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瓣延胡索[圖]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比祟惖臍v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養(yǎng)生知識。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齒瓣延胡索[圖]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齒瓣延胡索[圖]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齒瓣延胡索[圖]的幾個方面。
【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 Turschaninovii
【別名】藍雀花、藍花菜、元胡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 齒瓣延胡索 Corydalisturschaninovii Bess.的 塊莖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8~25cm。莖稍粗,生于鱗片葉腋處,鱗葉較大,長2cm。莖上部生2~3葉;葉片長6~8cm,二回三出全裂,小葉片披針形或狹倒卵形,全緣??偁罨ㄐ蝽斏?;花瓣4,藍紫色,上唇頂端2淺裂,有短尖,矩圓筒狀,下唇2裂;雄蕊6;雌蕊1,條形。蒴果近念珠狀,長1.5cm?;ㄆ?~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疏林下或林緣灌叢、山坡稍濕地。產(chǎn)于東北。
【性狀】塊莖扁球形、寬錐形或細錐狀,直徑0.5~2.5cm。表面鮮黃色或黃色。上端有少數(shù)疙瘩狀側塊莖,底部可見不定根痕。質堅硬,斷面鮮黃色,角質,有蠟樣光澤。味苦。
【化學成份】含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丁素,四氫小檗堿、棕櫚酸、豆甾醇、油酸、亞油酸、亞油烯酸、皂甙等。
【功能主治】同延胡索。
【摘錄】《*辭典》
【出處】延胡索始載于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宋《開寶本草》云:
齒瓣延胡索[圖]是一種已經(jīng)存在很久的藥材,在很多中醫(yī)書上都有關于它的記載,可見齒瓣延胡索[圖]其確實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
yS630.Com相關推薦
導讀:中藥延胡索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延胡索的功效與作用、延胡索圖片、延胡索的藥用價值、延胡索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延胡索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延胡索簡介延胡索圖片延胡索的功效與作用延胡索的藥用價值延胡索的藥用附方延胡索的食療方延胡索的臨床應用延胡索的副作用延胡索簡介
延胡索,中藥名,為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塊莖。夏初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煮至恰無白心時,取出,曬干。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扁球形,直徑0.5~1.5cm。表面黃色或黃褐色,有不規(guī)則網(wǎng)狀皺紋。頂端有略凹陷的莖痕,底部常有疙瘩狀突起。質硬而脆,斷面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氣微,味苦。
延胡索圖片
延胡索的功效與作用
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主心腹腰膝諸痛;月經(jīng)不調;癥瘕;崩中;產(chǎn)后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跌撲腫痛。
1、《雷公炮炙論》:治心痛欲死。
2、《日華子本草》:除風,治氣,暖腰膝,破癥癖,撲損瘀血,落胎,及暴腰痛。
3、《開寶本草》:主破血,產(chǎn)后諸病,因血所為者。婦人月經(jīng)不調,腹中結塊,崩中淋露,產(chǎn)后血運,暴血沖上,因損下血,或酒摩及煮服。
4、《醫(yī)學啟源》:治脾胃氣結滯不散,主虛勞冷瀉,心腹痛,下氣消食。
5、《綱目》:活血,利氣,止痛,通小便。
延胡索的藥用價值
【藥名】延胡索
【別名】延胡、元胡、玄胡索、元胡索。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塊莖。
【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
【主治】用于胸脅、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跌撲腫痛。
【炮制方法】
1、延胡索:除去雜質,洗凈,干燥,切厚片或用時搗碎。
2、醋延胡索:取凈延胡索,照醋炙法炒干,或照醋煮法煮至醋吸盡,切厚片或用時搗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血熱氣虛及孕婦忌服。
延胡索的藥用附方
