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的藥用價值_海金沙的副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養(yǎng)生達(dá)人是如何進(jìn)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海金沙的藥用價值_海金沙的副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海金沙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海金沙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白濁,白帶,肝炎,腎炎水腫,咽喉腫痛,痄腮,腸炎,痢疾,皮膚濕疹,帶狀皰疹。
2、用于什么病癥
海金沙治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白濁,白帶,肝炎,腎炎水腫,咽喉腫痛,痄腮,腸炎,痢疾,皮膚濕疹,帶狀皰疹。
3、用法用量
海金沙內(nèi)服:煎湯,1.5~8錢;或研末服。
海金沙的副作用
1、副作用
海金沙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海金沙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腎陰虧虛者慎用。
3、飲食禁忌
3.1、海金沙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本草經(jīng)疏》:小便不利及諸淋由于腎水真陰不足者勿服。
3.3、《本經(jīng)逢原》:腎臟真陽不足者忌用。
海金沙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出自:《綱目》。
1.1、別名:左轉(zhuǎn)藤灰(《四川中藥志》),海金砂(《江西草藥》)。
1.2、藥材來源: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植物形態(tài)詳“海金沙草”條。
1.3、生境分布:主產(chǎn)廣東、浙江;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廣西、福建、陜西等地亦產(chǎn)。
1.4、性味歸經(jīng):味甘、咸,性寒。歸膀胱、小腸經(jīng)。
1.5、化學(xué)成分:含脂肪油。另含一種水溶性成分海金沙素。
1.6、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白濁,白帶,肝炎,腎炎水腫,咽喉腫痛,痄腮,腸炎,痢疾,皮膚濕疹,帶狀皰疹。
1.7、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8錢;或研末服。
2、《嘉佑本草》:主通利小腸。得梔子、馬牙消、蓬砂共療傷寒熱狂,或丸或散。
3、《綱目》: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氣。
4、《本草正義》: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濁,女子帶下。
5、《中國植物志》:治筋骨疼痛。
6、《廣西中藥志》:用于水腫及熱病吐血。
7、《湖南藥物志》:補(bǔ)脾健胃。治小兒食積。
8、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腎炎水腫,感冒發(fā)熱,小便短亦,腸炎,痢疾。
9、《江西草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治肝炎,腎性水腫,皮膚濕疹,水痘,尿血。痄腮,風(fēng)火牙痛,喉蛾,白喉,帶狀皰疹,小兒L疳積。
擴(kuò)展閱讀
【藥 名】:海金沙
【拼 音】:HAIJINSHA
【英文名】:Japanese Climbing Fern Spore
【來 源】: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功 效】:清熱解毒,利水通淋。
【主 治】:治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白濁,白帶,肝炎,腎炎水腫,咽喉腫痛,痄腮,腸炎,痢疾,皮膚濕疹,帶狀皰疹。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寒。①《品匯精要》: "味淡,性平,無毒。"②《綱目》: "甘,寒,無毒。 "
入小腸、膀胱經(jīng)。①《綱目》: "小腸,膀胱血分。"②《本草匯言》: "入足少陰,手、足太陽經(jīng)。"③《本草再新》: "入脾、腎二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研末服。
【用藥忌宜】:①《本草經(jīng)疏》:"小便不利及諸淋由于腎水真陰不足者勿服。"②《本經(jīng)逢原》:" 腎臟真陽不足者忌用。"
【別 名】:左轉(zhuǎn)藤灰(《四川中藥志》)、海金砂(《江西草藥》)
【處方名】:海金沙、金沙粉
【商品名】:海金沙,以光滑、質(zhì)輕能浮于水面、色棕黃、干燥、無泥沙等雜質(zhì)、引燃時有火焰響聲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主產(chǎn)廣東、浙江。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廣西、福建、陜西等地亦產(chǎn)。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時采收,過早過遲均易脫落。選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時,割下莖葉,放在襯有紙或布的筐內(nèi),于避風(fēng)處曬干。然后用手搓揉、抖動,使葉背之孢子脫落,再用細(xì)篩篩去莖葉即可。
