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順氣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引關節(jié),吐故納新?!钡查L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木香順氣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中藥方劑是一種治療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木香順氣散嗎?它是由哪幾種藥材組成的呢?它應該如何食用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木香(另研)砂仁各1.5克 烏藥 香附 青皮(去瓤)陳皮 半夏(姜炒)厚樸(姜炒)枳殼(麩炒)各3克 官桂 干姜 甘草各0.9克
【功能主治】治中氣暈倒。
【用法用量】上銼一劑。加生姜3片,水煎,木香末調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二
【處方】木香 香附 檳榔 青皮 陳皮 枳殼 砂仁 厚樸(制)蒼術各3克 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氣滯腹痛、脅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四引《醫(yī)學統旨》
【處方】陳皮 青皮 烏藥 香附 半夏 枳殼 厚樸各3克 木香 砂仁各1.5克 肉桂 干姜 炙甘草各0.9克
【制法】為末。
【功能主治】治氣厥醒后,肝胃不和,脘脅不舒,胸悶食少。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木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以上就是本文對木香順氣散的一些介紹,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多多積累這方面的信息,一定會對周圍的人有所幫助的。
yS630.Com相關推薦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
1、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
1.1、行氣滯宜生用,止瀉痢宜煨用。芳香不宜久煎。
1.2、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常配砂仁、陳皮同用。
1.3、用于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可配川楝、枳殼同用。
1.4健脾消滯??烧{胃腸滯氣。治療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可配人參、白術、砂仁、半夏、附子、赤茯芩等同用。
1.5、助消化:神曲、麥芽、山楂并用,能加強對脂肪、蛋白質及淀粉的消化,陳皮所含揮發(fā)油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
1.6、調整胃腸道平滑肌功能:木香、陳皮、甘草及烏藥對乙酰膽堿、組胺等所致腸肌痙攣,有對抗作用。香附、青皮和茯苓能直接抑制腸管平滑肌。檳榔、枳殼能促使胃腸蠕動增強,抑制與興奮胃腸道平滑肌的二類藥物配伍使用,可調整胃腸功能,糾正胃腸機能紊亂。腸胃不適,腹脹肚痛怎么辦。
1.7、抑菌:方中山楂、木香、烏藥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萊菔子所含萊菔子素,芥子油有一定抗菌效能。打響保胃戰(zhàn),拒絕老胃病。
2、木香順氣丸是什么
木香順氣丸,中成藥名。為理氣劑,具有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
3、木香順氣丸的藥性分析
方中以木香、香附疏肝理氣,和中止痛為君藥。厚樸、青皮行氣燥濕,散結消積;枳殼、檳榔行氣導滯寬中;陳皮、砂仁理氣化濕和中;蒼術燥濕健脾,共為臣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全方配伍,共奏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之功。
木香順氣丸的注意事項與用藥禁忌
1、木香順氣丸的注意事項
1.1、孕婦慎用。
1.2、忌生冷油膩食物。
1.3、長期服用應向醫(yī)師咨詢。
1.4、本藥宜空腹用溫開水送服。
1.5、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1.6、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jiān)護下使用。
1.7、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8、服藥3日癥狀無改善,或出現胃痛加重或其他癥狀時,應去醫(yī)院就診。
1.9、本藥為香燥之品組成,如遇口干舌燥,手心足心發(fā)熱感的陰液虧損者慎用。
1.10、本藥對氣機郁滯,肝氣犯胃的胃痛竄走者效果好,不適用于其他證侯的胃痛。
1.11、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2、木香順氣丸的禁忌
2.1、本品破氣瀉下力強,年老體弱、大便溏薄者、胃陰虧虛者忌用。
2.2、孕婦禁用。
2.3、忌生冷油膩、辛辣等食物。
木香順氣丸的副作用
1、木香順氣丸屬于傷食類非處方藥藥品。本方由10味藥組成。木香順氣丸方中以木香、香附疏肝理氣,和中止痛為君藥。厚樸、青皮行氣燥濕,散結消積;
2、枳殼、檳榔行氣導滯寬中;陳皮、砂仁理氣化濕和中;蒼術燥濕健脾,共為臣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全方配伍,共奏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之功。
3、木香順氣丸用于濕濁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副作用,尚不明確。