1、治下痢腹痛:延胡索三錢,米飲服之,痛即減,調理而安。(《綱目》)
2、治咳喘:醋制玄胡七成,枯礬三成。共研細粉。一日三次,每服一錢。(沈陽《中草藥、驗方、制劑、栽培選編》)
3、治產(chǎn)后惡露下不盡,腹內痛:延胡索末,以溫酒調下一錢。(《圣惠方》)
4、治墜落車馬,筋骨疼痛不止:延胡索一兩。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豆淋酒調下二錢。(《圣惠方》)
5、治跌打損傷:玄胡炒黃研細,每服一至二錢,開水送服,亦可加黃酒適量同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6、治疝氣危急:玄胡索(鹽炒)、全竭(去毒,生用)等分。為末,每服半錢,空心鹽酒下。(《仁齋直指方》)
7、治偏正頭痛不可忍者:玄胡索七枚,青黛二錢,牙皂二個(去皮子)。為末,水和丸如杏仁大。每以水化一丸,灌入病人鼻內,當有涎出。(《永類鈐方》)
8、治小便尿血:延胡索一兩,樸消七錢半。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類證活人書》)
9、咳嗽。用延胡索一兩、樸硝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軟糖一塊和藥含咽。
10、尿血。用延胡索一兩、樸硝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延胡索的食療方
1、延胡索酒
配方:延胡索、黃酒各適量。
制法:將延胡索研細末,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隨量取黃酒若干燙熱,然后熱酒沖調藥未5克服之,日服23次。
功效: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主治產(chǎn)后惡露不盡、腹內疼痛等。
來源:《民間百病良方》。本方還可用于因氣血阻滯;起的胃膚癌、心絞痛、宿傷痛等癥,效果亦佳。
2、延胡索茶
材料:延胡索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效:理氣止痛,活血散瘀;鎮(zhèn)痛,鎮(zhèn)靜,治心腹腰膝四肢疼痛;痛經(jīng);產(chǎn)后惡露不盡;跌打損傷。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延胡索的臨床應用
為止痛常用藥,前人推崇為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無論頭痛、胸腹痛、脅痛、月經(jīng)痛、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痛,凡屬氣血凝滯引起,屬純痛性質的,都可應用,收效速而性不燥烈,止痛效果比較確實。臨床較多多用于治療婦科經(jīng)痛,配當歸、白芍(或赤芍),作為治療各型經(jīng)痛的基本藥物,再隨證配伍,代表方為延胡索散,或與八珍湯相配。
延胡索的副作用
血熱氣虛及孕婦忌服。
1、《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2、《本草經(jīng)疏》:經(jīng)事先期及一切血熱為病,法所應禁。
3、《本草正》:產(chǎn)后血虛或經(jīng)血枯少不利,氣虛作痛者,皆大非所宜。
以上就是一些延胡索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說起新疆延胡索我們都不陌生,新疆延胡索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新疆延胡索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別名】西延胡索、延胡索、元胡。
【來源】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灰葉延胡索、長花延胡索及對葉延胡索的塊莖。
【原形態(tài)】1.灰葉延胡索 多年生草本,無毛,高6-20cm。塊莖球形,直徑10-25mm,深褐色。莖細弱,1-3條,基部有1鱗片。葉2-3枚;具長柄;葉片二回分裂,一回羽狀裂片5,具短柄,二回裂片3,3全裂,有時掌狀4-5裂,末回裂片倒卵形,全緣??偁罨ㄐ蜷L2-4cm,具花6-14朵;苞片披針形,全緣;花瓣紫紅色,外輪上瓣長20-25mm,先端凹陷,無短尖,距圓筒形,直立或成弧形上彎,略長于瓣片;蜜腺體長約1mm;柱頭具乳突8。蒴果條形至長橢圓形,下垂,長約15mm。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1100-2100m的山地陰坡灌叢中或林緣濕潤處,常成片密集生長。
【性狀】1.性狀鑒別 (1)灰葉延胡索 塊莖不規(guī)則圓球形或長球形,直徑5-10mm。表面黃棕色,略有皺縮的網(wǎng)狀紋理;外皮未脫落者顯褐色,皺縮;底部微凹狀有根痕,上部有莖痕。質堅硬,斷面黃綠色。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長花延胡索塊莖含紫堇堿(corydaline),原阿片堿(protopine),海罌粟堿(glaucine),掌葉防己堿(palmiltine)等生物堿。對葉延胡索塊莖含空褐鱗堿(bulbocapnine),右旋異紫堇定堿(isocorydine),原阿片堿(protopine),別隱品堿(allocryptopine),隱品堿(cryptopine),紫堇堿(corydaline),四氫掌葉防己堿(te-trahydropalmatine),二氫白屈菜紅堿(dihydrochelervthrine),二氫血根堿(dihydrosanguinarine),氧化血根堿(oxosanguinarine),血根堿(sanguinarine),白屈菜紅堿(chelerythrine),小檗堿(berber-ine),掌葉防己堿(palmaiine)等生物堿。地上部分含對葉延胡索堿(corledine)。另有報道對葉延胡索還含對葉元胡堿(ledeborine),對葉元胡定堿(ledeboridine)消旋小黃紫堇堿(raddeanine),對葉元胡考林堿(ledecorine),對葉延胡索堿,對葉元胡任堿(lederine),左旋卡文定堿(cavidine)及右旋四氫刻葉紫堇明堿(tetrahvdro-corysamine)。
