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黃的功效與作用_硫黃的藥用價值
夏季養(yǎng)生茶的功效與作用。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鄙钪?,人們越來越關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硫黃的功效與作用_硫黃的藥用價值”,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導讀:中藥硫黃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硫黃的功效與作用、硫黃圖片、硫黃的藥用價值、硫黃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硫黃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硫黃簡介硫黃圖片硫黃的功效與作用硫黃的藥用價值硫黃的用法與用量硫黃的副作用硫黃簡介
硫黃,中藥名。本品為自然元素類礦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熱熔化,除去雜質;或用含硫礦物經(jīng)加工制得。
本品呈不規(guī)則塊狀。黃色或略呈綠黃色。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澤,常有多數(shù)小孔。用手握緊置于耳旁,可聞輕微的爆裂聲。體輕,質松,易碎,斷面常呈針狀結晶形。有特異的臭氣,味淡。
硫黃圖片
硫黃的功效與作用
外用解毒殺蟲療瘡;內服補火助陽通便。外治用于疥癬,禿瘡,陰疽惡瘡;內服用于陽痿足冷,虛喘冷哮,虛寒便秘。
1、《本經(jīng)》: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
2、《別錄》: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癬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匿瘡,止血,殺疥蟲。
3、《藥性論》:除冷風,頑痹。生用治疥癬及療寒熱咳逆,煉服主虛損泄精。
4、《海藥本草》:主遺精痔漏,老人風秘等。
5、《日華子本草》:殺腹臟蟲。
6、《綱目》:主虛寒久痢滑泄,霍亂,補命門不足,陽氣暴絕,陰毒傷寒,小兒慢驚。
7、《綱目拾遺》:天生磺,治膈癥。舶上硫黃,滅斑,殺蟲,治瘡通血,止瀉痢。
硫黃的藥用價值
1、治脾虛下白,脾胃虛冷,停水滯氣,凝成白涕下出:舶上硫黃一兩(研末),炒面一分。同研,滴冷熱水丸梧子大。每米湯下五十丸。(《楊氏護命方》)
2、治水瀉不止,傷冷虛極:硫黃一兩。研細,先熔黃蠟,入硫黃末打勻,丸如梧桐子大,每履五丸,新汲水下,(《圣濟總錄》黃蠟丸)
3、治胃氣,冷痛尤效:元胡索、胡椒、五靈脂、白豆蔻各五錢,硫黃一兩,木香(切片、曬干)二錢五分。研細末,拌勻收貯,體壯者服一分,弱者八厘,老人幼童五厘,取溫燒酒半小盅調服,待次日,吃稀米湯,至五日后方可吃干飯。孕婦忌服。(《經(jīng)驗廣集》剪根丸)
4、治一切干濕癬:石硫黃半錢,風化石灰半兩,鉛丹二錢,膩粉一錢。同研如粉,用生油調,先以布揩破癬涂之。未涂藥間,煎蔥白、甘草湯淋洗,如換時亦依此。(《圣濟總錄》如圣散)
5、治癘風:硫黃末,酒調少許,飲汁,或加大楓子油更好。(《仁齋直指方》)
6、治疬瘍風病,白色成片:以布拭醋,磨硫黃、附子涂之,或硫黃、白礬擦之。(《姚僧坦集驗方》)
7、治陰生濕皰瘡:石硫黃,研如粉,敷瘡上,日三度。(《梅師集驗方》)
8、治咳逆打呃:硫黃,燒煙熏之。(《醫(yī)方摘要》)
9、治酒皶赤鼻:舶上硫黃、雞心檳榔等分,片腦少許。為末,絹包,日日擦之,加蓖麻油更妙。(《瑞竹堂經(jīng)驗方》)
10、治耳聾:硫黃、雄黃各等分。為末,綿裹納耳中。(《千金方》)
硫黃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入丸、散,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油調敷;或燒煙熏。
硫黃的副作用
1、本品有毒,內服宜用制品,不宜多服、久服。
2、陰虛火旺患者及孕婦禁用。
3、不宜與芒硝同用。
以上就是一些硫黃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ys630.coM延伸閱讀
生活當中我們有很多再熟悉不過的食材,這些食材雖然普通,但是如果可以做到健康合理搭配的話,對我們的身體會帶來更多營養(yǎng)保健價值的。那么你知道硫黃粥的制作方法嗎?下面就一起去了解一下。
硫黃粥
【來源】 《太平圣惠方》
【原料】 硫磺末1克,白米200克,黃酒適量。
【制作】 先用米煮成粥,后入硫磺末及酒,攪勻即可。
【用法】 空腹服食。
【療效】 補火助陽。用于命門火衰,腰膝酸冷,陽痿,腹冷久瀉以及腎氣不納所致的喘逆。
【宜忌】 硫磺性味酸熱有毒,非精制者不宜內服。即使內服,也應病愈即止,不宜久服。陰虛內熱病人及孕婦忌用。
以上就是關于硫黃粥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可以說利用這樣的方法來養(yǎng)生的話是最健康的,大家可以試一試。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硫黃菌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黃芝、金芝、硫黃多孔菌、鮭魚菌、硫色菌、樹雞
【來源】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硫色干酪菌的子實體。
