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飲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鄙鐣l(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羌活飲子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羌活飲子在生活中是蠻常見的中藥方劑,采用純天然藥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對羌活飲子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去苗)、前胡、細辛、白蒺藜(炒.去刺)、麥門冬(去心)、山藥、紫蘇葉、黃蓍(蜜炙)、升麻,各二錢。烏梅(去核)、枳殼(麩炒)、防風、蔓荊子、藁本(去土)、荊芥穗、甘草(炙)、桑皮(炙),各半兩。干葛,一兩。yS630.CoM
【功能主治】治風毒,上攻頭面,發(fā)熱頰赤,唇焦眼澀,鼻出熱氣,項背拘急,兼治肝元虛風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薄荷五葉,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有關羌活飲子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ys630.COm精選閱讀
在生活中疾病是很難預料到的,而且對疾病預防即使在全面,也是容易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對疾病治療,也是需要及時,同時在治療方法選擇上,也是要正確進行,這樣對疾病改善,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自身疾病不會在繼續(xù)發(fā)展,那羌活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
對羌活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使得對這樣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了解,在疾病治療上,也都是可以放心選擇,不會危害到身體健康。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jié)。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jié)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1、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等證。本品有較強的發(fā)散風寒和止痛效果。常與防風、白芷、細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湯。
2、用于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節(jié)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本品能祛風勝溫,散寒止痛。常與防風、同用,如蠲痹湯。
①《藥性論》:"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頑痹。"
②《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并氣,筋骨拳攣,四肢羸劣,頭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氣,五勞七傷,虛損冷氣,骨節(jié)酸疼,通利五臟。"
③《珍珠囊》:"太陽經(jīng)頭痛,去諸骨節(jié)疼痛,亦能溫膽。"
④《品匯精要》:"主遍身百節(jié)疼痛,肌表八風賊邪,除新舊風濕,排腐肉疽瘡."
⑤《本草備要》:"瀉肝氣,搜肝風,治風濕相搏,本經(jīng)(太陽)頭痛,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剛痙柔痙,中風不語,頭旋目赤。"
⑥《會約醫(yī)鏡》:"治邪閉憎寒,壯熱無汗。"
通過以上介紹,對羌活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一些了解,這樣的藥物對治療感冒是不錯之選,而且對治療感冒上過程中,也都是可以進行飲食搭配,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作用,那以清淡食物為主,使得疾病能夠很好治療。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土羌活。土羌活對調(diào)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土羌活的相關知識。
【別名】山羌活(《分類草藥性》),路邊姜(《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姜科植物 姜花 的 根莖 。
【原形態(tài)】姜花,又名:蝴蝶花。
【生境分布】生于熱帶山區(qū)溝谷和低平地。廣東、臺灣、云南、四川有栽培。
【性味】《四川中藥志》:"味辛,性溫,無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藥志》:"除風散寒,解表發(fā)汗。治頭痛。身廟,風濕筋骨疼痛及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土羌活的功效與作用多種多樣,我們應該根據(jù)體質(zhì)癥狀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食用方法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滇羌活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滇羌活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滇羌活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認識。
【別名】龍頭羌活、蛇頭羌活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心葉棱子芹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70-150cm。根長圓柱形,粗壯,長達15cm,徑1.5-2.5cm,黃褐色,有香氣。莖直立,有細條紋,無毛?;~長達30cm;莖生葉三出式一至二回羽狀復葉,末回裂片心狀卵形,長5-8cm,寬4-6cm,先端多呈尾狀尖,基部心形,邊緣有帶小尖頭的圓鋸齒,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葉脈略被鱗片狀毛;莖上部葉簡化成三小葉。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3-6,線狀披針形,有膜質(zhì)邊緣;傘輻14-18,有鱗片狀毛;小總苞片6-8,與總苞片同形;小傘形花序有花約20;萼齒不明顯;花瓣綠白色,倒心形;花柱基圓錐形,花柱長、叉開。雙懸果長圓形,暗褐色,長約8mm,寬約4mm,果棱有狹翅,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1,合生面2?;ㄆ?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500-4000m的山坡草地或溪邊陰濕處。
