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疽疔瘡怎么治療
養(yǎng)生與治療。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彪S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注,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癰疽疔瘡怎么治療,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癰疽疔瘡怎么治療
1、癰疽疔瘡治療方劑
五味消毒飲
金銀花30克,野菊花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紫背天葵子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3次,或煎后加酒1~2匙和服。藥渣可搗爛敷患處。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熱毒瘡瘍、疔瘡,紅腫焮熱疼痛,或有發(fā)熱,舌紅脈數(shù)??捎糜陴郫?、多發(fā)性癤腫、蜂窩組織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乳腺炎、敗血癥、急性腎炎、大葉性肺炎、心內(nèi)膜炎、慢性骨髓炎、牛皮癬、痢疾、產(chǎn)褥熱、赤帶、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肺部感染、預防手術后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細菌性肝膿腫、皰疹性口內(nèi)炎、急性濕疹、化膿性膽管炎、肺膿瘍以及其他感染疾病等病癥。
蟾酥丸
蟾酥6克,輕粉15克,枯礬3克,寒水石3克,煅銅綠3克,乳香3克,沒藥3克,膽礬3克,麝香3克(后入),雄黃6克,蝸牛21個,朱砂9克。
上藥共研細末,制成丸如綠豆大。內(nèi)服:每服3~5粒,日服2~3次,溫開水送服。外用:以米醋烊化,敷于患處。
解毒消腫,活血止痛。癰疽、疔瘡,初起紅腫熱痛。可用于疔瘡、癰疽、化膿性淋巴結炎、乳腺炎、化膿性骨髓炎、肌肉深部膿腫等多種外科急性化膿性炎癥等病癥。
2、癰疽疔瘡外用藥方
疔瘡二蟲散
止痛消散,拔毒提膿。用治疔瘡初起,腫痛較劇,或疔毒走黃,腫勢散漫者。
蒼耳蟲100條,青蒿蟲100條,百草霜6克,梅片1克。
將前2種蟲搗爛,和入百草霜,放在石灰甏中,吸去水分,使之干燥后研細,再加人梅片研勻。置膏藥中貼患處,或敷患處用紗布覆蓋,橡皮膏固定。
三黃蜂房散
黃柏、黃連、黃芩各2克,野蜂房1個。
將前三味研末,將野蜂房燒存性(燒至外皮黑褐色,里面黃褐色為度,不可燒成灰燼)。研末,與三黃末混勻調(diào)茶油敷患處。若敷上藥不干脫,則不必換藥。
用此方治療疔瘡患者(其發(fā)病部位均在面部)60例,一般在敷藥后2天內(nèi)出膿,至第3天即可結痂痊愈。在使用本方期間,未配合任何藥物治療,均治愈。
3、癰疽疔瘡針灸治療
刺灸法
治則:清熱解毒,行氣和血。督脈統(tǒng)率諸陽,故瀉身柱、靈臺以疏泄陽邪火毒,兩穴為治療疔瘡之經(jīng)驗穴;陽明多氣多血,取合谷以清泄陽明火毒;委中為“血郄”,刺血以清泄血熱。
隨證配穴:根據(jù)患部所屬經(jīng)脈,循經(jīng)取穴。生于面部屬陽明經(jīng)者—商陽、內(nèi)庭;屬少陽經(jīng)者—關沖、足臨泣;屬太陽經(jīng)者—少澤、足通谷;發(fā)于手者,可取足部同名經(jīng)腧穴;發(fā)于足者,取手部同名經(jīng)腧穴;高熱—十宣或十二井穴點刺出血;神昏—人中、中沖、內(nèi)關;紅絲疔可從紅絲止點沿紅絲向起點點刺,泄惡血。
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蛴萌忉橖c刺出血。
預防和治療癰疽疔瘡單方
