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咳嗽的病理及推拿治療
小兒推拿夏季養(yǎng)生。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彪S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小兒咳嗽的病理及推拿治療》,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小兒疾病有很多,常見的就是小兒咳嗽,那這個問題家長就要注意,小兒咳嗽時間長了,就會引發(fā)其他疾病,使得對小兒的身體健康也都是有著嚴重威脅,小兒咳嗽的中醫(yī)病理是什么呢,也是有很多方面,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身體情況,都是要進行時刻掌握,尤其是孩子的飲食要進行合理搭配最佳。
小兒咳嗽的中醫(yī)病理具體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使得家長對這樣的問題,也都是有著一些了解,讓孩子也都能避免有這樣的情況,減輕孩子換有疾病的幾率。
小兒咳嗽的中醫(yī)病理:
小兒臟腑嬌嫩,外感、內傷諸因均易傷肺而致咳嗽。外感寒、熱、燥等表邪,侵入犯肺,肺氣上逆;內有食滯,脾困生濕生痰,痰濕蘊積,肺氣失宣;素體虛弱,久咳傷津,虛火上炎,更灼肺陰,腎不納氣而生。臨床可分外感內傷兩類。外感咳嗽:如寒咳、熱咳、傷寒暴嗽、肺塞咳嗽、肺熱咳嗽、痰熱嗽、秋燥咳嗽;內傷咳嗽:如食積咳嗽、呷嗽、涎嗽、痰血嗽、肺燥久咳、脾虛久嗽、腎虛久嗽等。
ys630.coM延伸閱讀
小兒咳嗽臨床多見,推拿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
病因病機
中醫(yī)認為小兒肺常不足,腠理疏薄,六淫之邪侵襲肌表,肺失宜肅,氣逆痰動發(fā)為咳嗽;或臟腑內傷;痰濁內生,阻礙肺司肅降之職,導致咳嗽,即所謂咳嗽不止于肺,亦不離乎肺。
咳嗽見于多種疾病,如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及胸膜炎等其他系統(tǒng)疾病。多由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引起。
推拿治療
1.治療原則
該病的治療原則為宣肺止咳。風寒咳嗽輔以祛風散寒,宣肺化痰止咳;風熱咳嗽佐以疏風解表,清熱止咳;內傷咳嗽則宜健脾益肺,化痰止咳。
2.基本操作
(1)患兒取仰臥位:清肺經300次,全運內八卦30次;按揉天突50次,雙指揉乳根和乳旁50次,揉膻中100次或開璇璣各50次;按揉雙側足三里、豐隆,每穴約半分鐘。
(2)患兒取俯臥位:雙指揉雙側風門100次,揉雙側肺俞200次。從上而下輕摩脊柱5~10遍。
3.辨證施治
(1)風寒咳嗽:開天門100次,推坎宮50次,揉太陽100次;拿風池5次,拿肩井10次,拿合谷5次;掐揉二扇門30次;推三關100次,揉外勞宮100次;揉天突100次,擦(抹)膻中,以透熱為度。
(2)風熱咳嗽:開天門50次,推坎宮30次,運太陽50次,運耳后高骨5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100次,推五經50次;分推膻中50次,揉豐隆100次。
(3)痰熱咳嗽:清胃經100次,清大腸經100次;揉小天心5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天突100次,開璇璣各100次;分背陰陽和腹陰陽各100次。
(4)痰濕咳嗽:補脾土300次,清胃經100次,揉板門100次;按天突50次,擦膻中100次;三指摩中脘兩分鐘;揉臍及丹田100次;按揉足三里、豐隆,每穴約半分鐘。
(5)陰虛燥咳:補肺經100次,補脾土300次,補腎水100次;揉腎頂100次,揉二人上馬50次;清天河水100次,運內勞宮50次;推涌泉100次;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腎俞,每穴約半分鐘。
(6)脾肺氣虛:補肺經100次,補脾土300次,推三關100次,揉外勞宮50次,全運內八卦50次;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足三里,每穴約半分鐘。
適宜技術
(1)中藥:風寒咳嗽用杏蘇散加減;風熱咳嗽用桑菊飲加減;痰熱者用清金化痰湯加減;偏痰濕者用二陳湯加減;偏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陰虛者用沙參麥冬湯加減。
(2)針刺:采用淺刺疾出不留針,捻轉而不提插的方法進行治療。主穴包括大椎、天突、合谷。風寒咳嗽者加風池、尺澤、風門、大杼;風熱咳嗽者加曲池、外關;痰濁內生者加足三里、豐隆、陰陵泉;氣虛者加氣海、太淵、太白、足三里、肺俞;陰虛者補復溜、太淵,瀉尺澤、內庭。
