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湯方劑功效
春季養(yǎng)生湯及功效。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惫磐駚?,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黃土湯方劑功效”,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黃土湯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實大家有所不知黃土湯還可以作為中藥方劑使用,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黃土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黃土湯。
【分類】理血劑-止血。
組成
甘草干地黃白術附子(炮) 阿膠 黃芩各三兩(各9g) 灶心黃土半斤(30g)。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
功效
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
方解
本方所治之各種出血證,都因脾陽不足所致。脾主統(tǒng)血,脾陽不足,失去統(tǒng)攝之權,則血從上溢而吐衄,下走而為便血、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癥,皆為脾氣虛寒及陰血不足之象。治當標本兼顧。
方中灶心土即伏龍肝,辛溫而澀,功能溫中、收斂、止血而為君藥。白術、附子溫陽健脾,以復脾胃統(tǒng)攝之權,為臣藥。生地、阿膠滋陰養(yǎng)血止血,既可補益陰血之不足,又可制約術、附之溫燥傷血,是為佐藥;生地、阿膠得術、附,則可避免滋膩呆滯礙脾之弊。
方用苦寒之黃芩,不僅止血,且又佐制溫熱以免動血之用,亦為佐藥。甘草為使,和藥并益氣調(diào)中。諸藥合用,標本兼顧,剛?cè)嵯酀詣偹帨仃柖⒔∑ⅲ匀崴幯a血而寓止血。共成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之劑。
黃土湯與歸脾湯都可用治脾不統(tǒng)血之便血、崩漏。歸脾湯用于脾氣不足,氣不攝血之證,故以黃芪、人參等益氣健脾藥為主組方;黃土湯用于脾陽不足,陽虛失攝之證,故以附子、白術合灶心土為主組方,功能溫陽攝血。
方歌
黃土湯用芩地黃,術附阿膠甘草嘗, 溫陽健脾能攝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注意事項
因?qū)崯岢鲅?,不可服?有外邪者,不宜使用。
結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黃土湯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黃土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擴展閱讀
導讀:黃土湯的功效是什么?黃土湯,中醫(yī)方劑名。那么黃土湯的功效是什么?下面就詳細介紹下黃土湯的功效。
【方劑名】
黃土湯
【出處】
《金匱要略》
【組成】
甘草、干地黃、白術炮附子、阿膠、黃芩各三兩(各9g),灶心土半斤(30g)。
【用法】
以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方歌】
黃土湯用術附襄,地黃阿膠芩草嘗,溫陽健脾能攝血,便血崩漏吐衄宜。
【方解】
本方證為脾陽不足,血失統(tǒng)攝所致。脾陽不足,失于統(tǒng)攝,血從上溢則吐血、衄血,下溢則便血、崩漏。陽虛則寒,血色暗淡,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宜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方中灶心土辛溫而澀,溫陽收澀止血,為君藥。附子、白術溫健脾陽,以復統(tǒng)血之權,為臣藥。君臣相配,溫陽止血。阿膠、生地滋陰養(yǎng)血,既可補出血陰傷之不足,又能止血,并可監(jiān)制附子、白術之溫燥之性,以防傷血;且阿膠、生地得術、附則無滋膩之弊;黃芩苦寒。能治諸失血,并降吐衄上逆之血,又可佐制君、臣藥之溫燥之性,以防溫燥動血,具有反佐之意,共為佐藥。甘草益氣補中,調(diào)和藥性,為使藥。諸藥合用,寒熱并用,使溫陽不傷陰,滋陰不礙陽,剛?cè)嵯酀瑯吮炯骖櫋?/p>
【功效與作用】
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
【主治】
陽虛失血。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及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共呈寒熱并用,標本兼顧,剛?cè)嵯酀呐湮樘攸c。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脾陽不足所致便血或崩漏的常用方,以血色暗淡不鮮,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慢性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屬脾陽不足者。