為了預防和治療疔瘡腫毒、瘡,癤,可以單獨使用蒲公英泡水喝,方法是:將蒲公英洗干凈,曬干,切成細末,每次用20克左右,水煎或用開水沖泡5分鐘,每日3-4次,為了改善口感,也可以適當加入白糖。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支氣管炎、瘡瘍腫癤都有良好的效果。
對于一些急性化膿感染、膀胱炎、急性膽囊炎、尿道炎等必須加大量劑量,一般需在100克左右。
癰疽疔瘡癥狀
癰
紅腫高大,根盤緊束,伴有焮熱疼痛者為癰,屬陽證。多由溫熱火毒內(nèi)蘊,氣血瘀滯,熱盛肉腐而成癰。其特點是未膿易消,已膿易潰,膿液稠粘,瘡口易斂。
疽
漫腫無頭,膚色不變或晦黯,局部麻木,不熱少疼者為疽,屬陰證。多由氣血虛而寒痰凝滯,或五臟風毒積熱,深竄入里,流滯于筋骨及肌肉深處所致。其特點是未膿難消,已膿難潰,膿液稀薄,瘡口難斂。
疔
初起如粟如米,根腳堅硬而深,猶如釘丁之狀為疔。初起局部頂白,麻癢相兼,繼而紅腫熱痛。多生于頭面手足。疔毒多由火熱毒邪,阻于皮膚,留于經(jīng)絡而成。
疔毒較一般瘡癤為重,若患處起紅線一條,由遠端向近端蔓延,稱紅絲疔,或曰“疔毒走黃”,是火熱毒邪流竄經(jīng)脈,有內(nèi)攻內(nèi)陷之勢。
癤
發(fā)于皮表,形小而圓,紅腫熱痛不甚,容易化膿,膿潰即愈為癤。多由外感熱毒或臟腑濕熱蘊結,發(fā)于肌膚而成。
yS630.Com相關推薦
癰疽怎么治療
1、癰的中醫(yī)辨證施治
本病證治法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初起內(nèi)服仙方活命飲,外用如意金黃散;成膿期則內(nèi)服透膿散,外治切開引流,繼用二寶丹提膿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藥線引流;膿盡則用生肌散。
2、疽的中醫(yī)辨證施治
瘡面深而惡者為疽。是氣血為毒邪所阻滯,發(fā)于肌肉筋骨間的瘡腫?,F(xiàn)分為有頭疽和無頭疽兩類。
有頭疽系發(fā)于體表、軟組織之間的陽性瘡瘍。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單個或多個白色粟米樣的瘡頭而得名。臨證有虛實之分。實證治宜清熱疏風,解毒活血??蓛?nèi)服仙方活命飲,外用金黃膏貼敷;虛證又有陰虛和氣血兩虛之不同,前者內(nèi)服竹葉黃芪湯;后者內(nèi)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實證。
無頭疽為發(fā)于筋骨之間或肌肉深部的陰性瘡瘍。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氣滯而成。證見患部漫腫無頭,皮色晦暗,病程纏綿,甚至傷筋爛骨,難潰難斂。治宜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為主。內(nèi)服陽和湯,外用陽和解凝膏。
3、癰疽中醫(yī)方劑
3.1、透膿湯
生黃芪12克,當歸身、白芍、皂角刺各9克,忍冬藤12克,炙甲片4克,甘草節(jié)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托毒透膿。
3.2、疏氣消腫湯
炒柴胡、川芎、赤芍各4克,當歸、青皮、炒枳殼各6克,忍冬藤12克,制香附9克,全蝎1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理氣和絡,活血散結。
若局部皮膚微熱,或舌苔燥膩,脈見弦勁,為郁久化火之兆,勢將釀膿,此時宜加丹皮6克,焦山梔9克,龍膽草2克,茯苓12克以清瀉郁火,力求內(nèi)消。
3.3、和營托毒湯
生西芪9克,川桂枝4克,炒當歸9克,赤白芍9克,炙甘草6克,忍冬藤12克,陳皮6克,白茯苓9克,炙僵蠶12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益氣和營,托里消腫。
癰疽民間偏方
鮮楊桃葉,搗爛敷患處,治跌打腫痛,癰疽腫毒,能止血止痛,卻熱拔毒。
