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降氣湯的功效
春季養(yǎng)生湯及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鄙鐣陌l(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子降氣湯的功效,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導(dǎo)讀:蘇子降氣湯的功效。蘇子降氣湯,中醫(yī)方劑名。蘇子降氣湯的功效有哪些?下面就一起來詳細(xì)了解下蘇子降氣湯吧。
【方劑名】
蘇子降氣湯
【出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紫蘇子、半夏(湯洗七次)各75g,甘草(炙)60g,前胡(去蘆)、厚樸(去粗皮,姜汁拌炒)各30g,川當(dāng)歸(去蘆)、肉桂(去皮)各45g,陳皮(去白)45g。
【用法】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大錢(6g),水一盞半,人生姜二片,大棗一枚,蘇葉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F(xiàn)代用法:方中藥物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加生姜,棗子1個,蘇葉2g,水煎服。
【方歌】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杏仁桑,蘇子黃芩同甘草,肺寒膈熱哮喘嘗。
【方解】
本方證由痰涎壅肺,腎陽不足所致。其病機特點是上實下虛。上實,是指痰涎上壅于肺,使肺氣不得宣暢,而見胸膈滿悶、喘咳痰多;下虛,是指腎陽虛衰于下,一見腰疼腳弱,二見腎不納氣、呼多吸少、喘逆短氣,三見水不化氣而致水泛為痰、外溢為腫等。本方證雖屬上實下虛,但以上實為主。治以降氣平喘,祛痰止咳為重,兼顧下元。方中紫蘇子降氣平喘,祛痰止咳,為君藥。半夏燥濕化痰降逆,厚樸下氣寬胸除滿,前胡下氣祛痰止咳,三藥助紫蘇子降氣祛痰平喘之功,共為臣藥。君臣相配,以治上實。肉桂溫補下元,納氣平喘,以治下虛;當(dāng)歸既治咳逆上氣,又養(yǎng)血補肝潤燥,同肉桂以增溫補下虛之效;略加生姜、蘇葉以散寒宣肺,共為佐藥。甘草、大棗和中調(diào)藥,是為使藥。本方原書注一方有陳皮去白一兩半,則理氣燥濕祛痰之力增強?!夺t(yī)方集解》載:一方無桂,有沉香,則溫腎之力減,納氣平喘之效增。
【功效與作用】
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上實下虛之痰喘證??却虤?,痰涎壅盛,痰質(zhì)稀色白,胸膈滿悶,或腰痛腳弱,肢體浮腫,舌苔白滑或白膩。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標(biāo)本兼顧,上下并治,而以治上為主,使氣降痰消,則喘咳自平。
【臨床運用】
現(xiàn)代應(yīng)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屬痰熱蘊肺者。
【加減化裁】
若痰涎壅盛,喘咳氣逆難臥者,可酌加沉香以加強其降氣平喘之功;兼表證者,可酌加麻黃、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氣虛者,可酌加人參等益氣。
【使用注意】
本方藥性偏溫燥,以降氣祛痰為主,對于肺腎陰虛的喘咳以及肺熱痰喘之證,均不宜使用。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3:治男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目昏眩,腰痛腳弱,肢體倦怠,腹肚療刺,冷熱氣瀉,大便風(fēng)秘,澀滯不通,肢體浮腫,有妨飲食。
2、方論選錄張璐《千金方衍義》卷7:腳氣患在濁氣上攻。故以蘇子、橘皮、前胡、厚樸辛溫降氣;半夏、生姜滌除痰濕;桂心、當(dāng)歸溫散滯血;甘草、大棗調(diào)和中氣。全以降泄逆氣為主,故《局方》更名蘇子降氣湯。后世取治虛陽上攻,痰涎壅盛,肺氣喘滿,服之氣降即安。可見用方但取合宜,不必拘執(zhí)何病主治也。
以上就是蘇子降氣湯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ys630.COm精選閱讀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dǎo)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蘇子降氣湯的制作方法。
【處方】紫蘇子、半夏(湯洗七次),各二兩半。川當(dāng)歸(去蘆)兩半,甘草二兩,前胡(去蘆)、厚樸(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兩。肉桂(去皮)一兩半,(一本有陳皮去白.一兩半)。
【炮制】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男、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目昏眩,腰疼腳弱,肢體倦怠,腹肚廣刺,冷熱氣瀉,大便風(fēng)秘,澀滯不通,肢體浮腫,有妨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二片,棗子一個,紫蘇五葉,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蘇子降氣湯對人的身體非常有好處,又是純中藥制劑,無副作用,但如果沒有需要還是不建議濫服的。
我們都知道加減蘇子降氣湯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加減蘇子降氣湯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xì)了解下這個問題。
【處方】真蘇子、半夏曲、炙甘草、前胡、陳皮、厚樸(姜汁炒)、肉桂(去皮)、大腹皮、桑白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咳嗽氣盛,兼治面部浮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育嬰秘訣》卷三
【處方】前胡(去蘆,洗凈)2兩,厚樸(去皮,姜制)2兩,甘草2兩(炙),當(dāng)歸(去蘆,洗凈)2兩,肉桂(去粗皮)3兩,陳皮(去白)3兩,半夏(湯泡7次)5兩,真蘇子5兩(生用),蒼術(shù)(泔浸,去皮)3兩,木香1兩半,木瓜(去瓤子)3兩,川棟子2兩(皮),茴香(炒,去沙凈)2兩,破故紙1兩半。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腳氣。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至7分,空心服。加沉香1兩半尤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九十八引《經(jīng)驗秘方》
