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潰瘍性直腸炎 腸健平方
腸養(yǎng)生。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生活質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主治潰瘍性直腸炎 腸健平方”,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這個潰瘍性直腸炎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癥,這種病癥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那么,這個潰瘍性直腸炎的治療偏方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治療?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個偏方吧!
組成
黨參20克,焦白術20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白扁豆30克,陳皮12克,烏藥10克,砂仁15克,山藥30克,桔梗12克,蓮子肉30克,馬齒莧30克,五味子15克,甘草6克。
功能
健脾補氣,和胃滲濕。
主治
潰瘍性直腸炎發(fā)病初期,屬脾胃夾濕證。癥見大便帶血,帶有膿血黏液,每天4~5次,大便成形,時發(fā)上腹隱痛,肛門下墜,始終有便意感,無畏寒,精神差,懶言乏力,舌淡胖,邊有齒痕,脈弱。肛門鏡檢查,直腸黏膜水腫、充血,有散在淺表性糜爛,指套染血。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2個月為一療程。
方解
因炎癥性腸病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腹痛、黏液血便等癥狀,故臨床分屬于中醫(yī)泄瀉、痢疾、臟毒等范疇。脾虛濕盛是本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濕邪困脾,運化失常所致。《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濕盛則濡泄。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氣滯血瘀,腐敗化為膿血。本病初起以脾虛夾濕為主,治則健脾化濕補氣,和胃滲濕為原則。
本方是由《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之參苓白術散加減,所治證候為脾虛濕盛,脾胃氣虛,運化不健,濕濁中阻。人參、白術、茯苓、白扁豆、薏苡仁、蓮子肉、山藥等能健脾祛濕,澀腸止瀉;加用烏藥、馬齒莧、五味子三味,以加強健脾化濕、止泄之功。烏藥順氣開郁,驅寒止痛;馬齒莧性味酸寒,清熱解毒,散血消腫,擅治熱痢膿血;五味子養(yǎng)五臟,暖水臟,補元氣,生津液,潤肺,補脾止瀉痢。諸藥合用標本兼顧以健脾補氣,和胃滲濕治腸炎。
加減運用
濕熱蘊結大腸,損傷脈絡或久病入絡,大腸氣機不暢,氣血瘀滯,化為膿血,致疾病纏綿,久不能愈。癥見腹痛腹脹,噯氣食少,舌質紫暗,邊有瘀點,脈弦澀。宜活血化瘀,行滯除脹,可添加當歸12克,桃仁12克,丹參30克,赤芍12克,滑石30克,厚樸15克,肉豆蔻15克,木通10克,淡竹葉12克,杏仁12克。平時可服用固腸止瀉丸或參苓白術散以鞏固治療,提高療效。
潰瘍性直腸炎的并發(fā)癥
1.中毒性結腸擴張
在急性活動期發(fā)生,發(fā)生率約2%。是由于炎癥波及結腸肌層及肌間神經(jīng)叢,以至腸壁張力低下,呈階段性麻痹,腸內(nèi)容物和氣體大量積聚,從而引起急性結腸擴張,腸壁變薄,病變多見于乙狀結腸或橫結腸。誘因有低血鉀、鋇劑灌腸,使用抗膽堿能藥物或阿片類藥物等。臨床表現(xiàn)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癥狀明顯,伴腹脹、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計數(shù)增多。X線腹平片可見腸腔加寬、結腸袋消失等。易并發(fā)腸穿孔。病死率高。
2.腸穿孔
發(fā)生率為1.8%左右。多在中毒性結腸擴張基礎上發(fā)生,引起彌漫性腹膜炎,出現(xiàn)膈下游離氣體。
3.大出血
是指出血量大而要輸血治療者,其發(fā)生率為1.1%~4.0%。除因潰瘍累及血管發(fā)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癥亦是重要原因。
4.息肉
本病的息肉并發(fā)率為9.7%~39%,常稱這種息肉為假性息肉。可分為黏膜下垂型、炎型息肉型、腺瘤樣息肉型。息肉好發(fā)部位在直腸,也有人認為降結腸及乙狀結腸最多,向上依次減少。其結局可隨炎癥的痊愈而消失,隨潰瘍的形成而破壞,長期存留或癌變。癌變主要是來自腺瘤樣息肉型。
結語:通過這篇文章的仔細閱讀,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這個潰瘍性直腸炎的治療偏方都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這里推薦的幾種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較不錯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前請在醫(y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服用!
