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起石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陽起石功效與作用
1、陽起石有消腫功效
陽起石下焦虛寒者宜用之,然亦非久服之物。張子和《儒門事親》云:喉痹急速,相火之病也,相火龍火也,宜以火逐之。一男子病纏喉風腫,表里皆作,藥不能下,以涼藥灌入鼻中,下十余行,外以陽起石燒赤,伏龍肝等分,研極細末,日以新汲水調掃百遍,三日熱始退,腫始消。此亦從治之道也?!毒V目》 。
2、陽起石有助陽功效
陽起石能助人陽氣,主男子下虛陽衰乏。《醫(yī)學入門》 ,陽起石補命門不足。(王好古)。 陽起石治陰痿、陰汗:陽起石(煅,為末),每服二錢,鹽酒下(《普濟方》) 。
3、陽起石有治寒功效
陽起石散諸熱腫?!毒V目》 陽起石治元氣虛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陽起石(煅,研令極細)、鐘乳粉各等分。共為細末,酒煮附子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濟生方》白丸)陽起石又主消水腫者,蓋指真火歸元,則能暖下焦熏蒸糟粕,化精微,助脾土以制水也《別錄》。
4、陽起石有補腎功效
陽起石補腎氣精乏,腰疼膝冷,濕痹,能暖女子子宮久冷,冷癥寒瘕,止月水不定?!端幮哉摗?。陽起石治帶下,溫疫,冷氣,補五勞七傷《日華子本草》。陽起石主崩中漏下,破子臟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陰痿不起,補不足《本經(jīng)》。陽起石補助陽氣,并除積寒宿血留滯下焦之圣藥,故能主崩中漏下,及破子臟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及男子莖頭寒,陰痿不起,陰下濕癢。真陽足,則五臟之氣充溢,邪濕之氣外散,故并去臭汗也《本草經(jīng)疏》 。
陽起石怎么吃有價值
1、陽起石巴戟天湯有價值
功效:主治陽痿。材料:陽起石30g,巴戟天、葫蘆巴、山茱萸各10g,淫羊霍、首烏各15g,仙茅6g,肉蓯蓉12g,菟絲子、枸杞子、五昧子各10g,羊睪丸l對。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5日為l療程。
2、陽起石牛腎粥有價值
功效:溫補命門,壯陽補腎。主治:陽虛宮冷型月經(jīng)不調;癥見月經(jīng)提前或推遲7日以上,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無華,下腹或腰部冷痛,得溫痛減,大便溏瀉,小便清長。材料:牛腎1個,粳米100克,陽起石200克,鹽、蔥白、味精、胡椒各適量。做法:將牛腎洗凈,剖為2片,去掉腎中自膜筋,細切備用;蔥切細末。陽起石洗凈砸碎,用紗布包扎入鍋,加4碗水(約1600毫升)煮汁, 煮至2碗水時,去渣取汁,與淘洗凈的粳米、牛腎同煮,以文火煮至極爛時,放鹽、蔥花、味精,拌勻即成。每日空腹食用,連服2周——1個月。
3、陽起石羊腎粥有價值
功效:羊腎補氣,益腎;陽起石性溫,味成,入腎經(jīng),有溫補命門的功效。與粳米等合用,具有產(chǎn)益肝壯陽的功效。陰虛內熱者,不宜服用。材料:大米100克,羊腎1個,陽起石30克、調料蔥花,姜末,精鹽各適量。做法:將羊腎洗凈,剖開,去除筋膜及腰燥,切成小丁;陽起石放入鍋中,加入煎煮取汁;大米淘洗干凈備用。坐鍋點火,加入適量清水,先下入大米,藥汁,旺火燒沸后轉小火煮至粥將成,再加入精鹽,蔥花,姜末調好口味,即可出鍋食用。
陽起石的禁忌
1、陽起石陰虛火旺者忌用
陰虛火旺者忌陽起石,陽萎屬于失志,以致火氣閉密不得發(fā)越而然,及崩中帶下由于火盛而非虛寒者,并不得服陽起石。《本草經(jīng)疏》
2、陽起石營虛血熱者忌用
營虛血熱者不宜服陽起石?!侗静輩R言》。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陽起石畏菟絲《本草經(jīng)集注》。
3、陽起石忌羊血
陽起石惡石葵。陽起石忌羊血?!端幮哉摗?本品只宜暫服,不宜長用。陰虛火旺者勿服。
4.陽起石不宜多用
臨床觀察陽起石品種有陽起石和陽起石石棉兩種。短期使用沒有明顯副作用。石棉為致癌物質。中藥材在采購時并不嚴格,兩種品種?;煸谝黄稹R虼嗽谂R床使用時,不宜多用久用,更不宜研末制成丸、散吞服。
Ys630.com相關知識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著現(xiàn)在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陽起石圓這種方劑。