上文介紹了加減蘇子降氣湯的食用方法,我們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采納后好好利用加減蘇子降氣湯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蘇子降氣湯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jīng)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蘇子降氣湯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蘇子降氣湯的功效與作用吧,還有蘇子降氣湯的用法,希望以下介紹的內(nèi)容大家感興趣。
方劑名
蘇子降氣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紫蘇子半夏湯洗七次,各二兩半(各75g) 川當(dāng)歸去蘆,兩半(45g) 甘草炙,二兩(6g) 前胡去蘆 厚樸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兩(各30g) 肉桂去皮,一兩半(45g)。
用法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大錢(6g),水一盞半,人生姜二片,大棗一枚,蘇葉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F(xiàn)代用法:方中藥物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加生姜,棗子1個,蘇葉2g,水煎服。
功效
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上實下虛之痰喘證。咳喘短氣,痰涎壅盛,痰質(zhì)稀色白,胸膈滿悶,或腰痛腳弱,肢體浮腫,舌苔白滑或白膩。
方解
本方證為痰涎壅肺,腎陽不足所致。即上實下虛。其上實,是由痰涎上壅于肺,致肺失宣降,癥見咳喘痰多,胸膈滿悶;其下虛,是由下元腎陽虛衰,腎不納氣所致,一見腎虛腰痛腳弱;二見腎不納氣呼多吸少,咳逆短氣;三見水氣不化,致上泛為痰,外溢為腫等。上實為病之標(biāo),下虛為病之本,治宜治上顧下,但以降逆平喘,止咳祛痰治標(biāo)急為主,溫腎納氣治下虛為輔。方中蘇子人肺與大腸經(jīng),降氣平喘。
臨床運用
現(xiàn)代應(yīng)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屬痰熱蘊肺者。
功用鑒別
定喘湯與蘇子降氣湯均能化痰平喘,用治咳喘痰多證。但定喘湯長于宣肺降氣定喘,清熱化痰,主治痰熱蘊肺,肺失宣降所致的哮喘,癥見喘咳氣急,痰多黃稠,微惡風(fēng)寒,苔黃膩,脈滑數(shù)。而蘇子降氣湯長于降氣平喘,溫化寒痰,主治上實下虛,寒痰壅肺所致的咳喘,癥見喘咳短氣,痰多稀白,或腰痛腳弱,舌苔白膩。前者為痰熱蘊肺,后者為寒痰壅肺。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蘇子降氣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yán)重后果。
目前呼吸道疾病是發(fā)病率很高的一種病,而且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或者親人有呼吸道疾病的征兆,一定要及時治療,防傳染以及病情惡化。蘇子降氣丸(紫鑫)是治療呼吸道疾病效果最好的藥物,下邊我們就就針對它的功效詳細(xì)了解一下。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蘇子降氣丸
商品名稱:蘇子降氣丸(紫鑫)
【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降氣化痰。用于痰多色白,咳嗽喘促,氣短胸悶,動則加劇。
【規(guī)格型號】6g*6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克,每日1-2次。
【注意事項】1.忌煙、酒及辛辣食物。 2.陰虛燥咳者忌服,其表現(xiàn)為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口干舌燥。 3.有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結(jié)核、肺心病的患者及孕婦,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4.服用三天,癥狀無改善,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年老體虛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6.長期服用,應(yīng)向醫(yī)師咨詢。 7.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jiān)護下使用。 9.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有 效 期】0 月
【批準(zhǔn)文號】國藥準(zhǔn)字Z20063628
【生產(chǎn)企業(yè)】吉林紫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成份】紫蘇子(炒),厚樸,前胡,甘草,姜半夏,陳皮,沉香,當(dāng)歸。
【性狀】本品為淡黃色或淺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甜。
上述內(nèi)容充分介紹了蘇子降氣丸(紫鑫)的各種功效和治療原則,大家一定要遵循用藥原則進行服藥,這樣才能更好的治愈疾病?;忌虾粑兰膊〔⒉豢膳拢膳碌氖菦]有及時治療??茖W(xué)有效的藥物能很好的治愈呼吸道疾病,希望蘇子降氣丸(紫鑫)能給您帶來健康快樂的生活。
對于降氣湯,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降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降氣湯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紫蘇葉(去梗)四兩,厚樸(去粗皮.姜汁制)、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川當(dāng)歸(去蘆)、前胡(去蘆.洗)、甘草,各三兩;陳皮(去白)三兩半。
【炮制】上為俰咀。