【原形態(tài)】硫色干酪菌,子實體無柄或基部狹窄似菌柄。菌蓋半圓形,往往覆瓦狀,肉質,老后干酪質,(3-28)cm×(3-30)cm,厚0.5-2cm,有微細絨毛或光滑,有皺紋,無環(huán)帶,檸檬黃色或鮮橙色,后期褪色;邊緣薄,波浪狀至瓣狀裂。菌肉白色或淺黃色,厚0.4-1.8cm,菌管長1-4mm。管口硫黃色,后期褪色,多角形,平均每1mm間3-4個,孢子卵形至近球形,有小尖,無色,光滑,(5-7)μm×(4-5)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闊葉及針葉樹的樹干或木樁上。
【性狀】性狀鑒別,子實體無柄。菌蓋半圓形,長徑或色淡,有毛或無毛,有皺紋,邊緣波狀或瓣裂。管口兩面硫黃色,或色淡,管口有多角形,每1mm間3-4個。質硬而脆。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含3β-羥基-8,24-羊毛甾二烯-21-酸(3β-hydroxylanosta-8,24-dien-21-oic acid),胡蘆巴堿(trigonelline),龍是肌堿(homarine)等。
【性味】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益氣補血。主氣血不足;體虛;衰弱無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作食品。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硫黃菌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藥材,但它的藥性和作用還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與自身情況結合的基礎上再食用。
硫黃杯大家吃過嗎?硫黃杯其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應用也非常廣泛,那么硫黃杯的功效與作用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石硫黃(無砂)、明礬少許。
【制法】用瓷碗1只,以胡桃擦過,入石硫黃生溶成汁,加入明礬少許,以杖掠去綿,濾過,再入碗溶化,傾入杯內,蕩成杯,取出埋土中1夜,木賊打光用之,欲紅入朱砂;欲青則入葡萄,研勻同煮成。
【功能主治】清上實下,升降陰陽,通九竅,殺三蟲,除夢遺,悅容顏,解頭風,開胸膈,化痰涎,明耳目,潤肌膚,添精髓,蠲疝墜。主婦人血??莺喟讕?。
【用法用量】每用熱酒2杯,清早空心溫服。
【摘錄】《本草綱目》卷十一
上面是關于硫黃杯這種中藥方劑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硫黃杯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眾所周知硫黃膏是一種中藥方劑,可是大家對于硫黃膏的功效了解多少呢?硫黃膏到底應該怎么吃呢?想知道這些的話,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硫黃20克 豬脂(或凡土林)80克
【制法】將硫黃研為細末,用豬脂調成膏。
【功能主治】殺蟲止癢。治頭癬,肥瘡,疥瘡,玫瑰糠疹,手足癬。
【用法用量】涂擦患處。
【摘錄】《中醫(yī)皮膚病學簡編》
【處方】硫黃3錢,樟腦1錢,大楓子油1兩。
【制法】上研末,調和成膏。
【功能主治】風濕浸淫血脈,致生瘡疥,瘙癢不絕。
【用法用量】外涂之。
【摘錄】《家庭治病新書》
【別名】硫黃散
【處方】硫黃1分(細研),白礬灰1分(細研),朱砂1分(細研),水銀1分,麝香1分(細研),黃柏末1分。
【制法】上于瓷缽中研,用臘月豬脂和如泥。
【功能主治】緊唇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硫黃散(《普濟方》卷三○○)。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
【處方】硫黃不拘多少。
【制法】上研末,用生姜自然汁同煎成膏。
【功能主治】紫癜風。
【用法用量】每浴罷,以藥揩之令熱。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八
【處方】硫黃1兩(細研),雄黃3分(細研),白礬1兩(細研),硇砂半兩(細研),白附子半兩,附子3分(去皮臍),蛇蛻皮1條。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用油4兩,黃蠟2兩,先煎油3-5沸,下蠟,后入藥末,調煎成膏。
【功能主治】紫癜風。
【用法用量】每取涂摩患處,1日3次。
【摘錄】《圣惠》卷二十四
【處方】硫黃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末,以醬和作泥。
【功能主治】疬瘍風。
【用法用量】治紫白癜風,用生姜汁數(shù)點,調潤硫黃末,卻以生附子或生烏頭截作兩段,蘸藥搽患處;或用生姜同煎成膏,浴罷以藥搽之;或用白面脂調涂;或用米醋將硫黃化開,以蒂蘸磨患處。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引《肘后方》
【處方】硫黃1分,膩粉1分,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分,礬石(熬令汁枯)半兩,牡蠣(煅赤,研)半兩。
【制法】上細研,入小油半兩,黃蠟1兩,同熬成膏。
【功能主治】無名惡瘡。
【用法用量】依瘡大小,攤于紙上,以火炙熔貼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二
【處方】硫黃(研)1錢。
【制法】上為末,以蔥白3寸拍碎,童便2合,浸1宿研,絞取涎和成膏。
【功能主治】肺臟風毒,面部生瘡。
【用法用量】臨臥時漿水洗面拭干,涂后便臥,不得見風。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
【處方】生硫黃半錢,香白芷半錢,瓜蔞根半錢,膩粉半錢,芫青7個(去翅足),全蝎1個,蟬退5個(洗去泥)(一方加雄黃、蛇床子各少許)。