【加減化裁】
出血多者,酌加三七、白及等以止血;若氣虛甚者,可加人參以益氣攝血;胃納較差者,阿膠可改為阿膠珠,以減其滋膩之性。脾胃虛寒較甚者,可加炮姜炭以溫中止血。方中灶心黃土缺時,可以赤石脂代之。
【使用注意】
凡熱迫血妄行所致出血者忌用。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并治》: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者,黃土湯主之。
2、方論選錄尤怡《金匱要略心典》卷下:下血先便后血者,由脾虛氣寒,失其統(tǒng)御之權,而血為之不守也。脾去肛門遠,故曰遠血。黃土溫燥入脾,合白術、附子以復健行之氣,阿膠、生地黃、甘草,以益脫竭之血;而又慮辛溫之品,轉(zhuǎn)為血病之厲,故又以黃芩之苦寒,防其太過,所謂有制之師也。
以上就是黃土湯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玉液湯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jīng)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其實玉液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玉液湯有哪些的功效與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紹的內(nèi)容大家感興趣。
【名稱】玉液湯。
分類
治燥劑-滋陰潤燥。
組成
生山藥一兩(30g) 生黃芪五錢(15g) 知母六錢(18g) 生雞內(nèi)金二錢,搗細(6g) 葛根錢半(5g) 五味子三錢(9g) 天花粉三錢(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氣滋陰,固腎止渴。
方解
消渴之證,每以口渴引飲,多食形瘦,小便數(shù)多為主要臨床特征,多系肺燥胃熱腎虛為病。本方所主之消渴乃元氣不升,真陰不足,脾腎兩虛所致,治宜益氣滋陰,固腎止渴。方中黃芪、山藥益氣滋陰,補脾固腎,為君藥。知母、天花粉滋陰清熱,潤燥止渴,配合黃芪、山藥,則元氣升而真陰復,氣旺自能生水,故為臣藥。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說:黃芪能大補肺氣,以益腎水之上源,使氣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陰陽不至偏勝,即肺臟調(diào)和而生水之功益普也。佐以葛根升陽生津,助脾氣上升,散精達肺;雞內(nèi)金助脾健運,化水谷為津液;五味子酸收,固腎生津,不使水液急于下趨。諸藥相配,共奏益氣滋陰,固腎止渴之功。
方歌
玉液山藥芪葛根,花粉知味雞內(nèi)金, 消渴口干溲多數(shù),補脾固腎益氣陰。
結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玉液湯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玉液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黃龍湯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實大家有所不知黃龍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黃龍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黃龍湯。
分類
瀉下劑-功補兼施。
組成
大黃(9g) 芒硝(6g) 枳實(9g) 厚樸(9g) 甘草(3g) 人參(6g) 當歸(9g)
用法
水二盅,姜三片,棗子二枚,煎之后,再入桔梗一撮,熱沸為度。
功效
攻下熱結,益氣養(yǎng)血。
方解
本方原治熱結旁流而兼氣血兩虛證,后世用治溫病應下失下,邪實正虛者。邪熱入里與腸中糟粕互結,故大便秘結,脘腹脹滿疼痛拒按,身熱口渴,舌苔蕉黃或焦黑,或自利清水,色純青,即熱結旁流證;素體不足或里熱實證誤治而耗傷氣血,故見神倦少氣,脈虛等癥;余如譫語,神昏,肢厥,撮空等,均為熱結于里,上擾神明之證。
此時邪實正虛,治宜攻下熱結,益氣養(yǎng)血。方中大黃、芒硝、枳實、厚樸(即大承氣湯)攻下熱結,蕩滌胃腸實熱積滯;人參、甘草、當歸益氣養(yǎng)血,扶正達邪,使之攻不傷正。用法中加桔梗宣肺通腸腑;生姜、大棗養(yǎng)胃和中。諸藥合用,而成攻下扶正,邪正合治之良方。
方歌
黃龍湯枳樸硝黃,參歸甘桔棗生姜, 陽明腑實氣血弱,攻補兼施效力強。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黃龍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生化湯的名字很是特別,單看名字我們可能根本不能分清楚具體生化湯有什么作用,我們只能猜測,為了驗證我們猜測的對不對。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生化湯具體是什么吧,有什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吧。
