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耳的藥用價值_紅木耳的副作用
木耳養(yǎng)生知識。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養(yǎng)生知識。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木耳的藥用價值_紅木耳的副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紅木耳的藥用價值
1、紅木耳的功能效用:涼血止血;清熱利濕;解毒。
2、紅木耳的主治病狀:常用于吐血、衄血、咳血、痢疾、創(chuàng)傷出血、便血、崩漏、泄瀉、濕熱帶下、癰腫、月經不調、痛經等癥狀。
3、紅木耳的用法用量:①可內服:煎湯,一般需15~30g,新鮮者則需30~60g;或直接搗汁。
②可外用:適量,搗敷。
紅木耳的副作用
1、副作用:紅木耳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可放心使用。
2、飲食禁忌:紅木耳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可放心食用。
特別注意:《泉州本草》有言:“孕婦忌用?!?/p>
紅木耳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紅木耳的藥劑藥方:
①治吐血,衄血:鮮紅木耳,每次一兩,水煎泡烏糖服。(出自《泉州本草》)
②治咳嗽帶血:鮮紅木耳(單用葉亦可),每次一兩半至二兩,合豬半赤白肉燉服。(出自《泉州本草》)
③治創(chuàng)傷出血:紅木耳、冰糖各三錢,燉服。(福建偏方)
④治痢疾:鮮紅木耳葉一兩,搗汁,調紅糖服。(福建偏方)
⑤治皮膚燥癢:紅木耳全草或葉,每次二兩,合豬肚油燉服。(出自《泉州本草》)
⑥治咳血:血莧鮮葉、老鼠耳、三椏苦、臭梧桐各15g,水煎服。(出自《福建藥物志》)。
2、書籍記載:
①《全國中草藥匯編》:別名:血莧,中藥名。紅靛、一口紅、漢宮秋、紅葉莧。
生境分布:生于溝邊、路旁的濕處,多為栽培。分布于福建、廣東、云南等省。
采收和儲藏: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2米;莖粗壯,常帶紅色,有分枝,初有柔毛,后除節(jié)部外幾無毛,具縱棱及溝。葉片寬卵形至近圓形,直徑2-6厘米。
②《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調經止血。主治細菌性痢疾,腸炎,痛經,月經不調,血崩,吐血,衄血,便血?!?/p>
③《泉州本草》:淡微甘,性涼,無毒。
④《泉州本草》:“涼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咳嗽帶血,血氣燥熱?!?/p>
⑤《文山中草藥》:“舒筋活血,調經止痛。治月經不調,鼻衄,痛經,骨折?!?/p>
⑥《福建藥物志》:“清熱利濕,涼血消腫。治咳血,尿血,白帶,癰腫?!?/p>
相關閱讀
白木耳的藥用價值
1、治肺熱咳嗽、咯血、齒衄、鼻衄、崩漏:白木耳30克,冰糖適量,水煎爛食。每日2次。
2、治心煩失眠、干咳痰少、飲食減少:白木耳10克,溫水泡發(fā)蒸1小時。鮮蓮子30克(去心)開水浸泡。光雞1只煮沸,加入少量米酒、食鹽、白糖、味精,倒入白木耳、鮮蓮子,煮熟佐膳食用。
3、治心悸乏力、咽干口燥:白木耳10克,太子參15克,冰糖適量,水煎服。
4、治高血壓、血管硬化、肺結核低熱:白木耳20克清水浸泡半小時;粳米100克,大棗5枚,同煮粥。煮至快熟時加入泡脹洗凈的白木耳,用適量冰糖調味食用。
5、治肺陰虛咳嗽、咯血、失眠:白木耳10克,溫水泡發(fā)半小時,加水煮沸后用小火繼續(xù)煎熬半小時,加入冰糖10克,雞蛋清1個,煮沸后食用。每日1次。
6、治胃陰不足、咽干口渴、大便燥結:白木耳20克,白糖適量,水燉成糊狀食,每日2次。
白木耳的副作用
1、白木耳性潤而膩,風寒咳嗽及濕痰壅盛者慎食,若食后有大便泄瀉者也不適宜。冰糖銀耳含糖量高,睡前不宜食用,以免引起血黏度增高。
2、白木耳在食用前一定要用冷水浸泡(全部發(fā)起來)再用熱(溫)水浸泡20至30分鐘,然后用清潔水反復沖洗幾次后才可食用。
3、變質白木耳不可食用,以防中毒。變質的干銀耳呈焦黃色或綠褐色,不鮮亮,朵形瘦弱不一。
易碎,蒂部有黑點,或橘紅色斑塊,經水泡后,發(fā)粘有異味。另外,凡表面長有絨毛狀的干品就有發(fā)霉的危險。
白木耳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潤肺,止咳,滋補:白木耳二錢,竹參二錢,淫羊藿一錢。先將白木耳及竹參用冷水發(fā)脹,次取出,加水一小碗及冰糖、豬油適量調和,最后取淫羊藿稍加碎截,置碗中共蒸,服時去淫羊藿渣,參、耳連湯內服。
取銀耳加冰糖燉煮或者與其他補劑配合,可用于一般滋補,也可作為補藥應用?;蜚y耳6克,泡發(fā),加水與冰糖適量,共燉,早晨或睡前服用,有滋補強壯作用?;蜚y耳6克,百合9克,冰糖適量,燉煮服用。適用于陰虛肺燥引起的干咳少痰、痰中帶血、咯血等。
導讀:中藥木耳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木耳的功效與作用、木耳圖片、木耳的藥用價值、木耳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木耳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木耳簡介木耳圖片木耳的功效與作用木耳的藥用價值木耳的營養(yǎng)價值木耳的用法用量木耳的副作用木耳醫(yī)書記載木耳簡介
