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豆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豆在我國是一種來源豐富的食品。其種類很多,根據(jù)外皮顏色,可分為黃豆、青豆、黑豆等,其中以黃豆為主。黃豆因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故有豆中之王、營養(yǎng)之花的美稱。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這些蛋白質在質量和數(shù)量上均可與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媲美,所以又有植物肉、綠色乳牛之譽。
大豆所含的蛋白質約為40%左右,其中人體8種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恰當,為一種優(yōu)質蛋白。大豆富含賴氨酸,可以補充谷類食品賴氨酸不足的缺餡。大豆中的脂肪含量也高達20%,它比動物脂肪優(yōu)越之點在于富含油酸及亞油酸,這類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于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大有益處。大豆還含有豐富的磷脂、膽堿等對神經系統(tǒng)有保健作用的物質以及維生素E等抗衰老物質。大豆也含有精氨酸,是精子生成的重要原料。大豆皂甙能防止過氧化脂質生成,延緩機體老化。大豆磷脂對防治老年性癡呆和記憶力減退有特殊功效。多吃豆類又可防治肥胖,增強耐久力。據(jù)資料報道,盛產大豆的地方,長壽的人多,所以,大豆是老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也是值得推薦的保健、長壽食品。
近年來,醫(yī)藥科研工作者發(fā)現(xiàn),黃豆還具有抗癌作用。用黃豆配甘草與化學藥物同用,能減輕抗癌藥物的副作用,故可作為化療或放療的輔助治療食品。
祖國醫(yī)學認為,黃豆性味甘平,有健脾開中、潤燥消水、排膿解毒、消腫止痛功效。《延年秘錄》中載:服食大豆可令人長肌膚,益顏色,填骨髓,加氣力,補虛能食。民間也常用黃豆來防病治病,如防治感冒:用黃豆1把,干香菜50克(或蔥白3根),白蘿卜3片,煎湯溫服;治習慣性便秘:用黃豆皮80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治腹瀉:用黃豆皮燒炭研末,每服15克,日服2次。
相關閱讀
大豆煎屬于是一種中藥方劑,在平時的時候是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大豆煎對于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以敿毜慕榻B一下。
【處方】生桑根白皮(入土1尺者,細切)3升,大豆1斗。
【功能主治】風水。
【用法用量】以水6斗,煮取1斗,去滓;下生姜汁2升更煎,取汁4升,每服5合,日3夜1。以知為度。
【摘錄】《醫(yī)心方》卷十引《經心錄》
【處方】大豆1升(凈擇),彀樹皮1握,橘皮3兩,桑根白皮2握,紫蘇莖1握。
【功能主治】腳氣,手足腫滿洪直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4斗煮大豆,取2斗汁,去滓,待清;別以清酒7升,共豆汁合煮前件藥,取7升,分為3服。如氣力強者,每日2-3次;力弱者,每日1次。
【注意】腫消后忌食大醋。
【摘錄】《醫(yī)心方》卷八引唐臨方
【處方】大豆(緊小者)2升(洗凈),生姜汁1合。
【功能主治】中風,失音不語。
【用法用量】上先用水5升煮豆,至2升,絞去豆,入姜汁,慢火煎如稀膏。空心、食后、夜臥時各用1匙,細細含咽;甚者用竹瀝2合調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
上文主要介紹了大豆煎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黃大豆不僅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理身體的各個機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黃大豆進行一番了解。
【別名】黃豆(《日用本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 大豆 的 種皮黃色的種子 。
【原形態(tài)】形態(tài)詳"黑大豆"條。
【化學成份】參見"黑大豆"條。
【性味】甘,平。
【歸經】入脾、大腸經。
【功能主治】健脾寬中,潤燥消水。治疳積瀉痢,腹脹鼠疫,妊娠中毒,瘡癰腫毒,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兩;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炒焦研末調敷。
【注意】《綱目》:"多食塞氣、生痰、動嗽,令人身重,發(fā)面黃瘡疥。"
【附方】①治單純性消化不良:黃豆一斤,血藤十斤。將血藤煮取汁,濃縮前把磨好的豆?jié){倒進血藤汁中煮沸二十分鐘,過濾去渣,濃液烘干研粉備用。小兒每次0.5~1.0克,日服四次。(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各家論述】《本草求真》:"黃大豆,按書既言味甘,服多塑氣,生痰動嗽。又曰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腫毒,其理似屬兩歧。詎知書言甘壅而滯,是即炒熟而氣不泄之意也;書言寬中下氣利腸,是即生冷未炒之意也。凡物生則疏泄,熟則壅滯,大豆其味雖甘,其性雖溫,然生則水氣未泄,服之多有疏泄之害,故豆須分生熟,而治則有補瀉之別耳。用補則須假以炒熟,然必少食則宜,若使多服不節(jié),則必見有生痰塑氣動嗽之弊矣。"
【臨床應用】①治療下腿潰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寧原《食鑒本草》《綱目》:黃大豆秸燒灰,入點痣、去惡肉藥。
雖然黃大豆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然也會不一樣,大豆酒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信息。
【處方】大豆60克(炒)清酒6O毫升
【功能主治】主老人卒中風,口噤,身體反張不語。
【用法用量】將豆炒至聲絕,即下酒投之,煮一二沸,在滓溫服。復臥汗愈??卩?,拗灌之。