4、木香順氣丸為香燥之品組成,如遇口干舌燥,手心足心發(fā)熱感的陰液虧損者慎用;本藥對氣機郁滯,肝氣犯胃的胃痛竄走者效果好,不適用于其他證侯的胃痛。對木香順氣丸過敏者請慎重使用,如需使用請依照醫(yī)生吩咐正確使用。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木香散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丁香、木香、當歸(去蘆.洗.焙)、肉豆蔻仁(炮)、甘草,各二十兩;附子(去皮.臍.醋煮.切片.焙干)、赤石脂,各十兩;藿香葉(洗.焙)四十兩,訶子皮十五兩。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內挾風冷,泄瀉注下,水谷不化,臍下?h,腹中雷鳴,胸膈痞悶,脅肋虛脹。及積寒久利,腸滑不禁,肢體羸困,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二片,棗一個,同煎至六分,溫服,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木香15克 人參22.5克(去蘆頭)芎勞22.5克 青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白術22.5克 肉桂30克(去皺皮)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當歸22.5克(銼,微炒)厚樸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熱)草豆蔻5枚(去皮)高良姜30克(銼)吳茱萸15克(湯浸七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或吐清水,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五
【處方】木香30克 肉豆蔻20克(去殼)人參30克(去蘆頭)附子60克(炮裂,去皮、臍)當歸60克 (銼,微炒)干姜30克(炮裂,銼)甘草15克(炙微赤,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蒼術60克(銼,炒)吳茱萸15克(湯浸七遍,焙干,微炒)厚樸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藥搗篩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臟虛冷,大腸泄痢,腹內疼痛,四肢乏力、飲食少思。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棗2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五
【處方】木香 破故紙 高良姜 砂仁 厚撲(姜汁炙)各22.5克 赤芍藥 陳橘紅 肉桂 白術各15克 胡椒 吳茱萸(湯洗)各7.5克 肉豆蔻4枚 檳榔1個
【制法】上藥為散。
【功能主治】治水瀉冷痢。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不經水豬肝約120克,去筋膜,劈為薄片,層層摻藥,置鍋中,加漿水250毫升,醋10毫升煮肝熟,入鹽3克,蔥白3莖,生姜1小塊,同煎至水欲盡,空腹時冷食。
【摘錄】《蘇沈良方》卷四
【處方】丁香 木香 當歸(去蘆,洗,焙)肉豆蔻(炮)甘草(爁)各600克 附子(去皮、臍,酣煮,切片,焙干)赤石脂各300克 藿香葉(洗,焙)1.24千克 訶子皮450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內挾風冷,泄瀉注下,水谷不化,臍下疴痛,腹中雷鳴,胸脯痞悶,脅肋虛脹,及積寒久痢,腸滑不禁,肢體羸困,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2片,大棗1個,同煎至150毫升,空腹時溫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處方】木香15克(用黃連15,克,各銼,同炒)甘草30克(炙)罌粟殼15克(生姜15克,打碎同炒)
【制法】上研細末,加麝香少許研勻。
【功能主治】治諸痢。
【用法用量】每次6克,用陳米飲送下。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四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木香散的作用與功效已經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只要一提到順氣散,大多數人都知道它是由幾種中藥材組成的,但你知道具體是哪幾種嗎?它們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甘草 茯苓各120克 白術 厚樸各180克 干姜60克 陳橘皮90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氣逆嘔呃。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雞峰普濟方》卷二十
【處方】人參 藿香 丁香各7.5克 茯苓 干葛 甘草 天臺烏藥各15克 紅橘皮30克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棗2個,生姜1片,同煎,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五
【處方】陳皮3克 枳殼 檳榔 大腹皮各2.1克 紫蘇莖葉2.4克 白術3克 赤茯苓3克 甘草0.9克 桑白皮2.4克
【功能主治】理氣除滿。治妊娠胸膈滿悶,氣壅喘嗽,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統》卷八十五
【處方】人參 茯苓 白術 白芷 青皮 陳皮 烏藥各3克 香附6克 炙草1.5克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順氣消痰,開郁補脾。治氣中,昏迷痰塞,牙緊似中風,身冷無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以上就是順氣散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木香神效散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南木香 青皮 陳皮 麥蘗(炒)大枳殼(炒)京三棱 蓬莪術 神曲(炒)甘草(炙)各7.5克 白芍藥 川白芷 肉桂(去皮)元胡索 破故紙各7.5克 蓽澄茄 丁香各3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腹痛遇食冷物或天氣寒冷便發(fā),發(fā)則胸痛徹背,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3片,棗子1枚,煎至200毫升,加鹽一捻,再煎兩沸,空腹時服。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四
