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八大禁忌 立秋吃什么
立秋吃什么食物養(yǎng)生。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别B(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四季養(yǎng)生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進補八大禁忌 立秋吃什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立秋養(yǎng)生:立秋吃什么?
立秋來了,但是天氣還是悶熱難耐。那么立秋飲食一定要注意,避免誘發(fā)其他疾病。立秋吃什么?也許很多人還不太了解,下面盤點立秋養(yǎng)生的各種飲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立秋吃什么?
立秋吃什么?暫時不要吃太多的高蛋白食品,如肉類
經(jīng)過一個夏天炎熱的天氣,立秋之后,很多“苦夏”或在夏天里食欲比較差的人食欲逐漸好轉。不過此時人的腸胃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立秋吃什么?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
秋燥時節(jié),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蔥及酒等,特別是生姜。這些食材屬于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在古代醫(yī)書中也出現(xiàn)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
立秋養(yǎng)生:進補八大禁忌
忌虛實不分
中 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yǎng)生雖然 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qū)別,但起碼應將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 熱,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shù)。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fā)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yǎng),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 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chǎn)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F(xiàn)代營養(yǎng)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質。
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相關閱讀
根據(jù)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立秋后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八忌:
一忌無病亂補。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fā)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二忌虛實不分。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yǎng)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qū)別,但起碼應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shù)。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四忌凡補必肉。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yǎng),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chǎn)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F(xiàn)代營養(yǎng)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質。
五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六忌重“進”輕“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后產(chǎn)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guī)律甚至便秘。故養(yǎng)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yǎng)”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七忌恒“補”不變。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fā)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yǎng)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tǒng)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jié),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jù)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八忌越貴越補?!拔镆韵橘F”,那些高貴的傳統(tǒng)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并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故應根據(jù)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么,補什么”,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立秋之后,天氣漸漸轉涼,但是有時暑氣依然逼人,降暑工作還是不能有一點的松懈,那么立秋之后我們應該吃什么水果來降暑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款立秋之后應該吃的水果吧。
