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比祟惖臍v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怎么才能作好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四妙丸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導(dǎo)讀:四妙丸的功效與作用?四妙丸是一種藥物名稱,由四種中藥組成。那么四妙丸的功效與作用由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四妙丸的功效與作用
四妙丸最早見于元朝的《丹溪心法》,主要由四種中藥成分組成,分別為黃柏、蒼術(shù)、懷牛膝、薏苡仁。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約得750g,干燥,即得。
方中以黃柏為君藥,取其寒以勝熱,苦以燥濕,且善除下焦之濕熱。蒼術(shù)苦溫,健脾燥濕除痹,共為臣藥。牛膝活血通經(jīng)絡(luò),補肝腎,強筋骨,且引藥直達下焦,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之功。
中醫(yī)認為四妙丸主治脾胃虛弱,不能運化,痰停胸臆,飲食減少,大便溏泄。用于由濕熱下注引起的兩足麻木,下肢痿弱,筋骨疼痛,足脛濕疹癢痛。四妙丸的功效與作用如下:
1、增強胃動力,滋養(yǎng)脾胃。四妙丸里面含有的蒼術(shù)對脾胃有很好的滋養(yǎng)作用。
2、治療筋骨酸痛,強健筋骨,對治療腎病也有一定療效。四妙丸里面的牛膝能補肝腎,強筋骨。www.cndadi.net
3、去濕熱,治療關(guān)節(jié)炎等病癥。四妙丸里面的苡仁能祛濕熱,利筋絡(luò)。
4、清熱燥濕。四妙丸里面含有的黃柏有特殊作用,能清熱,抵抗炎癥。
5、還能增進食欲。常吃四妙丸能改善飲食,增加食欲,是因為它調(diào)理了脾胃,改善了胃酸分泌。
6、四妙丸還有抑菌、解熱、鎮(zhèn)痛等作用。
另外,四妙丸對于濕疹,骨髓炎,關(guān)節(jié)炎等病,均有不錯的療效。在急性、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急性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小兒麻痹后遺癥、糜爛性子宮頸炎等病的治療上,也能發(fā)揮一定療效。
四妙丸主要是用來健脾開胃的,對于很多人腸道不好,消化功能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是可以選擇四妙丸來治療的。
四妙丸口服,一次6g,一日2次,1盒約服用3日。小兒酌減。1-3個月為1個療程。那么服用四妙丸有沒有副作用呢?四妙丸的副作用,一起來看看。
四妙丸的副作用
四妙丸是中藥制劑,臨床上治療效果甚佳。但是由于是中成藥,副作用小,但是孕婦慎用。任何藥物都不能長期大量服用,四妙丸也不例外。四妙丸也可用于婦科疾病,具體使用需咨詢醫(yī)生。
如服用四妙丸出現(xiàn)不適,請盡快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四妙丸的療效及避免副作用的先決條件是規(guī)范用藥,保證用藥合理性,患者需遵醫(yī)囑用藥。
以上就是一些四妙丸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四妙丸的內(nèi)容,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ys630.COm精選閱讀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guān)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diào)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妙濟丸。
【處方】黑木耳(醋制)300g 當(dāng)歸32g 白芍(酒炒)10g 川芎12g 木瓜16g 杜仲(鹽炒)20g 續(xù)斷32g 川牛膝(酒蒸)32g 蒼術(shù)32g 小茴香(鹽炒)8g 木香6g 丁香6g 母丁香6g 乳香(制)8g 茯苓50g 土茯苓32g 龜甲(制)50g
【性狀】本品為黑褐色的大蜜丸;氣特異,味微甜而后苦、辛。
【炮制】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200g和酥油(加熱熔化后濾過)16.6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強筋壯骨,祛濕通絡(luò),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麻木拘攣,骨節(jié)疼痛,腰腿酸軟。
【用法用量】用黃酒送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規(guī)格】每丸重6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看了上文對妙濟丸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biāo)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
基本上一提到妙功丸,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妙功丸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丁香 木香 沉香各15克 乳香(研)麝香(另研)熊膽各7.5克 白丁香300粒 輕粉13.5克 雄黃(研)青皮(去白)黃芩 胡黃連各15克 黃連 黑牽牛(炒)荊三棱(煨)甘草(炙)蓬莪茂 陳皮(去白)雷丸 鶴虱各30克 大黃45克 赤小豆300粒 巴豆7粒(去皮、心、膜、油)
【制法】上藥為細末,用蕎面45克作糊和勻,每30克作10丸,朱砂(水飛)30克為衣,陰干。
【功能主治】治蟲積在內(nèi),使人多疑善感,而成癲癇。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溫水浸一宿,去水,再用溫水化開,空腹時服,小兒減量服,十年病一服即愈,若未愈,三五日再服,重者不過三服。
【摘錄】《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五
妙功丸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每年到了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各種身體不適也就紛紛而至,補養(yǎng)身體的時候到了,多喝點中藥方劑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一下三妙丸的功效和作用吧。
【處方】蒼術(shù)(炒)600g 黃柏(炒)400g 牛膝200g
