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實半夏丸的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枳實半夏丸的中藥方劑”,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在生活中要是察覺到呼吸不暢的情況,那么應該如何治療呢?在這個時候有人會吃一些藥物,其實,有些時候,藥物也要分為好幾種,有些藥物對身體是有傷害的,下面就來看看,在生活中要是使用這種中藥方劑,對于消痰順氣、健脾寬胸有一定的幫助,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枳實半夏丸
【處方】
枳實30克(麩炒黃色,去瓤);半夏45克(湯洗七次,切作片子,焙干);白術22.5克;蓬莪茂15克;白茯苓7.5克(去皮)。
【制法】
上為細末,用生姜汁煮面糊,如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痰順氣,健脾寬胸。治咳嗽痰多,胸膈痞悶,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陳橘皮湯下,不拘時候。
【摘錄】
《御藥院方》卷五。
枳實檳榔丸
【處方】
枳實、檳榔、黃連、黃柏、黃芩、當歸、阿膠(灰炒,細研)、木香各15克。
【制法】
上藥為末,水和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治癥瘕痞塊,有似孕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米飲送下,不計時候,一日三次。
【摘錄】
《宜明論方》卷十一。
結語:通過上面關于枳實半夏丸中藥方劑的描述,相信大家對于枳實半夏丸的功效成分、處方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生活中使用這款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有很好的幫助,希望對于有上述癥狀的你有所幫助,在生活中,合理、科學的使用,以此獲得健康的身體。
擴展閱讀
在生活中要是有腸風不適癥狀,如何治療?不少人會很關心,畢竟腸胃的好壞對于一個人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影響。其實在很早之前,就有一款很有名的中藥方劑,對這樣的癥狀有了研究,在中醫(yī)上,有一款非常難得中藥方劑,對于治療腸風久下出膿血有很好的治療,下面就來看看,在生活中這種中藥方劑的功效有哪些?
枳實三百丸
【處方】
枳實、槐花(生)各15克;皂角刺30克(半生用,半燒存性)。
【制法】
上藥同搗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腸風久而下膿血,日數十度者。
【用法用量】
約可得300丸。每服30丸,空腹時用米飲或酒送下。
【摘錄】
《百一選方》卷十四。
枳實散
【處方】
枳實30克(麩炒令微黃);人參30克(去蘆頭);干姜15克(炮制,銼);白術22.5克;桂心22.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銼);桔梗22.5克(去蘆頭);木香15克;半夏15克(湯洗七遍,去滑)。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治時氣后,脾胃氣虛,心腹虛脹,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200毫升,加生姜4克,大棗3枚,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
結語:通過上面關于生活中使用枳實三百丸中藥方劑的簡單描述,相信大家對于這樣的中藥方劑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對它的處方,功效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注意,在以后的生活中,合理、科學的使用這種中藥方劑,以此來保健身體。
白術半夏丸對于每個人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一般中醫(yī)相關方面的知識都是比較深奧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白術半夏丸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術半夏丸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術半夏丸
【處方】
半夏半兩(湯泡7次,洗去滑),白術(炒)2錢半,人參(去蘆)2錢半,甘草(炙)2錢半,干姜(泡洗)2錢半。
【制法】
上為細末,生姜汁打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寬利胸膈,化痰進食。主小兒咳逆。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乳食后稍空,煎生姜湯送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十。
白芍藥散
【處方】
白芍藥2兩,干姜半兩。
【制法】
上銼細,炒令黃色,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帶下赤白,年月深久不愈,腹臍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以粥飲下。
【摘錄】
