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絲拌海蟄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科學(xué)的飲食養(yǎng)生是怎么進(jìn)行的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蘿卜絲拌海蟄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蘿卜絲拌海蟄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海蜇洗凈用清水浸泡4個小時,剝?nèi)ケ韺蛹t膜,切成細(xì)絲,再用溫開水燙一下;姜洗凈去皮切成絲;大蔥去根洗凈切成絲。
2、蘿卜洗凈切成細(xì)絲,用鹽腌約半小時,擠出水分,和海蜇絲拌在一起,再放入生姜絲、蔥絲、醬油、白糖、醋調(diào)拌,滴一點(diǎn)香油拌勻即成。
蘿卜絲拌海蟄的一般做法
蘿卜絲拌海蟄做法一
1、將海蜇提前四五個小時用水泡好,期間每隔一兩小時換次水(新鮮海蟄不宜食用,因為新鮮的海蟄含水多,皮體較厚,還含有毒素,海蜇一定是要用鹽腌制過了才能吃)。
2、泡好的海蜇切絲用水洗一遍,用手?jǐn)D干水份。
3、青蘿卜切成絲。
4、調(diào)汁:將大蒜切成沫放入碗中,再放入少許白糖,加入三滴芝麻油,倒入鮮貝露(生抽)和陳醋,白糖和醋,鮮貝露這三種調(diào)料的比例為1:1:1。
5、調(diào)好的汁和海蜇蘿卜絲一起拌好即可,可適當(dāng)放少許辣椒。
蘿卜絲拌海蟄做法二
材料:海蜇250克,白蘿卜1/2個,蔥花少許,調(diào)味料:植物油2大匙,芝麻油1小匙,鹽,糖適量。
做法:
1、海蜇洗凈切成粗條,倒入沸水中馬上撈起,過冷水后碼入盤中。
2、白蘿卜切絲,用鹽腌至出水,擠干水,放在海蜇上,加鹽、糖調(diào)味拌勻。
3、在蘿卜絲海蜇上放少許蔥花,鍋里加熱植物油,待油溫達(dá)到8成熱時,把油倒在蔥花上,加些芝麻油拌勻。
蘿卜絲拌海蟄做法三
1、青蘿卜去皮。
2、切成細(xì)絲。
3、放鹽腌一會。
4、海蜇用水洗凈,特別咸的要用水泡1小時以上。
5、蘿卜絲擠干水分。
6、和海蜇放在一起。
7、放生抽。
8、放點(diǎn)醋。
9、放糖。
10、拌勻。
蘿卜絲拌海蟄的由來
海蜇絲就是海蜇皮切成絲狀,確切地說是沙蟄皮切的絲,一般是漁民用新鮮的沙蜇拖礬后切成絲,然后脫水加桶加鹽。購買海蜇絲不是白的就好,海蜇絲一般來說白發(fā)黃的比較好吃,當(dāng)然也要看脫水的時間。目前市場上的海蜇絲良莠不齊,好的海蜇絲主要是看長度、硬度、干度。長度是有賣相的那種,硬度是足夠老鹽的,干度是脫水時間長的。有了三方面保證海蜇絲好吃。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蘿卜絲餅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白蘿卜搽絲 少放胡蘿卜絲。
2、蔥花 蝦皮適量。
3、放色拉油 放鹽 蝦皮 攪拌好餡料。
4、溫水和面 松弛10分鐘。
5、搟的盡量薄些的皮子 用包子的包法。
6、包好反過去放 然后輕輕壓扁。
7、保鮮膜覆蓋再次松弛5分鐘。
8、鍋里放油 小火烙餅 餅皮變色即可出鍋了。
蘿卜絲餅的一般做法
蘿卜絲餅做法一
1、蘿卜去皮,刨絲。
2、將面粉直接和在蘿卜絲里。
3、加鹽巴和味精(味精也可以不放),記著千萬別放水。
4、將面粉和蘿卜絲和勻。
5、鍋燒熱,放適量油,待有了熱度,就可以用筷子,隨意夾出一撮蘿卜絲,放進(jìn)煎鍋,文火慢煎。
6、一定要有耐心,待一面成型,有點(diǎn)焦的感覺,就用鏟子輕輕翻面,再繼續(xù)煎。
7、兩面焦黃,即可裝盤,沾辣醬油或者醋吃。來一碗白米稀粥,不失為一頓美味早餐。
蘿卜絲餅做法二
1、將白蘿卜洗凈,去皮,擦成絲。
2、用鹽腌制片刻,等到蘿卜絲出水后,攥干水分,拌入味精、蔥花。
3、面粉加水、少量鹽,和成面團(tuán)。
4、面團(tuán)搓成長條后,揪成大小相同的劑子。
5、搟開,包餡,封口,壓成餅狀。
6、鍋內(nèi)加少許油,讓鍋底都沾上油,放入餅子,小火慢慢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蘿卜絲餅做法三
1、白蘿卜屬溫性,有除痰潤肺,解毒生津的功效,要選擇光滑有水分的白蘿卜,十個蘿卜絲餅需要白蘿卜的量700克。
2、用擦絲板把蘿卜擦成均勻的蘿卜絲,放入開水中焯2-3分鐘,焯好的蘿卜絲用手?jǐn)D出部分水分備用。
3、火腿腸50克切丁備用。加入火腿腸提香的作用。
4、粉絲40克用溫水泡發(fā)后用刀切碎。
5、將處理過的蘿卜絲、火腿丁、粉絲放在一起加入適量的香油、蠔油、味素、糖、胡椒粉、鹽攪拌均勻,蘿卜絲餅的餡就做完了。
