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丹參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生丹參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現(xiàn)在經濟飛速發(fā)展,大家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生丹參對身體有好處,常吃能減少很多疾病.所以很多人家也會選擇在家里備一些生丹參來預防一些疾病或者治療一些疾病.大家都知道生丹參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生丹參究竟有哪些功效呢?生丹參在那些方面有神奇的功效呢?生丹參是怎樣發(fā)揮這些神奇的功效的呢?生丹參烹制的時候在那些方面要特別注意呢?這些問題非常重要.
丹參又名赤參,紫丹參,紅根等.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干燥根及根莖.主產于安徽、河南、陜西等地.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yǎng)血安神.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丹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用于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癥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于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調節(jié)心律,并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生丹參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選擇生丹參就是告別了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轉而選擇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的轉變是對自己負責任,也是對家人負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
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丹參飲子這種方劑。
【處方】丹參 當歸(酒洗)白術(炒)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4.5克 貝母 陳皮 知母 甘草各0.6克 石菖蒲3克 黃連(姜汁炒)1.5克 五味子9粒
【功能主治】養(yǎng)血清火,化痰安神。主用腦過度而致的健忘。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220毫升,加生姜1片,煎180毫升。不拘時溫服。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五十
【處方】丹參1錢半,當歸(酒洗)1錢半,白術(炒)1錢半,天門冬(去心)1錢半,麥門冬(去心)1錢半,貝母1分,陳皮1分,知母1分,甘草1分,石菖蒲1錢,黃連(姜汁炒)5分,五味子9粒。
【功能主治】健忘。
【用法用量】以水1盞半,加生姜1片,煎8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五十
上文介紹了丹參飲子的妙用,可見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請一定要了解清楚相關的用藥禁忌哦。
說起中藥中的藥酒,很多人都聽說過,藥酒在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而且在很多的古早的醫(yī)藥典籍中就記載了藥酒治病的例子。丹參酒就是一種傳播范圍很廣的藥酒,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丹參酒
【來源】 《中藥制劑匯編》
【原料】丹參300g,米酒適量
【制作】 1 將丹參切碎; 2 倒入適量的米酒浸泡15天; 3 而后濾出藥渣壓榨出汁,將藥汁與藥酒合并; 4 再加入適量米酒,過濾后裝入瓶中備用。
【功效】養(yǎng)血安神。
【用法】每次10ml,每日3次,飯前將酒溫熱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丹參:味苦,性微寒,入肝腎二經,活血,通心包絡,去滯生新,調經順脈,安神寧心,治健忘怔仲,驚悸不寐。藥理實驗結果表明,丹參有擴張冠狀動脈作用。能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并使心率減慢,對防治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是大有益處的。又因丹參含維生素E,所以也應有抗衰防老作用。此酒主治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失眠健忘。
【宜忌】
上面就是對丹參酒這種藥酒的一些介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在選擇藥酒養(yǎng)生的時候不能盲目的跟隨,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身體體質和所有的疾病都適合通過藥酒來養(yǎng)生的。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丹參丸這種方劑。