【制法】上為末,麻油、黃蠟約度如合面油多少,熬熔,取下離火,入諸藥在內。
【功能主治】面部生瘡,或鼻臉赤風刺、粉刺,百藥不效者。
【用法用量】本方改作散劑,名“硫黃散”(見《瘍科選粹》)。方中瓜蔞根,《瘍科選粹》作“瓜蔞仁”。
【摘錄】《得效》卷十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于硫黃膏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的醫(yī)學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硫黃煎。
【處方】硫黃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雄黃1分(細研),朱砂1分(細研),干姜1分(炮裂,研,羅末),蜜1兩。
【制法】上都研令勻,其蜜用水1大盞調,以絹濾過,于湯碗內與諸藥相合,入重湯內,慢火煎如稀餳,以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口瘡久不愈,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至臨臥時,以匙抄藥在口內,微微咽津。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
【處方】好硫黃3兩(末之),牛乳5升。
【制法】先煮乳水5升,納硫黃末,煮取3升。
【功能主治】風毒腳弱,痹滿上氣;腳氣。或覺疼痹,或兩脛小滿,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時冷時熱,腳弱連屈虛冷。
【用法用量】每服3合。亦可直以乳煎硫黃,不用水。如無牛乳,羊乳亦得。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千金翼》卷十七
以上就是關于硫黃煎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硫黃煎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硫黃丸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硫黃 礬石 干姜 茱萸 桂 烏頭 附子 椒 人參 細辛 皂莢 當歸各等分
【制法】上十二味,搗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中逐寒。治陽氣不足,夏月怕冷,喜溫飲食,不能解衣者。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日三服。
【摘錄】《肘后方》卷四
【處方】硫黃 礬石 干姜 附子 烏頭 桂心 細辛 白術 桔梗 茯苓各60克
【制法】上十味,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陽氣極虛,寒飲停積胸中,心腹?jié)M痛,氣急不下飲食者。
【用法用量】用酒送服10丸,每日三次。漸加之,以知為度。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處方】硫黃150克
【制法】上一味,研為細扮,用牛乳1.5升,煮令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
【功能主治】治腳氣,疥瘡。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用酒送服,一日三次。不知,漸加至100丸。
【摘錄】《千金翼方》卷十七
【別名】如神丸(《普濟方》卷四十四)。
【處方】硫黃30克 消石30克
【制法】上藥同研,人銚子內熔化,候冷取出,更入石膏末30克,又同研令細,用軟粳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偏頭痛,中暑。
【用法用量】每次用溫水送服5丸,頻服之。
【備注】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普濟方》卷四十四補。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
【處方】醋衣半兩(干者),陳丁香半兩,木香半兩,石菖蒲半兩,青皮半兩(去白),硫黃半兩(研)。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翻胃,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米飲送下。后用煨鯽魚米醋蘸食之,次以油餅壓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六引《衛(wèi)生家寶》
【處方】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木香半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檳榔半兩,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茴香子3分。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冷氣,攻臍腹疼痛,兩脅脹悶,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硫黃1兩(細研),硇砂1兩(細研),蓽澄茄1兩,茴香子1兩,補骨脂1兩,石斛1兩(去根),木香1兩,何首烏1兩半,丁香1兩,肉豆蔻1兩(去殼),桂心1兩,當歸1兩(銼,微炒),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檳榔1兩,麝香半兩(細研)。