【處方】陽起石(酒浸半曰.細研)二兩,吳茱萸(湯洗七遍.焙.微炒)三分,熟地黃一兩,牛膝(去苗.酒浸.焙)、干姜(炮)、白術,各三分。
【炮制】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百杵,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婦人子臟虛泠,勞傷過度,風寒結搏,久不受胎,遂致絕子不產(chǎn)。此藥服之,大益子宮,消除積冷。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圓至三十圓,溫酒或溫米飲下,空心,食前,日二服,若覺有妊,即住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陽起石圓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陽起石圓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陽起石丸。
【處方】遠志(洗,取肉)15克 陽起石(煅)沉香(不見火)北五味 嫩鹿茸 酸棗仁(去皮)桑螵蛸(微炒)白龍骨 白茯苓 鐘乳粉各30克 天雄30克(姜汁制,去臍)菟絲子60克
【制法】上藥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男子陰陽衰微,陽痿早泄,遺精滑精,胸中短氣,盜汗自汗;及陰部冷痛瘙癢,或生瘡出黃膿水。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炒茴香、白茯苓煎湯吞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二四引《詵詵方》
【處方】陽起石(火煅紅,研極細)鹿茸(酒蒸,焙)韭子(炒)菟絲子(水淘凈,酒浸蒸焙,別研細末)天雄(炮,去皮)肉蓯蓉(酒浸)各30克 覆盆子(酒浸)石斛(去根)桑寄生 沉香(別研)原蠶蛾(酒炙)五味子各15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酒煮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男子不育,精清精冷。(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湯或鹽酒送下。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陽起石丸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據(jù)了解日常生活中陽起石不僅能當做玩石供人觀賞,而且還能研磨成粉當中藥藥材使用,其中陽起石具有壯陽養(yǎng)神的作用,是男性的良藥,對于治療男性陽痿是非常有效,另外陽起石對于女性寒宮的情況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陽起石的具體作用有哪些,下面為大家介紹具體的陽起石的功效與作用:
陽起石塊狀、致密的陽起石被中醫(yī)認為性溫咸,有溫腎壯陽的功效,用來治療陽痿,遺精,早泄等癥狀。
(一)陽起石的作用
治元氣虛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
陽起石(煅,研令極細)、鐘乳粉各等分。共為細末,酒煮附子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濟生方》白丸)
治陰痿、陰汗:
陽起石(煅,為末),每服二錢,鹽酒下。(《普濟方》)
治沖任不交;虛寒之極,崩中不止,變生他證:
陽起石(火煅紅,別研,令極細)二兩,鹿茸(去毛,醋炙)一兩。上為細末,醋煎艾汁,打糯米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空心米飲下。(《濟生方》陽起石丸)
治丹毒:
陽起石(燒,研末),新水調涂腫處。(《儒門事親》陽起石散)
治丹毒腫癢:
用陽起石煅后研細,清水調搽。
滑精(元氣虛寒,精滑不禁,手足常冷,大便溏泄):
用陽起石煅后研細,加鐘乳粉等分,再加酒煮過的附子末,調一點面粉把藥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直至病愈為止。
