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病證的中醫(yī)護理方法
中醫(yī)護理春季養(yǎng)生應重在。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人種,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钡查L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如何避免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肺部病證的中醫(yī)護理方法,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心悸
心悸是指患者自覺心悸動、心慌不寧,甚至不能自主或脈跳三五不齊的病證。西醫(yī)學中的各種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狀腺機能譏進、貧血等病中以心悸心慌為主癥時,屬本病辨證范疇。
1、 病因病機 多由內傷因素導致心的氣、血、陰、陽的虧虛,失調,或血脈瘀阻而造成心中悸動不安。
(1) 先天稟賦不足、臟腑虛弱;或久病失于調養(yǎng),或失血過多;或思慮傷脾,氣血生化乏源而致心氣、心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而心悸。
(2) 年老腎虧,或久病及腎,或郁怒傷肝、肝陰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陽上亢,虛火上擾心神而心中悸動。
(3) 久病氣血不足,延及心陽虛弱,心陽虛不能溫養(yǎng)心脈而發(fā)心悸。
(4) 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飲邪上犯,心陽被抑而心神不安心慌心悸。
(5) 心氣虛衰,血行不暢,日久成瘀、瘀血痹阻心脈,導致心悸。
ys630.COm精選閱讀
一、飲食護理
中醫(yī)十分注意病人的飲食,尤其艾滋病人體質虛弱,消化力弱,又往往兼挾其它系統(tǒng)的多種機會性感染,如隱孢子蟲病腹瀉、卡氏肺囊蟲肺炎、粘膜或皮下出血等等,在飲食方面應注重下述原則和方法:
(一)進食適宜
所謂適宜,一指食量要因人、因病制宜。過多則易消化不良,損傷脾胃,對病情不利;過少則攝入不足,營養(yǎng)更加匱乏,所以艾滋病人應少食多餐;二指冷熱適當,由于艾滋病人脾胃一般較弱,中醫(yī)認為屬脾胃虛寒者較多,所以大多數(shù)病例應給予溫食熱飲;三指不要偏嗜,正常人因地理環(huán)境習俗口味不同,有嗜煙酒、嗜酸辣、嗜甜膩、嗜海腥,但鑒于艾滋病人合并癥多,體質虛弱,脾胃不強,免疫功能低下,盡可能避免煙酒,酸辣,如咳嗽痰多,盡量少吃甜膩食品,如皮膚瘡疹,盡量不吃海腥發(fā)物(蟹、蝦、帶魚這類),如咽喉干燥、聲音嘶啞,盡量不吃辛辣之食(辣椒、大蒜等);四指定時進餐,使病人消化系統(tǒng)有節(jié)律運動,艾滋病人以一日五、六餐為宜;五指選易消化之食品及流質(半流質),炸煎類食物盡量少吃(炸雞、油餅之類),多吃易消化之蒸煮類菜肴食品(蒸雞蛋、面條之類)。
(二)食物宜忌
中醫(yī)從長期臨床觀察到各種食物的性質迥異,了解食物偏性是養(yǎng)生防病,甚至作為輔助醫(yī)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艾滋病人的機會性感染變化多端,更為需要飲食的宜忌,這是中醫(yī)飲食護理一大特色。中醫(yī)對病證的認識分虛、實、寒、熱,在討論飲食如何適合病情,原則上,虛證用補,實證用消,寒證用溫,熱證用涼。
補益類:食物入口對人體都有一定補益作用,如豬肉、牛肉、蛋類、牛奶、黑魚、豆類。如虛而偏寒,可用羊肉、狗肉、雀肉、鹿肉;如虛而偏熱(中焦稱陰虛內熱),可用甲魚、百合、鴨、淡菜。
消導類:主要指可幫助排除身體內不需要物質。如食積不化可用山楂制品以消食;外受風寒可用生姜煎湯服以發(fā)表;水腫可食冬瓜或鯉魚以利尿。
