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什么感覺是扎對了
針灸養(yǎng)生。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鄙钪?,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針灸什么感覺是扎對了,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針灸什么感覺是扎對了
1、針刺產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針進皮膚時產生
針灸師可將絕大多數(shù)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輕微程度,請初次接受針刺的患者不要緊張,盡量放松,以利于施針。針進皮膚后一般患者會感到針下有酸、麻、脹、重,或熱、涼、癢、抽搐、蟻形等感覺,部分穴位有時可有不同程度的觸電感或其他針感傳導及擴散等現(xiàn)象,這是正常的針刺反應,中醫(yī)稱之為“得氣”。
2、針灸是什么感覺
由于不同穴位之間上述各種組織結構的復雜程度不同,而刺激不同組織所產生的各種針感的出現(xiàn)率也不同,這可能是決定不同穴位之間甚至同一穴位不同深度間針感性質有所差別的內在因素之一。刺激的方法不同,針感的性質也不相同,在同一穴位(內關穴)手法運針的針感多為酸脹感;電針刺激則多為麻感。又如同一神經干,用眼科鑷子碰時產生麻的感覺,而用針刺時產生酸的感覺,手術刀分離它的鞘膜時產生麻的感覺,手搓它時又產生重的感覺。
人體實驗表明,用毫針直刺印堂穴,針感為脹為主;直刺外膝眼穴,針感以酸、脹為主;而直刺合谷、內關、昆侖三個穴位可出現(xiàn)多種針感。用直接刺激經手術暴露的各種組織的方法,從病人的感覺反應得知:雖然刺激穴區(qū)的血管、神經、肌肉、肌腱和骨膜等各種組織都可引起酸、脹、重、麻等多種形式的感覺,但刺激不同組織所引起的各種感覺所出現(xiàn)的頻次不一樣;刺激神經干、較多引起麻感,刺激肌肉、肌腱、骨膜多引起酸脹感,而刺激血管則多引起痛感。
3、針灸的“氣”是否真的存在
中醫(yī)理論用“氣”這個概念來解釋針灸療法。氣是一個人生命的能量,遵循著特定的經絡在全身運行,這種運行過程的中斷導致了疾病。據(jù)說,在350多個穴位上,氣可以涌上皮膚表層,而針灸師就利用了這些穴位,來影響能量的流動,恢復機體的平衡,并治愈疾病。
想要準確、科學地定義針灸,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許多學習了這種治療方法的國家,都有著各自截然不同的“針灸”方式。法國版、日本版和韓國版的針灸對每種疾病采用的穴位都不盡相同,用來刺激穴位的工具也五花八門,包括熱刺激、壓力刺激,甚至激光。不過,最著名的,同時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的,還是用銀針刺入皮膚,然后加以電刺激或手動刺激的傳統(tǒng)方式。另一個問題則是,至今為止,還沒一個人能找到解剖學或物理學上的生物結構,來對應“氣”和它運行的經絡。
針灸不適應的人群
第一類是患有凝血功能障礙的人群,我們都知道這類人群的凝血時間比較長,而針灸會導致患者被扎后,流血不止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因此這類人群不適宜針灸療法。
第二類就是皮果出現(xiàn)潰瘍、腫瘤或者感染的人群,同樣針灸不適應他們,這是因為皮膚出現(xiàn)這些病變時,如果強行進行針灸,很有可能把皮膚上的病毒和細菌帶入人體內,造成人體出現(xiàn)二次傷害。
最后一種是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也是不適應針灸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血糖都比較高,一旦身體出現(xiàn)傷口,哪怕是非常小的針眼,都會導致傷口久久不能愈合。由于傷口不愈合就會帶來針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也是針灸不適應的人群。
針灸時7大注意事項
1、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4、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qū)、胸背、腎區(qū)、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lián)合區(qū)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jù)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fā)揮針灸的作用。
ys630.COm精選閱讀
耳聾針灸扎什么穴位
1、體針法
主穴取聽宮、聽會、耳門、翳風、契脈;肝腎陰虛證配太沖、太溪、腎俞、曲泉、后溪;腎陽虧虛證配太溪、照海、腎俞、命門;脾胃虛弱證配足三里、三陰交、公孫;心脾兩虛證配神門、內關、公孫;血瘀證配翳明、足三里、血海、腕骨。每次取主穴2穴(患側),配穴2~3穴,補法,每天1次,10次為1療程。
2、耳針法
取外耳、內耳、腎、肝、神門、內分泌,埋針或用針刺,每次2穴,中強刺激,留針15~20min。10~15次為1療程,療程間歇3~5天。
3、頭皮針法
取暈聽區(qū),每日1次,10次1療程,療程間歇3~5天。
4、水針法
取聽宮、翳風、完骨、契脈等穴,每次兩側各選1穴(單耳聾只取患側),進針0.5~1寸,注入VitaB1或B12,每穴0.2~0.5ml,或654~2每穴5mg,或丹參注射液每穴0.2~0.5ml。
5、挑提法
取翳風、聽會、聽宮。挑提前在穴位處作常規(guī)消毒,并局部皮下注射普魯卡因1ml(先皮試)。然后用粗針,以敏分鐘90次左右的頻率挑提200~300下,每次1穴,每日1次,雙側交替進行,30天1療程,療程間歇1周。
耳聾針灸要注意什么
1、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qū)、胸背、腎區(qū)、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lián)合區(qū)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jù)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fā)揮針灸的作用。
