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螞蝗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guān)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xì)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餓螞蝗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餓螞蝗的簡介
別名山豆根[貴州]、粘身草、胃痛草、紅掌草、山豆根、爛玉樹、大紅袍、山螞蝗、細(xì)風(fēng)帶、山角豆、爛豆樹、山螞蟥、吊馬花、紫藤小槐花、野黃豆。
直立灌木,高1-2米。多分枝,幼枝具棱角,密被淡黃色至白色柔毛,老時漸變無毛。
葉為羽狀三出復(fù)葉,小葉3;托葉狹卵形至卵形,長4-11毫米,寬1.5-2.5毫米;葉柄長1.5-4厘米,密被絨毛;小葉近革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形,頂生小葉長5-10厘米,寬3-6厘米,側(cè)生小葉較小,先端鈍或急尖,具硬細(xì)尖,基部楔形、鈍或稀為圓形,上面幾無毛,干時常呈黑色,下面多少灰白,被貼伏或伸展絲狀毛,中脈尤密,側(cè)脈每邊6-8條,直達葉緣,明顯;小托葉狹三角形,長1-3毫米,寬0.3-0.8毫米;小葉柄長約2毫米,被絨毛。
花序頂生或腋生,頂生者多為圓錐花序,腋生者為總狀花序長可達18厘米;總花梗密被向上絲狀毛和小鉤狀毛;花常2朵生于每節(jié)上;苞片披針形,長約1厘米,被毛;花梗長約5毫米,結(jié)果時稍增長,被直毛和鉤狀毛;花萼長約4.5毫米,密被鉤狀毛,裂片三角形,與萼筒等長。
花冠紫色,旗瓣橢圓形、寬橢圓形至倒卵形,長8-11毫米,翼瓣狹橢圓形,微彎曲,長8-14毫米,具瓣柄,龍骨瓣長7-10毫米,具長瓣柄;雄蕊單體,長6-7毫米;雌蕊長約9毫米,子房線形,被貼伏柔毛。莢果長15-24毫米,腹縫線近直或微波狀,背縫線圓齒狀,有莢節(jié)4-7,莢節(jié)倒卵形,長3-4毫米,寬約3毫米。密被貼伏褐色絲狀毛?;ㄆ?-9月,果期8-10月。
產(chǎn)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臺灣等省區(qū)。印度、錫金、不丹、尼泊爾、緬旬、泰國、老撾也有分布。
餓螞蝗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腫,清熱解毒,消食,止痛。用于胃痛,小兒疳積,腮腺炎,淋巴結(jié)炎,毒蛇咬傷,脘腹疼痛,婦女干血癆,腰扭傷,創(chuàng)傷,尿道炎等。
餓螞蝗的市場信息
1、餓螞蝗的價格
尚不明確。
2、餓螞蝗的選購方法
莖枝圓柱形,直徑約3mm,表面具縱棱??梢娙鰪?fù)葉,頂端小葉較大,長5.5-9cm,寬3.5-5cm,橢圓狀倒卵形,先端鈍或急尖,具硬尖,基部楔形,全緣,枯綠色,下表面具柔毛,質(zhì)脆。
有時可見總狀花序或莢果,莢果長1.5-2.4cm,腹縫線具縊縮,背縫線深波狀,有4-7節(jié),表面密被褐色絹狀毛。氣微,具豆腥氣。
3、餓螞蝗的保存方法
夏、秋季采收餓螞蝗的全株,切段,曬干或鮮用。
ys630.coM延伸閱讀
螞蝗七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螞蝗七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石螃蟹、石蜈蚣、紅螞蝗七、石棉、巖白菜[湖南常德]
【來源】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屬植物 螞蝗七 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Didymocarpus fimbrisepalus (Hand.-Mazz.)Hand.-Mazz.],以 根狀莖 入藥。全年可采,曬干。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清熱利濕,活血止痛。用于小兒疳積,胃痛,肝炎,痢疾,肺結(jié)核咯血;外用治刀傷出血,無名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2~6錢;外用鮮根搗爛或干根研粉調(diào)水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廣西藥植名錄》
根據(jù)以上的綜合來講,螞蝗七還是具有一定的藥理療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螞蝗七應(yīng)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食用,不要過量。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羽葉山螞蝗,下面我們就來對羽葉山螞蝗的相關(guān)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英文名】Oldham podocarpium
【別名】羽葉山綠豆。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羽葉山螞蝗的全株。
