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止汗通肉解風(fēng)痹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zé),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如何分辯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麻黃止汗通肉解風(fēng)痹湯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中藥方劑麻黃止汗通肉解風(fēng)痹湯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麻黃止汗通肉解風(fēng)痹湯營養(yǎng)豐富,含有很多醫(yī)藥成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麻黃湯、解風(fēng)痹湯
【處方】麻黃(去節(jié))3兩,枳實(炙)3兩,防風(fēng)3兩,白術(shù)3兩,細辛3兩,石膏8兩(碎,綿裹),生姜4兩,附子(炮)4兩,甘草(炙)2兩,桂心2兩。
【功能主治】肉極熱,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為脾風(fēng),肉色敗,鼻見黃色。
【用法用量】麻黃湯(《圣濟總錄》卷十九)、解風(fēng)痹湯(《永樂大典》引《風(fēng)科集驗》)。
【注意】忌豬肉、海藻、菘菜、生蔥、生菜、桃、李、雀肉等。
【摘錄】《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麻黃止汗通肉解風(fēng)痹湯對人的身體非常有好處,又是純中藥制劑,無副作用,但如果沒有需要還是不建議濫服的。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解風(fēng)湯。
【處方】人參2兩,芎?2兩,石膏(碎,研)2兩,防風(fēng)(去叉)1兩,獨活(去蘆頭)1兩,甘草(炙,銼)1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中風(fēng)寒熱,頭目昏眩,肢體疼痛,手足痹,上膈壅滯。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生姜3片,薄荷5葉,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三
解風(fēng)湯的作用很多,對于一些病癥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時候還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吃,避免造成身體不適。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但是對于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以免出現(xiàn)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止汗散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牡蠣22.5克 白術(shù)30克 白芷10.5克 甘草9克 防風(fēng)15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諸虛不足,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煎水調(diào)下,不拘時。
【摘錄】《雞峰普濟方》卷二十五
【處方】人參6克 當(dāng)歸6克 熟地5克 麻黃根1.5克 黃連1.5克(酒炒)浮小麥1大撮 棗1枚
【制法】上藥為散。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血,固表止汗。治產(chǎn)后盜汗。
【用法用量】每用一劑,水煎,溫服。
【摘錄】《傅青主女科·產(chǎn)后編》卷上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止汗散的功效與作用了解了嗎?其實止汗散還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發(fā)現(xiàn)哦。
很多人對風(fēng)痹散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選擇之前,對風(fēng)痹散的成分、適應(yīng)癥都是要進行很好認識,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改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附子(炮,去皮)4兩,干姜4兩,白術(shù)4兩,石斛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分,天雄(炮,去皮)3分,細辛3分,躑躅3分,白蘞3分,烏頭(炮,去皮)3分,石南3分,桂心3分。
【制法】上為散,以韋袋貯藥,勿泄。
【功能主治】30年惡風(fēng)濕痹,發(fā)禿落,隱疹生瘡,氣脈不通,抓搔不覺痛癢。
【用法用量】酒服5分匕,以少羊脯下藥,日2次。勿大飽食,饑即更服,常令有酒勢。先服吐下藥,后乃服之。
【注意】忌冷水、房室百日。
【摘錄】《千金翼》卷十六
通過本篇文章對風(fēng)痹散的相關(guān)介紹,我們可以詳細的了解到風(fēng)痹散對疾病癥狀的緩解。如果患者服用此類藥物效果不明顯,可以及時的接受治療并咨詢醫(yī)師的建議。在日常堅持鍛煉也是能夠緩解疾病的癥狀的。
麻黃牽牛湯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麻黃(去節(jié))羌活 射干 荊芥穗 紫菀茸 防風(fēng) 知母 蔓荊子 牽牛各3克 半夏6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石淋,水道不通,頭痛昏悶。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熱服。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七十一
【處方】麻黃(去節(jié))1錢,羌活1錢,射干1錢,荊芥穗1錢,紫菀茸1錢,防風(fēng)1錢,知母1錢,蔓荊子1錢,牽牛1錢,半夏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石淋。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盞煎,熱服。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七十一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麻黃牽牛湯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麻黃牽牛湯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麻黃葛根湯的做法你知道了嗎?積累點點滴滴健康知識會給您的身體帶來意想不到收獲哦。
【處方】麻黃(用開水泡一二次,焙干)芍藥各90克 干葛30克 蔥白7莖 鼓30克
【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治傷寒一日至二日,頭項及腰脊拘急疼痛,渾身煩熱,惡寒。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服后以厚衣蓋覆。半小時后再服。若仍無汗出,再煮蔥粥少許,熱服以取汗。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七
【別名】麻黃湯
【處方】麻黃(用沸湯泡12次,焙干稱)3兩,芍藥3兩,干葛4分,蔥白7莖,豉1合。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1日至2日,頭項及腰背拘急疼痛,渾身煩熱惡寒。剛痙無汗。
【用法用量】麻黃湯(《云歧子脈訣》)。
【摘錄】《活人書》卷十七
【處方】麻黃、葛根、升麻、柴胡、防風(fēng)、荊芥、枳殼、杏仁、山楂、麥冬。
【功能主治】疹不出,喘急妄語,及渾身壯熱,足冷,咳嗽嘔吐,腹脹不食,鼻流清涕。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治疹全書》卷上
【別名】麻黃干葛湯
【處方】麻黃3錢,赤芍藥3錢,干葛1錢半,豆豉半合。
【功能主治】傷寒剛痙,心腹痛。太陽發(fā)熱無汗,惡寒而喘。剛痙,無汗惡寒。脾土郁結(jié),心腹卒痛。
【用法用量】麻黃干葛湯(《醫(yī)統(tǒng)》卷十四)。