6、蘿卜絲餅要涼水和面,就是常溫的水,高筋面粉400克,慢慢的加入210克水做成面團(tuán)。
7、把揉好的面團(tuán)用保鮮膜蓋好餳40分鐘。
8、餳好的面團(tuán)光滑有彈性,不粘手。
9、將餳好的面團(tuán)做成30克大小的劑子。
10、將做好的劑子做成薄厚適中的長方形,放入平底的容器中加入植物油侵泡15分鐘,油要剛好把劑子覆蓋上。
11、侵泡完的劑子放在面板上整理一下形狀。
12、用搟面棒先搟離自己近的一邊,再向前搟。
13、面和得好搟面皮的感覺很爽,是一種連搟帶推的感覺。找到這種感覺就算成手了。
14、搟好的面皮一端放50克餡。
15、先向前平卷。
16、斜卷(對角卷)。
17、向另一個方向斜卷。
18、最后再直卷。
19、卷完后立起來整理并拍一拍。
20、把平鍋大火燒熱轉(zhuǎn)小火,同時放少量油,把卷好的餅坯放入鍋中。
21、先放入鍋中的一面定型后翻過來,用餅鏟向下適當(dāng)?shù)木鶆虬磯?讓餅薄一點(diǎn)更圓一點(diǎn)。
22、做好的蘿卜絲餅皮薄餡鮮,隔著皮隱約能看到餡中的紅色火腿丁。
蘿卜絲餅的由來
蘿卜餅是江西省九江市的漢族傳統(tǒng)名吃 ,以發(fā)面、酥面為皮,包入蘿卜絲餡,煎制而成。成品多當(dāng)?shù)厝说奶厣绮?就著稀飯、豆?jié){或者牛奶一并食用,別有一番風(fēng)味。
蘿卜絲拌海蟄的營養(yǎng)價值
海蟄的營養(yǎng)價值
海蜇的營養(yǎng)極為豐富,據(jù)測定: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質(zhì)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鈣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種維生素。海蜇還是一味治病良藥。我國醫(yī)學(xué)認(rèn)為,海蜇有清熱解毒、化痰軟堅、降壓消腫之功效。加工后的產(chǎn)品,稱傘部者為海蜇皮,稱腕部者為海蜇頭,其商品價值海蜇頭貴于海蜇皮。
海蜇是人們喜歡吃的一類水產(chǎn)品,經(jīng)常作為家庭菜肴享用。除此以外,海蜇還可以藥用,在古書上就有記載:海蜇“性暖補(bǔ)”。據(jù)研究分析表示,海蜇對于高血壓和哮喘以及胃潰瘍的治療,均有不錯的效果。
蘿卜的營養(yǎng)價值
每100克白蘿卜可食部分為95%,熱量21千卡,蛋白質(zhì)0.9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5克,膳食纖維1克,維生素A3微克,胡蘿卜素2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03毫克,尼克酸0.3毫克,維生素C21毫克,維生素E0.92毫克,鈣36毫克,磷26毫克,鉀173毫克,鈉61.8毫克,鎂16毫克,鐵0.5毫克,鋅0.3毫克,硒0.61微克,銅0.04毫克,錳0.09毫克。
白蘿卜的營養(yǎng)比較豐富。據(jù)分析,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6克、蛋白質(zhì)0.6克、鈣49毫克、磷34毫克、鐵0.5毫克、無機(jī)鹽0.8克、維生素C30毫克。
白蘿卜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有助于增強(qiáng)機(jī)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白蘿卜中的芥子油能促進(jìn)胃腸蠕動,增加食欲,幫助消化。
白蘿卜中含有的INDOL及酶物質(zhì),能分解治癌物質(zhì)“亞硝酸氨”更有抑制癌細(xì)胞生長的作用。其中的淀粉酶,能夠阻止淀粉過多、消除胃炎及胃潰瘍,其抗氧化性及抑制細(xì)胞老化的效果也非常明顯;能防止骨質(zhì)疏松,另外還有很強(qiáng)的解毒功能,可用于治療食積不消、支氣管炎、醒酒利尿等。
蘿卜絲拌海蟄的熱量
蔬菜類食材采取涼拌的烹調(diào)方式營養(yǎng)損失最小,是減肥期間推薦的烹調(diào)方式。
營養(yǎng)素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61.35
碳水化合物(克)6.80
脂肪(克)3.39
蛋白質(zhì)(克)1.55
纖維素(克)0.74
蘿卜絲拌海蟄的宜忌人群
海蜇的適用人群
中老年急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哮喘,痰多黃稠者宜食;高血壓病,頭昏腦脹,煩熱口渴,以及大便秘結(jié)者宜食;單純性甲狀腺腫患者宜食;醉酒后煩渴者宜食。