用油菜煮汁食,或搗爛絞汁溫服一小杯(約三十毫升),一日三次,療程三天;并用鮮油菜葉搗爛敷患處,一日更換三次,治癰疽,丹毒,乳癰,無名腫毒等癥。
章魚搗爛,調(diào)少量冰片敷患處,治癰疽腫毒。
鹿角尖,水磨取其濃汁,每次3克,黃酒調(diào)服,治癰疽惡瘡,骨疽,瘺管。
遠志100克、米酒1000毫升。用法:遠志用米泔水浸洗,捶去心,為末,每取100克,入米酒1000毫升浸1~2日,取上清液,每溫飲1盞。急用可每取藥末10克,溫酒1盞調(diào),澄少頃,飲其清液,以渣敷患處。主治:癰疽發(fā)背瘡毒。
紅藤30克、紫花地丁30克、酒適量。用法:午前將紅藤以水酒2碗煎至1碗服,臥之,午后用地丁如前法服,以服后癰漸止為效。主治:癰瘡。
癰疽癥狀表現(xiàn)
癰和疽癥狀大不相同,應予區(qū)別。一般來說,癰為陽證,患部多紅腫熱痛,根腳高,寒熱交作,來勢兇猛。而疽則為陰證,患部多木痛,約2-3天即能收口。癰生于皮肉,疽生于筋骨。癰易消、易潰、易斂;疽難消、難潰、難斂。
癰好治,疽難療,《外科全生集》以陰陽分之。人身所有者,氣與血耳。一但氣血失調(diào),便產(chǎn)生疾病,癰疽也不例外。癰疽的產(chǎn)生,是病邪侵襲機體后,使氣血運行不暢,氣血滯留凝聚,則生壅腫;日久不散,則血肉腐敗而成膿。癰與疽雖都是由氣血凝滯所生,但二者是有區(qū)別的。癰屬陽性,局部具有紅腫熱痛,是易膿、易潰、易斂的急性瘡瘍。疽為陰性,分有頭疽與無頭疽兩種。有頭疽:發(fā)于肌肉,初起即有粟粒狀膿頭,以后腐爛,形如蜂窠。無頭疽:發(fā)于筋骨之間,初起無頭,漫腫色白,根腳散漫,酸多痛少。疽是難消、難潰、難斂的瘡瘍。
癰疽疔瘡的治法有哪些
1、癰疽疔瘡的治法有哪些
癰疽疔瘡的中醫(yī)治法
患者可以采取中醫(yī)治療,可以通過服用苡仁、茯苓、桂心、白術、車前子等等中藥混合煲湯來治療自己的癰疽疔瘡?;蛘呤峭ㄟ^銀花、自果、桔梗、知母、甘草等等中藥混合煲湯來治療自己。中藥中的外用紫金錠,也可以治療輕度的癰疽。
除此之外,患者可以將適量的川烏、草烏、蒼術、細辛、白芷、薄荷、防風、甘草等等中藥混合之后,加入適量的水去煮,然后按照一天三次的方法來服用,這樣就可以來治療自己的癰疽疔瘡。不過患者在進行中藥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而且還要按照一定的用量來用藥,也就是每一天都要堅持服藥,千萬不要停藥,或者是一天喝,一天不喝,這樣是起不到治療效果的。
2、癰疽疔瘡的治法有哪些:癰疽疔瘡的西醫(yī)治法
藥物治療。在癰疽并不嚴重的的時候,很多醫(yī)生都是給患者采取外用藥物治療。比如說但如果癰疽面積比較大的話,那么病情也就非常嚴重了,此時應該采取內(nèi)服抗生素藥物來治療,如阿司匹林,頭孢克洛等藥物。
激光治療,這是本世紀出所采取的一種癰疽治療方法,由于其臨床效果比較明顯,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癰疽的臨床治療中。激光治療癰疽的原理是利用紅外線殺菌。通過紅外線定位到病患部位,殺滅里面的癰疽的病毒,相對來說控制復發(fā)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手術治療癰疽。如果癰疽面積不大,那么不需要手術切除。而癰疽面積比較大,且想要快速治好的話,還可以采取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然后再輔以消炎藥物進行鞏固治療。在切除癰疽以后,會產(chǎn)生一定的疼痛感,因此需要注意對創(chuàng)口的保護,盡量避免二次傷害。
3、癰疽疔瘡的治法有哪些:癰疽疔瘡的外治法
益母草水煮,洗抹患處。
胡麻炒黑。搗爛敷涂。
用守宮焙干,研為末,調(diào)油敷涂。
新鮮馬齒莧,搗爛敷于患處。
蒲公英,搗爛敷于患處。
敗醬草,搗爛敷于患處。
局部處理:初期紅腫階段,已有破潰者,可用八二丹摻入傷口中,外敷太乙膏。如紅腫范圍大,中央部壞死組織多,或全身癥狀嚴重,應作手術治療。
癰疽疔瘡的中藥方
1、加味三星湯