【功能主治】治中不快,心腹脹滿,陰陽壅滯,氣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氣,干噦煩滿,咳嗽痰涎,口中無味,嗜臥減食,宿寒留飲,停積不消,脅下支結(jié),常覺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至三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前胡 五加皮(姜汁涂炙)厚樸(姜浸一宿炒)黃耆(去蘆)當(dāng)歸 紫蘇子(微炒)甘草(炙)肉桂(不見火)陳皮(去白)半夏曲(炙)各30克 干姜(炮)人參 附子(炮,去尖)羌活 桔梗(炒)各15克
【制法】上藥十五味,同作粗末。
【功能主治】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實,咳嗽喘滿,咽干不利,頭目昏眩,腰腳無力,四肢倦怠,風(fēng)濕腳氣。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入紫蘇3葉,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木香(如無,用沉香)、紫蘇、枳殼、枳實、陳皮、三棱、莪術(shù)、甘草、半夏、厚樸各等分。
【功能主治】心氣脹悶。
【用法用量】上用水1鐘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溫服。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七
【處方】白芷、蒼術(shù)、甘草、香附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降氣。主
【用法用量】熱水調(diào)服;米飲亦可。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魯般經(jīng)》
【處方】石菖蒲1兩,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大黃1兩,木通(銼)1兩,赤茯苓(去皮)1兩,川芎1兩,人參1兩,川姜(炮)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氣不宣暢,心胸疰悶,腹脅脹滿,胸痹,心腹痛,不可半臥,喘粗悶亂,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菖蒲青皮散”。
【摘錄】《御藥院方》卷四
【處方】茯神2兩,香附子半斤(用新水浸1宿,炒令黃色),甘草1兩半(炙黃)。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益氣清神,升降陰陽。主氣郁不伸。
【用法用量】每服2錢,沸湯點下,送服交感丹。
【摘錄】《集驗方"洪氏集驗方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3兩,梔子仁3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黃芩(去黑心)3兩,白術(shù)(銼)3兩,芒消3兩,石膏8兩(碎研),桂(去粗皮)2兩,生地黃(切,焙)1升,甘草(炙,銼)1兩,赤小豆2合。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熱多汗,言笑無度,四肢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2盞,大棗2個,煎取1盞,下竹瀝少許,再煎,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處方】吳茱萸3兩,桑根白皮6兩。
【功能主治】上氣息鳴,卒發(fā)便欲絕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4劑。每劑以水2升,酒1升,煮3沸,取清汁作3服。立驗。每煮成入生姜汁1匙,煮1沸為準(zhǔn)。
【摘錄】《元和紀(jì)用經(jīng)》
【處方】紫蘇葉(去梗)4兩,厚樸(去粗皮,姜汁制)3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3兩,半夏(湯洗7次去滑)3兩,川當(dāng)歸(去蘆)3兩,前胡(去蘆,洗)3兩,甘草(爁)3兩,陳皮(去白)3兩半。
【功能主治】常服消痰飲,散滯氣,進飲食。主中脘不快,心腹脹滿,陰陽壅滯,氣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氣,干噦煩滿,咳嗽痰涎,口中無味,嗜臥減食,宿寒留飲,停積不消,脅下支結(jié),常覺妨悶。并治腳氣上沖,心腹堅滿,肢體浮腫,有妨飲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至3錢,水1大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局方》卷三(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處方】木香2錢,當(dāng)歸2錢,蘇子2錢,生地2錢,宿砂1錢,丁香1錢,山楂1錢,青皮1錢,枳殼1錢,大腹皮1錢。
【功能主治】胸膈作痛,脹悶喘急,飲食難進。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玉案》卷四
【處方】生附子、生姜。
【功能主治】老人虛氣上壅。
【用法用量】上藥同煎,臨熟以熱汁濃磨沉香,水再煎1沸服之。
【摘錄】方出《易簡》,名見《壽親養(yǎng)老》卷四
沒有想到吧,降氣湯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fù),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大降氣湯。
【處方】紫蘇子(微炒)、川芎、細(xì)辛(去葉土)、前胡、當(dāng)歸(洗,焙)、厚樸(去粗皮,生姜制)、桔梗(去蘆頭)、白茯苓(去皮)、半夏曲(炙)、陳橘皮(去白)、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上盛下虛,膈壅涎實,咽干不利,咳嗽喘粗,腹肋滿悶。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大盞,加生姜5片,紫蘇5葉,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熱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八
以上就是本文對大降氣湯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lǐng)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fēng)格。