【制法】上為細末,入研了藥令勻,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氣攻腹脅脹滿,發(fā)歇疼痛,足脛逆冷,骨節(jié)酸痛,食少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巴豆20枚(去殼,紙裹出盡油),硫黃(別研)、五靈脂1錢(炒),丁香半錢。
【制法】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瀉不止,色如米泔者。
【用法用量】每服7丸,乳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二
【處方】硫黃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雞子1枚(煮熟去白),皂莢仁1分(末),斑蝥27枚(糯米拌抄微黃,去頭翅足),牽牛子1分(微炒,末)。
【制法】上同研,以軟飯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氣毒結成瘰疬,腫硬如石,疼痛難當。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前人參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硫黃半兩(細研),朱砂半兩(細研),青礞石半兩(細研),芫花1分(醋拌炒令干,為末),麝香1錢(細研),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制法】上都研令勻,酒煮面糊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食癥,久不消者。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以生姜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一
【處方】硫黃(細研)1兩,白礬灰1兩,猬皮(炙令黃)1兩,榼藤子(去殼,微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歸(銼,微炒)1兩,木香1兩,豬牙皂莢半兩(炙焦),烏賊骨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痔疾久不愈,臟腑虛冷,面色萎黃,食少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別名】如神丸
【處方】硫黃1兩,消石1兩。
【制法】上藥同研,入銚子內,熔作汁,候冷取出,更入石膏末1兩,同研令細,用軟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偏頭痛、中暑。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溫水送下。頻服之愈。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見《普濟方》卷四十四
【處方】硫黃(研)、半夏(湯浸7次,為末)各等分。
【制法】上研令勻,以姜煮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內有寒邪,邪正相干,清濁不分,發(fā)為霍亂。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引《仁存方》
【處方】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朱砂3分(細研,水飛過),木香3分,硇砂半兩,茴香子3分。
【制法】上為末,都研令勻,用軟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氣攻心腹疼痛,狀如錐刀所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七,名見《普濟方》卷三十
【處方】消石1兩,硫黃2兩。
【制法】上為極細末,滴水為丸,如指頭大。
【功能主治】頭痛不可忍,或頭風年深,暴患。
【用法用量】空心臘茶清嚼下。
【摘錄】《婦人良方》卷四
【處方】硫黃1兩(細研),木香1兩,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姜汁炙香熟),陳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神曲1兩(炒微黃),檳榔1兩半,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癥瘕,腹脹,食飲不消,面無顏色,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桃仁湯或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硫黃5兩。
【制法】上為細粉,以牛乳3升,煮令可丸,如梧桐子大,曬令干。
【功能主治】膈痰滯癖,腳中風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酒送下,1日3次。不知,漸加至100丸。
【摘錄】《千金翼》卷十七
【處方】硫黃2兩,焰消2兩,滑石2兩,白礬2兩,半夏3兩,白面4兩(臨時和入)。
【制法】上為細末,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暑,吐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熟水送下,小兒3-5丸。
【摘錄】《雞峰》卷五
【處方】硫黃1兩,白礬2兩(燒令汁盡)。
【制法】上為細末,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水瀉不止,腹臟久冷,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硫黃2兩,水銀1兩。
