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貝母與川貝母的區(qū)別
養(yǎng)生與運動的區(qū)別。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毕嘈抨P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平貝母與川貝母的區(qū)別”,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導讀:平貝母與川貝母的區(qū)別。平貝母和川貝母都屬于貝母,那么平貝母與川貝母的區(qū)別是什么?平貝母與川貝母的區(qū)別,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平貝母與川貝母的區(qū)別
平貝,是百合科植物平貝母的干燥鱗莖,主要分布于東北地區(qū)的長白山脈和小興安嶺南部山區(qū),主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及山西、陜西、河北等省。本藥最初用于關外,為地方用藥,19世紀中期咸豐年間東北的漢、朝、滿、回等民族即有貝母梨治療肺熱咳喘等民間驗方流傳。20世紀初吉林市已有平貝母等藥材經營,并轉銷關內,于是平貝母開始進入關內藥材市場,供應各地藥用。其性味苦、辛;性微寒,歸肺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瘰疬、乳癰等癥。
川貝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為松貝和青貝,后者習稱爐貝。因主產于四川,故一般稱為川貝母,簡稱川貝,品質較優(yōu),奉為地道藥材。古時有人認為川貝以底平、頭尖者最良,故有尖貝母一說。其性涼,甘平,入肺經、胃經,功效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熱化痰。
平貝廣泛應用的時間較短,以其辛能發(fā)散,辛入肺,故在中醫(yī)臨床中多用于治肺病、癰瘡等,可用于配制復方貝母片、小兒牛黃清肺散等多種中成藥,用量較大。川貝應用時間較長,性涼而甘,較浙貝潤,故多用于肺虛久咳,痰少咽燥之癥。近年來還從平貝母的莖、葉、花、果中提取出具有鎮(zhèn)咳、化痰作用的生物堿,用以制成治療氣管炎的新藥,效果良好,展示了綜合利用的新途徑。
由此可以看出,兩者無論是從原料、產地還是功效、主治上都有區(qū)別,由于個人體質和疾病性質的不同用的藥物也不一樣。所以,大家在購買時,一定要學會區(qū)分平貝母與川貝母。
如何正確選購平貝母與川貝母呢?平貝母與川貝母的鑒別方法,一起來看看。
平貝母與川貝母的鑒別方法
平貝母
本品外形扁球狀,形如算盤珠,高0.5~1cm,直徑0.6~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黃白色,外層有鱗葉兩瓣,肥厚飽滿,大小相近或一片較大,互相抱合,頂端微平或微凹入,稍開裂。中央鱗片小,質堅實而脆,富粉性。平貝與川貝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平貝較川貝大,扁平不圓,色常不白,味苦。
川貝母
川貝母,品種較多,可分為松貝、青貝、爐貝三種規(guī)格,其藥材性狀各有所區(qū)別。
(1)松貝:呈卵圓形,顆粒大小均勻,直徑一般不超過1厘米。頂端稍尖、閉口。底部平,能直立放穩(wěn)。外層兩鱗片大小懸殊,小鱗片被包在心臟形的大鱗片內,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稱懷中抱月。外表純白色,有光澤。質地硬脆,粉性足。
(2)青貝:呈扁球形,外層兩鱗片大小相近。頂端開口,內有小鱗片數枚,顆粒多歪斜,不能直立放穩(wěn)。外表呈淺黃白色,質地較松貝疏松,粉性。
(3)爐貝:多呈棱形或圓錐形,顆粒大,形似馬牙狀,故俗稱馬牙嘴。質脆、粉性。這三種貝母均氣微、味微苦。
以上就是平貝母與川貝母的區(qū)別,你清楚了嗎?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貝母的內容,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yS630.Com相關推薦