哪些人不能吃海蜇頭
皮膚病患者之所以不能吃海蜇是因為海蜇中所含的蛋白質(zhì)在進(jìn)入人體后,可作為一種過敏原,對機(jī)體產(chǎn)生過敏反應(yīng),如發(fā)癢起塊等,或使原來的皮膚病復(fù)發(fā)、加重。
拌萵筍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萵筍洗凈去皮,切成細(xì)絲。
2、起鍋,做水萵筍絲焯水。
3、焯萵筍絲的時候放入少許的油和鹽,焯完水的萵筍絲迅速過涼水,濾干水備用。
4、濾干水的萵筍絲放入盆中,然后倒入麻椒油,辣椒油,鹽,雞精,糖,醋精,拌勻。(我拌的是酸甜的,調(diào)料的多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來調(diào))。
5、裝盤即可。
拌萵筍的一般做法
拌萵筍做法一
材料:萵筍 約500g香蔥2根、鹽5g、糖3g、雞精3g、油15ml。
1、萵筍削去外皮,切掉老硬的根部,切成細(xì)絲,撒上鹽腌 20分鐘,把析出的湯汁瀝干后裝在盤子里,撒上白糖和 雞精拌均勻。
2、香蔥洗凈切成蔥花,撒在萵筍絲上。
3、中火燒熱鍋中的油至7成熱,將燒熱的油迅速澆在萵筍絲 上就可以了。
拌萵筍做法二
1、將萵筍切成絲備用。
2、將鍋中放入適量清水燒開,倒入備用的萵筍絲,燒開,略悶2分鐘,關(guān)火。
3、將鍋中的萵筍絲撩起盛盤,根據(jù)口味倒入適量的鮮醬油和麻油,這樣健康、新鮮、可口的拌萵筍就完成勒。
拌萵筍做法三
1、準(zhǔn)備食材。
2、香蔥切碎丁,辣椒切塊,把辣椒仔倒出來備用。
3、萵筍切絲,泡在水中一會。
4、撈也筍絲控干水。
5、鍋加熱倒入適量用,加入辣椒爆香,辣椒子爆到焦黃,加入食鹽。
6、將辣椒香蔥油潑在筍絲上面,加入少量的麻油和雞精拌均勻。
拌萵筍做法四
1、萵筍去皮,蔥清洗干凈,紅蔥頭去外皮洗凈。
2、萵筍切絲。
3、切好的萵筍放一小勺鹽,拌勻腌制30分鐘。
4、腌好的萵筍絲擠干水份。
5、鍋燒熱,下油,下紅蔥頭及蔥白小火慢炸至黃色,加入青蔥一起炸至青蔥變黃后,瀝去蔥渣,盛出蔥油備用。
6、白醋、少量鹽、白糖及少量涼開水調(diào)成汁。
7、紅辣椒切絲放放萵筍上,倒入調(diào)好的汁水,淋上蔥油拌勻即可。
拌萵筍的由來
《本草衍義》謂其“四方皆有”。暮春初夏,正是食萵苣的時節(jié)。宋代陸游的《新蔬詩》云:“黃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盤四月時。”《學(xué)圃余蔬》記載著古人愛食萵苣的情形,書中寫道:“ 萵苣絕盛于京口, 咸食脆美, 即旋摘烹之亦佳民間還流傳著神人食萵苣的美談,相傳五代時有位僧人在道邊藝蔬丐錢,有一天夢見一條金色龍食其所植萵苣數(shù)畦。金色龍乃神人所化,后來僧人便在萵苣地上修了一座寺院,名為”普安“,象征吉祥之意。
蘿卜牛腩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原料圖,牛腩洗凈浸泡出血水,蘿卜去皮。
2、牛腩和蘿卜分別切大塊,姜蒜拍散備用。
3、燒開水放牛腩氽去血水,用冷水沖去浮沫,瀝干。
4、起油鍋,下姜蒜爆香。
5、放入牛腩翻炒。
6、倒入適量醬油和紅燒肉剩下的油,炒勻。
7、加水淹至牛腩,大火收氣后再中火燒制20分鐘。
8、放老干媽辣椒醬和蘿卜,燜熟即可。
蘿卜牛腩的一般做法
蘿卜牛腩做法一
1、先把牛腩洗凈。
2、濾出水分。
3、切成小塊,放入熱水中淖一下。
4、開鍋煮5分鐘。
5、盛出來洗凈。
6、鍋里放油,放入姜片煎制成金黃色,放入砂鍋中。
7、把牛腩放入砂鍋。
8、鍋里放油,放入蒜蓉爆香后,加蔥末、腐乳 2塊、豆瓣醬 30克、蠔油1勺、料酒 30克 、醬油 20克煸炒。
9、放入適量水燒開。
10、倒入砂鍋中,放入八角、花椒燒開,小火1小時20分鐘。
11、把蘿卜洗凈。
12、切成滾刀塊,放入熱水中淖一下。
13、放入砂鍋中。
14、開鍋轉(zhuǎn)小火20分鐘。
15、看到蘿卜變軟即熟。
16、稍晾,盛入盤中享用。
蘿卜牛腩做法二
1、牛腩洗干凈,切麻將大小的塊狀,用滾水汆燙出血水。把南乳,柱候醬和花生醬拌勻備用。
2、蔥切蔥花,姜切片,陳皮泡軟刮去白瓤,把八角,桂皮,小茴,香葉,花椒裝入泡茶袋里。熱油鍋,把蔥白,姜片爆出香味。倒入混合好的柱候醬料炒香。
3、放入牛腩炒勻,再把牛腩放入瓦煲里,放入香料包,陳皮,蠔油,老抽,花雕酒和冰糖,倒入開水,水量沒過牛腩為宜。
4、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燜煮2個小時。同時蘿卜去皮切滾刀塊。
5、當(dāng)牛腩煮至湯汁剩少許時,用筷子能輕松插入肉中,就可以把煮過的蘿卜放入牛腩里繼續(xù)煮30分鐘至蘿卜軟透。
蘿卜牛腩做法三