經(jīng)過上面對陽起石詳細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陽起石的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吧,總的來說陽起石不僅能供人欣賞還能當中藥使用,除此之外陽起石還是男性朋友治療陽痿疾病的良藥當然也對于女性朋友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與功效。
在平時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的人一定都有聽說過中藥,在中藥的類型中比較常見的就是陽起石,這是一種性味平和,有著滋補腎臟壯陽的食物,而且在平時的時候比較適合空腹食用或者是研磨成藥丸使用,對身體有著極高的功效。
塊狀、致密的陽起石被中醫(yī)認為性溫咸,有溫腎壯陽的功效,用來治療陽痿,遺精,早泄等癥狀。
(一)陽起石的作用
治元氣虛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
陽起石(煅,研令極細)、鐘乳粉各等分。
共為細末,酒煮附子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濟生方》白丸)
治陰痿、陰汗:
陽起石(煅,為末),每服二錢,鹽酒下。(《普濟方》)
治沖任不交;虛寒之極,崩中不止,變生他證:
陽起石(火煅紅,別研,令極細)二兩,鹿茸(去毛,醋炙)一兩。上為細末,醋煎艾汁,打糯米和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百丸,食前空心米飲下。(《濟生方》陽起石丸)
治丹毒:
陽起石(燒,研末),新水調涂腫處。(《儒門事親》陽起石散)
治丹毒腫癢:
用陽起石煅后研細,清水調搽。
滑精(元氣虛寒,精滑不禁,手足常冷,大便溏泄):
用陽起石煅后研細,加鐘乳粉等分,再加酒煮過的附子末,調一點面粉把藥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直至病愈為止。
陽萎陰汗:
用陽起石煅后研細,每服二錢,鹽酒送下。
本藥常用于以下傳統(tǒng)方劑:
(1)白丸(《濟生方》):陽起石、鐘乳石,研末,泛丸,治療元氣虛寒,精滑不禁。
(2)陽起石丸(《濟生方》):陽起石、鹿茸,研末,泛丸,治療虛寒之極,崩中不止。
陽起石是一種中藥,通過不同的配方,具有不同的治療功效和保健身體的作用,在治療丹毒,治療濕疹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另外對于男性來說,還有預防滑精和治療腎虛的作用,在預防男性性功能障礙方面的效果很好,有一定的補益和潤燥的功效。
1、治元氣虛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
陽起石(煅,研令極細)、鐘乳粉各等分。共為細末,酒煮附子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濟生方》白丸)
2、治陰痿、陰汗:
陽起石(煅,為末),每服二錢,鹽酒下。(《普濟方》)
治沖任不交;虛寒之極,崩中不止,變生他證:
陽起石(火煅紅,別研,令極細)二兩,鹿茸(去毛,醋炙)一兩。上為細末,醋煎艾汁,打糯米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空心米飲下。(《濟生方》陽起石丸)
3、治丹毒:
陽起石(燒,研末),新水調涂腫處。(《儒門事親》陽起石散)
治丹毒腫癢:
用陽起石煅后研細,清水調搽。
4、治滑精腎虛
用陽起石煅后研細,加鐘乳粉等分,再加酒煮過的附子末,調一點面粉把藥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直至病愈為止。
5、陽萎陰汗:
用陽起石煅后研細,每服二錢,鹽酒送下。
上文中對陽起石的功效有什么給出了明確的介紹,想必大家也都心中有數(shù)了。每個人都不能無視疾病的存在,也要找到一些正確的方法來醫(yī)治,中藥不僅副作用小,療效也是很不錯的,因此備受人們的信賴和認可,不過也要認真聽從醫(yī)生的叮囑。
疾病對于我們健康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疾病就應該及時的進行治療,藥物對于疾病的改善是具有很大的功效的,不同的藥物對于疾病的治療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尤其是對于疾病不了解的時候,那么陽起石功效是什么呢?