溫炒類:指身體感到寒冷,或外受風寒,可用生姜、蔥煎湯飲,以祈發(fā)汗去寒,或內有虛寒,可食用生姜羊肉湯、當歸燉雞湯以溫補機體。
清涼類:中醫(yī)認為體內有熱有火時適宜食用清熱敗火之食品,如綠豆、西瓜、黃瓜、苦瓜、菠菜、赤小豆。
二、證候護理
中醫(yī)診治護理要針對不同臨床表現(xiàn)而施,稱為辨證施治辨證施護(理),由于艾滋病人表現(xiàn)異常復雜,茲舉例說明。
乳癖中醫(yī)護理方法
1、乳癖中醫(yī)護理方法
乳腺增生病屬于中醫(yī)學乳癖范疇,故在臨床中以行氣活血,軟堅散結,調理沖任為治療原則。方中威靈仙、澤蘭行十二經(jīng),通九竅,養(yǎng)血氣,破宿血,能破久積癥瘕;水蛭、三棱、莪術、急性子、生山楂破血活血,行瘀散結;制鱉甲、生牡蠣、夏枯草、炒橘核,軟堅散結;菟絲子補養(yǎng)肝腎,調理沖任;當歸、香附養(yǎng)血活血,理氣通絡,并引諸藥直達病所。諸藥相輔相成,故可收到行氣活血,軟堅散結,調理沖任的治療目的。
加減:氣虛明顯加黃芪15克,黨參15克;血虛加熟地黃10克,制何首烏10克;夾濕夾痰加半夏10克,茯苓15克;氣滯明顯加柴胡9克,青皮15克;大便秘結加檳榔片15克,大黃9克。藥方二組成:威靈仙30克,澤蘭10克,三棱6克,莪術6克,急性子10克,生山楂15克,水蛭粉3克(沖),炒橘核15克,生牡蠣30克,夏枯草20克,炙鱉甲15克,香附10克,當歸15克,菟絲子10克。主治:乳腺增生。
2、患乳癖有哪些表現(xiàn)
由于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導致肝氣郁結,氣機阻滯,思慮傷脾,脾失健運,痰濁內生,肝郁痰凝,氣血瘀滯,阻于乳絡而發(fā);或因沖任失調,上則乳房痰濁凝結而發(fā)病,下則經(jīng)水逆亂而月經(jīng)失調。多見于青中年婦女,常伴有月經(jīng)失調、流產(chǎn)史。常同時或相繼在兩側乳房內發(fā)生大小不一的腫塊,其形態(tài)不規(guī)則,或圓或扁,質韌,分散于整個乳房,或局限在乳房的一處。腫塊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與皮膚無粘連,推之移動,腋下淋巴結不腫大。常感乳房脹痛,在月經(jīng)前3—4天更甚,經(jīng)后痛減或消失。有時乳頭溢出黃綠色、棕色或血性液體。
3、乳癖要與哪些疾病區(qū)別
3.1、乳癖與乳核,乳癖常同時或相繼在兩側乳房內發(fā)生大小不一的腫塊,其形態(tài)不規(guī)則,或圓或扁,質韌,分散于整個乳房,或局限在乳房的一處,與皮膚無粘連,推之移動。乳癖多見于青年婦女,腫塊表面光滑,邊緣清楚,質地堅韌,活動度好,常發(fā)生于單側乳房,一般無脹痛感覺。
3.2、乳癖與乳巖,乳巖多發(fā)生于40—60歲中老年婦女,病程較短,起病快,腫塊質地堅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邊緣不清,活動度差,早期無壓痛和自覺痛。主要靠做活體組織病理切片進行鑒別。
乳癖的食療方法
1、蘿卜拌海蜇皮,將白蘿卜200克洗凈,切成細絲,用精鹽2克拌透。將海蜇皮100克切成絲,先用涼水沖洗,再用冷水漂清,擠干,與蘿卜絲一起放碗內拌勻。炒鍋上火,下植物油50毫升燒熱,放入蔥花3克炸香,趁熱倒入碗內,加白糖5克、麻油10毫升拌勻即成。佐餐食用。
2、青皮山楂粥,將青皮10克,生山楂30克分別洗凈,切碎后一起放入沙鍋,加適量水,濃煎40分鐘,用潔凈紗布過濾,取汁待用。將粳米100克淘洗干凈,放入沙鍋,加適量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粥將成時,加入青皮、山楂濃煎汁,拌勻,繼續(xù)煨煮至沸,即成。早、晚分食。 食療解析:青皮性味苦、辛,溫。歸肝、膽、胃經(jīng)??墒韪纹茪?消積化滯。對胸脅脹痛,疝氣,乳核,乳癰效果好。
3、海帶淡菜芋艿湯,海帶、淡菜漂洗去腥味,切碎,芋艿去皮切塊,加水共煮,熟后加調味。吃海帶、淡菜、芋艿及湯,可作為菜肴常吃。
乳癖日常如何預防