1、牛腩洗凈切成4至5厘米大塊備用。
2、蔥切段,姜切厚片,蒜切小塊,大料3個,香葉3片,桂皮1小塊,白芷1片,陳皮少許,草果1個備用。
3、白蘿卜洗凈去皮,切滾刀塊,如不會則切正常塊。
4、焯牛肉,牛肉和涼水一起放入鍋中,放少許蔥姜,大火燒開,撇去浮沫,約兩分鐘后撈出來,濾出蔥姜。
5、鍋中倒植物油少許,開小火,溫油煸炒豆瓣醬十幾秒,然后下柱候醬稍煸幾下,放入熱水燒開。
6、燒開后下焯好的牛肉,放黃酒、生抽、蠔油、白糖、鹽和所有香料燒開。
7、鍋中多倒些油,燒到八成熱,把蔥姜蒜放進(jìn)去炸一下,至表面金黃就出鍋,別炸太長時間。
8、把炸好的蔥姜蒜倒入燉著的牛肉中攪勻,大火燒開,然后蓋蓋小火燜2個小時,想辦法讓水面保持微開。
9、牛肉快燉爛的時候,把切好的蘿卜放進(jìn)去再燉二十分鐘即可。
10、吃的時候可以直接吃,或者把牛肉蘿卜和湯盛在炒鍋里燒開勾芡。
蘿卜牛腩的由來
蘿卜牛腩是廣東省廣州地區(qū)有名的漢族傳統(tǒng)小吃,以白蘿卜、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只要保證牛肉不被燉碎 燉得越久越入味、越好吃。在一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卜牛腩的清香飄滿街。在街上,你會常見到端著碗吃著蘿卜牛腩逛街的人,特別是少男少女們。
蘿卜糕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蘿卜洗干凈去皮擦絲。
2、將蘿卜絲下鍋煮軟出水備用。
3、將臘肉、臘腸、香菇切碎,蝦米泡發(fā)切碎。
4、燒熱鍋下臘肉、臘腸煸炒至出油,后放蝦米炒香,最后下香菇翻炒幾下備用。
5、煮好的蘿卜絲稍晾一會兒后,將所有主輔料放進(jìn)盆中攪拌均勻。
6、將糕盤刷上一層薄薄食用油,倒入攪拌好的食材,用鍋鏟將表面抹平。
7、上鍋蒸制。
8、蒸好后晾涼,放砧板切片約1厘米厚。
9、一盤糕體不可能一次吃完,取當(dāng)餐所需量,燒熱鍋下油下切好的蘿卜糕,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10、裝盤即可食用。
蘿卜糕的一般做法
蘿卜糕做法一
1、將材料與所有調(diào)味料及材料B中350㏄的水?dāng)嚢杈鶆虺煞蹪{備用。
2、臘肉切成小粒與蝦米一起以滾水汆燙一下,即撈起瀝干水分備用。
3、鍋,放入材料B另外500cc的水、蘿卜絲、及作法2的臘肉、蝦米,煮至沸騰后倒入做法1的粉漿攪拌均勻,使其煳化即可。
4、取一大方碗,再碗內(nèi)抹上少許沙拉油以防止沾黏,再將做法3的材料倒入碗中,以大火蒸約1小時,取出待稍涼時,放入冰箱冷藏約一小時,最后取出將其從碗中扣出即可。
蘿卜糕做法二
1、粘米粉和玉米淀粉用水開成粘稠的粉漿,備用瑤柱用水浸泡后用手撕成絲,臘肉和蝦米切成小小的細(xì)丁。
2、蘿卜去皮刨成細(xì)絲(如果刨的過程中蘿卜出水,可用蘿卜水開粉漿,蘿卜水是好東西,做到物盡其用!)。
3、用一點(diǎn)油炒香瑤柱絲、蝦米粒、臘肉粒,盛起備用。
4、蘿卜加糖稍微煮熟,關(guān)火。
5、粉漿分4~5次加入,每加入一次攪拌均勻后再加入第二次。
6、把炒好的瑤柱、蝦米、臘肉放到蘿卜糊里,加入鹽、白胡椒粉、雞粉、油,攪拌均勻,盛入蒸碗內(nèi)。
7、放入上汽的蒸鍋,蒸45分鐘,起鍋后放入蔥花或香菜。
蘿卜糕做法三
1、蘿卜擦絲,加鹽腌制半小時,擠出水分,將粘米粉加入擠出的蘿卜水中。(1000g蘿卜擠完后剩余約450g,水分550g,恰好用做和米粉的水)。
2、加入蘿卜拌勻,洋蔥切塊,入油鍋炸制洋蔥酥,撈出。鍋中留底油,加入青蒜熗鍋,加入浸泡過夜瀝干的蝦米,香菇翻炒片刻,加入提前用生抽、胡椒粉、少許糖腌制的五花肉爆炒約5分鐘,趁熱把大部分直接倒入蘿卜米粉漿中,記住,要留少許最后點(diǎn)綴表面使用。根絕口味再加入適量鹽、糖、洋蔥酥,拌勻,倒入鋪了層布的容器中。
3、蒸鍋中加入水,開鍋后放入蒸屜上,大火1個半小時,放涼后倒扣脫模即可。
4、可直接吃,也可入冰箱稍稍冷藏后,便于切塊,煎制。配以醋油香蔥蘸食。
蘿卜糕的由來
菜頭糕是蘿卜糕的俗名,取其好彩頭之意,是以黏米粉、蘿卜絲為主料的蒸糕。將黏米浸洗磨漿壓平,蘿卜刨絲煮熟,再把以上兩種原料混成糊狀,加入佐料等拌勻蒸熟。家庭多在春節(jié)制作,茶樓則長年供應(yīng)。蘿卜糕一般在平鍋里用油煎幾分鐘,則香甜好食;而碗仔蘿卜糕可熱食,無須煎制。再加了一小小點(diǎn)的澄粉,吃起來香香的。
蝦米拌豆腐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主料:北豆腐400克
輔料:蝦皮8克
調(diào)料:鹽6克,香油5克,味精2克,醬油10克,大蔥6克。
做法:
1、蝦米皮用開水泡半小時,撈出后瀝去水分;