元參15克,焦山梔9克,金銀花30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清熱解毒。發(fā)疽(腦疽),證見初起紅腫焮痛,根盤堅硬高突,形寒身熱,或高熱不解,脈弦或洪數(shù),苔白膩或黃膩。
2、鹿角托里湯
鹿角膠(或鹿角片)9克,生黃芪、白茯苓各12克,當歸、白芍各9克,金銀花15克,遠志肉、生甘草各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溫扶督陽,托里排膿。發(fā)疽(腦疽),癥見瘡色暗干塌,麻木不仁,畏寒少熱,神疲納呆,脈沉細無力,屬正虛陰涸之證。
3、黃芪托毒湯
生黃芪23克,當歸身、陳皮、澤瀉各6克,生白芍、廣郁金各5克,懷山藥、金銀花、白茯苓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益氣托毒,排膿去腐。陰疽膿出清稀,正虛不能托毒,根盤散漫不收,腐肉不脫。
癰疽疔瘡的日常護理
對于病患者,除藥物治療外,還要注意精神和飲食調(diào)攝,避免過度緊張,飲食以營養(yǎng)豐富而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忌食辛辣、肥甘厚味食品,食療可取苦菜50g,生姜20g,黃酒10ml.將苦菜、生姜洗凈腐爛,榨汁,每次取30ml,兌黃酒,沖水飲,每日3次。
平時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及瘡口周圍皮膚的清潔,按時換藥。癰生上肢者,宜用三角巾懸吊;在下肢者,宜抬高下肢,減少活動。
若是糖尿病患者,更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控制感染,以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老是長疔瘡怎么治療
1、老是長疔瘡怎么治療
針刺法
治法:清熱解毒,行氣和血。
處方:身柱靈臺合谷委中
方義:督脈統(tǒng)率諸陽,故瀉身柱、靈臺以疏泄陽邪火毒,兩穴為治療療瘡之經(jīng)驗穴;陽明多氣多血,取合谷以清瀉陽明火毒;委中為“血郄’’,刺血以清瀉血熱。
隨證配穴:根據(jù)患部所屬經(jīng)脈循經(jīng)配穴。如生于面部,屬陽明經(jīng)者,配商陽、內(nèi)庭;屬少陽經(jīng)者,配關沖、足臨泣;屬太陽經(jīng)者,配少澤、足通谷。發(fā)于手者,可配足部同名經(jīng)腧穴;發(fā)于足者,配手部同名經(jīng)腧穴。高熱配十宣或十二井穴點刺出血。神昏配人中、中沖、內(nèi)關。紅絲疔可從紅絲止點沿紅絲向起點點刺,泄其惡血。
操作:毫針刺,用瀉法。每日l次,每次留針30分鐘?;蛴萌忉橖c刺出血。
挑治法
選穴:脊柱兩旁尋找丘疹樣陽性點,或取心俞、脾俞等。
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用三棱針或粗針挑取白色纖維樣物。每次取2~4穴。
隔蒜灸法
選穴:阿是穴
方法:將蒜片置于癤腫上,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灸之,每一癤灸3~10壯,每日l次,10次為l療程。輕者灸3~4次痊愈,為防止復發(fā)應灸完l個療程,重者一般需2個療程。
2、疔瘡病因病機
疔瘡多因肌膚不潔,鐵木刺傷而妄施針挑擠壓,以致火毒乘隙侵襲,邪熱蘊結肌膚;或因恣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臟腑蘊熱,毒從內(nèi)發(fā);若毒熱內(nèi)盛則流竄經(jīng)絡,內(nèi)攻臟腑則屬危候?,F(xiàn)代醫(yī)學認為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3、疔瘡臨床表現(xiàn)
疔瘡初起為毛囊口膿瘡隆起呈圓錐形的炎性硬結,狀如粟粒,色或黃或紫,紅、腫、熱、痛,數(shù)日內(nèi)硬結增大,疼痛加劇;繼而形成膿腫而硬結變軟,疼痛減輕,潰膿后膿腔塌陷,逐漸愈合。