(3)耳針:術者用耳針淺刺神門、上屏尖、下屏尖、氣管穴,每次選3~4穴,左右交替。
注意事項
(1)由于小兒呼吸道生理解剖特點、過敏因素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常易誘發(fā)咳嗽,治療時應注意排除誘因。推拿治療本病有較好的療效,但若繼發(fā)細菌感染需配合抗菌治療;若伴營養(yǎng)不良、貧血及佝僂病等應合理喂養(yǎng),積極防治原發(fā)病。
(2)推拿應排除結核、腫瘤引起的咳嗽。
(3)積極治療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注意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4)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涼;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煤氣、塵煙、油氣等刺激。
寶寶感冒的4種推拿方法
1、開天門
一般用兩手拇指交替從兩眉中點向上推至前發(fā)際,推24次或3~5分鐘?!伴_天門”是推拿的起式,小兒出現(xiàn)各種不適,都可以先做開天門,有天人相應之意。此手法可以開經絡,活氣血,調陰陽;同時還有祛風解表,醒腦明目的功效,可與其他穴位配伍治療風寒、風熱感冒,緩解外感風邪所致的惡風發(fā)熱、頭痛、身痛等癥狀。
2、推坎宮
從眉心到兩側眉稍所成的橫線為坎宮。具體推法為:用兩拇指指腹從眉心向兩側眉梢分向推動30~50次。此法可疏風解表,止頭痛,醒腦明目,適用于風寒感冒,有惡寒發(fā)熱、無汗、身痛、頭痛等癥狀者。
3、揉太陽
兩眉后凹陷處為太陽穴,可用兩拇指或中指指尖在眉后凹陷處揉動30~50次。此手法可疏風解表,止頭痛,清熱明目,適用于外感發(fā)熱,有頭痛、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癥狀者。
4、揉耳后高骨
可用兩拇指或兩中指指尖在耳后乳突(隆起的高骨)下方的凹陷處按揉30~50下。此手法可疏風解表,鎮(zhèn)驚除煩,可以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高熱驚厥等癥狀。
寶寶感冒咳嗽的推拿方法
1、風寒感冒
主要癥狀是:發(fā)熱輕,惡寒重,無汗,頭痛,肢體疼痛,鼻塞流涕,鼻涕是清水,咳嗽,喉癢,口不渴,咽不紅,舌苔薄白,脈浮緊。
可以按以下幾個穴位
按開天門300次;推坎宮300次;揉太陽穴300次;揉耳后高骨300次;推三關300次;清補肺經100次,補脾經100次,補腎100次,揉板門50次,揉肺俞5分鐘,向上搓脊20次,如果鼻塞加揉迎香200次,按揉風池30次。
2、風熱感冒
主要癥狀是:發(fā)熱重,惡寒輕,惡風,有汗或無汗,頭痛,鼻塞流膿涕,噴啶,咳嗽,痰稠色白,咽紅,口渴干,舌質紅,苔白薄或薄黃,脈浮數,大便干澀。
可以按以下穴位
清肺經300次;清肝經300次;清心經300次;揉小橫紋200次;開天門300次;推坎宮300次;揉太陽穴300次;清天河水100次;推六腑200次;向下捏脊100次;推天柱骨50次,擦肺俞2分鐘。
注意事項
1、給孩子按摩時,要特別強調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實。
2、按摩的時候,可以借助滑石粉、水、嬰兒油等介質,以潤滑皮膚,增強療效。
3、給寶寶按摩,一天一次就夠了。
4、如果遇上高熱的孩子,可以一天2次;慢性病孩子可以2天一次。
5、按摩時間,在10-15分鐘,一般不超過20分鐘。
小兒感冒的護理方法
小兒感冒是常見的幼兒疾病,有些寶寶還經常性出現(xiàn)小兒感冒的情況,病后反復。這是大多數是因為小兒感冒的護理方法不當。那么小兒感冒的護理方法應該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兒感冒的護理方法,以避免頻發(fā)地患上小兒感冒。
1、忌寒涼食物:咳嗽時不宜吃冷飲或冷凍飲料。中醫(yī)認為身體一旦受了寒,就會傷及人體的肺臟,而咳嗽大多是因肺部疾患引起的。此時如果再吃冷飲,就容易造成肺氣閉塞,癥狀加重,日久不愈。同時,痰的多少還跟脾有關。過多進食寒涼食物,還會傷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
2、忌肥甘厚味:中醫(yī)認為咳嗽多為肺熱引起,兒童尤其如此。日常飲食中多吃肥甘厚味會產生內熱,加重咳嗽。此外,油炸食物也不宜多吃。因為油炸食品會加重胃腸負擔,滋生痰液,使咳嗽難以痊愈。
3、忌魚腥蝦蟹:咳嗽患兒在進食魚腥類食品后咳嗽會加重,這與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對魚蝦食品的蛋白過敏有關。尤其是對某些魚、蛋過敏的孩子更應注意避免這類食物。