2、豆腐置大盤里,切成1.5厘米見方的塊半小時后,將水倒出,輕輕放在一只深碗里;
3、味精、鹽、香油、醬油放在碗中調(diào)勻成佐料汁,再拌入蔥花、蝦米,澆在豆腐上即成。
蝦米拌豆腐的一般做法
蝦米拌豆腐做法一
原料:嫩豆腐500克,蝦米50克,醬油10克,蔥姜末5克,精鹽2.5克,味精2克,芝麻油20克,紅油5克。
做法:
1、嫩豆腐切成1.2厘米見方的丁,開水浸燙數(shù)次,瀝干水分,晾涼裝盤。
2、蝦米用沸水燙一下,放入碗中,加入醬油、精鹽、味精、紅油、芝麻油、蔥姜末拌勻,澆在豆腐丁上即可。
蝦米拌豆腐做法二
1、蝦米用開水200毫升泡半小時,撈出瀝去水分;豆腐置大盤里,切成1厘米見方的塊,放半小時后,除去水,輕放在一只深碗里。
2、味精、鹽、麻油、醬油放在碗中調(diào)勻成作料汁。
3、豆腐放在佐料汁中,輕輕搖動,幾分鐘后把豆腐折回原碗中,如此反復(fù)四次,拌勻而不損壞豆腐棱角,然后放在大盤里。
4、從大盤中取出一些汁水,加蔥花、蝦米拌勻,澆在豆腐上即成。
蝦米拌豆腐做法三
1、把豆腐入開水中煮過,切成小丁。
2、把蝦米放入碗中在鍋上蒸一下去菌。
3、把海米切碎,青椒里放少量的鹽和青椒一起切碎,大蒜也放入里切碎。
4、切好的幾樣放在切好的豆腐上就可以了。
蝦米拌豆腐的由來
被譽(yù)為“國菜”的豆腐的起源,《天祿識余》及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均有載:“相傳為漢淮南王劉安所造,名為‘黎祁’”,也稱“犁祁”。宋代大詩人陸游在《山庖》中有詩句:“施壓犁祁軟勝酥。”蘇東坡也曾有詩句:“煮豆為乳脂為酥?!被茨贤鮿蚕禎h高祖的孫子,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是他的遺事。此人不問政事,信道教,好修煉,企求長生不老,召來一批術(shù)士,欲煉靈丹妙藥,不料煉丹不成,反得豆腐。于是乎后世人也就將豆腐的專利權(quán)掛到他的身上去了。后來“黎祁”改名為“豆腐”,它與生活更貼近了。但明代文人孫大雅認(rèn)為“豆腐”不雅太俗,曾改名為“菽乳”。他還為此賦詩一首,詩中關(guān)于豆腐制作的艱辛倒十分精采:“戌菽來南山,清漪浣浮埃。轉(zhuǎn)身一旋磨,流膏入盆罍。”結(jié)果“菽乳”一名被人遺忘,詩句倒傳下來了。
腐竹拌黃瓜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將腐竹用水炮發(fā),然后過沸水焯熟,撈出瀝水后切成段。
2、黃瓜洗凈后切條備用。
3、把腐竹和黃瓜放八盤中,加適量鹽拌勻腌制十分鐘左右,然后瀝去水分。
4、鍋內(nèi)倒少許油燒熱,放入豆豉醬、醋、雞精炒勻后澆在腐竹黃瓜上即可。
腐竹拌黃瓜的一般做法
1、腐竹先用涼水泡發(fā),將腐竹放入沸水焯熟,撈出用涼水過涼,擠干水分后切成小段;腐竹拌黃瓜
2、黃瓜洗凈后切成細(xì)條,把腐竹和黃瓜放入碗中,加入醋、醬油、白糖、鹽和香油攪拌均勻即可;
提示:如果孩子喜歡,還可以加入一些黑木耳或紅蘿卜等蔬菜進(jìn)去,這樣營養(yǎng)更全面。
腐竹拌黃瓜的由來
黃瓜肉質(zhì)脆嫩,汁多味甘,生食生津解渴,且有特殊芳香。黃瓜也是美容菜蔬,有“廚房里的美容劑”一稱。黃瓜所含的黃瓜酶,能促進(jìn)人體的新陳代謝,排出毒素,其中的維生素C,能美白肌膚,保持肌膚彈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腐竹拌黃瓜是一種美味的家常菜,老少皆宜。
1、腐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及多種營養(yǎng)成分,一般夏天用涼水、冬天用溫水浸泡2~4小時即可泡軟。
2、給孩子做涼拌菜一定要注意衛(wèi)生,家里最好備兩塊菜板,一塊用來切肉切生食,另一塊切水果切熟菜,生熟分開,這樣就可避免細(xì)菌感染引起腸道不適。
3、孩子和我們一樣,偶爾也會有胃口不開的時候。媽媽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清爽可口的涼拌菜換換口味,讓孩子在炎熱的夏天一樣有好胃口。
4、腐竹具有良好的健腦作用,它能預(yù)防老年癡呆癥的發(fā)生。這是因為,腐竹中谷氨酸含量很高,為其他豆類或動物性食物的2~5倍,而谷氨酸在大腦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5、此外,腐竹中所含有的磷脂還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有防止高脂血癥、動脈硬化的效果。腐竹的營養(yǎng)價值雖高,但有些人如腎炎、腎功能不全者最好少吃,否則會加重病情。糖尿病,酸中毒病人以及痛風(fēng)患者或正在服用四環(huán)素、優(yōu)降靈等藥的病人也應(yīng)慎食。