8、在身體過于疲憊,精神高度緊張和饑餓的時候最好不要進行針灸。
9、年老體弱者進行針灸治療的時候,最好選擇臥位,因為這樣更加容易選擇穴位。
10、女性在懷孕的時候進行針灸力道一定要輕柔,并且一些能夠引起女性宮縮的穴位千萬不要進行針灸,常見的這類穴位有合谷、三陰交、昆侖等等。
11、如果給小孩進行針灸,孩子哭鬧不配合的時候,千萬不要留針,除非必要。
12、嬰幼兒進行針灸的時候,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的穴位千萬不能夠施針。
13、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進行針灸。
14、皮膚出現(xiàn)感染、腫瘤等等部位不能夠進行針灸。
15、特殊病人的特殊部位選擇針灸的穴位、施針的角度和深度有著特別的講究,例如腸粘連患者的腹部等等。
16、針灸注意事項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針灸要看疾病種類,應該根據(jù)病情來選擇針灸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治療手段。
治療耳聾的偏方推薦
1、枸杞粥
枸杞子15克,大米適量,煮粥服食。
2、豬腎粥
豬腎2枚,大米60克,蔥白適量。豬腎洗凈切塊與米合煮成粥,加入蔥白及調料服食。
3、狗肉煲黑豆
狗肉1斤,黑豆60克。共煲極爛,調味分服。
4、豬腎煲黑豆
豬腎2枚,黑豆60克。共煲爛熟,調味佐膳服食。
5、羊骨粟米粥
羊骨適量,粟米100克,陳皮5克,生姜3片。共煮粥,鹽調味服食。
6、羊腎杜仲湯
羊腎1枚,杜仲12克,補骨脂12克。羊腎洗凈切塊,杜仲、補骨脂用紗布包好,加水共煮熟,食肉飲湯。
7、豬肉山萸補骨湯
瘦豬肉100克,山萸肉、補骨脂、知母各10克,龜板20克。將藥物先煎去渣,加豬肉煮熟,吃肉飲湯。
8、黃酒燉烏雞
雄烏雞1只,黃酒1公斤。將雞宰殺去內臟洗凈,放鍋內,加入黃酒,煮開后用文火燉至肉爛,用鹽調味,食肉飲湯。
9、刀豆煮豬腎
刀豆100粒,豬腎1枚,將豬腎半剖開剔除白網膜,把刀豆放于豬腎內,用細線捆緊,以文火煮熟,用鹽調味,吃肉飲湯。
10、羊肉蓯蓉粥
精羊肉100克,肉蓯蓉20克,大米60克。將肉蓯蓉加水煎汁去渣后,入羊肉、大米煮粥,熟后加調料服食。
11、黑豆煨塘虱
黑豆60~90克,塘虱魚2~4條,去腸臟。共放入瓦鍋加適量水,文火煨熟,鹽調味服食。
12、鯉魚腦髓粥
鯉魚腦髓30克,大米60克,煮粥服食。
扎針灸什么感覺
1、扎針灸什么感覺
針灸的時候,神經是分布在真皮層內的,在進針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xiàn)輕微的疼痛,如螞蟻咬一下,在以后留針的時候是不會疼痛的。如果有比較尖銳的刺痛或者其他不能耐受的感覺,就需要立即停止操作。
針灸只要找正規(guī)的醫(yī)院,專業(yè)的醫(yī)生,對準穴位,準確操作,一般是不會有副作用的。如果操作不當,可能引起局部水腫、血腫,以及針感遺留的酸、麻、脹、痛等,不過停針后很快會消失。
2、扎針灸有什么好處
針灸有疏通經絡的作用,簡言之,就是人體的經絡會出現(xiàn)一定的淤阻現(xiàn)象,采用針灸法,可以使經絡保持通暢,并且發(fā)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往往經絡不通的人,氣血不通,就會表現(xiàn)出浮腫、腫脹、瘀斑等癥狀,采用針灸治療后,可以有效緩解。
針灸有調和陰陽的作用,陰陽失衡指的就是我們身體的平衡被打破,此時就說明我們生病了,通過針灸可以使身體逐漸的趨于平衡,告別疾病。
針灸還有一個作用,是扶正祛邪,這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指保健的作用,針灸可以驅趕走身體內部的一些病邪,讓身體處在一個正氣的狀態(tài)下。
3、針灸一般扎幾次有效果
醫(yī)生會根據(jù)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一般的話,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即可,五到七次為一療程,連做三個療程以上。
針灸治病就像服藥一樣,是一種治療方法。服藥有一天一次的,有一天兩次的,有一天多次的,因為藥物在體內產生療效要有一定的藥物濃度,這是決定服藥次數(shù)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看病情的輕重,輕的服藥量和次數(shù)可以減少,重的相對要增加。針灸也是一樣,根據(jù)病情的輕重選擇針灸的次數(shù)。
一般來說,病情輕的,可以一天一次,若時間不允許,也可以兩天一次,三天一次。
研究表明,針灸一次,療效維持的時間可以達到72小時,如果只是病后恢復期的調理,也可一周兩次,甚至一周一次;病情重的,可能要一天針幾次,有的需要24小時留針。
扎針灸“得氣”才能有效
所謂“得氣”,是中醫(yī)針灸的專業(yè)名詞,現(xiàn)代人稱之為“針感”。當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醫(yī)生施以提插或捻轉等行針手法,使患者的針刺部位產生特殊的感覺和反應,這就是“得氣”?!暗脷狻笔鞘┬嗅槾坍a生治療作用的關鍵,也是醫(yī)生判定患者經氣盛衰、病候預后,而進行正確定穴、行針手法、針治效應的依據(jù)。古今醫(yī)家都十分重視針刺“得氣”。
針灸時是否“得氣”,患者可這樣判斷:當針刺腧穴得氣時,患者的針刺部位有酸脹、麻沉等自覺反應,有時或出現(xiàn)熱、涼、癢、痛、抽搐、蟻行等感覺,或呈現(xiàn)沿著一定的方向和部位傳導和擴散現(xiàn)象。少數(shù)患者還會出現(xiàn)循經性肌膚跳動、震顫等反應,有的還可見到受刺腧穴部位循經性皮疹帶或紅、白線狀等現(xiàn)象。
在患者有自覺反應的同時,醫(yī)生也可感到針下沉緊、澀滯或針體顫動等反應。若針刺后未“得氣”,患者則無任何特殊感覺或反應。上述針感通過腧穴、經絡的傳導,作用于全身各個組織、器官、臟腑等,從而起到調節(jié)陰陽,調理氣血,進而促進機體功能活動恢復正常,達到治療各種疾病的目的。
針灸治療注意事項
1、對于年老的人在進行針刺的時候,最好是取臥位,取穴少,手法應輕。
2、對于一些懷孕的女性,在施針的時候不能過猛,對于合谷、三陰交、至陰等穴位,以及腹部、腰骶部所有會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都不能針灸。