【名稱】生化湯。
分類
理血劑-活血祛瘀。
組成
全當歸八錢(24g) 川芎三錢(9g) 桃仁去皮尖,十四枚(6g) 干姜炮黑,五分(2g) 甘草炙,五分(2g)。
用法
黃酒、童便各半煎服。
功效
化瘀生新,溫經(jīng)止痛。
方解
產(chǎn)后血虛,正氣不足,寒凝血瘀,留阻胞宮,致惡露不行,小腹冷痛。產(chǎn)后血虛,本當培補,然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治宜養(yǎng)血化瘀,使新血生,瘀血化,故名生化。方中重用當歸補血活血,化瘀生新,為君藥。川芎活血行氣,桃仁活血祛瘀,共為臣藥。
炮姜溫經(jīng)散寒止痛,黃酒溫散以助藥力,加入童便者,取其益陰化瘀,并有引敗血下行之效,共為佐藥。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藥僅五味,但配伍得當,共奏化瘀生新,溫經(jīng)止痛之功。
方歌
生化湯是產(chǎn)后方,歸芎桃草酒炮姜, 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溫經(jīng)效亦彰。
結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生化湯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生化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豬苓湯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實大家有所不知豬苓湯還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豬苓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豬苓湯
分類
祛濕劑-利水滲濕。
組成
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碎,各一兩(各9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nèi)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
利水清熱養(yǎng)陰。
方解
本方治證,原系傷寒之邪傳入陽明或少陰,化而為熱,與水相搏,遂成水熱互結,小便不利。水熱內(nèi)結,津液不得四布,故小便不利,口渴身熱;熱邪傷陰,陰虛熱擾,故心煩不寐。若水氣上逆于肺,則為咳逆;中攻于胃,則為嘔惡;下滲于大腸,則為下利。總括病機,乃為水熱互結,熱傷陰津之象,故治宜利水清熱養(yǎng)陰之法。
方中以豬苓為君,取其入膀胱、腎經(jīng),淡滲利水。臣以澤瀉、茯苓之甘淡,以助豬苓利水滲濕之力。佐以滑石之甘寒,利水而清熱;阿膠之甘咸,潤燥而滋陰。五藥合方,利水滲濕與清熱養(yǎng)陰并進,利水而不傷陰,滋陰而不斂邪,使水濕去,邪熱清,陰津復,諸證自解。
本方與五苓散同為利水之劑,皆治小便不利,口渴,身熱,其證相似,但病因病機,迥然有別。五苓散證系表邪未盡,內(nèi)傳太陽之府,膀胱氣化不行,故用澤瀉,二苓之利水,配伍桂枝之外散表邪,內(nèi)以溫陽化氣,組成溫陽化氣利水之劑。本方證乃邪已入里化熱,水熱互結,熱傷陰津,故用豬苓、澤瀉、茯苓之利水,佐以滑石之清熱,阿膠之養(yǎng)陰,合成利水清熱養(yǎng)陰之方。
方歌
豬苓湯用豬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并, 小便不利兼煩渴,利水養(yǎng)陰熱亦平。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豬苓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桃花湯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jīng)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其實桃花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桃花湯有哪些的功效與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紹的內(nèi)容大家感興趣。
【名稱】桃花湯。
分類
固澀劑-澀腸固脫。
組成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25g) 干姜一兩(6g) 粳米一斤(25g)。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nèi)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功效
溫中澀腸止痢。
方解