【拉丁名】:藥材Spora Lygodii原植物 Lygodium japonicum(Thunb.) Sw
【考 證】:出自《嘉祐本草》。
【生藥材鑒定】:干燥成熟的孢子,里粉末狀,棕黃色或淡棕色,質(zhì)極輕,手捻之有光滑感。置手掌中即由指縫滑落;撒在水中則浮于水面,加熱后逐漸下沉;易著火燃燒而發(fā)爆鳴及閃光,不留灰渣。以干燥、黃棕色、質(zhì)輕光滑、能浮于水、無泥沙雜質(zhì)、引燃時爆響者為佳。顯微鑒定: 孢子淡黃色,四面體形,輻射對稱。極面觀鈍三角形,赤道面觀超半圓形,極軸長58-72 (-97)m,赤道軸長70-108m;周壁具瘤狀紋飾,有的周壁開裂或脫落,外壁光滑,近極面具3裂縫,邊緣唇狀增厚。
【中藥化學(xué)成分】:含脂肪油。另含一種水溶性成分海金沙素(Lygodin)。 從孢子中分得反式-對-香豆酸(trans-p-coumaric acid)。另含脂肪油,經(jīng)分析有肉豆蔻酸(0.15%)、棕櫚酸(10.85 %)、十六碳烯酸(0.55%)、硬脂酸(2.46%)、油酸(48.77%)、亞油酸(39.56%)、十八碳三烯酸(0.35%)、廿碳烷酸(0.88%)。
海金沙的簡介
海金沙,中藥名。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曬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葉。主產(chǎn)廣東、浙江;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廣西、福建、陜西等地亦產(chǎn)。
海金沙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孢子。
2、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利水通淋。主熱淋;血淋;沙淋;白濁;女子帶下;水濕腫滿;濕熱瀉痢;濕熱黃疸;吐血;衄血;尿血;外傷出血。治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白濁,白帶,肝炎,腎炎水腫,咽喉腫痛,痄腮,腸炎,痢疾,皮膚濕疹,帶狀皰疹。
3、臨床應(yīng)用
3.1、《嘉佑本草》:主通利小腸。得梔子、馬牙消、蓬砂共療傷寒熱狂,或丸或散。
3.2、《綱目》: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氣。
3.3、《本草正義》: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濁,女子帶下。
3.4、《中國植物志》:治筋骨疼痛。
3.5、《廣西中藥志》:用于水腫及熱病吐血。
3.6、《湖南藥物志》:補(bǔ)脾健胃。治小兒食積。
3.7、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腎炎水腫,感冒發(fā)熱,小便短亦,腸炎,痢疾。
3.8、《江西草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治肝炎,腎性水腫,皮膚濕疹,水痘,尿血。痄腮,風(fēng)火牙痛,喉蛾,白喉,帶狀皰疹,小兒L疳積。
4、科學(xué)研究
取海金沙草2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脫脂后,用95%乙醇提取至無色,回收乙醇,殘渣加25ml乙酸乙酯溶解,再以2%碳酸氫鈉液萃取至無色,萃取液濃縮至干,加95%乙醇定容至2ml,為點樣液。另取咖啡酸標(biāo)準(zhǔn)品制備成對照品試液。分別取點樣液、對照品液各10μl,分別點于聚酰胺薄膜上,以苯-甲醇-闊醋酸(45:20:6)為展開劑,展距13cm,置紫外燈下觀察,斑點均呈藍(lán)色熒光。
海金沙的市場信息
1、海金沙的價格
海金沙的價格約為100-120元/千克。
2、海金沙的選購方法
海金沙-鑒別卵狀三角形。羽片下面邊緣有流蘇狀孢子囊穗,黑褐色。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氣微,味淡。孢子為細(xì)小,均勻的顆粒,多則聚成粉末狀。棕黃色或淡棕黃色。質(zhì)輕,用手捻之有光滑感,置手掌中,可由指縫間滑落。在擴(kuò)大鏡下觀察為大小均勻,近圓形或鈍三角形的四面體,三角錐狀的顆粒。頂面觀成三角錐形,并海金沙可見三叉狀裂隙,側(cè)面觀成三角形,并可見外壁顆粒狀細(xì)紋。
3、海金沙的保存方法
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我們知道海金沙散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處的,市面上也很多海金沙散,但你知道哪些人適合吃海金沙散嗎?什么時候吃效果會更好?今天就給大家仔細(xì)分析下海金沙散的相關(guān)知識。
【處方】牽牛45克(半生半炒)甘遂15克 海金沙15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逐水祛濕。治脾濕太過,通身腫滿,喘不得臥,腹脹如鼓。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倒流水150毫升煎沸調(diào)下,空腹時服。得利止后服。
【備注】《衛(wèi)生寶鑒》卷十四載本方有白術(shù),主治證相同。
【摘錄】《醫(yī)學(xué)發(fā)明》卷六
【處方】海金沙 滑石末各30克 甘草末7.5克
【制法】上藥研勻。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治膏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麥門冬煎湯調(diào)服,燈心煎湯亦可。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八