浙貝母與川貝母的區(qū)別是非常大的,我們一般都是在醫(yī)學上見到的最多,也有一些細心的家庭往往也會在家里準備一些,其實這兩者之間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都是可以幫助治療化痰止咳的,而且還具有清熱散結的效果,如果不了解的話,是很容易把它們給混淆的,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浙貝母與川貝母的區(qū)別有哪些吧。
第一,浙貝母和川貝母的科目不同
浙貝母是屬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貝母的干燥鱗莖的一種,味微苦,分為了元寶貝和珠貝兩種類型。其中元寶貝是一種鱗莖外層單瓣鱗片,形狀像是元寶的植物,而名字也是由此得來,直徑大小是在3厘米左右,外表的顏色偏向白色或者是淡黃色,里面的顏色是白色的,如果將元寶貝折斷,你會發(fā)現這個斷面與外表一樣也是呈現白色或者是淡黃色的,具有一定的粉性。而珠貝是一種未挖去心芽的小形整鱗莖,全體呈扁珠形。川貝母屬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貝母、暗自貝母、甘肅貝母或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一種。川貝母有松貝、青貝、爐貝三種類型,松貝呈圓錐形食物形狀,后兩種川貝外層鱗葉大小相近。
第二,浙貝母和川貝母的形狀不同
浙貝母的外形是扁球形,直徑大約是在1~2.5cm之間,高度為1~1.5cm,浙貝母的外層有兩枚鱗片,這兩著是折疊在一起的,像是一對關系和睦的夫妻,里面有內有小鱗葉2~3枚,整體的外觀顏色偏類白色至淡黃白色。川貝母的外觀是圓錐形,直徑大約是在0.5~1.0cm,高差不多是在0.4~1.0cm左右,川貝母的外層也有兩枚鱗片,但是它們的大小懸殊,是大片的鱗片緊緊環(huán)抱著小片,像是一對甜蜜的情侶,頂尖比較尖,但是也有的,顏色是類白色。
以上就是浙貝母與川貝母的區(qū)別,大家在了解后,可以準確的對兩者進行區(qū)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貝母屬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屬于常見的一種藥物,它的分類也是比較多的,比如說有平貝母,也有川貝母,它的主要產地是在我國的青海四川等地,至于說平貝母和川貝母哪個好,應該說他們是各有特色,比如說川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等功效,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平貝母與川貝母哪個好?
平貝母與川貝母哪個好
1、川貝母,又叫川貝
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為“松貝”和“青貝”,后者習稱“爐貝”。因主產于四川,故一般稱為川貝母,簡稱川貝,品質較優(yōu),奉為地道藥材。古時有人認為川貝以底平、頭尖者最良,故有尖貝母一說。其性涼,甘平,入肺經、胃經,功效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熱化痰。
2、平貝母,又叫平貝
是百合科植物平貝母的干燥鱗莖,主要分布于東北地區(qū)的長白山脈和小興安嶺南部山區(qū),主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及山西、陜西、河北等省。本藥最初用于關外,為地方用藥,19世紀中期咸豐年間東北的漢、朝、滿、回等民族即有“貝母梨”治療肺熱咳喘等民間驗方流傳。20世紀初吉林市已有平貝母等藥材經營,并轉銷關內,于是平貝母開始進入關內藥材市場,供應各地藥用。其性味苦、辛;性微寒,歸肺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瘰疬、乳癰等癥。
平貝廣泛應用的時間較短,以其“辛能發(fā)散”,“辛入肺”,故在中醫(yī)臨床中多用于治肺病、癰瘡等,可用于配制復方貝母片、小兒牛黃清肺散等多種中成藥,用量較大。川貝應用時間較長,性涼而甘,較浙貝潤,故多用于肺虛久咳,痰少咽燥之癥。近年來還從平貝母的莖、葉、花、果中提取出具有鎮(zhèn)咳、化痰作用的生物堿,用以制成治療氣管炎的新藥,效果良好,展示了綜合利用的新途徑。
由此可以看出,兩者無論是從原料、產地還是功效、主治上都有區(qū)別,由于個人體質和疾病性質的不同用的藥物也不一樣。所以,大家在購買時,一定要學會區(qū)分平貝母與川貝母。