《傷寒論》說: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下利便膿血,一般屬熱者多,今言少陰病下利便膿血,乃由少陰陽衰,陰寒之邪在里,寒濕阻滯,腸絡受傷,變?yōu)槟撗?,滑利下脫。此時必現(xiàn)一派虛寒之象,如血色黯而不鮮,其氣不臭,腹痛喜溫喜按等。治宜溫中澀腸止痢。
方中重用赤石脂溫澀固脫以止泄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其主泄痢,腸澼膿血,尤妙在以赤石脂一半篩末沖服,令其留著于腸中,則收澀之力更強,故以其為君藥。臣以干姜大辛大熱,溫中散寒,與赤石脂合用,則有溫中澀腸,止血止痢之效。粳米甘平,養(yǎng)胃和中,助石脂、干姜以固腸胃,為佐使藥。三藥合用,共奏溫中澀腸止痢之效。
方歌
桃花湯中赤石脂,干姜粳米共用之, 虛寒下痢便膿血,溫澀止痢最宜施。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桃花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肺癌名稱經(jīng)常聽到,肺癌的癥狀我們也是經(jīng)??吹?,該病多見于生活在粉塵大、環(huán)境污染嚴重的地區(qū),就會容易得肺癌,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肺癌的治療方劑有哪些?以及臨床效果如何。
方名
黃土二冬湯。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主治原發(fā)性肺癌。
處方組成
生地12克、熟地12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元參12克、生黃芪15克、黨參15克、漏蘆30克、土茯苓30克、魚腥草30克、升麻3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
口干甚者加知母12克、天花粉30克、制首烏12克;脾虛加茯苓15克、淮山藥12克、黃精12克;咳嗽疾盛者加蒸百部15克、射干15克、佛耳草30克:熱盛血痰加白花蛇舌草30克、七葉一枝花30克、花蕊石30克;氣滯血瘀加八月扎12克、延朗索15克、露蜂房30克。
臨床療效
本方治療原發(fā)性肺癌47例(Ⅰ期1例,Ⅱ期9例,Ⅲ期15例,Ⅳ期22例),鱗癌27例,腺癌13例,末分化癌3例,未定型癌4例。治后生存1年以上19例,占40.3%,其中大于3年者3例,大于5年者1例。治后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E玫瑰花結形成率等免疫指標均較治療前有顯著提高。
處方來源
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王羲明。
方名
溫化湯。
功能主治
功能溫補牌腎,活血化瘀。主治陽虛型肺癌。
處方組成
制附片120克(先煎4小時)、黃芪60克、桂枝30克、王不留行30克、大棗12枚、干姜6克、炙甘草15克、丹參15克、莪術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
咳血加茅根、地榆、兒茶、三七粉、白芨粉、仙鶴草、花蕊石、側(cè)柏葉;咳嗽加枇杷葉、百部、馬兜鈴、制南星;氣虛加黨參。
臨床療效
本方治療35例原發(fā)性肺癌,治后癥狀有所改善,病灶基本穩(wěn)定19例,無效16例,有效率為54%,1年以上生存率為14.28%;其中鱗癌17例,有效10例,腺癌5例,有效3例;未分化癌3例,有效3例;未定型10例,有效4例。
處方來源
四川省重慶市中醫(yī)研究所羅本清。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肺癌的相關方劑有了一定的了解,肺癌是很常見的疾病,希望大家對這一類要提高警惕,以防止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而給大家?guī)聿槐匾娘L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土的簡介
黃土 huángtǔ loess;yellow earth 不成層的壤土沉積物,其顆粒大小介于粘土與細砂之間,呈淺黃色或黃褐色,廣泛分布于北美、歐洲和亞洲,現(xiàn)在一般認為主要是由風沉積的,常為鈣質(zhì)并往往含貝殼、骨骼和哺乳動物的牙齒以及碳酸鈣結核,有時也含氧化鐵結核而形成可大量貯水的優(yōu)質(zhì)土壤。
黃土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和中解毒。治中暑吐瀉,痢疾,癰疽腫毒,跌撲損傷。內(nèi)服:煎湯,1~3兩。外用:調(diào)敷或炒熱布裹溫熨,或開水沖化澄清洗滌。
2、臨床應用
2.1、治小兒驚風,遍身都烏者,急推向下:黃土一碗,搗末,入久醋一盅,炒熱包定熨之,引下至足,刺破。(《小兒秘訣》)。
2.2、治小兒吃土:干黃土一塊,研末,濃煎黃連湯調(diào)下。(《救急方》)。
2.3、治初起-切癰疽大毒;黃泥一大塊(煨熟),連須蔥一大把,蜂蜜一盅,雄黃三分。共杵爛作一餅,乘熱敷毒上,如干了再敷。(《瘍醫(yī)大全》)。
