榔、枳實、澤瀉、青皮、黃芩、甘草。
【功能主治】痢疾,若初起但覺腹痛,水瀉無度。
【摘錄】《醫(yī)宗己任編》卷三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炙)3分,大黃(銼,炒)2兩,檳榔(銼)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樸消3分,高良姜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脹滿,咳嗽。干霍亂。脹滿。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
【處方】厚樸3兩,黃連3兩。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水谷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水3升,煎取1升,空心服。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十三引《梅師方》,名見《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驗方》
【別名】厚樸散
【處方】厚樸2兩(去皮,涂姜汁,炙數(shù)遍令香),半夏2兩,人參1兩,甘草1兩(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太陽病,發(fā)汗后,腹脹滿。
【用法用量】厚樸散(《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傷寒括要》
【處方】厚樸4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4兩(去蘆頭),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胸膈氣滯,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用煎成小麥汁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下白豆蔻丸。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當(dāng)歸4兩,人參3兩,厚樸3兩,芎?2兩,干姜2兩。
【功能主治】妊娠飲食不消,成霍亂,心腹痛,大吐,胸心淡。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羸人分4次服。
【摘錄】《醫(yī)心方》卷二十二引《極要方》
【處方】厚樸(炙)4兩,半夏(洗)4兩,茯苓4兩,白術(shù)4兩,枳實4枚(炙),芍藥2兩,黃耆2兩,生姜8兩(切),麥門冬1升(去心),桂心5合,人參2兩,甘草(炙)2兩。
【功能主治】久積痰冷,胸脅痞滿,不受食飲,渾渾欲吐,血室空虛,客陽通之,令脈緊數(shù),重?zé)崴?,汗漏如珠,四肢煩痛,唇口干燥,渴引水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分4服。
【摘錄】《千金翼》卷十八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參3分,草豆蔻(去皮)3分,陳橘皮(湯浸,去瓤,焙,炒)3分,半夏(湯洗去滑,生姜汁制)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木香半兩,白術(shù)(炒)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脾臟虛冷,腹脹腸鳴,(疒丂)痛泄瀉,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個(擘),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厚樸(炙)3兩,枳實(炙)3兩,生姜3兩,芍藥1兩,五味子1兩,茯苓1兩,前胡1兩,人參半兩,大棗20枚(擘)。
【功能主治】產(chǎn)后4日之中血氣,口干噓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2升5合,分為3服,適寒溫服。
【注意】禁冷物。
【摘錄】《千金翼》卷六
【處方】厚樸(炙)4兩,干姜(炮)4兩,桂心4兩,黃芩3兩,芍藥3兩,干地黃3兩,茯苓3兩,大黃3兩,桃仁(去尖皮)2兩,虻蟲(熬,去翅足)2兩,甘草(炙)2兩,芒消1兩,枳實(炙)5兩,白術(shù)5兩(一方有梔子14枚)。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腹中滿痛,惡露不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清酒3升,合煮取3升,絞去滓,下芒消令烊,適寒溫服1升,1日3次。
【摘錄】《千金翼》卷六
【處方】厚樸2兩,麻黃2兩,桂心2兩,黃芩2兩,石膏2兩,大戟2兩,橘皮2兩,枳實3兩,甘草3兩,秦艽3兩,杏仁3兩,茯苓3兩,細(xì)辛1兩,半夏1升,生姜10兩,大棗15枚。
【功能主治】肺勞。風(fēng)虛冷,痰澼水氣,晝夜不得臥,頭不得近枕,上氣胸滿,喘息氣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3升,煮取4升,分為5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痰澼水氣積于胸中,不能眠臥,故匯采《金匱》射干麻黃湯、澤漆湯中泄肺諸味,參入大戟與射干、澤漆,味雖變而功用不殊。其余枳、橘、茯苓、秦艽不過為麻、樸、姜、半之佐輔。茍不知《金匱》之淵源,無以推《千金》之發(fā)派。
【摘錄】《千金》卷十七
【處方】厚樸2兩,干姜2兩,阿膠2兩,黃連5兩,石榴皮3兩,艾葉3兩。
【功能主治】久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分2次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痢久滑脫不止,必有冷熱宿滯糾結(jié)于中,所以發(fā)歇不常。故用專治休息痢之駐車丸退歸進(jìn)艾,并入厚樸、榴皮,通宿滯,止滑脫也。
【摘錄】《千金》卷十五
【處方】厚樸如手大長4寸(去皮,炙,削)。
【功能主治】婦人下焦勞冷,膀胱腎氣損弱,白汁與小便俱出者。
【用法用量】以酒5升煮兩沸,去滓,取桂1尺為末,納汁中調(diào)和。1宿勿食,旦頓服之。
【摘錄】《千金》卷三
【處方】厚樸3兩(炙),白術(shù)1兩,人參1兩,茯苓3兩,生姜5兩,橘皮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脾胃弱,不能食,腹內(nèi)冷氣。
【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取1升2合,分為3服。
【注意】忌桃、李、雀肉、酢物。
【摘錄】《延年秘錄》引蔣孝瑜方(見《外臺》卷八)
【處方】厚樸2兩(炙),生姜3兩,枳實3兩(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霍亂后煩嘔;霍亂吐利腹脹。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分3服。
【摘錄】《外臺》卷六引《經(jīng)心錄》
【處方】厚樸4兩(炙),枳實(炙)3兩,桂心3兩,橘皮3兩,大黃3兩,甘草2兩(炙),五加皮5兩,生姜5兩,大棗20個(擘)。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肺虛勞寒,腹脹膨膨,氣急,小便數(shù)少。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溫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菜。
【摘錄】《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處方】厚樸(去粗皮)10斤(用生姜2斤制),棗1斗6升,丁香皮8兩,甘草(炒)11斤,丁香枝杖12兩,鹽(炒)15斤。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溫中順氣,進(jìn)飲食。主脾胃虛冷,腹痛泄瀉,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嘔逆惡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個(擘破),同煎至7分,熱服。常服每服1錢,食前沸湯點服。
【摘錄】《局方》卷十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白術(shù)(炒)1兩,竹茹1兩,半夏(為末,生姜汁制作餅,曬干)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嘔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六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1兩,干姜(炮)1兩,白術(shù)(銼,炒)1兩,甘草(炙)半兩,陳橘皮(去白,炒)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泄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生干地黃(焙)1兩,蒼術(shù)(切,焙)1兩,當(dāng)歸(切,炒)3分,酸石榴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泄瀉久不止,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人參1兩,白術(shù)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沉香(銼)1兩,烏藥(銼)1兩,甘草(炙,銼)1兩,藿香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嘔逆,不進(jìn)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高良姜(銼,炒)2兩,人參2兩,白術(shù)(銼,炒)2兩,麥門冬(去心,炒)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甘草1兩半,紫蘇莖葉(全用,細(xì)銼)1兩1分,陳橘皮(去白,炒)1兩1分,吳茱萸1兩(洗去滑,略炒)。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霍亂吐利,四肢逆冷,虛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干姜(炮)1兩,當(dāng)歸(銼,炒)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霍亂,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處方】厚樸4兩(炙),吳茱萸5合,人參3兩,茯苓4兩,桔梗3兩,生姜8兩,玄參3兩,芎?4兩,白術(shù)4兩,附子3兩,橘皮3兩(去赤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上焦閉塞,干嘔,嘔而不出,熱少冷多,好吐白沫清涎,吞酸。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絞去滓,分3服。
【注意】忌豬肉、桃、李、雀肉、大醋。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干嘔不出,熱少冷多,肝氣阻逆之驗,雖用厚樸、橘皮、川芎、桔梗破滯之劑,不得生姜、茱萸不能開運閉塞,不得參、苓、白術(shù)不能運行藥力,玄參一味專通膈上氤氳旺氣。