【制法】上藥同研,入銚內,灑少許醋,慢火炒,欲似煙出,再出火灑醋,如此3-4遍,地上放冷研之,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陰毒。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前艾湯吞下,1日3次。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三
【處方】硫黃4兩(酒煮令黑色,細研),雄雀兒50只(取肉,研),天雄4兩(炮裂,去皮臍),阿魏2兩(面裹煨令面熟為度),硼砂2兩(細研),桂心2兩,遠志3兩(去心),菟絲子2分半(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晚蠶沙2合半(醋浸1日,曬干)。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下元,治風冷,益精髓,悅顏色,久服輕身倍力,耐寒暑,壯筋骨。主
【用法用量】《普濟方》有硇砂,無硼砂、天雄。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硫黃1兩(細研),豬牙皂莢半兩(炙令黑色),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木香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腸積冷,氣痔不愈,大腸結澀疼痛,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
【處方】硫黃1兩,砒黃1兩,何首烏1兩(末),白礬1兩。
【制法】上相合,研令勻,入瓷瓶中,5月5日,取不食井花,和六一泥固濟,封頭候干,安瓶子向火中,燒令通赤,候冷,取藥細研,以面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休息痢。發(fā)歇不定,經(jīng)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丸,近患者黃連湯送下;久患者橘皮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砒霜半兩,硫黃半兩,雄黃半兩,雌黃半兩。
【制法】上研細,于銚鍋內,先布鹽末于中,篩下諸藥于鹽上,以瓷碗蓋,六一泥封,勿泄氣,以灰火3升養(yǎng)半日,候冷,以甘草湯煮半日,出火細研,用飯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瘧疾。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丸,醋湯送下,青帶系3丸于臂上,男左女右;小兒每服1丸,系1丸。
【摘錄】《普濟方》卷一九七
【處方】硫黃半兩(細研),硼砂半兩(不夾石者,細研),木香半兩(為末),巴豆(去皮)49粒(取蘿卜2枚,四破開,鉆49竅,每竅納巴豆1枚,依舊合之,藏在1尺深土坑中,49日后取出巴豆細研如膏,紙裹壓去油后研入藥中)。
【制法】上取蘿卜1枚,剜作坑子,納入硫黃、硼砂,以蘿卜蓋頭,用紙一重裹,以好黃泥固濟,曬干,用大木火煅令通赤,候冷去泥取藥與蘿卜一同研細,入木香末及研了巴豆令勻,以醋煮面糊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積聚氣,多年不消,變成勞證,腹內結塊疼痛,兩脅脹滿,常吐清水,食飲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硫黃(研)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研)半兩,干姜(炮)半兩,蘭淀(研)1分。
【制法】上5味,搗2味為末,入別研3味和勻,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脾瘧。
【用法用量】每次1丸,于未發(fā)前綿裹塞耳中,男左女右。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六
【別名】硫荔丸
【處方】硫黃(熔化,投水中去毒,研為末)、陳皮、荔枝核(為粗末,炒焦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用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疝氣。上沖心腹,甚者手足厥冷,欲死者。
【用法用量】硫荔丸(《醫(yī)學入門》卷七)。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六十引《集成》
【處方】阿魏(研)3錢,安息香(入胡桃瓤研)3錢,萊菔子(炒)3錢,蕪荑仁(炒,研末)3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脾瘧,無問遠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未發(fā)前溫水送下,得吐為度。愈后少蒜齏下馎饦食之,仍以白芥子用紗囊盛,系于背上,男左女右。
【摘錄】《普濟方》卷一九八
【處方】硫黃7分,干姜7分,吳茱萸7分,人參7分,當歸7分,防風7分,礜石(泥裹,燒半日)8分,烏頭8分(炮),桂心6分,天雄(炮)6分,甘草(炙)6分,蜀椒(汗)5分,皂莢(炙,去皮子)5分,枳實(炙)5分,細辛4分,甘菊花4分。
【制法】上為末,白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勞虛寒,眩暈健忘,咳唾痰涎,憂恚內傷,面離色,目青盲。
【用法用量】初服20丸,加至30丸,溫清酒送服,1日2次。
【注意】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處方】巴豆肉20粒(去殼,出油盡),硫黃(別研)1錢,青黛1錢,白蕪荑仁1錢。