【摘錄】《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1兩,葛根(銼)1兩,知母(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黃芩(去黑心)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癍,狀如錦紋,嘔逆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七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1兩,甘草(炙)1兩,知母(焙)1兩半,葛根(銼)1兩半,石膏(碎)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溫病吐下后,余熱未盡,頭痛,口干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1兩半,葛根(銼)1兩,柴胡(去苗)1兩,芍藥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發(fā)汗。主傷寒初得1-2日。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豉100粒、開口椒17粒、連須蔥白3寸,薄荷葉20葉,同煎至8分,去滓熱服。服后蔥豉湯1盞投之,衣覆取汗,汗未快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上面就是關(guān)于麻黃葛根湯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麻黃葛根湯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dǎo)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xué)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麻黃杏子湯這種方劑。
【處方】桔梗1兩,麥門冬1兩,麻黃1兩半,杏仁3分,黃芩3分,甘草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時氣8-9日,喘悶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盞半,煎至8分,溫服,每日可服4-5次。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六
【處方】麻黃、杏子、米仁、桑白皮、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外感腋痛。風(fēng)寒壅肺,惡寒發(fā)熱,喘急嗽痰,腋下作痛。
【摘錄】《癥因肺治》卷一
上面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了麻黃杏子湯的資料,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學(xué)到一些關(guān)于藥品的知識。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麻黃茱萸湯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別名】麻黃吳茱萸湯(《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五)。
【處方】麻黃 羌活各1.5克 吳茱萸 黃耆 升麻各0.9克 黃芩 當(dāng)歸 黃柏 藁本各0.6克 川芎 蔓荊子 柴胡 蒼術(shù) 黃連 半夏各0.3克 細辛少許紅花少許
【制法】上銼碎,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胸中痛,頭痛,食減少,咽嗌不利,右寸脈弦急。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熱,食后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麻黃茱萸湯的功效與作用了吧?麻黃茱萸湯的藥用價值極高,對調(diào)理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顯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由于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xí)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diào)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麻黃蒼術(shù)湯,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麻黃3克 桂枝1,5克 杏仁10個 草豆蔻1.5克 半夏1,5克 炒曲3克 蒼術(shù)6克 橘皮3克 澤瀉3克 白茯苓3克 豬苓1.5克 黃耆0.9克 炙甘草0.6克
【制法】上藥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寒濕所客,身體沉重,腰痛,面色萎黃。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摘錄】《東垣試效方》卷六
【處方】麻黃8錢,蒼術(shù)5錢,黃耆1錢5分,草豆蔻6分,柴胡5分,羌活5分,生甘草4分,當(dāng)歸梢4分,防風(fēng)4分,炙甘草3分,黃芩3分,五味子9個。
【功能主治】秋冬每夜五更嗽,連聲不絕,乃至天曉日高方緩,口苦,兩脅下痛,心下痞悶,臥而多驚,筋攣,肢節(jié)疼痛,痰唾涎沫,日晚神昏呵欠,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2服。以水2盞,煎至1盞,臨臥稍熱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麻黃蒼術(shù)湯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麻黃發(fā)表湯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在治愈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的機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它在服用時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接下來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麻黃、柴胡、干葛、防風(fēng)、羌活、蘇葉、淡豆豉、甘草。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壯熱頭疼,惡寒無汗,鼻干氣粗,眼眶肢節(jié)皆痛。
【用法用量】上加蔥白7枚,水煎服。
【摘錄】《幼科金針》卷上
【處方】麻黃、荊芥、防風(fēng)、甘草、牛蒡、羌活、獨活、連翹、杏仁、川芎、銀花。
【功能主治】疹因風(fēng)早沒;遍身生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治疹全書》卷下
以上就是對麻黃發(fā)表湯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麻黃發(fā)表湯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dǎo)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麻黃防風(fēng)湯的制作方法。
【處方】麻黃(去根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干)3分,防風(fēng)(去叉)3分,芍藥3分,防己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芎?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白術(shù)半兩,人參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獨活(去蘆頭)半兩,竹瀝(旋入)、升麻半兩,石膏1兩,羚羊角(鎊屑)1兩。
【制法】先將十五味(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風(fēng)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用藥15錢,以水4盞,加生姜1分(切),煎至2盞,去滓,入竹瀝2合,更煎3沸,分3次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麻黃防風(fēng)湯的功效與作用了解了嗎?其實麻黃防風(fēng)湯還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發(fā)現(xiàn)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