【鑒別】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約1.0g,甲醇回流提取2小時,回收甲醇,再用甲醇定容成1ml作點樣液,以延胡索乙素甲醇溶液(1mg/ml)及普魯托品甲醇溶液(1mg/ml)為對照液,在同一硅膠G-CMC薄層板上,點樣品液及對照液各3μl以正己烷一氯仿一甲醇一二乙胺(5:3:0.5:1日)為展開劑,展開15cm,取出,晾干,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樣品色譜在與普魯托品對照品相應的位置,應顯相同橘紅色斑點,而乙素對照品相應的位置,無相同顏色斑點。另取一硅膠G-CMC薄層板,點樣品液3μl及去氫紫堇堿甲醇溶液(1mg/ml)3μl對照,以氯仿一甲醇(5:l)(氨飽和下)展開10cm,取出,晾干,噴改良碘化鉍鉀試液,樣品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應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主氣滯血瘀所致胸脅;脘腹疼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跌撲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研末,1.5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新疆延胡索,新疆延胡索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新疆延胡索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延胡索散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域的應用相當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延胡索 當歸(切,焙)蒲黃(炒)芎藭 生干地黃(焙)赤芍藥 澤蘭 蓬莪術(煨,銼)天麻 桂(去粗皮)滑石各30克 地榆(醋炒,焙)15克
【制法】上十二味,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jīng)。治室女月水不利,骨節(jié)酸痛,頭面微浮,筋脈拘急,或生丹疹,寒熱不時,飲食無味。
【用法用量】每服6克,溫酒或薄荷、茶清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延胡索 當歸各30克 琥珀(研)蒲黃(炒)各0.3克 桂心0.9克 赤芍藥15克 紅蘭花6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產(chǎn)后兒枕腹痛。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童便合酒溫調9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三五引《管見大全良方》
【處方】延胡索 當歸(酒浸)赤芍(炒)蒲黃(炒)桂皮 乳香 沒藥各3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婦人氣滯血瘀,脘腹脹痛,或經(jīng)行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溫酒空腹服。
【摘錄】《濟陰綱目》卷一
【處方】延胡6克,當歸6克,川芎3克,赤芍6克,生地9克,丹參12克,紅花4.5克,香附4. 5克,烏藥4.5克,熟艾6克,砂仁3克,生蒲黃4.5克。
【功能主治】行氣通經(jīng)。主瘀血阻絡。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陳素閹婦科補解》卷一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延胡索散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用到臨床中,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東北延胡索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東北延胡索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東北延胡索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認識。
【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 Amurensis