ys630.coM延伸閱讀
放射性直腸炎,一種屬于內(nèi)科疾病,同時也是另一種疾病的并發(fā)癥。一般來說,這個疾病的癥會比較的明顯。放射性直腸炎病發(fā)的時候,會導致體內(nèi)的直腸出現(xiàn)出血的癥狀,這樣的話就會在排便的時候流出來,這樣大家是可以看見的。有時候還會出現(xiàn)大量的出血,這樣的情況就是比較嚴重的。
放射性直腸炎在治療上面是不難的,只要患者堅持的去治療的話,還有就是要去注意生活上的一些飲食護理,這樣才能更快的好起來。對于疾病的問題,患者一定要積極的去面對。
一、病因
婦女宮頸癌、外陰與陰道癌及肛管直腸癌,應用放射性鐳、鈷、銫等進行照射治療,這些放射性原素對癌有抑制作用,對正常組織也有損害,損害直腸粘膜時,可造成放射性直腸炎。所以因放射治療造成的放射性直腸炎,是臨床上較多見的。
二、癥狀
直腸流血,為鮮紅或暗紅色,多在排便時流出,一般是少量出血,偶爾大量出血。破潰后有壞死組織脫落排出,有臭味,肛門直腸部酸痛或灼痛,以后因括約肌受刺激而出現(xiàn)里急后重。
1.早期癥狀: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放射線的反應,早期即可出現(xiàn)胃腸道的癥狀。一般多出現(xiàn)在放療開始后1~2周內(nèi)。惡心、嘔吐、腹瀉、排出粘液或血樣便。累及直腸者伴有里急后重。持久便血可引起缺鐵性貧血。便秘少見。偶有低熱。腹痛型腸易激綜合癥則提示小腸受累,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粘膜水腫、充血,嚴重者可有糜爛或潰瘍。
2.晚期癥狀:急性期的癥狀遷延不愈或直至放療結束6個月至數(shù)年后始有顯著癥狀者,均提示病變延續(xù),終將發(fā)展引起纖維化或狹窄。此期內(nèi)的癥狀,早的可在放療后半年,晚的可在10年后甚至30年后才發(fā)生,多與腸壁血管炎以及扣續(xù)病變有關。
三、診斷
有鐳照射治療史,大便帶膿血、粘液和脫落的壞死組織。直腸鏡下可見腸壁充血、腫脹呈赤褐色,或已浸潤、變硬、壞死、潰瘍、穿孔,最后形成狹窄。病理檢查可見細胞急速分裂,纖維組織肥大,血管、淋巴管擴張,管壁變性,應與惡性腫瘤鑒別。
上面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于放射性直腸炎的知識,希望大家可以學到一些知識。疾病方面的知識,我們多學一點是沒有害處的,學習了疾病的知識,不僅是對自己的保護,還是對別人的一種幫助。還有就是患者本人要有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
生活中常見的疾病種類比較多,在對一些疾病治療上,方法選擇是很關鍵的,不同的疾病治療方法不同,所以在治療的時候,也是要注意這些問題,那對潰瘍性結腸炎如何治療呢,這樣的疾病治療上,藥物是常用方法,而且這樣的治療方式,對穩(wěn)定患者疾病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
這類疾病對人體健康的威脅比較大,而且它也是發(fā)展的很快,因此對這樣疾病治療,都是要及時,同時也是要對潰瘍性結腸炎進行很好了解,這樣知道如何治療最佳。
潰瘍性結腸炎:
內(nèi)科治療由于本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闡明,內(nèi)科治療的目的是控制急性發(fā)作、緩解病情、減少復發(fā)、防止并發(fā)癥。目前尚不能使疾病根治,其治療依病變范圍和嚴重程度而定,主要包括一般治療、營養(yǎng)支持治療、對癥治療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氨基水楊酸類,如柳氮磺吡啶和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藥和中醫(yī)中藥。近年來內(nèi)科治療新進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腸道內(nèi)營養(yǎng)即要素飲食的應用;新型5-氨基水楊酸制劑的應用;其他新劑型的應用;免疫抑制藥的應用。
一般治療:
①由于本病與胃腸道營養(yǎng)的關系密切,患者可能存在多種營養(yǎng)物質的缺乏,如蛋白質、維生素、電解質和微量元素等,而營養(yǎng)不良反過來又影響藥物治療的效果。因此,近年來無脂無渣的要素飲食已成為其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應給以易消化、少纖維、富營養(yǎng)的食物,避免牛奶及乳制品。發(fā)作期給以流汁飲食,嚴重者應禁食,通過靜脈給予營養(yǎng)治療,使腸道獲得休息。
②暴發(fā)型和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應臥床休息,精神過度緊張者可適當給予鎮(zhèn)靜藥;腹痛或腹瀉明顯者可給予少量阿托品、山莨菪堿(654-2)等藥物,但大劑量使用有引起急性結腸擴張的危險。
③有貧血、失水、營養(yǎng)不良等重癥或久病患者,應酌情輸血、補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療。應用蛋白合成激素能改善一般狀況,增進食欲,加速潰瘍愈合。尤應注意水及電解質平衡,補充多種維生素,有利于病變恢復和改善全身狀況。
通過以上介紹,對潰瘍性結腸炎如何治療呢,都是有著很好的了解,不過對這樣疾病治療的時候,也是要積極配合,而且在飲食上,患者都是要注意,要以清淡的食物為主,這樣對疾病控制,才會以后很好的幫助,使得身體營養(yǎng)吸收也會更好。
整腸生是一種專門針對腸胃疾病的藥物,整腸生能夠增加腸道的蠕動能力,使腸道更具有自我修復能力以及免疫力,能夠起到使腸道進行自我修復,自我代謝消除炎癥的作用,腸道一旦有了炎癥,一定要及時就診,以免引起更加嚴重的病,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直腸炎可不可以用整腸生來治療吧?
整腸生以活菌進入腸道后,對葡萄球菌、酵母樣菌等致病菌有拮抗作用,而對雙歧桿菌、乳酸桿菌、擬桿菌、消化鏈球菌有促進生長作用,從而可調(diào)整菌群失調(diào)達到治療目的。本品可促使機體產(chǎn)生抗菌活性物質、殺滅致病菌。此外通過奪氧生物效應使腸道缺氧,有利于大量厭氧菌生長。
腸炎的發(fā)病原因:
本病的血緣家庭發(fā)病率較高,據(jù)歐美文獻統(tǒng)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fā)病。
免疫力低下:多數(shù)學者認為本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本病并發(fā)自身免疫病者較多,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防治腸炎重中之重。
飲食不注意:包括飲食因素如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食物過期如牛奶過期、及不清潔的環(huán)境、氣候的突變、生活規(guī)律的突然改變均可以引起腹瀉。
腸炎的病理生理
過敏因素:主要腸道受往來致敏物質刺·激,自身免疫引起反應,釋放出自衛(wèi)物質而激發(fā)大量免疫細胞凝聚、均結集在消化道粘膜表面,從而引起粘膜表面水腫充血及滲液等炎癥發(fā)生。過敏性反應是隨著人類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個體的差異,是消化過敏的主要因素。疾病的一種,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由急性腸炎轉化而來。
自身免疫:隨著社會發(fā)展,醫(yī)學的進步,免疫學的快速成長,有很多不明病因的都探明。目前,免疫疾的發(fā)病率高,治療困難,已引起重視
腸炎的治療
中藥治療: 建議:對慢性結腸炎長期患者或愿意反反復復的患者,建議可以用中藥進行治療,同時注意一下飲食習慣。
保留灌腸:常用于直腸和乙狀結腸炎,可減輕癥狀,促使?jié)冇稀?/p>
止瀉藥:可減少排糞次數(shù),減輕腹痛,止瀉藥物對急發(fā)作的潰瘍結腸炎可能引起巨結腸,應慎重使用。也可給鎮(zhèn)靜藥物和解痙藥物
潰瘍性大腸炎癥狀
1、潰瘍性大腸炎癥狀之腹瀉
腹瀉,為主要的癥狀,也是常見的首先癥,常反復發(fā)作或持續(xù)不愈,輕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糞便性狀個體差異極大,軟便,稀糊狀,純粘液便不一,但便質粘液膿血便多見,有的表現(xiàn)為痢疾樣膿血便。常見晨間泄瀉及餐后瀉。個別病人早期呈腹瀉與便秘交替。
2、潰瘍性大腸炎癥狀之便血