如發(fā)生于四肢,患處有紅絲上竄的,稱“紅絲疔”。如見寒戰(zhàn)、高熱、神昏、譫語、頭痛、嘔吐為全身性化膿性感染,中醫(yī)稱“疔瘡走黃”。
疔瘡的食療方
1、組成:
蔥白、生蜜各適量。用法:上藥共搗如泥,敷于患處,藥于則換新藥。
2、組成:
蔥白、豬膽(風干)合適量。用法:共搗爛如膏狀,敷于患處,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
3、組成:
荔枝干果5~7枚,海帶15克、黃酒適量。用法:加水適量煎服。
4、組成:
南瓜蒂適量、黃酒適量。用法:南瓜蒂焙焦存性,研末,每次2、5克以黃酒沖服,每日2次,另加醋調(diào)外敷。
5、組成:
槐花(微炒)、核桃仁各60克,酒100克。用法:加水適量煎服,每日2次。主治:疔瘡腫毒,及一切癰疽發(fā)背。
疔瘡怎么護理
1、病情觀察
疔瘡的部位、形態(tài)、色澤、腫勢范圍、深淺,腐膿的量和色,疼痛的性質(zhì)、程度。做好記錄。若見下列情況,表明發(fā)生了走黃內(nèi)陷,立即報告醫(yī)生實施搶救。瘡頂忽然陷黑無膿,根腳走散,皮色由焮紅轉為暗紅或灰白。全身高熱、寒戰(zhàn)、煩躁、呼吸困難、神志昏迷等。
2、生活起居
保持居室安靜、清潔、通風、涼爽,溫度保持在20—22℃之間,濕度保持在50%—60%為宜。顏面疔瘡患者宜少說話,不可迎風而臥,忌發(fā)怒和房事勞累。手足疔瘡患者應限制肢體活動,忌持重和劇烈活動。
3、情志護理
經(jīng)常和患者交談,向其解釋病因,以消除其顧慮,穩(wěn)定情緒,避免各種不良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增強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4、用藥護理
使用箍圍藥消腫解毒時,范圍必須大于腫勢范圍,注意保持濕潤。使用拔膿祛腐藥時,注意有無過敏,過敏者禁用。清熱解毒藥煎熬時間宜短,一般武火煮沸后15—20分鐘,并宜涼服;脾胃虛弱者,宜溫服。顏面疔瘡者中藥湯劑宜偏涼服,忌服發(fā)散藥。
癰疽瘡瘍怎么治療
1、癰疽瘡瘍怎么治療
1.1、患部制動
防止炎癥擴散,減輕疼痛,唇癰病人可取頭高臥位休息,給予流質(zhì)飲食,減少說話,嚴禁擠壓。
1.2、早期應用抗生素
得了癰之后盡早應用抗生素,有利于制止膿毒血癥的發(fā)生,其原則是: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有效抗生素,聯(lián)合用藥,劑量充足,療程充分,以靜脈給藥途徑為佳,在藥敏試驗結果未出之前,可根據(jù)膿液涂片和革蘭染色結果選用抗生素,癰患者通常可首選青霉素,紅霉素加慶大霉素,或第1代頭孢菌素。
1.3、局部處理
物理療法:短波紫外線外局部照射,可控制感染擴散,促進癰的炎癥吸收,提高白細胞的吞噬功能。
藥物涂布:癰初期僅有紅腫時,可用50%硫酸鎂或0.5%碘伏濕敷;有少數(shù)膿點時可用魚石脂軟膏,金黃散敷貼,促進炎癥局限,膿腫成熟。
對癥治療:高熱者給予物理降溫處理;疼痛劇烈,情緒煩躁不安者可給予止痛藥和鎮(zhèn)靜藥物。
2、癰疽瘡瘍的治療偏方
2.1、【組成】于姜、米醋各適量。
【用法】將干姜炒紫研為細末,用米醋調(diào)如泥狀,敷于四周留頭,藥干則換新藥。
【主治】外癰初起。
2.2、【組成】生蔥、蜜糖各適量。
【用法】上藥適量,搗如泥狀敷患處,用敷料或繃帶固定,每日1 次,10 天為1 療程,或至愈為止。
【主治】癰腫。
2.3、【組成】蔥白一把。
【用法】搗爛作餅,貼于患處,外加厚布數(shù)層,以熱水袋熨之。顏面部勿用。
【主治】外癰初起。
3、癰疽瘡瘍怎么護理
3.1、一般護理
按中醫(yī)外科一般護理常規(guī)進行。保持皮膚清潔,做好口腔護理。
3.2、 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
注意觀察瘡形、腫勢、色澤、疼痛及體溫的變化,記錄膿液的色、質(zhì)、量。
高熱煩燥者,宜臥床休息,多飲清熱利濕解毒的確飲料或遵醫(yī)囑給予清熱利濕解毒中藥代茶飲。
3.3、給藥護理