【摘錄】《外臺》卷六引《刪繁方》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陳橘皮(去白,切,焙)2兩,當(dāng)歸(銼,炒)2兩,桂(去粗皮)2兩,甘草(炙)1兩,人參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術(shù)(銼,炒)3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霍亂吐利,肢體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處方】厚樸4兩(炙),干扁豆葉2兩,茯苓3兩,白術(shù)5兩,人參3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霍亂后不欲食,胃弱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分3服。
【注意】忌桃、李、大醋、雀肉等。
【摘錄】《外臺》卷六引《刪繁方》
【處方】厚樸(去粗皮,銼,生姜汁浸1宿,炒熟)4兩,白術(shù)4兩,白芷2兩,干姜(炮)1兩,甘草(炙)2兩,益智(炒,去皮)2兩,陳橘皮(去白,切,炒)2兩,縮砂(炒,去皮)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心脾痛,嘔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五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人參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咽喉干痛,心腹?jié)M悶,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破),煎至1盞,去滓,分2次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四
【別名】厚樸散
【處方】厚樸4兩(炙),桂2兩,枳實5枚(炙),生姜3兩。
【功能主治】霍亂煩嘔腹脹。脾冷實,下痢。
【用法用量】厚樸散(《普濟(jì)方》卷二○二)。
【注意】忌生蔥。
【摘錄】《肘后方》卷二
【處方】厚樸(炙)3兩,桂心3兩,芍藥3兩,半夏(洗)3兩,枳實3枚(炙),甘草2兩(炙),麥門冬4兩(去心),黃芩1兩,干姜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腹脹滿膨膨,逆害飲食,熱不得臥,流汗。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2升半,絞去滓,服8合,每日3次。
【注意】忌生蔥、海藻、菘菜、羊肉、餳。
【摘錄】《外臺》卷七引《深師方》
【處方】厚樸1兩(炙),人參1兩,半夏4兩(洗),生姜8兩,茯苓2兩,甘草(炙)2兩,橘皮2兩,桂心2兩,枳實2兩(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上氣,煩悶嘔逆,不得飲食。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醋物。
【摘錄】《外臺》卷十引《深師方》
【處方】厚樸2兩(炙),白術(shù)1兩(炒)。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嘔逆,不能食。產(chǎn)后泄瀉腹痛。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取1升,分4-5次服。
【摘錄】方出《醫(yī)心方》卷二十三引《博濟(jì)安眾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藿香(去枝梗)3分,高良姜(銼,炒)3分,當(dāng)歸(切,焙)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霍亂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人參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麥糵(微炒)1分,白檳榔(微煨,銼)1枚。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冷氣沖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拍破),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芎?3分,白龍骨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
【功能主治】小腸虛冷,臍下急痛,小便滑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個(擘破),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六
【別名】厚樸散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1兩,白術(shù)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柴胡(去苗)1兩,石斛(去根)1兩,肉豆蔻(去殼)1兩,地骨皮1兩,犀角(鎊)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甘草(炙,銼)1兩,青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氣勞。心腹脹滿,吃食不得,胸膈煩悶,面色萎黃,身體無力,不能行履。
【用法用量】厚樸散(《普濟(jì)方》卷二二九)。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七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木香1兩,檳榔1兩。
【制法】上各為粗末。
【功能主治】嶺南腳氣攻心痛悶亂。
【用法用量】先以水3盞,加生姜1分,厚樸末3錢匕,煎取濃汁2盞,下檳榔末、木香末各2錢,再煎1-2沸,去滓溫服,不拘早、晚。當(dāng)快利1-2行為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
【處方】厚樸4兩(去皮,涂姜汁炙令紫),干姜(炮)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氣虛,滑泄下痢白膿。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漿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黃連(去須,炒)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濕,濡瀉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大棗2個(擘破),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厚樸(去粗皮,銼)1兩半(生姜汁浸1宿,炒令紫),草豆蔻(去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高良姜半兩,五味子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甘草(炙)1兩,麥糵(炒)1兩,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麻黃(去根節(jié),煮,掠去沫,焙)1兩,陳曲(炒)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益智(炒,去皮)2兩,烏頭(炮裂,去皮臍)2兩,干姜(炮)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膈氣,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生姜3片,大棗2個(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3兩,牡蠣(煅)3兩,人參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三消渴疾,飲水無度,小便隨之,肌肉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2兩,檳榔3枚,肉豆蔻(去殼)1兩,吳茱萸(湯浸,焙干,炒)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
【功能主治】虛冷(月真)脹,或反胃兩脅妨滿,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取8分,去滓,空腹溫服,良久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厚樸(炙)3兩,高良姜3兩,桂心3兩。
【功能主治】霍亂面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2升,分2次服。
【摘錄】《千金翼》卷十八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吳茱萸(水浸1分,炒干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卒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人參1兩,枇杷葉(炙,拭去毛)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
總得來說厚樸湯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yīng)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厚樸丸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厚樸丸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白龍骨 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臍)厚樸(姜制)訶子(炮,去核)肉豆蔻(面煨)陳皮各30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腎虛寒,泄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摘錄】《奇效良方》卷十四
【處方】厚樸(姜制)2兩,百草霜2兩,干姜(炮)1兩,京三棱(炮)1兩,蓬莪術(shù)(炮)1兩,半夏1兩,檳榔1兩,甘松半兩,陳皮(去白)5兩,青皮(去白)5兩,黑牽牛(炒)8兩,黑附子(不炮,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寬中利膈,行導(dǎo)滯氣,消化飲食。主胸膈噎塞,腹脅脹滿,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四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黃連1兩(去須,微炒),干姜半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龍骨半兩,赤石脂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熱不調(diào),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兩半,龍骨1兩,訶黎勒(去核)1兩,干姜(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黃連(去須)1兩,白石脂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