3、有些小兒在治療的時候不配合,所以施針一般不留針,嬰兒的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部位不能針刺。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自發(fā)性出血,損傷之后血流不止的人,都不適宜針刺法。
5、皮膚感染、潰瘍、腫瘤等部位都不宜針刺。
6、腎區(qū)、眼區(qū)、胸背、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等癥的患者的腹部,還有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lián)合區(qū),在進行針刺的時候,要注意掌握深度和角度,不要用直刺,以免傷及臟器。
7、針灸可以取得很好的療效,但是不是每種病癥都能治療,對于一些急重癥疾病,應及時地采取綜合治療為佳。
一、針灸減肥扎什么穴位
1、合谷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取穴時,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在拇指尖下取穴。對合谷穴進行刺激可以疏風清熱、通絡、潤面澤顏。
2、曲池
曲池位于肘橫紋外端與肱骨外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時,屈肘成直角,肘橫紋頭外0.5寸即是。對曲池穴進行刺激能清熱利濕、祛風解表、調和營衛(wèi)。
3、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處開1橫指。取穴時,正坐或仰臥屈膝、于犢鼻穴直下3寸、距脛骨前嵴約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對足三里穴進行刺激能健脾和胃、調補氣血、健體美容。
4、血海
血海位于髕骨內上緣上方6-7毫米處。取穴時,患者屈膝,醫(yī)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上緣2-5指,向上伸長,拇指約呈45℃斜置,拇指尖下即是穴位。對血海穴進行刺激可以健脾化濕、活血調經、調和氣血、散風祛濕。
5、三陰交
三陰交位于內踝高點上方3寸、脛骨內側面的后緣上。取穴位時,正坐或仰臥,沿內踝尖直下3寸,于脛骨內側面后緣取穴。對三陰交進行刺激能夠滋肝益腎、健脾利水、益脾化濕。
二、常見五種針灸減肥法應該扎準哪些穴位
1、耳針
耳穴:口、食道、十二指腸、饑點、內分泌、腦、胃。
操作:每次選1~2穴,以雙側耳交替方式扎針,每周耳針貼敷2~3次,10次為2個療程,而每次療程間隔5~7天。
2、體針〈之一〉
取穴:主穴為關元、三陰交。
配穴:依據(jù)辯證分型而取。
屬脾虛濕帶:內關、水分、天樞、豐隆、列缺、脾俞。
屬濕熱內盛:曲池、支溝、大橫、四滿、內庭、腹結。
屬衡任失調:支溝、中注、帶脈、血海、腎俞、太溪。
操作:每次主穴必取,然后依據(jù)癥型酌加配穴3~4個。每次均留針半小時,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每次療程間隔5天。
3、體針〈之二〉
取穴:主穴為天樞、中睆、大橫。
配穴:曲池、合谷、膏肓、內庭、三陰交。
操作:天樞、大橫接電針儀,然后持續(xù)通電15~20分鐘,每日獲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4、芒針
取穴:肩禹透曲池、梁丘透髀關、梁門透歸來。
操作:選28號3寸長的芒針備用,每次每穴都要扎針。
5、艾灸
取穴:主穴是陽池、三焦俞。
配穴:地機、命門、三陰交、大椎。
操作:每次選主穴與配穴各一個,用隔姜灸扎針。
以上各方法以耳針應用最為普遍,而且耳穴埋針效果貼敷更好,只是如果針具消毒不嚴,容易造成感染。
另2種體針效果大致與耳針相似,芒針的操作則比較困難,主要適用身體較強壯的肥胖者,減重效果也其它方法高。至于隔姜扎針的艾灸法,不易操作療效也比較差。
三、為什么針灸能減肥
1、調理胃腸功能
胃腸調理綜合效應多數(shù)體現(xiàn)在食欲下降以及大便通暢這兩個變化,我們知道,很多肥胖 的原因,就是因為攝入太多,所以胃腸功能的調理對減肥作用非常大。沒有這么想吃東西了,這是很多接受針灸減肥的人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由于針刺能延長胃排空的時間,所以能使本來比較亢進的食欲得到抑制,甚至下降。另外,還能改善腸道功能。比如說有些便秘的人在針灸減肥過程當中,腸道蠕動加強了,排泄作用也增強了,這都是針灸能增強腸道作用的結果。
2、改善機體新陳代謝
這里的代謝,包括糖代謝、脂肪代謝等。針灸能增強新陳代謝的速度,使身體燃燒脂肪增加,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另外很多肥胖的人都有代謝功能的障礙,有的是脂肪代謝障礙,有的是糖代謝障礙,在針灸過程中,可以看到代謝的改善,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癥患者,在針灸過程中往往病 情也能得到調整。
3、改善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
很多肥胖是發(fā)生在青春期、產后、更年期這幾個階段,特別是女性,這幾個階段都是內分泌改變非常劇烈的時間段。在針灸減肥過程當中,很多伴隨著月經不調、閉經等癥狀的女性,在減肥過程中并沒有針對這些癥狀進行治療,但往往通過針灸,就能改善原來的癥狀,這都是內分 泌得到改善的結果。
四、針灸減肥注意事項
1、針灸減肥最合適的年齡是在20~40歲之間,但也存在個體差異。客觀地說,有些人用針灸減肥的方法效果不明顯,對于有效的人來說,針灸減肥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指望幾針扎下去就能夠變得身材窈窕,那是不現(xiàn)實的。
2、減肥過程中會出現(xiàn)暫時體重下降緩慢或停滯的平臺期或無效期,前者最多不超過1個療程,這種情況可按原計劃繼續(xù)進行。若見于減肥后期體重接近正常時,這一時期的治療有鞏固療效的意義。后者常見于減肥對象并不胖(或超重但無脂肪的堆積),或患者對針刺產生耐受,則可采取改變刺激方法或選擇更好穴位、調整療程等方法。