【處方】丹參 杜仲 牛膝 續(xù)斷各90克 桂心干姜各60克
【制法】上六味,研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腰痛并冷痹。
【用法用量】酒服20丸,日再夜一。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處方】丹參(凈)4兩(酒浸1宿,日曬干),大川芎1兩半,川歸身(酒浸)2兩(凈),天臺烏藥1兩,香附3兩(童便浸,炒7次,只用凈末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調經養(yǎng)血。主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
【處方】丹參1兩,苦參1兩,升麻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防風(去叉)半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瘡癢,搔之成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作“丹麥丸”,據(jù)文瑞樓本改。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一
【處方】丹參2兩,續(xù)斷2兩,芍藥2兩,白膠2兩,白術2兩,柏子仁2兩,人參30銖,芎?30銖,干姜30銖,當歸1兩18銖,橘皮1兩18銖,吳茱萸1兩18銖,白芷1兩,冠纓(燒灰)1兩,蕪荑18銖,干地黃1兩半,甘草2兩,犬卵1具(干),東門上雄雞頭1枚。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胎,并轉女為男。主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1日2次。稍加至20丸。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方中理中、四物培養(yǎng)血氣,芷、蕪、丹、續(xù)祛風和榮,白膠有散瘀止血之功,柏仁有除風潤燥之力、用犬卵者,取其資壯元陽,雞頭者專取東方生氣,冠纓沾日月光華,為男子章身之具,用以入藥,以類感也,然必末滿三月,混沌未分,服之庶克有濟。
【摘錄】《千金》卷二
【別名】桂姜丸
【處方】丹參3兩,杜仲3兩,牛膝3兩,續(xù)斷3兩,桂心2兩,干姜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腰痛并冷痹;腎著;腰腳疼痛,行步艱難。
【用法用量】桂姜丸(《圣濟總錄》卷八十五)。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杜仲、續(xù)斷治腰痛;干姜、桂心開冷痹;牛膝、丹參通津血也。
【摘錄】《千金》卷十九
【處方】丹參(微炒)1兩,芍藥1兩半,芎?1兩,芫花(醋炒)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桂(去粗皮)1兩半,野葛皮(炙黃)半兩,吳茱萸(湯浸,焙,炒)半兩,蜀椒(去閉口并目,炒出汗)1兩,梔子仁1兩,巴豆(去皮心,麩炒,研出油盡)10枚。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五尸蠱注,中惡客忤,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飯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
【處方】丹參(銼)1兩,續(xù)斷1兩,當歸(切,炒)1兩,桂(去粗皮)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鬼箭羽(銼)1兩,琥珀(研)半兩,沒藥(用醋少許化開)半兩。
【制法】上8味,除沒藥外,并搗羅為末,入沒藥拌勻,再用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后虛損,氣血不和,腰痛難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了解了丹參丸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丹參膏大家食用過嗎?肯定很多人都沒有服用過吧,丹參膏是很好的中藥方劑,對人體的好處也有很多,那么丹參膏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丹參、赤芍藥、白芷,各等分。
【炮制】上細,以酒淹三宿,入豬脂半斤,微煎令白芷黃色,濾去渣,入黃蠟一兩。
【功能主治】治乳腫、乳癰毒氣作赤熱,漸成攻刺疼痛,及治乳核結硬不消散。通順經絡,宣導壅滯。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時時涂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丹參、防風、白芷、細辛、芎?、黃芩、芍藥、甘草(炙)、黃耆、牛膝、槐子、獨活、當歸。
【功能主治】生肉。主發(fā)背發(fā)乳,口己合,皮上急痛;踠折。
【用法用量】《外臺》無甘草、黃耆,有大黃。諸藥各一兩。
【摘錄】方出《鬼遺》卷五,名見《外臺》卷二十四
【處方】丹參4兩,人參2分,當歸4分,芎?2兩,蜀椒2兩,白術2兩,豬膏1斤。
【制法】上切,以真苦酒漬之,夏天2-3日,于微火上煎,當著底攪之,手不得離,三上三下,藥成絞去滓。
【功能主治】養(yǎng)胎易生。主妊娠7月,或有傷動見血;及生后余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如棗核大,以溫酒調下,1日3次,稍增可知;若有傷動見血,服如雞子黃者,晝夜6-7服。
【摘錄】《醫(yī)心方》卷二十二引《深師方》