【性狀】為灰黃色的水丸;味苦、辛。
【炮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燥濕清熱。用于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下肢沉重,小便黃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黃柏120克(切片,酒拌略炒)蒼術(shù)180克(米泔浸一二宿,細切,焙干)川牛膝(去蘆)6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時用姜、鹽湯送下。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魚腥、養(yǎng)麥、熱面、煎炒等物。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五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三妙丸有了很多的了解吧,三妙丸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三妙丸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fù),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二妙丸。
【處方】蒼術(shù)(炒)500g 黃柏(炒)500g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澀。
【炮制】以上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燥濕清熱。用于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下肢丹毒,白帶,陰囊濕癢。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潛行散末(即黃柏末)蒼術(shù)末各等分
【制法】上藥用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下焦?jié)癔彙?/p>
【用法用量】每服3~6克,溫開水送下。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引丹溪
【別名】陽明二妙丸、蒼柏二妙丸
【處方】黃柏末、蒼術(shù)末各等分。
【制法】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主濕熱下注之足膝腫痛,痿證,濕瘡,濕疹,丹毒,白帶,腰痛。下焦?jié)駸崮[痛,或流注游走,遍身疼痛。濕熱腰痛。熱痹,肌肉熱極,唇口干燥,筋骨痛不可按,體上如鼠走狀,屬濕熱傷氣分者。腳氣。熱盛于下焦,而成痿證者。濕熱下注,腿腳發(fā)沉作腫,及膝下生瘡。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下肢丹毒,白帶,陰囊濕疹等。濕瘡,臁瘡等證,肌膚焮紅,作癢出水,屬于濕熱內(nèi)盛者。。
【用法用量】陽明二妙丸、蒼柏二妙丸(《癥因脈治》卷三)。
【各家論述】《成方便讀》:濕熱之邪,雖盛于下,其始未嘗不從脾胃而起,故治病者必求其本,清流者必潔其源。方中蒼術(shù)辛苦而溫,芳香而躁,直達中州,為燥濕強脾之主藥;但病既傳于下焦,又非治中可愈,故以黃柏苦寒下降之品,入肝腎直清下焦之濕熱,標(biāo)本并治;中下兩宣。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引朱震亨方
【處方】棉花子1斤,樸消4兩(入小酒瓶內(nèi),加老酒4碗,入瓶內(nèi)封口,炭火煅,煙盡為度,取出)。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內(nèi)痔,臟毒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白酒調(diào)服,每日2次。
【注意】忌生酒,熱物。
【摘錄】《外科大成》卷二
【處方】橘紅4兩,半夏(姜制)4兩。
【制法】上為末,神曲為丸。
【功能主治】瘧疾3-4發(fā),有痰有食,誤服補藥,以致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于未發(fā)前3個時辰許吞1-2丸。
【摘錄】《醫(yī)家心法》
【處方】生半夏1斤,好燒酒1斤。
【功能主治】痢疾,瘧疾。
【用法用量】泡透,陰干為末,老米飯濃汁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60丸,赤痢,清茶送下;白痢,姜湯送下;瘧疾,白湯送下。
【摘錄】《奇方類編》卷上
【處方】巴豆(不去殼)7枚,蓽澄茄7枚。
【制法】上為細末,綿裹。
【功能主治】齒衄。
【用法用量】左齒病納之左耳,右齒病納之右耳。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九引何光甫方
服用二妙丸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開結(jié)妙功丸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在治愈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的機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它在服用時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接下來就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妙功丸、妙效丸
【處方】荊三棱(炮)1兩,茴香1兩(炒),川烏頭4兩,神曲1兩,麥芽1兩,大黃1兩(好醋半升熬成稠膏。不破堅積,不須熬膏),干姜2錢,巴豆2個(破堅積用4個),半夏半兩,桂2錢,牽牛3兩。
【制法】上為末,膏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宣通氣血,消酒進食,解積。主怫熱內(nèi)盛,痃癖堅積,腸結(jié),癥瘕積聚,疼痛脹悶,作發(fā)有時,三焦壅滯,二腸閉結(jié),胸悶煩心不得眠,咳喘噦逆不能食;或風(fēng)濕氣兩腿為腫脹,黃瘦,眼澀昏暗,一切所傷心腹暴痛,肝腎燥郁,偏正頭疼,筋脈拘瘓,肢體麻痹,走注疼痛,頭目昏眩,中風(fēng)偏枯,邪氣上逆,上實下虛,腰膝麻木,不通氣血。
【用法用量】妙功丸(《儒門事親》卷十二)、妙效丸(《普濟方》卷一七一)。方中川烏頭,《御藥院方》用四錢,《普濟方》用四分。主治中心腹暴痛,原作“心腹暴熱”,據(jù)《衛(wèi)生寶鑒》改。
【摘錄】《宣明論》卷七
對于開結(jié)妙功丸的功效和性質(zhì)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xí)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