糞便性狀80%患者可出現(xiàn)膿血便或鉆液血便.其他常見的異常性狀如鉆液便、水樣使、稀便等.這常是思者就診的主耍原因.也可能是輕型患者的唯一表現(xiàn)。便次數(shù)的多少??煞从巢∏榈妮p爪,輕者母日2-3次,重者每1-2小時排便一次.有時全為貓液膿血或血水而無糞質。極少數(shù)病人特別是直腸炎型者大便成形而僅表面帶血,常易誤診為痔出血。
3、潰瘍性大腸炎癥狀之腹痛
慢性反復發(fā)作的病人常伴有腹痛,多為輕度到中度痙攣性腹痛,多在左下腹及左側腹部,多數(shù)情況下呈陣發(fā)、短暫、輕微的腹痛、腹瀉發(fā)作時腹痛顯著,有腹痛-便意-排便后減輕的規(guī)律。重癥病人可引起持續(xù)性劇烈性疼痛,直腸受累嚴重多伴有里急后重的癥狀。
潰瘍性大腸炎的飲食
1、少吃粗纖維食物
忌選粗纖維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為大量的粗纖維食物會刺激腸道,并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對原本就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而言更會加重病情。所以,應盡量限制食物纖維,如韭菜、芹菜、白薯、蘿卜、粗雜糧、干豆類等。疾病活動期應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塊肉烹調(diào),要經(jīng)常用碎肉、肉丁、肉絲、肉末和蒸蛋羹、煮雞蛋等形式。
2、要均衡膳食
早餐應包括成熟的香蕉或木瓜,和牛奶。脫脂奶也可以包括在內(nèi)。在臨近中午時,患者可以吃胡蘿卜汁或蔬菜汁。午餐應包括煮熟的蔬菜,大米和牛奶。下午可以喝椰子水或新鮮果汁。晚餐包括生蔬菜沙拉,豆芽(如苜蓿和豆類),自制奶酪和堅果。用煮熟的胡蘿卜,白菜,番茄,甜菜和生菜取代生蔬菜。
3、注意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
在日常飲食中應選用一些易消化的優(yōu)質蛋白質食品,如魚.蛋.豆制品及富含維生素的新鮮嫩葉菜等。食用菜汁,以減少纖維的攝入,因為慢性結腸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差,應采用易消化的半流少渣飲食,并做到少量多餐,以增加營養(yǎng),改善癥狀。結腸炎急性發(fā)作時,應食粥類.精米面類.魚蝦.蛋及豆制品和易消化的食物,以使腸道得以休息。
潰瘍性大腸炎的原因
1、遺傳因素引起潰瘍性大腸炎
遺傳研究方面發(fā)現(xiàn),潰瘍性結腸炎的發(fā)病有著明顯的家族和種族聚集現(xiàn)象。患者近親(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病率高于其他人群;不同種族間的發(fā)病率也有著明顯差異,比如白人中猶太人為非猶太人的2~4倍,而非白人比白人約少50%。但具體哪些遺傳基因或基因序列與潰結發(fā)病相關仍不清楚。
2、感染因素引起潰瘍性大腸炎
微生物在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爭議。因本病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xiàn)與細菌性痢疾非常相似,加上早期的某些病例,如1973年Fakmer(菲克曼氏)從6例潰瘍性結腸炎中培養(yǎng)出巨細胞病毒,1977年Cooper(庫佩)從中毒性結腸擴張病人體內(nèi)分離出巨細胞病毒,且部分病例應用抗生素有效,似乎提示細菌和病毒感染與本病有關,但至今仍尚未證實某一特異微生物與潰瘍性結腸炎有關。反復大便培養(yǎng)及結腸黏膜活檢均未證實細菌或病毒感染。所以到目前為止,感染因素之說仍待進一步研究。
潰瘍性結腸炎偏方
1、潰瘍性結腸炎偏方