4、忌甜酸食物:酸食會斂痰,使痰不易咳出,導致咳嗽難愈。多吃甜食會使炎癥難以痊愈。
5、忌食用橘子:許多人認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其實,橘皮確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會生熱生痰。
小兒推拿治療慢性咳嗽
小兒推拿不僅能夠快速緩解癥狀,而且能夠通過調節(jié)身體機能,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減少發(fā)病,減輕發(fā)病程度。常用穴位及操作:
1、一窩蜂:位于手掌背橫紋中點,有散寒解表之功。按揉3分鐘。
2、迎香:位于鼻翼兩旁,有通鼻竅,減輕鼻塞、流涕的功效,按揉2分鐘。
3、捏脊:自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雙手用捏法自下而上操作。能夠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培元氣、壯身體,也是小兒保健主要手法之一。每次操作3-5遍。
小兒推拿治療咳嗽的手法
1、分推肩胛骨300次
位置:肩胛骨也叫胛骨、琵琶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倒置的三角形扁骨,介于第2~7肋之間。
手法:用雙手沿雙肩胛骨骨縫作彎月形從上向下推動操作:建議用八字形分推法,從肩井穴開始,沿著肩胛骨內側緣,從上往下往、往兩側做分推,手指要用些內力,刺激到的穴位有肩井穴、風門穴、肺俞穴等治療咳嗽的大穴。時間次數的操作上每次不少于200-300次,尤其針對比較嚴重的問題,如氣管炎、肺炎等則需要按摩的時間會更多5-10分鐘。中間手法可以分推一段時間,然后揉肺俞,再分推,而后揉肺俞交替操作。
功效:有宣肺、鎮(zhèn)咳作用。
主治:用來鎮(zhèn)咳與治療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2、按揉肺腧1分鐘
位置: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先找到頸項部最突出的棘突,即第7頸椎棘突。向下沿棘突逐個觸摸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就是肺俞穴。
操作:患者取舒適俯臥位,操作者兩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肺俞穴上,逐漸用力下壓,按而揉之,使患處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再用大魚際緊貼于穴位,稍用力下壓,來回摩擦穴位,以局部有熱感、皮膚微紅為度,再輕揉按摩放松。如此反復操作5~1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功效:刺激肺俞穴可增強呼吸功能,使肺通氣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顯減低氣道阻力,改善肺的功能。
3、按揉天突1分鐘
位置:胸骨切跡上緣,凹陷正中。
技巧:取穴時,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勢,天突穴位于人體的頸部,當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
功效:理氣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嘔。
主治:咳喘胸悶,痰壅氣急,惡心嘔吐,咽喉腫痛。
4、按揉膻中1分鐘
位置: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約揉50~100次;推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約50~100次。
主治:胸悶,咳喘、吐逆,心悸等。
小孩慢性咳嗽的病因
1、首先是咳嗽變異性哮喘。這是最為常見的病因,這類咳嗽患兒通常不喘,只是咳,而且以干咳為主,有的可能會吐白泡痰,常在夜間和凌晨發(fā)作,或只在凌晨發(fā)作,通常會在運動后咳嗽加重。這種咳嗽的臨床特征一般還有過敏性鼻炎或濕疹。有條件的患者最好進行肺功能等檢查,以進一步確診。
2、其次是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比如,各種鼻炎、鼻竇炎、扁桃體和(或)腺樣體肥大等上氣道疾病,都可能引起慢性咳嗽。這種咳嗽的特征是早上咳嗽,部分可以咳痰,痰出則其余時間少咳或不咳,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有異物感和反復清咽等癥狀。此外,患兒的咽后壁有時可能會出現(xiàn)鵝卵石樣的改變,或者會有黏液樣或膿性分泌物附著。