【制法】上為末,醋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煎茱萸湯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厚樸(去粗皮,涂姜汁炙香焦)1兩,木香1兩,陳橘皮(去瓤,焙)1兩,檳榔4個,肉豆蔻仁4個。
【制法】上為末,別用神曲1兩,杵碎炒熟,為細(xì)末,以生姜自然汁調(diào)煎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弱,胸中滯悶,痰飲不思食,或大便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稍空服,生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二引《治風(fēng)經(jīng)驗方》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赤石脂1兩半,白術(shù)1兩,干姜(炮)1兩,麥糵(炒)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甘草(炙,銼)1兩,訶黎勒(煨,取皮)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腑臟不調(diào),內(nèi)寒外熱,脾胃虛冷,宿食不消,乍秘乍利不常,霍亂逆滿。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白術(shù)半兩,人參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干木瓜半兩,干姜(炮)1分,甘草(炙)1分,胡椒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亂。脾氣冷,腹脹不能食,胸膈氣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蘭香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當(dāng)歸半兩,厚樸半兩,甘草半兩,丁香枝半兩,干姜半兩,細(xì)辛1分,人參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陰氣盛,兩手脈沉細(xì)無力,或胃膈痛,身體拘急疼痛,手足逆冷,發(fā)病在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厚樸湯,與劑型不符,據(jù)《陰證略例》改。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下
【處方】厚樸(去粗皮)半斤(細(xì)銼,用生姜1斤洗刷凈,和皮細(xì)切,與厚樸同搗如泥,攤熟令3分干,以長火炒令干為度),肉桂5兩(去皮),干麥4兩(炒黑色),川椒2兩半(揀擇于鐺內(nèi)慢火炒,瓷碗蓋,時時揭起,拭去碗內(nèi)汁,候紫色為度)。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暖胃消痰,利胸膈,解酒食毒。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煎水送下。治脾胃,米飲送下;中酒吐逆,生姜湯送下;膀胱、小腸、腎余氣,茴香酒送下;血氣,當(dāng)歸酒送下。
【摘錄】《傳家秘寶》
【別名】厚樸干姜丸
【處方】厚樸3兩(去皴皮,生姜汁炙香熟),干姜2兩(炮裂),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訶黎勒皮3分,白術(shù)1兩。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虛冷,臍腹疼痛,或滑泄下利,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厚樸干姜丸(《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
【處方】厚樸5兩(去粗皮,銼),附子半兩(生,去皮臍),川椒紅2兩(生用)。
【制法】上以漿水6升,青鹽3兩,生姜3兩(切),同于銀鍋中煮令水盡,曬干,為末,以水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腎虛冷,羸瘦無力,不思飲食。下焦虛冷,便利頻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訶黎勒1兩(煨,用皮),赤茯苓3分,干姜3分(炮裂,銼),桂心1兩半,木香1兩,赤芍藥3分,當(dāng)歸3分(銼,微炒),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京三棱2兩(微煨,銼),白術(shù)3分。
【制法】上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兩肋下及心腹脹滿,宿有冷氣,攻注膀胱,致使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術(shù)1兩,麥門冬3分(去心),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兩半,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人參3分(去蘆頭),前胡1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頭疼,肩背煩悶,往往氣脹,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人參、白術(shù)、厚樸、陳皮、藿香、當(dāng)歸、細(xì)辛。
【功能主治】溫中消陰氣。主傷寒,三部脈沉,寸脈小于關(guān)尺。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三
【處方】厚樸3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黃連2兩(去須,微炒),木香1兩,干姜1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用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別名】麻仁丸
【處方】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透)2兩,大麻仁(研)2兩,大黃(銼,炒)2兩,枳殼(去瓤,炒)2兩。
【制法】上除麻仁外,為末,再與麻仁同研勻,煉蜜和于臼內(nèi),涂酥杵令勻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腸虙瘕,秘澀不通,及一切熱壅。
【用法用量】麻仁丸(原書卷九十七)。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1兩半(銼碎,醋拌微黃),硫黃1兩(細(xì)研,水飛過),檳榔1兩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硫黃令勻,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痞氣。積年不愈,結(jié)聚在胃管,大如覆杯,心腹脹痛,食少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兩,桂心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人參半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1兩(煨,用皮),黃耆3分(銼),白術(shù)1兩,干姜半兩(炮裂,銼),草豆蔻1兩(去皮),當(dāng)歸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冷氣,心腹痞滿,四肢少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五味子1兩,桔梗1兩(去蘆頭),白術(shù)1兩半,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1兩(煨,用皮),桂心3分,干姜半兩(炮裂,銼),人參1兩(去蘆頭),黃柏3分(炒微黃),益智子3分(去皮)。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不調(diào),腹脅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厚樸3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神曲1兩(微炒),當(dāng)歸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白礬1兩半(燒灰),五味子1兩,縮砂1兩(去皮),黃連1兩(去須,微炒),白龍骨1兩,白石脂1兩,干姜1兩(炮裂,銼),訶黎勒2兩(煨,用皮),白茯苓1兩,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以酒煮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勞。心腹氣冷痛,時時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3分,人參3分(去蘆頭),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訶黎勒2兩(煨微黃),木香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蒼術(shù)3分,干姜1分(炙裂,銼),麥糵3分(微炒令黃),京三棱半兩(炮裂),益智子半兩,當(dāng)歸3分,黃耆1兩(銼),檳榔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勞。臟腑虛冷,不思飲食,嘔逆,四肢少力,腹脅脹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粥飲送下,晚食前再服。
【注意】忌莧菜。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1兩半(炮裂,銼),白術(shù)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食茱萸3分,桂心3分,神曲1兩(炒微黃),大麥糵1兩(炒微黃),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時氣后,腸胃虛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棗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十五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丁香3分,肉豆蔻3分(去殼),人參3分(去蘆頭),干姜3分(炮裂,銼),訶黎勒1兩(煨,用皮),木香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神曲3分(炒令微黃),白術(shù)3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麥糵半兩(炒令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后,脾胃氣冷,宿食不消,腹中(疒丂)痛,腸滑,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十三