【原形態(tài)】羽葉長柄山螞蝗 小灌木,高1-1.5m。枝條有棱,近無毛。葉柄長約6cm;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可達25cm;小葉5-7,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10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疏生短柔毛。圓錐花序頂生,疏松,花序軸密被黃色短柔毛;花萼鐘狀,長約2.5mm,萼齒三角形;花冠粉紅色,長約7mm;雄蕊10,單體;子房有柄。莢果長2-3cm,有2個莢節(jié),莢節(jié)半菱形,長約1cm,寬約5mm;果柄長6-8mm。花期8-9,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溝邊、林中或林緣。
【性狀】性狀鑒別 小枝圓柱形,直徑約3mm,微具棱角,光滑。完整的羽狀復(fù)葉,小葉5-7,披針形或矩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長4-10cm,寬1.3-4cm,表面枯綠色;葉柄長6cm。有時可見莢果,長約3cm,背縫線裂至腹縫線,節(jié)2,半菱形。氣微。
【性味】味微苦;辛;性涼
【歸經(jīng)】肺;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疏風(fēng)清熱;解毒。主溫病發(fā)熱;風(fēng)濕骨痛;咳嗽;咯血;瘡毒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或根有祛風(fēng)活血、利尿殺蟲的作用。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介紹了藥材羽葉山螞蝗的一些基本常識,羽葉山螞蝗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guān)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羽葉山螞蝗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中藥的本質(zhì)就是治標(biāo)也治本,比起西藥來中藥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藥圓節(jié)山螞蝗也是同樣如此的,下面就來介紹下中藥圓節(jié)山螞蝗的功效與作用。
【英文名】beggarweed
【別名】穿線豆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圓節(jié)山螞蝗的全草。
【原形態(tài)】圓節(jié)山螞蝗 草本,高約50m。莖纖細(xì),無毛,基部木質(zhì)。葉柄長1.4-1.8cm;小葉1枚,近腎形或扁菱形,長1.7-3.4cm,寬3-5.5cm,先端近截形,基部楔形,淺盾狀,無毛??偁罨ㄐ蛘咭干瑘A錐花序者頂生;花梗長8-12mm,果時增長至15mm;花紫色,長約5mm;花萼長約2mm,萼齒三角形;雄蕊10,二體。莢果長12-21mm,寬約4mm,無毛,腹縫線稍縊縮,背縫線深裂,裂片半圓形,具2-4節(jié);果柄長2-3mm?;ㄆ?0-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緣。
【性狀】多纏繞成團。莖纖細(xì)。單葉,腎形或扁菱形,先端截形,基部闊楔形,全緣或微波形,長1.7-3.5cm,寬3-5.5cm;枯綠色;葉柄纖細(xì),長1.4-1.8cm?;ㄐ驁A錐狀或總狀,花梗細(xì),長8-12mm。莢果長12-20mm,寬4mm,光滑,腹縫線稍縊縮,背縫線深裂,具2-4節(jié)。氣微。
【性味】辛;苦;涼
【歸經(jīng)】膀胱;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尿,止帶,止咳。主風(fēng)濕痹癥,膀胱炎,白帶,咳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于膀胱炎、白帶。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中藥圓節(jié)山螞蝗的功效與作用的一些介紹,圓節(jié)山螞蝗對人體的疾病有著很好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個人的體質(zhì)情況對癥用藥,避免胡亂食用。
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藥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菱葉山螞蝗嗎,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別名】小粘子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 圓菱葉山螞蝗 的 根、葉 。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小灌木,高約1米。莖有棱,疏被伸展的短柔毛.葉互生,有小葉3枚;兩側(cè)葉較?。豁敹苏邎A狀菱形,長4~7厘米,寬3.5~6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闊楔形,全緣,兩面均有散生的柔毛;托葉線狀披針形?;ㄐ蝽斏叱蓤A錐狀,長達30厘米,腋生者成總狀;花紫紅色;萼小,鐘狀,淺裂;雌蕊線形,無毛。莢果通常具2節(jié),背部彎,被帶鉤的小毛,節(jié)深裂達腹縫線?;ㄆ?~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或草坡中。分布江蘇、山東、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臺灣、貴州、甘肅、陜西、云南等地。
【性味】苦,溫。
【功能主治】發(fā)表散寒,止血。