【制法】上為細末,蒸餅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瀉不止。色如米泔者。
【用法用量】每服7丸,乳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處方】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白礬1兩(燒灰),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皂莢針1兩(燒灰),麝香1分(細研),猬皮1兩(燒灰),皂莢2兩(去黑皮,涂酥炙黃焦,去子)。
【制法】上為末,入麝香研令勻,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瘺腫痛,膿水不絕。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以溫粥飲送服。
【摘錄】《圣惠》卷六十
【處方】硫黃1兩(研細,水飛過),檳榔1兩,木香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干姜半兩(炮裂,銼),桂心1兩,胡葫巴1兩,茴香子2兩,吳茱萸1兩(湯浸7遍,曬干,炒令熟)。
【制法】上為末,醋煮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黃,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
【別名】木香硫黃丸
【處方】硫黃1兩(細研),木香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1兩,肉豆蔻1兩,茴香子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干姜1兩(炮裂,銼),銅青1兩(細研),檳榔1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奔豚氣,攻筑心腹,膨脹疼痛,面色唇口青黑,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木香硫黃丸(《圣濟總錄》卷七十一)。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硫黃1分(細研),阿魏2分(面裹煨令面熟為度),密佗僧1分(細研),安息香1分,砒霜1錢(細研),朱砂1分(細研),乳香1分(別研入),麝香1錢(細研)。
【制法】上為細末,熔乳香、安息香及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五噎。心胸咽喉迫塞,痰毒壅滯,涕唾稠粘,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冷茶送下,不拘時候,服后當吐,如人行10里未吐,再服。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五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莨菪子1兩(以水淘去浮者,炒令黑),干姜半兩(炮裂,銼),硫黃1兩(細研)。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脾久虛冷,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粥飲送下。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九,名見《普濟方》卷二一一
【處方】硫黃2兩,蛤粉5兩。
【制法】上用瓶子1個,以泥固濟,先將蛤粉一半鋪底,當心作一坑子,后入硫黃末,以余蛤粉蓋頭,慢火煨燒,莫令焰起,直待硫黃溶后,取出,放凈地上出火毒1夜,一處研細,以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久積冷氣,大腸泄痢,嘔逆,面色萎黃。
【用法用量】每服7-1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木香(末)1兩,川大黃(末)1兩,桃仁49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
【制法】先將大黃未用酒濾濕,納新竹筒子內,閉口,入炊飯甑中,蒸令飯熟為度,取出與桃仁膏同研極爛,后入硫黃、木香末研勻,入少許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勞痃癖,氣結固不散,心腹冷疼,食少體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硫黃2兩,礜石2兩,干姜2兩,附子2兩,烏頭2兩,桂心2兩,細辛2兩,白術2兩,桔梗2兩,茯苓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極虛寒,癖飲氣急,胸中痰滿,心腹疼痛,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服,1日3次。漸加之,以知為度。
【摘錄】《千金》卷十七
關于硫黃丸的相關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說起硫黃散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硫黃散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處方】硫黃不以多少。
【制法】上用熨斗烊熔成汁,以荊芥穗手拈碎投之,候干冷,研為粉末。
【功能主治】疥。
【用法用量】用時以手抓破,擦藥在上。即愈。
【摘錄】《普濟方》卷二八○引《百一》
【處方】硫黃(研)半兩,馬齒礬(研)半兩,(艸閭)茹末半兩,丹砂(研)半兩,麝香(研)1錢,雄黃(研)半兩,雌黃(研)半兩,白礬(研)半兩。