1、柚子
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脹、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氣喘等癥。柚子以含維生素C豐富而著稱,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機酸,大部分為枸櫞酸,而枸櫞酸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
2、山楂
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有散瘀、消積、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腦、防暑、增進食欲等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十多種疾病都有顯著療效。
3、檸檬
檸檬味極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檸檬酸是各種水果中所含有機酸多而命名。高血壓、心肌梗塞患者常飲檸檬飲料,對改善癥狀大有益處。
4、蘋果
蘋果中醫(y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除煩、開胃、醒酒等功用,對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F(xiàn)代醫(yī)學認為,蘋果還能預防和消除疲勞,蘋果中的鉀能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并使之排出體外。食入過量鹽分時,可吃蘋果來幫助排除,所以吃蘋果或飲蘋果汁對高血壓患者有益。
汁多清甜的西瓜是人們在盛夏每天必吃的水果。然而,西瓜不是每個人都可吃的,即使是可吃的人也要講究科學的吃法。有一些病人,或是在某些情況下,最好不要吃。
一、糖尿病人
西瓜約含糖類5%,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部分果糖,也就是說吃西瓜后會致血糖增高。正常人由于會及時分泌胰島素,可使血糖、尿糖維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人則不同,在短時間內吃太多西瓜,不但血糖會升高,病情較重的還可能因出現(xiàn)代謝紊亂而致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人每天吃的碳水化合物(糖類)的量是需要嚴格控制的,因此如果一天中多次吃了西瓜,那么應相應地減少吃飯和面制品(碳水化合物)的數(shù)量,以免加重病情。
二、腎功能不全者
腎功能不全患者,對排出體內水分的功能大大降低,所以常會出現(xiàn)下肢或全身水腫。這類病人若吃太多西瓜,會因攝入過多的水,又不能及時將多余的水排出,致使水分在體內超量儲存,血容量增多,因此不但使水腫加重,且容易誘發(fā)急性心力衰竭。故而腎功能不全患者以少吃或不吃西瓜為好。
三、感冒初期
祖國醫(yī)學認為,不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其初期均屬于表證,應采用讓病邪從表而解的發(fā)散治療方法。并認為在表未解之前若攻之會加重病情。而西瓜有清里熱的作用,所以這個時候吃西瓜會使感冒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長。
四、口腔潰瘍病人
口腔潰瘍在中醫(yī)中被認為是陰虛內熱、虛火上擾所致。由于西瓜有利尿作用。若口腔潰瘍者多吃西瓜,會使口腔潰瘍復原所需要的水分被過多排出,從而加重陰虛和內熱,使病程綿延,不易愈合。
五、產(chǎn)婦
產(chǎn)婦的體質比較虛弱,中醫(yī)認為多吃西瓜會過寒而損脾胃。
六、不宜在飯前及飯后吃
因為西瓜中大量的水分會沖淡胃中的消化液,在飯前及飯后吃都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飯前吃大量西瓜又會占據(jù)胃的容積,使就餐中攝入的多種營養(yǎng)素大打折扣,特別是對孩子、孕婦和乳母的健康影響更大。而對于想通過節(jié)食減肥的人則在飯前吃點西瓜不失是一種減少食物攝入的好方法。
七、西瓜不宜吃得太多
因為西瓜屬于“生冷食品”,任何人吃多了都會傷脾胃,導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及胃腸抵抗力下降,引起腹脹、腹瀉。
八、少吃冰西瓜
雖然大熱天吃冰西瓜的解暑效果很好,但對胃的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脾胃損傷,所以應注意把握好吃的溫度和數(shù)量。最好把西瓜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最下層,這里的溫度大約是8-10℃,這個溫度口味也最好,每次吃的量不要超過500克,且要慢慢地吃。對于有齲齒(蛀牙)和遇冷后即會感到酸、痛的牙過敏者,以及胃腸功能不佳者就不宜吃冰西瓜。
國慶過后,大家明顯的感覺到氣溫有所下降,早晚的溫差較大,那是因為寒露節(jié)氣的來臨。到了寒露時節(jié),人們就要注意保暖了,那么寒露如何養(yǎng)生呢?寒露養(yǎng)生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今天小編的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寒露的習俗以及如何養(yǎng)生好,一起來看看吧。
目錄
1、寒露是什么意思 2、寒露是幾月幾號
3、寒露如何養(yǎng)生 4、寒露習俗有哪些
5、寒露養(yǎng)生吃什么好 6、寒露養(yǎng)生吃什么水果
7、寒露養(yǎng)生食譜 8、寒露養(yǎng)生注意事項
9、寒露養(yǎng)生的方法
寒露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寒露,從10月8日或9日開始,到23日或24日結束。送走美好的九月,迎來金秋十月,我們從處暑、白露、秋分一路走來,一直在贊美著秋天,到了寒露時節(jié),我們仍舊不會吝惜美好的語言。秋高氣爽、日麗風清,星月交輝,依然是我國許多地區(qū)這一時期天氣的主旋律。此時,南方的人們在開始享受涼爽的秋風之時,北方的人們已在領略深秋的凄美了。
寒露節(jié)氣時,太陽的直射點已經(jīng)離開了赤道,由南緯557移至南緯1132,這時北半球的太陽高度角由大變小,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著減少,氣溫明顯下降。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甚至華南都會受到冷空氣的影響。這時,許多人開始用寒冷表達自己的感受。