【摘錄】《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一
【別名】豆淋酒、豆淋紫酒
【處方】大豆5升(熬令黃黑)。
【功能主治】中風口噤口?,身體強直,角弓反張;風濕頑痹:頭風;婦人產后中風諸病。卒中風,口噤不開。卒中風,口歪;頭破腦出,中風口噤。陰證急傷寒。頭風;傷風濕,身體痹。陰毒腹痛,小便尿血,婦人產后一切中風諸病。
【用法用量】豆淋酒(《證類本草》卷二十五引《產書》)、豆淋紫酒(《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七)?!肚Ы稹繁痉接梅ǎ撼炊沽罱梗跃屏苤D服;豆熬,搗末,熟蒸,以酒淋之溫服?!缎l(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豆炒出煙,以好酒浸,即漉出豆,飲之。《醫(yī)方類聚》引《必用全書》:豆熬熟,下無灰好酒煮沸頓服。《普濟方》:豆炒至無聲,乘熱入清酒中,密泥頭七日溫服;豆炒極熟,以清酒沃之,旋旋溫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黑大豆去風活血,更兼酒沃,通行經絡。產蓐前后,一切虛風關節(jié)不利,無不宜之。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普濟方》卷九十二
【處方】大豆(緊小者)3升,麻子仁(研碎)3升,烏蛇1條(去頭尾皮骨,重4兩,捶碎)。
【制法】上相和令勻,就甑內蒸,臨熟去甑底湯,將好酒1斗5升,就甑內中淋,候酒熱又淋,凡7-8遍,入瓷瓶中密封。
【功能主治】熱毒風腫成疽,日夜熱痛。
【用法用量】候冷,量性飲之。常帶酒氣佳。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九
上文所說的關于大豆酒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們應該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慣來進行調節(jié)養(yǎng)生,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
人類身體結構的特殊性使得身體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需要時刻的關注身體的變化,當出現(xiàn)不適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做診斷和治療。大豆散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大豆散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處方】大豆黃(醋拌,炒干)1兩,大黃(微煨,去皮)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水病通身腫滿,喘急,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臨臥時煎蔥、橘皮湯調下。平明以利大腸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
【處方】烏豆1斗。
【制法】熬令香,勿令大熟,去皮,為細末,篩下。
【功能主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
【用法用量】餳、粥皆得服之,初服1合。稍加之。若服初多,后即嫌臭。服盡則更造,取愈止。
【注意】不得食肥膩,渴則飲羹汁;慎酒、肉、豬、雞、魚、生冷、酢滑、房室。得食漿、粥、牛、羊、兔、鹿肉,此據(jù)大饑渴得食之,可忍,亦勿食也。其所禁之食,常須少噉,莫恣意咸物、諸雜食等。
【各家論述】《干金方衍義》:黑大豆粥雖有清熱解毒之功,畢竟氣味壅濁,如何可治水腫腹大?以意推之,當是百藥毒發(fā),乃為合劑。
【摘錄】《千金》卷二十一
【處方】大豆2兩(熬令焦),姜2兩,蜀椒2兩(去目,汗)。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卒中風欲死,口不開,身不得著席。
【用法用量】《圣濟總錄》本方用法:作“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日夜各二次,汗出即愈?!?/p>
【摘錄】《醫(yī)心方》卷三引《效驗方》
【處方】大豆1升(炒焦,去皮),白術2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消滯氣,去濕。主水氣。
【用法用量】米飲調下2錢,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九
怎么樣?今天介紹的關于大豆散的相關知識大家都記住了嗎?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這些好處多多的中藥方劑哦!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大豆飲。
【處方】大豆(炒)1升,小麥半升,蒲黃半兩,吳茱萸(炒)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后下痢赤白,久不止,身面虛腫。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五
【處方】大豆1升(緊小者)。
【功能主治】中風,驚悸恍惚。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去豆,取汁5合,頓服。汗出佳。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四
【別名】大豆酒、豆淋酒
【處方】雞屎白1升,大豆5升。
【制法】和炒令變色,乘熱以酒沃之,微煮令豆味出。
【功能主治】因瘡中風。腰脊反張,牙關口噤,四肢強直,耳聾。
【用法用量】大豆酒(《圣濟總錄》卷一一四)、豆淋酒(《普濟方》卷三○三)。
【注意】服后宜以熱生姜稀粥投之,覆身出汗,勿觸風。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二引《肘后方》
【處方】大豆、香薷、蘆根、枇杷葉(拭去毛,炙)、竹茹、前胡(去蘆頭)、陳橘皮(去白,焙)各等分。