陽起石的功效與作用
對陽起石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而且在使用它的時候,也都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這也是需要進行咨詢,專家對此也是有著一些介紹,使得人們有一些了解。
陽起石的功效與作用:
溫補命門。治下焦虛寒,腰膝冷痹,男子陽痿,女子宮冷,癥瘕崩漏。
①《本經(jīng)》:"主崩中漏下,破子臟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陰痿不起,補不足。"
②《別錄》:"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
③《藥性論》:"補腎氣精乏,腰疼膝冷,濕痹,能暖女子子宮久冷,冷癥寒瘕,止月水不定。"
④《日華子本草》:"治帶下,溫疫,冷氣,補五勞七傷。"
⑤王好古:"補命門不足。"
⑥《醫(yī)學入門》:"能助人陽氣,主男子下虛陽衰乏。"
⑦《綱目》:"散諸熱腫。"
⑧《玉楸藥解》:"治寒疝。"
宜忌:陰虛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畏菟絲。"
②《藥性論》:"惡石葵。忌羊血。"
③《本草經(jīng)疏》:"陰虛火旺者忌之。陽萎屬于失志,以致火氣閉密不得發(fā)越而然,及崩中帶下由于火盛而非虛寒者,并不得服。"
④《本草匯言》:"營虛血熱者不宜服。"
以上就是關于陽起石功效是什么的一個介紹,我們在選擇這類藥物的時候是不能夠隨意的進行的,要根據(jù)自己的疾病情況來進行選擇,這樣才會達到改善疾病的功效,希望大家在遇到疾病的時候要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面對,配合治療。
陽起石的藥用價值
1、陽起石治丹毒:陽起石(燒,研末),新水調涂腫處。
2、陽起石補腎氣精乏,腰疼膝冷,濕痹,能暖女子子宮久冷,冷癥寒瘕,止月水不定。
3、陽起石治元氣虛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陽起石(煅,研令極細)、鐘乳粉各等分。共為細末,酒煮附子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4、陽起石能助人陽氣,主男子下虛陽衰乏。
5、陽起石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
6、陽起石治帶下,溫疫,冷氣,補五勞七傷。
陽起石的副作用
傳統(tǒng)文獻《本草綱目》:無毒。
臨床觀察陽起石品種有陽起石和陽起石石棉兩種。短期使用沒有明顯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忌服。
《本草經(jīng)集注》:“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畏菟絲?!?/p>
《藥性論》:“惡石葵。忌羊血?!?/p>
《本草經(jīng)疏》:“陰虛火旺者忌之。陽萎屬于失志,以致火氣閉密不得發(fā)越而然,及崩中帶下由于火盛而非虛寒者,并不得服?!?/p>
《本草匯言》:“陰虛血熱者不宜服?!?/p>
陽起石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本經(jīng)》:主崩中漏下,破子臟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陰痿不起,補不足。
《別錄》: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
《藥性論》:補腎氣精乏,腰疼膝冷,濕痹,能暖女子子宮久冷,冷癥寒瘕,止月水不定。
《日華子本草》:治帶下,溫疫,冷氣,補五勞七傷。
王好古:補命門不足。
《醫(yī)學入門》:能助人陽氣,主男子下虛陽衰乏。
《綱目》:散諸熱腫。
《玉楸藥解》:治寒疝。
《綱目》:陽起石,下焦虛寒者宜用之,然亦非久服之物。張子和《儒門事親》云:喉痹急速,相火之病也,相火龍火也,宜以火逐之。一男子病纏喉風腫,表里皆作,藥不能下,以涼藥灌入鼻中,下十余行,外以陽起石燒赤,伏龍肝等分,研極細末,日以新汲水調掃百遍,三日熱始退,腫始消。此亦從治之道也。
《本草經(jīng)疏》:陽起石,補助陽氣,并除積寒宿血留滯下焦之圣藥,故能主崩中漏下,及破子臟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及男子莖頭寒,陰痿不起,陰下濕癢。真陽足,則五臟之氣充溢,邪濕之氣外散,故并去臭汗也?!秳e錄》又主消水腫者,蓋指真火歸元,則能暖下焦熏蒸糟粕,化精微,助脾土以制水也。
《名醫(yī)別錄》:“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久服不饑,令人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