秘傳降氣湯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方劑,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類人群都非常喜愛。今天就來看看秘傳降氣湯的功效作用等。
【處方】桑白皮(炒二兩),骨碎補(去毛.炒)、草果仁(去皮.煨)、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黃)、半夏(生為末.生姜自然汁為餅.再碎.炒)、桔梗、訶子(炮.去核),各半兩。甘草(炒)、枳殼(去瓤.麩炒)、陳皮(去白.炒黃)、柴胡(去蘆)、地骨皮(炒黃),各一兩。
【炮制】上為粗散和勻,再就蒸一伏時,曬干。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上熱下虛之疾。凡飲食過度,致傷脾胃,酒色無節(jié),耗損腎元,水土交攻,陰陽關(guān)膈,遂使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咽喉干燥,飲食無味;下弱則腰腳無力,大便秘澀,里急后重,臍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紫蘇三葉,姜錢三片,水一盞,同煎至七分,食后,通口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通過以上對秘傳降氣湯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有沒有副作用的講解,相信我們現(xiàn)在對它的認(rèn)識是更深的了。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看自己是否能服用秘傳降氣湯。
我們每個人體內(nèi)其實都有毒素,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fā)的。面對排毒的風(fēng)潮和疑問,中醫(yī)方劑挺身而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對人身體非常有好處的方劑沉香降氣湯。
【處方】香附(炒.去毛)四百兩,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甘草一百二十兩。
【炮制】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陰陽壅滯,氣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干噦煩滿,咳嗽痰涎,口中無味,嗜臥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沉香降氣散(《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二)。
【處方】香附(炒,去毛)12.5千克 沉香575克 縮砂仁1.5千克 甘草(炙)3.75千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降氣寬中。主氣機郁滯,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干噦煩滿,咳嗽痰涎,口中無味,嗜臥減食;胃有留飲,噫醋吞酸,脅下支結(jié),常覺妨悶;中寒呃逆,脾濕洞泄,兩脅虛鳴,臍下撮痛;腳氣病患者,毒氣上升,心腹堅滿,肢體浮腫者。
【用法用量】每服3克,人鹽少許,沸湯點服。早晨空腹時服,去邪惡氣,使無瘴疫。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別名】沉香降氣散
【處方】香附子(炒,去毛)400兩,沉香18兩半,縮砂仁48兩,甘草120兩(爁)。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開胃消痰,散壅思食,通順氣血。主肝氣郁結(jié),脾失健運,胸脘痞悶,心腹脹滿,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少腹脹痛。
【用法用量】沉香降氣散(《準(zhǔn)繩·類方》卷二引《說約》)。本方改為丸劑,名“沉香降氣丸”(見《丸散膏丹集成》)。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氣逆于中,肝氣不降,此眩暈之發(fā)于氣逆焉,郁怒人多此。沉香降氣以疏逆,香附調(diào)氣以解郁、砂仁理氣醒脾胃,甘草緩中和脾胃也,為散沸湯下,使逆氣降而肝氣平,則脾胃調(diào)而運化如常,何氣逆眩暈之不已哉。
【摘錄】《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
【處方】烏藥、沉香、香附、甘草、砂仁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順氣道,通血脈。主腹中瘕癖,上下無定,游走攻刺;及憂思傳脾之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鹽湯調(diào)下。
【摘錄】《女科百問》卷上
上文是關(guān)于沉香降氣湯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biāo)準(zhǔn)。
對于俞山人降氣湯,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俞山人降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俞山人降氣湯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前胡、五加皮(姜汁涂.炙)、厚樸(姜浸一宿.炒)、麻黃(去蘆)、當(dāng)歸、紫蘇子(微炒)、甘草(炙)、肉桂(不見火)、陳皮(去白)、半夏曲(炙),各一兩。干姜(炮)、人參、附子(炮.去尖)、羌活、桔梗(炒)。各半兩。
【炮制】上十五味,同作粗末。
【功能主治】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實喘滿,咽干不利,煩渴引飲,頭目昏眩,腰腳無力,四肢倦怠,咳嗽。兼治風(fēng)濕腳氣。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紫蘇三葉,生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看了上面文章關(guān)于俞山人降氣湯的介紹,我突然發(fā)現(xiàn)好的身體還是要從飲食做起。平時大魚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養(yǎng)生之道,科學(xué)的葷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