【處方】丹參3兩,蒴藋3兩,莽草葉1兩,躑躅花1兩,菊花1兩,秦艽2兩,獨活2兩,烏頭2兩,川椒2兩,連翹2兩,桑白皮2兩,牛膝2兩。
【功能主治】傷寒時行,賊風惡氣,在外即肢節(jié)麻痛,喉咽痹;寒入腹,則心急脹滿,胸脅痞塞,并癱緩不遂;風濕痹不仁,偏枯拘屈,口?耳聾,齒痛頭風,痹腫,腦中風動且痛癰,結核,漏,瘰疬,堅腫未潰,及丹疹諸腫無頭,狀若骨疽者,及惡結核走身中者,風水游腫。
【用法用量】苦酒5升,麻油7升,煎令苦酒盡,去滓。凡病在外,即肢節(jié)麻痛,喉咽痹,寒人腹則心急脹滿,胸脅痞塞,內則藥之,外則摩之;癱緩不遂,風濕痹不仁,偏枯拘屈,口?耳聾,齒痛頭風,痹腫,腦中風動且痛;及癰,結核,漏,瘰疬,堅腫未潰,敷之取消;丹疹諸腫無頭,狀若骨疽者,摩之令消;惡結核走身中者,風水游腫,亦摩之。其服者如棗核大,小兒以意減之,日5服,數(shù)用之悉效。亦用豬脂同煎之。若是風寒冷毒,可用酒服;若毒熱病,但單服;牙齒痛,單服之,仍用綿裹嚼之。
【臨床應用】瘰疬有小兒耳后疬子,其堅如骨,已經數(shù)月不盡,以帛涂膏貼之,二十日盡消。
【摘錄】《肘后方》卷八
【處方】丹參1兩,蒴藋1兩,莽草1兩,蜀椒1兩,躑躅1兩,秦艽1兩,獨活1兩,白及1兩,牛膝1兩,菊花1兩,烏梅1兩,防己1兩。
【制法】上(口父)咀,以醋1升,浸1宿,夏半日,如急要便煎之,豬脂4升,煎令醋氣歇,慢火煎之,去滓。
【功能主治】身中忽有痛,如竹撲之狀,名曰氣痛,不可忍者,游走不住,發(fā)作有時,痛則小熱,痛定則寒,皆由冬時受溫氣,至春暴寒風來折之,不成溫病,乃作氣痛。
【用法用量】用敷患上,1日5-6次。
【摘錄】《雞峰》卷二十
【別名】丹參煎
【處方】丹參4兩,蒴藋根4兩,秦艽3兩,羌活2兩,蜀椒(汗,去目閉口者)2兩,牛膝2兩,烏頭(去皮)2兩,連翹2兩,白術2兩,躑躅1兩,菊花1兩,莽草1兩。
【制法】上切,以苦酒5升,麻油7升合煎,苦酒盡,去滓,用豬脂煎成膏。
【功能主治】傷寒時行,賊風惡氣在外,肢節(jié)痛攣,不得屈伸,項頸咽喉痹塞噤閉,入腹則心急腹脹,胸中嘔逆,緩風不遂,濕痹不仁,偏枯拘屈,口面喎斜,耳聾齒痛,風頸腫痹,腦中風痛,石癰,結核瘰疬,堅腫末潰,赤白癮疹,諸腫無頭作癰疽者,風結核在耳后,風水游腫疼痛翕翕。
【用法用量】丹參煎(《圣濟總錄》卷三十二)。
【摘錄】《千金翼》卷十六
【處方】丹參2兩,莽草1兩,附子2兩(去皮臍),漢防己1兩,芎?1兩,川椒1兩,吳茱萸1兩,白芷1兩,沉香半兩,零陵香半兩,雞舌香半兩,犀角屑1兩,當歸1兩,商陸2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銼細,用綿裹,以醋2升,漬1宿,以好豬脂2斤,慢火煎令藥色黃,絞去滓,膏成,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腳氣風毒,腫甚難消。
【用法用量】每取摩所患處。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
【處方】丹參1兩,細辛(去苗葉)1兩,芎?1兩,當歸(銼,焙)1兩,桂(去粗皮)1兩,防風(去叉)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半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豬脂5兩,羊髓5兩,與藥相和,入銚子內,慢火熬,候藥黃色,取下絞去滓,貯瓷器中。
【功能主治】小兒鼻塞不通利。
【用法用量】每以大豆許納鼻中,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處方】丹參2兩,芍藥2兩,白芷1兩。
【制法】上3味,以苦酒漬1夜,豬脂6合,微火煎三上下,膏成。
【功能主治】通順經絡,宣導壅滯。主乳腫,乳癰,毒氣焮作赤熱,漸成攻刺疼痛;及治乳核結硬不消散。
【用法用量】敷之。
【摘錄】《鬼遺》卷五
【處方】丹參8分,白蘞4分,獨活4分,連翹4分,白及4分,升麻6分,蒴藋6分,防己5分,玄參5分,杏仁5分(去皮尖)。
【制法】上切細,以生地黃汁淹漬1宿,以煉成豬膏4升,微火煎五上五下,藥成,絞去滓。
【功能主治】惡肉、結核、瘰疬,脈腫、氣痛。
【用法用量】以摩病處,1日3-4次。
【摘錄】《外臺》卷二十三引《延年秘錄》
【處方】丹參2兩,蒴藋2兩,秦艽1兩,獨活1兩,烏頭1兩,白及1兩,牛膝1兩,菊花1兩,防風1兩,莽草葉半兩,躑躅花半兩,蜀椒半兩。
【功能主治】惡肉,惡核,瘰疬,風結,諸脈腫;疔腫、癰疽。
【用法用量】方中防風,《千金》作“防己”。《圣惠》有白術。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丹參膏雖云散血消腫,而實外敷毒風之峻藥。
【摘錄】《肘后方》卷五
【別名】滑胎丹參膏
【處方】丹參半斤,芎?3兩,當歸3兩,蜀椒5合(有熱者,以大麻仁5合代)。
【制法】上(口父)咀,以清酒溲濕,停1宿以成,煎豬膏4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絞去滓。
【功能主治】養(yǎng)胎,令滑易產。主
【用法用量】滑胎丹參膏(《普濟方》卷三三七)。
【注意】不可逆服,至臨月,乃可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丹參破宿生新;統(tǒng)穹、歸,佛手(即佛手散)為滑胎易產之專藥。而方中便具活法,寒用川椒,熱用麻仁,各隨母氣之偏勝耳。服后豬膏、醇酒取其滑澤滋益也。茍孕婦中氣不實,不特豬膏宜遠,麻仁亦難輕試,然觀熱易麻仁一語,活法盡情吐露矣。
【摘錄】《千金》卷二
以上就是對丹參膏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當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藥的話,最好可以咨詢一下相關的醫(yī)生。
