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yǎng)生 八大禁忌
八大養(yǎng)生忌諱。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面對四季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識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秋季養(yǎng)生 八大禁忌》,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立秋一到,雖然天氣早晚涼爽,但是白天還是有秋老虎的肆虐,所以人的身體很容易會出現(xiàn)倦怠、乏力等現(xiàn)象。根據(jù)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秋季進補是十分必要的,但進補不可以亂補,應注意避免以下問題。
1.忌無病亂補。
沒有病亂補,既大大增加了開支,又害了的自身的健康。如過量服用魚肝油可引起中毒,如果長期服用葡萄糖不僅會引起發(fā)胖,還可能引起血中膽固醇的增多,很容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2.忌虛實不分。
中醫(yī)的治療原則:虛者補之,不虛癥的病人不可以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之分,在補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病癥只有這樣才能補益身體,否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會大大傷害身體。
3.忌多多益善。
在補藥的時候千萬別過量,任何服用補藥過量都有害健康。我們平時都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其實這樣認為是不科學的。如果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導致惡心、嘔吐和腹瀉等癥狀。
精選閱讀
立秋養(yǎng)生:立秋吃什么?
立秋來了,但是天氣還是悶熱難耐。那么立秋飲食一定要注意,避免誘發(fā)其他疾病。立秋吃什么?也許很多人還不太了解,下面盤點立秋養(yǎng)生的各種飲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立秋吃什么?
立秋吃什么?暫時不要吃太多的高蛋白食品,如肉類
經(jīng)過一個夏天炎熱的天氣,立秋之后,很多“苦夏”或在夏天里食欲比較差的人食欲逐漸好轉(zhuǎn)。不過此時人的腸胃功能較弱,還沒有調(diào)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立秋吃什么?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
秋燥時節(jié),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蔥及酒等,特別是生姜。這些食材屬于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在古代醫(yī)書中也出現(xiàn)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nèi),秋不食姜;一日之內(nèi),夜不食姜。
立秋養(yǎng)生:進補八大禁忌
忌虛實不分
中 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yǎng)生雖然 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qū)別,但起碼應將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zhì)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 熱,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舌質(zhì)紅,脈數(shù)。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fā)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yǎng),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 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chǎn)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zhì),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F(xiàn)代營養(yǎng)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秋季必須注意保養(yǎng)內(nèi)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diào)攝皆不能離開養(yǎng)收這一原則。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那么秋季養(yǎng)生應該注意什么呢?
1、調(diào)理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這類疾病在秋末冬初發(fā)病率極高,發(fā)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后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3、增強體力: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jīng)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jié)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一宜出汗
少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宜健腳板
健腳即健身。必須經(jīng)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宜防犯病
冬季氣候誘使慢性病復發(fā)或加重,寒冷還刺激心肌梗死、中風的發(fā)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病癥狀加劇。因此,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fā)生。
四宜水量足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yǎng),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仍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
五宜調(diào)精神
冬天確實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tài)。冬天改變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yǎng)精神的良藥。
六宜空氣好
冬季室內(nèi)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shù)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或在室內(nèi)放一臺負離子發(fā)生器,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七宜粥調(diào)養(yǎng)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yǎng)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jié)食,以養(yǎng)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八宜入睡早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古人主張“早臥遲起”。早睡以養(yǎng)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現(xiàn)代人尤其注意保健與養(yǎng)生,可是一些人在保健養(yǎng)生中卻存在著許多誤區(qū)。
1.吃飽喝足有利健康
俗話說“三分饑寒保平安”此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飽食終日又缺乏運動,則會造成能量過剩,長此會引起肥胖,加速衰老,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有資料顯示:八分飽才有利于健康。
2.一日兩餐能減肥
有些女性為了身材苗條,每天只吃兩頓飯,認為這樣能減肥。恰恰相反,一日兩餐的人更容量發(fā)胖,日本的相撲運動員就是一日只吃兩餐的人,您愿意像他們一樣胖嗎?