外敷膏藥宜緊貼患部,箍圍藥宜注意干濕度,摻藥粉宜散布均勻。藥物降溫汗出較多時,及時更換被服,囑患者多飲溫開水。
3.4、飲食護理
飲食宜清淡,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忌食辛辣、魚腥、生冷、肥膩之品。
癰疽瘡瘍的發(fā)病原因
1、糖尿病(20%):
糖尿病病人易發(fā)生感染的原因除與高血糖導致的全身免疫功能異常有關外,還和感染病灶局部酸堿環(huán)境的變化關系密切,有研究將細菌注入糖尿病鼠軟組織建立化膿性感染模型,3~6天后測定病灶內(nèi)ph值,結果表明,糖尿病鼠模型病灶內(nèi)ph明顯低于對照組,其機制可能為高血糖可產(chǎn)生較正常為多的乳酸,由于白細胞內(nèi)無丙酮酸羧化酶,乳酸在此不能合成糖原;又因為糖尿病時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病灶處的乳酸也不能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被利用,從而導致病灶內(nèi)乳酸蓄積和ph值降低,病灶內(nèi)ph值的改變可降低細胞修復能力和抗生素殺菌作用,因此糖尿病病人不僅易受到感染,且感染癰灶遷延不愈。
2、免疫力低下(30%):
發(fā)于機體抵抗力降低的癰患者,如長期應用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腎炎,糖尿病,心衰,營養(yǎng)不良,低丙球蛋白血癥,天皰瘡,剝脫性皮炎等,癰大多是由毛囊炎發(fā)展而來,病原菌先侵入單個毛囊底部形成感染,由于所在部位的皮膚厚韌,感染繼而沿深部阻力較小的脂肪柱蔓延到皮下深筋膜組織,再沿深筋膜向四周擴散,從而累及周圍的脂肪柱和毛囊,形成多個“膿頭”的癰。
3、病原菌(30%):
主要為金黃葡萄球菌,其次為鏈球菌,厭氧菌和綠膿桿菌等,皮膚不潔,局部擦傷,機體抵抗力降低是受感染的重要誘因,其中以糖尿病病人多見。
癰疽瘡瘍怎么預防
易于發(fā)生膿皮病的單位(如某些工廠,農(nóng)機站,小學校等)中廣泛進行有關防治化膿性皮膚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檢查,盡可能消滅一切發(fā)病因素。
注意皮膚衛(wèi)生,加強身體鍛煉,增進皮膚的抵抗力。保持皮膚機能的完整性,對于皮膚病,尤其是瘙癢性皮膚病,應及時進行合理治療,防治皮膚損傷,避免搔抓及皮膚摩擦等刺激。
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觸傳染,對患者適當進行隔離,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觸物要嚴格消毒或焚毀,在患病期間,除應用藥液清洗皮損外,禁止用自來水洗滌患部,以防擴延。發(fā)病時應禁飲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癰疽疔癤怎么治療
1、癰疽疔癤怎么治療
在對于瘡瘍的治療上主要以清熱解毒為主要治療原則,治療上有外敷和內(nèi)服兩種,外敷一般用箍圍藥、酒劑等外敷治療,可以有效的排毒解毒,提膿去腐等作用,另一方滿內(nèi)服藥可以清熱解毒,使體內(nèi)得到平衡做到陰平陽秘。
在內(nèi)治法中消法是運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以及方藥,使初起的腫瘍得到消散,在成膿前治療瘡瘍,消法是一切腫瘍初起的治法總則。下面托法指運用補益氣血以及透膿的藥物,托毒外出,扶助正氣,防止毒邪進一步擴散和內(nèi)陷的治療法則。最后補法運用補益的藥物,恢復人體正氣,助養(yǎng)新生,促使瘡口早日愈合的治療法則。
2、癰疽疔癤的治療中藥方
2.1、鹿角托里湯
【來源】凌云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鹿角膠(或鹿角片)9克,生黃芪、白茯苓各12克,當歸、白芍各9克,金銀花15克,遠志肉、生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溫扶督陽,托里排膿。