關于木香神效散的相關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說起萊菔木香散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萊菔木香散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處方】萊菔子2兩,粟米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巴豆(肥大者)30枚(去皮,于瓦石器內與上3味同炒,候藥焦黑色,揀去巴豆不用),木香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五膈氣,喘促,腹脅脹滿,胸膈不快,痰逆惡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用煮萊菔湯調下。或以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萊菔湯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以上就是本文對萊菔木香散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萊菔木香散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我們人體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大木香散。
【處方】木香2錢,陳皮2錢,膩粉1字,牛蒡子(瓦上焙)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氣疳,腹脹似鼓,兼日到晚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用陳米煎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
【別名】木香散
【處方】木香1兩,地骨皮2兩,玄參2兩,甘草1兩(生銼),川升麻2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發(fā)背毒腫如杏,煩熱疼痛。
【用法用量】木香散(《普濟方》卷二八九)。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大木香散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醫(y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著現在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人參順氣散這種方劑。
【處方】干姜、人參,各一兩。川芎、甘草(炙)、苦梗(去蘆)、厚樸(去粗皮.姜汁制)、白術、陳皮(洗.去白)、白芷、麻黃(去節(jié)),各四兩。干葛(去粗皮)三兩半。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婦人風虛氣弱,榮衛(wèi)不和,肢節(jié)疼痛,身體沉重,頭目旋暈,肩背拘急,手足冷麻,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不利,言語蹇澀;或脾胃不和,心腹刺痛,胸膈痞滿,倦怠少力,霍亂轉筋,吐瀉不止,胎前產后,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薄荷五、七葉,同煎八分,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人參、桔梗、甘草(炙)、干葛、白術、白芷,各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一兩半,干姜半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婦人風虛氣弱,榮衛(wèi)不和,肢節(jié)疼痛,身體沉重,頭目旋暈,肩背拘急,手足冷麻,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不利,言語蹇澀;或脾胃不和,心腹刺痛,胸膈痞滿,倦怠少力,霍亂轉筋,吐瀉不止,胎前產后,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薄荷五、七葉,同煎八分,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麻黃(去節(jié))45克 干葛30克 白術30克 甘草30克(炙)桔梗(去蘆)30克 人參30克 干姜15克(炮)香白芷30克
【制法】上藥搗羅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傷寒頭疼,憎寒壯熱,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蔥白2寸,煎至240毫升,溫服。如要出汗,連進二服。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七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人參順氣散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注一下人參順氣散。
中藥方劑是種好東西,大自然界中的藥材經過泡制等工序后都會變成養(yǎng)生的好利器,木香煮散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木香煮散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嗎?
