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
養(yǎng)生食療。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白梅”,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出處】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拼音名】Bi Mi
【英文名】Linesless charcoal, Salted immature plum
【別名】鹽梅、霜梅、白霜梅。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果實經(jīng)鹽漬而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
采收和儲藏:采摘未成熟果實,用鹽水浸漬,日曬夜?jié)n,約經(jīng) 10d即成,久則表面生霜。
【原形態(tài)】梅 落葉小喬木,高可達(dá)10m。樹皮淡灰色,小枝細(xì)長,先端刺狀。單葉互生;葉柄長1.5cm,被短柔毛;托葉早落;葉片橢圓狀寬卵形,春季先葉開花,有香氣,1-3朵簇生于二年生側(cè)枝葉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紅色,直徑約1.5cm,寬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果實近球形,直徑2-3cm,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核橢圓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溝槽,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境分布】我國各地多已栽培,以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狀】果實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徑2-3cm。表面綠白或黃棕色,有白霜,果肉肉質(zhì)。剝開果肉可見橢圓形果核,類白色,表面可見蜂窩狀小孔。氣微香,味酸、咸。
【炮制】《齊民要術(shù)》:作白梅法,梅子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
【性味】酸澀咸;平;無毒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利咽生津,澀腸止瀉,除痰開噤,消瘡,止血。。主咽喉腫痛,煩渴嘔惡,久瀉久痢,便血,崩漏,中風(fēng)驚癇,痰劂口噤,梅核氣,癰疽腫毒,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噙咽津液或入丸劑。外用:擦牙、搗敷或煅存性研末調(diào)敷。
【注意】《本草從新》:多食損齒傷筋。
【各家論述】
1.陶弘景:白梅亦應(yīng)(與烏梅)相似,今人多用白梅和藥,以點痣蝕惡肉。
2.《本草拾遺》: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
3.《日華子本草》:治刀箭(傷),止血,研敷之。
4.《本草圖經(jīng)》:除痰。
5.《本草蒙筌》:搗爛成膏,敷攻惡毒,治婦人乳癰,拔肉中箭簇;中風(fēng)緊閉牙關(guān),急宜將肉摩擦。
6.《綱目》:治中風(fēng)驚癇,喉痹,痰厥僵仆。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功同烏梅。
【摘錄】《中華本草》
擴(kuò)展閱讀
大家知道白梅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白梅的藥用價值吧。
【別名】鹽梅(《尚書》),霜梅(《綱目》),白霜梅(《本草便讀》)。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梅 的 未成熟果實 ,經(jīng)鹽漬而成。
【制法】《齊民要術(shù)》:"作白梅法,梅子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
【性味】酸澀咸,平。
【功能主治】治喉痹,瀉痢煩渴,梅核膈氣,癰疽腫毒,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噙咽津液或入丸劑。外用:擦牙、搗敷或煅存性研末調(diào)敷。
【注意】《本草從新》:"多食損齒傷筋。"
【附方】①治喉痹乳蛾:㈠青梅二十枚(鹽十二兩,淹五日,取梅汁入明礬三兩),桔梗、白芷、防風(fēng)各二兩,豬牙皂角三十條。為細(xì)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風(fēng)痰厥,牙關(guān)不開,用此擦之尤佳。(《綱目》水梅丸)㈡白梅包生礬末作丸含咽,或納吞之。(《圣濟(jì)總錄》)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對于白梅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白梅花的藥用價值
白梅花的功效與作用:舒肝,和胃,化痰。對于有胃病的人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白梅花的味道酸澀,性質(zhì)平穩(wěn)。治梅核氣,肝胃氣痛,食欲不振,頭暈,瘰疬。
白梅花味稍酸、苦澀但沒毒。對于咳嗽患者有很好的療效。同時,也能有效清肝解欲、治頭痛病、減輕頭暈癥狀、刺激味蕾、有利于進(jìn)食。
白梅花治梅核氣、肝胃造成的疼痛、食欲不振等癥狀;其最大的作用還是能夠幫助患者理氣、調(diào)理脾胃和梳理氣血的同時又不會傷陰。
白梅花具有減輕白細(xì)胞下降和活血化瘀作用。但是在飲茶也應(yīng)適時適量,清晨可泡一杯不宜太濃的白梅花茶,每天茶水總量不要超過1000—1500毫升。除了泡茶飲用外,還可以用白梅花煮粥哦。梅花粥: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凈。將100克粳米洗凈入鍋煮至粥熟,加入白梅花和適量白糖,略沸即成。該粥能夠舒肝理氣,健脾開胃,醒腦明目。
化學(xué)成份:花蕾含揮發(fā)油,主要為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外用:敷貼。
白梅花的副作用
適用于有肝胃氣痛,食欲不振,頭暈,瘰疬等癥狀的人群。
白梅花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本草原始》:清頭目,利肺氣,去痰壅滯上熱。
《百草鏡》:開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
《綱目拾遺》:安神定魂,解痘毒。
《飲片新參》:紅梅花清肝解郁,治頭目痛;綠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jìn)飲食。