1.1、處方:白頭翁、蒲公英各20克,秦皮、黃柏、檳榔、白芍、木香各10克,黃連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清利濕熱。用于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辨證屬大腸濕熱型。多見于本病初期。癥見腹痛,腹瀉,肛門灼熱,里急后重,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1.2、處方:白術、山藥、陳皮、白扁豆、黨參各10克,黃芪、茯苓、薏苡仁各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健脾益氣。用于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辨證屬脾胃虛弱型。癥見腹痛、腹瀉反復發(fā)作,面色蒼白,體乏無力,四肢酸軟等,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1.3、處方:黨參15克,茯苓30克,山藥、肉豆蔻、干姜、蒼術、烏梅、訶子、白術、五味子、補骨脂各10克,吳茱萸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加減:畏寒肢冷加肉桂6克,以溫腎暖脾;腹痛甚加木香、元胡各10克,以行氣止痛;墜肛加升麻10克,以升舉中氣。
功效主治:溫腎健脾固瀉。用于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辨證屬脾腎陽虛型。癥見腹痛、腹瀉,面色少華,腰膝酸軟,形寒肢冷,頭暈耳鳴.甚則五更瀉,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2、潰瘍性結腸炎到底能不能治愈
回答是肯定的。
中醫(yī)認為潰瘍性結腸炎屬于“久瀉”、“腸癖”等范疇,易于復發(fā)難以治愈,主要病理機制是濕熱郁結大腸,日久不化,醞釀成毒,損傷腸絡,血熱互結,發(fā)為膿血下利。專家認為本病的中醫(yī)治療應側重在清熱燥濕、健脾止瀉,西醫(yī)治療則側重消炎。因此,專家提出用中藥灌腸配合口服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并在臨床上取得較好的效果。
3、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能懷孕嗎
潰瘍性結腸炎本身并不是懷孕的禁忌證。在病情穩(wěn)定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仍能正常懷孕。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懷孕期初次發(fā)病,一旦發(fā)病,潰瘍性結腸炎病情主要為重型或爆發(fā)型,病情可能極為兇險,須引起高度重視,及時診治。
潰瘍性結腸炎食譜有哪些
潰瘍性結腸炎食譜一:早餐:小米粥煮嫩雞蛋肉松。加餐:蒸雞蛋羹餅干。午餐:雞肉丸龍須面燴豆腐。晚餐:白米粥饅頭燴魚片雞蛋。加餐:沖稀藕粉餅干。
潰瘍性結腸炎食譜二:早餐:乳酸奶250g,饅頭50g。午餐:面片125g,肉末黃瓜(肉末100g去皮黃瓜100g),蝦皮豆腐(蝦皮10g豆腐50g)。加餐:沖藕粉(藕粉25g),蘇打餅干50g。晚餐:小米粥(小米50g),花卷(面粉50g),肉絲炒圓白菜(白菜100g瘦肉絲50g)。
潰瘍性結腸炎食譜三:早餐:小米粥煮嫩蛋肉松。加餐:去脂酸乳,餅干。午餐:爛掛面清蒸魚燴豆腐。加餐:蒸雞蛋。晚餐:米粥花卷肉絲燴雞絲蒸雞蛋。加餐:沖稀藕粉餅干。
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
1、腹痛伴里急后重,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的腹瀉、排黏液膿血便,患者按特異性腸炎治療無效。排除克隆病、菌痢、阿米巴痢疾、腸結核、結腸癌等。
2、全身表現(xiàn)及腸外表現(xiàn)。
3、多次糞便常規(guī)檢查及培養(yǎng)未發(fā)現(xiàn)病原體。
4、X線鋇灌腸,顯示腸黏膜粗糙水腫、多發(fā)細小充盈缺損、顆粒樣或結節(jié)樣,皺襞粗大、紊亂。腸壁呈鋸齒狀。后期則示腸管變短、僵硬,結腸袋消失,鉛管狀。
5、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病變部位彌漫性充血、水腫、糜爛、潰瘍,脆性增加。表面常附有膿性分泌物及血液。多發(fā)性假息肉及腸腔狹窄、橋形黏膜。結腸袋變淺或消失。
6、活檢,可見黏膜有單核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糜爛、潰瘍。尚可見隱窩炎、隱窩膿腫。同時有腺體排列紊亂、萎縮。杯狀細胞減少,可見潘氏細胞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