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的功效與作用_百部的藥用價值
夏季養(yǎng)生茶的功效與作用。
終生保健,終生康?。唤K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百部的功效與作用_百部的藥用價值,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導讀:中藥百部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百部的功效與作用、百部圖片、百部的藥用價值、百部的臨床應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百部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百部簡介百部圖片百部的功效與作用百部的藥用價值百部的臨床應用百部的配伍應用百部的副作用百部醫(yī)書記載百部簡介
百部,中藥名。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對葉百部的干燥塊根。
直立百部,呈紡錘形,上端較細長,皺縮彎曲,長5~12cm,直徑0.5~l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有不規(guī)則深縱溝,間或有橫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角質樣,淡黃棕色或黃白色,皮部較寬,中柱扁縮。氣微,味甘、苦。
蔓生百部,兩端稍狹細,表面多不規(guī)則皺褶和橫皺紋。
對葉百部,呈長紡錘形或長條形,長8~24cm,直徑0.8~2cm。表面淺黃棕色至灰棕色,具淺縱皺紋或不規(guī)則縱槽。質堅實,斷面黃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較大,髓部類白色。
百部圖片
百部的功效與作用
1、止咳化痰
古人多用百部治療久咳,痰多,因久咳者肺氣素虛,百步可根據寒熱分別調理止咳化痰。風寒咳嗽則佐以生姜;肺熱咳嗽則和蜜。用于肺結核、長期咳嗽、肺癆咳嗽、百日咳、哮喘等癥。
2、溫潤肺氣
肺氣上逆則氣喘咳嗽,百部苦而下泄,善降氣,所以能夠下氣散肺熱,主溫肺。用于肺寒咳嗽、肺結核等癥。
3、散熱解表
百部潤而不燥,能開泄降氣,清肺熱而解表,用于皮膚疥癬、濕疹、牛皮癬、遍身黃腫、皮炎、濕疹等癥。
4、殺蟲滅虱
據清代醫(yī)學典籍《本草新編》記載,百部殺蟲而不損耗氣血,最有益于人,但是殺蟲時需要量大一點,才能有效果。同時與人參、茯苓、白術等配伍可以降低百部味苦對腸胃的損傷。外用于頭虱、體虱、蟯蟲、陰部瘙癢、蛔蟲病等病。
百部的藥用價值
1、治肺寒壅嗽,微有痰:百部三兩(炒),麻黃,杏仁四十個。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熱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大妙。(《小兒藥證直訣》百部丸)
2、治寒邪侵于皮毛,連及于肺,令人咳:桔梗-錢五分,甘草(炙)五分,白前一錢五分,橘紅一錢;百部一錢五分,紫菀一錢五分。水煎服。(《醫(yī)學心悟》止嗽散)
3、治暴嗽:百部藤根搗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湯煎成膏咽之。(《續(xù)十全方》)
4、治三十年嗽:百部根二十斤,搗取汁,煎如飴,服一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5、治遍身黃腫:掘新鮮百部根,洗搗,罨臍上,以糯米飯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軟蓋在藥上,以帛包住,待一、二日后,口內作酒氣,則水從小便中出,腫自消也。(《楊氏經驗方》)
6、治牛皮癬:百部、白鮮皮、萆蔴子(去殼)、鶴虱。黃柏、當歸、生地各一兩,黃蠟二兩,明雄黃末五錢,麻油八兩。先將百部等七味入袖熬枯,濾去渣,復將油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黃蠟,試水中不散為度,端起鍋來將雄黃末和入,侯稍冷,傾入磁盆中收貯,退火聽用。(《外科十法》百部膏)
7、遍身黃腫。用新鮮百部根,洗凈,搗爛,敷臍上,以糯米飯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軟,蓋在藥上,外用布包好。一、二天之后,口內有酒氣,水從小便出,腫亦漸消。
8、熏衣虱。和百部、秦艽,共研為末,燒煙熏衣,虱自落。用上兩藥煮湯洗亦可。
百部的臨床應用
前人認為本品能治新久各種咳嗽,久咳(慢性咳嗽)者尤其適用,由肺熱引起的新咳、痰喘也可用?,F代多用于:
1、治肺結核。輔助其他抗結核藥,可配白芨、沙參、黨參、川貝、栝萎、麥冬、杏仁等為丸,長期服食,對改善癥狀有一定幫助。
2、治百日咳。常配白前、川貝、沙參、紫菀等,水煎服,方如百部煎,又可用百日咳飲(此方在痙咳期療效較顯著)。以上兩方可治小兒急性氣管炎。
3、治蟯蟲病。用灌腸法給藥,單用百部煎液,或配苦楝子根皮、烏梅等煎水(用50%煎液),每次約56湯匙作保留灌腸(晚上進行)連用24天,能加強內服藥的驅蟲效果。
4、外用滅虱和止癢。用百部粉(酒炒)或其煎液局部外敷。
百部的配伍應用
1、配白前,一降一潤,相須相輔,寒溫相宜,化痰中有潤肺之力,潤肺又不礙祛痰,具有較強的化痰止咳作用,故無論新久,虛實之咳嗽均可選用。
2、配車前子(草),一潤一利,化痰止咳,對濕熱痰嗽為宜。
3、配沙參,潤肺氣,養(yǎng)肺陰,止咳祛痰功效較好,可用于肺熱氣津兩傷的咳嗽,肺癆久嗽。
4、配貝母,一溫一散,能潤肺化痰,散結止咳。
5、配苦參,殺蟲之力增強。
百部的副作用
脾胃有熱者慎用?!兜门浔静荨罚簾崴裕澔鹧渍呓?。
無毒。生百部在常規(guī)劑量內水煎服即有惡心、頭暈、胸悶等不良反應。
蒸百部和蜜炙百部可減輕不良反應,在常規(guī)劑量內水煎服或長期服用一般沒有不良反應,但大劑量使用仍可能有惡心、頭暈等反應。
百部醫(yī)書記載
1、《抱樸子》:治咳及殺蟲。
2、《別錄》:主咳嗽上氣。
3、陶弘景:百部火炙酒漬,飲之療咳嗽,亦主去虱。又主暴嗽。
4、《藥性論》:治肺家熱,上氣,咳嗽,主潤益肺。
5、《本草拾遺》:火炙浸酒空腹飲,去蟲蠶咬,兼疥癬瘡。
6、《日華子本草》:治疳蛔及傳尸骨蒸勞,殺蛔蟲,寸白、蟯蟲。
7、《滇南本草》:潤肺,治肺熱咳嗽:消痰定喘,止虛癆咳嗽,殺蟲。
8、《中國藥植志》:與豬蹄煮服,可以治風濕癥。
9、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百日咳,肺結核,支氣管炎,皮炎,濕疹,蕁麻疹,腳癬,阿米巴痢疾。
以上就是一些百部的相關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百部的內容,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相關閱讀
疾病在治療上,也是需要很好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對咳嗽、感冒這樣疾病,都是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否則對患者身體各方面有著很大影響,那治療疾病藥物是最佳之選,使得疾病能夠得到改善,而且藥物治療方法,直接有效,同時對人體損害也不是和很大,那百部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
對百部的功效與作用也是很多人不了解的,而且對這樣藥物選擇,也都不知道能夠治療什么疾病,因此對選擇它之前,也是要對它進行全面了解,這樣在疾病治療上,也是有著很好幫助。
百部的功效與作用:
鎮(zhèn)咳、祛痰作用:百部生物堿能降低動物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具鎮(zhèn)咳之效.亦有報告指出,百部煎劑 0.6~0.9g/kg 灌服,對用1%碘液注入貓的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百部生物堿提取液10ml/kg 腹腔注射,對用二氧化硫引咳法引起的小鼠咳嗽,均無鎮(zhèn)咳作用.100%百部生物堿提取液2ml/kg 給兔灌服,無祛痰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體外試驗表明:百部煎劑及醇浸劑對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肺炎桿菌、鼠疫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以及霍亂弧菌、人型結核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蔓生百部水浸液在體外對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百部煎劑能降低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對小鼠的致病力,對已感染的小鼠亦有治療作用.用雞胚培養(yǎng)的新城病毒試驗表明:百部能延長雞胚壽命36小時.
殺蟲作用,蔓生百部與其他品種百部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對蚊蠅幼蟲、頭虱、衣虱及臭蟲等均有殺滅作用,醇浸劑較水浸劑的效力為大.百部乙醇浸出物的50%蒸餾水混懸液接觸陰虱數分鐘即可將其殺死,水浸液則無效.用70%的乙醇浸出液殺頭虱和陰虱的效力比DDT和除蟲菊強.高濃度百部在體外有殺死鼠蟯蟲的作用.