1、中年婦女每月自我檢查乳房一次,包括外觀乳頭,皮膚的變化和乳房觸診,注意文胸是否有異常分泌物著色,但不要強行擠壓乳頭來觀察是否有乳頭分泌物,每3~6個月到專科醫(yī)生處檢查一次。
2、本病與齊秦關系密切,憂思,恐,怒,等情志變化均可加重病情,保持心情舒暢,勞逸結合,對現(xiàn)代女性尤其重要。
3、生活規(guī)律、飲食合理,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4、與內分泌相關的疾病,如婦科疾病、甲狀腺疾病等必須治療。
5、減少人流次數(shù),避免吸煙飲酒。
6、強調心理輔導,解除及減少恐癌心理,使患者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接受治療,同時要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刮痧是指用邊緣鈍滑的銅錢或瓷匙等器具,在體表的某些部位反復刮動,使皮下出現(xiàn)紅色或紫色瘀斑,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傳統(tǒng)方法,具有開泄腠理、祛邪外出、調理氣血之功效。
1、物品準備 治療盤、銅錢或瓷匙、滑潤油(香油、花生油、石蠟油均可)。
2、操作方法
(1)擺好體位,一般刮背時取俯臥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時取仰臥位,暴露需刮部位。
(2)用銅錢或瓷匙蘸取滑潤油,在背部沿脊柱兩側先自上而下各刮20~30次,至皮膚出現(xiàn)紅紫斑紋,再自大杼穴開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從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穴沿肋間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使脊椎兩側各出現(xiàn)6~8條弧形斑紋。上腹部可從中脘、梁門穴進行上下刮動。頸部前后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窩、腘窩處亦可行刮痧治療。
(3)刮痧畢,為病人擦干汗液或更換汗?jié)褚卵?,蓋補臥床休息。
3、護理
(1)行刮痧治療前,應向病人解釋,取得病人合作。
(2)刮痧的器具邊緣必須光滑、圓鈍,若有破損或毛糙,不得使用,以免刮破皮膚。
(3)操作時,應取單向刮動,用力均勻,輕重以病人能忍受為度。背部、胸腹部刮痧時應注意不要過多暴露病人,以免受涼。
(4)刮痧過程中,應觀察病人面色、脈象、汗出等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操作,及時處理。
(5)刮痧后注意保暖,臥床休息,并觀察病情有無好轉,作好記錄。
(6)體弱病重,皮膚病患處,禁用此法。
生活中,許多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都會受到痛經(jīng)的騷擾,造成生活上的種種不便與不適。你可以通過下面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如何通過中醫(yī)護理,讓痛經(jīng)以后遠離你,還你輕松美好生活。
婦女凡于月經(jīng)前或行經(jīng)前后,發(fā)生下腹疼痛,甚至放射至腰骶部,以致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者,稱為痛經(jīng)。痛經(jīng)是婦科臨床常見病,以青年女性較多見,一般腹肌緊張或反跳痛,經(jīng)血排出流暢時,疼痛常可緩解。痛經(jīng)患者在月經(jīng)來潮前3-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應進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過飽,尤其應避免進食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宮、輸卵管收縮,從而誘發(fā)或加重痛經(jīng)。月經(jīng)已來潮,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間病人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