3、第三是胃食管反流。也可能導致兒童慢性咳嗽。這種咳嗽往往是在餐后加重,年幼的孩子通常會在吐后咳嗽停止;年長的孩子往往會說腹痛、噯氣,如果用手觸按上腹部時,孩子有壓痛。
4、第四是過敏性咳嗽,這也是常見病因之一。這種咳嗽表現(xiàn)為刺激性干咳,通常是在某種環(huán)境下,或進食某種食物,或接觸某種氣味時咳嗽發(fā)作,如果離開這種環(huán)境、食物或氣味,咳嗽會減輕或不咳。最常見的可能會是屋塵螨、粉塵滿、牛奶、蛋清以及家居裝修氣味等。
小兒推拿治療咳嗽的手法
1、治以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推拿手法
處方:運內八卦10分鐘,揉二扇門100次,推三關100次,開天門30次,推坎宮30次,揉太陽30次,揉迎香30次,揉乳根30次、揉乳旁30次,揉膻中50次,摩腹5分鐘,按揉足三里50次、揉肺腧50次,捏脊3次。
方義: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疏風解表;揉迎香宣肺氣、通鼻竅;揉乳根、乳旁、膻中、肺腧宣肺止咳化痰;揉二扇門、推三關發(fā)汗解表;運內八卦寬胸理氣、行滯消食;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助運,強健體質,增強小兒抵抗力。1次/天,2次后諸癥好轉,5次后癥狀消失。
2、治以健脾養(yǎng)肺,止咳化痰的推拿手法
處方:運內八卦10分鐘,補脾經100次,補肺經100次,推小橫紋100次,揉掌小橫紋100次、揉天突10次,揉乳根30次,揉乳旁30次,揉膻中50次,揉中脘100次,摩腹5分鐘,按揉足三里50次,揉豐隆50次,擦肺腧以透熱為度,捏脊3次。
方義:補脾經、補肺經補脾肺氣虛;揉天突、乳根、乳旁、膻中,寬胸理氣、止咳化痰;運內八卦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益氣、除濕化痰、強壯身體;揉豐隆化痰祛濕;擦肺腧補益氣;推小橫紋、揉掌小橫紋治療肺部干、濕性羅音。1次/天,3次后癥狀開始好轉,10次后癥狀消失,鞏固治療1周。
3、小兒推拿的注意事項
小兒的推拿手法是跟大人的差不多的,但是操作的時候力度和時間都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一般推拿可以有效的促進寶寶身體的發(fā)育和成長,推拿的時候是順著體液回流相反的方向進行,應該從寶寶的頭部開始按摩,然后慢慢的到四肢,一定要注意控制力度,因為寶寶的皮膚非常的嬌嫩和脆弱的,太使勁以后是會傷害到寶寶,同時注意一定要把寶寶放到比較安全的地方。
小兒咳嗽的外治法
敷足:
石膏6克,枳實10克,瓜蔞12克,明礬、冰片各3克。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混合均勻,加凡士林調為糊狀,外敷患兒雙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換,連敷5~7天。此法可清熱宣肺,化痰止咳。
吳茱萸10克,法半夏6克,研成細末,加醋適量調為糊狀,外敷雙足心涌泉穴,并用棉布包好,24小時一換,連敷3~5次,伴喉間痰鳴者,可加風化硝10克,其效尤佳。此法可化痰止咳。
足浴:
將生姜30克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次一劑,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鐘,連續(xù)2~3天。此法可溫肺散寒。
麻黃、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將上述藥材如上法足浴,每次15~30分鐘,每日2~3次,每日一劑,連續(xù)3~5天。此法可清熱宣肺,止咳化痰,適用于肺熱咳嗽。
治療小兒咳嗽的偏方
1、蘿卜蔥白風寒咳嗽
蘿卜1個、蔥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將蘿卜煮熟,再放蔥白、姜、煮剩一碗湯.連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風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紅糖姜棗湯治傷風咳嗽
紅糖30克、鮮姜15克、紅棗30克。以水三碗煎至過半,頓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驅風散寒;治傷風咳嗽;胃寒刺痛;產后受寒腹瀉;惡陰等。
3、蕪荽湯平傷風咳嗽