【附方】①治感冒:小粘子草根、山蘇麻、虎掌草根(溪畔銀蓮花)各三錢。煎水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菱葉山螞蝗的介紹,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yīng)該更多的去了解菱葉山螞蝗,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更好的發(fā)揮出菱葉山螞蝗的價值。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中醫(yī)中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為中藥的歷史悠久且副作用小。寬卵葉山螞蝗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于人體的健康有很多的好處,那么寬卵葉山螞蝗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假山綠豆。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寬卵葉山螞蝗的全株。
【原形態(tài)】寬卵葉長柄山螞蝗 小灌木,高約1m。莖纖細(xì),有柔毛。葉柄長6-13cm,有毛;托葉狹三角形,先端尖;葉4-7叢生于莖中下部;三出復(fù)葉,頂生小葉寬卵形或卵形,長4.5-12cm,寬3-7.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兩面有短柔毛,?cè)生小葉小,略斜。圓錐花序腋生,長達90cm,有疏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花梗長約3mm,結(jié)果時增長;花萼寬鐘狀,萼齒寬三角形,有疏毛;花冠粉紅色,長約5mm;雄蕊10,單體。莢果長達2cm,莢節(jié)1-2,半三角狀倒卵形,有密生的鉤狀毛?;ㄆ?-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100m的山坡草地或林緣。
【性狀】性狀鑒別 小枝細(xì)圓柱形,具棱角,有柔毛,可見具長柄的掌狀復(fù)葉4-7枚聚生。小葉3,寬卵形,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兩側(cè)小葉基部不對稱,邊緣淺波狀,表面枯綠色,具短柔毛。質(zhì)脆。有時可見莢果,長可達2cm,寬3.5mm,具2節(jié),背部彎,密具帶鉤的小毛,節(jié)深凹至腹縫線,果柄長7-10mm。氣特異。
【性味】味微苦;性平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利濕退黃。主風(fēng)熱感冒;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清熱解表,祛風(fēng)活血的功能。用于風(fēng)熱感冒。
【摘錄】《中華本草》
從上文的闡述中我們對于寬卵葉山螞蝗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不適的癥狀,可以用中藥的方法去調(diào)理,中醫(yī)治病的歷史久遠(yuǎn),可以放心食用。
螞蝗就是水蛭的俗稱,螞蟥不知道大家見過沒,這是一種在鄉(xiāng)間水田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生物,喜歡生活在溫暖的水域,所以一般只會在夏天才可以看見。螞蝗是一種讓大家都覺得有點恐怖的生物,沒錯,就是喜歡吸血,全身柔軟光滑,還帶有一些粘液,在附在人體后,會用張嘴吸食你的血液,想想是不是非常的恐怖。不過這么恐怖的生物全身也都是寶,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的哦。
水蛭,中藥名,為水蛭科動物螞蟥、水蛭或柳葉螞蟥的干燥全體。棲息于水田、溝渠中,吸人、畜血液。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燙死,曬干或低溫干燥。分布范圍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
1、杭血凝作用。水蛭素有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因此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2、溶栓作用。水蛭素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溶解凝血酶所致的血栓的作用。水蛭素是甲醇提取物,在體外和體內(nèi)均有活化纖溶系統(tǒng)的作用;水蛭的唾液腺分泌物給大鼠靜脈注射后有較強的抗栓作用。
3、杭血小板作用。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結(jié)合,促進凝血酶與血小板解離,抑制血小板受凝血酶刺激的釋放和由凝血酶誘導(dǎo)的反應(yīng)。
4、對血液流變學(xué)的影響。給動物灌服水蛭提取物0.45克/千克,可使血液粘度降低,紅細(xì)胞電泳時間縮短。水蛭煎劑灌胃,也能使血液流變異常大鼠的全血比粘度、血漿比粘度、血細(xì)胞比容及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
5、降血脂作用。對食餌性高脂血癥家兔,每日灌服水蛭粉1克/只,無論是預(yù)防和治療用藥,均能使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同時使主動脈與冠狀動脈病變較對照組輕,斑塊消退明顯,可見膠原纖維增生,膽固醇結(jié)晶減少。