【功能主治】霍亂。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1分(切碎),煎取1盞,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于大豆飲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的醫(yī)學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大豆湯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90克 黃耆(銼)30克 防風(去叉)白術(銼)各45克 防已 麻黃(去根、節(jié))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60克
【制法】上八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主風水周身腫滿,短氣欲絕。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先用水450毫升,加大豆30克,煮熟去豆,入酒20毫升,與藥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一日三次。當下小便愈。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大豆5升(炒令微焦),葛根8兩,獨活8兩,防己6兩。
【功能主治】產后卒中風發(fā)病,倒悶不知人;及妊娠挾風,在蓐諸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1斗2升,煮豆,取8升,去滓;納藥煮取4升,去滓;分6服,日4夜2。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獨活祛風,防己逐濕,葛根解肌,不得大豆紫湯,何得司血氣之開合。
【摘錄】《千金》卷三
【處方】大豆1升,杏仁1升(去皮尖,熬),黃耆2兩,防風3兩,白術5兩,木防己4兩,茯苓4兩,麻黃4兩(去節(jié)),甘草4兩(炙),生姜6兩,清酒1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風水氣,舉身腫滿,短氣欲絕。
【用法用量】以水3斗,先煮豆,取1斗,去滓;納酒及藥,煮取7升,分7服,1日1夜令盡。當下小便極利。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酢等。
【摘錄】《外臺》卷二十引《深師方》
【處方】大豆1升,杏仁1升,清酒1升,麻黃4兩,防風4兩,木防己4兩,豬苓4兩,澤瀉3兩,黃耆3兩,烏頭3兩,生姜7兩,半夏6兩,茯苓5兩,白術5兩,甘遂2兩,甘草2兩。
【功能主治】風水,通身大腫,眼合不得開,短氣欲絕,骨節(jié)疼,惡風自汗,其脈浮。
【用法用量】以水1斗4升煮豆,取1斗,去豆;納藥及酒合煮,取7升。分7服,日4夜3。得小便快利為度,腫消停藥,不必盡劑。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甘遂、防己、烏頭、半夏、甘草、生姜專為陰邪逆滿,眼合不開,故用以通陽氣,散陰結。且得烏頭、半夏、甘遂、甘草反激之大力,可無藉于獨活之祛風也。
【摘錄】《千金》卷二十一
【處方】大豆3升(以水6升,煮取1升半,去豆澄清,更煎,取1升),附子3兩,白術3兩,獨沽3兩,生姜8兩。
【功能主治】產后中風,頭面手臂通滿。
【用法用量】上以煮豆水1升,納藥后,添水1斗,煎取5升,入好酒5升合煎,取5升,分5服、日3夜2。與粥間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
【處方】大豆(炒,去皮)1兩,大黃(炮)1兩,生干地黃(焙)1兩,桂(去粗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補傷絕。主諸骨蹉跌。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酒共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大豆湯的好不僅體現(xiàn)在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上,而且它的副作用小更是從古至今都受人推崇,養(yǎng)生效果真的超贊。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大豆紫湯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紫湯
【處方】大豆1升(熬令焦),好酒2升。
【功能主治】去風,消血結。主中風失音;腰痛拘急;婦人五色帶下;產后中風,或產后惡露未盡,感風身痛。婦人產后中風困篤,或背強口噤,或但煩熱苦渴,或頭身皆重,或身癢,劇者嘔逆直視,此皆為風冷濕所為。產后百病及中風痱痙;妊娠傷折,胎死在腹中3日;婦人五色帶下。產后惡露未盡,又兼有風,身中急痛。腰卒痛拘急,不得喘息,若醉飽得之欲死者。
【用法用量】紫湯(《千金翼》卷六)。
【臨床應用】胎死腹中:周德成妻妊胎,因觸傷,胎死在腹中三日,困篤,服此酒即愈。后療無不佳。
【摘錄】《醫(yī)心方》卷三引《范汪方》
通過上面對大豆紫湯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大豆紫湯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大豆紫湯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你知道大豆酒(三)這種藥酒嗎?藥酒是選配適當中藥,經過必要的加工,用度數(shù)適宜的白酒或黃酒為溶媒,浸出其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澄明液體。在傳統(tǒng)中,也有在釀酒過程里加入適宜的中藥釀制而成的。一起來看一下。
大豆酒(三)——(水腫臌脹)
(《普濟方》)
【配方】大豆(揀凈)一斗。
【制法】上以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澄清內釜中,以一斗半美酒內中,更煎取九升。
【主治】治男子女人新久腫,得風氣入腹,婦人新產上圊則風入臟,腹中如馬鞭者,噓吸短氣,咳嗽。
【用法】宿勿食,平旦一服三升,溫覆取汗兩食頃當下,去風氣腫減,慎風冷,十日可全愈,若急不可待,逐急合服,腫不盡退加之,腫瘥,更服三升,若十分瘥,則勿服,病中亦可任性飲之,使酒氣相接,腫瘥后,渴慎勿多飲。
說明:《普濟方》注“出千金方”,原方名為“大豆煎”,此方名為筆者所加。
以上就是關于大豆酒(三)這種藥酒的相關介紹,大豆酒(三)不僅能發(fā)揮幾種中藥材的藥效,而且,酒本身能促進人體胃腸分泌,幫助消化吸收,增強血液循環(huán),促進組織代謝,增加細胞活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