貝母在我國不同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品種,其中以浙貝母與川貝母比較常見,但很多人對浙貝母和川貝母的區(qū)別并不是很了解,也分辨不出到底哪里不同。其實,兩種貝母不論是在形狀上還是氣味上都有一定的區(qū)別;另外,在功能上兩者也各有不同,具體有哪些區(qū)別大家可通過詳細內容來了解。
形狀不同
實際上我們要分清楚浙貝母和川貝母的區(qū)別,那么首先就要對它們的外形有細致的了解才行,首先就是浙貝母的外形,浙貝母屬于扁球形,浙貝母的外層有兩枚鱗片,這兩著是折疊在一起的,像是一對關系和睦的夫妻,里面有內有小鱗葉2~3枚,整體的外觀顏色偏類白色至淡黃白色。而對川貝母來說,它的外觀是圓錐形,川貝母的外層也有兩枚鱗片,但是它們的大小懸殊,是大片的鱗片緊緊環(huán)抱著小片,同時我們還會發(fā)現,由于浙貝母頂尖比較尖,但是也有的,顏色是類白色。
功效不同
而且對浙貝母和川貝母來說,實際上最大的差別還是功效,首先由于浙貝母吃起來回比較苦,具有清熱消毒,止咳化痰,消腫散結的功效,而且浙貝母主要用于痰熱咳嗽、感冒咳嗽等疾病的治療,另外,浙貝母還可用于瘰疬瘡癰腫毒及乳癰、肺癰等病癥,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清熱解毒。而對川貝母來說,這樣的中藥材味甘、苦,微寒,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雖然看起來與浙貝母的功效差不多,但是川貝母主要用于肺虛久咳、虛勞咳嗽、燥熱咳嗽等病癥,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改善不適,對我們的幫助也有幫助,大家不妨試試。
總的來說服用浙貝母和川貝母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這兩種是中藥材的區(qū)別也比較大,我們需要從多種方法來區(qū)分才行,我們首先要在外形上分清楚區(qū)別,而且我們還要對功效的區(qū)別有了解,上面推薦的方法都不錯,大家不妨試試。
在中國的歷史上,中醫(yī)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沒有西醫(yī)進入中國的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中醫(yī)承擔著治病救人的重擔,而且也不負眾望做的非常好.而草藥是中醫(yī)中非常重要的東西.對于中國人來說,都多多少少會認識一些藥材.這是人們?yōu)榱俗陨砘蛘呒胰说慕】抵鲃尤チ私膺@些藥材的結果.
雖說人們自己認為自己對中醫(yī)藥材有這不錯的了解,但是有時候,但有些非常相似的名稱相似的長相的藥材出現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很難區(qū)分開他們來,甚至會直接將它們搞混.就像川貝和川貝母一樣,有誰知道它們的區(qū)別呢?
首先,川貝全稱川貝母,因為主產于四川而得名.所以川貝就是川貝母.這是一樣的.商品川貝又分為松貝、青貝和爐貝.松貝分兩等,青貝分四等,爐貝分兩等.
川貝母是多來源藥材,來源于百合科植物川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和暗紫貝母.貝母總生物堿及非生物堿部分均有鎮(zhèn)咳作用,桔梗皂甙小劑量時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輕度惡心嘔吐,因而反射性地增加支氣管的分泌,而達到祛痰目的.川貝母具有鎮(zhèn)咳作用.止咳效果隨劑量加大而增強.
但是,川貝和貝母雖然看起來差不多,其實兩者還是有區(qū)別的.川貝母是道地藥材,主產于四川,功效果顯著,而貝母則包括川貝母和浙貝母兩種貝母.浙貝母產于浙江省象山,又叫象貝母,效果卻比川貝母差很多,目前藥店的貝母大多是浙貝母.所以,貝母和川貝并不一樣,貝母是包含著川貝的.
通過以上的了解,想必人們對川貝和川貝母之間的關系會更加的了解了.其實在生活中,人們還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例子,這個時候就要求人們有足夠的知識來分辨它們.而當人們不知道的時候,那就要懂得及時去尋找準確的答案,而不要自己盲目模糊的隨意去定義它們.