【處方】厚樸4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1兩(炮裂,銼),人參1兩半(去蘆頭),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shù)2兩,半夏2兩半(湯浸7遍去滑),當(dāng)歸1兩半(銼,微炒),桔梗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虛冷,食即嘔逆,谷食不化,或多泄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姜、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蒼術(shù)1兩,訶黎勒1分(煨,用皮),當(dāng)歸3分(銼,微炒),干姜(炮裂,銼)、木香半兩,縮砂1兩(去皮),赤石脂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內(nèi)疼痛,四肢羸瘦,少力,或渴,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姜棗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術(shù)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桔梗1兩(去蘆頭),當(dāng)歸1兩(銼,微炒),檳榔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訶黎勒1兩(煨,用皮),白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冷氣,腹內(nèi)虛鳴,內(nèi)寒外熱,宿食不消,大便乍秘乍泄,腑臟不調(diào),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注意】忌生冷油膩。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厚樸3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草豆蔻1兩(去皮),白術(shù)1兩,縮砂1兩(去皮),訶黎勒2兩(煨,用皮),桂心1兩,干姜1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虛冷,水谷不化,食即腹脹,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厚樸3兩(去粗皮,銼如豆大),附子3兩(去皮臍,銼如豆大),生姜汁1升(合水5合)。
【制法】以生姜汁煮前2味令汁盡,焙干,為細(xì)末,以酒煮神曲末和溲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脾胃虛冷,嘔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黃色)1兩,肉豆蔻(面裹炮裂)1兩,訶黎勒3枚(面裹炮,用皮),龍骨半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水浸炊餅心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脾胃虛弱,清濁不分,因成冷痢,其色青白,甚則色黑。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10丸,溫米飲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厚樸3兩(姜炒),黃連2兩半(炒),吳茱萸(湯泡7次)2兩,干姜(炮)2兩,巴豆1兩(另研),人參1兩(去蘆),川烏(炮)1兩。
【制法】上為末,入豆霜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厥心痛,大便秘結(jié)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利為度。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六引《元戎》
【處方】厚樸4兩(去浮皮,蘸生姜自然汁炙焦黃),蒼術(shù)2兩(米泔水浸洗,曬干,切片略炒),莪術(shù)2兩(濕紙裹煨,去皮切片),青皮2兩(洗,去瓤,曬干,銼細(xì),略炒),陳皮2兩(洗,去瓤,曬干,銼細(xì),略炒),當(dāng)歸2兩(去蘆,凈洗曬干),荊三棱2兩(去蘆,切片),白芷2兩(切片)。上用老醋浸7日,春夏浸5日,取出焙干,研細(xì)末,入后藥中:禹余糧(火煅醋淬凡10次,為細(xì)末,用水飛過,再入干鍋內(nèi)火煅通紅,凈稱2兩再研)、針砂2兩(凈洗,用醋浸1宿,煮干,研極細(xì),凈秤)。
【制法】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候干。
【功能主治】寬中進(jìn)食,推化積聚。主
【用法用量】每服70-80至100丸,食前陳米飲送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四引魯太丞方
【處方】干姜、厚樸(去粗皮,細(xì)銼)各等分。
【制法】上藥先杵令爛,水拌,同炒令干,再為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洞泄寒中。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婦人良方》卷十五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制)1兩,丁香1兩,木香1兩,白術(shù)1兩,青皮(去瓤)半兩,牽牛子1錢(炒)。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冷,寒邪客于臟腑,腹脹滿悶,氣不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陳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
【處方】厚樸(姜制)半兩,訶子半兩(炮,去核),白龍骨半兩,白礬半兩。
【制法】上用一器盛之,鹽泥固濟(jì),留一竅子,木炭火煅,煙息為度,取出為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臟寒泄瀉,下痢純白,腹中絞痛,虛氣脹滿,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一
【處方】厚樸5兩(用生姜5兩同搗爛,于銀石器內(nèi)炒令紫色),白術(shù)1兩,大麥糵1兩,神曲1兩(同炒紫色)。
【制法】上為細(xì)末,白水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年下血。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厚樸煎,與劑型不符,據(jù)《朱氏集驗方》改。
【各家論述】腸胃本無血,緣氣虛腸薄,自榮衛(wèi)滲入。今用厚樸厚腸胃,神曲、麥糵消酒食,白術(shù)導(dǎo)水,血自不作也。
【摘錄】《百一》卷十四引王嗣康方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制)1斤,生姜半斤(凈洗,切片),大棗100枚,附子(7錢者)4枚(炮,去皮臍,每枚切作4片),人參(去蘆頭)2兩,訶子(煨,去核)2兩,白術(shù)2兩,白茯苓(去皮)2兩,肉豆蔻(面裹煨香)2兩,木香2兩。
【制法】上將前4味于銀、石器中,以水1斗,慢火熬干,取大棗去皮核,四物一處搗如泥;將人參等6味為細(xì)末,和勻,入少面糊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虛受濕,勝則濡瀉,故腸鳴夜起,四肢浮腫,多困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處方】厚樸4兩,陳橘皮3兩,干姜2兩,附子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積冷,腹脅刺痛,飲食進(jìn)退,大便秘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肉豆蔻(去殼)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胡椒半兩,高良姜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干姜(炮)半兩,丁香半兩,檳榔(銼)半兩,硇砂(通明者,研)1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取霜,研)1分,大棗30個(草烏頭2兩,實白者,杵碎,生姜自然汁慢火同煮令透軟,揀出棗,剝?nèi)テず?,研,烏頭不用)。
【制法】上為末,合研勻,以棗肉膏和劑,如硬,量加蒸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冷氣攻心腹多疼,脅肋虛脹,胸膈痞悶,痰逆惡心,嘔吐酸水,腸鳴泄瀉,不思飲食,雖食遲化,留滯臟腑,面色萎黃,四肢少力,氣出多寒,手足逆冷,肌體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空心、食前煎陳橘皮、木香、生姜湯送下。如飲食消化遲,停滯胸膈,即不拘時候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茴香子(炒香)1兩,肉豆蔻(去殼)1兩,桂(去粗皮)1兩,白術(shù)1兩,丁香半兩,蓽澄茄半兩,訶黎勒皮半兩,沒藥(研)半兩,細(xì)辛(去苗葉,洗,焙)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赤石脂3分,獨活(去蘆頭)3分,天麻3分,防風(fēng)(去叉)3分,芎?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調(diào)順陰陽,安和臟腑,散風(fēng)冷外邪,補(bǔ)丹田正氣谷神。主真元虛弱,風(fēng)寒冷氣乘虛入于腸間,使心腹暴痛,背脊酸痛,腸鳴泄瀉,心虛嗜臥。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米飲送下亦得。如呼吸風(fēng)冷氣,心腹疼痛,里急后重,亦宜溫酒送下,并2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當(dāng)歸(切,焙)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干姜(炮)半兩,半夏(湯浸7遍,炒)半兩,草豆蔻(去皮)1兩,甘草(炙,銼)1分。
【制法】上為末,用陳曲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痛如刺,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炒生姜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黃)2兩,訶黎勒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吳茱萸(湯浸洗7遍,焙干)半兩,鱉甲(涂醋炙黃,去裙襕)1兩,京三棱(炮,銼)半兩。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勞虛冷,不思飲食,四肢無力,嘔逆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溫粥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處方】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熟)1兩,丁香皮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白術(shù)1兩,桔梗(炒)1兩,沉香(銼)1兩,人參1兩,檳榔(銼)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腹脹,煩悶,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橘皮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斤,半夏(洗去滑,焙,切)半斤,大棗(生絹袋盛)3斤,生姜3斤(研取汁盡,更入水2碗,絞取汁)。