木耳,中藥名,為真菌類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實體。夏、秋季采收,曬干。
干燥的木耳呈不規(guī)則的塊片,多卷縮,表面平滑,黑褐色或紫褐色;底面色較淡。質脆易折斷,以水浸泡則膨脹,色澤轉淡,呈棕褐色,柔潤而微透明,表面有滑潤的粘液。氣微香。以干燥、朵大、肉厚、無樹皮泥沙等雜質者為佳。
木耳圖片
木耳的功效與作用
1、補氣血
木耳被營養(yǎng)學家譽為素中之葷和素中之王,每100克黑木耳中含鐵185毫克,它比綠葉蔬菜中含鐵量最高的菠菜高出20倍,比動物性食品中含鐵量最高的豬肝還高出約7倍,是各種葷素食品中含鐵量最多養(yǎng)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fā),并可防治缺鐵性貧血;減少血小板凝塊,預防血栓的發(fā)生,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fā)生。
2、減肥防癌治便秘
能夠促進胃腸蠕動,促進腸道脂肪食物的排泄、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從而防止肥胖;同時,由于這兩種物質能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有利于體內大便中有毒物質的及時清除和排出,從而起到預防直腸癌及其它消化系統癌癥的作用。所以,老年人特別是有便秘習慣的老年人,堅持食用黑木耳,常食木耳粥,對預防多種老年疾病、抗癌、防癌,延緩衰老都有良好的效果。
3、清腸胃
木耳可以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它對膽結石、腎結石等內源性異物也有比較顯著的化解功能。
木耳的藥用價值
1、治新久泄利:干木耳一兩(炒),鹿角膠二錢半(炒)。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日二。(《御藥院方》)
2、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疴痛,心神麻悶:黑木耳一兩,水二大盞,煮木耳令熟,先以鹽、醋食木耳盡,后服其汁,日二服。(《圣惠方》)
3、治崩中漏下:木耳半斤,炒見煙,為末。每服二錢一分,頭發(fā)灰三分,共二錢四分,好酒調服出汗。(《孫天仁集效方》)
4、治眼流冷淚:木耳一兩(燒存性),木賊一兩。為末。每服二錢。以清米泔煎服。(《惠濟方》)
5、治一切牙痛:木耳、荊芥等分。煎湯漱之,痛止為度。(《海上方》)
木耳的營養(yǎng)價值
1、木耳中鐵的含量極為豐富,故常吃木耳能養(yǎng)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fā),并可防治缺鐵性貧血。
2、木耳含有維生素K,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癥的發(fā)生,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
3、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
4、木耳含有抗腫瘤活性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經常食用可防癌抗癌。
木耳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或研末服。
木耳的副作用
虛寒溏瀉者慎服。
木耳醫(yī)書記載
1、《日用本草》:治腸癖下血,又涼血。
2、《綱目》:治痔。
3、《藥性切用》:潤燥利腸。
4、《隨息居飲食譜》:補氣耐饑,活血,治跌仆傷。凡崩淋血痢,痔患腸風,常食可瘳。
5、《藥性論》:蕈耳,古槐、桑樹上者良。能治風,破血,益力,其余樹上多動風氣,發(fā)痼疾,令人肋下急,損經絡背膊,悶。次柘木者良。
6、《唐本草》: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療痔,榆、柳、桑耳此為五耳。軟者并堪啖。
7、《綱目》: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隨木性,不可不審,然今貨者,亦多雜木,惟桑、柳、楮、榆之耳為多。
以上就是一些木耳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紅木香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紅木香的記載,紅木香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紫金皮、金谷香、緊骨香、木臘(汪連仕《采藥書》),內風消(《植物名實圖考》),土木香(《福建民間草藥》),內紅消(《江西中藥》),浙江紫荊皮(《藥材學》)。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 長梗南五味子 的 根 或 根皮 。立冬前后采挖,去凈殘莖、細根及泥土,曬干?;騽內「窀伞?/p>
【原形態(tài)】長梗南五味子,又名:廣福藤(《綱目拾遺》),藍果南五味子、盤柱南五味子、南五味子、紫金藤、風沙藤、白山環(huán)藤、猴兒拳、冷飯團、猢猻飯團。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或溪旁。分布我國西南部、中部、東南部。主產浙江、江西。此外,江蘇、福建等地亦產。