很多咳嗽是由于肺熱引起來的,應及時選擇潤肺,具有中藥價值的川貝母可緩解咳嗽、潤肺的功能,可使用川貝母制作一些飲品,但是川貝母用量_川貝母的用量一定要掌握好。而且,大家也要知道,川貝母的作用具有針對性,主要對熱性咳嗽的現象,比如因上火而引起的感冒、肺熱有較明顯的作用。
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干燥鱗莖。性味與歸經:苦、甘,微寒。歸肺、心經。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之功。一般中醫(yī)會采用川貝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瘰疬,乳癰,肺癰。
川貝母一次吃多少?這確實是有一定要求的,單次用量一般為:3~10g;研粉沖服,一次1~2g。其常規(guī)用法是取川貝母6—9克,打碎成粉,和梨一起熬湯服用。此外,也可選用藥店出售的川貝母粉煎水服用,但需注意,川貝母粉每天的用量一般不可超過3克。
患者表現為咳嗽,伴有痰少、難咯,或痰中帶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適。此時可選用川貝母燉梨吃:取川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鴨梨1只,挖去梨核,將浸泡后的川貝母連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鍋蒸1個小時,加適量冰糖調味后食用。此外,也可以取川貝母3―10克,用水煎服,每日1次。將川貝母研成粉末服用也是不錯的選擇,每日1次,每次1―2克。
使用川貝要看具體情況,川貝主要是針對熱性咳嗽,比如上火、感冒、肺熱,但是如果是寒性咳嗽,用川貝那就是雪上加霜了,所以,一定要搞清楚咳嗽的性質,對于肺寒痰白者是不能用川貝來止咳的,一旦。用錯了不僅不能治病,反而增病。這一點一定要謹慎。
川貝母在藥店很常見,也有很多人買回家自己學著做成一些治療疾病的偏方,在日常中川貝母的用處還有那些呢,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有關川貝母的相關知識吧。
川貝母的功效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癰、喉痹、乳癰。用量3~9g;研末沖服一次1~2g。 來源有幾種,分別為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及梭砂貝母。 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川貝母的作用
一、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1、咳嗽,風寒暴咳喘急。黑枸杞的功效與作用 黑枸杞竟有這好處
2、中風竅閉,驚癇等。
二、解郁散結
1、郁癥,憂思郁結,胸悶脘脹。
2、癭瘤。
3、乳癰,癰疽腫毒。
4、乳汁不下。
方法步驟
治療前列腺肥大 貝母,苦參,黨參各25 g.水煎服.一般連服3~5劑后即見功效。
治療嬰幼兒消化不良 川貝粉碎,過80~100目篩后,分裝備用.每日按每千克體重0.1 g,分3次服用。
治療肝硬化腹水 川貝,制甘遂(醋炒至連珠)各15 g,共為細末,清晨空腹時用大棗20枚煎湯送服或裝膠囊內服,每周2~3次,另將白茅根煎水代茶飲,腹水消失后續(xù)服補中益氣丸,有嚴重心臟病,潰瘍病者禁服。
用于艾滋病患者的相關綜合征
(1)陰虛外感發(fā)熱者,宜養(yǎng)陰清熱,宣肺解表,方中可用川貝母。
(2)氣虛外感發(fā)熱者,治宜益氣固表,清熱解毒,方中可用川貝母。
(3)氣虛陽明熱盛者,治宜益氣生津,清熱解毒,方中可用川貝母。
(4)肺氣陰兩虛者,治宜益氣養(yǎng)陰,清肺潤燥,方中可用川貝母 。
用于慢性扁桃體炎和腺樣體肥大,治宜宣肺化痰,益氣軟堅,方中可用浙貝母。
用于乳腺癌 治宜疏肝健脾,解郁活血,軟堅散結,方中可用浙貝母。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川貝母的相關知識有了一些了解了呢,川貝母的用途很廣,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以上有關于川貝母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導讀:中藥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川貝母圖片、川貝母的藥用價值、川貝母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川貝母簡介川貝母圖片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川貝母的藥用價值川貝母的藥用附方川貝母蒸梨的做法川貝母的副作用川貝母簡介
川貝母,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干燥鱗莖。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青貝、爐貝和栽培品。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的功效。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瘰疬,乳癰,肺癰。
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須根。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爐貝,呈長圜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栽培品,呈類扁球形或短圓柱形,高0.5~2cm,直徑1~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稍粗糙,有的具淺黃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多開裂而較平。
川貝母圖片
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1、清熱化痰
用于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之證。