痛經(jīng)患者平時飲食應多樣化,不可偏食,應經(jīng)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薺菜、洋蘭根、香菜、胡蘿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豆類等。
中醫(yī)認為,痛經(jīng)多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寒邪滯凝、氣滯血淤所致,當以益氣養(yǎng)血、補益肝腎、活血散寒、理氣化淤為治,可選用下列藥膳食療方:
當歸益母草蛋:當歸10克,益母草30克,雞蛋3個。將當歸、益母草、雞蛋同加清水煮至雞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飲湯食蛋,每次1個,每日3次,連服5-7天。適用于血淤痛經(jīng),經(jīng)血紫暗有塊者。
元胡益母草棗蛋:元胡10克,益母草30克,大棗10枚,雞蛋3個。將元胡、益母草、大棗、雞蛋加清水適量煮至雞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飲湯食蛋,每次1個,每日3次。適用于經(jīng)量少、血淤作痛、舌質紫暗有淤點或淤斑者。
馬鞭草燉豬蹄:馬鞭草30克,豬蹄1只,調料適量。將豬蹄去毛,洗凈,剁塊;馬鞭草洗凈,布包。先取豬蹄在熱油鍋中翻炒片刻,再下黃酒稍炒一下,而后起鍋裝入陶罐中,加馬鞭草及清水適量,煮至豬蹄熟后,去藥包,分2-3次服食,每日1 劑。適用于氣滯血淤所致的痛經(jīng)。
瘦肉調經(jīng)湯:豬瘦肉50克,調經(jīng)草60克,調料適量。將調經(jīng)草布包,豬肉洗凈,置豆油鍋中翻炒片刻,而后加清湯及調味品等,下藥包,煮至豬肉熟后,去藥包,食肉飲湯,每日1劑。適用于氣滯血淤所致的痛經(jīng)。富貴羊肉:羊肉500 克,小茴、肉桂、白芍、當歸、桂枝、制附片各10克,鮮山藥150克,調料適量。將羊肉洗凈、切塊;鮮山藥洗凈、去皮、切塊,與羊肉同入炒鍋,加清水適量煮沸后,下諸藥(布包)及生姜、胡椒、花椒等,文火燉至羊肉爛熟后,去藥包,加食鹽、味精、豬油適量調服,每日1劑。適用于少腹拒按、得熱痛減的寒凝胞宮所致的痛經(jīng)者。
現(xiàn)在很多人越來越喜歡采用中醫(yī)的治療方法,中醫(yī)治療方法不僅價格比較低廉而且中醫(yī)治的方法還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達到全身治療的效果,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改善全身的身體素質,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自身提高協(xié)調能力,詳細的普及一下中醫(yī)治療焦慮證的方法吧。
1.患者盡量多休息以及減少壓力。因本病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患者靠自身免疫力不用任何治療而康復。理咨詢顧問談談。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醫(yī)生也許會開止痛藥幫你緩減頭痛和其他疼痛,也可能給你開抗憂郁劑,以提振心情、幫助睡眠。營養(yǎng)與運動是治療的要點,攝取含有藥用蕈類或蘆薈的營養(yǎng)補充劑也頗有療效。
2.少量活動
適量增加少量的活動對本病有所幫助。
3.慎用阿司匹林
因阿司匹林可能引起雷氏癥候群,患者應慎用。
4.多吃新鮮蔬萊
為了增強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和加快康復,新鮮蔬菜和水果能對補充體力及強化免疫力給予所需的營養(yǎng)。