對于中醫(yī)治病的藥材很多人第一的印象就是對身體有很好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而人們最為熟知的藥材就是當歸丹參這兩種藥材了,但是很多人對于這兩種中醫(yī)常用的藥材具體的功效都是一知半解的,不知道這兩種藥材有什么神奇的功效能夠調理身體什么部位。那么,當歸丹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第一,當歸丹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有止血的作用。當歸粉被人們稱作是止血的神藥??梢陨⒂傺寡涣麴觯恍┠X?;颊呖梢云綍r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點兒三七粉。三七粉對于那些出血兼有瘀滯者更為適宜,由于三七粉具有較強的止血作用。所以在臨床上經常會被用來治療體內外各種各樣的出血癥狀,無論是口服三七粉還是外敷三七粉都有很強的止血功能。
第二,可以用來保護心腦血管。丹參以及三七粉都有很好的能夠保護心腦血管的功能,尤其是三七粉不僅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還能夠有效地預防各種心腦血管疾病,能夠降低血壓以及減慢心率,對各種藥物導致的心律失常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三七皂苷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體缺氧,以及再供氧的功效。除此之外,還能夠增強腦血回流以及擴張腦血管的作用,學生也可以多吃一點兒三七粉,因為三七粉還具有改善學習記憶以及抗疲勞的功能。
當歸丹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當歸,丹參粉還可以潤腸通便。這是因為里面的當歸不僅有滋補的作用,還可以潤腸道,可以促進排便,以及排毒。有些女性在生產完之后可能會有便秘的癥狀還有一些人有習慣性便秘都可以通過食用當歸來緩解癥狀。丹參粉還可以起到一個活血化瘀的作用。除此之外,女性經常吃這三種粉還可以起到一個調經止痛的作用,這是因為里面的當歸有婦科圣藥的美稱。當歸經常在臨床上被用來治療月經不調以及經閉,痛經等癥狀。
紅花和丹參都是比較常見的兩種中藥材,大家都知道很多的中藥材在使用的時候是可以放在一起使用的,紅花和丹參也是可以在一起配伍服用的,當紅花和丹參在放在一起煮水喝,具有很好的活血祛瘀的作用,尤其是對緩解男性月經期間的各種癥狀有比較好的效果,當然在服用的時候要注意適量即可。
紅花功效與作用
1、化瘀消斑
紅花還能夠活血通脈以達到化瘀消斑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療淤熱郁滯所引起的斑疹色暗等癥。同時還能夠有效的預防和改善麻疹、斑疹等皮膚問題,是女性美容養(yǎng)顏的佳品。
2、活血通經
紅花辛散溫通,入血分,可以活血、化瘀、痛經,是女性及老年人的日常保健佳品,但用量不宜過大。其實紅花的化瘀功效比活血作用更強,是女性調理月經的常用之物,常可用于治療痛經、月經失調,經閉腹痛以及產后惡露不止,腹痛等癥。
3、降血脂
紅花所含有的紅花油成分有降血脂的作用,可以降低血總膽固醇、總脂、三硝酸甘油酯及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
4、降血壓
紅花所含有的紅花黃色素能夠擴張周圍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纖維蛋白溶解,降低全血粘度,從而可以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5、消腫止痛
紅花有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于多種血瘀癥,如胸痹心痛、肋腹疼痛、皮下青紫、中風偏癱等癥。
另外,跌打損傷、金瘡勞損所致的四肢痹痛或者瘀痛,使用紅花效果非常明顯。
丹參的功效與作用
一、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1、強心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對血管作用 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3、抗血栓形成
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4、改善微循環(huán)。
二、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
1、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丹參制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huán)改善,愈合時間縮短。
2、抑制過度增生 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改善肝微循環(huán)。
四、抗菌丹參制劑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制作用。
丹參散,大家估計不會陌生吧,都應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你真的了解丹參散嗎?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瀏覽一下本篇文章哦。
【處方】丹參1分,黃芩1分,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葛根1分(銼),犀角屑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心熱血凝,身上有赤,引于頰上或口,傍眼下,赤如胭脂,面上皮即皺剝,漸漸引多。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竹葉10片,竹茹半分,煎至5分,去滓放溫,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宜先以小刀子鋒頭鎌破,令血出后服藥。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