從字的表面來解釋,其實寒露的寒就是寒冷的意思,而露則表示了在近地面層的水汽會凝結成露水的現(xiàn)象。但從氣象角度來看,寒露節(jié)氣和白露、霜降這兩個節(jié)氣一樣,所表示的熱量變化意義比它的水分變化意義更為明顯,應該說,它更多地體現(xiàn)了一種氣溫轉變,季節(jié)轉換的進程。
或許在南方人們都會有這樣的語文,在寒露這個節(jié)氣,早晨或者是傍晚我們怎么沒有見到露水呢?其實也好理解,因為二十四節(jié)氣是出自黃河流域,此時,江南氣溫還偏高,出現(xiàn)露水的時間要比北方晚。
從寒露到它后面的節(jié)氣霜降雖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卻是一年中氣溫降得比較快的一段時間,若是一場冷空氣過后,日平均溫度下降8℃、10℃很常見。因此這個時節(jié)是我國許多地區(qū)氣候變化的一個轉折點。
寒露和白露的區(qū)別
在古代的勞動人民為了更好的準備農(nóng)事工作,就把一年詳細的劃分為四季二十四節(jié)氣。由字面上可知,既然是二十四節(jié)氣那每個節(jié)氣當然都有其特點。今天小編就以寒露和白露為例子來解說吧,感興趣的不妨往下文看看。
解惑
諺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jié)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jié)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
白露過后,溫度就會變的很低,并且溫差較大,氣候冷暖多變,特別是在早晨和傍晚的時候,氣溫都會比白天要低的很多很多,更加感覺到有幾分的涼意。如果這時候再赤膊露體,穿著短褲,就非常容易的受涼,從而誘發(fā)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fā)。體質虛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覺莫貪涼。秋天病菌繁殖活躍,加之氣候比較干燥,易造成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所以,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
寒露過后,氣候冷暖多變、晝夜溫差變化較大,稍不注意,就易著涼傷風,誘發(fā)上呼吸道感染。此外,患有慢性胃病的朋友,生活中也應盡量注意保暖,避免因腹部受涼而導致胃病復發(fā)或加重。
寒露后入夜更是寒氣襲人。寒露腳不露告誡人們寒露過后,要特別注重腳部的保暖,切勿赤腳,以防寒從足生。因為兩腳離心臟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因此,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
只要人體的腳部受涼,那么就會引起很多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而且人體的抵抗力也會因此有所下降。所以足部保暖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寒露過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yǎng)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熱水泡腳除了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yǎng),可減少下肢酸痛的發(fā)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寒露起居飲食
(1)飲食
飲食養(yǎng)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jù)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yǎng)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癥。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2)起居
寒露以后,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易流行的疾病在氣溫下降和空氣干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強。此時很多疾病的發(fā)生會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另外,中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復發(fā)、哮喘病復發(fā)、肺炎等疾病也嚴重地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據(jù)統(tǒng)計,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會導致急性發(fā)作,因此要采取綜合措施,積極預防感冒。在這多事之秋的寒露節(jié)氣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對身體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眾所周知,古代的勞動人們,之所以將一年分為四季二十四節(jié)氣是為更好的早農(nóng)事上早做準備。在建立新中國之前人們都是以農(nóng)歷為歷法計算的,那么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里寒露換成陽歷在2015年在幾月幾號呢?我們一起來瞧瞧吧。
解惑
寒露:2015年10月8日。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jīng)195度時為二十四節(jié)氣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jié),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如果說白露節(jié)氣標志著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么寒露節(jié)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征,標志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導讀:廣東中秋節(jié)吃什么?廣東人把中秋節(jié)稱為月光誕,過節(jié)有很多美食是必吃的,如柚子、田螺、菱角等。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廣東中秋節(jié)吃什么。
廣東中秋節(jié)吃什么?