方出《圣惠》卷七十三,名見《衛(wèi)生寶鑒》卷十八。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術半夏丸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在生活中女性懷孕本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但是,往往一些事情會影響到女性生育,要是女性在生育的過程中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那么對于健康則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會讓女性出現死亡的情況。在中醫(yī)上,其實有一款中藥方劑,對于女性治療這樣的癥狀有很好的幫助,接下來就簡單的了解一下。
枳實連檳丸
【處方】
枳實30克;黃連30克;檳榔30克;黃芩30克;木香30克;黃柏30克;當歸60克;阿膠60克(粉炒)。
【制法】
上藥研末,蜜丸。
【功能主治】
治婦人腹懷鬼胎,脈澀數者。
【用法用量】
每次9克,蟹爪湯下。
【摘錄】
《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枳實木香丸
【處方】
枳實(去瓤,麩炒)60克;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人參、海藻(洗去咸,焙)、葶藶(紙上炒令紫色)各30克;芍藥(銼)、丁香各22克。
【制法】
上八味,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肺積息賁氣上。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空腹時用炒豆煎湯下,一日三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一。
結語:通過上面關于生活中女性懷孕的時候,出現一些癥狀的簡單描述,相信大家對于這樣的癥狀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女性可以使用這種中藥方劑,以此來有效的保健身體,當然,使用這種中藥方劑,最好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以免發(fā)生不利的情況。希望女性使用這種中藥方劑能夠保健好身體。
夏天,不少人會感覺到皮膚非常的敏感,出現腫癢是常見的情況,在這個時候不少人會用一些藥膏,甚至會吃一些藥物,你知道嗎?其實,在中醫(yī)上有一種中藥方劑對于保健身體、緩解皮膚瘙癢有很好的幫助,這種中藥方劑叫做枳實膏,下面就來具體的看看吧。
枳實膏
【處方】
枳實(炙)30克;茺蔚子、防己各37.5克;升麻45克;竹葉40克;石膏60克;芒消90克。
【功能主治】
治風疹腫癢。
【用法用量】
上藥用麻油12升,煎四五沸,去滓,涂患處。
【摘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七引《嬰孺方》。
枳實酒
【處方】
枳實不拘多少(面炒黃,切片,去粗皮)。
【功能主治】
治遍身白疹,瘙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酒浸少時,去枳實,但飲酒最妙。用水煎枳實,洗患處尤佳。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八引《簡易方》。
結語:以上就是枳實膏中藥方劑的簡單描述,希望上面的介紹對皮膚瘙癢的你有所幫助,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有這樣的癥狀,不妨使用一下這種中藥方劑,以此來保健身體,當然,這樣的藥物即使是經過了醫(yī)生的檢驗,在使用的時候,還是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發(fā)生不必要的事情。
想要治療脾胃病,小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中藥方劑,相信大家食用之后會有顯著效果的。中藥方子是對身體很有滋補作用。平時也可以開些藥給身體補一補,這味藥就是半夏瀉心湯中藥方劑,至于半夏瀉心湯的功效我們一起看看!
半夏瀉心湯是《傷寒論》中調理脾胃經典方藥之一。脾胃同居中焦,為氣機升降及水飲上達下輸之樞機。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功能正常,則清氣得升,濁陰得降。脾胃功能失常,則清氣不升,濁陰不降,在上則為呃逆、反酸、噯氣等;在中則為腹痛、腹脹、痞滿等;在下則為腸鳴、下利等。
故而治療脾胃疾病,首要關鍵在于調理脾升胃降功能。又有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脾喜剛燥,胃喜柔潤脾為陰臟,脾虛易濕盛;胃為陽腑,胃病多熱盛。所以脾胃為病,多見濕熱互結,寒熱錯雜之證。
半夏瀉心湯則正對以上病機而設,脾胃疾病中用之最廣,如用于現代疾病中的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結腸炎等。專家們善用半夏瀉心湯治療各種消化系統疾病,療效顯著。
臨證時我們需要把握半夏瀉心湯病機關鍵是寒熱錯雜、濕熱互結、脾虛胃逆。簡而言之,是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脾虛,標實為寒熱錯雜或濕熱互結。具體我們在臨證時應該遵仲景之意,巧妙使用瀉心湯加減治療,如脾虛重者,可以加炙甘草及黨參之量;里熱重者,可以加重黃連、黃芩之量;里寒胃逆重者加半夏、干姜之量等,依法而治,多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半夏瀉心湯中半夏一藥,有化痰和胃降逆之能,善化各種痰證。臨證中遇胃逆之證,無論寒熱,皆可用之,一般熱證加黃連,寒證加干姜。遇痰濕為患者,寒痰者以二陳湯加減為主,熱痰者以黃連溫膽湯加減為主。
脾胃好不好,看三個地方就知道
臉色