6、對心血管功能影響。水蛭素30克/千克腹腔注射,能明顯增加小鼠心肌攝取86Rb的能力,表明有增加心肌營養(yǎng)血流量的作用。
7、終止妊娠作用。寬體金線蛭對小鼠早、中、晚期妊娠均有終止作用。用水蛭煎劑2.5~3克/千克,于妊娠第一、第六或第十日,皮下注射上述劑量2次,對小鼠有極顯著的終止妊娠作用。
8、對實驗性腦血腫與皮下血腫的影響。水蛭提取液對家兔實驗性腦血腫有促進吸收的作用。實驗表明:水蛭能促進腦血腫及皮下血腫的吸收,減輕周圍炎癥反應(yīng)及水腫,緩解顱內(nèi)壓升高,改善局部血流循環(huán),保護腦組織免遭壞死及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fù)。
9、對實驗性腎損害的影響。用30%水蛭液15毫升/千克,灌胃2次,對肌注甘油所致大鼠初發(fā)急性腎小管壞死有明顯防治作用,使血尿素氮、血肌酐值的升高明顯低于對照組。腎組織形態(tài)學(xué)改變明顯改善。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改善血液流變學(xué)和高凝狀態(tài),從而改善腎血液循環(huán)有關(guān)。
10、其他作用。水蛭對蛻膜瘤也有抑制作用。低濃度水蛭液對家兔離體子宮有明顯收縮作用。水蛭素尚能抑制凝血酶誘導(dǎo)的成纖維細(xì)胞增殖及凝血酶對內(nèi)皮細(xì)胞的刺激作用。
水蛭的藥用價值
破血通經(jīng),逐瘀消癥。用于血瘀經(jīng)閉,癮瘕痞塊,中風(fēng)偏癱,跌撲損傷。
1、婦人經(jīng)水不利下,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水蛭三十個(熬),虻蟲三十個(去翅、足,熬),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浸)。上四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金匱要略》抵當(dāng)湯)
2、婦人腹內(nèi)有瘀血,月水不利,或斷或來,心腹?jié)M急:桃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虻蟲四十枚(炒微黃,去翅、足),水蛭四十枚(炒微黃),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熱酒下十五丸。(《圣惠方》桃仁丸)
3、月經(jīng)不行,或產(chǎn)后惡露,臍腹作痛:熟地黃四兩,虻蟲(去頭、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黃,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溫酒下。(《婦人良方》地黃通經(jīng)丸)
4、漏下去血不止:水蛭治下篩,酒服一錢許,日二,惡血消即愈。(《千金方》)
5、折傷:水蛭,新瓦上焙干,為細(xì)末,熱酒調(diào)下一錢,食頃,痛可,更一服,痛止。便將折骨藥封,以物夾定之。(《經(jīng)驗方》)
6、金瘡,打損及從高墜下、木石所壓,內(nèi)損瘀血,心腹疼痛,大小便不通,氣絕欲死:紅蛭(用石灰慢火炒令焦黃色)半兩,大黃二兩,黑牽牛二兩。上各為細(xì)末,每服三錢,用熱酒調(diào)下,如人行四、五里,再用熱酒調(diào)牽牛末二錢催之,須臟腑轉(zhuǎn)下惡血,成塊或成片,惡血盡即愈。(《濟生方》奪命散)
水里的生物很多,我們能認(rèn)識并接觸到的生物相對來說并不多,水蛭和螞蟥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只不過不少朋友不知道的是水蛭和螞蝗的區(qū)別是怎樣的,幫助大家建立較為準(zhǔn)確的認(rèn)知,下面的文章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兩者之間又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下面的文章內(nèi)容!
螞蟥又叫水蛭,是一種吸血環(huán)體動物。螞蟥分旱螞蟥、水螞蟥、寄生螞蟥三種。前兩者是常遇到的。旱螞蟥的“老巢”多在溪邊雜草叢中,尤其是在堆積有腐敗的枯木爛葉和潮濕隱蔽地方的為多。這些家伙平時潛伏在落葉、草叢或石頭下,伺機吸食人畜血。
水螞蟥則潛伏在水草叢中,一旦有人下水,它們便飛快地游出附在人畜的身體上,飽餐一頓之后離去。旱螞蟥也可以叫做旱蛭,水蛭也可以叫做水螞蟥。旱螞蟥與水蛭不一樣。
螞蟥不一定生活在水中,是環(huán)節(jié)動物門蛭綱的一類動物,螞蟥的頭部有吸盤,并有麻醉作用,一但附著在皮膚,不容易感覺到,螞蟥叮咬人或動物時,用吸盤吸住皮膚,并鉆進皮肉吸血,且吸血量非常大,是相當(dāng)于其體重的2-10倍!螞蟥屬雌雄同體動物,耐饑餓。
其次是藥用:
水蛭首載于我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后在《本草綱目》和《中國動物藥》等專著中均有收載,其中《本草綱目》對水蛭的藥理療效,使用方法,
做了較全面記載。具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匯總,主要用來治療跌打損傷,漏血不止以及產(chǎn)后血暈等癥?,F(xiàn)在藥典上記載水蛭的功能是破血通經(jīng),消積散癥,消腫解毒等。螞蟥以干燥的全體入藥,體內(nèi)含有水蛭素和蛋白質(zhì),
有抗凝固、破瘀血的功效, 主治血痊病、血管病、瘀血不通、無名腫毒、淋巴結(jié)核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