【制法】上藥于銀器內(nèi)用文武火煮盡姜汁,取厚樸、半夏焙干,為末,大棗去皮核,入前藥于臼中,再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寒,痰盛嘔吐。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臨臥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厚樸10兩,白龍骨5兩,訶子皮5兩,附子5兩,干姜5兩,黃連5兩,當(dāng)歸5兩,石榴皮5兩,艾葉5兩,青橘皮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寒,經(jīng)年不愈,瘦弱,下痢頻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茱萸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1兩,干姜(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蕪荑(微炒香)1兩,阿膠(炙令燥)1兩,熟艾(微炒,別搗)1兩,胡粉(炒黃)1兩,黃石脂(赤石脂亦可)1兩,烏梅(去核,炒干)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兩。
【制法】上除膠、艾2味外,為末,先以米醋1升半,于無風(fēng)處煮艾水減約8分,絞去艾,次下阿膠,候消盡,乘熱入藥末和勻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
【功能主治】積年冷痢,日三五行,脹悶?zāi)c鳴,食不消化,面黃漸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用溫漿水送下,日午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
【別名】厚腸丸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兩,陳橘皮(去白,切,焙)1分,使君子(去殼,面裹煨)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訶黎勒皮(半生半炮)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雞頭大。
【功能主治】進(jìn)食,生胃氣。主小兒疳痢,下痢腹脹,不思飲食。小兒疳瘦,泄瀉下痢膿。
【用法用量】小兒3歲以上,每服1丸,米飲化下;百日兒每服作4服,乳汁或清米飲化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熟)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人參1兩半,干姜(炮)1兩半,白術(shù)1兩半,薏苡仁1兩半,桂(去粗皮)1兩1分,牛膝(酒浸,焙)1兩1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細(xì)辛(去苗葉)3分,食茱萸3分,大麥糵(炒)3分,石斛(去根)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氣弱,嘔吐,口干煩渴,不能飲食,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1日2次,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兩,胡黃連1兩,補(bǔ)骨脂(微炒)1兩,秦艽(去苗土)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柴胡(去苗)1兩。
【制法】上為末,無灰酒1升半相和,銀石器內(nèi)文武火煎成膏可丸,以少酥和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傷憊,舉體無力,四肢煩疼,腰膝冷痛,夜多小便,面色青黑,寢臥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鹽湯送下,夜臥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茴香子(炒)1兩,白術(shù)(銼,炒)1兩,桂(去粗皮)1兩,干姜(炮)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芎?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木香(炮)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肢體寒,臍腹堅痛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生姜湯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3兩,桂(去粗皮)2兩,大黃(銼碎,醋炒)2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氣注,大腸結(jié)澀,背膊刺痛,氣注四肢,及食物不消,奔豚氣逆。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臨臥米飲送下。微利即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兩,人參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大黃(銼)1兩,郁李仁(去皮,別研如膏)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半。
【制法】上為末,入郁李仁膏,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大腸虛結(jié),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處方】厚樸(去粗皮,
厚樸這種樹木一般都是在公園里種植的,因為這種樹木非常具有觀賞價值,而且他是能夠開花的,它的花香香飄十里,而且它的花是一簇一簇的,又大又白,非常的惹人喜愛,花開之后就會結(jié)果,厚樸的果實里面還有的油脂是特別多的,能夠榨油,那么厚樸果實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我們常見的樹木開花的不多,但是厚樸的花卻又大又白又美,而且香氣怡人,非常適合觀賞,可以在公園或者私家庭院多多種植。
厚樸的花朵
經(jīng)濟(jì)價值
厚樸渾身是寶,樹木本身紋理清晰通透,是用來做上等家具的好材料。厚樸的種子可以榨油,而且含油率很高,達(dá)到了35%,出油率更是達(dá)到了25%,而且還能做肥皂,純天然無污染的自然肥皂,前景不可估量;另外厚樸樹種起來也簡單,非常適合農(nóng)村空地,只需要在種下去的第一年照顧一下,接下來就可以讓它們自由發(fā)揮,所以有著很高的經(jīng)濟(jì)價值。
制作中藥
厚樸從葉子到皮到根全部可以做中藥,皮扒下來釀制一番,就是我們俗稱的厚樸中藥,也是比較著名的一種中藥,可以化痰平喘;厚樸的芽一般用在婦科里,厚樸的種子有明目的作用,很適合小編這種常年面對電腦的人。
西藥價值
可能很多人都說,中國啥草不能用在中藥里,從而質(zhì)疑厚樸樹的藥用價值;厚樸可不僅僅用在中藥里哦,在西藥里也有很強(qiáng)大的功效,在厚樸樹的樹皮里,有非常多的化合物,名字比較繞口小編就不具體解說了,但是那些可可是好東西,有很強(qiáng)大的抗菌作用,而且根據(jù)目前的研究,對于胃潰瘍的治愈有很大的幫助,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運用于臨床,正好跟中醫(yī)的治療方法不謀而合,我們也不由得不崇拜古代老祖宗的智慧呀。
有人想知道厚樸散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實厚樸散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蒼術(shù)(米泔浸一宿.去黑皮.焙)、厚樸(去皮.姜汁炙)、陳皮(去白),各一兩;干姜(炮)三分,甘草(炙)半兩。
【炮制】上件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外感風(fēng)冷,壯熱憎寒,頭痛體重,中寒氣逆,嘔吐惡心,或手足厥冷,及脾胃不和,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三歲小兒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姜錢二片,棗子一枚,同煎至五分,濾去滓,熱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厚樸半兩,牡蠣半兩,白術(shù)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米飲調(diào)下,1日2-3次。
【摘錄】《雞峰》卷十
【處方】厚樸3兩(炙),黃連2兩,豆蔻5枚(連皮)。
【功能主治】妊娠痢,黃水不絕。
【用法用量】水2升,煮取1升,頓服。
【注意】忌生冷肥膩。
【摘錄】方出《經(jīng)效產(chǎn)寶》卷上,名見《婦人良方》卷十五
【處方】白茯苓1兩半,肉豆蔻(面裹煨)半兩,厚樸(去皮,生姜制)1兩,枇杷葉(炙,去毛)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胃冷氣逆,吐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小盞,加生姜2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銼)1兩,干姜(半生半炮裂)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白術(shù)1兩,甘草(半生半炙)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一切水瀉及冷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空心米飲調(diào)下。如霍亂吐瀉,新汲水調(diào)下,日晚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厚樸(去粗皮)1斤,生姜半斤(去粗皮,切,焙),大棗1升(去核,焙),甘草4兩。
【制法】用水3斗,煮盡水為度,爛搗,拍作餅子,焙干,再搗為散。
【功能主治】和胃順氣。主干嘔。
【用法用量】每服1錢,沸湯點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3兩,甘草(炮)半兩,白芷半兩,干姜(炮)半兩,茴香子(略炒)半兩,陳橘皮(去白,焙干)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氣滯瀉痢,霍亂。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凡氣不和,鹽湯調(diào)下;霍亂吐瀉,煎木瓜、紫蘇湯調(diào)下;泄瀉,米飲調(diào)下;赤白痢,甘豆湯調(diào)下,并食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