芫荽(香菜)30克、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將大米洗凈,加水煮湯,取大米湯三湯匙與蕪荽,飴糖攪拌后蒸10分鐘,趁熱一次服,注意避風寒;發(fā)汗透表,治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蘿卜蜂蜜治風寒咳嗽
大白蘿卜1個、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黃2克。將蘿卜洗凈,切片,放入碗內,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黃等共蒸半小時趁熱頓服,臥床見汗即愈;發(fā)汗散寒、咳化痰、治風寒咳嗽。
一、小兒推拿治療咳嗽有痰的方法
一般在感冒初起咳嗽時,建議大家按摩捏脊5-10遍,然后分推肩胛骨200-300遍。揉肺俞穴3-5分鐘后橫擦肺俞以熱透為度。正面可以揉膻中穴1-2分鐘,后分推膻中穴。手上的操作為清肺經、補脾經各200-300次。
感冒中期,咳嗽有痰時,(有時候咳嗽有痰音會出現(xiàn)的非常快),中醫(yī)認為脾虛則生痰,所以脾為生痰之器,而肺為儲痰之器。所以我們聽到肺部咳嗽有痰音的時候,要想到這不光是肺系統(tǒng)的問題,脾系統(tǒng)也出現(xiàn)了問題,所以在治療的方案上除了需要按摩我上述講的穴位以外,要加上運內八卦300次、揉掌小橫紋300次,揉中脘穴2分鐘。豐隆穴1分鐘。
如果寶寶綿綿不斷的咳嗽了N久,這是在治療的原則上,中醫(yī)則認為久咳肺虛、脾虛、腎虛,還指腎不納氣,所以久咳不止。在治療的方法上,我會建議大家,補肺經、補脾經、補腎經各200-300次,揉膻中穴1-2分鐘、揉關元300次,分推肩胛骨200次,捏脊5-10遍,三捏一提2-5遍,點按腎俞50次,按揉足三里1分鐘。
二、中醫(yī)推拿治療小兒咳嗽
1、清胃經
胃經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節(jié),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胃經。
2、順推內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勞宮穴)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畫一圓,八卦穴即在此圓上,在此圓上順時針推運一周,叫做順推內八卦。
3、清肝經
肝經位于食指末節(jié)羅紋面,用搦指羅紋面著力,從指尖方向向指節(jié)方向直推,稱為清肝經。
4、清天河水
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用食指中指指面向腕推向肘,稱清天河水。
三、小兒推拿手法
1、脾經
位置:拇指螺紋面;拇指橈側緣。
主治: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疳積。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橈側緣直推約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約300次。
2、肺經
位置:無名指螺紋面。
主治:胸悶、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約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3、小腸
位置:小指尺側緣。
主治:遺尿、尿赤。
操作:從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4、六府
位置:前臂尺側緣(神門到少海)。
主治:發(fā)熱、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5、二人上馬
位置:手背側小指與無名指指關節(jié)后陷中。
主治:牙痛、驚、腹痛、脫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6、虎口
位置:手背側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7、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脹、食積、嘔吐、腹瀉、疳積。
操作:指摩、掌摩約5—10分鐘;沿季肋向外分推。
8、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主治:發(fā)熱、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內緣自上而下分推30次。
9、龜尾
位置:尾骨端到肛門之間(即長強穴)。
主治:腹瀉、脫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小兒推拿治療咳嗽方法
1、小兒推拿治療咳嗽的按摩手法