2、潤肺止咳
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3、降脂降壓
西貝堿對麻醉犬亦有降壓作用,貝母堿及貝母堿寧極少量時可使血壓上升,大量生物堿則致血壓下降。還能降低血粘稠度。
4、散結開郁
治療痰熱互結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疬痰核等病。
5、抗菌消炎
對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繁殖有抑制作用,川貝母水浸劑在試管內對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
川貝母的藥用價值
【藥名】川貝母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鱗莖。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
【歸經】歸肺、心經。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
【主治】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瘰疬,乳癰,肺癰。
【用法用量】3~10g;研粉沖服,一次1~2g。
【禁忌】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川貝母的藥用附方
1、治肺熱咳嗽多痰,咽喉中干:見母(去心)一兩半,甘草(炙)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炒)一兩半。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含化咽津。(《圣濟總錄》貝母丸)
2、治傷風暴得咳嗽:貝母(安心)三分,款冬花、麻黃(去根節(ji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各一兩,甘草(炙銼)三分。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圣濟總錄》貝母湯)
3、治小兒咳嗽喘悶:貝母(去心,麩炒)半兩,甘草(炙)一分。上二味搗羅為散,如二、三歲兒,每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入牛黃末少許,食后溫分二服,更量兒大小加減。(《圣濟總錄》貝母散)
4、治百日咳:川貝母五錢,黃郁金、葶藶子、桑白皮、白前、馬兜鈴各五分。共軋為極細末,備用。1.5~3歲,每次二分;4~7歲,每次五分;8~10歲,每次七分,均一日三次,溫水調沖,小兒酌加白糖或蜜糖亦可。(《江蘇中醫(yī)》)
5、治肺癰肺萎:川貝一兩,天竺黃、硼砂各一錢,文蛤五分(醋炒)。為末,以枇杷葉刷凈蜜炙,熬膏作丸,芡實大,噙咽之。(《醫(yī)級》貝母括痰丸)
6、治憂郁不伸,胸膈不寬: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丸,每次七十丸。(《集效方》)
7、化痰降氣,止咳解郁,消食除脹:貝母(去心)一兩,姜制厚樸半兩。蜜丸梧子大,每白湯下五十丸。(《衛(wèi)生雜興》)
8、下乳:牡蠣、知母、貝母,三物為細末,同豬蹄湯調下。(《湯液本草》三母散)
9、治喉痹腫脹:貝母、山豆根、桔梗、甘草、荊芥、薄荷,煎湯服。(《本草切要》)
10、治小兒鵝口,滿口白爛:貝母去心為末,半錢,水五分,蜜少許,煎三沸,繳凈抹之,日四、五度。(《圣惠方》)
川貝母蒸梨的做法
材料:雪梨4個,川貝末約24克,蜜糖適量。
做法:
1、雪梨連皮洗凈,上部連蒂橫切,開成為蓋,梨下截去心,加入川貝末、蜜糖,蓋上連蒂的雪梨蓋,用牙簽封好。
2、把梨放入燉盅,用中火燉約2小時即可食用。
在干燥的季節(jié),不妨多吃雪梨,能止咳化痰潤肺。如覺喉嚨癢,可加少許姜汁同燉。
川貝母的副作用
長期的中醫(yī)臨床經驗和現代的醫(yī)學實驗都表明,川貝母的毒性是非常低的,基本可以視作無毒,口服一般并不會出現中毒的狀況。
川貝母性寒,治療風熱感冒很有效果,但在治療風寒感冒的時候效果并不很好,同時,對于脾胃寒,平時腸胃怕冷的人來說,川貝母也不是一味很合適的中藥。
以上就是一些川貝母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常見的草藥有很多,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不能隨意的進行,草藥不同,在治療疾病上,和使用方式上,都是有著一些區(qū)別的,那川貝母是什么呢,很多人對它并不是很清楚,它其實也是草藥一種,在治療疾病上,它也是有著很好的效果,因此對它的選擇也是可以放心進行的。
那在購買川貝母的時候,也是可以對川貝母是什么進行詳細咨詢,賣家對它也會進行詳細介紹,對它如果使用,也是會有著一一說明,因此對它的選擇嗎,都是可以放心的。
川貝母是什么:
草藥川貝母是百合科植物暗紫貝母、卷葉貝母、梭砂貝母、甘肅貝母、康定貝母等的鱗莖。異名:虻(詩經),黃虻(管子)、莔(爾雅)、貝母(本經)、勤母、藥實(別錄)。
性苦、甘,微寒。歸肺、心經。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能。主治: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咳。
川貝母是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療效卓著,馳名中外。由于川貝母不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養(yǎng)肺陰、宣肺、潤肺而清肺熱,是一味治療久咳痰喘的良藥,因此,在許多治療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病癥的中藥方劑或中成藥制劑中都有川貝,如蛇膽川貝露、川貝枇杷露等。
以上就是對川貝母是什么詳細說明,這類草藥在改善人體疾病上,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它在潤肺效果上非常不錯,因此在春季的時候,可以多選擇這樣的飲品,使得對肺部也是有著很好的保護,利于身體健康發(fā)展。