【性味】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主風寒感冒;風寒濕痹;筋脈拘攣;頭痛;脘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湯洗。
【注意】陰虛火旺者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滇羌活的功效與作用詳細介紹,對它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這樣對身體不會有損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羌活湯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處方】羌活、獨活、干姜(炮)、牛膝(酒浸、炒)、草豆蔻、桂心,各半兩。細辛、藿香,各一分。吳茱萸(湯洗.炒)、陳皮(去白),各半兩。干蝎(炒)、半夏(湯洗),各一分。甘草(炙.四錢)。川芎、白術,各一兩。
【功能主治】治寒風中,面青,遍身骨節(jié)俱冷,兩手拘急,筋脈牽抽,手足不仁,厥冷,得暖氣則舒展。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稍熱,不拘時候,身暖并筋脈舒展則止。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炙甘草2.1克 澤瀉9克 栝樓根(酒洗)白茯苓 酒黃柏各15克 柴胡21克 防風 細黃芩(酒洗)酒黃連 羌活各30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臨臥通口熱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處方】羌活(去蘆)60克 附子(炮,去皮、臍)秦艽(去蘆)桂心(不見火)木香(不見火)川芎當歸(去蘆)川牛膝(去蘆,酒浸)桃仁(去皮、尖,麩炒)骨碎補 防風(去蘆)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化瘀定痛。治白虎歷節(jié),風毒攻注,骨髓疼痛,發(fā)作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羌活 獨活 柴胡 防風
【功能主治】治外感寒邪,發(fā)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脈浮緊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以上就是本文對羌活湯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見過羌活,羌活的外形是圓柱形的,他是褐色的一種中藥,這種中藥一般都是用來治腎虛的,在生活中有很多男性腎虛在性方面不行,他們就會吃一些羌活,但是這種藥的藥效比較強,所以對于一些那些身體特別虛的人來說并不適合吃,那么中藥羌活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羌活的簡介:
【別名】:羌青、護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風使者、黑藥。、
【性味】:味辛;苦;性溫。
【歸經(jīng)】:入膀胱、腎經(jīng)。
羌活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克;或入丸、散。
羌活的禁忌注意:
1、該品辛香溫燥之性較烈,故陰虧血虛者慎用。陰虛頭痛者慎用。
2、血虛痹痛忌服。
3、《本草經(jīng)疏》:血虛頭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帶寒熱者,此屬內(nèi)證,誤用反致作劇。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1、散風寒濕,止痛。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jié)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2、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3、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等證。本品有較強的發(fā)散風寒和止痛效果。常與防風、白芷、細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湯。
4、用于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節(jié)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本品能祛風勝溫,散寒止痛。常與防風、同用,如蠲痹湯。
羌活的選方:
1、治療風濕相搏 身體疼煩 掣痛不可屈伸 或身微腫不仁:羌活(去蘆) 附子(炮 去皮臍) 白術甘草(炙)等份.每服20克 水一盞半、生姜五片 煎至七分 去滓 溫服不拘時候[3].(《濟生方》羌附湯)
2、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羌活20`25克,板藍根、蒲公英各50克。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上海中醫(yī)學院附屬龍華醫(yī)院)
3、治太陽傷寒無汗:羌活、獨活、荊芥、防風、廣皮、甘草。煎服。(《醫(yī)級》羌活湯)
4、解牙臨寒: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張元素九味羌活湯)
5、治太陽經(jīng)頭痛:防風1克,羌活1.5克,紅豆二個。為末,鼻內(nèi)搐之。(《玉機微義》)
6、治肩背痛不可回顧,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2.5克,蔓荊子1.5克。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空心食前。(《內(nèi)外傷辨》羌活勝濕湯)
7、治療客寒犯腦 腦痛連齒 手足厥冷口鼻氣冷之證:羌活5克 附子、干姜各2.5克 炙甘草4克.水煎服.(《醫(yī)學心悟》羌活附子湯)
8、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9、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等證。本品有較強的發(fā)散風寒和止痛效果。常與防風、白芷、細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湯。
10、用于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節(jié)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本品能祛風勝溫,散寒止痛。常與防風、同用,如蠲痹湯。