2.4、治內(nèi)痔腫痛:朝陽黃土、黃連末、皮硝各一兩。用豬膽汁同研如泥,每日旋丸棗大,納入肛門,過一夜,隨大便去之。內(nèi)服烏梅、黃連二昧丸藥。(《孫天仁集效方》)。
2.5、治從高墜下及為木石所迮,或因落馬,凡傷損瘀血凝積,氣絕欲死,無不治之:凈土五升蒸令溜,分半,以故布數(shù)重裹之,以熨病上,勿令太熱,恐破肉,冷則易之,取痛止即已。(《千金方》)。
2.6、治牛馬肉毒及肝毒:好土三升,水煮清,一升服。(《肘后方》)。
黃土的市場信息
1、黃土的價格
黃土的價格約為暫時未知。
2、黃土的選購方法
黃土高原礦產(chǎn)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黃土顆粒細,土質(zhì)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養(yǎng)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農(nóng)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于缺乏植被保護,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平坦耕地一般位于溝谷或小型盆地,一般不到1/10,絕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
3、黃土的保存方法
黃土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半夏厚樸湯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jīng)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其實半夏厚樸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半夏厚樸湯有哪些的功效與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紹的內(nèi)容大家感興趣。
半夏厚樸湯
【名稱】半夏厚樸湯。
【分類】理氣劑-行氣。
組成
半夏一升(12g) 厚樸三兩(9g) 茯苓四兩(12g) 生姜五兩(9g) 蘇葉二兩(6g)
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功效
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方解
本方主治梅核氣系由痰氣互結咽喉,肺胃宣降失常所致。每因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肺胃失于宣降,聚津為痰,痰氣交阻,互結咽喉,故咽如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等。氣不行則郁難開,痰不化則結難散,而且痰凝可加重氣滯,氣滯又可促進痰結。
治宜兩者兼顧,法當行氣解郁,化痰散結。方中半夏苦辛溫燥,化痰散結,降逆和胃為君。厚樸苦辛而溫,行氣開郁,下氣除滿,助半夏以散結降逆為臣。兩藥為伍,一行氣滯,一化痰結。茯苓甘淡滲濕健脾,助半夏以化痰;生姜辛散溫行,助半夏和胃而止嘔,共為佐藥。
蘇葉芳香疏散,宣肺疏肝,助厚樸行氣寬胸,宜通郁結之氣,為使藥。綜觀全方,是辛苦合用。辛可行氣散結,苦能燥濕降逆,共奏行氣散結,降逆化痰之功。
方歌
半夏厚樸痰氣疏,茯苓生姜共紫蘇, 加棗同煎名四七,痰凝氣滯皆能除。
結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半夏厚樸湯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半夏厚樸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青蒿鱉甲湯可能我們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但是我們會覺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別,一聽就有想要了解的沖動。其實大家有所不知青蒿鱉甲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青蒿鱉甲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青蒿鱉甲湯。
【分類】清熱劑-清虛熱。
組成
青蒿二錢(6g) 鱉甲五錢(15g) 細生地四錢(12g) 知母二錢(6g) 丹皮三錢(9g)。
用法
上藥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功效】養(yǎng)陰透熱。
方解
本方出自《溫病條辨》下焦篇,所治證候為溫病后期,陰虛邪伏。癥見夜熱早涼者。此邪氣深伏陰分,陰氣雖虛,但不能純用養(yǎng)陰,滋膩太過則戀熱留邪,更不得任用苦寒,苦寒則化燥傷陰。必須養(yǎng)陰與透熱并進。方用鱉甲入至陰之分,滋陰退熱,入絡搜邪;青蒿芳香,清熱透絡,引邪外出,兩味相合,共為君藥。