不知道大家對川貝母[圖]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川貝母[圖]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別名】貝母、川貝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 川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 暗紫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甘肅貝母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或 梭砂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的 干燥鱗莖 。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后者習稱“爐貝”。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采挖,除去須根、粗皮及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狀】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須根。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鑒別】本品粉末類白色。
【性味】苦、甘,微寒。
【歸經】歸肺、心經。
【功能主治】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用法用量】3~9g;研粉沖服,一次1~2g。
【注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滇南本草》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原來川貝母[圖]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的心。
生活的改善令許多人開始注意養(yǎng)生,養(yǎng)生也就是要通過一些正確的保養(yǎng)方法讓自己能夠更健康長久的生活,偏方就是一種相對比較健康和科學的方法,很多人都有興趣了解,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川貝母末,一起來看看它是怎么做的吧。
川貝母末
【來源】民間
【原料】川貝母末、杏仁末各10克,雪梨1個。
【制法】將雪梨挖去心,裝入前2味藥后,封好口,放入豆?jié){里煮熟,空腹1次服下
【用法】
【功效】
通過上文的對于川貝母末這款食療偏方的介紹,我們知道了它對人體都有哪些具體的功效和作用。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那些飲食習慣不規(guī)律的人群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啊。多食用一些偏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緩解這種糟糕狀況的。
導讀:懷孕能吃川貝母嗎?川貝母為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那么懷孕能吃川貝母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說法。
懷孕能吃川貝母嗎
川貝母為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療效卓著,馳名中外。川貝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熱化痰的功效,用于熱癥咳嗽,如風熱咳嗽、燥熱咳嗽、肺火咳嗽。而且止咳效果好且藥性平和,故配伍在很多用于止咳的中成藥中治療各種類型的咳嗽。但由于組方和用量的不同,使用起來也是有所區(qū)別的。
以川貝命名的藥也很多,較為常見的如:川貝止咳糖漿、川貝枇杷膏等,大多用于熱癥咳嗽,如風熱咳嗽、燥熱咳嗽、肺火咳嗽。簡單的辨證方法是看痰的顏色和稀稠,熱癥咳嗽共同特點是咳出的痰稠色黃,而痰稀色白的寒癥咳嗽和虛癥咳嗽則不適宜,否則的話咳嗽癥狀不但不會好轉,甚至會雪上加霜,加重病情。
那么懷孕能吃川貝母嗎?專家表示,如果懷孕期間發(fā)生咳嗽、呼吸道感染,可以適量應用。如果孕婦有熱癥咳嗽,如風熱咳嗽、燥熱咳嗽、肺火咳嗽等癥狀,抑或是燥熱所引起的咳嗽表現為口干、痰少稠黏、色黃、咽痛,或伴有發(fā)熱、頭痛等癥狀,均可以服用川貝制品或者直接利用川貝褒湯。但是在孕婦應該注意以下的川貝食用禁忌:
1、服用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2、脾胃虛寒及寒痰、濕痰者不宜或慎服。
3、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糖尿病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4、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另外,孕婦要多注意休息,加強營養(yǎng)的飲食,盡量少用藥,能食療治好是最佳方案。川貝的食用方法,一起來看看。
川貝的食用方法
放置時間過久不宜食用。
1、梨(水果)切片,川貝要砸成粉末,放在水里然后倒入川貝一起煮,煮30-40分鐘就好了,把梨和湯一起喝了,最好加點冰糖或者蜂蜜,(因為冰糖是涼性的,蜂蜜本來就有潤肺的作用)。
2、用紅梨,把紅梨的頂去掉把川貝放進去再蓋上,配白茅根30克,陳皮15克起煮,等梨燉好了一起把梨和川貝一起吃掉,把藥汁一起喝了。
3、川貝取粉直接白開水送服。
4、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梢栽诎l(fā)作之前把川貝+蛤蚧+西洋參打粉裝膠囊預防。
5、用蘋果,去掉蘋果頂部,在把蘋果的心挖掉,然后放入川貝和冰糖,在放到水中煮熟,熟后一起飲用。
所以,在懷孕期間適量吃些川貝是可以的。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關于川貝的知識,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