【別名】土元胡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 東北延胡索 Corydalisambigua Cham. etSchlecht.var.a(chǎn)murensisMaxim.的 塊莖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0~15cm。莖單一,自鱗片葉腋中伸出。葉互生,有長柄;葉片不完全二回三出全裂,小裂片狹倒卵形或狹卵狀長圓形。總狀花序生于枝頂;苞片卵狀長圓形;萼片2,早落?;ò?,淡紫紅色或藍色,大小不等,呈唇形,上唇有距與下唇對生;雄蕊6;雌蕊1,條形。蒴果梭形,短柱狀?;ㄆ?~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中及溝谷、林緣。產(chǎn)于東北。
【性狀】塊莖扁球形,球形成長球形,直徑0.5~1.5cm。表面黃色或黃棕色,無明顯皺紋,上端微凹處有莖痕,底部可見不定根痕;除去外皮者深棕色,表面光滑。質較硬,斷面白色或黃白色,味較苦。
【化學成份】含多種生物緘,其中有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去氫延胡索甲素、延胡索胺堿、小薜堿、防己堿等。
【炮制】同延胡索,亦有搓去外皮后炮制。
【功能主治】同延胡索。
【摘錄】《*辭典》
【出處】歷代本草記述的東北產(chǎn)延胡索,其塊莖斷面均為黃色(參見"延胡索"條),但本種則色白至黃白,故非古籍所載之正品,今東北當?shù)毓┧幱谩?/p>
以上就是對東北延胡索的功效與作用詳細介紹,對它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這樣對身體不會有損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大延胡索散在生活中是蠻常見的中藥方劑,采用純天然藥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對大延胡索散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延胡索1錢5分,肉桂1錢,木香8分,紅花8分,青皮8分,枳殼8分,香附(醋炒)1錢5分,艾葉(搓熟)1錢,當歸2錢,川芎1錢5分,赤芍1錢,生地1錢5分,吳茱萸8分(川連2分,汁拌炒)。
【功能主治】行氣和血。主婦人經(jīng)正來而腹痛。
【各家論述】婦人經(jīng)正行而腹痛,是血滯。是方延胡索、紅花、赤芍、生地行血,肉桂、吳茱萸祛寒逐滯,香附、青皮、木香、枳殼行氣止痛,當歸、川芎、艾葉補血溫經(jīng),行周身筋骨。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處方】延胡索1分,當歸1分,芍藥1分,京三棱(煨)1分,川苦楝1分,蓬莪術1分,官桂(去粗皮)1分,厚樸(姜制)1分,木香1分,川芎1分,桔梗半兩,黃芩半兩,大黃半兩,甘草1兩,檳榔2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病,并產(chǎn)后腹痛,或腹?jié)M喘悶,或癥瘕癖塊,及一切心腹暴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熱服。
【摘錄】《宣明論》卷七
大家看過對大延胡索散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薜瓣是中藥里比較常見的一種藥材了,那么薜瓣都有哪些養(yǎng)生功效呢?日常薜瓣都在哪些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薜瓣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褐脈樓梯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長約65cm。莖漸升,下部伏地生根,在頂部之下被開展長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5-2mm;托葉大,寬披針形;葉片斜倒卵形或寬倒披針形,長6.5-9cm,寬2.5-3.8cm,先端驟尖或漸尖,基部狹側鈍,寬側耳形,邊緣基部之上有小牙齒或牙齒,上面疏被糙伏毛,下面被短柔毛,鐘乳體近點狀或短條形;半離基三出脈,中脈及側脈呈褐色,上面下陷,下面隆起,側脈在狹側3-4條,在寬側4條。雄花序單生葉腋,序梗長達1m;花序托不明顯;苞片6,被小鐘乳體,外2枚較大,內4枚較小,船狀四方形;小苞片多數(shù),先端截形。雄花花被片4,基部合生;雄蕊4;退化雌蕊小?;ㄆ?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m左右的石灰山山坡林下。
【功能主治】。主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總得來說薜瓣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也正是因為薜瓣具有如此多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用到薜瓣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高的。
延胡索可用于治療下痢,腹痛或者是咳喘的現(xiàn)象,同時對于跌打損傷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注意這些功效發(fā)揮,更主要的就是要注意搭配其他的藥材,不可盲目使用。
1、治熱瓢心痛,或發(fā)或止,久不愈,身熱足寒者:玄胡索(去皮)、金鈴子肉等分。為末。每溫酒或白湯下二錢。