【處方】丹參半兩,露蜂房1分(微炙),川升麻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連翹半兩,黃耆半兩(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牛蒡子半兩(微炒),枳殼3分(麩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風熱,項腋下有惡核不消,大便多秘,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摘錄】《圣惠》卷九十
【處方】丹參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桔梗(去蘆頭)1兩,白術1兩,赤芍藥1兩,檳榔1兩,桂心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腹內氣脹腸鳴,胸背切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丹參半兩,鼠糞3-7枚(微炒)。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汗出中風,身體拘急,壯熱苦啼。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漿水調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丹參半兩,當歸(微炒,銼)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艾葉(微炒)半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三兩月,傷寒頭痛,壯熱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丹參不拘多少(去土,切)。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產前胎不安,產后惡血不下;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jié)煩疼;寒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下,經脈不調,食前服;冷熱勞,不拘時候服。
【摘錄】《婦人良方》卷二
【處方】丹參2兩,蒴藋根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秦艽1兩(去苗),獨活1兩,牛蒡子1兩,躑躅花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牛膝1兩(去苗)。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螻蛄瘺,生于項間,腫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別名】雷丸散
【處方】丹參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苦參1兩(銼),雷丸1兩,牛膝1兩(去苗),防風1兩(去蘆頭),白附子1兩(炮裂),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風瘙,皮膚癮疹,赤腆瘙癢,隨搔生瘡;婦人血風,四肢走注疼痛者。
【用法用量】雷丸散(《圣濟總錄》卷十一)。
【摘錄】《圣惠》卷二十四
【處方】丹參1兩,檳榔1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茴香子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陰疼痛或腫脹。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處方】丹參3分,猬皮1兩(炙令香黃焦),蛇蛻皮1兩(燒灰),當歸3分(銼,微炒),露蜂房3分(微炒),木香3分,豬后懸蹄甲1兩(炙令焦),鱉甲3分(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痔,肛邊生結核,發(fā)寒熱,及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黃耆湯調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
【處方】丹參2兩,桑皮2兩,甘菊花1兩,莽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天火丹發(fā)遍身,赤如絳,痛癢甚。
【用法用量】每服3匙,水3碗,煎2碗,避風浴。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五引張渙方
【處方】丹參1兩(去苗),枳殼1兩(麩炒,去瓤),石膏2兩(研),白芍藥3分,大黃1兩(生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大腸實熱,頭痛目眩,神志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中盞,同煎至7分,去滓,加沙糖1塊,如棗大,再煎3-5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丹參散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