【性狀】干燥根粗1.5~2.3厘米,略彎曲,間有分枝及細根,外皮紫褐色,有縱溝紋及橫裂隙。質硬;斷面根皮厚達木部直徑的1/3,木部赤褐色,周邊可見導管小點。氣香,味苦。干燥的根皮,為卷筒狀或不規(guī)則的塊片,大小不一,厚約1~4毫米。外表面栓皮大都脫落而露出紫色內皮。內表面暗棕色至灰棕色;質堅而脆。以干燥、條勻、質堅實、外皮紫褐色者為佳。
【化學成份】果實含揮發(fā)濁、有機酸、蛋白質、脂肪油、粘液質、果膠。
【炮制】洗凈、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止痛。治氣滯腹脹痛,胃痛,筋骨疼痛,月經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3~5分。外用:研末調敷或熬膏涂。
【注意】孕婦慎用。
【附方】①治冷滯腹痛:南五味子根一兩。水煎成半碗,溫服,日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上文我們分析了紅木香,知道紅木香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廣泛,只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中藥的藥性,那么遇到疾病時我們才不會慌張。
?
? 白木耳很多人都不陌生吧。白木耳是一種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被吃到的食物。白木耳可以做成很多美味的食物。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白木耳除了是一道美味外。還能有很強的治病功效。白木耳正確使用的話,治療疾病是非常有效的。那么白木耳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仔細說一說。
? 銀耳
?又稱“白木耳”、“雪耳”。性平,味甘、淡、無毒。銀耳具有潤肺生津、滋陰養(yǎng)胃、益氣安神、強心健腦等作用。
? 銀耳的營養(yǎng)成分相當豐富,在銀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和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及肝糖。銀耳蛋白質中含有17種氨基酸,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中的3/4銀耳都能提供。銀耳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鈣、磷、鐵、鉀、鈉、鎂、硫等,其中鈣、鐵的含量很高,在每百克銀耳中,含鈣643毫克,鐵30。4毫克。此外,銀耳中還含有海藻糖、多縮戊糖、甘露糖醇等肝糖,營養(yǎng)價值很高,具有扶正強壯的作用,是一種高級滋養(yǎng)補品。
? 銀耳的藥用價值
? 銀耳的藥用價值在于銀耳能入肺、脾、胃、腎、大腸五經。既可生津防燥、滋陰潤肺、強心健腦;又可益氣清腸、補脾開胃、平肝安神、潤喉護嗓。因此,常食銀耳,可改善心、肺功能,使部分高血脂病人的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常食銀耳,可增強肌體免疫能力,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銀耳不但對肺癰、肺萎、肺熱咳嗽、久咳喉痛、干咳帶血、肺熱胃炎、大便下血等癥,有醫(yī)治作用,而起對血管硬化、眼底出血、高血壓、肺結核等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 銀耳有野生和人工培育之分。野生銀耳產量較少;人工培育銀耳,產量較多。銀耳是一種食用菌,被稱為食用菌之冠。每日食用3~6克銀耳,就可以達到養(yǎng)身之目的。但患外感風寒咳嗽或濕熱生痰咳嗽時忌食。
? 白木耳的藥用價值是非常強大的。白木耳配合其他的一些藥物一起使用的話,還能治療更多的疾病癥狀。但是雖然白木耳的藥用價值這么高,但還是應該要正確使用才能發(fā)揮。如果使用不當的話,那么也是不能完全發(fā)揮白木耳的功效,那樣就不能有治療的效果了。
水紅木花是中草藥里面的一種,我們可以采用水紅木花來治療很多疾病,還有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水紅木花的不同藥效來解決一些生活中困擾我們的小問題。
【來源】藥材基源:為忍科植物水紅木的花。
【原形態(tài)】水紅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幼枝被微毛,老枝紅褐色,變無毛,疏生皮孔。葉對生;葉柄長1-3.5cm;葉革質,葉片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6cm,寬3-5cm,粗壯枝上的葉較薄較大,長達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薄較大,長達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寬楔形,全緣或在中、上部常具少數不整齊疏齒,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綠色,疏被紅色或黃色微小腺點,近基部兩側有1至數個腺體,側脈3-5對,弧形;革質。聚傘花序花形式,直徑4-10cm,被微毛至僅有微小腺點;總梗長1-6cm,第1級輻射枝通常7條;花通常著生于第3級輻射枝上;萼筒長約1.5mm,具細小腺點,萼齒極??;花冠白色或有紅暈,鐘狀,長4-6mm,裂片5,圓卵形,長約1mm,先紅后紫黑;核卵圓形,扁,有1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ㄆ?-7月,果期8-10月。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主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