1、治咽部梗塞感(但無陽性體征):綠萼梅二錢,橘餅二個。煎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2、治唇上生瘡:白梅瓣貼之,如開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3、治瘰疬:雞蛋開一孔,入綠萼梅花將開者七朵,封口,飯上蒸熱,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綱目拾遺》)
4、預(yù)稀痘疹:每年臘月清晨,摘帶露綠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搗成小餅,令食之。(王玷桂《不藥良方》)
5、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發(fā),隱在皮膚,并治麻癥斑癥:梅花一兩,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錢,絲瓜五錢。為末,每服五分,參蘇湯下。(《赤水玄珠》)
導(dǎo)讀:中藥白梅花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白梅花的功效與作用、白梅花圖片、白梅花的藥用價值、白梅花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白梅花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白梅花簡介白梅花圖片白梅花的功效與作用白梅花的藥用價值白梅花的用法與用量白梅花的副作用白梅花簡介
白梅花,藥用部分為薔薇科植物梅的花蕾。1~2月間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攤置席上,曬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
干燥花蕾,呈圓球形,直徑4~8毫米,基部常帶有小梗。苞片3~4層,褐色鱗片狀。苞片內(nèi)有萼片5枚,淡黃褐色,微帶綠色,卵圓形,覆瓦狀排列,基部與花托愈合。花瓣5枚或多數(shù),白色或黃白色,緊緊相抱?;ò陜?nèi)包含許多黃色絲狀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細(xì)長的花柱。質(zhì)輕。氣香,味淡而澀。以花勻凈、完整、含苞未放、萼綠花白、氣味清香者為佳。
白梅花圖片
白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氣,肝胃氣痛,食欲不振,頭暈,瘰疬。
1、《本草原始》:清頭目,利肺氣,去痰壅滯上熱。
2、《百草鏡》:開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
3、《綱目拾遺》:安神定魂,解痘毒。
4、《飲片新參》:紅梅花清肝解郁,治頭目痛;綠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jìn)飲食。
白梅花的藥用價值
1、治咽部梗塞感(但無陽性體征):綠萼梅二錢,橘餅二個。煎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2、治唇上生瘡:白梅瓣貼之,如開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3、治瘰疬:雞蛋開一孔,入綠萼梅花將開者七朵,封口,飯上蒸熱,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綱目拾遺》)
4、預(yù)稀痘疹:每年臘月清晨,摘帶露綠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搗成小餅,令食之。(王玷桂《不藥良方》)
5、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發(fā),隱在皮膚,并治麻癥斑癥:梅花一兩,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錢,絲瓜五錢。為末,每服五分,參蘇湯下。(《赤水玄珠》)
白梅花的用法與用量
一般是煎服,很少用來沖泡的。內(nèi)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外用:敷貼。
白梅花的副作用
暫無副作用。
以上就是一些白梅花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但是對于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以免出現(xiàn)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白梅丸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白僵蠶不拘多少(直者,炒令黃色)。
【制法】上為末,用陳白梅肉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毒、氣毒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熟水送下,空心、午后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生硫黃、白梅。
【制法】共研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反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十六
【處方】白梅25個(取肉),白礬1錢,甘草(末),生蓖麻49粒(去皮)。
【制法】上為細(xì)末,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喉閉及腫痛。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摘錄】《普濟(jì)方》卷六十引《仁存方》
通過本文對白梅丸的介紹,我們知道白梅丸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方劑哦!希望介紹的這些白梅丸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健康養(yǎng)生!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白梅湯。
【處方】白梅(研破)二十九斤,檀香十四兩,甘草十三斤半,鹽(炒)十五斤。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中熱,五心煩躁,霍亂嘔吐,口干煩渴,津液不通。
【用法用量】每一錢,擦生姜、新汲水下。如酒后干噦,惡心舌澀,如茶吃。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白梅(研破)29斤,檀香14兩,甘草13斤半,鹽(炒)15斤。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中熱,五心煩躁,霍亂嘔吐,口干煩渴,津液不通;及酒后干吵,惡心舌澀。