【處方】木香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白術 半夏(湯洗七遍,炒)厚樸(去粗皮,入生姜7.5克同搗,炒干)各7.5克 干姜(炮)桂(去粗皮)枳實(去瓤,麩炒)甘草(炙,銼)各15克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0克 檳榔(銼)1枚 草豆蔻(去皮)2枚 訶黎勒(煨,去核)5枚
【制法】上十四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能飲食,心胸痞悶,口淡無味。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六
【處方】紫蘇葉 青橘皮(去白)當歸(洗、焙)白芍藥 烏藥 白茯苓(去皮)桔梗(去蘆頭)半夏(湯洗七次,焙)川芎 黃耆(蜜炙)防風(洗,去蘆頭)甘草(炙)陳橘皮(去白)枳殼(麩炒,去瓤)大腹皮各30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腹脅脹滿,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生姜5片,大棗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崔楊氏家藏方》卷五
看了上面對于木香煮散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
加味順氣散,大家估計不會陌生吧,都應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你真的了解加味順氣散嗎?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瀏覽一下本篇文章哦。
【處方】天臺烏藥5兩,桔梗(去蘆,炒)2兩半,川白芷2兩半,川芎2兩半,甘草(炙)2兩半,陳皮(去白)2兩半,白術(無油者)2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1兩半,枳殼(去瓤,銼,麩炒令黃)1兩半,天南星(炮制)1兩,大腹皮(洗凈)1兩,川烏頭(生,去皮臍)1兩,干姜(炮)7錢半,人參(去蘆)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氣脈不順,虛風攻注,痰涎壅滯,頭目昏眩,肌膚不遂,手足緩弱。心忡氣短,行步不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匕,加生姜5片、大棗1個,水1盞半,同煎至8分,去滓,吞下白丸子。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經驗秘方》
【處方】南星、枳殼、防風、川芎、僵蠶、全蝎、木香少許、白術、白茯苓(去皮)、當歸、青皮(去白)、蓬術、陳皮(去白)、天臺烏藥、人參少許、甘草、白芍藥各等分。
【功能主治】風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五
服用加味順氣散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加減順氣散是什么你知道嗎?加減順氣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天臺烏藥5兩,桔梗(去蘆)2兩半,川白芷2兩半,川芎2兩半,甘草(炙)2兩半,陳皮(去白)2兩半,白術2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人參半兩,木香半兩。
【功能主治】男子中風癱瘓,手腳拳攣,口眼?斜,半身不遂,頭目旋暈,痰涎壅盛,語言蹇澀,行步艱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7錢重,水2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不拘時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經驗秘方》
【處方】天麻1錢,僵蠶1錢,前胡1錢,川芎8分,蘇子(炒)8分,桔梗7分,烏藥6分,秦艽6分,枳殼5分,黃連6分,陳皮4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妊娠中風,手足麻木,口眼?斜,半身不遂,或突然昏倒,痰涎壅盛,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生姜、竹瀝為引,水煎服。
【摘錄】《胎產良方》
上文就是對加減順氣散的相關知識的簡單介紹,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常吃到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藥材的藥理作用,總會對生活有所幫助的。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然也會不一樣,烏藥順氣散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信息。
【處方】烏藥(二錢) 陳皮(二錢) 麻黃(去根節(jié).一錢) 白僵蠶(炒.去絲嘴.一錢) 川芎(一錢) 枳殼(麩炒.一錢) 甘草(炙.一錢) 桔梗(一錢) 白芷(一錢) 干姜(炮.半錢)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一切風氣攻注,四肢骨節(jié)疼痛,遍身頑麻。凡卒手足癱瘓、言語塞澀,先宜多服此藥,以疏通氣道,然后隨證投以風藥。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鐘,食后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陳皮(去瓤)、烏藥(去木),各二兩。白僵蠶(去絲.嘴.炒)、川芎、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兩。干姜(炮)半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一切風氣,攻注四肢,骨節(jié)疼痛,遍身頑麻,頭目旋暈。及療癱瘓,語言蹇澀,筋脈拘攣。又治腳氣,步履艱難,腳膝軟弱。婦人血風,老人冷氣,上攻胸臆,兩脅刺痛,心腹膨脹,吐瀉腸鳴。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溫服。如四時傷寒,憎寒壯熱,頭痛肢體倦怠,加蔥白三寸,同煎并服,出汗見效。如閃挫身體疼痛,溫酒調服。遍身瘙癢,抓之成瘡、用薄荷三葉煎服。孕婦不可服。常服疏風順氣。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陳皮(去瓤)烏藥(去木)各60克 白僵蠶(去絲、嘴,炒)川芎 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炒)白芷 桔梗各30克 干姜(炮)15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疏風順氣。治一切風氣,攻注四肢,骨節(jié)疼痛,遍身頑麻,頭目眩暈;癱瘓,語言謇澀,筋脈拘攣;腳氣,步履艱難,腳膝軟弱;婦人血風,老人冷氣,上攻胸膈,兩脅刺痛,心腹膨脹,吐瀉腸鳴。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100。毫升,溫服。如四時傷寒,憎寒壯熱,頭痛肢體倦怠,加蔥白9厘米;如閃挫身體疼痛,溫酒調;遍身瘙癢,抓之成瘡,用薄荷3葉煎服。
【注意】孕婦不可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看了上面對于烏藥順氣散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