【制法】上合研令勻。
【功能主治】蝕瘡惡肉。主癰疽瘡。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敷瘡上,1日2-3次。以惡肉盡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
【處方】硫黃1錢,水浮石1錢,槐白皮1錢,寒水石1錢,不灰木1錢,蝸牛子1錢,牡蠣1錢,金星礜石1錢,銀星礜石1錢,蟬殼1錢,握雪礜石1錢,蜜佗僧1錢,馬牙消1錢,麝香1錢,雄黃1錢,雌黃1錢,亂發(fā)灰1錢,蜂窩灰1錢,白礬5錢。
【制法】上為末,同水銀半兩,以津唾殺研如泥,別入膩粉1分,以生麻油4兩,都調令勻。
【功能主治】烏癩,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遍涂患處。
【摘錄】《圣惠》卷二十四
【處方】硫黃1分(細研),雄黃1分(細研),朱砂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巴豆1分(去皮心,研),川椒1分(去目),吳茱萸1分,附子1分(去皮臍,生用)。
【制法】上為細散,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風毒癬,遍身皆生,瘙癢。
【用法用量】先用新布揩癬令水出,便以醋調涂之。不過2-3上愈。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
【處方】硫黃(研)5兩,鐘乳(粉)5兩,防風5兩,干姜1兩,白術3分,人參3分,蜀椒(汗,去目及閉口者)3分,細辛3分,附子(炮,去皮)3分,天雄(炮,去皮)3分,茯苓3分,石斛3分,桂心3分,山茱萸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大補。主風虛腳弱面熱。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加至2方寸匕,旦以熱酒送服,1日3次。
【摘錄】《千金翼》卷十七
【處方】硫黃1兩,蛇黃1兩(金星者,火燒令赤,碎),白礬1兩(碎),鰻鱺魚頭1個,鯽魚(大者)1頭(開肚取卻腸,入4味藥安腹內,以散麻皮纏縛,泥裹之候干,入炭火上燒令煙盡,取出去泥)。
【制法】上研如粉。
【功能主治】五痔,出血疼痛,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服。
【摘錄】《圣惠》卷六十
【處方】硫黃1分,消石半兩,膩粉半兩,白礬半兩(燒灰)。
【制法】上細研如粉,以生麻油調膏。
【功能主治】風癬久不愈,皮膚癢痛。
【用法用量】涂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
【處方】石硫黃1分,雌黃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塞耳治聾。主勞聾經(jīng)久。
【用法用量】每次1錢匕,以綿裹塞耳中,數(shù)日即聞人語聲。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大附子1個(炮,去皮),全蝎7個(去毒),硫黃(棗子大)1塊。
【制法】上為細末,姜汁糊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慢驚。
【用法用量】1歲兒每服1丸,米飲湯送下。
【摘錄】《永樂大典》卷九八○引袁當時《大方》
【別名】龍腦膏
【處方】硫黃半兩,斑蝥半兩(去翅足),龍腦1兩,膩粉1分。
【制法】上藥細研如粉,以面脂調如泥。
【功能主治】濕癬,癢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龍腦膏(《圣濟總錄》卷一三七)。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
【處方】硫黃(研)半兩,干漆(炒煙盡)1兩,文蛤(燒灰)2兩。
【制法】上為細散,每用半錢匕,入麝香少許,研令細。
【功能主治】小兒急疳,蟲蝕唇鼻口齒。
【用法用量】用故綿拭去瘡上惡血,然后用藥敷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雄黃、硫黃、紫石。
【制法】上搗末,以絳囊盛之。
【功能主治】熊虎爪牙所傷,毒痛。
【用法用量】外敷傷處。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
【處方】生硫黃。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口瘡,不能吮乳。
【用法用量】用新汲水調貼手心腳心。效即洗去。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五
【處方】硫黃(研如粉)。
【功能主治】小兒聤耳。
【用法用量】上藥頻頻摻在耳中。
【摘錄】《雞峰》卷二十四
【處方】硫黃半兩,赤石脂半兩,麝香1錢,膩粉1錢。
【制法】上藥都和研如粉。
【功能主治】陰上生瘡。
【用法用量】先以甜淡漿水,溫洗令凈,挹干貼之。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三○一
【處方】硫黃、川椒、石膏、白礬各等分。
【功能主治】疥。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以生油調搽。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三
【別名】硫粉散、酒渣鼻擦劑
【處方】生硫黃1錢,輕粉1錢,杏仁2-7個(去皮)。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酒渣鼻及婦人鼻上生黑粉刺。
【用法用量】硫粉散(《醫(yī)學入門》卷七)、酒渣鼻擦劑(《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