患者盡量多休息以及減少壓力。因本病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患者靠自身免疫力不用任何治療而康復。
盡量多休息
醫(yī)生對CFS患者所能提供的最佳建議是盡量休息以及減少壓力。因為CFS是自限性疾病,許多人能在2周內靠自身免疫力不用任何治療而康復。如果你出現(xiàn)憂郁或沮喪的情況,也許該找心
大家都可以采用中醫(yī)治療焦慮癥的方法來幫助自己緩解,因為焦慮癥情況給我們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出現(xiàn)了失眠多夢的情況盡量不要服用一些安眠藥,俺們要可能會對于我們自身的頭部神經(jīng)產(chǎn)生很大的情況,會使我們自身出現(xiàn)神經(jīng)衰弱的問題。
悶熱的夏季,對寶寶來說是一種煎熬。在這種季節(jié),有不少孩子經(jīng)常感冒、拉肚子。家長反映家里常規(guī)存放的感冒藥似乎不太管用,而且感冒一旦來襲,寶寶還伴有拉肚子現(xiàn)象。
入伏之后,季節(jié)特點為暑和濕,當暑邪和濕邪侵犯時,寶寶會患感冒和腹瀉,仍然是由于暑濕的緣故,孩子感冒腹瀉又表現(xiàn)出不容易好。
暑濕感冒不妨用點中藥
寶寶冬春季感冒了,打噴嚏、流鼻涕、發(fā)熱常見,中醫(yī)認為這屬于風邪犯肺,而夏天感冒則打噴嚏、流鼻涕不明顯,發(fā)熱頭痛多見,而且脾胃功能失調,寶寶不想吃飯,惡心嘔吐,大便變稀,陳女士說,她的孩子7個月大,西藥感冒藥的作用基本上是緩解打噴嚏、流鼻涕的,卻解決不了寶寶惡心嘔吐的癥狀。汪教授介紹,針對暑邪感冒,中醫(yī)采用清暑解表的方法,如:新加香薷飲加減,這服藥由銀花、連翹、香薷、豆豉、厚樸、扁豆、佩蘭、藿香配伍組成。而香薷具有解表祛濕,用于治療暑濕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腹痛、吐瀉、小便不利等癥。
針對夏季寶寶腹瀉,中醫(yī)也要分型治療,譬如濕熱瀉的寶寶大便稀薄、水分多、色黃味臭,或見少量粘液,孩子有腹痛和食欲不振的表現(xiàn),濕熱瀉首選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葛根、黃芩、黃連、滑石、甘草可祛暑化濕清熱,如果寶寶嘔吐了,可加半夏和陳皮,如果寶寶濕重,還可加蒼術、藿香和厚樸。對于濕熱瀉的寶寶,想吃成藥的話可選擇葛根芩連微丸。若因風寒引起腹瀉,寶寶大便顏色清稀,中間泡沫多,氣味不太臭,孩子腸鳴腹痛,此時可用藿香正氣散加減。小嬰兒也可吃藿香正氣液,但不能吃藿香正氣水,由于水屬于酊劑,有些成分用酒精提取,因此水里含有少量酒精成分,故小寶寶不能服用。
夏天如何護理感冒寶寶
已進入伏天,氣溫還會升高,夏季感冒病人多是由于避熱貪涼所致,由此專家提醒家長,高溫時節(jié)也要注意保暖,不要長時間、甚至整天讓孩子呆在低溫空調環(huán)境中,在上午10點之前,可以讓孩子進行12小時戶外活動,增強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晚上睡覺空調不可開得太低。
家有感冒咳嗽的小寶寶,家長應及時給孩子補充水分,以保持呼吸道濕潤,降低痰液的粘稠度,咳嗽時為寶寶翻身拍背,注意將孩子的臉側向一邊,防止嘔吐物誤吸,同時讓寶寶多喝水,稀釋痰液,使之進入消化道。家長用空心掌扣背,扣背時有一定的力量和節(jié)奏,方向從肩胛骨兩側由下向上,由外到內拍擊。
門診播報
最近生病的娃比較多
梅雨之后,南京直接進入高溫天氣,南京兒童醫(yī)院呼吸科和消化科門診人數(shù)上升,該院統(tǒng)計顯示:7月5日至7月23日,呼吸科和消化科專科門診分別為1124人和619人,日門診量最多時達到139人和114人,小患者以感冒發(fā)燒、腹瀉和胃腸炎者居多。