1.1、運內八卦300次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勞宮穴)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畫一圓,八卦穴即在此圓上。
主治:咳嗽、痰喘、胸悶、呃逆、嘔吐、泄瀉、食欲不振等癥。
1.2、按揉掌小橫紋1分鐘
位置:掌小橫紋在小指指根下,掌面尺側紋頭。
操作:用拇指指端按揉掌小橫紋。 功用:清熱散結、宣肺化痰、鎮(zhèn)靜安神。
主治:口舌生瘡、唇腫、腹脹、喘咳、肺炎、百日咳、流涎等。
1.3、按揉中脘1分鐘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臍中上4寸)。即:從心口窩到肚臍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窩到肚臍眼中央)。
主治:中脘穴,健脾和胃、補中安神。
1.4、分推腹陰陽300次
位置:腹部。
手法:以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
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惡心,嘔吐。
2、小兒推拿治療咳嗽效果好嗎
中醫(yī)的咳嗽是指外感或內傷等因素,導致肺失宣肅,肺氣上逆,沖擊氣道,發(fā)出咳聲或伴咯痰為臨床特征的一種病證。
如果不是危急重癥,家長們完全可以放心讓感冒、咳嗽的孩子多試試小兒推拿的療效。小兒推拿是通過穴位點按推拿等方式來調節(jié)臟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以達到來改善兒童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一種保健、治療方法。
因為有一些穴位如七節(jié)骨、天柱骨、脅肋等,只有12歲以下的孩子才有感應,所以推拿在小兒感冒、咳嗽的康復治療中,效果比較顯著。
3、小兒推拿治療咳嗽要注意什么
小兒推拿適用對象為9周歲以內的小兒,初生兒太嬌嫩了,不適宜推拿,一般建議半周歲以上的嬰兒才嘗試推拿。小兒推拿治療前,必須有明確的診斷。如果家長不能肯定,不要盲目嘗試。
冬季推拿時雙手宜暖。推拿時家長要保持雙手清潔,摘去戒指、手鐲等飾物。指甲要常修剪,剛剪過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銼銼平。
小兒過饑或過飽,均不利于按摩療效的發(fā)揮。在小兒哭鬧之時,要先安撫好小兒的情緒,再進行推拿。
小兒推拿手法要輕,不要過重,要不然孩子不舒服,會拒絕。用力要恰當。因為力度過小起不到應有的刺激作用,力度過大易產生疲勞。
給小兒推拿時,室內應保持清靜、整潔,空氣清新、溫度適宜。推拿后注意避風,忌食生冷。在施行手法時要注意小兒的體位姿勢,取穴要準確。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準確、手法正確。
持之以恒。無論用推拿來進行小兒保健或治療慢性病,都不是一兩天就能見效的。常需積以時日,才能逐漸顯出效果。所以給小兒做推拿應有信心、耐心、愛心和恒心。
小兒什么情況不宜推拿
1、發(fā)燒不宜捏積
除了小兒推拿外,近些年捏積也備受家長們的歡迎。不過很多家長對于小兒捏積的適應證可能并不清楚。
捏積的手法其實也是由中醫(yī)的推拿手法發(fā)展而來。有些家長在孩子發(fā)燒時,會選擇為孩子捏積來治療。對此,發(fā)燒時,千萬不能用捏積的方法來治療,因為捏積應屬于補法”,多是針對孩子脾胃不好、厭食、積滯等情況,有實火的小兒不能使用此法。
2、皮膚易過敏的小兒不宜穴位貼敷
目前處于冬季,穴位貼敷療法可能是更符合時令特點的兒童中醫(yī)療法。一般來說,孩子貼敷要在半小時以上才會起效,建議以兩小時為上限。如果孩子皮膚特別敏感,出現(xiàn)燒灼感、疼痛等不適反應則須提前取下。值得提醒的是,貼敷當日如出現(xiàn)發(fā)熱、流涕、咳嗽、腹瀉等癥狀,也不宜貼敷。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可將貼敷時間推后一次,同樣有療效。
小兒咳嗽怎么護理
1、水蒸氣止咳法
咳嗽不止的寶寶在室溫為20度左右,濕度為60-65%左右的環(huán)境下癥狀會有所緩解。如果寶寶咳嗽嚴重,可讓寶寶吸入蒸氣;或者抱著寶寶在充滿蒸氣的浴室里坐5分鐘,潮濕的空氣有助于幫助寶寶清除肺部的黏液,平息咳嗽。
2、熱水袋敷背止咳法
熱水袋中灌滿40度左右的熱水,外面用薄毛巾包好,然后敷于寶寶背部靠近肺部的位置,這樣可以加速驅寒,能很快止咳。這種方法對傷風感冒早期出現(xiàn)的咳嗽癥狀尤為靈驗。給寶寶穿上幾件內衣再敷,千萬不要燙傷寶寶。
3、熱飲止咳法
多喝溫熱的飲料可使寶寶黏痰變得稀薄,緩解呼吸道黏膜的緊張狀態(tài),促進痰液咳出。最好讓寶寶喝溫開水或溫的牛奶,米湯等,也可給寶寶喝鮮果汁,果汁應選用刺激性小的蘋果汁和梨汁等,不宜喝橙汁,西柚汁等柑橘類的果汁。