【處方】澤瀉 滑石(研,水飛)豬苓 海金沙各15克(研)石韋 凈肉桂各3克(去皮)白術(shù) 甘草 赤茯苓 芍藥各9克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治五淋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燈心,同煎至110毫升,空腹時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四
【處方】海金沙1錢,白術(shù)1錢,蒼術(shù)8分,厚樸1錢,陳皮8分,澤瀉7分,豬苓7分,茯苓皮1錢,五加皮5分,生姜皮5分,大腹皮5分,商陸7分,甘草皮5分。
【功能主治】水腫。
【用法用量】上用水2鐘,煎至1鐘,稍熱服,滓再煎服。
【摘錄】《便覽》卷二
【處方】香附米(酒炒)5錢,正川芎(酒炒)5錢,赤茯苓(酒炒)5錢,海金沙1兩,白滑石(水飛)1兩,陳枳殼(炒)2錢5分,宣澤瀉(焙)2錢5分,陳石韋(焙)2錢5分,尖檳榔(炒)2錢5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諸淋屬熱者。
【用法用量】每服1錢,淡鹽湯調(diào)下。
【摘錄】《幼幼集成》卷四
【處方】海金沙2錢,大黃(生)1錢,乳香(研)1錢,沒藥(研)1錢,麒麟竭1分。
【制法】上藥除研者外,為散和勻。
【功能主治】打撲內(nèi)損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乳香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五
【處方】海金沙1分,滑石(碎)1分,膩粉1錢匕。
【制法】上為散,再研勻。
【功能主治】沙石淋。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溫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
【別名】大海金砂散
【處方】海金沙(研)半兩,木通半兩,瞿麥穗半兩,滑石(研)半兩,通草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研)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便淋澀,及下焦?jié)駸幔瑲獠皇┗?,或五種淋疾,癃閉不通。
【用法用量】大海金砂散(《赤水玄珠》卷十五)。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
【處方】海金沙、滑石(碎)、石膏(碎)、木通(銼)、甘草(炙、銼)、井泉石(碎)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沙石淋澀,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煎燈心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海金沙、郁金、滑石、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下焦?jié)駸?,不施化而小便不利?/p>
【用法用量】每服4-5分,白湯調(diào)下。
【摘錄】《保嬰撮要》卷十五
【處方】海金沙1兩,滑石末1兩,甘草末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膏淋。
【用法用量】每服1匕,用麥門冬湯下;燈心湯亦可。
【摘錄】《得效》卷八
【處方】海金沙(別搗)2兩,滑石(研細(xì))1兩,甘草(炙,銼)1兩,山梔子仁1兩。
【制法】上將甘草、梔子仁為細(xì)散,入余藥再研勻。
【功能主治】氣淋,結(jié)澀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茶清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海金沙1兩,蠟茶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臍下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煎生姜、甘草湯調(diào)下,未通再服,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十一引《本草圖經(jīng)》,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五
【處方】當(dāng)歸(酒洗)、大黃(酒浸)、川牛膝(酒洗)、木香、雄黃、海金沙各等大。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五淋。
【用法用量】每服1錢半,臨臥好酒調(diào)服。兩服痊愈。
【摘錄】《回春》卷四
看了上文對海金沙散的介紹,我們應(yīng)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海金沙藤是一種類似于爬山虎的攀爬類植物,是中藥材的一種,人們?nèi)粘:鹊臎霾枥锞秃泻=鹕程?。海金沙藤的功效非常的龐大,很多疾病都可以醫(yī)治,例如肝炎、尿路感染、白帶異常等?;加羞@些疾病的可以來具體了解一下海金沙藤的功效與作用,以便更好的醫(yī)治疾病。
金沙藤的功效與作用
1、海金沙藤的功效
海金沙藤味甘淡,性質(zhì)寒涼中,能入小腸經(jīng)和膀胱經(jīng),清熱解毒和利水通淋是它的主要功效,平時它多用于人類的尿路感染與尿路結(jié)石與及白濁與白性白帶異常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治療十分明顯,另外它還能治療人類的肝炎與腎炎水腫以及腸炎等多種疾病,治療效果都相當(dāng)出色。
2、海金沙藤能治肝炎
海金沙藤能清肝利膽,也能消除炎癥,平時可以用于人類肝炎的治療,治療時可以把海金沙藤五錢與陰行草一兩以及車前草六錢一起加清水煎制,然后服用藥液,每天服用一次,連用十天就能看到明顯的治療效果。
3、海金沙藤能利尿止血