【處方】厚樸(去粗皮,以生姜汁浸1日,炙令干)1兩半,訶黎勒(麩裹煨黃,去核)3分,黃連(去須,炒令紫色)1兩,木香3分,地榆半兩,干姜(炮裂)半兩,甘草(炙令赤色)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勞,泄瀉日久,后成毒痢,或下黃膿,或赤白相雜,腹內(nèi)(疒丂)痛,里急后重,所注頻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空心陳粟米煎飲調(diào)下,日午、夜臥再服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處方】厚樸半兩,天南星3分,白術(shù)半錢,人參半錢,干蝎半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胃虛嘔吐,腹脹堅硬,飲食減少,因生虛風(fēng)者。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加生姜2片,大棗1個,同煎至半盞,食前溫服。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1兩,訶黎勒皮1兩,甘草(炙,銼)3分,黃連(去須,微炒)3分,肉豆蔻(去殼)3分,白術(shù)(銼,炒)3分,干姜(炮)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暴水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米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人參1兩,赤石脂1兩,龍骨1兩,地榆半兩,干姜(炮)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黃連(去須)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赤白痢腹痛,日夜頻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空心米飲調(diào)下,午后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厚樸(生姜汁制)1兩,訶黎勒(炮,取皮)1兩,肉豆蔻1兩,白術(shù)半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洞泄注下。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8分1盞,加生姜、粟米各少許,煎5分,去滓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張渙方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熟)3兩,吳茱萸(水浸半日,炒)3分,茴香子(微炒)1兩,干姜(銼,炒)1兩,甘草(炙)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下痢,日夜頻并,臍腹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前煎紫蘇、木瓜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六
【處方】厚樸2兩,肉豆蔻1個,草豆蔻4個。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鹽1捻,煎至8分,去滓熟呷。如不愈,再服。婦人不用鹽,加生姜2片同煎。
【摘錄】《雞峰》卷十四
【處方】厚樸(姜汁制)1兩,白術(shù)1兩,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藿香1分,甘草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脾胃諸疾。小兒脾胃虛冷,或吐或瀉。
【用法用量】每服1-2錢,棗湯調(diào)下。
【摘錄】《百一》卷十九
【處方】厚樸、訶子皮半兩,使君子1個,揀丁香10個,茯苓2錢,吳白術(shù)2錢,青皮2錢,甘草1錢(炒)。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虛滑,瀉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字,1歲加減,用清米湯下。
【摘錄】《宣明論》卷十四
【處方】好厚樸1斤半(去皮,以生姜1斤半取汁涂,炙盡為度),半夏1斤(湯洗過,以粟米炒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山嵐氣,脾胃痰毒。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大棗煎,去滓,早晚各1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九九
【處方】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1兩,白術(shù)1兩,陳橘皮1兩半(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膈氣。心胸中虛寒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熱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高良姜1兩(銼),當(dāng)歸3分(銼,微炒),桂心1兩,芎?3分,白芍藥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腸虛冷氣,小腹卒痛如刺,胸脅氣滿,悶亂不忍。
【用法用量】每服3錢,用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
【處方】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吳茱萸1兩(湯浸7遍,微炒),白茯苓1兩,桔梗1兩(去蘆頭),芎?1兩,白術(shù)2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中焦虛寒,好吐白沫清涎,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
【處方】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草豆蔻1兩(去皮),人參3分(去蘆頭),芎?3分,白術(shù)3分,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當(dāng)歸3分(銼,微炒),干姜半兩(炮裂,銼),訶黎勒1兩(煨,用皮),吳茱萸1分(湯浸7遍,曬干,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冷氣攻心腹痛,或不納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術(shù)1兩,芎?1兩,白芍藥1兩,干姜半兩(炮裂,銼),當(dāng)歸1兩(銼,微炒),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1分(炙微赤,銼),熟干地黃1兩,訶黎勒3分(煨,用皮)。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動,時時腹痛,頻頻下利,漸覺羸瘦,面色萎黃,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3分,黃連1兩(去須,微炒),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妙),干姜半兩(炮裂,銼),當(dāng)歸3分(銼,微炒)。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久赤白痢,腹內(nèi)冷痛,白多赤少。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皂莢1兩(去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妊娠傷寒,頭痛,身體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點好茶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赤茯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shù)1兩,人參1兩(去蘆頭),高良姜1兩(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冷熱氣不和,心痛腹?jié)M,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兩,當(dāng)歸3分(銼碎,微炒),熟干地黃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人參3兩(去蘆頭),白茯苓3分,白芍藥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牛膝3分(去苗),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白術(shù)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冷勞氣,面色萎黃,四肢羸瘦,多臥少起,不欲飲食,身體虛困。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肉豆蔻1兩(去殼),當(dāng)歸3分(銼,微炒),龍骨1兩,木香半兩,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久冷痢,食不消化,心腹(疒丂)痛,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沉香3分,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半兩,丁香半兩,訶黎勒皮1兩半,桂心半兩,白術(shù)3分,高良姜3分(銼),草豆蔻1兩(去皮),木香3分,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膈氣。脾胃久冷,宿食不消,心腹虛脹,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紫蘇莖葉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前胡3分(去蘆頭),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檳榔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心腹脹滿,痰飲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一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地榆1兩(銼),當(dāng)歸1兩(銼,微炒),黃連1兩(去須,微炒),赤芍藥半兩,赤石脂2兩,干姜1兩(炮裂,銼),禹余糧2兩(燒醋淬3遍),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白痢。四肢不和,腹內(nèi)(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訶黎勒3分(煨,用皮),干姜半兩(炮裂,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地榆3分(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水谷痢。腹內(nèi)疼痛,兩脅虛脹,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厚樸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高良姜半兩(銼),桂心半兩,神曲1兩(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3分,赤茯苓1兩,干姜半兩(炮裂,銼),白術(shù)半兩,大腹皮半兩(銼),人參3分(去蘆頭),草豆蔻3分(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痰冷癖飲,腹膈虛脹,常吐酸水,時復(fù)嘔逆,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一