【摘錄】《得效》卷十
【處方】焰消半兩,硫黃1兩。
【制法】上細研如粉,作3服。
【功能主治】尸厥,奄然死去,四肢逆冷,不省人事,腹中氣走如雷鳴。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硫黃丸,與劑型不符,據(jù)《世醫(yī)得效方》改。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八引《衛(wèi)生家寶》
【處方】硫黃半兩,水銀1分。
【制法】上同研無星黑色。
【功能主治】小兒驚吐,及大人反胃。
【用法用量】每用1字至1錢匕,水小點,以指緩緩磨濕,添湯調服。
【摘錄】《得效》卷十二
【處方】硫黃(細研,飛過)2兩,白石英(細研,飛過)2兩,白馬莖(涂酥炙)2兩,鹿茸(去毛,涂酥炙)2兩,遠志(去心)2兩,菟絲子(酒浸3宿,焙,為末)1兩,天雄(炮,去皮臍)1兩,雄蠶蛾(炒)1兩,女莓2兩,蛇床子1兩,五味子1兩半,石南1兩半。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益腎助陽。主腎臟虛乏,陽氣痿弱,腰腳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及晚食前用溫酒調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二引《千金》
【處方】硫黃、荊芥穗、黑狗脊、蛇床子。
【制法】上為末,油調成膏。
【功能主治】疥瘡。
【用法用量】先以火炙瘡令癢,抓破,用麻油涂敷于手心,擦熱嗅了,再搽瘡上。
【摘錄】《普濟方》卷二八○引《仁存方》
【處方】生硫黃、白滑石。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暴瀉,所下如破水。
【用法用量】《本草綱目》卷九將本方改作丸劑,名“白龍丸”。
【摘錄】《得效》卷五
【處方】硫黃(細研)1兩半,訶黎勒皮1兩半,肉豆蔻(去殼)1兩,干姜(炮)1兩,陳橘皮(去瓤)1兩,附子(炮)1兩,厚樸3兩(去皮,姜汁涂炙),甘草半兩(炙令赤)。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白痢。心腹脹滿,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三九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硫黃(研)1錢,蜜佗僧(別研)1錢,膩粉(研)1錢,訶黎勒皮(為末)1錢。
【制法】上相合令勻。
【功能主治】小兒乳癖。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奶汁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六
【處方】硫黃半兩,烏賊魚骨半兩,五味子3銖。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陰脫。產(chǎn)后陽氣虛寒,玉門不閉。
【用法用量】以粉其上,1日3次。
【摘錄】《千金》卷三
【處方】硫黃華(倍)、沙糖(半)。
【制法】研末和勻。
【功能主治】痔疾。
【用法用量】日服3錢。
【摘錄】《經(jīng)驗良方》
【處方】坯子半兩,硫黃半兩,白礬1兩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癬及紫白癜風。
【用法用量】先取羊蹄根自然汁擦動,然后敷之。
【摘錄】《普濟方》卷二八一
【處方】麻黃根末半兩,硫黃半兩(細研),米粉1分。
【制法】上研令勻。
【功能主治】虛勞,陰濕生瘡。
【用法用量】每用如粉涂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
【處方】硫黃半兩(細研),肉豆蔻1兩,棕櫚皮1兩(燒灰),阿魏1分(面裹煨面熟為度)。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休息痢不止,腹中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方中阿魏,《普濟方》作“阿膠”。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硫黃散的作用與功效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硫黃涂敷方的作用是比較強大的,它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比較廣泛,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治療效果,也要知道硫黃涂敷方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處方】硫黃(細研)1兩,(艸閭)茹(末)1兩,斑蝥(去翅足,細研)半兩。
【制法】上為末和勻。
【功能主治】月蝕瘡,息肉。
【用法用量】先用鹽湯洗瘡,后涂敷瘡上。如干者以豬脂調涂,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三
【處方】石硫黃1錢(研),蜀椒(去目及閉口者)1兩,吳茱萸1兩,黃柏1兩。
【制法】上為散,用生油調如糊。
【功能主治】諸疥。
【用法用量】涂敷疥上,1日2-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六
上面已經(jīng)詳細為大家推薦了硫黃涂敷方,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應該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身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