利尿止血是海金沙藤的重要功效之一,平時人們出現(xiàn)小便不通時可以取海金沙藤一兩和臘面茶半兩,一起搗碎研成細(xì)末,每次取三錢用生姜甘草湯送服,能讓起到明顯的利尿作用,另外平時出現(xiàn)小便帶血時,則可以取適量的海金沙藤研成粉末,用砂糖水送服,止血作用十分明顯。
海金沙為多年生攀援蕨類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過早過遲均易脫落。一般選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時,割下莖葉,放在襯有紙張或布的筐內(nèi),于避風(fēng)處曬干,用手搓揉、抖動,使葉背的孢子脫落,再用細(xì)篩篩去莖葉,生用入藥。海金沙為著名涼茶飲料加多寶的主要原料。
海金沙性甘寒,歸膀胱、小腸經(jīng),有利水通淋的作用,常與滑石、石葦、車前子合用治療熱淋、砂淋、血淋、膏淋等證。正如《本草綱目》所載: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氣。
利尿排石作用。實驗表明,海金沙制劑給麻醉犬注射后,其輸尿管蠕動頻率明顯增加,輸尿管上段腔內(nèi)壓力明顯升高,提示海金沙有促進(jìn)排石作用。
利膽作用。給麻醉大鼠總膽管插管收集膽汁,將對香豆酸(50mg/kg)經(jīng)十二指腸注入,其利膽作用,在給藥后2小時達(dá)到最大效應(yīng),可持續(xù)4-5個小時。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多用于咽喉腫痛。痄腮,風(fēng)火牙痛,濕疹瘡疹等證。
海金沙根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海金沙根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鐵蜈蚣、鐵絲草(《江西民間草藥驗方》),鐵腳蜈蚣根(《江西草藥》)。
【來源】為海金沙科植物 海金沙 的 根 及 根莖 。8~9月采收。
【性味】《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性寒,味甘淡,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治肺炎,乙腦,急性胃腸炎,黃疸型肝炎,濕熱腫滿,淋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1~2兩。
【附方】①治肺炎:海金砂根、馬蘭根、金銀花藤、抱石蓮(均鮮品)各五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以上就是對海金沙根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jìn)行,而且海金沙根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海金沙草是一種藥材,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我們可以適當(dāng)?shù)氖秤煤=鹕巢?,由于很多的人對于海金沙草還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竹園荽(《履巉巖本草》),迷離網(wǎng)(《生草藥性備要》),雞膠莽(《質(zhì)問本草》),斑鳩窩(《草木便方》),左篆藤、金線風(fēng)、破網(wǎng)巾、黃金塔(《分類草藥性》),左轉(zhuǎn)藤(《天寶本草》),羅網(wǎng)藤(《廣州植物志》),須須藥、黑透骨、鐵腳仙、亂頭發(fā)(《貴州民間方藥集》),鐵線藤、蔓蔓藤、蝦蟆藤,紡車藤、金金藤、見根藤、藤吊絲(《福建民間草藥》),牛斗茜(《陸川本草》),磨菇藤、塞竇藤(《廣西中獸醫(yī)藥植》),掃把藤、天仙草(《中國土農(nóng)藥志》),松筋草(《廣西中藥志》),鼎擦藤、毛須藤(《閩南民間草藥》),黑須草(
【來源】為海金沙科植物 海金沙 的 全草 。8~9月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攀援草本,長1~4米。根莖細(xì)而匍匐,被細(xì)柔毛。莖細(xì)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葉為1~2回羽狀復(fù)葉,紙質(zhì),兩面均被細(xì)柔毛;能育羽片卵狀三角形,長12~20厘米,寬10~16厘米,小葉卵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不規(guī)則分裂,上部小葉無柄,羽狀或戟形,下部小葉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與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時為1回材狀復(fù)葉,小葉闊線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規(guī)則的小片。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葉的齒及裂片頂端成穗狀排列,穗長2~4毫米,孢子囊蓋鱗片狀,卵形,每蓋下生一橫卵形的孢子囊,環(huán)帶側(cè)生,聚集一處。袍子囊多在夏秋季產(chǎn)生。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草叢中,攀援他物而生長。分布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等地。
【化學(xué)成份】藤含氨基酸、糖類、黃酮甙和酚類。葉中含黃酮類。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白濁帶下,小便不利,腎炎水腫,濕熱黃疸,感冒發(fā)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燙傷,丹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3~1兩(鮮者1~3兩);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①治熱淋急痛:海金沙草陰干為末,煎生甘草場,調(diào)服二錢;或加滑石。(《夷堅志》)