3、針灸減肥治療期間不要間斷,有條件者最好每日1次,最少堅持3個療程,才能取得較好的遠期療效。肥胖重癥者,應以3個療程為1階段,每1階段間隔1~3個月,不要連續(xù)治療時間過長。治療時間以在春夏季節(jié)進行為佳。
4、局部肥胖往往是整體肥胖的局部突出表現(xiàn),針灸局部減肥效果很好,但要與整體減肥同步進行,才能取得更加明顯的效果。
5、針灸配合飲食效果更佳,配合控制飲食的原則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攝入,一日三餐不可缺少,晚飯盡量提前。增加運動:治療期間配合適當?shù)膽敉饣顒?如散步、慢跑等,會使減肥的效果更明顯。
6、根據(jù)肥胖癥患者的具體情況,必要時可配合中藥內服、藥浴、藥茶、按摩等方法,可以縮短療程,提高療效。
7、如果在針灸中,患者出現(xiàn)眩暈、疼痛、惡心等癥狀時,屬于針灸的不良反應,應立即中斷治療,防止發(fā)生危險。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厭食、口渴、大小便次數(shù)增多、疲勞等反應,這些均屬于正?,F(xiàn)象。因為通過針灸治療,機體的內在功能不斷調整,促使新陳代謝加快,能量不斷消耗,而出現(xiàn)一些臨床癥狀。等到機體重新建立平衡,這些癥狀就會消失。
8、為了達到針灸減肥效果針灸時必扎水份、水道穴因此組織液較易排出體外。針灸過重者多因肝腎功能不佳,累積動物脂肪大腿腹部肥胖者,該處靜脈多呈灰濁狀,這表示下半身新陳代謝不佳,或是月經不調,促使荷爾蒙累積於脂肪中。女性若屬陰性體質,常會造成下半身肥胖,針灸減肥效果就該多吃熱性食品如蔥、姜、蒜、高粱酒、胡椒等食品,瓜類屬寒性應盡量幸免。
9、針灸減肥過程中有少數(shù)患者因害怕引起全身皮膚緊張緊繃,稍有疼痛,但很快疼痛就會消逝,在治療幾次后就不會出現(xiàn)疼痛了。實在這個基本不算是很痛,只是扎針的時候有機針有點感覺,但是都不會很痛,而且它基本沒有什么副作用,只是在針灸減肥期間要注意控制飲食,不然就會適得其反。
10、針灸減肥必須配合飲食控制和適量運動,單純只是依靠針灸治療并不能達到預想效果。他說,肥胖一般分為病理性肥胖與生理性肥胖兩種,病理性肥胖患者可通過針灸治療,改善病癥,再配合飲食控制和適量的運動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
針灸豐胸扎什么穴位
1、針灸豐胸扎天溪穴
【標準定位】位于乳頭向外延長線上,將手的虎口張開,正對乳房四指托住,拇指對著乳房外側兩處(第四五肋間)即是天溪穴。是進行豐胸按摩不可忽略的穴位之一。
艾灸方法:用艾條或配合灸盒做溫和灸,每穴15-20分鐘,除艾灸外,經常按摩膺窗、乳根、天溪等穴,對豐胸有很好的幫助。
灸器推薦:關元、膺窗、肝俞可用單孔灸盒,其他穴位取站位或座位,用艾條直接灸,距離2-3CM為宜,溫熱自己感覺適度。
2、針灸豐胸扎乳根穴
【標準定位】足陽明胃經穴。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疾病】婦產科系統(tǒng)疾病:乳汁不足,乳腺炎。
3、針灸豐胸有哪些常用穴位
針灸豐胸從身體整體的氣血來調整,營養(yǎng)乳腺,重新分布脂肪組織,使下垂的乳房恢復堅挺;使松散外擴的乳房聚攏在一起,形成漂亮的乳線;使發(fā)育不良的乳腺繼續(xù)發(fā)育。所以,針灸豐胸既能提升胸型,也可以增加罩杯的尺碼。
具體如下:
針灸豐胸天宗穴:這個穴位是位于肩胛骨中央。
針灸豐胸屋翳穴:這穴位是位于乳頭直上、第二條肋骨與第三條肋骨之間接縫處。
針灸豐胸中府穴:位于腋下往上一寸半、乳頭旁間二寸、鎖骨下第一條與第二條肋骨之間的接縫處。
針灸豐胸乳根穴:乳根穴是位于身體兩邊乳頭對下來到乳房底下的正下方處,實際上它是一邊一個。
針灸豐胸膻中穴:位于胸骨正中線上。
針灸豐胸乳中穴:指的就是乳頭的位置。
專業(yè)人士提醒:針灸豐胸必須在有經驗的中醫(y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盲目進行治療,以求滿意療效。
揭秘中醫(yī)針灸為何可豐胸
中醫(yī)指出,乳頭屬足厥陰肝經、乳房屬足陽明胃經,所以針灸學上的十二條經絡中,以肝經和胃經對乳房的發(fā)育影響最大。建議在進行針灸豐胸隆胸前,先找中醫(yī)師診斷一下,如果脾胃功能不好,要先調養(yǎng)你的脾胃,或者在家煎煮可以調補脾胃的豐胸藥膳來喝,再進行“胃經”、“肝經”和“沖、任、帶脈”,換言之,必須達到“胃氣充足,肝氣條達,沖、任、帶脈充盛順暢”的條件,三者協(xié)調,豐胸目的才能順利達成。
針灸豐胸適宜人群:適宜先天發(fā)育不良,荷爾蒙分泌不足,遺傳因素等產生的平胸或乳房扁小,以及哺乳后乳房萎縮、下垂,以及藥物導致乳房回縮者。
溫馨提示:雖說中醫(yī)針灸可以豐胸,但網再次提醒廣大愛美的女性,不要急于求成找到不正規(guī)的地方,最好不要再一般的一些美容院進行針灸豐胸的治療。
胸部上的穴位有哪些呢
第一:檀中穴
這個穴位的位置在雙乳的正中間,并且他和女性分泌的荷爾蒙分泌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說,日常生活中按摩這個穴位,不僅具有豐胸的效果,同時還能夠令肌膚越來越好,令女性越來越漂亮。
第二:天池穴
天池穴的位置和女性乳頭屬于同一個高度,并且在于女性乳房的外圍輪廓上面,在我們按壓骨頭和骨頭之間會出現(xiàn)疼痛感。天池穴共有兩個,也就是在我們左右兩邊的乳房上。建議每天都能夠用大拇指貼在穴位上面,然后在乳房的外面進行按壓,進行動作的時候就像是要將乳房抬起來一樣。告訴我們,按摩這個穴位的時候一定要按照圓形進行按摩,這樣能夠更好的促進胸部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胸部健康。
第三:中脘穴
這個穴位的位置在肚臍還有胸口的正中間位置,我們可以用手指在這個穴位的周圍進行按摩,最好能夠畫圓的按摩方法,這樣對于胸部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針灸治療耳鳴扎什么穴位
1、治療耳鳴扎什么穴位之實證
治法:清肝瀉火,疏通耳竅。以足少陽、手少陽經穴為主。
主穴:翳風聽會俠溪中渚
配穴:肝膽風火者,加太沖、丘墟;外感風邪者,加外關、合谷。
操作:毫針瀉法。
方義:手、足少陽兩經經脈均入耳中,因此取手少陽之中渚、翳風,足少陽之聽會、俠溪。疏通少陽經絡,清肝瀉火。
2、治療耳鳴扎什么穴位之虛證
治法:益腎養(yǎng)竅。以足少陰、手太陽經穴為主。
主穴:太溪照海聽宮
配穴:腎氣不足者,加腎俞、氣海;肝腎虧虛者,加腎俞、肝俞。
操作:毫針補法。腎氣虛可用小艾炷灸患處。