天氣變化、空調使用不當都是導致呼吸道疾病增加的誘因,很多小患者感冒本已好轉,卻又出現(xiàn)反復。她建議如果癥狀不重,孩子精神不錯,僅有鼻塞、打噴嚏和輕微咳嗽,可以觀察。若發(fā)燒38.5℃以上,應及時上醫(yī)院治療,特別是對待身上出現(xiàn)皮疹的孩子,不能疏忽大意,防止傳染性疾病發(fā)生。有一歲以下孩子的家庭還應注意,每年七八月份,門診都有小寶寶患上暑熱癥,由于小嬰兒皮膚汗腺散熱功能不好,當環(huán)境溫度升高時,孩子會發(fā)低燒,手心腳心發(fā)熱,這種情況不需要治療,開空調降溫即可。
消化科門診這幾天細菌感染性腹瀉多了,一問病史,小寶寶均是吃了不潔食物造成的。大一點的孩子則是貪涼,冷飲吃得過量引起了胃腸炎、腹痛,孩子有明顯膿血便,脫水嚴重時,就得建議輸液,消炎、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腹瀉不重的話,吃一些止瀉劑或腸粘膜保護劑、微生態(tài)制劑即可。
汗的生理作用,可以調節(jié)體溫,促進新陳代謝,通過調節(jié)體溫的變化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人體的生理平衡被打破,導致陰陽失調,營衛(wèi)失和,會就出現(xiàn)汗的異常變化??粗嗅t(yī)為你解讀汗與病證的醫(yī)學原理。
陽加于陰,謂之汗出自《素問陰陽別論》,其含義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汗為陰液,靠陽氣的蒸騰與宣發(fā),陽加于陰則汗出;二是脈來為陽,脈去為陰,陽加于陰即來者盛,去者衰,指脈象與汗出的關系。如張志聰注:汗乃陰液,由陽氣之宣發(fā),而后能充身澤毛,若動數(shù)之陽脈加于尺部,是謂之汗。當知汗乃陽氣之加于陰液,而脈亦陽脈加于陰部也。筆者臨床根據(jù)陽加于陰,謂之汗的理論,對前人所論之汗進行了思考。
汗的來源和生理功能汗是津液所化生,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津血同源,血汗同源,皆由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而產(chǎn)生。汗和津液靠肺氣的宣發(fā)、肝的疏泄與調節(jié)、心氣的推動、腎陽的蒸騰與溫化,并與陰氣平順,陽氣固密,營衛(wèi)的調和有密切的關系。
汗的生理作用,可以調節(jié)體溫,促進新陳代謝,通過調節(jié)體溫的變化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天寒衣薄則腠理閉,天炅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一年四季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更替變化,人體通過肺宣發(fā)衛(wèi)氣的作用,調節(jié)腠理的開闔。春夏氣溫升高,腠理開泄,汗出較多,秋冬氣溫下降,腠理密閉,汗出較少。人體通過生理調節(jié)機制,來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汗出和病證的關系
如果人體的生理平衡被打破,導致陰陽失調,營衛(wèi)失和,會就出現(xiàn)汗的異常變化。
《傷寒論》與汗
《傷寒論》各篇對汗出和病證的關系都作了明確的論述,如太陽傷寒,寒邪閉表,腠理閉塞,衛(wèi)陽被遏,營陰郁滯而見惡寒發(fā)熱,無汗而喘,身體疼痛,脈浮緊的傷寒表實證用麻黃湯,辛溫解表,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風邪外襲,營衛(wèi)失調,衛(wèi)強營弱,而見發(fā)熱,惡風,汗出,脈浮緩的風寒表虛證,用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尤以服藥后的護理方法寓意更加深刻:一是藥后服熱稀粥,借谷氣滋汗源以助藥力;二是溫服取汗,以遍身微似有汗為佳,切忌大汗淋漓;三是見效停藥,一服汗出病愈,中病即止;四是不效繼服,如發(fā)汗后身疼痛,營氣不足的桂枝新加湯證;汗出過多,心陽受損的桂枝甘草湯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