正常的黃色應當是明亮、潤澤、含蓄的,并且有紅色摻雜其間。如果黃色太過、黃色不及、黃色一色獨顯,或者與青黑等顏色一起顯現,那就是病色。中醫(yī)認為,出現了病色的黃,首先要考慮是脾胃出了問題。臉色發(fā)黃還分好幾種。一個人脾虛了,面色淡黃,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逐漸出現萎黃,即臉頰發(fā)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營養(yǎng)身體造成的。
與萎黃相反是黃胖,即面色發(fā)黃且有虛腫。這種表現一般源于兩種情況,一是既有脾虛又有濕邪,二是體內有寄生蟲。比起萎黃和黃胖,黃疸要嚴重得多。黃疸屬于一色獨顯,又是病色太過,病人往往臉黃、身體黃、尿黃,連白眼珠都是黃的。很多肝病病人都會出現黃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臉色發(fā)黃,且不太明亮,不太潤澤,基本就能判斷這個人脾虛。
嘴唇
這時候還應該看兩個地方,一是看看嘴唇,特別是嘴唇四周的唇四白,就是嘴周圍一圈黃白無毛的部位,大約1毫米寬。中醫(yī)認為,脾開竅于口,脾之華在唇和唇四白。
如果唇四白不明顯了,那脾胃功能肯定衰退了;如果唇四白的顏色特別干黃,說明脾胃功能衰退嚴重;如果唇四白發(fā)黑發(fā)青了,這個人就有生命危險了。
鼻尖
脾虛的病人還要看一個地方,那就是鼻尖,鼻尖的情況能提示病情的發(fā)展。實際上人的鼻尖不是尖的,而是有一個小坑。以這個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qū)域。
病重的時候,比如有的人臉上發(fā)青發(fā)黑了,一點光澤都沒有,但只要他的鼻尖是明亮、潤澤的,就說明他的脾胃運化功能還在,就還能吃飯、吃藥,所以就有救,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另外,如果患病時黃色代替了其他病色出現在臉上,比如由黑轉黃,而且變得明亮、潤澤,說明脾胃恢復了,病情出現了轉機。
結語:脾胃病可大可小,大家不能忽視了。一定要多注意身體,不能忽略一些小癥狀,小編上述向大家介紹的半夏瀉心湯是一味非常滋補的方子,對脾胃病的治療效果顯著,專家已經臨床驗證了。生活中我們可以向醫(yī)生咨詢下,開些方子喝!
咳嗽痰多的情況,很多人都會有。不過,小感冒會引發(fā),大毛病也會有。治療咳嗽痰多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方法,這里小編推薦半夏曲中藥方劑給大家。半夏曲的效果在治療咳嗽痰多方面還是不錯的。來看半夏曲的用法!
處方
白面3斤,苦杏仁6兩,鮮辣蓼草8兩,半夏(姜制)1斤,赤小豆6兩,鮮青蒿8兩,鮮蒼耳草8兩。
功能主治
咳嗽痰多,停食作嘔。
用法用量
以鮮草3味,煎水和成曲服。
摘錄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
咳嗽痰多
咳嗽痰多,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見癥狀。痰是呼吸道分泌出的黏液,通過咳嗽把痰排出,可保持呼吸道自潔和通暢;若不排出,不僅疾病難愈,而且容易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不暢,嚴重者引起呼吸困難,危及生命。小兒由于免疫力弱,較成人更容易感冒受涼,誘發(fā)呼吸系統疾病。此時,孩子喉嚨里會有許多黏稠的痰液咳不出來,呼嚕作響,臉也憋得通紅,看上去非常難受。
常見病因
1、肺熱咳嗽痰多
肺熱咳嗽痰多是由于風熱邪毒犯肺,或風寒化熱,肺受熱毒所灼,失于宣降清肅,痰熱內部導致肺內郁熱,出現以咳嗽為主的一種癥候,常在肺熱感冒、無感冒癥狀后出現。肺熱咳嗽常多見于免疫力低下的兒童,主要表現為反復咳嗽。
臨床主要使用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等中成藥治療,能明顯促進咽部和支氣管纖毛的蠕動加強排痰作用,同時藥液能覆蓋在發(fā)炎的咽部粘膜上,緩解炎癥刺激,鎮(zhèn)咳作用顯著而持久。肺熱咳嗽主要癥狀之一為反復咳嗽,常伴有惡寒發(fā)熱,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黃。部分還伴有胸脅隱痛、氣短乏力、自汗盜汗,低熱或潮熱,面色少華,形體消瘦等癥狀。
2、支氣管炎、肺炎痰多
小兒支氣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發(fā)癥,也可能由細菌感染所致,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初期為干咳,痰量逐漸增多,漸成粘液膿性痰。治療不徹底容易轉為慢性支氣管炎,以持續(xù)性咳嗽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間為明顯。痰量或多或少,以咳出為快。臨床在緩解期可以用一些止咳平喘的中藥制劑,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癥狀。
3、肺燥咳嗽有痰
燥邪傷肺所致的咳嗽。其證咳嗽痰少,喉中聲啞,煩渴引飲,大便秘澀,肌膚干燥。臨床主要表現為反復咳嗽、咳黃痰,伴有口干、咽痛、便秘、身熱或伴有喘息等癥狀,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少津。治宜清燥潤肺,用清燥救肺湯等。
護理須知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經常開窗通氣,加強空氣消毒。做好痰液的消毒。重視口腔清潔,咯痰后應漱口。根據病灶位置以空心掌拍背或體位引流,以便痰液排出順暢。蒸汽吸入可使痰液稀釋便于咳出,還可減輕氣管和支氣管粘膜的充血和水腫,減少咳嗽,需注意的是,應避免蒸汽過熱傷害到寶寶。
結語:有關半夏曲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半夏曲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半夏曲能治療咳嗽痰多的癥狀,對于咳嗽痰多的情況,病因有很多。大家要多留心才行。尤其是照顧咳嗽病人,周圍的環(huán)境很重要,要小心!