方義:太溪、照海補益腎精、腎氣。聽宮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部經絡之氣。
3、中醫(yī)治療耳鳴的按摩方法
3.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輕柔按摩聽會穴(在耳屏的前下方與小豁口平齊,張嘴時凹窩處)5分鐘左右,約350~400次。
3.2、擊天鼓50次。即兩掌搓熱,用兩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頭部。再將食指疊在中指上,敲擊枕骨下方,使耳內可聞及類似擊鼓的聲音。
3.3、用已搓熱的兩手掌心捂住兩耳,手掌與耳朵完全封閉,然后兩掌突然松開,這樣重復捂耳30次。
3.4、之后用食指和大拇指,先從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從下至上按捏,這樣反復按捏至雙耳有發(fā)熱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3.5、按摩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二個手指并攏,在肌肉最高處取穴)80次。
穴位按摩治療耳鳴的患者,可以每日早、晚分別按摩一次。此外,在耳鳴發(fā)作時如果能夠及時按摩,效果會更加明顯。如此患者能夠長期堅持下去,耳鳴現(xiàn)象一定能得到明顯的改善。
耳鳴的治療方法
耳鳴作為一種常見病,特別是中老年人中比較多發(fā),其治療也比較復雜。得了耳鳴,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到專業(yè)醫(yī)院做個精細檢查,盡量找出引起耳鳴的病因,然后采取針對病因的特殊治療或對癥治療。
耳鳴治療,常見的藥物治療,通常用血管擴張劑改善內耳血循環(huán),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參片等;或改善內耳組織能量代謝藥物,有ATp、輔酶A等。耳鳴的主要原因并不僅僅是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而是耳神經受損和耳脈紊亂,一些中醫(yī)中藥綜合調節(jié)也是不錯的選擇。
掩蔽療法:用耳鳴掩蔽器治療耳鳴,是利用外界的聲刺激來抑制內耳或聽神經的自發(fā)性興奮,也可用助聽器代替掩蔽器。這種療法只能暫時減輕耳鳴癥狀,并不是徹底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和生物反饋療法:利用不同的生物反饋信號,訓練患者進入松弛狀態(tài),恢復體內相對平衡,以達到治療耳鳴的目的。心理治療只能起到緩解作用,還需要中醫(yī)藥治療的。
預防耳鳴會有哪些方法
如果你也收到耳鳴問題的影響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麻煩,那么也不要忽視這種問題的嚴重性,在平時的生活還有日常飲食過程當中都應該更加的重視,從而更好的保證自己的健康。
1、戒挖耳道避外因:經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傷耳道,引起感染、發(fā)炎,還可能弄壞耳膜。耳道奇癢難忍時,可以用棉簽沾少許酒精或甘油輕擦耳道,亦可內服維生素B、C和魚肝油。
2、保健之道多補腎:中醫(yī)認為,腎開竅于耳,聽力的減退與腎虛有著密切的關系。故老年人要多服用一些補腎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龜齡丸,以及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豬腎粥等,這些藥物及食物對保護聽力頗有裨益。
3、助聽穴位常按摩:按摩耳垂前后的處風穴(在耳垂與耳后高骨之間的凹陷處)和聽會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頜關節(jié)突后緣凹陷處),可以增加內耳的血液循環(huán),有保護聽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鐘,長期堅持下去即可見效。
腰疼在生活當中非常常見,有一些因為腰間盤突出,因為腰部出現(xiàn)勞損,都可能會引起腰疼的現(xiàn)象,這時候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來進行緩解,比較常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理療按摩,針灸等等,都有一定的止痛,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比如說可以進行針灸治療,通過一定的穴位針灸達到良好的治療的作用。
腰疼針灸扎哪里
1、寒濕腰痛針灸的穴位
寒濕腰痛:診斷要點:腰痛重著,痛連臀周,轉側不利,遇陰雨天加重,苔白膩,脈沉遲緩。穴位:命門、腸俞、陰陵泉、委中。
2、濕熱腰痛針灸的穴位
濕熱腰痛:診斷要點:腰痛,痛處灼熱感,熱天或雨天加重,活動后可減輕,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或弦數(shù)。穴位:陰陵泉、三陰交、委中。
3、瘀血腰痛針灸的穴位
瘀血腰痛:診斷要點:有腰部外傷史,腰痛如刺,痛處固定拒按,日輕夜重,轉側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沉澀。穴位:命門、委中、膈俞、血海。
4、腎虛腰痛針灸的穴位
腎虛腰痛:診斷要點:腰痛酸軟,喜揉喜按,反復發(fā)作,遇勞則甚,雙膝無力。陽虛則手足不溫,腰背少腹冷痛,少氣乏力,舌淡脈沉細,陰虛則五心煩熱,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耳鳴,舌嫩紅脈弦細數(shù)。穴位:腎俞、太溪、腰陽關、委中。腎陽虛穴位選取:關元、氣海。腎陰虛穴位選取:絕骨、照海。腰疼針灸什么穴位
針炙的副作用
1、感染傳染病
在一些針灸減肥場所是沒有嚴格按照一人一針一穴“的基本原則,用完后立即丟棄;也沒有必要消毒設備,要是使用非一次性的針灸針,那么每扎過一個穴位,就應該將針收起浸泡,再進行高溫高壓消毒,這樣才能杜絕傳染病通過針灸針傳播。僅靠消毒液浸泡不能解決問題。這種情形,感染傳染病的危險相當大。
2、暈針引起昏迷