【處方】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3分,人參(去蘆頭)3分,肉豆蔻(去殼)半兩,紅豆蔻半兩,桂心半兩,白術(shù)半兩,干姜(炮裂,銼)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霍亂,吐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1兩(去蘆頭),白術(shù)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木通3分(銼),桂心3分,赤茯苓3分,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膈氣。不能食,腹內(nèi)冷氣,或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1兩,黃連半兩(去須),干姜半兩(炮裂,銼),木香半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水谷痢。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厚樸3兩,吳茱萸3兩,甘草1兩,茴香子1兩,干姜1兩,陳橘皮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妊娠下痢,日夜頻并,臍腹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前煎紫木瓜湯調(diào)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四○
【處方】干葛1兩,蒼術(shù)1兩,陳橘(去瓤,用皮)1兩,厚樸(去皮,以姜汁涂炙令香)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外傷風(fēng)冷,壯熱憎寒,頭痛體重,寒氣逆,嘔吐惡心,或手足厥冷,及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加生姜2片,大棗1個,同煎至6分,熱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六九
【處方】厚樸、檳榔、木香、枳殼、青皮、陳皮、甘遂、大戟。
【功能主治】單腹鼓脹、腸覃屬氣實者。
【摘錄】《金鑒》卷四十一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1兩(去蘆頭),白豆蔻3分(去皮),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高良姜半兩(銼),丁香半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桂心3分,前胡3分(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虛冷,吃食即吐,胸中妨悶,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1兩(去蘆頭),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shù)1兩,白茯苓1兩,草豆蔻1兩(去皮),桂心半兩,高良姜半兩(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2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氣不和,心腹冷氣,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兩,枇杷葉1分(去毛,炙微黃),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霍亂,嘔吐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術(shù)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霍亂嘔吐,脾胃虛冷,氣膈,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溫頻服。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一
【別名】厚樸湯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肉豆蔻3分(去殼),黃連3分(去須)。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霍亂吐瀉不止。
【用法用量】厚樸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
【別名】厚樸湯
【處方】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術(shù)3分,貝母3分(煨微黃),紫菀1兩(去苗),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1兩(去蘆頭),杏仁3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咳嗽,嘔吐,寒熱,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厚樸湯(《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六)。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赤芍藥3分,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3分(去心),紫蘇子3分(微炒),桔梗半兩(去蘆頭),人參3兩(去蘆頭),大腹皮半兩(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腹虛脹滿膨膨,飲食不下,煩熱不得眠臥。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厚樸5兩(去粗皮,細(xì)銼,用生姜5兩研取汁,和浸厚樸1宿,以生姜捏,焙干后微火炒令香熟紫色煙盡為度),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shù)1兩,訶黎勒2兩(煨,用皮),草豆蔻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不和,少思飲食,或時自瀉。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生姜棗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術(shù)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黃耆3分(銼),白茯苓1兩,桂心1兩,石斛1兩(去根,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芍藥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四肢逆冷,乏力少氣,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三十
【別名】厚樸煮散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木香1兩,蒼術(shù)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當(dāng)歸1兩(銼,微炒),桔梗1兩(去蘆頭),陳橘皮2兩(湯浸)。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冷氣攻心腹,脹滿疼痛,飲食不消,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厚樸煮散(《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shù)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高良姜半兩(銼),桂心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五膈氣。心胸久冷結(jié)滯,時多嘔吐酸水,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
【處方】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蒼術(shù)1兩,訶黎勒1分(煨,用皮),當(dāng)歸3分(銼,微炒),干姜半兩(炮裂,銼),木香半兩,縮砂1兩(去皮),赤石脂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內(nèi)疼痛,四肢羸瘦少力,或渴,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厚樸丸,與劑型不符,據(jù)《普濟(jì)方》改。
【摘錄】《圣惠》卷五
【別名】厚樸湯
【處方】厚樸(去粗皮,用生姜自然汁炙香熟)2兩,白術(shù)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干)1兩,甘草半兩(炙),桂心半兩(去粗皮)。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溫中順氣進(jìn)食。主胃氣不和。足陽明胃瘧,寒熱汗出,食則支滿腹大。
【用法用量】厚樸湯(《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藿香3分,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訶黎勒皮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傷冷太過,腹脹嘔逆,不納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七
【處方】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3分,人參1兩(去蘆頭),赤芍藥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汗后,腹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二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半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大腹皮半兩(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因有熱服冷藥過度,心腹脹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二