3.喝牛奶會使膽固醇增高
據(jù)調(diào)查,中國人的牛奶食用量還不及發(fā)達國家的1/3,許多人之所以不喝牛奶是因為他們覺得牛奶會使膽固醇增高,而事實并非如此。研究發(fā)現(xiàn),牛奶中所含的膽固醇并不高,而且喝牛奶還有助于減少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的發(fā)生。另外,不能空腹喝牛奶,因為空腹喝牛奶不利于營養(yǎng)素的吸收和利用;且空腹狀態(tài)下胃酸過高,乳酸菌很難存活,降低了酸牛奶的保健作用。
4.豆?jié){不用煮熟
豆制品應該每天吃一些,對身體很有好處。但豆?jié){一定要煮熟了再喝,豆?jié){不煮熟煮透,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被破壞,不僅豆?jié){難以消化,還會引起惡心、嘔吐和腹瀉。
5.老母雞補身體最好
用老母雞補身體最好,是民間長期流行的說法,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多年的老母雞含有過多的雞油,其肌肉彈力纖維減少,結(jié)締組織老化,雞肉粗韌,久煮難爛,不易胃腸消化吸收。飼養(yǎng)一年的雞,無論煮、燉皆宜,容易煮爛變酥,肉質(zhì)鮮嫩可口。
6.用沸水沖茶
用沸騰的開水沖泡茶葉,會破壞茶葉中的很多營養(yǎng)物質(zhì),還會溶出過多的鞣酸和芳香物質(zhì),使茶有苦澀味,降低了茶的保健作用。泡茶的水溫一般應在80℃左右,冬季可適當高一些。
7.多吃醋有好處
醋不僅能增進食欲,還能保護蔬菜中的維生素C,有利于胃腸對維生素C的吸收,且在降血壓、預防流感上也有一定的效果。于是有人認為吃醋有諸多好處而過量食醋,甚至干脆喝醋。殊不知,醋食用過量,會灼傷食道、腐蝕胃粘膜、還會軟化骨質(zhì),加重骨質(zhì)疏松,導致骨折。
8.口香糖能健齒
有些廣告說口香糖能健齒,所以許多人吃了口香糖就不漱口,結(jié)果口香糖的糖分就會在口腔中發(fā)酵產(chǎn)酸,腐蝕牙齒形成齲齒。另外,口香糖中含有硫化物、防老化劑、增塑劑等添加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對人體健康不利?!?/p>
一忌貪涼
秋涼之后,晝夜溫差變化大,是脾胃病高發(fā)季節(jié),特別是潰瘍患者更易復發(fā),因此這個時節(jié)應格外注意調(diào)停脾胃。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fā)胃痛或加重舊病。
在飲食方面,立秋后人們不宜多吃寒涼食物或生冷不潔的瓜果。所謂“秋瓜壞肚”的民諺就是指立秋以后繼續(xù)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fā)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因此,專家提醒人們,立秋之后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加邢兰膊〉娜嗽谇锛疽话銘斏偈扯嗖?,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減少進食油膩食物。
除此以外,為了增強身體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抗寒能力,很多人都習慣在秋季進行戶外鍛煉,并根據(jù)“春捂秋凍”的原則,在秋季盡量少添衣物。專家認為,“秋凍”自有一番道理,但人們切不可過于貪涼,秋天的早晚氣溫較低,應根據(jù)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煉時應在身體發(fā)熱后,才能脫下過多的衣服;鍛煉后切忌穿著汗?jié)竦囊路诶滹L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二忌過燥
秋季氣候日漸干燥,會使人皮膚和口角干裂,口干咽燥,聲音嘶啞。有些人還會出現(xiàn)毛發(fā)脫落增多,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癥狀,俗稱“秋燥癥”。如果人體抵抗力下降,那么很容易導致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從而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此外,患有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的病人,在這一時節(jié)往往會癥狀加重。
所以在秋季要特別注意養(yǎng)陰潤肺。從中醫(yī)角度來看,除了應注意保持室內(nèi)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以外,人們可以選用一些具有養(yǎng)陰潤燥功能的保健品和中藥來調(diào)養(yǎng)身體,比如西洋參、燕窩、哈士蟆油、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西洋參性味苦、微甘,有補氣養(yǎng)陰、清虛火、生津液的作用,適用于氣陰足、津少口渴、肺虛咳嗽、虛熱煩躁等癥。燕窩性味甘平,有益虛補損、滋陰潤燥、化痰止嗽之功,常用于肺腎不足、虛損癆瘵、咳嗽氣急等癥。
一般而言,藥補不如食補,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多吃一些如生梨、甘蔗、荸薺、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潤燥功效的水果,或者烏骨雞、豬肺、龜肉、銀耳、蜂蜜、芝麻、豆?jié){、藕、核桃、薏米、花生、鴨蛋、菠菜等食品,還可以自制諸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粥、雪梨川貝冰糖羹這樣的飲品,同樣可以達到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三忌亂補
秋季是進補的季節(jié),但進補并非“亂補”,因此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更不要虛實不分就濫補一氣。一位告訴記者,“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則不宜用補藥?!蓖瑫r,虛病還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因此只有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就會適得其反。進補時還忌諱多多益善,因為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物以稀為貴,人們在選擇補品的時候一般崇尚‘越貴越補’,那些高貴的傳統(tǒng)食品,比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并沒有什么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睂<姨崾荆彩朝熅幸欢ǖ膶ο蠛瓦m應癥,因此應根據(jù)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么,補什么”,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另外,在立秋當天,北京、河北一帶的民間流行“貼秋膘”。理由無非是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百N秋膘”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兒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百N秋膘”的民俗往往使人們誤以為“秋補就是肉補”。
其實不然。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yǎng),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chǎn)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zhì),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等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F(xiàn)代營養(yǎng)學的觀點認為,飲食清淡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因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已成為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養(yǎng)生的關鍵是習慣,秋季養(yǎng)生格外要求人們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早起勤鍛煉。從中醫(yī)角度講,“早睡以利養(yǎng)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能夠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加強防寒鍛煉,可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鍛煉,從而激發(fā)機體逐漸適應寒冷的環(huán)境,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