【備注】同屬植物小葉海金沙的全草,在廣東、廣西民間亦同供藥用。與上種的主要區(qū)別點:羽片為1回羽狀復(fù)葉,小葉片基部有關(guān)節(jié)。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jīng)常處于疲勞的情況,海金沙草作為一種中藥材,對身體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于海南海金沙,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dāng)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海南海金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海南海金沙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英文名】Conform Climbing Fern
【來源】藥材基源:為海金沙科植物海南海金沙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攀援質(zhì)藤木,植株長5-6m。葉二型,厚紙質(zhì),羽片多數(shù),對生,于葉軸的短枝上相距約25cm,短枝頂端著生一叢紅棕色短柔毛;營養(yǎng)羽片生于葉軸下部,葉柄長4-4.5cm,柄先端具狹邊,羽片掌狀深裂,裂片6,披針形,長17-22cm,寬1.8-2.5cm,基部截形或闊楔形,全緣,有軟骨質(zhì)狹邊,干后常向下面反卷。孢子羽片生于葉軸的上部,二叉掌狀深裂至近基部,裂片與營養(yǎng)裂片同形,長20-30cm,寬2-2.5cm;葉脈分離,二叉狀分枝直達(dá)葉緣。孢子囊穗褐色或綠褐色,線形,長2-5mm,緊密排列,有孢子囊5-6對;孢子淡黃色,四面型。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1700m的林中或溪邊灌叢中。
【性味】淡;寒
【歸經(jīng)】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砂淋;熱淋;血淋;水腫;小便不利;痢疾;火眼;風(fēng)濕疼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微甘、淡、性涼。有清熱利尿的功能。用于小便不利、尿路感染及結(jié)石、血尿、痢疾。民間常用鮮草搗敷槍彈傷處,可拔彈片。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海南海金沙,我們也了解了中藥海南海金沙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海南海金沙的功效是非常強(qiáng)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海南海金沙用于養(yǎng)生。
狹葉海金沙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yīng)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狹葉海金沙吧。
【英文名】Small-spiked Climbing Fern
【來源】藥材基源:為海金沙科植物狹葉海金沙的全草或孢子。
【原形態(tài)】植株攀援,高達(dá)3m。葉軸上有2條狹邊,羽片多數(shù),對生于葉軸上的短枝上,向兩側(cè)平展,短枝長約5mm左右,端有一叢淡棕色柔毛。營養(yǎng)羽片長圓形,堅草質(zhì)或紙質(zhì),長8-15cm,基部寬幾等于長,有1-1.2cm長的柄,柄和羽軸被有短灰毛,兩側(cè)有狹邊,一回羽狀或近二回羽狀,一回羽片2-3對,互生,有短柄,不以關(guān)節(jié)著生,相距1-1.8cm,長5-10cm,掌狀分裂,中央裂片最長,基部心形,兩側(cè)有1-2片短裂片,葉緣有細(xì)尖鋸齒;主脈明顯,側(cè)脈纖細(xì),從主脈斜向上,二至三回二叉分枝,直達(dá)鋸齒。孢子羽片卵狀三角形,長尾頭,長8-12cm,寬約10cm,一回小羽片2-3對,互生,基部一對卵狀三角形,先端長漸尖,一回羽狀,基部有1-2對短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2cm,寬1-1.5cm;先端1片披針形,長5-7cm,基部近心形。孢子囊穗線形,長3-4mm,排列較疏松,褐色,無毛。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m以下的灌叢、溪邊或溝谷中。
【性味】微苦;甘;涼
【歸經(jīng)】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主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jié)石;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及孢子:味微苦,性涼。有利尿消炎的功能;用于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及燙火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只是介紹了狹葉海金沙的部分功效和作用,其實它還具有其他效果,在這里就不一一道來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專門來看看醫(yī)書上記載的功效和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