【用法用量】每服1錢,擦生姜,新汲水下。如酒后干噦,惡心舌澀,如茶吃。
【摘錄】《局方》卷十(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看了上面對于白梅湯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
白梅花的簡介
白梅花又叫綠萼梅,別名:梅、春梅、干枝梅、酸梅、烏梅。薔薇科、杏屬梅花的一種,為喬木植物。原產(chǎn)我國西南及臺灣,主產(chǎn)江蘇,浙江,現(xiàn)在湖南、四川、湖北、江西等多地均有。綠萼梅花色潔白,香味極濃,有“花中君子”的美稱。過陰時樹勢衰弱,開花稀少甚至不開花。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蘇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數(shù)品種,某些品種已在華北引種成功。
白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花蕾含揮發(fā)油,主要為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
2、功效作用
2.1、綠萼梅治肝胃氣痛:綠萼梅芳香行氣入肝胃,能疏肝解郁,醒脾,理氣和中;綠萼梅治療肝胃氣滯之脅肋脹痛,脘腹痞滿,噯氣納呆等,可與柴胡、佛手、香附等配伍。
2.2、綠萼梅芳香行氣,化痰散結(jié):綠萼梅治療痰氣郁結(jié)之梅核氣,可與半夏、厚樸、茯苓等同用。
2.3、綠萼梅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發(fā),隱在皮膚,并治麻癥斑癥:梅花一兩,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錢,絲瓜五錢。為末,每服五分,參蘇湯下。(《赤水玄珠》)2.4、綠萼梅治咽部梗塞感(但無陽性體征):綠萼梅二錢,橘餅二個。煎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2.5、綠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jìn)飲食。《飲片新參》
2.6、綠萼梅開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侗静菥V目拾遺》
2.7、綠萼梅治唇上生瘡:白梅瓣貼之,如開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2.8、綠萼梅治瘰疬:雞蛋開一孔,入綠萼梅花將開者七朵,封口,飯上蒸熱,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綱目拾遺》)2.9、綠萼梅預(yù)稀痘疹:每年臘月清晨,摘帶露綠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搗成小餅,令食之。(王玷桂《不藥良方》
3、臨床應(yīng)用
3.1、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氣,肝胃氣痛,食欲不振,頭暈,瘰疬。
3.2、《本草原始》:“清頭目,利肺氣,去痰壅滯上熱?!?/p>
3.3、《百草鏡》:“開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p>
3.4、《綱目拾遺》:“安神定魂,解痘毒?!?/p>
3.5、《飲片新參》:“紅梅花清肝解郁,治頭目痛;綠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jìn)飲食。
4、科學(xué)研究
梅花主含揮發(fā)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jié)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zhì)過敏性休克死亡的發(fā)生。
白梅花的市場信息
1、白梅花的價格
白梅花的價格約為140-300元/千克。
2、白梅花的選購方法
干燥花蕾,呈圓球形,直徑4~8毫米,基部常帶有小梗。苞片3~4層,褐色鱗片狀。苞片內(nèi)有萼片5枚,淡黃褐色,微帶綠色,卵圓形,覆瓦狀排列,基部與花托愈合。花瓣5枚或多數(shù),白色或黃白色,緊緊相抱?;ò陜?nèi)包含許多黃色絲狀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細(xì)長的花柱。質(zhì)輕。氣香,味淡而澀。以花勻凈、完整、含苞未放、萼綠花白、氣味清香者為佳。
3、白梅花的保存方法
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攤置席上,曬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目前我國患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很多,不少患者往往都希望自己能扛過去,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呼吸道疾病是一種傳染性比較強(qiáng)的疾病,而且很難靠自己扛過去。服用冬白梅片(林海)進(jìn)行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就是目前一種非常普遍的治療方式,冬白梅片(林海)能很好的治愈各種呼吸道疾病,幫助您恢復(fù)健康的身體。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冬白梅片
商品名稱:冬白梅片(林海)
【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健肺定喘,止咳化痰。用于氣管炎咳黃白相兼,肺寒化熱,寒熱錯雜者。
【規(guī)格型號】36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有 效 期】0 月
【批準(zhǔn)文號】國藥準(zhǔn)字Z22024318
【生產(chǎn)企業(yè)】吉林省撫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成份】天冬 麻黃(蜜制) 烏梅 防風(fēng) 五味子 黃芩 白果仁 平貝母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棕褐色;氣微,味微苦、酸。
以上內(nèi)容介紹了關(guān)于冬白梅片(林海)的各種功效和治療原則,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治療呼吸道疾病我們一定不能病急亂投醫(yī),好的治療藥物往往可以達(dá)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讓您遠(yuǎn)離呼吸道疾病的困擾?;忌虾粑兰膊∈且患芡纯嗟氖虑?,及時治療是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