黃瓜的食用禁忌:
1、體虛寒者少食黃瓜。黃瓜性涼,脾胃虛寒、久病體虛者宜少食,否則易致腹痛吐瀉。
2、呼吸系統(tǒng)宿疾者少食黃瓜。有呼吸系統(tǒng)慢性病者,尤其是老年人宜少食,不然易動寒痰,以致肺寒咳嗽。
3、黃瓜不宜加堿或高熱煮食。黃瓜生食最好,高溫可使?fàn)I養(yǎng)物質(zhì)損失。
4、不宜棄汁制餡食用。
5、不宜與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同食。因黃瓜中含有一種維生素C分解酶,有可能破壞西紅柿、辣椒、菜花、芹菜、苦瓜等蔬菜中的維生素C,降低其營養(yǎng)價值。
6、黃瓜最好不與花生搭配食用。因為黃瓜性偏寒,常用來生食,而花生米多油脂,二者相遇,會增加其滑利之性,容易引起腹瀉。對于腸胃功能不佳者,即使同食也不要多食。
7、少食腌黃瓜。腌黃瓜味咸,且含有亞硝胺,有肝病、心血管病、腸胃病以及高血壓的人,不宜食用。
黃瓜拌蟶子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備好所用食材。
2、鍋里加水煮開,將蟶子下鍋燙開殼再剝出肉備用。
3、鍋里加少許油,再加一茶匙老干媽煸炒出香味。
4、將黃瓜去皮去籽改刀下鍋。
5、炒至黃瓜入味,再將剝好的蟶子及少許的清湯加入。
6、炒至均有掛味即可,最后加入香蔥提鮮。
7、這樣子一份黃瓜蟶子小炒就完成了。
黃瓜拌蟶子的一般做法
黃瓜拌蟶子做法一
1、將蟶子入沸水中焯熟;
2、剝?nèi)ハ|子皮備用;
3、將黃瓜切絲備用;
4、搗好蒜泥,加入醋調(diào)制;
5、將蒜泥、鹽等調(diào)味料倒入黃瓜蟶子中調(diào)拌均勻即可。
黃瓜拌蟶子做法二
1、將所有食材清洗干凈備用(正宗的是要放些黃瓜絲,家中沒有就沒放)。
2、鍋中放入水,蔥姜片,少量鹽,水燒開下入蟶子,水再次燒開,關(guān)火,蓋上蓋子燜2分鐘,控干水分撈出,去殼,去掉黑線。
3、香蔥,香菜切小段,蒜搗碎,尖椒切絲(如果有黃瓜也切絲,不要切的太細(xì))紅椒切成片。
4、調(diào)碗汁:鹽(少許),生抽,醋(可以多放一些),蒜泥,辣椒油,香油,將調(diào)好的碗汁倒入切好的菜中拌勻即可!
黃瓜拌蟶子做法三
1、粉絲用開水泡軟。
2、大蒜切末
3、先把粉絲放入盤底,之后放入洗凈的蟶子,加料酒,最上面放些生姜片,蔥。
4、水煮開后,放入盆子大火蒸4到5分鐘,關(guān)火,悶上幾分鐘。蒸完后,盤子里有很多湯汁,這些可不能倒掉,鮮著呢,留著備用。
5、鍋內(nèi)倒入少許油,加入蒜末煸炒出香味。
6、加入蒸魚豉油,蒸蟶子的湯汁,糖,煮開。
7、換個盆子,粉絲墊底,蟶子擺放整齊,把第6步煮的湯汁倒入盆中,撒上蔥花。
黃瓜拌蟶子的由來
蟶子,學(xué)名縊蟶,別名“小人仙”屬軟體動物,是雙殼綱簾蛤目貝類動物,生活在海洋之中,為常見的海鮮食材。貝殼脆而薄呈長扁方型,自殼頂?shù)礁咕?有一道斜行的凹溝,故名縊蟶。寧波沿海一帶多灘涂,對養(yǎng)殖蟶子有得天獨(dú)厚的優(yōu)勢,是寧波大眾海特產(chǎn),寧海長街一帶,面臨三門灣,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適宜,餌料豐富,土質(zhì)以泥沙為主,因而蟶子生長快,個體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鮮,故得名長街蟶子。據(jù)清《寧海縣志》記載:蟶、蚌屬,以田種之種之謂蟶田,形狹而長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糖拌菜心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將青菜洗凈,剝往老葉,菜頭削成橄欖形,剖成9厘米長、2.5厘米寬的菜心浙菜家常菜譜,共12只。炒鍋置旺火上香菇菜心,加豬油燒至三成熱(約50℃)時,將菜心進(jìn)鍋“養(yǎng)”熟撈出白灼菜心的做法,菜心剖面朝上平攤盤中,撒上干淀粉,將雞茸均勻地分放在12只菜心剖面的尖端一邊,再用火腿、香菇、蔥末放在雞卜茸上,擺出名堂圖案菜心炒豬肝,上籠蒸1分鐘菜心的做法糖拌菜心,取出潷往水分,移進(jìn)另一盤中擺成花形,然后用清湯、味精、精鹽、濕淀粉勾成薄芡浙菜精選,澆在菜心上面,淋上雞油即成。
糖拌菜心的一般做法
糖拌菜心做法一
1、白菜心洗凈。
2、把白菜切成細(xì)絲。
3、胡蘿卜切成細(xì)絲。
4、麻醬用香油調(diào)開,只是一點(diǎn)了,就在罐子里調(diào)了。
5、胡蘿卜白菜絲放到盆里,放入調(diào)好的麻醬拌勻。
6、撒上白糖,吃的時候再加醋。
糖拌菜心做法二
1、菜心一把。
2、菜心去掉老埂和老葉,清洗干凈備用。