一、小兒推拿治療過敏性咳嗽
1、肺經位于無名指末節(jié)螺紋面,從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為清肺經。
2、肝經位于食指末節(jié)羅紋面,從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為清肝經。
3、脾經位于拇指橈側指端到指根的位置。沿拇指橈側緣從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4、內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內勞宮為圓心,內勞宮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處為半徑所作圓周上的八個點。從小魚際起按順時針排列依次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用拇指端按兌、坤、離、巽等,依次推運一周,稱逆運內八卦。
5、擦肩背部及胸部,用全掌橫擦肩背部及胸部,以透熱為度。
6、搓摩脅肋,從兩腋下快搓慢移至天樞穴下。
7、豐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脛腓骨之間。用拇指端按揉。
8、捏脊,兩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對沿脊柱兩旁,由龜尾部向大椎方向捏起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進。
二、小兒過敏性咳嗽發(fā)病原因
過敏性咳嗽和過敏性哮喘的發(fā)病原因是相似的,過敏的病因繁多且錯綜復雜,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過敏性咳嗽患者的過敏性體質和環(huán)境因素。
把引起過敏性咳嗽的諸多因素分為致病因素和誘發(fā)因素兩大類,致病因素是指引起過敏性咳嗽首次發(fā)作的因素,是過敏性咳嗽發(fā)病的扳機和主要病因,無論在過敏性咳嗽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均起重要作用;誘發(fā)因素是指病人在已患有過敏性咳嗽的基礎上誘發(fā)隱性過敏性咳嗽重新活動或過敏性咳嗽急性發(fā)作的因素,是過敏性咳嗽發(fā)作過程中的綜合誘發(fā)因素之一,在促使過敏性咳嗽情復發(fā)和進一步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上述兩大類因素中,某些因素如變應原、刺激性氣體和有害氣體、職業(yè)性因素、病毒、食物和藥物等兼有雙重作用,既可導致過敏性咳嗽的發(fā)生,又在過敏性咳嗽情的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我們應當明確所有的環(huán)境因素并非是決定過敏性咳嗽是否發(fā)生的唯一因素,過敏性咳嗽患者本身的過敏性體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中醫(yī)如何治療小兒過敏性咳嗽
過敏性咳嗽還有一個特點,它通常晚上睡覺前咳一陣,半夜醒來咳一陣,早上醒來咳一陣,且每次咳嗽時間不長,日間一般很少或基本不咳,但在運動后或哭鬧時加重,因此易與百日咳混淆。不過,過敏性患兒通常有家族或個人過敏史。若服用抗過敏藥物,癥狀會有所緩解,這也是辨別的一種方法。
中藥治療須因小兒而異
陳可靜醫(yī)師談到,中醫(yī)認為,小孩子屬純陽之體,像旭日東升,其陽性體質,易熱易發(fā)燒易驚風,一般少有寒、虛體質,即使是受了風寒,也容易入理化熱,因此所患病中熱病為多,因此,多用清熱藥,溫藥少用。
孩子還因未長好,有肺常虛,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點,肺常虛以至易感冒,肝常有余以至易發(fā)燒高熱抽筋,脾常不足以至易吐易瀉。從以上三個身體特點來說,小兒應在診斷用藥上皆與成人不同。
目前治療過敏性咳嗽的西醫(yī)方法與治療哮喘一樣,主要是吸入支氣管擴張藥,如吸入皮質激素。中醫(yī)雖無過敏性咳嗽的說法,但對于咳嗽和帶過敏性咳嗽特點的咳嗽也有相應的療方,但須對癥治療,不同體質的人用藥的量也不盡相同。
過敏性咳嗽中藥療方
急性期:咳嗽日久、有痰材料:炙麻黃5g、杏仁6g、甘草6g、前胡7g、桔梗6g、陳皮6g、桑白皮8、紫苑10g、牛子6g、射干6g、蘇子6g、冬花10g緩解期:少咳、有痰、汗多材料:黃芪6g、白術6g、云苓10g、桑白皮8g、五味子6g、紫苑10g、冬花10g、生龍骨10g、生牡蠣10g、白芍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