通過以上介紹,對百部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一些了解,那對治療咳嗽,也是可以選擇這樣的藥物,但是對這樣藥物選擇上,也是要注意,要正確的進行使用,尤其是對購買的時候,也是要按照醫(yī)生建議進行,這樣利于疾病治療。
百部飲由于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混合而成,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備受人們關注。那么到底百部飲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為了讓您更加詳細的了解百部飲,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就為您詳細的介紹一下。
【處方】桔梗8分,甘草3分,茯苓7分,大貝母1錢,百部1錢,玉竹3錢,沙參1錢,麥冬1錢,蘇梗3分。
【功能主治】久嗽。
【摘錄】《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處方】百部根1兩半,百合1兩半,木通(銼)1兩半,赤芍藥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2片,白茯苓(去黑皮)2兩,柴胡(去苗)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肺壅。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加郁李仁7粒(去皮打碎),入藥再煎至7分,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九
百部飲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入人體內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說到百部散,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百部 貝母(煨微黃)紫菀(洗,去苗、土)葛根(銼)各30克 石膏60克
【制法】上藥為散。
【功能主治】治小兒咳嗽發(fā)熱。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竹葉2~7片,煎至90毫升,去滓。乳母食后溫服,小兒飲其乳汁。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處方】百部1兩,貝母(煨微黃)1兩,紫菀(洗去苗土)1兩,葛根(銼)1兩,石膏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咳嗽頭熱。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小盞,加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每令乳母子食后溫服,令兒飲乳甚佳。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百部1兩,細辛1兩,貝母1兩(煨微黃),甘草1兩(炙微赤,銼),紫菀1兩半(去苗土),桂心1兩,白術1兩,麻黃3兩(去根節(ji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五味子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咳嗽,晝夜不得睡臥,胸中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處方】百部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麥門冬1兩(去心),木通1兩(銼),天門冬1兩(去心),紫菀1兩(去苗土),貝母1兩(煨微黃),赤茯苓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肩胛漸高,唾出膿血,其味腥咸。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別名】百部湯
【處方】百部1兩(炮干),款冬花1兩,杏仁1兩(去皮尖,麩炒黃,另研入),甘草1兩(涂酥,炙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風熱,上喘咳嗽,鼻塞生瘡,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百部湯(《圣濟總錄》卷四十八)。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處方】百部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分,牛膝(去苗,切,酒灑,焙)半兩,白術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中風亸曳,攣躄不能起。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溫酒調下,漸加至2錢匕,日3次,夜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
【處方】百部1兩,桔梗1兩(去蘆頭),射干1兩,川升麻1兩,天門冬1兩(去心),木通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沙參半兩(去蘆頭),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痿咳嗽,涕唾稠粘,咽喉不利,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百部2兩,款冬花1兩,貝母(去心)1兩,白薇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實,鼻塞不聞香臭。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米飲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六
【處方】金毛狗脊(去毛)1兩,黑狗脊1兩,蛇床子(炒)1兩,馬兜鈴根1兩,硫黃(研)半兩,秦艽半兩,百部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禿瘡
【用法用量】生麻油調涂瘡上。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處方】百部3兩,桑皮1兩半,百合3合,茯苓1兩半,桔梗3錢。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喘咳,脈虛浮數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煎,去滓溫服。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別名】百部湯
【處方】百部1兩,赤茯苓2兩,百合1兩,桑根白皮1兩(銼),木通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柴胡1兩(去苗),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3分,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氣暴熱咳嗽,氣滿喘急;又治骨蒸勞,煩熱,肩背疼痛,四肢乏力,咳嗽。
【用法用量】百部湯(《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處方】款冬花1兩,百部1兩,知母半兩,貝母(去心,炒)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咳嗽無問新久,冷熱并宜。