【處方】厚樸1兩半(姜汁炙),陳橘皮(去瓤)1兩,附子(炮)1兩,訶黎勒皮1兩,當(dāng)歸(炒)3兩,肉豆蔻3兩,吳茱萸1分(湯浸7遍,炒),木香半兩,桔梗半兩,甘草1分(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大腸虛冷,腸鳴泄痢,腹脅氣痛,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熱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1兩,桂心1分,
柴厚樸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柴厚樸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柴厚樸的功效等。
【別名】土厚樸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四川木蓮的樹皮。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可達(dá)15m。小枝粗壯,初有淡黃色長毛,后幾無毛,僅節(jié)上留有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5-2.5cm,被白色長毛;托葉痕長約9mm;葉革質(zhì);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14-20cm,寬3.5-5cm,先端漸尖或短尾尖,三分之一以下漸窄至基部成楔形,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被淡褐色短硬毛,沿中脈被淡黃色長毛,側(cè)脈13-16對,網(wǎng)脈稀疏,干后兩面均凸起?;▎紊ü4?,長1.2-1.5cm?;ū?,排成三輪,外輪倒卵形,長4-5.5cm,寬約3cm,淺綠而帶紫色,被稀疏長柔毛,內(nèi)兩輪與外輪近等大,均為厚肉質(zhì);雄蕊長1.2-2cm,藥隔先端伸出成三角形短尖;雌蕊群卵狀橢圓形,長2-2.5cm,基部心皮狹橢圓形,長8-10mm,被淡黃色絨毛。聚合果緊密,卵形,蓇葖果木質(zhì),宿存?;ㄆ?-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 樹皮呈卷筒狀,厚3-5mm。外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栓皮不脫落,內(nèi)表面黃棕色至紫褐色,有明顯縱直紋理。質(zhì)硬脆,易折斷,折斷面外側(cè)顆粒性,較厚,內(nèi)側(cè)纖維性。氣弱,味微苦。顯微鑒別 樹皮橫切面:木栓細(xì)胞10余列,栓內(nèi)層由石細(xì)胞組成斷續(xù)環(huán)帶。皮層較厚,散有石細(xì)胞群,于皮層內(nèi)側(cè)有的有石細(xì)胞環(huán)帶;有纖維伴生;油細(xì)胞散在。韌皮部寬廣,外側(cè)石細(xì)胞群較多;纖維束眾多,與韌皮部薄壁組織及篩管群交互排列成層;油細(xì)胞散在,以射線處為多。
【化學(xué)成份】皮中含厚樸酚(magnolol),和厚樸酚(honokiol),木蘭箭毒堿(magnocurarine),柳葉木蘭堿(salicifoline)。
【藥理作用】本品總酚含量遠(yuǎn)低于厚樸,但木蘭箭毒堿含量高于厚樸7~8倍, 據(jù)已有資料報道,木蘭箭毒堿具有降壓、肌肉松弛和神經(jīng)節(jié)阻斷作用。
【性味】苦;辛;性溫
【功能主治】理氣和胃;溫中止嘔。主脘腹脹滿疼痛;宿食不消;嘔吐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柴厚樸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yīng)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rèn)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厚樸果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逐折、百合、厚實、厚樸實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厚樸的果實。
【原形態(tài)】1.落葉喬木,高5-15m。樹皮紫褐色,小枝粗壯,淡黃色或灰黃色。冬芽粗大,圓錐形,芽鱗被淺黃色絨毛。葉柄粗壯,長2.5-4cm,托葉痕長約為葉柄的2/3。葉近革質(zhì),大形,葉片7-9集生枝頂,長圓狀倒卵形,長22-46cm,寬15-24cm,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漸狹成楔形,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發(fā)綠色,被灰色柔毛。花單生,芳香,直徑10-15cm,花被9-12或更多,外輪3片綠色,盛開時向外反卷,內(nèi)兩輪白色,倒卵狀匙形;雄蕊多數(shù),長2-3cm,花絲紅色;雌蕊多數(shù),分離。聚合果長圓形,長9-15cm,(艸骨)(廿突)果具2-3mm的喙。種子三角狀倒卵形,外種皮紅色?;ㄆ?-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喜生于溫涼濕潤氣候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性狀】性狀鑒別 聚合果長橢圓形,長9-12cm,直徑4.5-6cm.頂端鈍圓.基部近圓形,棕色至棕褐色,(艸骨)(艸突)果多數(shù),縱向緊密排列,木質(zhì),先端有外彎尖頭,內(nèi)含種子1-2粒;種子扁卵形或三角狀倒卵形,長9-11mm,直徑6-9mm,腹部具溝槽,外皮棕紅色,內(nèi)皮棕褐色,背部具縱皺紋。氣弱,味微澀。
【性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消食;理氣;散結(jié)。主消化不良;胸脘脹悶;鼠瘺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厚樸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厚樸果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厚樸果,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jìn)行。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認(rèn)為,野厚樸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野厚樸作為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rèn)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具體情況。
【別名】土厚樸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山玉蘭的樹皮。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達(dá)12m。樹皮灰綠色或灰黑色,常開裂。小枝暗綠色,被淡黃褐色平伏柔毛,具明顯的圓點狀皮孔。單葉互生;葉柄長5-7cm;托葉痕幾達(dá)葉柄頂端。葉革質(zhì),葉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7-32cm,寬10-17cm,先端圓鈍,稀微凹,基部寬圓形,有時微心形,上面初被卷曲長毛,下面幼時密被長絨毛,后僅脈上有毛,側(cè)脈11-16對,網(wǎng)脈較密。花單生,大而芳香,乳白色,直徑15-20cm;花被通常9,外輪3片,淡綠色,向外反卷,內(nèi)兩輪倒卵狀匙形;雄蕊多數(shù)、長1.8-2.5cm,藥隔伸出成三角狀短尖;雌蕊群卵圓形,長10-15cm。小蓇葖果窄橢圓形,先端有喙外彎?;ㄆ?-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2800m的闊葉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 樹皮呈卷筒狀,較薄。外表面灰褐色,具縱裂溝,散生橫長條形或圓形鼓釘狀皮孔。內(nèi)表面黃白色至淡棕色,無油性。折斷面纖維性,無白色晶粒。氣微,味淡。
【性味】苦;辛;性溫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消食健胃。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嘔吐;腹脹腹痛;腹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附方】優(yōu)曇花,又作優(yōu)曇缽花,或省作曇花。源自梵語udumbara,音譯亦作優(yōu)曇、優(yōu)曇缽、優(yōu)曇缽羅、烏曇跋羅,意為瑞應(yīng)。udumbara本是佛教傳說中的一種花,據(jù)云金輪轉(zhuǎn)世時才出現(xiàn),霎時即凋謝。山玉蘭以其花一開即斂,故以優(yōu)曇稱之。參見本條“集解”項。
【各家論述】《植物名實圖考》:"優(yōu)曇花......按《滇志》所紀(jì),大率相同;或有謂花開七瓣者。撫衙東偏有一樹,百余年物也,枝葉皆類辛夷花,只六瓣,似玉蘭而有黃蕊;外有苞,與花俱放如瓣三,色綠,人皆呼波羅花??肌栋紫闵郊?,木蓮生巴峽山谷,花如蓮,色香艷膩皆同,獨房蕊異。四月始開,二十日即謝,不結(jié)實。其形狀、氣候皆相類,此豈即木蓮耶?滇近西藏,花果名多西方語,紀(jì)載從而飾之,遂近夸誕。許纘曾《東還紀(jì)程》謂優(yōu)曇和山姿羅皆一物,而云花葉無異載乘。今此花只及一歲之半,半園圃分植,輒生鄉(xiāng)間,摘葉以為雨笠,非復(fù)靈光巋存,豈曇花終非可移,而姑以木蓮冒之耶?抑此花本六瓣,閏月增一為七,而《紀(jì)乘》誤耶?否則和山等同為一種,以肥瘠、靈俗而有千層、單瓣耶?又滇花瓣數(shù),一樹之上,多寡常殊;應(yīng)月之瓣,或偶值之耶?余以所見繪之圖,而錄《東還紀(jì)程》於后以備考,其余耳食之談,皆不具。《東還紀(jì)程》:大理府山為靈鷲,水為西洱。靈鷲之旁為和山,樹生和山之麓。高六七丈,其干似桂,其花白,每花十二瓣,遇閏則多一瓣。佛日盛開,異香芬馥,非凡臭味。中出一蕊如稗穗,俗以為仙人遺種。主僧惡人剝啄,佯置火樹下成灰燼?!对颇细尽罚簝?yōu)曇花在城中土主廟內(nèi),高二十丈,枝葉扶茂。每歲四月,花開如蓮,有十二瓣,閏歲則多一瓣,亦名姿羅樹。昔蒙氏樂誠魁時,有神僧菩提巴波自天竺至,以所攜念珠分其一,手植之,久沒兵燹中。謝肇淛《滇略》:安寧過泉西岸有寺,曰曹溪,其中有曇花樹一株,相傳自西域來者。綠葉白花,移蘗他種,終不復(fù)活。余謂安寧之優(yōu)曇,大理之和山,土主廟之婆羅,其花同,其色同,其枝干亦同,特異地而異名耳。壬子夏,曇花盛開,州守馳使折一枝以贈,其花、葉、枝、干,合之載乘,果無異也。太守乃采柔條,偏插放大樹之旁。三月后報曰一枝已萌蘗矣。余喜甚,乃移置盆盎,碧葉爛然,一根五干,土人驚詡以為奇瑞。又《云南通志》稿載郎中阮?!赌旧徎ㄕf》,與鄙見合。惟云南督署舊有紅優(yōu)曇,說中以為皆是白花,余訪之信。偶買花擔(dān)上折枝,得紫苞者,疑為紅花也。及苞訴則綠白瓣,無少異。豈制府中之殷紅者亦此類耶?李時珍以木蓮初作紫苞,似辛夷,尤相吻合;而又以真木蘭即此。然則虬干婆姿者,其即征帆送遠(yuǎn)之花身耶?阮說尚未之及。昔人有謂木蘭與桂為一種者。此樹葉、皮味皆辛,微似桂。"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野厚樸的藥用價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野厚樸藥用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