2、治下痢腹痛:延胡索三錢,米飲服之,痛即減,調理而安。
3、治咳喘:醋制玄胡七成,枯礬三成。共研細粉。一日三次,每服一錢。
4、治墜落車馬,筋骨疼痛不止:延胡索一兩。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豆淋酒調下二錢。
5、治跌打損傷:玄胡炒黃研細,每服一至二錢,開水送服,亦可加黃酒適量同服。
6、治偏正頭痛不可忍者:玄胡索七枚,青黛二錢,牙皂二個(去皮子)。為末,水和丸如杏仁大。每以水化一丸,灌入病人鼻內,當有涎出。
7、咳嗽。用延胡索一兩、樸硝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軟糖一塊和藥含咽。
8、久患心痛,身熱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鈴子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或白開水送下。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篦齒蒿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篦齒蒿作為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具體情況。
【英文名】pectinate Neopallasia herb
【別名】惡臭蒿、粘蒿、籽蒿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櫛葉蒿的地上部分。
【原形態(tài)】櫛葉蒿 一年生草本,高12-40cm。莖自基部分枝,紫色或灰白色,被稠密的白色絹毛。葉片橢圓形,篦齒狀分裂,松針狀,質堅硬,無毛,無葉柄,羽軸向基部逐漸擴大,莖下部和中部的葉長1.5-3cm,寬0.5-1cm,上部和花序下的葉變短而窄。頭狀花序無?;驇谉o梗,卵球形,長3-4(-5)mm,單生或數(shù)個集生于葉腋,多數(shù)頭狀花序在小枝或莖中上產(chǎn)排列成緊縮的穗狀或狹圓錐狀;花托圓錐關突起;外圍的雌花能育,3-4個,狹筒狀,全緣;中內的兩性花9-16個,有4-8個著生于圓錐狀花序托的下部,能育,其余的生托頂,不育,全部兩性花冠5齒裂。瘦果在圓錐狀花序托的下部排列成規(guī)則的一圈?;ü?-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荒漠、河谷礫石地或山坡荒地。
【化學成份】本品地上部分含9(10)-佛術二烯-12-酸[eremophila-9(10),11(13)-dien-12-oic acid],β-谷甾醇(β-sti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石蠟(paraffins),倍半萜烷(sesquiterpenic hydrocarbons ),和倍半萜二醇(sesquiterpenic diol)。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利肝膽。主急性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g;或研末。
【各家論述】《內蒙古中草藥》:清利肝膽、消炎止痛,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頭痛頭暈。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為各位介紹的就是篦齒蒿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要食用篦齒蒿的話,最好咨詢一下中醫(y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羅甸溝瓣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羅甸溝瓣的作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羅甸溝瓣的根。
【原形態(tài)】羅甸溝瓣 常綠灌木,高約1m。葉對生;葉柄短,長約5mm;葉厚紙質,長方形、卵狀長方形或近窄橢圓形,長10-22cm,寬2-8cm,先端偏斜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疏淺波齒,葉面有時微皺。聚傘花序1-3次分枝,花序梗長2-4cm,花梗長4-10mm;花白綠色,直徑8-10mm,4基數(shù);花萼腎圓形;花瓣近圓形;雄蕊插生花盤的凸起寬邊上,花絲細長,花藥熟時近頂端平裂;子房包圍于花盤的寬邊內,僅花柱外露,柱頭不擴大。蒴果近球形,長1.2-1.5cm,灰白色,密被糠秕狀細瘤塊;果梗長4-10mm,果裂時,果皮內層伸出成假軸。種子每室1顆,長方寬橢圓形,長約12mm,徑約8mm,棕色,有3分枝的淺色種脊。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800m的山坡林內。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活血消癥;利水消腫。主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注意】孕婦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羅甸溝瓣有了一定的了解,羅甸溝瓣對于人體健康非常的有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