【用法用量】每服3-4錢,食后用暖齏汁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五
【處方】百部1兩,款冬花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杏仁(去皮尖,炒)1兩。
【制法】上為末,入杏仁拌勻。
【功能主治】新久喘嗽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糯米20粒,同煎米飲,食后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三
怎么樣?看完了上文對于百部散的簡單介紹后是不是感嘆中醫(yī)的神奇?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所以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
百部湯的做法你知道了嗎?積累點點滴滴健康知識會給您的身體帶來意想不到收獲哦。
【處方】百部1兩,款冬花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五味子半兩,人參半兩,半夏(湯洗7遍,炒)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咳嗽痰涕多,不思食味。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大棗3個(掰破),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四
【處方】百部半兩,生姜半斤,細辛3兩,貝母3兩,甘草2兩(炙),杏仁4兩(去皮尖雙仁者),紫菀3兩,桂心2兩,白術2兩,麻黃6兩(去節(jié)),五倍子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咳,晝夜不得眠,兩眼突出。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菜。
【摘錄】《外臺》卷九引《古今錄驗》
【處方】百部、款冬花、紫菀(去苗土)、貝母(去心)、知母(焙)、白薇、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后咳嗽,痰壅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四
【處方】白薇、紫菀、百部、玄參、麥冬、甘草、五味子、大力子、白芥子。
【功能主治】喉癬。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慈幼新書》卷二
【處方】地骨皮、麥冬、天冬、知母、玄參、瓜萎仁、百部根、百合、地茄根。
【功能主治】肺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麻科活人》卷四
【處方】百部3錢,薏苡仁3錢,百合3錢,麥門冬3錢,桑白皮1錢5分,白茯苓1錢5分,沙參1錢5分,黃耆1錢5分,地骨皮1錢5分。
【功能主治】久嗽不已,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漸成肺痿,下午發(fā)熱,鼻塞項強,胸脅脹滿,臥則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連發(fā),甚則喘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本草匯言》卷六
【處方】百部、桔梗、茯苓、百合、桑白皮、甘草。
【功能主治】產后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女科指掌》卷五
上文主要介紹了百部湯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對于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以免出現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百部圓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天門冬(去心)一斤,杏仁(去皮.尖.炒)、黃芪、百部根,各六兩;瓜蔞根十六兩,紫蘇、紫菀(去苗.洗)、馬兜鈴,各二十二兩;黑參八兩,肉桂(去粗皮)四兩。
【炮制】上同為細末,煉蜜和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氣不調,咳嗽喘急,胸膈煩悶,唇干口燥,面目浮腫,咽嗌不利,積久不差。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圓,煎烏梅甘草湯溫下,食后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如果大家之前對百部圓不是很了解的話,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一定都對百部圓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歡百部圓,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
土百部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別名】千錘打(《四川中藥志》),滇百部、小百部(云南)。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 羊齒天門冬 的 塊根 。春、秋兩季挖取,除去苗莖,洗凈泥沙,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莖短.根簇生,粗壯,肉質,先端膨大,呈紡錘形。莖直立,高30~60厘米,綠色,圓柱形,中空,下部分枝多,上部節(jié)間較短;葉狀枝2~6枚簇生,扁平,鐮刀狀,先端漸尖.中脈明顯,綠色有光澤,長6~8毫米,寬約1毫米。葉退化為鱗葉狀,極小,膜質?;s性,單生或成對生于葉腋;花梗細弱,長10~15毫米,中部有一關節(jié);花小,鐘狀,花被裂片6;雄蕊6,著生于花被基部;雌蕊1,子房3室。漿果,圓球形,直徑5~7毫米,熟時黑色。
【生境分布】生長于陰濕和土壤肥厚的地方,常見于山麓林下草叢中。分布云南、四川、西藏、陜西、甘肅、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產四川、云南。
【性狀】多為叢生的根條,頭部有蘆稈及較短的干枯殘莖。每條塊根呈紡錘形,兩端尖,長約3~7厘米,粗約0.7~1.2厘米。外表皺縮,呈灰棕色或棕褐色;干燥后多呈空殼狀。堅脆,易折斷,內心空虛少肉質,未充分干燥者,內心有粘性白色的肉質。氣微酸,味帶麻。以根條均勻,內心較飽滿者為佳.
【化學成份】羊齒天門冬根含粘液質達60%。粘液質經緩和水解可分成粘多糖和多糖兩部分,前者由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1:1)組成,后者由果糖、葡萄糖、甘露糖(2:8:9)組成。
【炮制】以水潤軟,切片,曬干。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甘苦,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肺經。"
【功能主治】①《峨帽藥植》:"治虛弱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劑。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
【備注】同屬植物 小莖葉天門冬 的塊根亦供藥用。
【摘錄】《*辭典》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土百部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