【摘錄】《中華本草》
綜合以上的對于水紅木花的描述,可見水紅木花對于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水紅木花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的疾病。
水紅木根做為一種中藥,藥用價值是很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來了解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忍冬科物水紅木的根。
【原形態(tài)】水紅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幼枝被微毛,老枝紅褐色,變無毛,疏生皮孔。葉對生;葉柄長1-3.5cm;葉革質,葉片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6cm,寬3-5cm,粗壯枝上的葉較薄較大,長達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薄較大,長達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寬楔形,全緣或在中、上部常具少數不整齊疏齒,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綠色,疏被紅色或黃色微小腺點,近基部兩側有1至數個腺體,側脈3-5對,弧形;革質。聚傘花序花形式,直徑4-10cm,被微毛至僅有微小腺點;總梗長1-6cm,第1級輻射枝通常7條;花通常著生于第3級輻射枝上;萼筒長約1.5mm,具細小腺點,萼齒極?。换ü诎咨蛴屑t暈,鐘狀,長4-6mm,裂片5,圓卵形,長約1mm,先紅后紫黑;核卵圓形,扁,有1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ㄆ?-7月,果期8-10月。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主風濕痹痛;胃痛;肝炎;小兒肺炎;支所管炎;尿路感染;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水紅木根,我們知道水紅木根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水紅木根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水紅木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對于水紅木葉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下。
【別名】吊白葉、粉帕葉、炒面葉、揉白葉、粉桐葉、灰葉子、野灰靛葉、摸翻臉、翻臉葉、馬番蓮、抽刀紅、捏面樟
【來源】藥材基源:為忍冬科植物水紅木的葉或樹皮。
【原形態(tài)】水紅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幼枝被微毛,老枝紅褐色,變無毛,疏生皮孔。葉對生;葉柄長1-3.5cm;葉革質,葉片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6cm,寬3-5cm,粗壯枝上的葉較薄較大,長達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薄較大,長達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寬楔形,全緣或在中、上部常具少數不整齊疏齒,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綠色,疏被紅色或黃色微小腺點,近基部兩側有1至數個腺體,側脈3-5對,弧形;革質。聚傘花序花形式,直徑4-10cm,被微毛至僅有微小腺點;總梗長1-6cm,第1級輻射枝通常7條;花通常著生于第3級輻射枝上;萼筒長約1.5mm,具細小腺點,萼齒極小;花冠白色或有紅暈,鐘狀,長4-6mm,裂片5,圓卵形,長約1mm,先紅后紫黑;核卵圓形,扁,有1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3300m的陽坡、疏林或灌叢中。
【化學成份】葉含穗花杉雙黃酮(amentoflavone),芹菜素(apigenin)。
【性味】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利濕解毒;活血。主赤白痢疾;泄瀉;疝氣;痛經;跌打損傷;尿路感染;癰腫瘡毒;皮癬;口腔炎;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調敷;或煎水外洗。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水紅木葉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