在以廣州為中心的廣府地區(qū),中秋節(jié)俗稱月光誕。中秋節(jié)當晚,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后,必須進行拜月光的儀式?;浭降闹星镒涛叮x不開田螺、芋頭、柚子、菱角這些富有嶺南傳統(tǒng)的賞月食品。下面小編帶你看看廣東中秋節(jié)吃什么。
1、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是目前最大的一類月餅,它起源于廣東及周邊地區(qū),目前已流行于全國各地,其特點是皮薄、餡大,通常皮餡比為2:8,皮餡的油含量高于其它類,吃起來口感松軟、細滑,表面光澤突出。
按照口味分有咸、甜兩大類。按照月餅餡分有:蓮蓉月餅、豆沙月餅、五仁月餅、水果月餅等。月餅餡料的選材十分廣博,除用芋頭、蓮子、杏仁、欖仁、桃仁、芝麻等果實料外,還選用咸蛋黃、叉燒、燒鵝、冬菇、冰肉、糖冬瓜、蝦米、桶餅、陳皮、檸檬葉等多達二三十種原料。
2、雞
廣東人向來無雞不成宴,吃全雞取家的諧音,意味著吃雞起家,全家團圓。除此之外,全雞也是廣東人拜神祭祖必不可少的一樣貢品,新鮮的蔥油雞、白切雞最受大家喜愛。
公雞和母雞在吃法上略有不同,母雞一般用來燉湯,而公雞適合快炒。因為母雞脂肪含量較高,肉中的鮮味物質容易溶于湯中,燉出來的雞湯味道鮮美。反之,公雞的肉質較緊致,很難熬出濃湯。人們吃公雞更喜歡細嫩的童子雞,這時更要旺火快炒,保持其鮮嫩美味。
3、菱角
常見的菱角黑色殼、兩頭尖,外形像一只黑鷹。因被寓為棱角分明、鋒芒畢露,中秋節(jié)吃菱角,據(jù)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不過,菱角往往因其形象不討好而被小孩子拒吃。
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幼嫩時可當水果生食,味甘、平、無毒,皮脆肉美,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4、柚子
柚子外形渾圓象征團圓之意,同時,柚與佑諧音,代表希望月亮護佑的美好意愿,再加上中秋節(jié)前后又適逢盛產(chǎn)期,柚子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秋節(jié)的應節(jié)食物?;蛘呤且忸^夠好,使得柚子成為中秋節(jié)一個必不可少的主角,在廣東中秋吃柚子依然是一個傳統(tǒng)。
在挑選柚子時,可通過看、聞、叩,購買上尖下寬、表皮薄而光潤、色澤呈淡綠或淡黃、芳香濃郁、外皮有彈性的柚子。
5、豬仔餅
中山沙溪人過中秋,有食豬仔餅、煲粥的習慣。在物資匱乏年代,貧困家庭買不起月餅,就用糙米餅和豬仔餅替代。
褐色的糙米餅用黏米碎成粉末,混合片糖制成,大約1厘米厚,直徑約10厘米,中間嵌一小塊薄肥肉,味道甜膩。豬仔餅用面粉制成小豬形狀,裝在小豬籠里售賣,被親切地稱為小朋友月餅。
6、田螺
清代陳勉襄的《羊城竹枝詞》中寫道:中秋佳節(jié)近如何,餅餌家家饋送多。拜罷嫦娥斟月下,芋香啖遍更香螺。南方在中秋時氣候仍溫暖,不似北方已入寒秋,正是摸田螺的好季節(jié),所以炒螺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味。
嶺南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而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懷的時候,田螺腹內沒有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在廣州地區(qū),不少家庭在中秋節(jié)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7、芋頭
粵語芋頭與護頭諧音,中秋節(jié)吃芋頭必須一家大小一起吃,大芋頭代表大人,小芋頭代表小孩,一家人一起吃芋頭表示合家團圓平安的意思。此外,在中秋節(jié)吃芋頭,還寓意辟邪消災。
中秋吃芋和以芋頭祭拜祖先有個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畏。銀河,潮汕人稱為河溪。公元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統(tǒng)治殘酷,百姓慘遭屠殺。為不忘胡人統(tǒng)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人諧音,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成風,至今猶存。
8、糍
又到一年一度中秋節(jié),廣東恩平城鄉(xiāng)有不少家庭,除了吃月餅之外,還要做一種叫葉包金的糍來吃。而吃葉包金是當?shù)剡^中秋節(jié)的另一大習俗,說是吃了葉包金,能常年行好運。
葉包金最初叫葉仔糍,因打開好像個藥膏,又有人戲稱之為藥膏糍;后來人們看見糍呈金黃色,好像樹葉包著一塊黃金,于是干脆叫葉包金。
廣東中秋節(jié)吃什么?以上美食是廣東人中秋節(jié)必備的,中秋節(jié)這天不妨試試這些食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