【主治】發(fā)疽(腦疽),癥見瘡色暗干塌,麻木不仁,畏寒少熱,神疲納呆,脈沉細無力,屬正虛陰涸之證。
【加減】如陰盛火亢,有糖尿病史者,加天花粉12克,并倍用生芪。
2.2、黃芪托毒湯
【來源】凌云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生黃芪23克,當歸身、陳皮、澤瀉各6克,生白芍、廣郁金各5克,懷山藥、金銀花、白茯苓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益氣托毒,排膿去腐。
【主治】陰疽膿出清稀,正虛不能托毒,根盤散漫不收,腐肉不脫。
【加減】如食欲不振,加焦六曲12克,炒蔻仁、枳殼各3克;睡眠差,加炒棗仁12克;血虛,加制首烏9克。
3、癰疽疔癤怎么護理
平素體虛或原有其它慢性疾患者,肺衛(wèi)不固,易感外邪,當注意寒溫適度,起居有節(jié),以防受邪致病;并禁煙酒及辛辣炙煆食物,以免燥熱傷肺。一旦發(fā)病,則當及早治療,力求在未成癰前得到消散,或減輕病情。
應做到安靜臥床休息,每天觀察體溫、脈象的變化,觀察痰與膿的色、質(zhì)、量、味的改變。注意室溫的調(diào)節(jié),做好防寒保暖,以防復感。
在潰膿期可根據(jù)肺部病位,予以體位引流,如見大量咯血,應警惕血塊阻塞氣道。飲食宜清淡,多吃具有潤肺生津化痰作用的水果,如梨、枇杷、蘿卜、荸薺等,飲食不宜過咸,忌油膩厚味及辛辣刺激海腥發(fā)物,如大蒜、海椒、韭菜、海蝦等,嚴禁煙酒。
癰疽疔癤的發(fā)病原因
1、糖尿病(20%):
糖尿病病人易發(fā)生感染的原因除與高血糖導致的全身免疫功能異常有關外,還和感染病灶局部酸堿環(huán)境的變化關系密切,糖尿病時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病灶處的乳酸也不能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被利用,從而導致病灶內(nèi)乳酸蓄積和ph值降低,病灶內(nèi)ph值的改變可降低細胞修復能力和抗生素殺菌作用,因此糖尿病病人不僅易受到感染,且感染病灶遷延不愈。
2、免疫力低下(30%):
發(fā)于機體抵抗力降低的患者,如長期應用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腎炎,糖尿病,心衰,營養(yǎng)不良,低丙球蛋白血癥,天皰瘡,剝脫性皮炎等,癰大多是由毛囊炎發(fā)展而來,病原菌先侵入單個毛囊底部形成感染,由于所在部位的皮膚厚韌,感染繼而沿深部阻力較小的脂肪柱蔓延到皮下深筋膜組織,再沿深筋膜向四周擴散,從而累及周圍的脂肪柱和毛囊,形成多個“膿頭”的癰。
3、病原菌(30%):
你知道癰發(fā)病的主要病因嗎?主要為金黃葡萄球菌,其次為鏈球菌,厭氧菌和綠膿桿菌等,皮膚不潔,局部擦傷,機體抵抗力降低是受感染的重要誘因,其中以糖尿病病人多見。
癰疽疔癤要注意什么
1、易于發(fā)生膿皮病的單位(如某些工廠,農(nóng)機站,小學校等)中廣泛進行有關防治化膿性皮膚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檢查,盡可能消滅一切發(fā)病因素。
2、注意皮膚衛(wèi)生,加強身體鍛煉,增進皮膚的抵抗力。
3、保持皮膚機能的完整性,對于皮膚病,尤其是瘙癢性皮膚病,應及時進行合理治療,防治皮膚損傷,避免搔抓及皮膚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觸傳染,對患者適當進行隔離,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觸物要嚴格消毒或焚毀,在患病期間,除應用藥液清洗皮損外,禁止用自來水洗滌患部,以防擴延。
5、發(fā)病時應禁飲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