3、炒鍋熱鍋糧油,熱了放入少許油,稍微熱放入蒜末煸炒變香。
4、然后下入菜心翻炒。
5、翻炒至完全變色放入鹽翻炒均勻即可。
6、菜心炒好了裝盤即可食用。
糖拌菜心做法三
1、材料圖。
2、將水燒開,往水中加鹽和烹調(diào)油。
3、放入洗好的菜心,焯燙好撈出過涼。
4、大蔥切段,姜切片,紅椒切絲。
5、過涼后聽菜心擺在盤中。
6、淋蒸魚豉油。
7、另起一鍋,倒烹調(diào)油,放入蔥段姜片用小火慢慢的炸。
8、至蔥稍稍有點(diǎn)糊時放入紅椒絲,關(guān)火,用余熱炸香辣椒。
9、趁熱將油澆在擺好的菜心上,上桌即可。
糖拌菜心做法四
1、蒜頭切碎,辣椒切絲備用, 大白菜洗凈取前段內(nèi)層較嫩的部份切成絲, 放入容器中拌入約煮菜的鹽多一點(diǎn),我用保鮮盒蓋上蓋子上下?lián)u晃讓它出水,腌個一小時左右。泡軟的菜心用開水清洗瀝去水分備用。
2、豆干入滾水略煮,取出放涼切絲備用。
3、將菜心、豆干、蒜末和辣椒絲放入容器(建議玻璃容器),加入少許的鹽、糖、醋和胡椒粉拌勻,試味道調(diào)整喜愛的酸甜度,放冰箱冷藏入味(約半天~一天)。
4、食用前淋上香油,灑些香菜拌勻即完成。
糖拌菜心的由來
糖拌菜心是浙江省傳統(tǒng)的特色名菜,屬于浙菜系。此菜菜心碧綠、雞茸白嫩,形如芙蓉,外形雅觀浙菜菜譜,鮮糯爽口。
小蔥拌豆腐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豆腐一小塊,切成小丁。
2、鍋內(nèi)燒開水,將豆腐放入,開水焯熟,水開一開就好撈出投入涼水中過晾。
3、小蔥切細(xì)斷。
4、將過晾的豆腐丁控干水分。
5、豆腐中加入鹽、白胡椒粉、香油、雞精調(diào)味,撒上小蔥末將油燒熱,放入花椒粒,炸出香味。
6、將小蔥豆腐放入盤內(nèi),用勺子舀花椒油適量淋在表面即可。
小蔥拌豆腐的一般做法
小蔥拌豆腐做法一
1、準(zhǔn)備食材。小蔥去掉不好的葉子,用清水多洗幾遍。
2、小蔥切成細(xì)小的蔥段。
3、盆中加入小蔥,豆腐,再加入2勺黃豆醬,攪拌均勻。
4、攪拌均勻。
5、取一片比較寬的蔥葉,從中間分開,然后卷成圓柱形。
6、入拌好的豆腐,上面再點(diǎn)一些黃豆醬。
7、撕點(diǎn)蔥絲,放在邊上來點(diǎn)綴。
小蔥拌豆腐做法二
1、豆腐上鍋蒸一下,取出晾涼。
2、小蔥切碎。
3、豆腐切成小塊。
4、加入味極鮮醬油。
5、加入蠔油拌勻即可。
小蔥拌豆腐做法三
1、準(zhǔn)備好豆腐和小香蔥。
2、小香蔥洗凈,切成碎末備用。
3、把豆腐切成大片。
4、上蒸鍋蒸制5分鐘。
5、把稍涼的豆腐用勺子壓碎。
6、加入小蔥碎、鹽和雞精,攪拌均勻。
7、淋入香油。
攪拌均勻裝盤即可。
小蔥拌豆腐的由來
被譽(yù)為“國菜”的豆腐的起源,《天祿識余》及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均有載:“相傳為漢淮南王劉安所造,名為‘黎祁’”,也稱“犁祁”。宋代大詩人陸游在《山庖》中有詩句:“施壓犁祁軟勝酥。”蘇東坡也曾有詩句:“煮豆為乳脂為酥。”淮南王劉安系漢高祖的孫子,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是他的遺事。此人不問政事,信道教,好修煉,企求長生不老,召來一批術(shù)士,欲煉靈丹妙藥,不料煉丹不成,反得豆腐。于是乎后世人也就將豆腐的專利權(quán)掛到他的身上去了。后來“黎祁”改名為“豆腐”,它與生活更貼近了。但明代文人孫大雅認(rèn)為“豆腐”不雅太俗,曾改名為“菽乳”。他還為此賦詩一首,詩中關(guān)于豆腐制作的艱辛倒十分精采:“戌菽來南山,清漪浣浮埃。轉(zhuǎn)身一旋磨,流膏入盆罍。”結(jié)果“菽乳”一名被人遺忘,詩句倒傳下來了。
麻醬白菜絲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把大白菜芯洗干凈,甩干水分,切成細(xì)絲,加少許鹽揉一下,腌出水分后擠干,放入大碗里備用;山楂洗干凈,先切開剝?nèi)ズ?再批成薄片,放在大白菜絲碗里一邊,撒上綿白糖100克左右;取小碗放芝麻醬,加冷雞湯25克,化開成麻醬汁;把白菜絲裝入樹葉形盆里,迭上山楂片,淋上麻醬汁。
麻醬白菜絲的一般做法
麻醬白菜絲做法一
1、白菜幫一個,先去掉筋絡(luò)。
2、從白菜幫根部去掉筋絡(luò)。
3、筋絡(luò)基本去除完,然后洗凈。
4、兩邊葉子切下,片成兩片。
5、去掉筋絡(luò)的白菜幫可以順著切絲。
6、再配上黃瓜和胡蘿卜絲。
7、用3克鹽抓勻,再放涼開水泡幾分鐘,{涼水泡過的生菜要脆爽些}將水倒掉瀝干水分裝大碗里將所有調(diào)料混合在小碗里。
8、再放上黃瓜絲,將兌好的調(diào)料淋在菜絲上拌勻即可。
9、清爽脆嫩的白菜絲上桌了。
麻醬白菜絲做法二