沒有效果最多是浪費了錢財,耽誤了時間,最可怕是扎出事”來,這也是針灸減肥常見的副作用。在進行針灸減肥時,腹部的針不能進得太深,否則可能會傷到臟器。尤其是對腹壁薄年輕女性,更應多加注意。另外,針灸師還應該有處理諸如暈針、彎針、滯針、折針等異?,F(xiàn)象的能力。沒系統(tǒng)學過解剖學、針灸學,匆忙上陣的針灸師“,或許會對以上情況根本沒有了解,他們的技術水平不僅讓人懷疑,還未免讓人害怕。
3、扎傷內臟
沒有效果最多是浪費了錢財,耽誤了時間,最可怕的是”扎出事“來。在進行針灸減肥時,腹部的針不能進得太深,否則可能會傷到臟器。尤其是對腹壁薄的年輕女性,更應多加注意。
針灸什么時間扎最好
1、針灸什么時間扎最好
中醫(yī)針灸的最佳時間。夏至后15日內就非常適合開展夏至節(jié)氣針灸治療。節(jié)氣針灸可以通過扶正祛邪、培補脾胃、助陽散寒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人體免疫力更好地激發(fā)人體經氣,達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針灸是針灸醫(yī)生根據(jù)病情的輕重選擇針灸的次數(shù)和針灸的時間。一般來說,病情輕的,可以一天一次,若時間不允許,也可以兩天一次,三天一次;研究表明,針灸一次,療效維持的時間可以達到72小時,如果只是病后恢復期的調理,也可一周兩次,甚至一周一次;病情重的,可能要一天針幾次,有的針法需要24小時留針。
2、針灸的作用有哪些
2.1、調和陰陽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經絡腧穴配伍和針刺手法來實現(xiàn)的。例如:胃火熾盛引起的牙痛,陽熱偏盛,治宜清胃瀉火,取足陽明胃經腧穴內庭,針刺瀉法。寒邪傷胃引起的胃痛,屬陽邪偏盛,治宜溫中散寒,取足陽明胃經腧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針刺瀉法,并灸。
2.2、扶正祛邪
疾病的發(fā)展過程,是正氣和邪氣的相互斗爭的過程,正邪力量消長決定疾病的發(fā)展和轉歸,邪勝于正則病情加重,正勝于邪則病情減輕,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證疾病趨向良性轉歸所不可缺少的。針灸治病,就在于能夠發(fā)揮其扶助正氣,祛除邪氣的作用。
2.3、疏通經絡
經絡系統(tǒng)遍布體內,縱橫聯(lián)系,交叉出入,溝通表里,聯(lián)系上下,構成人體氣血運行通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若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經絡不通,臟腑肢節(jié)失卻溫煦濡養(yǎng),氣血閉阻,則會疾病叢生,或滯或瘀,或虛或實,或寒或熱,或氣血失和,或陰陽偏頗。
3、針灸起源是什么時候
3.1、針刺的起源
遠古時期,人們有時偶然被一些尖硬物體,如石頭、荊棘等碰撞了身體表面的某個部位,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疼痛被減輕的現(xiàn)象。類似情形多次重復出現(xiàn)后,便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他們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或人為地刺破身體使之出血,以減輕疼痛。到了新石器時代,人們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術,能夠制作出一些比較精致的、適合于刺入身體以治療疾病的石器,這種石器就是最古老的醫(yī)療工具砭石。
3.2、灸法的起源
灸法可能是在熱熨法的基礎上產生的。據(jù)推測,原始人在烤火取暖、煮食或篝火防獸時,有時可能會被迸出的火星燒灼燙傷皮膚,但同時這種局部的燒灼也可以減輕某些疾病的癥狀。這種情形反復多次出現(xiàn),就使人們受到啟發(fā),他們開始有意識地選用一些干枯的植物莖葉作燃料,對局部進行溫熱刺激。由于艾葉具有易于燃燒,氣味芳香,資源豐富,易于加工貯藏等特點,因而后來成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哪些人不適合針灸
1、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較高,一旦形成傷口,即便是小小的針灸針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處理針口或者控制飲食,還有可能引起傷口、針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實施針灸;
2、凝血功能障礙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這些人群的凝血時間比較長,或者是難以凝血,導致針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礙人群也是不適宜實施針灸的;
3、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適宜針刺;
4、白血病人群不適宜針刺等。
針灸注意事項有哪些
1、在身體過于疲憊,精神高度緊張和饑餓的時候最好不要進行針灸。
2、年老體弱者進行針灸治療的時候,最好選擇臥位,因為這樣更加容易選擇穴位。
3、女性在懷孕的時候進行針灸力道一定要輕柔,并且一些能夠引起女性宮縮的穴位千萬不要進行針灸,常見的這類穴位有合谷、三陰交、昆侖等等。
4、如果給小孩進行針灸,孩子哭鬧不配合的時候,千萬不要留針,除非必要。
5、嬰幼兒進行針灸的時候,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的穴位千萬不能夠施針。
6、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進行針灸。
7、皮膚出現(xiàn)感染、腫瘤等等部位不能夠進行針灸。
我們都知道針灸這種治療疾病的方法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一般中醫(yī)比較喜歡用針灸的方法給病人治病,而且針灸的手法特別講究針灸的穴位,只有扎對穴位才會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如果穴位扎不對,很可能會造成患者,其他方面的疾病,那么針灸扎肚子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呢?