《溫病條辨》謂其: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陰分,有鱉甲領之入也;鱉甲不能獨出陽分,有青蒿領之出也。生地甘涼,滋陰涼血;知母苦寒,滋陰降火,共助鱉甲以養(yǎng)陰退虛熱,兩藥為臣。佐以丹皮辛苦性涼,瀉陰中之伏火,使火退而陰生。諸藥合用,有養(yǎng)陰退熱之功。
方歌
青蒿鱉甲地知丹,熱自陰來仔細辨, 夜熱早涼無汗出,養(yǎng)陰透熱服之安。
注意事項
1.方中青蒿不耐高溫,煎煮時間不宜太長,或用沸水泡服。
2.陰虛欲抽搐者,不宜用本方。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這類方劑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這中方劑的用處雖然很多,但是我們使用的時候還是要能夠注意一下它的使用禁忌。希望以上介紹的內(nèi)容能給大家?guī)硐鄳膸椭?/p>
桑杏湯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jīng)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其實桑杏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桑杏湯有哪些的功效與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紹的內(nèi)容大家感興趣。
【名稱】桑杏湯。
分類
治燥劑-輕宜外燥。
組成
桑葉一錢(3g) 杏仁一錢五分(5g) 沙參二錢(6g) 象貝一錢(3g) 香豉一錢(3g) 梔皮一錢(3g) 梨皮一錢(3g)。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頓服之,重者再作服。
功效
輕宣溫燥。
方解
本方所主系溫燥外襲,肺津受灼之輕證。因秋感溫燥之氣,傷于肺衛(wèi),其病輕淺,故頭痛而身熱不甚;燥氣傷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肅,故口渴咽干鼻燥,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治宜輕宣燥熱,涼潤肺金。
方中桑葉輕宣燥熱,杏仁宣利肺氣,潤燥止咳,共為君藥。豆豉辛涼解表,助桑葉輕宣透熱;貝母清化痰熱,助杏仁止咳化痰;沙參潤肺止咳生津,共為臣藥。梔子皮質(zhì)輕而入上焦,清泄肺熱;梨皮清熱潤燥,止咳化痰,均為佐藥。
諸藥合用,外以輕宣燥熱,內(nèi)以涼潤肺金,乃辛涼甘潤之方,俾燥熱除而肺津復,則諸癥自愈。本方諸藥用量較輕,吳鞠通指出:輕藥不得重用,重用必過病所。
本方與杏蘇散均可輕宣外燥,用治外燥咳嗽。但杏蘇散所主系外感涼燥證,涼燥外束,津液不布,故以杏仁與蘇葉為君,配以宣肺化痰之品,所謂苦溫甘辛法,意在輕宣涼燥,宣肺化痰,必使肺氣宣暢,則津液布散,肺燥自解。
桑杏湯所主系外感溫燥證,溫燥外襲,肺津受灼,故以杏仁與桑葉為君,配伍清熱潤燥,止咳生津之品,所謂辛涼甘潤法,意在輕宣溫燥,涼潤肺金,必使燥熱清而津液復,其癥方除。
方歌
桑杏湯中象貝宜,沙參梔豉與梨皮, 干咳鼻燥右脈大,辛涼甘潤燥能醫(yī)。
【注意事項】暫無資料。
結語:通過文章的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桑杏湯的藥用價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對于桑杏湯這種藥材是有特定的分布區(qū)域的一般不太常見,以上介紹的桑杏湯的藥方大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希望文章介紹的方藥能夠給大家?guī)韼椭?/p>
益胃湯從名字我們應該就能猜出來它的功效與作用是養(yǎng)胃的一種中藥方劑,但是我們對于它的組成與具體功效并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益胃湯的具體組成與功效作用有哪些吧?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名稱】益胃湯。
分類
補益劑-補陰。
組成
沙參三錢(9g) 麥冬五錢(15g) 冰糖一錢(3g) 細生地五錢(15g) 玉竹炒香,一錢五分(4.5g)。
用法
上以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功效
養(yǎng)陰益胃。
方解
溫病易從熱化傷津,熱結腑實,應用瀉下劑后,熱結雖解,但胃陰損傷已甚,故不能食,口干咽燥。胃為五臟六腑之海,十二經(jīng)皆稟氣于胃,胃陰復則氣降能食。治宜甘涼生津,養(yǎng)陰益胃為法。
方中重用生地、麥冬,味甘性寒,功能養(yǎng)陰清熱,生津潤燥,為甘涼益胃之上品,共為君藥。配伍北沙參、玉竹為臣,養(yǎng)陰生津,以加強生地、麥冬益胃養(yǎng)陰之力。冰糖濡養(yǎng)肺胃,調(diào)和諸藥,為使。全方藥簡力專,共奏養(yǎng)陰益胃之效。
方歌
益胃湯能養(yǎng)胃陰,冰糖玉竹與沙參, 麥冬生地同煎服,溫病須慮熱傷津。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益胃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