1、白菜洗凈切成絲,放到盆里,加適量鹽拌勻,腌20-30分鐘或直到白菜絲變軟。然后擠掉水份,放在一邊備用。
2、炒鍋放適量油,等油熱后,放入白菜翻炒幾下即可(目的讓白菜斷生),盛到盤中。
3、做辣椒油:炒鍋放1/2杯油,等油熱后,油溫不要太高。放入花椒炸出香味后,撈出花椒。然后把油澆到辣椒粉上,邊澆邊攪。注意:油溫不要太高,否則辣椒會糊掉。如果掌握不好油溫,可以把一小段蔥放到油里試一試,如果蔥立刻變糊,說明油溫太高,反之油溫剛好。
4、把檸檬切成兩半,把汁擠到白菜上,然后淋上辣椒油拌勻即可。
麻醬白菜絲做法三
1、大白菜幫子兩片,橙子一個。
2、把橙皮削一些下來切成細(xì)末,擠10ML的橙汁備用。
3、大白菜只取菜幫,順著紋理片成四到五片薄片。
4、片好以后再疊起來,微微傾斜碼放。
5、再把菜幫子斜切成細(xì)絲。
6、把大白菜絲 泡到?jīng)鲩_水里20分鐘左右。
7、把大白菜絲撈出,瀝干水分,這時候大白菜絲已經(jīng)變的脆脆的了。
8、把橙汁,橙皮末,白菜絲,一點(diǎn)點(diǎn)白醋,一勺細(xì)砂糖一起拌勻就好了。
麻醬白菜絲的由來
麻醬白菜絲是江浙一帶的漢族風(fēng)味名菜,屬于浙菜系。其特點(diǎn)是制作簡單,脆嫩爽口。
三絲魚翅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水發(fā)魚翅用水來兩次,然后用涼水稍泡,撈起瀝干,用紗布包好。
2、雞骨架出水,去凈血泡,放于鍋中墊底,再放上魚翅包,加蔥、姜、料酒、雞湯,上火燒開出浮沫,轉(zhuǎn)小火煨至魚翅軟爛。
3、雞脯肉去油筋,切成細(xì)絲。冬筍、冬菇、熟火腿分別切成絲,冬菇、冬筍汆過瀝干。
4、雞絲加料酒、胡椒粉、鹽拌勻,用蛋清豆粉上漿。
5、撈出己煨、軟爛的魚翅包,解開紗布,炒鍋燒熱下油,放蔥,姜炒出香味后,將煨魚翅原汁瀝入鍋內(nèi),去掉蔥姜,放魚翅入鍋調(diào)味,待入味撈起整齊地放在三絲上。
6、鍋內(nèi)原汁用水豆粉勾成二流濃汁,加少許雞油、味精,起鍋澆于魚翅上即成。
三絲魚翅的一般做法
三絲魚翅做法一
1、將千張皮(豆腐)用刀片成兩塊,再切成細(xì)絲,一邊留1 厘米寬不切斷,細(xì)絲為魚翅,不斷處作為翅板;
2、油下鍋燒至六成熱,放入千張皮,注意絲之間不要沾連,炸至金黃起鍋;
3、然后,純堿兌水下鍋煮沸,放入千張皮煮至白嫩柔軟,起鍋即成魚翅;
4、將香菇、玉蘭片、絲瓜切絲,焯水后瀝干;
5、三絲和素魚翅、鮮湯150毫升、鹽、糖、味精、胡椒面共燒;
6、入味后,下水淀粉勾芡,加香油推勻,再稍燒片刻,起鍋裝盤即成。
三絲魚翅做法二
1、鍋置火上,入清水,燒開后入魚翅汆兩遍,每氽一次均用涼水沖透,擠干水分。
2、雞開膛洗凈,砍成大塊。排骨剁長節(jié)。雞腿用開水氽透,溫水洗凈。
3、鋁鍋內(nèi)放入竹筷墊底,將雞骨放入,再放魚翅包擺整齊,然后將雞塊和排骨擺在魚翅上面及周圍,加料酒、姜、蔥,加水淹過原料,大火燒開改成至小火慢煨8小時左右,見魚翅柔軟后,加鹽、味精、胡椒面,再煨30分鐘。
4、將雞脯去筋,切成細(xì)絲,裝碗加料酒、鹽入味,放入蛋清和干芡粉調(diào)成的糊拌勻。
5、將紅蘿卜、黃瓜皮切成花刀片,入鍋用湯加味燒熱后撈出,擺在盤子周圍。
6、鍋置旺火上,入油至熱,下雞絲,用筷子輕輕撥散滑熟后撈起。
7、火腿、玉蘭片分別切成細(xì)絲,一起入鍋,倒進(jìn)燒魚翅的湯,加鹽和味精,調(diào)好味,將雞絲放入調(diào)勻,把三絲撈入深圓盤內(nèi),打開魚翅包,將魚翅蓋在三絲上,鍋內(nèi)下水芡粉勾芡,加雞油,淋在魚翅上即成。
三絲魚翅做法三
1、湯勺上火,注入高湯燒熱,放入魚翅汆透撈出。
2、將魚唇,香菇,冬筍分別切成絲,在沸水中汆一下?lián)瞥?控凈水。
3、湯勺上火,注入高湯,放入魚翅及魚唇,香菇,冬筍絲,加料酒,味精,鹽,胡椒粉,醬油調(diào)好味,燒開撇去浮沫,用水淀粉勾流芡,淋上蔥姜油,盛入湯碗中即成。
三絲魚翅的由來
三絲魚翅是山東省的漢族傳統(tǒng)名菜,屬于魯菜系。魚翅晶瑩色黃,三絲黑、白、綠相間,色彩豐富,口味咸鮮,醇厚不膩。三絲魚翅以魚翅為主要材料。將千張皮用刀片成兩塊,再切成細(xì)絲,一邊留 1厘米寬不切斷,細(xì)絲為魚翅,不斷處作為翅板。油下鍋燒至六成熱,放入千張皮,注意絲之間不要沾連,炸至金黃起鍋。然后,純堿兌水下鍋煮中國名菜素齋風(fēng)味沸,放入千張皮煮至白嫩柔軟,起鍋即成魚翅。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蘿卜絲拌海蟄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zhǔn)備的“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