什么是腹針療法——腹針就是在人的肚子上相應的穴位進行實施針刺的過程,在肚子上治療各種疾病的過程。
腹針療法在針灸治療各種病癥已有著悠久的歷史,治療效果頗佳。在20世紀的90年代,就有許多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認為人還有一個大腦那就是——腹腦。
美國科學家聲稱,每人生來有兩個腦,即顱腦與腹腦,兩腦相互作用與影響,由此而來否定了每人只有一個顱中腦的觀點。所以在臨床中腹針療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接受腹針療法首先解決了人們長期吃藥的痛苦。許多老人由于體弱多病長期吃藥,有的每天要吃多達幾十種藥,但是效果不見得好。并且長期吃藥也就意味著慢性自殺。古人講的好,是藥三分毒。在當今社會科學的發(fā)展,我們人類在種植中草藥方面也有很大突破。純天然的中草藥已經很少見到了,我們人類能用的中藥大多數(shù)人工培植的。許多藥也免不了施加化肥農藥等,所以我們所需要的藥性大大降低。藥性降低了而我們在吃藥過程中,藥量就加大了,所以攝入的毒素相對就多了。我們在治病中吃藥也會有一些副作用。我們人體內臟的構造是互相生成,互相制約的。(我們人體的內臟就好似小宇宙一般,是同天上的大宇宙一樣各個星體按照自己的軌跡運轉。)
缺一不可,肝心脾肺腎五臟相互相生,這說明我們人體一臟好,臟臟都好,一臟不好它們之間就會出現(xiàn)問題,臟臟都會出現(xiàn)矛盾。肝不好克心,心不好克脾,脾不好克肺,肺不好克腎,腎不好克肝。我們人體有病,一般的癥狀吃不下喝不下,脾胃不好,一吃藥首先要傷害的是脾胃,長期吃藥的人肯定脾胃不好。(我將脾胃比喻是一口鍋,長期吃藥毒的作用將鍋底腐蝕了,常常漏水。腎比喻為爐子,水將爐火一點點的熄滅,爐火滅了腎臟就在慢慢衰竭,這種比喻吃藥就是慢性“自殺”是符合中醫(yī)理論的)所以長期吃藥的人都是肝腎甚至心臟都有病癥。有了病癥還要治療,還要吃藥,吃心臟的藥又吃肝臟藥又吃補腎的藥,還有條件好的人又要吃補品“藥”。所以許多人都是吃了治頭痛藥,又吃治腰痛藥,還要吃治腳痛的藥,最后藥沒少吃,可是病不見好,為什么?藥吃多了,藥在肚子里打架誰都不讓過去,它說我要去治頭痛的地方,它說我要去腳痛的地方,結果呢誰都沒有走到自己所找的地方,一部分就排泄出去了,另一部分殘留在體內。
當醫(yī)生開一個好方劑出來,藥味不見得多,治頭痛的就去治頭痛,治腰痛的就是去治腰痛,一個方劑又治頭痛又治腰痛,所以許多人吃了藥也不起作用。為什么?一個方劑里只有一個領頭的藥,治頭痛的藥就要開一個上行藥,將藥性帶到頭上去,治腰痛的藥也要開一個中行藥,將藥性帶到腰上去,這才能起到治療作用,同時要去兩個地方或者再去更多的病處,從理論上根本是行不通的,所以作用就太小了。吃更多的西藥我認為也是如此,病不但沒治好,反而傷害了脾胃,延誤了治療期,耽誤了病情,病人還要受痛苦的折磨。
所以我們提倡用物理療法------用針灸的方法,腹針療法調理內臟,讓自身內臟功能強壯起來,提高免疫能力,達到治病祛病的目的。
針灸減肥都扎哪里
1、針灸減肥的穴位
脖子取穴:廉泉、人迎、水突、天頂、扶突、天窗、天容、天牖等。雙側取穴,頸椎3、4、5節(jié)兩側各扎一針。不用電針,行針宜輕,平補平瀉,留針半小時到一小時。
腹部取穴:中脘、上脘、巨闕、建里、下脘、水分、陰交、中極,以上各穴都在任脈上,都是單穴。下面是腹部取雙穴的:以任脈為對稱軸,平以上各穴,分別在任脈兩側0.5寸、2寸、3.5寸處取穴下針,平補平瀉,可用電針,留針半小時至一小時。
背部取穴: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魂門、陽剛、意舍、胃倉、肓門、志室;以上諸穴都是雙側取穴,可用電針,平補平瀉,留針半小時至一小時。
上肢取穴:肩颙、肩髎、肩前、肩后、臂臑、臑會、曲池、三陽絡、外關、合谷等,雙側取穴,可用電針,平補平瀉,留針半小時至一小時。
2、針灸減肥的注意事項
進行針灸減肥也要注意控制飲食,在針灸過程中暴飲暴食,隨便亂吃,也達不到減肥的目的。但控制飲食絕不等于“饑餓療法”,不主張過分節(jié)食。
針灸減肥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指望幾針扎下去就能夠變得身材窈窕,那也是不現(xiàn)實的。在針灸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才能有效的防止反彈。否則一旦停針,就會馬上反彈。
針灸減肥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厭食、口渴、大小便次數(shù)增多、疲勞等反應,這些均屬于正?,F(xiàn)象。如果在針灸中,患者出現(xiàn)眩暈、疼痛、惡心等癥狀時,屬于針灸的不良反應,應立即中斷治療,防止發(fā)生危險。
3、針灸減肥的副作用
感染傳染病:在一些針灸減肥場所沒有嚴格按照“一人一針一穴”的基本原則,用完后立即丟棄;也沒有必要的消毒設備,因而就產生了這種針灸減肥副作用的問題。因為如果使用非一次性的針灸針,那么每扎過一個穴位,就應該將針收起浸泡,再進行高溫高壓消毒,這樣才能杜絕傳染病通過針灸針傳播。僅靠消毒液浸泡不能解決問題。這種情形,感染傳染病的危險相當大。
暈針昏迷:針灸師還應該有處理諸如暈針、滯針、彎針、折針等異?,F(xiàn)象的能力。沒系統(tǒng)學過解剖學、針灸學,匆忙上陣的“針灸師”,或許對以上情況根本沒有了解,他們的技術水平不僅讓人懷疑,還未免讓人害怕。
減肥的常識
吃肉要挑剔,只吃精瘦部分,去掉肥肉和皮層部分,可以減少很多脂肪。
給自己制造一點麻煩,多選擇帶骨頭或刺多的肉類,無形中吃到的肉就少了。
菜汁不要拌飯吃,尤其是勾芡的湯汁,因為菜汁里含有更多的油、鹽等讓你長胖的成分。
選擇清蒸、白灼、涼拌、燉煮等方式進行烹飪,盡量使用不粘鍋,可減少油脂用量。
在家做飯的時候,最好使用勺子、擠壓瓶等小的量具取用食用油,可以控制用油量。
用咖喱粉代替咖喱塊,用辣椒而不是辣椒油,可以避免隱藏的熱量和脂肪。
做色拉時,放棄脂肪超高的沙拉醬,用醬醋扮靚你的沙拉,健康又美味。
減肥的食療方
蜂蜜減肥法:蜂蜜有排毒、美白的功效,早上喝一大杯溫溫的蜂蜜水,即可以“叫醒”大腸小腸,也可以將一晚上所沉積的毒素排出體外,換得神清氣爽。
蜂蜜減肥吃法:早飯以前可以在喝水時加入蜂蜜,午餐與晚餐時則吃少量的粥。一般人在吃蜂蜜兩天后就感覺到身體輕松,心情愉快。五天以后可以吃面條等容易消化的東西,然后慢慢恢復原來的飲食。
食醋減肥法:醋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烹飪調味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能去魚腥、解油膩、提味增鮮、生香發(fā)色、開胃爽口,同時醋還有收斂、固澀的效用,可幫助腸胃消化。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醋的食療方法。
食醋減肥吃法:蜂蜜+白醋:
有效的減肥美容方法,在日常飲食規(guī)律不變的情況下,以1:4的比例食用具體方法:早餐前20分鐘空腹喝;中餐和晚餐后立刻喝。