反胃之后會怎么樣?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嘔吐、不想吃飯等等。所以要盡快治好反胃的情況才行。這里小編介紹一個中醫(yī)療法給大家,半夏飲子中藥方劑。半夏飲子的效果在治療反胃方面是很好的,來看半夏飲子的用法!
處方
制半夏8分,厚樸(炙),人參6分,白術6分,生姜(切)6分,棗6分,粳米2合,橘皮4分。
制法
上切細。
功能主治
反胃,飲食吐逆,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
以水2大升,煎取1升,去滓,分溫4服,空肚服2服。
注意
忌羊肉、餳。
摘錄
《外臺》卷八引《萬全方》。
反胃
反胃,中醫(yī)病名。反胃是指食后脘腹悶脹、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多由飲食不節(jié)、酒色所傷,或長期憂思郁怒,使脾胃功能受損,以致氣滯、血瘀、痰凝而成。又稱胃反、翻胃。病位于胃,主要與肝之疏泄不利與脾之運化功能失常有關。
病因
本病的病因多由于飲食不當,饑飽無常,或嗜食生冷,損及脾陽,或憂愁思慮,有傷脾胃,中焦陽氣不振,寒從中生,致脾胃虛寒,不能腐熟水谷,飲食入胃,停留不化,逆而向上,終至盡吐而出。
病機
反胃的基本病機是肝失疏泄氣機郁滯,脾不健運致氣滯痰瘀阻于胃脘,胃失通降,氣逆而上,反胃而出。
診斷依據
1、臨床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嘔出食物為未經消化的宿食等癥狀為特征。
2、本病一般多為緩起,先有胃脘痛,吐酸,嘈雜,食欲不振,食后脘腹痞脹等癥狀。
3、振搖腹部,可聽到漉漉的水聲。
4、纖維胃鏡檢查或X線胃腸鋇餐造影檢查,常見幽門水腫、狹窄或梗阻等。
病證鑒別
噎嗝與反胃。兩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癥狀。噎嗝多系陰虛有熱,主要表現為吞咽困難,阻塞不下,旋食旋吐,或徐徐突出;反胃多屬陽虛有寒,主要表現為食尚能入,但經久復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相關檢查
纖維胃鏡檢查或X線胃腸鋇餐造影檢查,常見幽門水腫、狹窄或梗阻等。
結語:有關半夏飲子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半夏飲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半夏飲子能治療反胃的情況,引發(fā)反胃的原因還是挺多的,大家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才好。情況嚴重些的,可以喝些半夏飲子中藥方劑!
在生活中生育本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不少女性會發(fā)現在生育過后,往往會有腹部疼痛的感覺,這樣的腹部疼痛,往往會讓她們痛不欲生。那么在生活中有沒有方法有效的緩解這樣的疼痛呢?其實,在中醫(yī)上有一款中藥方劑,對于治療這樣的情況有幫助,下面就來具體的看看吧。
枳實芍藥散
【處方】
枳實(燒令黑,勿大過)、芍藥各等分。
【制法】
上二味,杵為散。
【功能主治】
治產后腹痛,煩滿不得臥;癰腫。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一日三次,以麥粥下之。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下。
枳實湯
【處方】
枳實(去瓤,麩炒)15克;厚樸(姜制,炒)30克;大黃(酒蒸)、甘草(炙)各9克;桂心(不見火)7.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治腹脹發(fā)熱,大便秘結,脈洪數。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嘔者,加半夏30克。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結語:上面是生活中枳實芍藥散的簡單描述,相信大家對于這樣的中藥方劑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在生活中,產后的女性要是合理的使用這種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有非常好的幫助,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注意,在以后的生活中,科學、合理的使用這種中藥方劑,當然,一切都應該有醫(yī)生指導,以免發(fā)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