近幾年,針灸療法是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一般情況下,針灸治療也是有療程的,但是在扎針的過程中一般是需要每天都扎針的,因為扎針的時間長了反而是會對健康不利的,容易引起疲勞,扎針具體是需要多長時間,最好是咨詢醫(yī)生,醫(yī)生一般會通過病情以及扎針的效果來及時作出調整的。
1、針灸天天扎有副作用嗎
可以天天針灸,沒有問題的,針灸主要是參與了你的自身調節(jié),沒有副作用,長期針灸還可以提高你的免疫力。不過,如果非常害怕針灸,或你的體質非常虛弱,建議還是針灸1個月后暫停兩天,然后繼續(xù)針灸。
針灸是在中醫(y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刺激人體特定部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根據(jù)最新針灸學教材統(tǒng)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穴位。
2、針灸會疼嗎
針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覺取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醫(yī)生,另一個是病人。
一般來說,針灸刺入人體后會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這些都是針刺得氣的反應,是好的表現(xiàn)。
當然,一個身心放松的病人,也會配合醫(yī)生的進針,減少針刺發(fā)生疼痛的概率。一個非常緊張的病人,他的那種不好的疼痛感是會經常發(fā)生的。
所以說,針灸的疼,不是絕對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為病人的緊張和醫(yī)生的技術太差造成的。
如果你在做針灸時,能夠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找一個好的針灸醫(yī)生來扎針,那么,你基本上不會被疼痛困擾。
3、中醫(yī)針灸的作用
3.1、疏通人體經絡
按照中醫(yī)的說法,人體中含有眾多的經絡,支撐起人體的日常動作。所以說,經絡對于人體非常的重要。針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經絡,幫助其恢復順暢并且正常工作,這也是針灸的基本功效之一。如果人體內經絡不暢,那么氣血的運行就會受到阻礙,所以容易出現(xiàn)身體疼痛、關節(jié)麻木、腫脹等現(xiàn)象。
3.2、調和陰陽
除了疏通人體經絡的作用之外,針灸的作用還包括的調節(jié)人體的陰陽平衡,這也是針灸、中醫(yī)的最終目的了。身體不舒服出現(xiàn)疾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歸根結底都是人體出現(xiàn)陰陽失衡,針灸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人體的陰陽平衡。
3.3、扶正祛邪
所謂扶正祛邪,指的就是扶助我們人體中原本就擁有的機體正氣,祛除掉導致身體出現(xiàn)疾病的病邪。
? ?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tǒng)產生的寶貴遺產。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F(xiàn)在一些沒有做過針灸的人對做針灸有什么感覺很好奇,現(xiàn)在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針灸一般是感覺到可以承受的酸麻脹的樣子是比較好的,中醫(yī)上來說就是“得氣”。一般的針感(留針的時候)不應該有刺痛的感覺,一般情況下刺痛的感覺是扎到小血管了,將針調整一下就不會疼痛了。針后感的時間是依個體情況有所不同的,敏感的人會留長一些。還有,你做針灸的時候不要太緊張,那樣會引起疼痛感,肌肉繃緊了進針有些困難的。
? ?而引起針灸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 ?1.進入皮膚時疼痛,因進針不夠快速,針尖在進入皮膚時會刺激人體神經末梢的感受器,致使人感到疼痛。
? ?原因有二:一,醫(yī)者手法不到位。二,針具不夠銳利,或帶有倒刺(如今少見,因多為一次性針具)
? ?2.針具進入人體時,病人感覺疼痛。一,針刺到血管膜壁或肌肉的感覺神經末梢,強烈刺激致使病人覺疼痛,此時若減緩刺激,稍作調整,可使病人自覺癥狀消失。二,針刺時,有酸麻重脹等“針感”,而每個人大腦判定疼痛的程度不同,所以造成各種不同的感覺,酸麻重脹,都是疼痛的表現(xiàn),病人對其承受力不夠則引起疼痛保護機制。
? ?3.針具拔出時,經過皮膚,引起的疼痛與第一條相同。拔出后引起的疼痛,原因有二:一,殘留感覺,即針感,體質敏感者易有,與人當時狀態(tài)有關。二,針刺時,因體內毛細血管繁多,時有刺破,造成皮下淤血或者出血,因此造成疼痛。
? ?4.心理因素,因疼痛為主觀感受,無客觀標準衡量,故心理緊張、害怕者易疼,放松,舒緩者不易覺不適。
? ?針灸的作用有以下幾種
? ?疏通經絡
? ?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fā)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xiàn)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癥狀。針灸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 ?扶正祛邪
? ?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是在于能發(fā)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 ?調和陰陽
?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向平衡狀態(tài)轉化,是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疾病發(fā)生的的機理是復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 ?針灸后可能有一些刺痛的感覺,這可能是自己感到有些緊張。針灸療法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代問世的《黃帝內經》一書?!饵S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并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兩千多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中國流行,并傳播到了世界。而針灸的出現(xiàn),則更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